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以“复方甘草酸苷”“不良反应”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2010年1月-2015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复方甘草酸苷所致ADR个案报道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文献27篇,获取ADR有效病例34例。其中,男性发生比例高于女性(58.82% vs. 41.18%),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以注射给药方式最为常见(30例,88.24%);ADR多发生在给药30 min内(13例,38.23%);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居首位(21例次,24.71%),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为多。34例患者经停药对症治疗,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报告。结论:复方甘草酸苷临床应用广泛,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测,尤其是50岁以上患者,注意患者用药前教育,以减少ADR的发生。
摘要:目的:比较0.9%与3%氯化钠溶液用于雾化治疗喘息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喘息性肺炎患儿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行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治疗方案,A组患儿采用0.9%氯化钠溶液作为雾化溶剂,B组患儿采用3%氯化钠溶液作为雾化溶剂。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临床严重性评分、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水平,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94.12% vs. 8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临床严重性评分、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儿临床严重性评分、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水平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氯化钠溶液作为溶剂用于雾化治疗喘息性肺炎患儿疗效优于0.9%氯化钠溶液,且未增加药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