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22
年
第
33
卷
18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药事管理
我国18家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儿童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研究
王志远,韩泰森,何摇光,范平安,聂小燕,王晓玲,陈敬,史录文
2022, 33(18): 2177-218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01
摘要:目的为我国相关决策者制定和完善儿童用药相关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健康行动组织推荐的基本药物标准调查法,基于18家三级儿童专科医院2016年7月-2019年6月的采购数据,调查第7版《WHO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WHO EMLc)中收录药品在样本医院的可获得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第7版WHO EMLc中的药品在样本医院有采购记录的共有189个活性成分,对应229种药品。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口服补液盐、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注射用水的可获得率为100%。2016年7月-2019年6月的各季度中,均有半数以上的药品可获得率超过50%,各季度中药品可获得率基本保持稳定。心血管系统用药和血液系统用药的整体可获得率最高,而抗寄生虫用药、皮肤科用药的整体可获得率较低。有28种药品(12.2%)未在我国获准用于儿童,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已在我国获准可用于儿童和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的可获得率更高(P<0.05)。结论我国三级儿童专科医院的儿童基本药物可获得性较好,但存在一定的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建议我国应尽早出台儿童基本药物目录,推动临床常用品种在儿童人群中的临床试验,并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以保障儿童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儿童基本药物;可获得性;三级儿童专科医院;标准调查法
6
|
2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3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学研究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山茱萸炮制过程气味成分动态变化
钱怡洁,魏伟,朱广飞,皮文霞,陆兔林,毛春芹
2022, 33(18): 2182-218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02
摘要:目的建立山茱萸炮制过程中气味成分动态变化的监测方法。方法采用酒蒸法制备不同炮制时间的山茱萸饮片(即酒萸肉)。采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采集气味图谱,与AroChemBase数据库对比得到气味成分信息,结合峰面积分析气味成分动态变化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结果净山萸肉共识别出12个共有气味色谱峰,酒萸肉共识别出21个共有气味色谱峰。在炮制过程中,乙醇、异丙醇、2-甲基丙醛、乙酸乙酯、2-甲基丁醛、异戊醇、2-己醇、糠醛8个气味成分的峰面积占比较高,其中乙醇、异戊醇、2-己醇、异丙醇的峰面积随炮制时间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炮制24 h时仍高于净山萸肉;乙酸乙酯、2-甲基丁醛、糠醛的峰面积随炮制时间增加而增加,且上述8个气味成分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均大于1。结论建立了山茱萸炮制过程中气味成分的动态变化监测方法,乙醇等8个气味成分可作为山茱萸炮制过程的监测指标。
关键词:山茱萸;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气味;炮制过程;酒蒸法;动态监测
3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4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铁皮石斛叶中黄酮碳苷类成分分离、鉴定及抑制
α
-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冯海林,彭崇胜,李晓波
2022, 33(18): 2187-219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03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铁皮石斛叶中的黄酮碳苷类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铁皮石斛叶中的黄酮碳苷类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紫外光谱、核磁共振、高分辨电喷雾离子化质谱等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推导和鉴定。考察黄酮碳苷类成分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的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活性。结果从铁皮石斛叶中分离得到5个芹菜素-6,8-C-二糖苷,鉴定为芹菜素-6-C-α-L-鼠李糖-8-C-β-D-异鼠李糖(1)、夏佛塔苷(2)、异夏佛塔苷(3)、异佛莱心苷(4)和佛莱心苷(5)。化合物1~5和阿卡波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79±1.27)、(2.05±0.72)、(1.93±0.67)、(1.09±0.46)、(1.36±0.58)、(18.69±1.24)μmol/L。结论从铁皮石斛叶中分离得到5个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芹菜素-6,8-C-二糖苷类成分,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铁皮石斛叶;黄酮碳苷类;芹菜素-6-C-α-L-鼠李糖-8-C-β-D-异鼠李糖;α-葡萄糖苷酶
4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1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牛膝-白芍对肝阳上亢型帕金森病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荣华,张静艳,刘京,张晓杰
2022, 33(18): 2192-219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04
