《中国药房》杂志稿约

  

1 杂志简介和征稿内容

《中国药房》杂志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学术类刊物。本刊自19901月创刊以来,始终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医院药剂科(药学部)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为半月刊,每月1530日出版(20252月的下半月刊于28日出版)。主要栏目包括:指南与共识(包括相关行业指南、共识、规范及相关解读等)、药事管理(包括药房管理、药学工作模式等医院药事管理、医药卫生政策/法律/法规研究、药师队伍建设等)、药学研究(包括药理学、制剂学、药物分析、组学等基础研究)、药物经济学(包括药物经济学方法学、药物经济性评价及费用支付研究等)、药物与临床(包括药物疗效与安全性、临床药理、精准医疗、治疗药物监测、药物警戒及不良反应等)、药学服务(包括药学监护、药学门诊、药师驻科工作、药学服务价值、处方用药分析、社区药学服务等)、智慧药学(包括AI工具、大数据分析等与药学结合的研究)、循证药学(包括基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真实世界研究的用药循证决策等)、综述等。征稿内容主要有:医药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医药政策及其应用研究,医院药学部门和药学人员的管理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与药学的交叉结合应用,多中心临床用药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警戒,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调研分析,基础实验研究,临床药师人才培养、服务模式及价值体现,新药或药学新技术的研究进展,等等。

2 投稿注意事项

2.1 文稿应具科学性、前瞻性、逻辑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2.2 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文字精练,引用资料请附参考文献。

2.3 文稿请附中、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必须与中文摘要一致;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全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作者单位英文全称按正式名称书写,后加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县)名和邮政编码。

2.4 文稿请用WordWPS排版。文稿中的外文字母和符号的大小写、斜体、上下角标等均应准确、清晰。文中出现的数据、结构式、公式、符号、参考文献等请仔细核对,避免出错。

2.5 本刊审稿周期一般为13个月,刊用周期(含审稿)一般为46个月。所投稿件若属国家级、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或科技攻关项目/课题,请在投稿时注明并上传有关证明材料,可以优先发表,并有版面费优惠。

2.6 文责自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返给作者修改的稿件,请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回,如无特殊原因说明,超过时限,则视为自动撤稿或作为新稿处理。

2.7 稿件录用时须提供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作者单位负责审查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并确保未一稿多投(包括会议论文集或学位论文等)。若因稿件内容虚假、一稿多投或抄袭别人稿件,或私自发表别人的研究成果而造成不良后果,概由投稿人及其所在单位负责。本刊将撤销已刊用稿件并在2年内不再接受该作者的任何稿件。

2.8 来稿决定刊用后,作者需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自签署之日起,作者同意将其论文的著作权及相关财产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中国药房》杂志。凡涉及人体临床试验的稿件还须提供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件和患者知情同意书。

2.9 投稿时请提供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信息,包括姓名、职称、最高学历、研究方向、工作单位和详细通信地址、联系电话(包括手机号码、办公电话号码)、邮政编码、E-mail等,以便编辑部通知、联系作者和资料存档。

3 文稿的撰写要求

3.1 文题:应简明确切地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不宜用副标题,一般不超过25字,尽量不用代号或人们不太熟悉的缩写等。

3.2 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作者应是参与研究工作并能解答文中问题、对文稿内容负责者,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作者署名的顺序应按其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排列。作者名后加用圆括号,括号内注明作者单位全称,并注明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县)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如来自多个单位,请在第一作者姓名的右上角标注1,其他单位作者按顺序在其姓名的右上角标注234等,并分别将单位名称按数字顺序排列,且在各单位名称前加注相应数字。原则上,投稿后不应更换或增删作者(尤其是第一作者)。

3.3 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为300500字并需附上对应的英文摘要。摘要按结构式撰写,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参见本刊2020年各期实例)。关键词一般为38个,应从文题、摘要、正文中选取与本文研究有关和必要的词,尤其宜选用在药学学科排名前1%的高频关键词,且尽可能用医学主题词表上的规范词。

3.4 正文:应尽量减少层次,一般不宜超过3层。层次的数字序号后不用加点,但要空1格。格式如下:

1 △△△△(顶格)

1.1 △△△△(顶格)

1.1.1 △△△△(顶格)

3.5 前言:一般为500800字,应概述主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实(试)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并明确提出本文撰写目的。

