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6 27 2
    • Keith M. Olsen,Sylvia A. Dang,Olivia V. Nguyen,Kimberly K. Scarsi,张伶俐,曾力楠,归舸
      2016, 27(2)
      摘要:目的:介绍美国临床药学教育的概况,探讨其发展方向。方法:总结近50年美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史,介绍其教学和培训模式、临床药师工作内容及相关认证情况。结果与结论:美国的药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与发展。2000年开始设立的临床药学博士学位项目是变革核心,其是目前美国药学院校提供的唯一药学学位。坚实的临床教育是培养临床药学从业者的基础,这些课程主要由资深的临床药学博士授课。患者监护是临床药学博士生教育的中心,而以技能展现所学知识的课堂活动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模式。药学院校需要证明其学生掌握了评审标准中所要求的技能。为了将学生培养为专业的临床药师,在完成临床药学博士项目后,一般需要1~2年的住院药师培训。大多数临床药师还需要通过一项临床委员会考试以取得临床药学执业执照。此外,临床药师也可成为药学院校的临床教师。中国临床药师的发展,可以此为借鉴,通过院校和医疗机构的协同努力,以加强药师的临床培训。  
      关键词:临床药学;临床药学博士学位;患者监护;教育;培训;药学;药师   
      345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9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蕊 刘宝
      2016, 27(2)
      摘要:目的:为我国精准医疗及其经济学评价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介绍精准医疗的概念及其特征、精准医疗经济学评价现状,并对精准医疗经济学评价的方法学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已开展了精准医疗经济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在构建经济学模型时,应全面考虑精准医疗相对于传统医疗在临床疗效、研究设计及对照、成本测量、结果测量和支付意愿阈值等方面的特征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医疗经济学评价设计和模型构建,以获得科学合理的经济学评价效果。  
      关键词:精准医疗;经济学评价;基因诊断   
      363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7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珊,宋洪涛,林玮玮
      2016, 27(2)
      摘要:目的:探讨精准医疗体系下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开展药学服务的模式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介绍基因检测技术、群体药动学模型、个体化血药浓度监测等精准化药学手段在神经内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及其作用。结果:临床药师借助基因检测技术,协助临床医师判断氯吡格雷药物的临床疗效,制订华法林的个体给药方案;利用群体药动学预测患者丙戊酸钠的给药剂量;利用血药浓度监测手段制订个体化的用药指导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了药品不良反应。结论:精准药学服务可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给药方案,预测初始治疗剂量及最佳治疗浓度,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关键词:精准医疗;神经内科;精准药学服务   
      435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7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祝菁菁,陈文
      2016, 27(2)
      摘要:目的:考察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健康效果、成本及成本-效果。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ic检索与筛选文献,选择不同的糖尿病治疗方案进行比较,包括西格列汀合并二甲双胍vs.格列美脲合并二甲双胍、西格列汀合并二甲双胍vs.阿卡波糖合并二甲双胍、西格列汀单药100 mg vs.阿卡波糖单药100 mg,tid。运用英国预测结局模型对不同治疗方案的长期治疗成本与长期治疗效果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并作出经济学评价。模型运行时间为40年,成本与效用的贴现率为3.0%。结果:与格列美脲合并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合并二甲双胍比较,西格列汀合并二甲双胍方案延长的生命年(LYG)分别为0.03年和1.22年,每延长1个LYG所需的额外费用分别为44 055元和1 923元,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125 724元);且分别延长了0.02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和0.95个QALY;每延长1个QALY所需的额外费用分别为58 717元和2 475元,低于WHO建议的3倍人均GDP(125 724元)。与阿卡波糖单药100 mg,tid比较,西格列汀单药100 mg/d方案处于绝对优势,延长了LYG(0.72年)和QALY(0.58年),且节约了费用(557元)。结论:按照WHO建议的3倍人均GDP为阈值(125 724元),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  
      关键词:西格列汀;格列美脲;阿卡波糖;药物经济学;2型糖尿病;英国预测结局模型   
      513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61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郭娜,韩晟,管晓东,马莉莉,赵亮,季楠,史录文
      2016, 27(2)
      摘要: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经济性。方法:以现有公开资料及文献为基础,将神经外科手术出血量和术后血肿发生率作为主要结果指标,通过蒙特卡洛模型模拟患者队列,结合相关成本数据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能使术后血肿发生率降低1.24%,增量成本为32 560元(<人均GDP);敏感度分析支持结果的稳定性。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对降低术后血肿发生而增加的成本是值得的,具有成本-效果。  
      关键词:尖吻蝮蛇血凝酶;神经外科;出血量;术后血肿;经济学评价   
      311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7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朱晓美,孙德春,赵芳,王琳琳
      2016, 27(2)
      摘要:目的:评价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等环节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专项整治,并对整治前和整治后连续4年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过4个PDCA循环干预,抗菌药物品种由整治前的不受限调整为整治后的49种;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961.83元下降至381.94元,抗菌药物占总药费比例由17.76%下降至8.30%;抗菌药物使用各项指标整治后均达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使用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由17.61%和51.61%上升至81.40%和95.24%;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由71.83%下降至18.79%,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机、用药疗程合理率整治后均达到95%以上。结论:PDCA循环用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持续改进效果明显,可纳入医院抗菌药物常态管理。  
      关键词:PDCA循环;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34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9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马红芳,朱小丽,孙红爽,陈赫军,种宝贵
      2016, 27(2)
      摘要:目的:为乳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主要疾病诊断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抽取我院2014年1-9月所有乳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856例,对其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6例患者中使用中药注射剂572例,占抽取病例的66.83%;涉及到中药注射剂共11种;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集中在给药剂量不适宜(21.78%)、溶剂用量不适宜(31.06%)、给药疗程不适宜(82.35%)等方面。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例中,2种中药注射剂联用104例(占18.19%),3种中药注射剂联用1例(占0.12%);共发生8例不良反应。结论:医院应制定相关的使用规范和管理措施,规范医师的用药行为,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乳腺恶性肿瘤;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处方点评   
