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6 27 14
    • 裴波,张凯恋,查勇,李勇,代佑果,何金华,甘平,寸英丽
      2016, 27(14)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3A4基因多态性与晚期胃癌患者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4年3-9月确诊为晚期胃癌的患者67例,于化疗前静脉采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其CYP3A4基因多态性。所有患者均予以紫杉醇为基础的两药联合化疗方案,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以客观缓解率(ORR)评价化疗敏感性,并分析患者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67例晚期胃癌患者的ORR为38.8%;CYP3A4*2(+)、CYP3A4*3(+)、CYP3A4*4(+)基因型患者分别占23.9%、28.4%、26.9%;CYP3A4*3(+)与CPY3A4*3(-)基因型患者的ORR分别为57.9%、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该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相关[比值比(OR)=3.731,95%置信区间(CI)(0.901,15.897)];CYP3A4*2(+)与CYP3A4*2(-)基因型患者的ORR分别为43.7%、3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该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不相关[OR=1.075,95%CI(0.274,16.289)];CYP3A4*4(+)与CYP3A4*4(-)基因型患者的ORR分别为33.3%、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该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不相关[OR=0.938,95%CI(0.735,14.732)]。结论:CYP3A4*3基因多态性有可能成为预测晚期胃癌患者紫杉醇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  
      关键词:CYP3A4基因多态性;紫杉醇;晚期胃癌;化疗敏感性;相关性   
      273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3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伍红艳,刘国恩,官海静
      2016, 27(14)
      摘要:目的:构建一套基于我国西南地区全人群、城市及农村人群偏好的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效用积分体系,旨在为该地区采用此量表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提供有效的健康效用值计算方法。方法:以贵州省为例,选取该省内年满16周岁的城市及农村人群各240例作为受访者,对其采用时间权衡法直接测量EQ-5D中97个健康状态的效用值,在个人及均值水平数据上分别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最后根据模型预测能力、系数显著性、拟合优度等选择最优的预测模型。结果:共发放48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67份,有效率为97.09%。贵州省全人群、城市及农村人群EQ-5D效用积分体系可分别通过基于均值水平数据的N3模型及主效应模型获取。该地区城市人群对中度、重度健康状态的评价值普遍低于农村人群。农村人群更看重行动、日常活动及自我照顾3个健康维度,而城市人群更在乎反映精神健康的焦虑或抑郁维度。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及相关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关键词:欧洲五维健康量表;效用积分体系;时间权衡法;成本-效用分析;西南地区;贵州省   
      973
      |
      2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3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梅,李琼阁,高靓,戚宝和,盛伟华
      2016, 27(14)
      摘要:目的:分析国产与进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57例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分为国产组(30例)和进口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本研究中的成本只考虑每组每位患者1个疗程的药品费。结果:国产组与进口组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分别为1 833.90元和2 373.90元;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67%和1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组与进口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2.92和25.64,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2.89;敏感度分析国产组与进口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0.63和23.07,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8.60,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国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略显经济学优势,但进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疗效显著优于国产组,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关键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下呼吸道感染;成本-效果分析;国产;进口   
      1390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8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岳慧杰,陶瑛瑛,黄晓晖,吴锐,宋小骏
      2016, 27(14)
      摘要:目的:为肠内营养(EN)制剂和肠外营养(PN)制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5所有住院患者EN、PN的药品种类、数量、使用科室、销售金额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1-2015年PN制剂的销售金额、患者比例、用量和使用强度(AUD)都高于EN制剂。2011-2015年,我院药品总销售金额逐年上升,但营养制剂占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保持稳定,为6.2%~6.8%。2011-2014年EN制剂销售金额平稳增长,但2015年有所下降;2011-2013年PN制剂销售金额则有下降的趋势,但2014-2015年明显上升。2011-2014年使用EN和PN制剂的患者占总住院人数的比例都在增加,而2015年则明显下降。2011-2014年PN制剂用量有所下降,2015年上升明显;而EN制剂用量则逐年增加,2015年上升明显。2011-2014年我院EN制剂的AUD逐年增加,而PN制剂的AUD在2011-2013年逐渐下降,2014-2015年略有升高。普通外科EN、PN制剂的用量都远远超过其他科室;PN制剂用量前3位的科室为普通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AUD最高的为普通外科;EN制剂用量前3位的科室为普通外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AUD最高的为高压氧科。结论:我院临床已经逐渐接受EN的优势,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药师可发挥药学方面的特长,在营养治疗团队中做出贡献,实现专业化的规范治疗。  
      关键词:肠外营养;肠内营养;销售金额;使用强度;用药分析   
      417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8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虹
      2016, 27(14)
      摘要:目的:为平乐郭氏正骨传统制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5 年35 种平乐郭氏正骨传统制剂的用量、 销售金额、使用频率等进行统计,并对使用平乐郭氏正骨传统制剂的22 个常见病症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乐郭氏正 骨传统制剂用量居前3 位的是活血接骨止痛膏、养血止痛丸和舒筋活血祛痛膏,其用量分别为15 300、7 702、6 910 盒,使用频率分 别为26.39%、13.26%、11.83%。销售金额居前3位的制剂为活血接骨止痛膏、养血止痛丸和三七接骨丸,分别为459 000、207 954、 174 900 元。22 个常见病症中,35 种医院制剂因功能主治与疗效不同而使用频率各不相同,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养血止痛丸、舒筋 活血祛痛膏和芪仲腰舒丸。结论:平乐郭氏正骨传统制剂品种多样,价格较便宜,可满足临床不同需要,临床应用广泛,整体用量 较大。  
      关键词:平乐郭氏正骨;医院制剂;用药分析   
      30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8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朱文婷,王羽,罗雪梅,刘慧
      2016, 27(14)