3.6 药物、试剂、动物、植物、主要仪器及其他材料:应说明来源、规格或型号等。药学有关名词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化学名词》(科学出版社)为准。药名采用“国际非专有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INN),以《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化学工业出版社)为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则用批准的药名。其他名词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为准。少用代号,不用商品名。药名写在剂量前面。不常见的药名或首次出现的药名,宜注明英文名。

3.7 方法:凡文献已有报道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写明改进处。如系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便别人重复。

3.8 计量单位及符号:量和单位的规范使用、书写可参阅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等书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请参阅《量和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例如量符号均应使用斜体:m(质量),t(时间),V(体积),n(物质的量),d(相对密度),Ar(相对原子量),Mr(相对分子量)等。图、表中的量和单位应采用量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并加逗号隔开的方式表示,例如“λ,nm”即表示以nm为法定单位的波长。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以mol/Lmmol/L、μmol/Lnmol/L等表示。在单位或者组合单位内一般使用斜线间隔,不宜将斜线、负指数幂或汉字混用表示,且最多只能有1条斜线;当分母中有多个单位时,加括号表示。如“mg/kg·d)”不应表示为“mg/kg/d”“mg·kg1·d1”“mg·kg1/d”“每日mg/kg”或“每千克mg/d”;又如“IC50mol· L1”应表示为“IC50mol/L”;再如“AUC0-mg·h·L1”应表示为“AUC0-∞,mg·h/L”等。另外,表示范围的浪纹线(~)前后两数值中的%、‰等均应同时写出,不能省略前者只写后者,如3%~5%(不能写成35%)等;英文中不应使用浪纹线,表示范围时应以连字符“-”代替。

3.9 国际代号与缩写:常用代号和缩写符号等应尽可能采用国际通用或标准的写法,例如2分钟应写为2 min4天应写为4 d,国际单位应写为IU,概率应写为P,高效液相色谱应写为HPLC,紫外应写为UV,均数应写为x,峰浓度应写为cmax,表观分布容积应写为Vd,等等。

3.10 放射性核素或元素:元素符号均应用正体且首字母大写,核子数标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元素、离子或基团的化合价应标在右上角,且应数字在前,表示正负化合价或阴阳离子的“+”或“-”在后,如Mg2+(不写为Mg++Mg+2)、PO34 等。

3.11 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并书写清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为准。每个标点符号占1格,破折号“——”占2格,连字符“-” 占1/4格,浪纹线“~”占1格;比号“ ∶ ”居中写在格内,冒号“:”靠下占1/4格。

3.12 数字:文中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均宜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与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89年不能写成89年。避免出现“今年”“明年”等字样。多位阿拉伯数字不宜转行。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含4位),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右每 3位空1/4格,而不用逗号间隔,例如8473.23357应写成8 473.233 57,而不写成8473.23357。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0.4000.3002.350”不能写成“.4.32.35”。同一篇文章内的数值有效数字应尽量统一。

3.13 图和表:图、表应少而精,不宜与文字重复。照片(仅限黑白)应清晰、对比度适宜。图应有图序和中、英文图题,图题居中排在图的下方。如有2个以上的插图,图序应连续编号,如图1、图2、图3……,以此类推;如只有1个插图,则编号为图1。图题应简短、准确,末尾不加句号。图序与图题间应空1格。如有图注,也应附上英文翻译;中、英文图注按序置于中文图题上方。坐标图的纵、横坐标的刻度、量和单位符号应尽量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的外侧,一般居中排列。横坐标标目的著录自左而右,纵坐标标目的著录自下而上(纵坐标右侧著录与左侧相同)。表应写明表序及中、英文表题,表题居中排在表的上方。如有2个以上的表格,表序应连续编号;如只有1个表格,则编号为表1。表题应简明,末尾不加句号,表序与表题之间空1格。表的结构应简洁,具有自明性。表格需采用三线式,两端开口。表中参量应标注单位。相邻栏内的数字或内容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

″”或其他类似用词或符号表示,而应一一标注。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可代表未发现(需在正文或表注中说明),“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表内的数据应书写清楚,并需反复核对,确保无误。表中需解释、说明的事项,可用简练的文字附于底线下方作为表注,且一并附上英文翻译;图、表注末不用句号。图、表应放在文中相应位置,并由“见表1(图1)”类似文字引出,不要集中于文后。

3.14 讨论:要突出作者自己的新发现及得出的结论和观点,说明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不要作文献综述,或重复前言的内容。应避免推想太远,避免不成熟的论断,避免本文资料不足以得出的结论。如理由充足时,可以提出设想和建议,但须恰如其分。