      307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0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洁,韩涛,宋立家,刘洪坤,侯丽,黄海量
      2016, 27(2)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产后中风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产后中风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筛选出的治疗产后中风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纳入90首产后中风方剂,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总结常用药物组合17个,常用药物8味(麻黄、人参、川芎、防风、当归、白芍、肉桂、独活)。结论:治疗产后中风应以补益气血、祛风胜湿为主要治法,并根据不同兼证,酌情配伍具有温阳、清热、活血等功效的药物。上述8味药物与防风汤的药物组成基本一致,因此其可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  
      关键词:中医方剂大辞典;产后中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组方规律   
      20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61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丽君,贺爽
      2016, 27(2)
      摘要:目的:为儿科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儿科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随机抽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儿科住院病历600份及门诊处方3 000张,对用药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儿科住院患者药品销售金额排在首位的是抗菌药物(173 325.75元),其中注射用美洛西林销售金额最高(37 771.1元),注射用头孢呋辛DDDs最高(583.3);住院患儿以3~6岁居多(占42.83%);抗菌药物主要以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为主(占89.64%);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是用法、用量不合理(占40.96%)。门诊患儿药品销售金额排在首位的是抗菌药物(442 421.83元),其中口服药处方数最多的是头孢呋辛酯和头孢地尼(分别为90张,各占33.33%),注射剂处方数最多的是头孢呋辛(207张,占19.13%);门诊不规范处方主要为药品规格、剂量书写不规范(占47.83%)。结论: 我院儿科用药还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临床药师要发挥指导、监督临床用药的作用,加强处方点评力度,提高用药质量,确保儿科患者安全、合理、高效用药。  
      关键词:儿科;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分析   
      239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704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汪光玉,赵嘉闻,秦汉平
      2016, 27(2)
      摘要:目的:提高麻风病患者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院住院部西药房2013年1月-2014年9月2 692张处方中的患者年龄、性别、处方金额、临床诊断以及使用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及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692张处方涉及2 155名患者,其中,≥61岁占68.08%,男性占75.27%;处方平均金额20.02元;麻风病患者并发症及其他疾病临床诊断前3位的是麻风溃疡(18.56%)、上呼吸道感染(15.82%)和麻风眼病(12.48%);抗菌药物应用率为37.03%,NSAIDs在由麻风杆菌侵害引起的关节损害、麻风溃疡和麻风眼病的使用率分别是94.26%(115/122)、42.25%(169/400)和16.73%(45/269)。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的滥用现象。建议加大对医师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普及,并结合患者长期用药的特点,选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关键词:麻风病;抗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用药分析;合理用药   
      18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703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阎爱荣,安文婷,司兆华,廖晖
      2016, 27(2)
      摘要:目的:为呼吸系统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4年使用的呼吸系统药物的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利用Excel进行统计,采用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对DDDs排名前20位的药物进行分析。结果:呼吸系统药物种类、销售金额构成比及DDDs构成比4年来基本不变。中药制剂的品种数销售金额和DDDs构成比均排名第1;而镇咳药构成比最小。2012-2014年平喘药的DDDs构成比由17.06%上升至24.68%,在化学药类呼吸系统药物中占据最重要位置。DDDs排序一直在前10的药物有:氨溴索注射液、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左西替利嗪片/分散片/口服液、金水宝胶囊、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剂5个品种。其中,氨溴索注射液DDDs一直排名第1,且逐年上升。结论:我院呼吸系统药物使用基本稳定,中药制剂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而镇咳药仅1种,平喘药则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氨溴索注射液存在过度使用现象,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呼吸系统药物;用药分析;用药频度;限定日剂量   
      186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703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丽霞,明德松,龚国梅,邱伟智,黄东红,王翠娥,林美
      2016, 27(2)
      摘要:目的:为临床控制感染与经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2011年Mohnarin 脑脊液分离菌报告文献资料,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我国2006-2011年临床脑脊液分离菌中革兰阳性(G+)菌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G-菌)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52,P=0.01)。葡萄球菌耐药率总体出现明显逐年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尤其是红霉素,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菌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耐利奈唑胺菌株。G-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不动杆菌属多重耐药的情况较为严重,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逐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我国脑脊液的临床分离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属逐年增多,脑脊液的临床分离菌G+菌耐药性大部分呈下降趋势,G-菌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关键词: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脑脊液;微生物;抗菌药物;耐药性;动态分析   
      113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63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叶丹,李常安,梁素媚,陈文瑛,肖翔林,黎毅敏,毛璞
      2016, 27(2)
