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6 27 11
    • 刘昌孝
      2016, 27(11)
      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在中药现代化及中药国际化发展之路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方法:分析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提出目前中药现代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其最新进展情况,并对中药国际化发展思路给出建议。结果:中药现代化发展遇到的问题有:基础研究滞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创新能力差;现代科学理论难以表达传统中药的内涵;资源保护不力,严重影响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没有自主制订相应的国际标准;适应市场经济的中药现代化多元化投入体系尚未建立等。但中药现代化也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整体观认识在提高;中药多成分与药效研究在加强;从药效物质基础阐明中药作用的内涵;对于具有多成分的中药,从植物化学角度建立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应用现代科学对“辨证论治”和“君-臣-佐-使”配伍规律进行研究;“组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等。中药国际化之路应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将大数据信息引入中医临床和中药产业发展。结论:中药现代化及中药国际化的发展,除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传统理论外,还需要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加强多方合作,加强对大数据的重视与利用。在中医药产业结构和产品的结构调整中,只有建立国际认可的药物标准规范体系,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并以治疗药物身份进入国际医药市场,才能振兴我国民族医药工业。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中药国际化;大数据;自主知识产权   
      479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5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管文燕,徐航,叶庆
      2016, 27(11)
      摘要:目的:验证并评价4种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稳定治疗剂量预测模型在我国汉族人口中应用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达稳定治疗剂量的患者140例及同期健康受试者94例,应用基因芯片法检测其CYP2C9及VKORC1的基因多态性,分析所有受试者基因型分布特征,并考察不同基因型患者实际稳定治疗剂量间的差异;结合IWPC、Gage、Huang、Miao剂量预测模型公式计算华法林预测剂量,考察其与实际稳定治疗剂量间的相关性,并评价各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234例受试者的CYP2C9、VKORC1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140例患者中,CYP2C9*1/*1型患者实际稳定治疗剂量高于*1/*3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KORC1 AA型患者实际稳定治疗剂量低于GA型及GG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WPC、Gage、Huang、Miao模型预测剂量均与实际稳定治疗剂量相关(R2分别为0.701、0.166、0.664、0.605,P均<0.001)。当实际稳定治疗剂量≤2.5 mg/d时,4种模型预测剂量与实际稳定治疗剂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实际稳定治疗剂量为>2.5~<5 mg/d时,Gage、Huang、Miao模型预测剂量与实际稳定治疗剂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IWPC模型预测剂量与实际稳定治疗剂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实际稳定治疗剂量≥5 mg/d时,Huang、Miao模型预测剂量与实际稳定治疗剂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IWPC、Gage模型预测剂量与实际稳定治疗剂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YP2C9和VKORC1不同基因型患者华法林实际稳定治疗剂量个体差异显著;IWPC模型对稳定治疗剂量在>2.5~<5 mg/d范围内的患者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对临床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潜在的意义。  
      关键词:华法林;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剂量预测模型;验证   
      315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3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伍红艳,刘国恩,官海静
      2016, 27(11)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效用评价的影响因素,为关注亚组人群健康偏好的卫生决策者、制药企业等提供参考,并为成本-效用分析中选择合适人群来测量健康偏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贵州省内年满16周岁的城市及农村人群各240例作为受访者,采用时间权衡法直接测量欧洲五维健康量表部分状态的效用值,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受访者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自身健康状况等因素对所有健康状态及轻度、中度、重度状态的影响。结果:共发放48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67份,有效率为97.09%。女性、少数民族、年龄较大、有医疗保险、患有经医师诊断的慢性病或过去1个月健康状况较差的受访者给予健康状态效用较高的评价值,而没有配偶或与配偶分居、受教育水平偏低的受访者则给予较低的评价值。结论:受访者的个人特征对其在评价健康效用时存在显著影响,相关研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偏好来源。  
      关键词:健康效用;时间权衡法;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影响因素;质量调整生命年   
      270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3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玥,戎佩佩,沈秉正,冯静,李萌,周本宏
      2016, 27(11)
      摘要:目的:评估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成本-效果,为我省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方案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全球SURVIVE临床试验数据,结合目前我省医疗及消费水平,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分别对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成本-效果及结果敏感度进行分析。结果: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5 d)给予左西孟旦治疗的人均总成本为10 490.00元,多巴酚丁胺为6 637.18元。成本-效果分析及敏感度试验结果均表明,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左西孟旦相较于多巴酚丁胺的增量成本-效果比<我省3倍GDP。结论:在我省目前的经济水平下,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左西孟旦的治疗方案较传统药物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关键词:左西孟旦;多巴酚丁胺;急性心力衰竭;成本-效果分析   
      274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1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楠楠,李培红,唐永和,王晓雪,赫军
      2016, 27(11)
      摘要:目的:为中医糖尿病科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我院中医糖尿病科2011-2014年中药饮片的用量、销售金额及年均增长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中医糖尿病科2011-2014年中药饮片用量由9 449.58 kg增加至16 674.36 kg,年均增长率为20.84%;销售金额由127.16 万元增加至232.56万元,年均增长率为22.29%;销售金额占比稳定在2.17%~2.80%之间。各类药物中以补虚类用量最大(占比为20.33%~31.07%),其后依次为活血化瘀类、清热类、利水渗湿类、解表类等。用量前4位的中药饮片为生黄芪、丹参、茯苓、葛根。销售金额排序变动较大,排序靠前的有紫灵芝、生黄芪等。结论:我院中医糖尿病科2011-2014年中药饮片的用量与销售金额虽然逐年增加,但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及用药结构较稳定。  
      关键词:中医糖尿病科;用药分析;中药饮片   
      22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7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万伟忠,朱育凤,胡莹,张倩,金叶妹,狄永良
      2016, 27(11)
      摘要:目的:为平肝息风类中药饮片临床合理使用以及采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0-2014年平肝息风类中药饮片的类别、用量、销售金额及年均增长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0-2014年平肝息风类中药饮片用量由74 554 kg增长至108 177 kg,年均增长率为9.79%;销售金额由1 335.25万元增长至2 306.48万元,年均增长率为15.04%;用量构成比稳定在3.90%~4.19%之间。两亚类药物中平抑肝阳药用量(构成比为64.07%~64.97%)远远高于息风止痉药(构成比为35.03%~35.93%)。年用量较大的平肝息风类中药饮片依次为煅牡蛎、钩藤。年销售金额排序前20位的中药饮片药味相同,但在不同年份排序稍有变动,排名靠前的有全蝎、天麻、龟板等。结论:该院平肝息风类中药的用量及销售金额虽然逐年增加,但占中药饮片总用量的比例及用药结构基本稳定。采购人员应有预见性地做好采购供应工作,降低采购成本,敏感品种应适当多做储备,以防因缺货而影响临床用药。  