摘要: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的核心药对牛膝-白芍对肝阳上亢型帕金森病(PD)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镇肝熄风汤组、牛膝组、白芍组、牛膝-白芍药对组,每组10只。采用附子煎液(4 g/kg)灌胃联合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25 mg/kg)腹腔注射方法复制肝阳上亢型PD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和脑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检测小鼠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表达水平和脑黑质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表达水平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PD样行为和脑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均有改善,TH阳性神经元表达水平,T-AOC(除白芍组外)、SOD(除白芍组外)表达水平以及Nrf2、Trxr1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MDA(除白芍组外)表达水平以及Txnip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牛膝-白芍药对组的干预效果优于牛膝组和白芍组(P<0.05),与镇肝熄风汤组作用相当(P>0.05)。结论牛膝-白芍药对可能以Nrf2为靶点抑制肝阳上亢型PD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对脑部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效果优于牛膝、白芍单味药材,能够发挥与组方相当的补肾柔肝、潜阳熄风的功效。
关键词:帕金森病;肝阳上亢;牛膝;白芍;药对;镇肝熄风汤;氧化应激;小鼠
3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1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桦褐孔菌总三萜提取物的纯化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邵骏菁,杨颖,马大龙,吕志强,田景振,张晓平
2022, 33(18): 2198-220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05
摘要:目的优化桦褐孔菌总三萜提取物的纯化工艺,考察其纯化物的抗肿瘤活性。方法以桦褐孔菌醇为对照品,建立桦褐孔菌总三萜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大孔吸附树脂种类、上样体积、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流速、洗脱剂体积分数、洗脱剂用量、洗脱流速,确定并验证该粗提物的纯化工艺。通过细胞增殖实验、迁移实验、流式细胞术和AO/EB试剂盒检测桦褐孔菌总三萜纯化物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桦褐孔菌总三萜粗提物的最佳纯化工艺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上样液质量浓度为2.0 mg/mL,上样体积为140 mL,上样流速为1.0 mL/min;洗脱时先用50%的乙醇40 mL除杂,再用95%的乙醇160 mL洗脱,洗脱流速为3.0 mL/min。纯化后桦褐孔菌总三萜的质量分数从34.36%升至73.39%。桦褐孔菌总三萜纯化物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为184.20 μg/mL;与对照组相比,该纯化物可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迁移,促进其凋亡(P<0.05或P<0.01)。结论成功优化了桦褐孔菌总三萜提取物的纯化工艺,该纯化物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其凋亡。
关键词:桦褐孔菌总三萜;纯化;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凋亡
4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2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百合知母汤及其单味药的药动学研究
秦士玮,杨波,戴青,程林,刘职瑞
2022, 33(18): 2204-220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06
摘要:目的研究百合知母汤及其单味药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大鼠灌胃百合知母汤提取液和百合、知母单味药材提取液后7种有效成分(新芒果苷、芒果苷、王百合苷A、王百合苷Ⅰ、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E和知母皂苷AⅢ)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新芒果苷等7种有效成分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 000、1~1 000、0.1~100、0.4~400、1~1 000、0.1~100、0.5~500 ng/mL(r均大于0.998),准确度为87.50%~115.00%,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为0.62%~14.35%,基质因子的RSD为2.68%~14.03%,稳定性的偏差均在±15%范围内。与百合、知母单味药材比较,百合知母汤中7种有效成分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0-24 h
、AUC
0-∞
)和峰浓度(c
max
)均显著增加(P<0.05),除知母皂苷BⅡ外的6种有效成分的清除率(CL
z
/F)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百合知母汤组方后可增加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减缓其消除,延长其滞留时间,提示百合知母汤有效成分的体内药动学行为较单味药材更具优势。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百合知母汤;药动学
3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49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便通胶囊的含量测定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舒波,雷果平,袁斌
2022, 33(18): 2209-221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07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便通胶囊中芸香柚皮苷等11个成分含量的方法,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筛选差异标志物。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Venusil XBP C
18