      摘要:目的:为平喘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2-2014年平喘药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南京地区34家医院平喘药销售金额及DDDs均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9.54%、22.11%;抗胆碱药、β2受体激动药和抗过敏药始终占据平喘药市场的主导地位,三者的DDDs之和占总DDDs的比例均>8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抗过敏药的DDDs构成比上升明显,中成药类的DDDs构成比下降明显。给药途径为吸入的平喘药DDDs最大,构成比均>65%;给药途径为口服的平喘药销售金额最高,构成比均>40%。销售金额排名前2位的药品为孟鲁司特钠和噻托溴铵;DDDs排名前3位的药品为溴化异丙基阿托品、沙丁胺醇和孟鲁司特钠。结论: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2-2014年各亚类平喘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构成比相对稳定,抗胆碱药为平喘治疗的首选用药,短效缓解性药物是销售金额和用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反映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充分,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较多,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监督,规范患者遵医行为,以达到更好的预防监测病情、合理用药、最终控制病情的目的。  
      关键词:平喘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用药分析   
      170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7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晓芳,刘炜,孙路路
      2016, 27(14)
      摘要:目的:为肠内营养(EN)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信息系统提取2011-2015年住院患者使用EN药物的数据,以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为统计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5年,我院住院患者EN药物销售金额和DDDs变化幅度小,各年度EN药物销售金额构成比保持在40%左右。EN混悬液(TPF)销售金额2011-2013年和2015年排名第1,2014年下降为第2;EN乳剂(TPF-T)销售金额增长较大,排序由第4位上升至第1、2位。EN混悬液(TPF)各年度DDDs稳居首位;EN混悬液(SP)DDDs大幅降低,排序由第2位下降至2013-2014的第5位;EN乳剂(TPF-T)DDDs大幅增长,排序由第5位上升至第2位。我院2011-2015年EN药物累计DDDs位居前5位的科室依次为神经内科(含干部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含干部呼吸内科)、重症医疗科、干部消化肾病科和干部心内科,构成比分别为27.5%、18.1%、15.3%、11.8%和8.5%,内科和重症医疗科EN药物总DDDs远高于外科;部分科室EN药物品种选择欠佳。结论:我院2011-2015年EN药物用量比较稳定,但尚未成为临床营养的主要方式,尤其外科EN药物DDDs偏低;各EN药物使用趋势反映出多数药物的临床应用日益合理,但部分科室在EN药物品种选择方面欠佳,因此临床医师需进一步加强对EN药物的认识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用药分析   
      182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9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羽,刘慧,戴惠珍
      2016, 27(14)
      摘要:目的:为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南京地区25家医院2012-2014年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排序比(B/A)进行分析。结果:南京地区25家医院分子靶向抗肿瘤药销售金额由2012年的6 169.29万元增加至2013年的8 813.38万元,增长了42.86%,2014年下降至8 082.23万元,降低了8.3%。其中,单分子抗体药的销售金额构成比逐年下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销售金额构成比逐年增长。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各年度销售金额均排名前列。曲妥珠单抗、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连续3年DDDs排名前3,利用频度较高。大部分药物DDC相对稳定,B/A≥1,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总体较好。结论:南京地区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的临床应用合理,价格因素对该类药物的应用影响较大。  
      关键词:分子靶向药物;抗肿瘤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应用分析;南京地区   
      24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6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静,蒋林轩,赵敏
      2016, 27(14)
      摘要:目的: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理使用二级预防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出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抗栓药[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药]、调脂药(他汀类药物)、神经内分泌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β受体阻滞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16例患者,排除禁忌证后,药物使用率分别为阿司匹林100%、ADP受体拮抗药100%、他汀类调脂药100%、ACEI/ARB 66.4%、β受体阻滞药85.3%。剂量达标率分别为阿司匹林100%、ADP受体拮抗药98.8%、他汀类调脂药99.4%、ACEI/ARB 82.0%、β受体阻滞药64.8%。共有33例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结论: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栓药、调脂药使用较合理,神经内分泌抑制剂的使用仍与指南存在一定差距。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抗栓药;调脂药;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221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6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方维军,张艳丽,袁曼,高婕
      2016, 27(14)
      摘要:目的: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4年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网络在线审批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用量、销售金额、使用强度、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率等。结果:2012-2014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6.17%下降至53.6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66.50 DDDs/(100人·d)下降至55.53 DDDs/(100人·d)。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占比由12.27%下降至6.7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8.16 DDDs/(100人·d)下降至3.73 DDDs/(100人·d),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送检率由79.65%上升至91.41%。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构成比例3年间无显著变化;除大肠埃希菌产酶率上升8%外,其他致病菌耐药率处于稳定及下降趋势。结论: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网络在线审批流程规范、简便、高效;实施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指标有明显改善;虽对主要致病菌的构成没有显著影响,但能使耐药率控制在稳定的局面。  
      关键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销售金额;使用强度;耐药率;网络审批   
      25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7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叶,郭少晨,朱慧,郭超,陆宇,陈效友
      2016, 27(14)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方法: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以氘代25(OH)D3为内标,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Plus C18,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甲醇(含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柱温30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413.2→395.2[25(OH)D2]、m/z 401.2→383.2[25(OH)D3]、m/z 404.3→368.2(内标)。结果:25(OH)D2与25(OH)D3血药浓度在2~8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r分别为0.998 0、0.999 9,n=3),其定量下限均为2 ng/ml,日间、日内RSD为0.78%~9.42%,相对偏差为-2.90%~1.95%。采用该法检测78例健康受试者及98例结核患者体内25(OH)D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21.53±6.33)、(8.84±4.0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血浆中25(OH)D的定量分析及人体药动学研究。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25羟基维生素D;血药浓度   