      关键词:平肝息风药;中药饮片;用药分析   
      22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4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潘海燕,刘慧,许静洁,蔡静
      2016, 27(11)
      摘要:目的:为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南京地区32家医院2012-2014年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南京地区32家医院共涉及23种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药品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销售金额各年均排前3位的是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红花;DDDs各年均排前3位的是氯吡格雷、华法林和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肝素和噻氯匹啶的DDC<10元;氯吡格雷和利伐沙班的B/A值等于或最接近1,西洛他唑、舒洛地特、蚓激酶、华法林、沙格雷酯、脉络舒通、替格瑞洛和噻氯匹啶的B/A值>1。结论:南京地区32家医院2012-2014年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临床应用基本合理,氯吡格雷、华法林、低分子肝素和肝素占主导地位,替格瑞洛、阿哌沙班、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前景可观。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抗凝血药;用药分析;南京地区   
      361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4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荣梅,王艳涛
      2016, 27(11)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专科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现状,为制定超说明书用药政策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从我院2015年医院信息系统分层抽取门诊处方,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从超说明书用药种类、疾病诊断、开方医师等方面分析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结果: 共抽取7 300张处方,占2015年门诊药房处方总数的2.6%。其中,超说明书用药处方715张,占抽取处方的9.8%。超说明书用药处方中按种类分类居前3位的分别是超适应证(64.1%)、超给药频次(17.3%)和超适应人群(12.2%);按疾病诊断分类居前3位的分别是多动症(22.0%)、抑郁症(21.7%)和阿尔茨海默病(16.3%);按开方医师职称排名首位的是住院医师。结论: 我院门诊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应引起重视。我院将以初级职称医师作为改进超说明书用药的突破点,并加强对超说明书处方进行分类点评。  
      关键词:超说明书用药;精神专科医院;门诊药房;处方分析   
      228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42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范磊,陈海燕
      2016, 27(11)
      摘要:目的: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药物处方点评系统随机抽取2015年1-6月我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处方500份,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手足口病患儿年龄主要在3岁以下(占58.2%);135张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0%;治疗手足口病用药以抗病毒为主,主要使用药物有利巴韦林、喜炎平、热毒宁等;注射和口服抗菌药物均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为主。结论:我院治疗手足口病药物选择基本合理。但由于手足口病患儿年龄较小,对药物反应性高,在治疗手足口病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避免滥用是目前临床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214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3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进,周利洪
      2016, 27(11)
      摘要:目的:为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脱毒治疗期间继发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5年10月318例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脱毒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特征等相关因素。结果:318例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脱毒治疗期间继发医院感染122例,感染率为38.4%。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病原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合并基础疾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白细胞计数低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分别为53.5%、58.9%、47.8%、47.4%、45.9%,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脱毒治疗期间继发医院感染率高,医务人员应积极处置基础疾病,严格且尽可能减少各项侵习性操作,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干预来减少医院感染。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脱毒治疗;医院感染;相关因素   
      25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5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万隽,张晓光,陈瑶
      2016, 27(11)
      摘要: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学龄前儿童体内细胞色素P450 3A(CYP3A)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厦门地区528例健康学龄前儿童为正常儿童组;68例支气管炎患儿据给药方案的差异分为雾化吸入组(31例)和静脉给药组(37例),分别予布地奈德1 mg雾化吸入,bid或甲泼尼龙1~2 mg,ivgtt,bid。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3组受试儿童尿液中6β-羟基氢化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的质量浓度,以两者质量浓度比来表示CYP3A酶活性。考察3组受试儿童CYP3A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及差异。结果:正常儿童组、雾化吸入组、静脉给药组受试儿童CYP3A酶活性均呈左偏态分布(P<0.05,偏度系数>1)。3组受试儿童CYP3A酶活性分别为4.28(1.90,7.69)、5.80(2.11,11.23)、7.79(1.93,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儿童组酶活性中位数低于静脉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组酶活性中位数略高于正常儿童组,静脉给药组酶活性中位数略高于雾化吸入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影响学龄前儿童CYP3A酶活性,且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改变其酶活性。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学龄前儿童;细胞色素P450 3A酶;酶活性   
      162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8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任玲,沐宇,姬怀雪,王艳
      2016, 27(11)
      摘要:目的:评价儿童癫痫患者卡马西平(CBZ)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5年5月徐州市儿童医院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监测CBZ血药浓度的儿童癫痫患者2 703例,采用酶放大免疫法测定其血清中CBZ的浓度,分析患儿年龄、性别、联合用药等因素对CBZ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2 469例使用单药治疗的患儿中,CBZ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4~12 μg/ml)内的有1 939例(占78.53%);各年龄段患儿CBZ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4.97±2.55)(0~3岁)、(6.18±2.55)(4~6岁)、(7.04±2.56)(7~14岁)、(8.26±3.32)(15~<18岁)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CBZ平均血药浓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4例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患儿中,CBZ血药浓度<4 μg/ml患儿的比例(27.35%)高于单药治疗的患儿(18.96%),其平均血药浓度[(2.87±1.00)μg/ml]低于单药治疗的患儿[(3.36±0.97)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癫痫患者CBZ血药浓度与年龄、联合用药等因素相关。在制订给药方案时,应结合患儿的年龄调整给药剂量;联合用药应在血药浓度监测的基础上进行。  
