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6 27 7
    • 杨雪燕,殷实,卞鹰
      2016, 27(7)
      摘要:目的:发现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潜在的财务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使用Altman E建立的Z值模型,对我国1998-2013年的143家医药上市公司按不同子行业(医疗器械、医药商业、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传统中药)进行分类及实证分析,并进一步使用逐步回归方法验证年报中部分数据对Z值的影响。结果:1998-2013年,我国财务状况最好和最差的3家公司的平均Z值区间分布百分比分别为90.95%、47.96%、41.25%和0.80%、1.14%、1.21%;5个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行业的总体财务状况最差,2004-2006年该子行业财务陷入“危险”区域的企业构成比超过50.00%,分别为60.00%、55.20%、53.60%。在按自然年计年方法中,分别有10年的每股市价和9年的流通股数对Z值有显著影响(P<0.05);在按上市年计年中,有15年的每股市价对Z值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尽管我国医药行业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状况尚佳,但仍有部分企业存在财务问题,尤其是化学原料药行业的情况不应忽视。政府应当对股票价格给予更多关注,以防止股价泡沫导致财务危机。同时,政府应当建立用于评价医药上市公司乃至上市的所有企业的财务危机监管体系。  
      关键词:医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Z值模型;实证研究   
      418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0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秦雪梅,张冬梅
      2016, 27(7)
      摘要:目的:了解在美国申请的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疫苗专利情况,为我国艾滋病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IV vaccine(s)、AIDS vaccine(s)、Vaccine of HIV(AIDS)等关键词和A61K、A61P、C12P等分类号相结合的方法,在Thomson Innovation平台检索1981年1月-2015年3月的相关专利,对检索到的专利数据及其专利申请发展趋势、机构研发能力概况、专利技术领域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 272项专利,其中有效专利405项。AIDS疫苗专利申请量从1985-2014年经历了缓慢上升期、快速上升期和缓慢下降期,总体呈上升趋势;研发实力较强的机构有杜克大学、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巴斯德研究所、康诺特公司以及默克公司;AIDS疫苗的研发重点集中在医药配制品、药物治疗活性、微生物、酶等方面,其中美国科研机构在医药配制品和多肽的研究上关注较多。结论:艾滋病疫苗领域虽整体发展缓慢,但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美国的科研机构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的专利优势和科研实力。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以医药配制品、药物治疗活性及组合物为主。  
      关键词:艾滋病;疫苗;专利;美国   
      308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9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鄢广
      2016, 27(7)
      摘要:目的:为重构我国的医药监管机构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介绍英国、美国医药监管机构的设置模式,结合我国医药监管机构的设置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我国医药监管体系的设想。结果与结论:英国、美国遵循法治化、独立性、专业性原则,分别设置了由卫生部门领导的各类型、各专业医药监管机构体系,集中承担药品器械监管、医疗机构监管、医保基金监管等职能职责。而我国的医药监管职能则分散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计生部门、人力社保部门、物价部门等,存在法治化程度较低、监管职能不明、缺乏独立性以及专业性不足等问题,不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与“药价虚高”现象。因此,有必要参照英国、美国的经验,把握“大部制”改革契机,整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计生部门、人力社保部门等的医药监管职能,建立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的行政部门、行业监管机构与专业技术机构相结合的“大卫生”医药监管体系。  
      关键词:医药监管机构;职能整合;大部制;构建   
      228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6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董浩,梁毅
      2016, 27(7)
      摘要:目的:为我国小核酸药物(SiRNA)研发与注册提供参考。方法:介绍国内外SiRNA的研发现状,归纳我国SiRNA在药品审评、审批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SiRNA研发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至少有5~10年的差距。SiRNA注册类别不明确,申请者缺乏指导性文件,缺乏符合条件的生产车间,药品注册部门审批、审批时效性较差。建议药品注册部门开展SiRNA注册改革试点工作,出台SiRNA注册指南,逐步放宽临床申请条件,鼓励申请者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以提高SiRNA审评、审批效率。  
      关键词:小核酸药物;研发;新药;药品注册   
      333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1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贾坤静,贾天柱
      2016, 27(7)
      摘要:目的:比较桑螵蛸炮制前后的抗利尿作用,并探究桑螵蛸的最佳药用部位及其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桑螵蛸生品组、桑螵蛸盐炒品组、桑螵蛸蒸品组以及生品和制品的虫卵和卵壳组,共12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按250 mg/kg ig腺嘌呤4周,复制大鼠肾阳虚多尿模型。从第3周开始,桑螵蛸生品及制品组大鼠均按0.11 g(生药)/ml ig给药,生品及各制品的虫卵和卵壳组大鼠分别按虫卵与卵壳质量比(生品为1 ∶ 2.4、盐炒品为1 ∶ 1.7、蒸品为1 ∶ 2.1)计算后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测定各组大鼠的尿量、体质量、肾脏指数及血清中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ALD)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少、肾脏指数升高、尿量增加、血清中ADH和ALD含量减少(P<0.05)。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桑螵蛸各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尿量减少、肾脏指数降低、血清中ADH含量增加(P<0.05),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ALD含量均有增加,除桑螵蛸生品组、桑螵蛸盐炒组和桑螵蛸蒸品卵壳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血清中AL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ALD外,各指标变化桑螵蛸蒸品组>桑螵蛸盐炒品组>桑螵蛸生品组,且桑螵蛸蒸品卵壳组变化最大。结论:桑螵蛸经炮制后抗利尿作用增强;卵壳是桑螵蛸抗利尿作用的主要药用部位;增加血清中ADH含量可能是其缩尿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关键词:桑螵蛸;抗利尿作用;炮制;药用部位;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大鼠   