      447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2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万盟,朱余兵,叶飞,邹建军,张倩,张雪萌,陶宜富
      2016, 27(14)
      摘要:目的:考察氯吡格雷血药浓度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6例,术前服用维持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qd,连续服用5 d;术前1 d顿服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100 mg);术后继续服用维持剂量。于术后服用维持剂量的第2日,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患者体内氯吡格雷的血药浓度,采用血栓弹力图仪测定患者血凝块形成时间[第一块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的时间(R)+血凝块强度达到20 mm振幅的时间(K)]、纤维蛋白和血凝块加固速度(以Angle表示)及纤维蛋白凝块最终强度(MA),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体内氯吡格雷的平均血药浓度为(82.3±20.1)ng/L,(R+K)为(7.8±2.4)min,Angle为(64.1±8.7)°,MA为(60.7±7.2)mm;氯吡格雷血药浓度与(R+K)呈正相关(r=0.671,P<0.01),与Angle呈负相关(r=-0.556,P<0.01),与MA不相关(r=-0.073,P>0.05)。结论:随着氯吡格雷血药浓度的升高,(R+K)延长,而纤维蛋白和血凝块加固速度降低。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氯吡格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血药浓度;相关性   
      602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7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鼎盛,杨学军,杨丽娟,蒋晓蕊
      2016, 27(14)
      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我院2010-2014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同时整理检验科细菌室公布的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我院2010-2014年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DDDs)2012年最低,之后逐渐回升,2014年达到5年当中最高。5年中第二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均排在第1位,其构成比在24.93%~31.42%。分离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始终排在前3位。头孢呋辛的DDDs在2011-2014年排名第1。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保持较低的耐药率,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较严重。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与大环内酯类的DDDs呈显著负相关(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呈显著负相关(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DDD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已十分严重,抗菌药物的使用还存在不合理情况,尤其要控制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细菌耐药;相关性   
      146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6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沈雄荣,宋向明,叶勇,杨水新
      2016, 27(14)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胺碘酮及其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采用pH 5.4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液1 ml酸化,以乙醚提取后进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Ultimate C18,流动相为醋酸-三乙胺缓冲溶液(A)-甲醇(B)(VA/VB=19 ∶ 81),检测波长为242 nm,流速为1.0 ml/min,内标为黄体酮。结果:胺碘酮、去乙基胺碘酮血药浓度分别在0.2~4.0 μg/ml (r=0.999 5)、0.24~4.8 μg/ml (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5.63%~100.10%、93.14%~106.70%(RSD≤9.7%)。结论:本方法方便快捷、准确,可操作性强,能快速准确检测出患者的胺碘酮及去乙基胺碘酮血药浓度。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胺碘酮;去乙基胺碘酮;血药浓度   
      14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0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泽辉,胡欣,张亚同,张碧华
      2016, 27(14)
      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1996-2015年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的患者3 385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其血药浓度,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给药剂量等因素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我院地高辛用药监测率从2002年的78.9%下降至2015年的37.2%,呈下降趋势。3 385次监测结果显示,地高辛平均血药浓度为(1.05±0.04)ng/ml;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0.5~1.75 ng/ml)内的有2 391例(占70.64%);女性患者平均血药浓度[(1.06±0.04)ng/ml]略高于男性患者[(1.05±0.04)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以≥70岁为主,男、女性患者年龄均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3、0.958,P均为0.000 2];患者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不相关(r=0.773,P=0.125)。结论:我院地高辛的使用日趋合理,其血药浓度主要受患者年龄的影响。临床应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患者实际的临床症状,制订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  
      关键词: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合理用药;影响因素   
      137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7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林美丽,吴俊琪,黄俊伟,应华永
      2016, 27(14)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的临床分布、产酶情况及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5年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致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双纸片增效法、改良三维试验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表型确证。结果:共检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76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75.0%),其患者主要来自于重症医学科(57.9%);76株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等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00%,对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等及3种含酶抑制剂的耐药率均<30%,对万古霉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0;58株细菌产ESBLs(76.3%),47株细菌产MBL(61.8%),未检出细菌产AmpC。结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可导致免疫力低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该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水平,可能与ESBLs、MBL高检出率有关;万古霉素与米诺环素是治疗该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医院感染;临床分布;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性   
      3082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1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祝伟伟,郭晨煜,张雷,李康琪,王婧,孙永旭,陆丛笑
      2016, 27(14)