      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0-2014年住院患者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及鲍曼不动杆菌对其的敏感率进行统计,应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0-2014年,我院住院患者临床微生物标本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共2 53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与其对应的药物使用强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0.930,P<0.05);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米诺环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和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与其药物使用强度无关。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使用强度;相关性   
      17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95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成湖,易林高
      2016, 27(2)
      摘要:目的:考察注射用奥扎格雷钠与3种含果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分别与5%果糖注射液、5%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及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置25 ℃恒温水浴箱中,于0、1、2、4、6 h时观察配伍液外观变化,测定配伍液pH值,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配伍液中奥扎格雷钠的含量。结果:注射用奥扎格雷钠与上述3种注射液配伍6 h内外观无明显变化,pH值变化范围在0.002~0.156之间,含量由100%下降至95.7%。结论:注射用奥扎格雷钠与5%果糖注射液、5%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5%转化糖注射液分别配伍后随时间的变化,奥扎格雷钠含量呈减少的趋势,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在配伍后6 h内滴注完毕。  
      关键词:奥扎格雷钠;配伍;稳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   
      25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722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霍记平,梅升辉,赵志刚,李新刚,胡蓓,李平亚,刘金平,江骥
      2016, 27(2)
      摘要:目的:评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LC-MS/MS) 法测定人尿液中伪人参皂苷GQ (PGQ) 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全面分析LC-MS/MS法测定人尿液中PGQ浓度的整个过程,对测量重复性、标准品称量、工作液配制、生物样品配制、萃取回收过程、仪器允差和标准曲线拟和等引起的不确定度分别进行评定,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并进行扩展。结果:人尿液中低、中、高(5.59、48.07、744.60 ng/ ml) 浓度PGQ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58、3.33、50.62(P=95%,k=2)。结论:LC-MS/MS法测定人尿液中PGQ浓度的不确定度在低浓度时主要由萃取回收率、生物样品制备和测量重复性引入,在中、高浓度时主要由生物样品制备和萃取回收率引入。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尿液;伪人参皂苷GQ;不确定度   
      13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62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瑞玲,张冠东,张丽锋,王晓玲
      2016, 27(2)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SADR/SADE)的基本信息及特点。方法:对山西省儿童医院2012-2013年收集的SADR/SADE报告按人群、药品类别、临床表现、住院费用、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08-2009年上报的SADR/SADE报告进行比较。结果:2012-2013年收集的123例SADR/SADE报告中男性(51.22%)多于女性(48.78%);导致SADR/SADE的药品类别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0.40%),其次是解热镇痛抗炎药(占19.20%);SADR/SADE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35.88%),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占34.35%)。两个时间段发生SADR/SADE的类型均为误服药物、不合理用药及SA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涉及主要药品(前14位)所占比例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继续加强儿童SADR/SADE的监测与防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关键词:儿童用药;严重不良反应;严重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27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86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曹萌萌,温爱萍
      2016, 27(2)
      摘要:目的:了解莫西沙星致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14年度北京市ADR监测中心接收的莫西沙星所致的老年患者ADR报告数据按照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情况、ADR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3例ADR中,以男性居多(55.63%),70~79岁老年患者发生ADR较多(35.84%);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0.07%)、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27.68%)、心血管系统损害(13.37%)和胃肠系统损害(10.74%),其中以皮疹、瘙痒、头晕、心悸、恶心等最为显著;ADR发生时间多在24 h以内(56.31%);静脉给药ADR发生率远大于口服给药发生率(92.15% vs. 7.85%)。严重ADR 16例,其中死亡2例。结论:临床应重视莫西沙星在老年患者中引起的ADR,警惕严重ADR的发生。  
      关键词:莫西沙星;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251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828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晓玲,王明
      2016, 27(2)
      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用于降脂治疗中的不良反应(ADR)及相应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的患者2 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ADR的患者185例。通过对所有ADR患者病历及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他汀类药物产生ADR的相关高危因素,并研究其针对性干预防治对策。结果:185例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106例(57.30%),女性79例(42.70%),总体发生率男性9.82%,女性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年龄角度分析,>50岁是他汀类药物ADR发生的集中区间,其中51~60岁(63例,34.05%)、61~70岁(56例,41.48%)与其他年龄层次ADR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R类型以消化系统反应、肝毒性及神经毒性反应为主,与其他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是导致ADR发生的主要因素,与其他种类药物ADR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及具体药物品种所致ADR发生率有差异。临床在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时应强化掌握患者降脂的适应证,谨慎选择药物治疗,以减轻药物毒性,降低ADR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降脂;不良反应;干预对策   
      159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76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贾毅敏,陈开杰,彭贵琴,赖翔宇,白浩
      2016, 27(2)