      297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0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小倩,钱英,胡姗姗,梁轩,张明婧,陈泽慧,田应彪
      2016, 27(7)
      摘要:目的:研究外用制剂复方莪术油乳膏对实验大鼠长期连续经皮给药的毒性反应,为其临床使用安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对照(乳膏基质)组和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的复方莪术油乳膏低、高剂量(5%、10%)组,共5组,每组12只,♀♂各半。每日涂抹药2次,连续给药92 d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检测体质量、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比值等)及血液生化各项指标(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血清前白蛋白等),并对大鼠脏器进行系统观察、脏器系数的计算、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莪术油乳膏各组中除完整皮肤低剂量组的血红蛋白降低,破损皮肤高剂量组的血红蛋白降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结果表明,其对主要脏器未见明显毒性。结论:复方莪术油乳膏对实验大鼠无明显的长期毒性。  
      关键词:复方莪术油乳膏;长期毒性;大鼠   
      242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8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亚楠,孙冰,班博,张国安,赵奇,张梅
      2016, 27(7)
      摘要:目的:研究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剂Cinaciguat(以下简称CIN)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以33.3 mmol/L的葡萄糖作用于HUVECs细胞复制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将HUVECs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和高糖+CIN 0.01、0.1、1、10 μmol/L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计算细胞存活率;另将HUVECs细胞分为正常组、正常+CIN 1 μmol/L组、高糖组、高糖+CIN 1 μmol/L组,采用硫代巴比妥酯法、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CIN 0.01、0.1、1、10 μmol/L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但高糖+CIN 1 μmol/L组与高糖+CIN 10 μmol/L组间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ICAM-1和VCAM-1 mRNA表达增强(P<0.05),但正常+CIN 1 μmol/L组细胞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组+CIN 1 μmol/L组细胞中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强、ICAM-1和VCAM-1 mRNA表达减弱(P<0.05)。结论:CIN对体外高糖诱导的HUVECs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关键词:Cinaciguat;高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78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4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永格,刘庆春
      2016, 27(7)
      摘要:目的:研究山茱萸多糖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模型(生理盐水)组和山茱萸多糖(0.28 g/kg)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复制VD模型,并同时ig相应药物,每天1次。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水迷宫平均逃避潜伏期、平台滞留时间、平均游泳路程,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凋亡相关基因Bcl-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表现为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水迷宫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滞留时间缩短、平均游泳路程变长(P<0.05),海马组织中BDNF、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与模型组比较,山茱萸多糖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表现为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水迷宫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平台滞留时间延长、平均游泳路程变短(P<0.05),海马组织中BDNF、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山茱萸多糖能够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组织中BDNF、Bcl-2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山茱萸多糖;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凋亡相关基因;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大鼠   
      21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9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冷玲,高晨光,陈虹,牛聪,曹波
      2016, 27(7)
      摘要:目的:研究鬼臼毒素衍生物QW-8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0(阴性对照)、0.01、0.1、1、10    μmol/L QW-83和阳性药物依托泊苷(VP-16)分别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0(阴性对照)、2.5、5、10 μmol/L QW-83培养细胞48 h后,采用Hoche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P53、Bax、Casepase-3、Casepase-8、Casepase-9和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1、10 μmol/L VP-16和QW-83对HeLa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IC50值分别为(5.11±0.43)、(4.96±0.54) μmol/L;染色结果显示,QW-83作用后细胞凋亡明显,细胞固缩;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QW-83作用后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为16.89%~62.56%;RT-PCR结果显示,QW-83作用后细胞中P53、Bax、Casepase-3、Casepase-8、Casepase-9 mRNA的表达增强,Bcl-2 mRNA的表达减弱,Bax/Bcl-2比例升高(P<0.05)。结论:鬼臼毒素衍生物QW-83能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鬼臼毒素衍生物;QW-83;人宫颈癌HeLa细胞;抗肿瘤活性;凋亡相关基因;依托泊苷   