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µL,柱温为30 ℃,检测波长分别为283、330、520、220 nm。以毛蕊花糖苷为内参物,结合一测多评法测定含量,并与外标法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26.0、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影响便通胶囊质量的差异标志物。结果高效液相色谱结合一测多评法测得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松果菊苷、管花苷A、异毛蕊花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的含量分别为0.739~1.265、1.134~2.158、1.407~2.359、1.368~2.502、0.304~0.522、0.257~0.521、0.423~0.727、0.375~0.733、0.130~0.283、0.062~0.166 mg/g,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均小于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批样品可聚为3类,S1~ S7为一类,S8~S10为一类,S11~S15为一类,与主成分分析的分类结果一致。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白术内酯Ⅲ、柚皮苷、新橙皮苷、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的VIP值大于1。结论成功建立了同时测定便通胶囊中芸香柚皮苷等11个成分含量的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可用于便通胶囊的质量控制。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等6个成分可能是影响便通胶囊质量的差异标志物。
关键词:便通胶囊;高效液相色谱法;一测多评法;化学模式识别;质量评价;差异标志物
4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16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复方鱼鹅滴鼻剂对过敏性鼻炎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屈相玲,骆红梅,熊成欢,刘明,冯果
2022, 33(18): 2214-221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08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鱼鹅滴鼻剂对卵清蛋白致大鼠过敏性鼻炎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复制大鼠过敏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曲安奈德组(阳性对照,0.026 mg/kg)和复方鱼鹅滴鼻剂高、中、低剂量组(134.4、67.2、33.6 mg/kg),另设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滴鼻给予相应药物,每日2次,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1 h后,记录大鼠鼻部症状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2(IL-2)、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鼻黏膜组织病理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鼻黏膜组织IL-2、IL-13、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鼻部症状评分和血清中IgE、IL-2、IL-13、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鼻黏膜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鼻黏膜组织中TNF-α、IL-2、IL-1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鱼鹅滴鼻剂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模型大鼠鼻部症状评分和血清中IgE、IL-2、IL-13、TNF-α水平,改善模型大鼠鼻黏膜组织病理损伤,抑制鼻黏膜组织中TNF-α、IL-2、IL-13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复方鱼鹅滴鼻剂具有明显的抗大鼠过敏性鼻炎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平衡、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等来实现的。
关键词:复方鱼鹅滴鼻剂;过敏性鼻炎;1型辅助性T细胞/2型辅助性T细胞平衡
3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0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一测多评法结合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在西黄丸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刘凯丽,刘艳之,王世晖,卫春红,王秀文,王颖莉,王艳
2022, 33(18): 2219-222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09
摘要:目的评价西黄丸的质量,并筛选影响其质量的差异标志物。方法以麝香酮为内参物,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测定α-蒎烯等4个成分的含量,并与外标法进行比较;采用气相色谱(GC)法建立13批西黄丸的指纹图谱;采用SPSS 25.0软件、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影响样品质量的差异标志物。结果QAMS法测得α-蒎烯、乙酸辛酯、β-榄香烯含量分别为0~0.628 4、0.378 0~2.679 4、0.320 9~0.815 4 mg/g,外标法测得α-蒎烯、乙酸辛酯、β-榄香烯、麝香酮含量分别为0.001 5~0.627 1、0.378 0~2.594 7、0.329 2~0.837 0、0.385 7~0.806 0 mg/g,两种方法测得含量的相对误差均小于4%。13批西黄丸中共识别出26个共有峰,共指认了乙酸辛酯、β-榄香烯、麝香酮3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12~0.946。13批样品可分为2类,S1~S2、S6~S10、S13为一类,S3~S5、S11~S12为一类。峰7、11、10、17、16的VIP值均大于1。结论西黄丸中α-蒎烯等4个成分的含量,结合GC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可用于评价西黄丸的质量。峰7等5个共有峰对应的成分可能是影响样品质量的差异标志物。
关键词:西黄丸;一测多评法;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5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3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基于TLR4/MyD88/NF-кB信号通路研究十一方药酒对兔膝骨关节炎的保护作用
张文涛,周玲梅,黄宏海,鲍慧慧,毛德文,田慧,刘舒凌
2022, 33(18): 2224-222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10
