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 作者投稿
  • 专家审稿
  • 编辑办公
  • 期刊中心
  • 最新文章
  • 过刊浏览
更多
Volume 36 期 19,2025 2025年第36卷第19期
  • 指南与共识

    李正翔, 段蓉, 史录文, 田金徽, 左笑丛, 张玉, 张伶俐, 张俊华, 郑华林, 赵荣生, 郭武栋, 缪丽燕, 翟所迪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25.19.01
    摘要:目的为规范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主要流程和相关技术环节,提升综合评价证据的质量和转化应用价值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指南制定方法为依据,严格遵循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关于指南的最新定义,并符合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的六大领域要求制定《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流程指南》。该指南采用德尔菲法构建研究问题;应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建立研究证据,采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体系进行证据分级评价,采用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制定的推荐强度分级标准确定推荐强度,并通过专家共识法形成推荐意见。结果与结论《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流程指南》涵盖主题遴选、评价实施、证据评价和结果应用转化4类研究问题。该指南的制定规范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全流程技术环节,可有效指导该项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提升评价证据的规范产出和转化应用价值,为卫生决策的科学化和临床用药合理化提供高质量的证据支持。  
    关键词: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流程;指南;团体标准;循证医学   
    176
    |
    6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9333664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11
  • 药事管理

    牛梦溪, 李鹏飞, 王雪, 刘珊珊, 曹燕翔, 庄红艳, 王虎, 白丽, 李华维, 潘飞, 沙莎, 张庆娥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25.19.02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长期处方药品综合管理模式与潜在问题,为精神专科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药房全面管理精神科长期处方提供参考。方法从精神科长期处方的适用原则出发,介绍长期处方开具前的规范化评估与注意事项、药品目录的制定与调整、长期处方的合理化管理;对长期处方药品综合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结果与结论长期处方应在实施前从精神疾病状态和远期潜在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方案及其他非药物疗法、躯体疾病方面对患者进行标准化评估,并对患者或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长期处方药品的综合管理应联合多部门进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药品目录的制定应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避免纳入有潜在社会危害性或用药风险的药品。此外,增加长期处方特殊标识、向患者提供长期处方到期提醒或开设线上咨询等措施也能有效提高长期处方的用药合理性。目前精神科长期处方的落实存在药品使用天数不一致、病种覆盖不全、患者依从性差及评估偏差风险的问题。对此,可通过协同多部门加强长期处方信息化管理,提供相匹配的药学服务,保障长期处方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和合理性,以及使用现代化手段筛查风险患者等措施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长期处方;精神障碍;慢性病;精神治疗药物;依从性;药学服务   
    48
    |
    2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9333502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11
  • 药学研究

    刘雨霏, 张泽宇, 张永华, 胡霖霖, 张芯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25.19.03
    摘要:目的探究栀豉酸枣仁汤(ZSD)对围绝经期失眠小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TCMIP数据库预测ZSD中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失眠相关靶点,构建两者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将6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ZSD低、中、高剂量组(11、22、33 g/kg)和右佐匹克隆组(阳性对照,1 mg/kg)。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OVX)构建围绝经期失眠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或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3周。通过戊巴比妥钠睡眠协同实验评估小鼠睡眠状况,并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转录组测序技术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病理变化及其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ZSD与围绝经期失眠共有296个交集靶点,其中蛋白激酶B1(Akt1)是关键靶点之一。ZSD给药后,OVX小鼠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睡眠持续期显著延长、海马CA1区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1),且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ZSD可显著上调OVX小鼠海马组织中Nfe2l2基因的转录水平(P<0.05)。ZSD给药后,OVX小鼠海马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量以及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ZSD可通过激活Akt/Nrf2/HO-1信号通路,改善围绝经期失眠小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  
    关键词:栀豉酸枣仁汤;围绝经期失眠;海马神经元;基因组学;氧化应激   
    36
    |
    2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9333397 false
    更新时间:2025-10-11
查看更多
  • 精选图片
  • 虚拟专辑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