      关键词:卡马西平;儿童癫痫;血药浓度监测;影响因素   
      152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6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奇年
      2016, 27(11)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胸水、尿液、创面及伤口分泌物、血液等培养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24株,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版)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培养与鉴定,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24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23株,18.55%)、呼吸内科(17株,13.71%)和脑外科(14株,11.29%);检出感染部位主要为痰液、创面及伤口分泌物。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的耐药率均>5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须定期监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针对不同病区、不同患者实行抗菌药物交替使用,尽量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和蔓延,以提高或巩固药物治疗效果。  
      关键词: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分布;耐药性   
      218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7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束超,徐怀友,邵凤,赵理杰,陶春蕾
      2016, 27(11)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氯吡格雷浓度的方法,研究两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6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采用两制剂四周期重复交叉设计,分别空腹(A、B组)和餐后(C、D组)口服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各75 mg,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氯吡格雷的浓度。以地西泮为内标,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溶液(84 ∶ 16,V/V),以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322.00→212.00(氯吡格雷)、m/z 285.00→154.00(内标),采用DAS 3.2.8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以双向单侧t检验、非参数检验法考察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氯吡格雷血药浓度在20~5 000 p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空腹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0.850±0.356)、(0.764±0.336)h,cmax分别为(1 514.550±1 120.469)、(1 506.900±1 054.008)pg/ml,t1/2分别为(4.036±3.615)、(4.056±4.193)h,AUC0-t分别为(2 721.814±2 062.832)、(2 826.051±2 526.683)pg·h/ml;餐后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1.513±0.709)、(1.558±0.743)h,cmax分别为(5 219.509±2 711.907)、(5 520.337±3 336.664)pg/ml,t1/2分别为(5.800±4.729)、(5.513±4.206)h;AUC0-t分别为(10 890.81±4 101.357)、(11 350.653±4 174.848)pg·h/ml。两种给药条件下,受试制剂AUC0-t、AUC0-∞、cmax的90%置信区间均在参比制剂相应参数的80%~125%之内,两制剂tmax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无杂质干扰。两种片剂生物等效。  
      关键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氯吡格雷;药动学;生物等效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97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8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冷佳源,袁桂林,唐茜,沈薇
      2016, 27(11)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幽门螺杆菌(Hp)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及耐药性,并分析耐药原因。方法:Hp菌株取自重庆地区4家医院2014年4-12月胃镜室,随机取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189例,分离培养后进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呋喃唑酮的敏感性,并与2005年数据进行对比。同时问卷调查医师在Hp治疗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倾向性。结果:共培养出Hp 63株,其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及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分别为100%、28.6%、0、34.9%、0、0。28.6%的菌株同时对甲硝唑及克拉霉素耐药。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较2005年有所升高,对呋喃唑酮的耐药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在Hp治疗中抗菌药物选择倾向最高的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42.8%)。结论:重庆地区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这可能与医师选择倾向及同种属抗菌药物大量使用相关。建议重庆地区Hp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及四环素。  
      关键词:耐药性;幽门螺杆菌;重庆地区;甲硝唑;阿莫西林   
      17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0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贾超,蒋涵,李先全,陈宏,何海燕,陈宏碧
      2016, 27(11)
      摘要:目的:监测四川省绵阳市16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分布及变化趋势,为该地区控制多重耐药菌株暴发流行及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各参与医院提供的2013年1月-2014年12月ICU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感染多重耐药菌进行数据筛选及汇总分析。结果:绵阳市16家医院ICU 2013-2014年共分离出病原菌3 578株,其中每年分离的前5位多重耐药菌种类均为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013-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由2.62%上升至3.31%(P<0.05),对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下降明显;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由1.10%上升至1.69%(P<0.05),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不大;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由2.81%下降至2.57%,对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有所下降;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由7.93%上升至8.86%(P<0.05),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不大;MRSA检出率由0.91%下降至0.81%,对青霉素类耐药率有所上升,对其他类别抗菌药物耐药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绵阳市16家医院ICU 2013-2014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且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总体呈上升趋势,对部分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各级医院ICU应加强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多重耐药菌株产生。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细菌耐药;绵阳市   
      138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5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沈芊,王彦改,曾红,王雪梅,闫素英
      2016, 27(11)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清中拉莫三嗪(LTG)、苯巴比妥(PBB)、奥卡西平(OXC)及其活性代谢物单羟基卡马西平(MHD)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清采用二氯甲烷液-液萃取法处理后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进样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100-C18,流动相为水相(由0.5%三氟乙酸与14 mmol/L甲酸铵溶液按2 ∶ 1体积比混合)-乙腈(76 ∶ 24,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常温,紫外检测波长为215 nm。结果:MHD、LTG、PBB和OXC血药浓度分别在0.40~80.35、0.41~81.10、0.45~90.00、0.39~78.8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 3,n=7);提取回收率为54.09%~83.78%,方法回收率为93.83%~113.25%,各待测组分的日内、日间RSD均≤13.51%。其他常用药物不影响待测组分的测定。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特异性强、测定时间短,可满足临床常规治疗药物监测的需要。  