      36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5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明,金珊,何锦华
      2016, 27(7)
      摘要:目的:研究坦索罗辛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以0(空白对照组)、12.5、25、50 μmol/L坦索罗辛(坦索罗辛低、中、高浓度组)作用于PC-3细胞48 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核糖体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及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S6蛋白激酶(p70S6K)、4E结合蛋白1(4E-BP1)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坦索罗辛低、中、高浓度组PC-3细胞活力和Akt、p70S6K、4E-BP1磷酸化水平均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坦索罗辛中、高浓度组PC-3细胞的凋亡率升高,Bcl-2蛋白表达和mTOR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上述效果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坦索罗辛能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关键词:坦索罗辛;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凋亡;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27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2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文星,李锦成
      2016, 27(7)
      摘要:目的:研究丙泊酚对肝癌HepG2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以0(阴性对照)、1、3、10 μg/ml丙泊酚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E-钙黏附素(E-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及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1、3、10 μg/ml丙泊酚能降低HepG2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下调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和Snail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P<0.01);3、10 μg/ml丙泊酚能下调MMP-2、MMP-9表达(P<0.01)。上述效果均呈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丙泊酚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Snail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丙泊酚;肝癌HepG2细胞;侵袭;基质金属蛋白酶;E-钙黏蛋白;锌指转录因子;核因子-κB   
      14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3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周游,张伶姝,杨元,张淑江,李作孝
      2016, 27(7)
      摘要:目的:研究西维来司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生理盐水)组、模型(生理盐水)组、阳性药物[醋酸泼尼松片5 mg/(kg·d)]组和西维来司钠低、中、高剂量[5、8、10         mg/(kg·d)]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以全脊髓匀浆作为免疫抗原建立EAE模型,建模当天开始ip给予相应药物,连续16 d。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观察其脑和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其外周血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CCL3)和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CCL5)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IFN-γ、CCL3、CCL5含量增加,IL-4含量降低(P<0.01),组织呈现髓鞘脱失和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和西维来司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和CCL3、CCL5含量降低(P<0.01),脱髓鞘改变和炎性细胞浸润均减轻,阳性药物组和西维来司钠高剂量组大鼠的IFN-γ含量降低、IL-4含量增加,西维来司钠中剂量组大鼠IL-4含量增加(P<0.01),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效果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西维来司钠能有效减轻EAE模型大鼠髓鞘脱失和炎症细胞浸润,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外周血中IFN-γ含量、增加IL-4含量、抑制CCL3和CCL5表达有关。  
      关键词:西维来司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18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7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兆辉,段瑞祥,杨晶,熊妲妮,郎建敏
      2016, 27(7)
      摘要:目的:研究注射用胸腺法新对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0(空白对照)、25、50、100、200、400 mg/L注射用胸腺法新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24、48、72 h后,用MTT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以0(空白对照)、50、100 mg/L注射用胸腺法新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的表达和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注射用胸腺法新作用后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增加,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P<0.05);50、100 mg/L的注射用胸腺法新作用48 h后A549细胞的凋亡率增加(P<0.05);100 mg/L的注射用胸腺法新作用48 h后A549细胞中Caspase-3表达增强、Bcl-2/Bax和Akt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注射用胸腺法新可通过激活Caspase-3、下调Bcl-2/Bax比例、抑制Akt信号通路来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关键词:注射用胸腺法新;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Akt信号通路   
      23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1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靖博宇,郑霞,杨瑞,赵佳,于绍军
      2016, 27(7)