      摘要:目的:分析细胞色素P450酶(CYP)3A5(6986A>G)基因多态性与多西他赛不良反应(ADR)之间的相关性,为减少多西他赛所致ADR提供有效建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的CYP3A5(6986A>G)基因型,建立显性遗传模型,并使用SPSS 20.0评估基因型与该药所致AD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其中野生型(AA)3例、突变杂合型(AG)30例、突变纯合型(GG)84例。显性遗传模型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YP3A5(6986A>G) GG组的周围神经毒性和指/趾甲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AA+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3A5(6986A>G)GG基因型显著增加了多西他赛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和指/趾甲毒性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酶3A5;基因多态性;多西他赛;不良反应   
      314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6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高贵元,陈丽华,张芳,喻剑,史娜,陈树和
      2016, 27(14)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以“复方甘草酸苷”“不良反应”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2010年1月-2015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复方甘草酸苷所致ADR个案报道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文献27篇,获取ADR有效病例34例。其中,男性发生比例高于女性(58.82% vs. 41.18%),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以注射给药方式最为常见(30例,88.24%);ADR多发生在给药30 min内(13例,38.23%);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居首位(21例次,24.71%),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为多。34例患者经停药对症治疗,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报告。结论:复方甘草酸苷临床应用广泛,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测,尤其是50岁以上患者,注意患者用药前教育,以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个案报道;复方甘草酸苷;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165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1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小翠,付晓凤,张瑞,童强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精乌胶囊联合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肌酐(Cr)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4例失访,1例因出现刺激性干咳退出研究;观察组患者4例失访。对照组患者口服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5 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精乌胶囊2.7 g,ti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Cr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UA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AER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干咳1例,观察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精乌胶囊联合贝那普利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不加重患者肾脏负担,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精乌胶囊;2型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血肌酐   
      206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4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马东阳,崔庆丽,胡彦辉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胎盘多肽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高龄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110例NSCLC高龄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3周为一周期,化疗4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胎盘多肽注射液8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中,ivgtt,bid,每个化疗周期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活性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卡氏(KPS)评分、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乏力症状评分以评价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与NK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FS、OS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BC计数、Hb水平和PLT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乏力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多肽能显著提高NSCLC高龄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毒副反应。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胎盘多肽;高龄患者   
      35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6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咏赞,张翠欣,窦剑,赵萌
      2016, 27(14)
      摘要: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对不同生存期肝移植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及肝脏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FK506治疗的肝移植患者27例,1年≤生存期<5年为A组(16例),5年≤生存期≤12年为B组(11例),同时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A、B组患者均给予FK506 0.1~0.2 mg/kg,bid;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不采取任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CD3+CD4+、CD3+CD8+、CD4+/CD8+及B细胞CD19+、自然杀伤细胞CD16+CD56+水平,并考察两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水平。结果: B组患者CD3+CD4+、CD19+、CD4+/CD8+明显低于A组及对照组,CD3+CD8+明显高于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B组患者CD3+、CD16+CD56+与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G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组患者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患者AL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A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ALT、AST、ALB、GGT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K506对生存期5~12年的肝移植患者易产生过度免疫抑制,术后可通过监测外周血CD3+CD4+、CD3+CD8+、CD4+/CD8+值评估肝移植患者的免疫状态,及时调整FK506剂量,避免产生过度免疫抑制。  
      关键词:他克莫司;肝移植;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过度免疫抑制   
      168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1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耀华,刘玉章,庞泽琴,唐晓龙,胡洋洋,段永刚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酸钠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5 ml,1次/周,连续注射5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并比较治疗后视觉模拟(VAS)评分、骨代谢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大,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骨代谢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透明质酸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玻璃酸钠;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胫骨平台骨折;交叉韧带损伤   