      关键词:拉莫三嗪;奥卡西平;苯巴比妥;单羟基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16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6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钟皎,裴泽军
      2016, 27(11)
      摘要:目的:了解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现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89年1月-2014年12月我国公开发表的医药学期刊中有关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个案报道,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出现症状时间、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相关文献36篇共50例个案报道,包括酮康唑致肝损伤29例(58%)、氟康唑致肝损伤9例(18%)、伊曲康唑致肝损伤8例(16%)、伏立康唑致肝损伤4例(8%)。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肝损伤与患者年龄、性别、用药疗程不相关,治愈率为88%。转归较差的患者6例(12%),其中4例经治疗无效死亡,2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因联合用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2例。结论:患者在服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时应定期检测肝功能和监测血药浓度,有条件时行基因检测,可降低肝损伤风险。确诊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立即停药,及时进行退黄、降酶等保肝治疗或人工肝血浆置换、肝移植等手术治疗。  
      关键词:唑类抗真菌药物;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分析   
      231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2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夏旭东,宋飞,刘靖杰,王长之,杨悦,张惠霞
      2016, 27(11)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评价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死亡病例报告,以期发现用药风险,为儿童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河南省ADR信息监测网络管理平台,筛选出2004-2013年10年间所有儿童ADR死亡病例报告,参考药品说明书、文献报道、国家ADR信息通报等对报告中儿童用药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3份死亡病例报告,怀疑药品均为注射剂及静脉给药,其中头孢菌素类注射剂ADR报告较多,占37.50%;立即报告的仅为5份,占38.46%,延迟上报时间最长为29 d;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包括抗菌药物滥用、用药错误、超剂量用药、违反禁忌证用药等主要风险因素。结论:临床应通过制订儿童用药诊疗指南、减少多药联用、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用药等措施来规范儿童合理用药;并要及时提交完整、准确的ADR报告。  
      关键词:河南省;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死亡病例;分析   
      168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4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罗万婷,温润龙,李亮华
      2016, 27(11)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注射剂与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及一般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主动监测模式,监测并记录2013年3-9月我市4家哨点医院住院部所有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剂与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患者相关信息,并对性别、年龄、用药时间和药品剂型、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计算ADR发生率。结果:头孢曲松钠注射剂的总体ADR发生率为0.23%(3/1 318);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总体ADR发生率为0.82%(7/851),女性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后ADR发生率较男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ADR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用药时间、药品剂型等因素均关系不大,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致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3.33%;所有病患转归情况均为治愈或好转。结论:主动监测模式有利于计算ADR发生率。临床医师在使用头孢曲松钠和左氧氟沙星时应关注ADR的发生。  
      关键词:国家基本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主动监测模式   
      267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8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思维,白雪,何卓凯,赵博,柳正春,刘光华
      2016, 27(11)
      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鼻咽癌治疗中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7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鼻咽癌患者87例作为研究组,2005年5月-2007年1月于该院住院的HBV-DNA阳性鼻咽癌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放化综合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在放疗或化疗前1周开始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每日0.5 mg,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完成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转归情况、治疗前后血清HBV-DNA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变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因HBV再激活导致的治疗中断率为3.45%,对照组为11.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研究组患者的HBV-DNA定量结果与ALT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预防性用药能够显著降低鼻咽癌治疗中HBV再激活率。  
      关键词:恩替卡韦;鼻咽癌;乙肝病毒再激活;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31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6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晟,毛新龙,邹军辉
      2016, 27(11)
      摘要:目的:观察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治疗昏迷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昏迷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醒脑静组和盐酸纳洛酮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根据身体情况采用20%甘露醇和/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进行脱水治疗,并进行其他基础治疗。醒脑静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gtt,qd;盐酸纳洛酮组患者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4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gtt,q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出院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脑血肿量,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盐酸纳洛酮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醒脑静组的7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纳洛酮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5±8.8)d,显著低于醒脑静组的(28.4±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入院前,且出院后3个月盐酸纳洛酮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醒脑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升高,脑血肿量显著降低,且盐酸纳洛酮组明显优于醒脑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纳洛酮较醒脑静能明显促进昏迷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醒脑静;盐酸纳洛酮;昏迷脑出血;临床疗效   