3.15 致谢:仅对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中有实际帮助者致谢,如参加研究的工作者、资料及技术的提供和协作者、经费资助者等。作者应负责征得致谢对象的书面同意。致谢内容放在正文末,并加用圆括号。

3.1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宜以近5年内文献为主,并应对照原文核实。中文文献应附上对应的英文翻译;若原文献无英文翻译,则需自行翻译,并确保英文内容及语法正确无误。参考文献在文中须采用顺序编码制,其序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用方括号括上,并上标(若序号属于正文内容时,则不需上标)。文末参考文献的著录按文中引用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排列,序号亦加方括号,其后空1格,不加任何标点。每一条参考文献均请在其题名后用标识代码标注文献类型或电子资源载体并用方括号括上(如: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数据集[DS]、其他[Z]或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具体格式参见本刊2024年各期实例)。参考文献作者在3人以内(包括3人)应列出全部作者;超过3人时,后加,等(中文)或et al”(西文)。各种文种书写的姓名均应姓在前、名在后;外文人名的姓名用空格隔开,姓写全称(全大写),名为首字母缩写(大写),且用空格隔开并不加缩写点;汉语姓名的英文翻译参照外文人名写法,姓用拼音(全大写),复姓连写,名用首字母缩写(大写)。同一篇文章中重复引用相同的参考文献,应标注相同的序号。文献内的标点符号要严格按相关国家标准(GB/T 7714—2015)要求书写。

本刊文献著录格式举例如下,投稿时请以此为准:

期刊文献格式为“[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连续出版物题名,年,卷(期):页码.”

例如:[1] 李彩凤,胡欣,金鹏飞,等. HPLC法同时测定三叶青块根中6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J]. 中国药房,20193013):1755-1758.

LI C FHU XJIN P F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6 flavonoids in the roots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by HPLC[J]. China Pharm20193013):1755-1758.

[2] TALREJA DSINGH P KKUMAR Aet al. The role of TLR2 and MyD88 signaling in eliciting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in Staphylococcal  ndophthalmits[J].Invest Ophthalm Vis Sci2015563):1719-1732

普通图书文献格式为“[序号] 主要责任者 . 题名[M].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例如:[3] 刘国恩.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20[M].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2043-47.

LIU G E. China guidelines for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s 2020[M]. BeijingChina Market Press202043-47.

[4]KOHN LTCORRIGAN JMDONALDSON MS. 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M]. Washington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12-17.

4 收稿、修改稿和不录用稿的处理

4.1 收稿:本刊只接收通过中国药房网http://www.china-pharmacy.com)的采编系统提交的在线投稿。作者在点击该网站首页的在线投稿或在网址栏输入“http://user.china-pharmacy.com”进入采编系统进行注册(或登录)后完成投稿。由于日后需使用已注册的手机号码及密码(或验证码)登录该系统来了解稿件处理进程和提交修改稿等,故请作者务必使用自己的手机号码注册。

4.2 修改稿:编辑将需修改的稿件经采编系统发送给作者,作者按退修意见逐一修改后,仍通过该系统及时上传提交。当修回稿符合录用标准后,编辑会通知作者将单位介绍信、作者签署的《著作权转让协议》、基金项目证明以及其他必要的材料(如伦理批件等)一并在规定时间内寄至编辑部。

4.3 不录用稿:本刊稿件采用五审制,每一审稿程序均可能产生不录用稿。所有不录用稿均经采编系统退稿。

5 版面费和稿酬

5.1 版面费:本刊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会在稿件拟录用前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和采编系统通知,并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收取。开户行:工商银行重庆三峡广场支行,账号:3100024109008990203,户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转账请注明版面费及稿件编号。

5.2 稿酬:来稿经刊登后按本刊标准支付稿酬,并赠第一作者当期杂志 3 册。鉴于本刊已加入包括中国药房网、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博看网、龙源期刊网等在内的数据库与在线网站/平台,故凡被本刊录用的文章均纳入以上(不限)网络,其著作权转让费将包含在稿酬中一次性支付。若有不同意者,请在投稿时注明。本刊现采用银行转账方式支付稿酬,故请于稿件录用后在采编系统中及时填写收款人银行账户及个人身份信息。

6 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邮编:400042

电 话 :023-6383052163830907(编 辑 部);023-6858672768586827(新媒体与期刊事务部)

在线投稿网址:http://user.china-pharmacy.com

杂志网址:http://www.china-pharmacy.com

电子信箱:info@china-pharmacy.com

官方微信二维码:

 

 

 

 

 

《中国药房》编辑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