      摘要: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上报国家ADR监测系统的157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7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年龄主要集中在61~70岁(49例,31.21%);静脉滴注最易引发ADR(148例,94.27%);引发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肿瘤药,其中植物类抗肿瘤药所占比例最高(29例,40.28%);血液及造血系统为主要受累系统(92例,35.94%);引发ADR例数前5位的药品分别是紫杉醇注射液(16例,10.19%)、注射用奈达铂(16例,10.19%)、注射用核糖核酸Ⅱ(13例,8.28%)、注射用多西他赛(7例,4.46%)、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6例,3.82%);ADR分级和转归方面,新的ADR 38例(24.20%),严重的ADR 59例(37.58%),一般的ADR 60例(38.22%),其中痊愈50例,好转102例,未好转5例;严重的ADR以骨髓抑制为主(50例,84.74%),其中紫杉醇注射液发生率最高(14例,23.73%)。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所致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尽可能预防和减少ADR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抗肿瘤药;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用药   
      16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64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罗翔,刘地川
      2016, 27(2)
      摘要:目的:评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14年我院行PCI术患者421例,根据术前72 h是否使用ACEI类药物分为试验组(193例)和对照组(228例)。试验组患者术前72 h口服培哚普利4 mg,qd或盐酸贝那普利10 mg,qd;对照组患者术前未用ACEI类药物。观察两组患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估算值(eGFR)的变化及CIN发病率,并应用二元Logistics对CIN的影响因素作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Scr、BUN、eG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Scr、BUN较术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明显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IN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1.9% vs. 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肾病、造影剂量、术前使用ACEI为CIN发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CEI类药物会造成PCI术后肾脏损害的加剧,同时提高了CIN发病率。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经皮冠脉介入术;肾功能;造影剂肾病   
      12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90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静,袁涛,秦冬梅,智勇刚,彭曦,王娇,张义军,巩平
      2016, 27(2)
      摘要:目的:评价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2014年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24例,均接受厄洛替尼150 mg,qd,或吉非替尼250 mg,qd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或患者无法耐受不良反应停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观察生存率,对不同因素类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不同病理类型之间,腺癌患者较非腺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45.8%)、腹泻(16.7%)。结论: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腺癌患者中位PFS和中位OS较高,不良反应较轻。  
      关键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安全性   
      23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64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秦丽岩,李瑞,杨建东,马晨晨,祖丽娅·沙塔尔,蒋博峰,向阳
      2016, 27(2)
      摘要:目的:评价新疆结核病患者化疗过程中肝酶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8月新疆阿克苏、伊犁地区和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接受化疗的初治结核病患者1 746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是否购买医疗保险及是否预防性服用保肝药物等临床资料并随访至强化期末,进行肝功能检测,采集患者血样进行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表面标志物及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CYP)2E1基因RsaI位点多态性的检测。结果:共233例患者肝酶异常,肝酶异常的发生率为13.34%[95%CI(11.75%~14.9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防性服用保肝药物是肝酶异常的危险因素[OR=1.947,95%CI(1.464~2.589)];女性[OR=0.699,95%CI(0.522~0.936)]和购买医疗保险[OR=0.551,95%CI(0.413~0.734)]是肝酶异常的保护因素;不同CYP2E1基因RsaI位点的患者间肝酶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肝酶异常发生率较高,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肝功能检查,尽早预防可能发生的肝损害,以保证结核病防治策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新疆;结核病;肝酶异常;影响因素   
      17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91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菁菁,张伟霞,杨婉花
      2016, 27(2)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组疗效评价组,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另将4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组安全性评价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药等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40 mg静脉滴注,qd,连续4 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组患者治疗方案中包含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剂量频次与试验组相同,不限定疗程,该组患者仅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心绞痛与心电图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6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8例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疗效   
      15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701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董耘,李斌,柯丽娜1,国宏莉
      2016, 27(2)
      摘要:目的:观察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动脉介入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60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广泛切除术,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紫杉醇+卡铂(TC方案)传统静脉化疗;治疗组患者采用TC方案动脉介入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生存时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3.45±5.33)、(19.29±6.13)月,生存率分别为91.3%、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治疗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的例数与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介入化疗能提高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化疗效果,且毒副反应少,患者生存率提高。  
      关键词: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新辅助化疗;动脉介入化疗;紫杉醇;卡铂   
      9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65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魏昕,姚慧娟,刘艳,张健