      189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8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蒙,吴宏志,邵洪波,冯建科,魏伟,孟令敏,张庆富
      2016, 27(11)
      摘要: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老年电烧伤患者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老年电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肌内注射维生素B12,每次500 μg,qd;试验组患者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每次18 μg,qd,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针刺觉、轻触觉与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加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老年电烧伤患者的神经损伤,不仅能够提高其神经功能评分,加快其神经传导速度,还能够提高整体临床疗效。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电烧伤;老年患者;神经损伤;神经功能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   
      164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7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周秀芳,胡捷,张迎梅,陈河燕
      2016, 27(11)
      摘要:目的:观察附子逍遥散配合快速针刺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20 mg,qd;观察组患者给予附子逍遥散,水煎成200 ml,每日分3次服用,配合快速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和Asberg副作用量表(SER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5-HT含量治疗后均有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E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逍遥散配合快速针刺法治疗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附子逍遥散;快速针刺法;抑郁症   
      265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6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程敏菊,程敏静,姚丽梅,杨丽红,张华龙,魏庆民
      2016, 27(11)
      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依折麦布片10 mg,q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片10~40 mg,qd。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V、肌红蛋白、CRP、MPO、Hcy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LVEF、LVEDV、肌红蛋白、CRP、MPO、Hcy的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髓过氧化物酶;同型半胱氨酸   
      34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4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宋莺春,陆淑蕊,李玉军,石莹,李文萍,谢新新
      2016, 27(11)
      摘要:目的:考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腰椎术全麻镇痛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后加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分别于术前(T0)、手术开始2 h(T1)、术后24 h(T2)测定患者血清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浓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2、8、24 h的疼痛状态进行评定;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术后1、2 d的认知状态进行评估,计算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T1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8、24 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 d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见除POCD以外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减轻老年患者腰椎手术过程中的氧化应激,降低其术后POCD的发生率。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镇痛;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腰椎手术   
      111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1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沈蔚,周文荣,张剑杰
      2016, 27(11)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感染后咳嗽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甲氧那明片,2粒/次,ti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片10 mg,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昼夜咳嗽症状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昼夜咳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间咳嗽评分与夜间咳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复方甲氧那明,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复方甲氧那明;孟鲁司特钠;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   
      57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3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丽楠,李敬华,王素莉,程晨
      2016, 27(11)
      摘要: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胰岛功能与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影响。方法: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吡嗪缓释片口服,起始剂量为每日5 mg,最大剂量为每次5~10 mg,bi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片,起始剂量为每次50 mg,tid,最大剂量为每次50~100 mg,tid,进餐时同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功能指标与血清miRNA检测水平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胰岛B细胞功能、空腹C肽、餐后2 h C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变化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iR-29a光密度(OD)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miR-375 OD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变化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改善胰岛、改善血清miRNA水平的作用均显著优于单用格列吡嗪。  
      关键词:阿卡波糖;格列吡嗪;联合用药;初诊患者;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微小核糖核酸   
      19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0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陆芳,韩世飞,牟丽娜
      2016, 27(11)
      摘要:目的:考察参附注射液对急诊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脏器功能的保护及改善预后的作用。方法:82例心脏骤停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实施心肺复苏术的同时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于患者心肺复苏即刻静脉注射20 ml,每隔15 min注射1次,共5次,次日起静脉滴注100 ml(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400 ml),qd,共7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尿肌酐(Cr)与肌酸激酶(CK)的水平,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对患者的昏迷程度进行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心肺复苏后24、48 h,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CRP与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心肺复苏后6、12、48 h的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在12、48 h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心肺复苏后48、72 h的ALT、尿Cr和CK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急诊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脏器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脏器保护;预后   