      247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8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谭艳菊,廖勇,白荣,汪应瑞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Sz)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Sz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利培酮片第1周2~4 mg,第2周加至4~6 mg,bid,维持至疗程结束;观察组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起始剂量3 mg,根据病情可增加至6~12 mg,q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及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QLS及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Sz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帕利哌酮;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疗效;安全性   
      227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0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马松鹤,张加强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肺叶切除患者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炎性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60。对照组患者术前10 min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镇痛方案:舒芬太尼1.0 μg/ml,速度2 ml/h,自控2.5 ml/次,自控时间间隔15 min;观察组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手术结束前10 min经椎旁间隙阻滞留置导管给予0.2%罗哌卡因15 ml,镇痛方案:0.2%罗哌卡因100 ml,速度2 ml/h,自控2.5 ml/次,自控时间间隔15 min。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指标、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后30 min及术后6、12 h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拔管后30 min及术后6 h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48 h HR及术后12、24、48 h 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30 min及术后6、12、24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30 min及术后6、12、24、48 h,观察组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椎旁神经阻滞;肺叶切除;术后镇痛;血流动力学   
      19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1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全慧,黄晓燕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利尿、强心、扩张血管、控制心律失常及抑制心室重构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注射液1.5 μg/kg静脉推注,然后以0.007 5 μg/(kg·min),ivgtt,72 h。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水平,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 vs. 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DD、LVEF、E、NE、PRA、Ang Ⅱ、AL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安全性;疗效;激素   
      11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0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昕,刘军,邵芳,陈明巧,熊建勋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降压、调脂、控制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保护神经、降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0.15 PNA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残障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MR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能、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残障程度,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疗效;安全性   
      14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4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梅瑰,苏群燕
      2016, 27(14)
      摘要:目的:比较0.9%与3%氯化钠溶液用于雾化治疗喘息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喘息性肺炎患儿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行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治疗方案,A组患儿采用0.9%氯化钠溶液作为雾化溶剂,B组患儿采用3%氯化钠溶液作为雾化溶剂。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临床严重性评分、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水平,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94.12% vs. 8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临床严重性评分、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儿临床严重性评分、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氯化钠溶液作为溶剂用于雾化治疗喘息性肺炎患儿疗效优于0.9%氯化钠溶液,且未增加药品不良反应。  
      关键词:0.9%氯化钠溶液;3%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喘息性肺炎;疗效;不良反应   
      60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5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牟丽娜,陆芳,韩世飞
      2016, 27(14)
      摘要: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40 mg,qd;观察组患者给予尼可地尔片5 mg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ti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电图T波倒置与ST段抬高的发生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电图T波倒置与ST段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波倒置与ST段升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痛、皮疹、食欲不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颜面潮红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硝酸异山梨酯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尼可地尔;阿托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安全性   
      707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3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朱向高,李金銮,陈彬璞,高莹,祝晓莲,陈亚林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中应用榄香烯对食管癌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92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三维适形及三野照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放疗基础上加用榄香烯注射液静脉注射,每次600 mg,qd,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随访1~3年,计算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及肿瘤局部控制率;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和食管癌补充模式表(QLQ-OES18)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症状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8.0%,较对照组(66.7%)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1、2、3年的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较对照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躯体、情绪、角色、社会、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疲劳、口干、吞咽梗阻、进食、食欲减退、吞咽困难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用于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榄香烯;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疗效;生存率;生存质量   