摘要:目的研究十一方药酒(以下简称“SYF”)对木瓜蛋白酶诱导的兔膝骨关节炎(KOA)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5只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200 mg/kg)、SYF高剂量组(386 mg/kg)、SYF低剂量组(97 mg/kg),每组 7 只(均为雄性4只、雌性3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兔于第 1、4、7天从右后肢膝关节腔注入木瓜蛋白酶混合液(含2%木瓜蛋白酶与0.03 mol/L L-半胱氨酸)0.5 mL复制KOA模型,空白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从第15天开始于各组兔右后肢膝关节涂抹药物,每天给药2次,连续20 d,同时在第0、8、14、35天,用游标卡尺测量兔右后肢膝关节直径计算其肿胀度。实验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滑膜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
2
(PGE
2
)的水平;制作滑膜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观测病理学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滑膜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细胞核因子(NF-кB)信号通路中TLR4、MyD88、NF-кB p65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TLR4、MyD88、NF-кB p65、磷酸化NF-кB p65(p-NF-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兔膝关节肿胀度升高,滑膜组织病理性损伤严重,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PGE
2
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LR4、MyD88、NF-кB p65 mRNA和TLR4、MyD88、p-NF-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兔右后肢膝关节肿胀度与滑膜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均有显著改善,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PGE
2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LR4、MyD88、NF-кB p65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TLR4、MyD88(SYF低剂量组除外)、p-NF-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SYF对木瓜蛋白酶诱导的兔KOA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炎症因子IL-1β、TNF-α、PGE
2
水平及下调TLR4/MyD88/NF-кB信号通路相关。
关键词:十一方药酒;膝骨关节炎;炎症因子;TLR4/MyD88/NF-кB信号通路
4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0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固肾定喘丸多指标成分一测多评法的建立及质量评价
张颖,李志平,高雨秋,王加良,侯甲福
2022, 33(18): 2230-223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11
摘要:目的建立一测多评(QAMS)法检测固肾定喘丸中肉桂酸、桂皮醛、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木通苯乙醇苷B、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的含量,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对固肾定喘丸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以补骨脂素为内参物,建立其他9个待测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含量,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对QAMS法计算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评价15批固肾定喘丸的质量。结果上述10个待测成分分别在各自检测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的RSD均小于2.00%;QAMS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5批固肾定喘丸聚为3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补骨脂素、毛蕊花糖苷、桂皮醛、异补骨脂素是影响固肾定喘丸产品质量的潜在标志性成分。结论所建立的QAMS法多指标成分定量控制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可用于固肾定喘丸的质量评价。
关键词:固肾定喘丸;多指标成分;一测多评法;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3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0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基于“药辅合一”制备归桂自微乳载药系统
李燕,王滨,王慧凯,高新富,宫凯凯,高俊玲,丁长玲
2022, 33(18): 2235-223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12
摘要:目的制备归桂(即当归-桂枝)自微乳载药系统(ACSMEDDS),优化其处方并表征所得制剂。方法以当归和桂枝的混合挥发油(以下简称“归桂混合挥发油”)为油相和模型药物,在乳化剂、助乳化剂筛选及两者质量比范围优化的基础上,以油相(归桂混合挥发油)占比、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为因素,挥发油含量、粒径、乳化时间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对优化后ACSMEDDS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稳定性等参数进行表征。结果ACSMEDDS的最优处方为油相占比30%、乳化剂(EL40)与助乳化剂(乙醇)质量比9∶1。验证实验表明,3批ACSMEDDS的平均粒径为(148.33±1.53)nm,乳化时间为(18.44±0.11)s;综合评分为0.68,与预测值(0.70)的相对误差为2.86%。按最优处方所制AC-SMEDDS为淡黄色,均匀、澄清液体,透射电镜下可见边缘半透明的球形微粒;以藁本内酯、桂皮醛计,载药量分别为(7.58±0.03)、(4.17±0.01)mg/g,包封率分别为(93.25±0.01)%、(88.89±0.02)%;10 000 r/min离心5 min或4、25 ℃下放置7 d均无分层或沉淀产生,藁本内酯、桂皮醛含量稳定;以水稀释50、100、200倍对粒径均无明显影响。结论成功制备了AC-SMEDDS并优化了其处方,所得制剂的稳定性良好。
关键词:药辅合一;归桂自微乳载药系统;处方优化;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
2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3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活血止痛胶囊/片中5种皂苷类成分含量测定及确证非法添加方法的建立