      388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7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晓烨,王齐兵,吕迁洲
      2016, 27(1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初始应用氯吡格雷后换用替格瑞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初始应用氯吡格雷后换用替格瑞洛的ACS住院患者资料,根据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药物抑制率分为低反应组和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门诊随访1、3、6、9个月后因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再住院率以及替格瑞洛相关的呼吸困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入选患者124例,其中低反应组患者34例,反应组患者90例。反应组中吸烟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反应组,低反应组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反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采用替格瑞洛替换氯吡格雷治疗后1、3、6、9个月因再发心血管事件的总体再住院率分别为6.5%、7.2%、8.1%、10.5%,但两组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有12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有3例患者发生牙龈出血。结论:替格瑞洛能改善氯吡格雷抵抗现象,降低其因再发心血管事件导致的再住院率;但应警惕其造成的呼吸困难和再出血风险。  
      关键词: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抵抗;再发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药品不良反应   
      164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0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巧琳,邓皖利,陆明
      2016, 27(11)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清肺汤联合化疗用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水化、止吐及托烷思琼+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患者第1、8天给予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25 mg/m2+0.9%氯化钠注射液125 ml,10 min内ivgtt;第1~3天给予顺铂注射液30 mg/m2+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3 h内ivgtt。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清肺汤200 ml,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凝血状态、T细胞免疫功能、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状态及T细胞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CD8+水平显著降低,CD3+、CD4+、CD4+/CD8+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清肺汤联合化疗能明显改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凝血状态及免疫功能,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益气清肺汤;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   
      12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1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宗,温有峰,马传根,张义轩
      2016, 27(11)
      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5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6 μg/kg,ivgtt,15 min内完成。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入室后(T0)、右美托咪定输注停止后即刻(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及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麻醉复苏时间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T1~T4时段的BIS、心率(HR)水平显著低于T0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4时段的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BIS、H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5时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压及心动过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动过缓及高血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稳定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者麻醉恢复,降低部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麻醉诱导;右美托咪定;心房颤动;血流动力学   
      154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1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贺楚梅,阳前军,王珍兰
      2016, 27(11)
      摘要:目的:观察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各49例。帕利哌酮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初始剂量6 mg,qd,根据患者病情1周内给予3~12 mg,qd;利培酮组患者给予利培酮初始剂量1 mg,qd,根据患者病情1周内加至4~6 mg,q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血清泌乳素(PRL)和脂代谢水平,并采用椎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和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帕利哌酮组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且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PS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帕利哌酮组患者PSP评分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血清PRL、三酰甘油(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利培酮组明显高于帕利哌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SESE评分和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且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症状,但帕利哌酮起效快、安全性更好。  
      关键词:帕利哌酮;利培酮;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安全性   
      580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8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磊,陈清刚,王莹,杨建立
      2016, 27(11)
      摘要:目的:比较阿戈美拉汀与帕罗西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戈美拉汀组(43例)和帕罗西汀组(41例)。阿戈美拉汀组患者给予阿戈美拉汀片,初始剂量25 mg,2周后增至25~50 mg,qd;帕罗西汀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片,初始剂量20 mg,2周后增至25~50 mg,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期间不合用其他抗抑郁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数字划销测验(NCT)评分、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CT、WMS-RC、MoCA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CT、WMS-RC、MoCA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NCT失误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戈美拉汀组患者NCT失误率低于帕罗西汀组,NCT、WMS-RC、MoCA总评分及注意、记忆、延迟记忆评分均高于帕罗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戈美拉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在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帕罗西汀。  
      关键词:首发抑郁症;阿戈美拉汀;帕罗西汀;认知功能   
      67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9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胡曦丹,何金凤,王琲,杨云云,丁楠,田泾,王卓,于锋
      2016, 27(11)