      2016, 27(2)
      摘要:目的:观察甘地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案,且采用糖尿病饮食。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服安慰剂,每次3粒,tid;试验组患者加服甘地胶囊,每次3粒,tid。2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脂、血常规等各项指标。结果:治疗4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降低,但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略微升高,但是餐后2 h血糖以及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HbA1c有所下降,且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地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甘地胶囊;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84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89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敏,谢林碧,黄伟文,彭丹丹,黄晓媚
      2016, 27(2)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96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5~25 ml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组采用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1.2~1.8 ml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术前(T0)、切皮时(T1)、术中(T2)、术毕拔管(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血清皮质醇(COR)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0、T1、T2、T3时的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T2、T3时的MAP均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E、NE、IL-6、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T2、T3时的E、NE、IL-6、COR水平均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与硬-腰联合麻醉相比,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拟行单侧下肢手术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麻醉效果较好,循环波动影响小、应激反应轻。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外周神经阻滞;高血压;下肢手术;应激反应   
      10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66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冉
      2016, 27(2)
      摘要:目的:考察红花提取物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对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8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9例。B组患者仅予以GP方案化疗,3周为1个疗程;A组患者采用GP方案化疗联合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 mg静脉滴注,qd,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等指标的变化差异,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7%,显著高于B组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VEGF、MMP-2及MMP-9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降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除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A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降低、贫血、脱发、食欲下降、肝功能异常、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晚期乳腺癌患者予以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GP化疗方案,可发挥红花提取物抗炎、促进血流灌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等功效,有效抑制病情发展、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关键词:注射用红花黄色素;GP化疗方案;中晚期乳腺癌;疗效   
      178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69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鼎,刘蓉俊,诸熵熵,金啸
      2016, 27(2)
      摘要:目的:比较4种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方案的麻醉、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共4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丙泊酚(A组)、枸橼酸芬太尼+丙泊酚(B组)、地佐辛+丙泊酚(C组)、氟比洛芬酯+丙泊酚(D组)4种方案进行麻醉。比较4组患者麻醉后的实验室指标、麻醉和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组患者术中舒张压和术后心率均高于A组,术中血氧饱和度高于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B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苏醒时间较短,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D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镇痛作用显著、丙泊酚用量少、患者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丙泊酚;枸橼酸芬太尼;地佐辛;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   
      17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69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峰,李振武,严锐峰,李志安
      2016, 27(2)
      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黄体素联合常规方案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成联合组(A组)和常规组(B组),各63例。B组患者予以钙剂+维生素D等常规治疗措施,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雌激素+黄体素联合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BMD)、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骨钙素(BGP)、血液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降钙素(h-CT)、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M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NRS评分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组患者各指标改善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BGP、h-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BAP、PT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组患者各指标改善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A组患者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与B组患者的1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联合雌激素+黄体素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BMD,减轻疼痛症状,对促进病情转归、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雌激素;黄体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预后   
      19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700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罗志芳,董志春,司令
      2016, 27(2)