      150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1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印贤琴,侯俐,沈娅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生化汤加减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血瘀型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8例血瘀型产后发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物理降温、补液等基础治疗,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采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化汤加减,每日1剂,以水煎成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5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体温降至正常例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38%)显著高于对照组(8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3、5 d后的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3、5 d后的体温降至正常例数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体温降至正常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化汤加减治疗可明显提高对血瘀型产后发热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生化汤加减;抗菌药物;血瘀型产后发热;临床疗效;安全性   
      12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9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路坦,刘晓潭,董玉珍,赵斌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利奈唑胺序贯治疗儿童革兰阳性球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13例儿童革兰阳性球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采用手术+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待患儿症状缓解、体温降至正常2周、各项实验室指标检查3次均正常后改为口服利奈唑胺序贯治疗方式(10 mg/kg,q8 h),观察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13例患儿中有11例在结束口服利奈唑胺后治愈,治愈率为84.62%,随访症状无复发;除1例患儿白细胞过低外,其余患儿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经治疗后均降至正常。有3例患儿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结论:利奈唑胺口服治疗儿童革兰阳性球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疗效较好,可改善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且相对安全,可作为一种序贯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利奈唑胺;儿童;革兰阳性球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序贯治疗   
      197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7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玉峰,刘晓刚,顾晔,胡立群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00例自体瓣膜心内膜炎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菌药物及补液、降温等相关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1 g,q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与血清炎性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SV、CO、CI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自体瓣膜心内膜炎较单纯抗菌药物治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能有效控制感染、改善心脏功能,且能明显降低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自体瓣膜心内膜炎;抗菌药物;左卡尼汀;血清炎性介质   
      12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4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宋磊军,魏金聚,刘爱英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34例心脏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通道心脏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用药剂量、麻醉效果、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为(5.03±1.95)d,术后清醒时间为(35.31±11.30)min,气管拔管时间为(232.69±15.57)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0.03±2.35)d、(110.32±39.25)min、(345.56±43.2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653±148)μg、维库溴铵(0.30±0.02)mg/kg,用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932±53)μg、(0.50±0.40)mg/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69.7%),肺部感染率(0)和支气管痉挛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中、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快通道心脏麻醉;心脏手术;临床效果;安全性   
      130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4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程旭东,王镜芳,唐华东,邵浙明
      2016, 27(14)
      摘要: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异氟烷麻醉对急性颅脑外伤(aTBI)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00例行急诊手术的a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烷组,各50例。两组患者术中分别应用丙泊酚[4~8 mg/(kg·h)]+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氟烷(吸入浓度0.8%~1.2%)+芬太尼+维库溴铵作为麻醉维持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手术进行2 h和手术结束时的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雌烯醇化酶(NSE)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进行2 h和手术结束时的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q=3.536~4.336,P<0.05),且在手术结束时丙泊酚组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显著低于异氟烷组(t=3.622、3.84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4,P>0.05)。结论:针对aTBI患者的手术治疗在消除创伤病灶的同时可造成一定的脑组织损害;与应用异氟烷作为麻醉维持药物相比,术中应用丙泊酚作为麻醉维持药物可降低此类脑组织损害程度,发挥更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但对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无增效作用。  
      关键词:丙泊酚;异氟烷;急性颅脑外伤;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保护作用   
      19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5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雪萍,罗菊玉
      2016, 27(14)
      摘要: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并观察其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92例围绝经期无排卵型DUB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在止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基础上,于刮宫术后病理报告确诊当天给予米非司酮片口服,每天1片,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每天1片,21 d为1个疗程,出现撤药性出血以后第4天开始第2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止血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孕酮、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13.6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无排卵型DUB的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FSH和LH水平,缩短止血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去氧孕烯炔雌醇;米非司酮;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   