陈洁,史达,曹玉,张玲
2022, 33(18): 2240-224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13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活血止痛胶囊/片中5种指标性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和确证人参、西洋参、三七茎叶非法添加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以Agilent RRHD Eclipse Plus C
18
为色谱柱,以水(含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柱温为35 ℃,进样量为2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负离子扫描。结果三七皂苷R
1
、人参皂苷Rb
1
、人参皂苷Rg
1
、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特有成分)、人参皂苷Rb
3
(三七茎叶特有成分)、拟人参皂苷F
11
(西洋参特有成分)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99~1 499.50、9.99~1 499.50、10.01~1 500.80、9.99~1 499.10、10.00~1 500.20、9.99~1 499.50、10.01~1 500.80、9.99~1 499.00 ng/mL(R
2
>0.997);检测限、定量限分别不高于2.64、8.06 n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小于6%;胶囊和片剂中各皂苷类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2%~102.40%、95.18%~106.47%(RSD均小于5%,n=6)。18批活血止痛胶囊中,三七指标性成分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g
1
、三七皂苷R
1
、人参皂苷Rb
1
的含量分别为291.79~426.89、427.71~677.49、2 294.28~3 371.43、571.22~848.19、1 841.33~2 959.12 μg/g,人参皂苷Rb
3
的含量均不高于45.02 μg/g;22批活血止痛片中,三七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分别为44.11~393.83、80.48~549.55、393.36~3 548.57、79.83~872.60、288.64~2 912.66 μg/g,人参皂苷Rb
3
的含量不高于44.79 μg/g;2种制剂均未检出人参皂苷Rf、拟人参皂苷F
11
。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测定活血止痛制剂中主要指标性皂苷类成分的含量。40批制剂均未见人参、西洋参非法添加现象,但部分批次片剂样品的三七药材投料量较少。
关键词:活血止痛胶囊;活血止痛片;皂苷类成分;三七;人参;西洋参;三七茎叶提取物;非法添加;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5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49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指纹图谱结合一测多评法评价文冠木药材的质量
李珍,杨洋,徐萌杰,金一荻
2022, 33(18): 2245-224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14
摘要:目的建立文冠木药材的指纹图谱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对该药材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表没食子儿茶素峰为参照,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绘制11批文冠木药材(编号S1~S11)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表没食子儿茶素为参照物,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16批文冠木药材(编号S1~S16)中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二氢杨梅素、花旗松素、杨梅素的含量,并与外标一点法、标准曲线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1批文冠木药材中共有15个共有峰,相似度分别为0.910~1.000;指认出没食子儿茶素(峰1)、表没食子儿茶素(峰2)、儿茶素(峰3)、表儿茶素(峰5)、二氢杨梅素(峰6)、花旗松素(峰14)、杨梅素(峰1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S5~S7、S9为一类,S8、S11为一类,S10为一类,S1~S4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9.24%;S5~S7为一类,S8~S11一类,S3、S4为一类,S1、S2为一类。除杨梅素和部分批次(S12、S14~S16)儿茶素外,3种含量测定方法测得16批药材中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剩余批次)、表儿茶素、二氢杨梅素、花旗松素含量的RSD均小于4%(n=3)。结论所建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文冠木药材的质量控制;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测定其中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二氢杨梅素、花旗松素的含量。
关键词:文冠木;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一测多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2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0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物经济学
替雷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成本-效用分析
刘世贤,李顺平,窦蕾,王凯旋,史钊,王瑞雪,朱晓红,宋泽华
2022, 33(18): 2250-225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15