      摘要: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BMI分为正常组(35例)、超重组(35例)和肥胖组(36例)。在原有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3组患者艾塞那肽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体质量、BMI、各项血糖指标及甘油三酯水平,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超重组与肥胖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体质量、BMI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与肥胖组患者的体质量和BMI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艾塞那肽适合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2型糖尿病;艾塞那肽;超重;肥胖   
      127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99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金鑫,金超,周艳瑾
      2016, 27(2)
      摘要:目的:考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72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 d、术后7 d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均未见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术后3 d的MMSE评分显著降低,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恢复至术前水平。观察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为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诱导后5 min、维持药物停药即刻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较麻醉前显著升高,尤以对照组升高得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恢复至术前水平,但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仍显著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5 min,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较麻醉前显著升高,但对照组升高得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髋关节置换术中发挥了辅助镇静功效,对降低患者PCOD发生率具有一定作用。这与其降低炎性反应、维持T淋巴细胞数量稳定有关。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T淋巴细胞亚群   
      14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75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裴素娟,张强,杨君
      2016, 27(2)
      摘要:目的:评价红花逍遥片治疗肝郁气滞血瘀型月经后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和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将144例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72例、阳性对照组36例和安慰剂组36例。试验组患者服用红花逍遥片,阳性对照组患者服用女金片,安慰剂组患者服用模拟片,疗程均为8周,经期停药。结果:治疗后,在主要疗效(月经后期疗效)方面,试验组患者优于阳性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次要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医各单项证候疗效(除经色经质、烦躁易怒外)等]方面,试验组患者均优于阳性对照组和安慰剂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见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红花逍遥片治疗肝郁气滞血瘀型月经后期安全、有效。  
      关键词:月经后期;肝郁气滞血瘀型;红花逍遥片;疗效;中医证候   
      251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79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高作惠,严峻,胡晓华,刘连忠,周新芳,林国荣,李东霞
      2016, 27(2)
      摘要: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喹硫平对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各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双相抑郁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喹硫平组,各50例。阿立哌唑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5 mg,bid;喹硫平组患者第1~3天给予喹硫平25 mg,bid,之后每3天加量25 mg直至150 mg,bi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量表 (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表 (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8周MA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8周,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后8周MoCA评分均高于喹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后8周,阿立哌唑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喹硫平组, ADL评分明显低于喹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喹硫平对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阿立哌唑对抑郁障碍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以及基本思维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喹硫平,而喹硫平则能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阿立哌唑;喹硫平;双相抑郁障碍;认知功能;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   
      310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96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克锋,周霖,赵杰
      2016, 27(2)
      摘要: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递法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A患者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240 IU,tid,对照组B患者给予递法明片1.2 g,bid,联合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递法明片联合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及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并评价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视力明显上升,OA、CRA、PCA的PSV、EDV水平升高,RI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及OA、CRA、PCA的PSV、EDV明显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RI明显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递法明片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胰激肽原酶;递法明;血流动力学;疗效   
      464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96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雷四英
      2016, 27(2)
      摘要: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利培酮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试验组(2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多奈哌齐5 mg,qd,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初始剂量1 mg,并根据病情逐渐增加至2~4 mg,qd;试验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10 mg,q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AD)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EHAV-AD评分均显著下降,试验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行为紊乱、攻击行为、谵妄、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执、幻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P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毒副反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立哌唑/利培酮联用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均有效,而阿立哌唑效更为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多奈哌齐;阿尔茨海默病;疗效;安全性   