      11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1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琪,王瑞,赵鸣芳,樊圣丽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阻型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03例肝郁痰阻型广泛性焦虑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方治疗,每日1剂,水煎360 ml,分3次服用;对照组患者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次1片,qd或bid(早晚服用)。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临床疗效、药物起效时间与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周的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47.06%)和总有效率(89.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00%、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周的起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治疗后4、8周的起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周,观察组患者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对肝郁痰阻型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较好,治疗1个月后的改善情况优于化学药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黄连温胆汤;肝郁痰阻;广泛性焦虑   
      237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3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沈红娟,朱政文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天眩清注射液辅助常规西医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102例确诊为梅尼埃病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53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三磷酸腺苷、辅酶A静脉滴注,qd,并口服地西泮),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天眩清注射液6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ivgtt,qd,辅助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眩晕症状治疗总有效率(83.02%)显著高于对照组(6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听力改善率(88.68%)亦显著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制剂天眩清注射液辅助常规西医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和听力症状,安全性好。  
      关键词:天眩清注射液;辅助治疗;梅尼埃病;临床效果   
      10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4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姚慧娟,曾芳,沈艳琳,卜书红
      2016, 27(14)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中药学监护的模式和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诊疗过程,评估药物方案合理性,根据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变化评估药物疗效,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患者感染加重,临床药师建议停用莫西沙星,予注射用美罗培南1.0 g,ivgtt,q12 h加强抗感染;感染控制较为稳定后,根据痰培养结果建议停用美罗培南,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 g,ivgtt,qd+注射用氨曲南2.0 g,ivgtt,q12 h巩固抗感染;感染加重后,因不能排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建议停用左氧氟沙星,予万古霉素1.0 g,ivgtt,q12 h;肺部感染再次加重后,建议停用氨曲南,予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2.0 g,ivgtt,q12 h+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0.4 g,ivgtt,qd,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痰培养未见MRSA,建议停用万古霉素,继续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抗感染。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感染较前得到明显控制,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优化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可提高疗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关键词:临床药师;抗感染;重症肺部感染;万古霉素   
      191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8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闫荟羽,李馨,宋燕青,张四喜
      2016, 27(14)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纵隔感染并发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和内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纵隔感染并发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从药物选择、剂量、疗效、疗程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制订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并提供药学监护。患者的初始抗感染方案为美罗培南1.0 g,ivgtt,q8 h+万古霉素0.75 g,ivgtt,q12 h,感染控制不理想,临床药师建议更改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ivgtt ,q8 h+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5 g,ivgtt,q8 h;后考虑厌氧菌感染,更换为左氧氟沙星0.5 g,ivgtt,qd;并对抗全身炎症反应、降脱水、肠内营养等方面提出建议。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在ICU治疗14 d后,顺利脱离呼吸机,体温正常,血常规较前明显下降,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转出ICU继续巩固治疗。结论:临床药师的个体化药学监护,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纵隔感染;严重脓毒症;药学监护;临床药师   
      36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3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郭婷婷
      2016, 27(14)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肾内科开展药学服务的模式与切入点。方法:结合肾内科的实际工作,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结果:临床药师可将关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的合理使用、规范肾穿刺活检术前后用药、药源性疾病的分析与监护、与医护人员沟通、患者出院用药教育等作为参与肾内科药物治疗的切入点。结论:临床药师可为临床提供多种形式的药学服务,促进药物应用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关键词:肾内科;临床药师;药物治疗;合理用药   
      170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5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田海燕,李波霞,何忠芳,武新安
      2016, 27(14)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神经血管支架植入术后肾大出血患者药学监护的方法和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神经血管支架植入术后肾大出血患者的初始抗栓方案评估、出血原因分析和抗栓方案制订。临床药师根据患者出血程度判断其为肾大出血,且与强化抗栓治疗有关。2次行左侧肾动脉造影+出血动脉栓塞术+输血后,临床药师建议停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025 mg/h,ivgtt止血,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20 mg,ivgtt,qd抑酸、预防应激性溃疡,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 g,ivgtt,qd抗感染,甲钴胺注射液0.5 mg,ivgtt,tiw营养神经;患者肾出血得到控制后建议重启抗栓治疗,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po,qd。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肾出血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栓塞事件。结论:强化抗栓治疗可减少神经血管支架植入术围术期栓塞事件,但会增加出血风险。临床药师需充分权衡患者栓塞与出血风险,协助医师制订合理的抗栓方案。  