摘要:目的评估替雷利珠单抗对比化疗二线治疗中国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经济性。方法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构建三状态Markov模型,评价替雷利珠单抗对比化疗在晚期或转移性ESCC患者总人群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阳性人群二线治疗中的经济性;模型周期为1个月,模拟时限为10年,成本和效果的贴现率为5%。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以及情境分析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基础分析结果表明,与化疗相比,替雷利珠单抗二线治疗中国晚期或转移性ESCC及PD-L1阳性患者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分别为26 864.01元/QALY和37 510.07元/QALY,远低于1倍我国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80 976元)。情境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化疗采用何种方案(紫杉醇、多西他赛或伊立替康),ICER均低于1倍我国2021年人均GDP;随着模拟时限的延长,替雷利珠单抗方案的ICER逐渐降低,降幅逐渐减小,但均低于1倍我国2021年人均GDP。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对ICER影响最大的3个参数分别为替雷利珠单抗组无进展生存期、替雷利珠单抗价格以及替雷利珠单抗组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比例。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以3倍我国2021年人均GDP为意愿支付阈值时,替雷利珠单抗在晚期或转移性ESCC总人群和PD-L1阳性患者中具有经济性的概率分别为99.09%和99.94%。结论替雷利珠单抗对比化疗二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ESCC患者具有经济学优势。
关键词:替雷利珠单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成本-效用分析;Markov模型
3
|
2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3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物与临床
伊马替尼及其代谢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敦建,焦慧文,钱依,徐江浩,徐皓,孙鲁宁,王永庆
2022, 33(18): 2256-226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16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伊马替尼及其代谢物(N-去甲基伊马替尼)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方法,并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方法以伊马替尼-d8为内标,采用甲醇沉淀蛋白处理样品,以平衡透析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并同法检测GIST患者血浆中伊马替尼及其代谢物的游离浓度。结果伊马替尼在120、4 000 ng/mL浓度下,与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球蛋白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2.5±1.0)%和(91.7±0.4)%、(56.6±2.0)%和(62.6±2.6)%、(56.3±3.1)%和(68.0±8.6)%;N-去甲基伊马替尼在60、2 000 ng/mL浓度下,上述结合率分别为(90.6±3.5)%和(91.3±1.5)%、(54.1±5.1)%和(63.7±1.3)%、(56.2±7.6)%和(67.5±7.3)%。与低浓度伊马替尼(120 ng/mL)及其代谢物(60 ng/mL)比较,高浓度伊马替尼(4 000 ng/mL)及其代谢物(2 000 ng/mL)与α1-酸性糖蛋白、球蛋白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提高(P<0.05),但与白蛋白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血浆中,高浓度伊马替尼(4 000 ng/mL)及其代谢物(2 000 ng/mL)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低于低(120、60 ng/mL)、中(750、375 ng/mL)浓度(P<0.01)。GIST患者血浆中,伊马替尼及其代谢物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9.0±0.3)%、(99.2±0.3)%,伊马替尼及其代谢物的浓度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8 5、-3.332 3(P均小于0.05)。结论成功建立了测定伊马替尼及其代谢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方法;GIST患者伊马替尼及其代谢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
关键词:伊马替尼;N-去甲基伊马替尼;平衡透析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血浆蛋白结合率
5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2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恶性肿瘤患者多西他赛群体药动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王君萍,吴正宇,娄志霞,姚媛,吴婷婷,胡宗涛
2022, 33(18): 2261-226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17
摘要:目的建立多西他赛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接受含多西他赛化疗方案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其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以三室模型为基础,采用“向前纳入、向后剔除”法筛选对清除率(CL)有影响的协变量(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表面积、卡氏评分、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血清肌酐),建立多西他赛群体药动学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诊断、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共纳入13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264个血药浓度实测值。对多西他赛CL有显著影响的协变量为血清肌酐、总胆红素(P<0.01);Bootstrap分析的结果(参数中位值及95%置信区间)与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接近;最终模型估算出多西他赛CL的群体典型值为37.82 L/h。结论成功建立了恶性肿瘤患者多西他赛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可用于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订和优化。
关键词:多西他赛;血药浓度;群体药动学模型;恶性肿瘤
6
|
2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4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双醋瑞因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中的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