      摘要: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及质子泵抑制剂(PPI)对脑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1月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329例,按PPI与EN使用方案分为PPI组(160例)、EN组(113例)及联合组(56例)。PPI组患者口服PPI类药物,EN组患者经鼻胃管给予EN处理,联合组患者同时使用PPI及EN。观察各组患者HAP发生率及各组患者不同给药疗程和时机对HAP发生率的影响,并记录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结果:PPI组患者HAP发生率为21.88%,EN组为30.09%,联合组为5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I组HAP患者口服PPI时间为(16.21±6.84)d,未患HAP者为(5.86±2.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HAP患者早期EN使用率为35.29%,未患HAP者为6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长期PPI+非早期EN者HAP发生率为23.21%,长期PPI+早期EN者为14.29%,短期PPI+非早期EN者为10.71%,短期PPI+早期EN者为3.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I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1.88%,EN组为3.54%,联合组为1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EN及短期使用PPI可有效降低HAP发生率,但PPI与EN联用不能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且可能增加HAP风险。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肠内营养;医院获得性肺炎;应激性溃疡   
      193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0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熊煜,彭奕华
      2016, 27(11)
      摘要: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卵巢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紫杉醇、卡铂、草酸铂、多柔比星等化疗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7.5 mg/k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化疗开始前1 h ivgtt,首次可行地塞米松10 mg静脉冲入预处理。3周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4~8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时间、生存质量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时间为(34.0±2.4)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0±3.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114.5±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3.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卵巢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卵巢癌;化疗   
      53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1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贾西姣,李丽,付文杰,朱桂萍
      2016, 27(11)
      摘要:目的:观察四黄膏外敷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进行血液透析且穿刺部位出现血肿的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50%硫酸镁浸泡过的纱布贴敷在血肿处,维持3.5~4.5 h,qd;观察组患者采用四黄膏外敷,并用纱布包裹,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 d,同时进行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透析血流量、硬结直径及血肿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6.87%(31/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8%(1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透析血流量为(254.6±45.8)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0.5±20.5)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硬结直径为(1.4±0.1)cm、血肿消退时间为(5.6±4.3)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3±0.4)cm、(10.8±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黄膏外敷能够较快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皮下血肿,减少硬结,恢复血管内皮弹性,改善皮肿处血液流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四黄膏;皮下血肿;血管内皮弹性;动静脉内瘘   
      185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9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金玉子,张玉峰,唐颖
      2016, 27(11)
      摘要:目的:观察美洛西林钠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感染性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美洛西林钠75 mg/kg,ti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250 mg,bid。两组患儿均治疗72 h后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止泻时间、痊愈时间,并观察治疗前后大便次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及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72 h两组患儿大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治疗后72 h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便秘1例,对照组患儿出现皮疹1例,未经特殊治疗均自行痊愈。结论:美洛西林钠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感染性腹泻患儿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美洛西林钠;布拉氏酵母菌;感染性腹泻;小儿   
      261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7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金灿,姚晓燕,朱玲仙
      2016, 27(11)
      摘要:目的:为剖宫产术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3年1-12月(干预前)手术开始前0.5~2 h给予预防用药的剖宫产术患者472例及2014年1-12月(干预后)钳夹脐带后给予抗菌药物的剖宫产术患者431例,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预防用药给药时机合理率为100%,选择药物品种合理率从64.41%上升至93.50%,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从50.21%上升至92.11%,用法用量合理率也有了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从(103.25±13.62)元下降至(54.61±27.21)元,人均住院费用从(5 574.8±117.6)元下降至(5 427.4±106.7)元,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药学干预, 能明显提高剖宫产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使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更加规范、合理。  
      关键词:剖宫产;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用药   
      17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2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谨成,贾贝,陈伟,李国辉
      2016, 27(11)
      摘要:目的:深入了解目前化疗药物引起血糖变化的研究概况,反映相关国家、研究机构和医药科研人员在该领域的科研能力和影响力。方法:以PubMed、中国知网为检索工具,分别以“Drug therapy”“Blood glucose”和“化疗”“血糖”为主题词,检索截至2015年11月7日的所有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英文文献按国家、城市、刊载期刊、主题词、研究者、他引次数等项目进行排名并分析,对来自我国的英文文献的刊载期刊、城市等项目进行排名并分析;对中文文献研究机构、他引次数等项目进行排名并分析。结果:PubMed检索得到11 445篇文献,英文文献10 095篇(占88.2%),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2 356篇);中文文献693篇,研究机构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他引次数较高的英文文献主要研究的是血糖的控制,中文文献主要研究的是血糖受到的影响。结论:化疗药物引起血糖变化的临床研究文献逐年递增,仍是临床研究热点。我国的研究尚停留在观察阶段,建议转变为治疗性研究。  
      关键词:化疗药物;高血糖;文献计量分析   
      180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5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宋建波,武艳芝,滕丽克