      关键词:抗栓;神经血管支架植入术;肾出血;药学监护   
      16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6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新茹,孙静,侯继秋,王冬雪,朱大胜
      2016, 27(14)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药物治疗,协助医师制订药物初始治疗方案;分析患者因注射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发生过敏性休克而口服盐酸胺碘酮片未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认为助溶剂致敏的可能性,建议医师给予患者盐酸胺碘酮片0.2 g,po,tid;将降压药左旋氨氯地平片更换为雷米普利片2.5 mg,po,qd,出现咳嗽后更换为氯沙坦片25 mg,po,qd。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心律失常控制良好,调整降压药后血压控制平稳,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发挥专业特长,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体现了药学监护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关键词: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药师;药学监护   
      17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8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范瑞,李杰,李静
      2016, 27(14)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埃克替尼致携带乙肝病毒的肺癌患者肝损伤的药学监护模式及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埃克替尼致携带乙肝病毒的肺癌患者肝损伤的药学监护,分析肝损伤的原因,建议暂停盐酸埃克替尼片;增加保肝治疗方案双环醇片25 mg,po,tid+葡醛酸钠注射液0.266 g,ivgtt,qd+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10 ml,ivgtt,qd;避免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致保肝药物过多增加肝脏负担;肝功能正常后停用葡醛酸钠注射液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恢复原埃克替尼治疗方案125 mg,po,tid;病情进展后停用盐酸埃克替尼片,维持给予双环醇片6个月。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采用上述治疗36 d后,患者停用埃克替尼,第42天,肝功能指标示正常。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指导,保证了药物的安全、合理和有效应用。  
      关键词:肝损伤;肺癌;乙肝病毒;埃克替尼;药学监护   
      54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6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梅升辉,朱乐亭,杨莉,赵明,赵志刚
      2016, 27(14)
      摘要:目的:关注替加环素治疗颅内耐药菌感染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替加环素治疗颅内耐药菌感染的9例病例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与结论:替加环素治疗颅内耐药菌感染多用于革兰阴性耐药菌感染,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给药,维持剂量多为50 mg,bid,大多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由于替加环素较大的表观分布容积和较差的血脑屏障透过能力,导致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远低于治疗要求,从药理学上很难解释替加环素在合并用药方案中的有效性。提高替加环素在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的给药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替加环素;颅内感染;耐药菌   
      1125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2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周娟,彭琳娜,郭秀春
      2016, 27(14)
      摘要:目的:为愈疡散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对愈疡散的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愈疡散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外敷、灌肠等,其具有治疗胃部溃疡、炎症、褥疮的作用,可止血、促愈合,还可作为减轻化疗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辅助用药等;愈疡散辨证加减与西药联用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疗法,但其药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结论:根据患者疾病的发病机制,运用愈疡散辨证加减法调配合理的组方,进一步明确其药理机制是愈疡散临床应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愈疡散;溃疡;临床应用   
      29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2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海鹰,范正达
      2016, 27(14)
      摘要:目的:为中药挥发油抑菌活性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参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具有抑菌活性的中药挥发油的中药材分布、提取方法、抑菌活性评价方法、抑菌机制和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中药挥发油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活性,不同提取方法萃取的中药挥发油的色泽、化学成分及含量、抑菌活性可能存在差异,其通过多个环节产生抑菌作用,但在提取和抑菌活性评价中还存在问题。结论:通过改进中药挥发油的提取、贮存方法,深入研究其抑菌机制,可提高中药挥发油的萃取率和抑菌活性,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挥发油;抑菌活性;抑菌试验   
      226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4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郑寒蕊,文凤,吴逢波,徐珽
      2016, 27(14)
      摘要:目的:了解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与5-氟尿嘧啶(5-FU)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与5-FU在RAS基因家族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西妥昔单抗和奥沙利铂与5-FU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各药代谢相关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的改变、5-FU的给药方式等影响该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深入、系统地研究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之间以及不同化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为临床推荐优化的结直肠癌进展期联合治疗方案。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药物相互作用   
      775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9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何仁增,张泽英
      2016, 27(14)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祛痰、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gtt,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钠注射液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ivgtt,q12 h。两组患者均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血浆黏度及血浆乳酸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黏度、血浆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SaO2、PaCO2、血浆黏度、血浆乳酸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血浆黏度和血浆乳酸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丹红注射液;泮托拉唑;血气指标;疗效   
      540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3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