徐凤华,黄明
2022, 33(18): 2266-227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18
摘要: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餐后口服两种双醋瑞因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共纳入24名成年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名。采用随机、开放、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两组患者于每周期试验首日早晨进食标准餐30 min后,分别口服受试制剂(国产双醋瑞因胶囊)和参比制剂(安必丁
®
)50 mg,清洗期为1周。分别于服药前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甲醇沉淀蛋白进行样品前处理,以大黄素为内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活性代谢产物大黄酸的质量浓度,采用DAS 3.2.9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者餐后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其体内大黄酸的c
max
分别为(3 517±1 121)、(3 225±755)ng/mL,AUC
0-24 h
分别为(25 764±6 134)、(24 316±5 856)ng·h/mL,AUC
0-∞
分别为(26 679±6 409)、(25 170±6 415)ng·h/mL,t
max
分别为3.50(0.67,12.00)、4.00(1.50,7.00)h,t
1/2
分别为(4.26±1.12)、(4.19±1.05)h;两制剂c
max
、AUC
0-24 h
、AUC
0-∞
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100.8%~113.9%、103.1%~109.4%、103.2%~109.9%。结论在健康受试者餐后状态下,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关键词:双醋瑞因胶囊;国产仿制药;餐后生物等效性
2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49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循证药学
补肾类中成药联合PDE5抑制剂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王真,张丽娟,李绪杰,周梓洋,李苗秀,王从安,王永泉
2022, 33(18): 2271-227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1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补肾类中成药联合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收集补肾类中成药联合PDE5抑制剂(试验组)对比单用PDE5抑制剂或补肾类中成药(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2月15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6.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采用倒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23项RCT,共计2 417例患者,涉及苁蓉益肾颗粒、蚕茸柱天胶囊、复方玄驹胶囊、还少胶囊、山海丹颗粒、生精胶囊、十三味滋阴壮阳胶囊、疏肝益阳胶囊8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以复方玄驹胶囊联合PDE5抑制剂、生精胶囊联合PDE5抑制剂、疏肝益阳胶囊联合PDE5抑制剂的总效率较高;在国际勃起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方面,以复方玄驹胶囊联合PDE5抑制剂、苁蓉益肾颗粒联合PDE5抑制剂、蚕茸柱天胶囊联合PDE5抑制剂的评分较高;在安全性方面,以还少胶囊、山海丹颗粒、疏肝益阳胶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补肾类中成药联合PDE5抑制剂可改善ED患者的勃起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疗效和安全方面,以复方玄驹胶囊联合PDE5抑制剂最佳。
关键词:勃起功能障碍;补肾类中成药;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Meta分析;有效性;安全性
3
|
2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3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师与药学服务
临床药师参与1例椎间神经鞘瘤切除术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药学监护
吴燕燕,王璨,杨昕炜,孔文强,胡雪莲
2022, 33(18): 2277-228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20
摘要:目的为治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药学监护提供思路。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椎间神经鞘瘤切除术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诊疗方案进行分析。临床药师根据创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针对患者服用阿米卡星(0.4 g,静脉滴注,q12 h)后引起的耳鸣,建议停用阿米卡星,改为利奈唑胺,但该患者在服用利奈唑胺后出现膝关节痛,临床药师再次建议停用利奈唑胺,继续使用阿米卡星,并将剂量调整为0.8 g,静脉滴注,q24 h;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并嘱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结果临床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该患者未再出现耳鸣、膝关节痛等不适,肝肾功能也无异常。结论临床药师及时协助临床医师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了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临床药师;脓肿分枝杆菌;皮肤;软组织;感染;不良反应;药学监护
8
|
4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1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电子处方流转风险管理中的药师职责分析
王广平
2022, 33(18): 2281-228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21