      34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67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恒和,程刚,刘兴磊
      2016, 27(2)
      摘要:目的:观察脉安宁合剂与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特发性期前收缩(IP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8例IP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30例)、对照组B(3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A患者给予脉安宁合剂100 ml,bid;对照组B患者给予盐酸普罗帕酮片150 mg,tid;治疗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脉安宁合剂联合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期前收缩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候疗效、Holter期前收缩总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与对照组B(90.00% vs. 83.33% vs. 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A与对照组B(90.00% vs. 83.33% vs. 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Holter期前收缩总数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A与对照组B[(1 936.47±1 913.68)次/d vs. (2 411.65±4 140.29)次/d vs.(2 834.40±4 599.06)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脉安宁合剂联合盐酸普罗帕酮片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期前收缩总数,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脉安宁合剂;盐酸普罗帕酮片;特发性期前收缩;疗效;安全性   
      19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83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咏丽,佟欣,张晓莉,袁建军,万凤伟,吴燕
      2016, 27(2)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0.1%氟米龙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的中重度干眼症患者96例(19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96眼)。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0.04 ml,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0.1%氟米龙滴眼液0.04 ml,tid,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部症状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情况试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8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0.1%氟米龙滴眼液能提高中重度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玻璃酸钠;氟米龙;干眼症;疗效   
      453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711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秦泊洋,韩多林
      2016, 27(2)
      摘要:目的:观察分子靶向药物诊断性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拟诊肺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采取常规辅助检查联合吉非替尼250 mg,qd诊断性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所有患者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肺癌检出率、症状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有效率为91.67%,肺癌检出率为48.33%,有效率及检出率均较高;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子靶向药物诊断性治疗肺癌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及检出率,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吉非替尼;分子靶向药物;诊断性治疗;肺癌;疗效   
      25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98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宋乐乐,邢蓉
      2016, 27(2)
      摘要:目的:了解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现状,探讨合理、可行的处理对策,促进儿科临床合理、合法用药。方法:从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的国内外现状、存在原因、利与弊等方面分析儿科超说明书用药问题,提出规范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的对策。结果: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为说明书未提及儿童用药信息、剂量和适应证超说明书;居前3位的年龄段依次为儿童期、青少年期和婴幼儿期;药品种类主要为呼吸系统用药、抗感染药和中成药。结论:可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超说明书用药指南和管理规范的制订,增强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医务人员执业水平,说明书的修订制度化、规范化等对策规范儿科超说明书用药,促进临床合理、合法用药。  
      关键词:儿科;超说明书用药;原因;利弊;对策   
      403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83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邢洁,张洁
      2016, 27(2)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肺栓塞(APE)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APE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协助医师制订初始治疗方案,经验用药予华法林2.5 mg/d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未达标,临床药师利用Gage 算法和国际华法林组织(IWPC)算法推算出华法林的给药剂量,建议给予患者华法林2 d 的初始剂量7 mg/d+维持剂量5 mg/d,并对患者进行用药宣教。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明显缩短了INR的达标时间,提高了患者使用华法林的依从性。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个体化剂量的制订和用药宣教,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临床药师;急性肺栓塞;肝功能不全;华法林;个体化;药学监护   
      261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82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彭文绣,任秋霞,李璇,叶郁芊,朱红,刘峰群
      2016, 27(2)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在肝衰竭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在参与使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曲霉菌病合并肝衰竭患者的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血药浓度,排查不良反应原因,协助医师为患者调整伏立康唑用药方案,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不良反应症状消失,避免了伏立康唑的蓄积中毒,感染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治疗过程、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药物治疗有指导作用,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肝衰竭;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药学监护;不良反应   