      2016, 27(11)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规范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药品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依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和《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说明书规范细则》及其他参考资料,对国内、外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药品说明书的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并对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药理毒理、药动学、修改次数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与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3份进口药品说明书比较,10份国产药品说明书的整体结构、基本项目标注完整,但存在部分项目标注简单或部分缺失,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药理毒理、药动学等关键项目标注不够详细,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建议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国产药品生产企业规范和完善药品说明书的相关项目标注的管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药品说明书;对比;分析   
      651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2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梁晓宇,宋燕青,李艳妍,张四喜
      2016, 27(1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呼吸科患者用药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临床药师对我院呼吸科466例住院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包括给药时机、给药方法、特殊给药器具的使用、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出院教育及健康教育等内容。结果:临床药师发现378例患者存在用药问题,其中存在给药时机错误223例(占47.85%)、给药方法错误22例(占4.72%)、使用特殊给药器具错误63例(占13.52%)。临床药师进行雾化吸入过程注意事项干预186例(占39.91%),干预成功率均为100%。干预后患者对各项内容的知晓率由13.51%~95.28%提高至92.31%~100%。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积累药学服务经验,提高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促进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关键词:临床药师;用药教育;健康教育;不良反应;用药依从性   
      18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7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苏丹,徐姗,王君萍
      2016, 27(1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特点及方法,以期提高临床药师会诊水平。方法:调取病案检索系统中2008年1月-2015年9月临床药师参与的358例病例的会诊记录,对会诊科室、会诊目的、抗感染方案涉及病例特点、原治疗方案用药情况、会诊意见采纳情况及后续治疗效果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8例会诊病例中,申请会诊的科室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92例,占25.7%),会诊目的主要为协助制订抗感染方案(315例,占88.0%),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174例,占55.2%),会诊中发现原治疗方案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213例(59.5%),会诊意见被完全采纳236例、部分被采纳89例、未被采纳33例。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在制订合理用药方案、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专业保障作用。  
      关键词:临床药师;会诊;合理用药;回顾性分析   
      201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0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丽丽,陈春林,胡文
      2016, 27(1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帕金森合并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帕金森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从帕金森病、脑梗死及高血压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药物治疗建议,并为患者制订出院带药卡。患者使用多巴丝肼后出现幻觉、焦虑等精神障碍时,临床药师建议给予盐酸普拉克索0.125 mg,po,tid治疗精神障碍;多巴丝肼减至125 mg,po,tid;给予厄贝沙坦150 mg,po,qd与氢氯噻嗪25 mg,po,qd控制血压。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经过治疗后,帕金森症状明显改善,血压控制良好,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多项疾病合并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可协助医师完善用药方案,提高用药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梗死;临床药师;药学监护   
      236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5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栾维励,朱乐亭,杨莉,冯卫星,王睿韬,赵志刚,梅升辉
      2016, 27(11)
      摘要:目的:了解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丙戊酸(VPA)浓度的色谱条件和衍生化反应条件。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VPA浓度的色谱条件和衍生化反应条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VPA浓度的衍生化试剂主要为2-溴-对硝基苯乙酮和2-溴苯乙酮,酸化试剂主要为硫酸,反应用三乙胺催化,反应温度大多为50 ℃;色谱分离多用甲醇-水体系,内标大多选用环己烷羧酸。可以此为基础,建立更快、更准确、更稳定的VPA血药浓度测定新方法。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柱前衍生化;丙戊酸;血浆浓度测定;治疗药物监测   
      153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6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晓彤,刘善新,苏酩,邵新,王平,胡晓飞
      2016, 27(11)
      摘要:目的:了解丁香酚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丁香酚透皮给药的特性、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及透皮给药的方法等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丁香酚具有一定的透皮性能,其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包括透皮吸收促透剂、基质的性质和药粉粒径等,其透皮给药的方法包括制成纳米乳给药、环糊精包合的凝胶剂给药及穴位给药等。结论:选择合适的基质、透皮吸收促透剂、透皮给药方法对丁香酚的透皮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丁香酚;透皮吸收;透皮给药   
      25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2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海燕,刘冬,王文刚,孔令提
      2016, 27(11)
      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与常见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为其临床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他汀类药物与氯吡格雷、华法林、胺碘酮、调脂类药、钙拮抗药、地高辛等常见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经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代谢的他汀类药物,与氯吡格雷联用可能降低血小板的反应性;与华法林联用可导致不同强度的出血风险增加,需注意加强监测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与胺碘酮联用可致转氨酶升高,影响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作用;与调脂类药物联用可能导致肌病副作用叠加;与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联用可能导致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与地高辛联用可使地高辛AUC和cmax增加而导致地高辛中毒。结论:经CYP3A4酶代谢的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与心血管药物相互作用较多,经CYP2C9酶代谢的氟伐他汀、罗舒伐他汀与心血管药物相互作用较少,不经CYP代谢的普伐他汀与心血管药物相互作用罕见。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联用,应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尽量选择相互作用较小的药物,同时加强相关药学监护。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心血管药物;相互作用;CYP3A4   
      220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4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