摘要:目的为从执业药师角度提升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流转的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回顾与比较分析法,阐述了电子处方流转的风险因素、电子处方流转过程中利益相关者职责和药师审方现况等,重点分析了互联网医院、零售药店和第三方药品平台中的药师职责,提出了电子处方流转风险管理中执业药师配备的制度安排。结果与结论通过构建互联网医院药物警戒体系、制定执业药师“双审方”操作规范和建立远程审方总执业药师制度等,可推进电子处方流转过程中执业药师的职责发挥,提升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流转的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电子处方流转;风险管理;执业药师;药师职责;互联网医院
4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4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专栏
环孢素A个体化用药临床预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研究进展
胡锦炜,朱怀军,劳茜莹,李丹滢
2022, 33(18): 2285-228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22
摘要:环孢素A在器官移植以及自身免疫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由于该药存在明显的个体间代谢差异,临床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但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并不能准确反映其临床预后。本文围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环孢素A浓度、钙调磷酸酶活性和T细胞功能以及环孢素A代谢物浓度4个实验室检查指标,综述其与环孢素A药动学以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以上指标对患者使用环孢素A的临床预后情况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可弥补血药浓度监测的不足,但其临床实用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环孢素A;治疗药物监测;临床疗效;安全性;实验室检查指标
7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50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综述
巨噬细胞膜仿生纳米递药系统在疾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李婵莲,宋佳敏,陈美玲,任晓亮,王萌
2022, 33(18): 2290-229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23
摘要:近年来,基于细胞膜包裹纳米粒的仿生纳米递药系统发展迅速,在多种疾病中表现出比传统纳米递药系统更高的生物相容性及疗效。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成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巨噬细胞源自单核细胞,受到相应刺激后,可极化为M1型和M2型:M1型巨噬细胞参与促炎反应,M2型巨噬细胞参与抗炎反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巨噬细胞膜包裹纳米粒的仿生纳米制剂在疾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结果显示,巨噬细胞膜包裹纳米粒的仿生纳米制剂在恶性肿瘤(乳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脑胶质瘤)、阿尔茨海默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治疗中都显现出了高靶向性和低免疫原性,但目前集中于抗肿瘤研究,且都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关键词:巨噬细胞;细胞膜包裹纳米粒;膜仿生纳米递药系统;靶向治疗
2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48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经典名方天王补心丹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
赵倩,李劲草,黄婷,何芊,李银萍,王萧
2022, 33(18): 2295-229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24
摘要:天王补心丹作为治疗失眠的经典名方,有片剂、滴丸、贴剂等剂型,临床应用极其广泛。其复方及单味中药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与炎症因子表达等发挥镇静安神作用。本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对天王补心丹中单味药和其有效成分以及相关药对的镇静安神作用进行综述。结果显示,该方中单味药地黄、酸枣仁、柏子仁、当归、五味子、茯苓和其有效成分以及酸枣仁相关的药对均可不同程度改善失眠症状,除柏子仁的作用机制尚未研究外,其他均主要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通过调控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发挥镇静催眠作用。
关键词:天王补心丹;失眠;中医理论基础;药对;药理作用
3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49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托法替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吴澎泞,熊帅,杨婉卿,陈敏
2022, 33(18): 2299-230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8.25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托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物质,主要通过抑制Janus激酶(JAK)治疗UC,可通过口服快速吸收。该药已被美国FDA及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UC,且国外已开展较多托法替尼治疗UC的临床研究,而其在我国尚未见有用于UC的相关报道。本文主要从托法替尼治疗UC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安全性等方面总结其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托法替尼主要通过抑制JAK和促炎因子的表达、调节过表达的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修复肠黏膜屏障等作用治疗UC。托法替尼在临床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安全性研究显示其所带来的带状疱疹、血栓形成等风险不容忽视,妊娠期、儿童、青少年、老年患者应慎用该药。由于目前暂未见其在我国用于UC,未来需进一步研究托法替尼在我国U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托法替尼;溃疡性结肠炎;机制;临床研究
8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8248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