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为辨别使用和正确开发藏药湿生扁蕾与獐牙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古籍和译本,以“Swertia”“Effect”“Component”“湿生扁蕾”“獐牙菜”“化学成分”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1986年1月-2016年1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湿生扁蕾和獐牙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重点对二者在功效方面的基源归属、生境差异、化学成分进行整理。结果与结论:共查阅到相关文献95篇,其中有效文献29篇。在藏医药本草和译著里关于治疗“赤巴”“胆热”的湿生草类的功效基源归属更多趋向于獐牙菜(印度獐牙菜、川西獐牙菜、藏獐牙菜),而非湿生扁蕾,提示今后尚需进一步开展对二者细分差异化的研究。二者在生境、化学成分上的相似,为其药效一致性提供了依据。由于湿生扁蕾分布较局限,獐牙菜类种属较多、分布广泛,可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一步研究,以确定獐牙菜是否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藏药湿生扁蕾。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大分子的药理作用及其给药途径提供参考。方法:以“Polysaccharid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otein”“Route of administration”“Pharmacological action”“蛋白”“多糖”“给药途径”“剂型”“药理作用”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1990年1月-2016年4月在PubMed、Wiley Online Library、Springer Link、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中药蛋白、多糖药理作用及其给药途径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共查阅到相关文献215篇,其中有效文献49篇。中药大分子如蛋白、多糖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随着制药工艺和药剂学的发展,生物大分子的给药途径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静脉注射的给药途径外,报道较多的有口服、肺部吸入、鼻腔、口腔黏膜以及透皮吸收等给药途径,各途径有各自特点。结论:中药大分子的药理作用比较明确,而其给药途径对保持活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需结合患者特点对其给药途径进行深入探索,以切实保障大分子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