      214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76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小红,谢根英,陈欢,苏艳清
      2016, 27(2)
      摘要:目的:为促进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利用医院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对我院2014年住院患者处方含中药注射剂者按品种进行标记,每季度随机抽取3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标记处方20张,共计240张,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品种、剂量、溶剂、给药途径、频率、联合用药等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24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37张(57.08%),主要表现为溶剂选择不适宜56张(28.43%)、溶剂剂量不适宜41张(20.81%),并结合点评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结论:通过中药注射剂专项处方点评,我院逐步规范了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274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77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艳芳,吴柳婷,罗洁丽,马冬晴,李璐,胡钰
      2016, 27(2)
      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亚胺培南提供参考。方法:参考DUE标准建立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亚胺培南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设计调查表,收集我院使用的亚胺培南使用病例资料,评估该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建立的亚胺培南DUE标准包括用药指征、用药过程、治疗结果三部分。我院亚胺培南在用药过程部分的肝/肾功能监测、联合用药、给药疗程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建立的亚胺培南DUE标准实用性好,可为临床药师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亚胺培南;药物利用评价;评价标准;合理用药   
      26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97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丽莉,金锐
      2016, 27(2)
      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在用药错误识别和防范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用药错误病例106例,统计并分析用药错误的类型、原因、涉及药品和引发的人员,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提出风险防范措施。结果:106例用药错误病例中,药品品种错误占47.17%;用药错误原因主要为药品外观和通用名相似,所占比例分别为25.47%和17.92%;引发差错的人员主要为初级药师,有87例(82.08%)。结论:药师可在防范用药错误方面发挥作用,包括落实制度管理、加强处方电子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合理用药网络平台、改善工作环境、人员培训等,这对提高医护患用药安全意识,减少用药错误发生,促进合理用药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用药错误;原因分析;风险防范;药师   
      444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96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廖靖萍,于西全,宋洪涛
      2016, 27(2)
      摘要:目的:提高免疫抑制剂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介绍我院免疫抑制剂超说明书用药现状,主要包括超适应证用药、超适应年龄组用药、超联合用药,并查找相关依据,分析其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结果与结论:免疫抑制剂超说明书用药需要有科学、合理的依据,以患者利益为考量,在病情需要且结合了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合理地超说明书用药,但要定期监测患者血药浓度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根据临床表现调整用药方案。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超说明书用药;风险;血药浓度;不良反应   
      276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92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馥伶,林美钦,宋洪涛,周欣
      2016, 27(2)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他克莫司(FK506)体内药动学参数、临床疗效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FK506的作用机制、基因多态性、联合用药、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基因多态性、联用钙拮抗药、联用中成药、机体成分参数、红细胞压积等对FK506的临床疗效均有影响。临床使用FK506时,应关注个体的病理生理状态、遗传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确保FK506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他克莫司;药动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因素   
      25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798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尹晶,胡坚
      2016, 27(2)
      摘要:目的:为治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治疗CMV感染的药物研究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 治疗CMV感染的新药包括马立巴韦、Cyclopropavir、Letermovir、Brincidofovir、来氟米特、青蒿素衍生物等。前期临床观察显示,上述药物能够预防和治疗移植患者CMV感染、对多重耐药CMV有效,且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给药方便,但部分临床观察效果不佳,可能与给药剂量有关,关于CMV感染药物的最佳有效剂量的相关研究正在进行。治疗CMV感染新药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希望。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马立巴韦;Cyclopropavir;Letermovir;Brincidofovir;来氟米特;青蒿素   
      476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95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石卫峰,徐红冰,郭彦琨,李晓宇,刘皋林
      2016, 27(2)
      摘要:目的:了解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阿必鲁泰的药物信息。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阿必鲁泰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临床疗效、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方面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阿必鲁泰是长效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药,单用或与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胰岛素等药物联合使用,均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降糖疗效优于西格列汀;阿必鲁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低血糖风险更低。结论:阿必鲁泰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选择,具有延缓糖尿病进展的潜力。  
      关键词:阿必鲁泰;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药;2型糖尿病;药效学;药动学;疗效;耐受性   
      75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70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