      摘要:目的:研究亲水性聚合物对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MEDDS)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非洛地平(FDP)为模型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DP含量,考察不同介质种类[纯水和0.5%的共聚维酮VA6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E5、HPMC K100LV、HPMC K4M、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水溶液],以及不同介质浓度[0.1%、0.5%、1.0%的HPMC E5和共聚维酮VA64水溶液]对SMEDDS中剩余溶解状态FDP含量的影响。结果:SMEDDS在共聚维酮VA64、HPMC E5、HPMC K100LV、PVP K30、HPMC K4M、纯水中室温放置1 h时剩余溶解状态FDP的含量分别为 92.7%、63.6%、50.2%、46.2%、36.0%和24.0%,表明维持系统过饱和能力的顺序为共聚维酮VA64>HPMC E5>HPMC K100LV>PVP K30>HPMC K4M>纯水。SMEDDS在0.1%、0.5%、1%的共聚维酮VA64和HPMC E5水溶液中室温放置1 h时剩余溶解状态FDP的含量分别为93.2%、95.1%、96.0%和48.4%、62.1%、75.1%。结论:共聚维酮VA64和HPMC E5可显著抑制药物从SMEDDS中析出,适于作为SMEDDS的稳定剂,其中共聚维酮VA64效果更好。  
      关键词:亲水性聚合物;过饱和;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非洛地平;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共聚维酮   
      226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3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舒海燕,杨仕林
      2016, 27(7)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饮不同提取工艺样品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取96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模型(生理盐水)组、阳性药物[复方丹参片,4.6 mg(生药)/(kg·d)]组和水提液、超临界CO2萃取物及超临界CO2萃取物+药渣水提液的高、中、低剂量[24、12、6 mg(生药)/(kg·d)]组,共12组,每组8只,ig给药,每天1次。第6天给药30 min 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按20 mg/kg ih 异丙肾上腺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每天1次,连续3 d。观察各组小鼠心电图ST段的变化,快速断头后观察各组小鼠张口呼吸次数及呼吸持续时间,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电图ST段和血清中CK、LDH活性升高,断头后张口呼吸次数减少、呼吸持续时间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P<0.01),且与药物质量浓度呈正相关;超临界CO2萃取物+药渣水提液组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小鼠最为接近。结论:丹参饮不同提取工艺的样品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以超临界CO2萃取物+药渣水提液样品的保护作用最强。  
      关键词:丹参饮;心肌缺血;超临界CO2萃取物;药渣水提液;保护作用;小鼠   
      101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6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关宇曈,张振秋
      2016, 27(7)
      摘要:目的:探究黄连-肉桂药对配伍前后药性的变化。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体虚(限食游泳法复制模型)组、体虚+黄连组、体虚+肉桂组、体虚+药对组、体盛(高蛋白饮食法复制模型)组、体盛+黄连组、体盛+肉桂组和体盛+药对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每组小鼠均按20 g(生药)/(kg·d) ig相应药物,正常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7 d。记录小鼠在高温区的停留比例,检测脏器指数和生化指标钠/钾ATP酶(Na+/K+-ATPase)、钙/镁ATP酶(Ca2+/Mg2+-ATPase)、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等。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体虚组小鼠在高温区停留比例升高,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肾脏指数及生化指标活性或者含量降低(P<0.05);体盛组小鼠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与体虚组相反,除高温区的停留比例外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虚/体盛组比较,体虚/体盛+黄连组小鼠在高温区的停留比例、肝脏指数升高,生化指标的活性或者含量降低(P<0.05);体虚/体盛+肉桂组各指标变化趋势与体虚/体盛+黄连组相反,脾脏指数、肾脏指数升高(P<0.05);体虚/体盛+药对组小鼠在高温区的停留比例增加,各生化指标的活性或者含量降低,其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肉桂之“热”不抵黄连之“寒”,黄连-肉桂药对总体表现出寒凉之性。  
      关键词:黄连;肉桂;黄连-肉桂药对;配伍;冷热板示差法;中药药性;小鼠   
      25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8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瑾
      2016, 27(7)
      摘要:目的:观察舒肝宁注射液对顺铂中毒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小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和舒肝宁注射液高、中、低剂量[41.5、20.8、10.4 g (生药)/kg]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每周一、周四 ip顺铂(3 mg/kg)复制顺铂中毒模型,并同时于每周一至周五ip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10周。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和白蛋白(ALB)、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及总蛋白/球蛋白(A/G)比值,计算肝脏指数并观察肝脏组织形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ST活性升高,ALB、球蛋白含量增加,A/G值升高(P<0.01),肝组织中多见肝索界限不清、肝细胞浊肿、胞浆疏松化,肝细胞明显嗜酸性病变。与模型组比较,舒肝宁注射液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B含量减少、球蛋白含量增加、A/G值升高,且舒肝宁注射液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ST活性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善。结论:舒肝宁注射液对顺铂所致小鼠肝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舒肝宁注射液;肝损伤;顺铂;血清;生化指标;小鼠   
      261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2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邢蓉,何雄伟
      2016, 27(7)
      摘要:目的:比较痰热清注射液联用左氧氟沙星(ig/iv)后小鼠肺组织中左氧氟沙星的分布。方法:选用14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2只。所有实验小鼠均行iv痰热清注射液(0.8 ml/kg),1 h后,对照组小鼠iv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实验组小鼠ig左氧氟沙星片溶液,剂量均为80 mg/kg。分别于给药后0.05、0.083、0.17、0.5、1.0、2.0、4.0、8.0、12.0 h和0.083、0.17、0.33、0.5、1.0、2.0、4.0、8.0、12.0 h采集肺组织,每个时间点取8只小鼠。以环丙沙星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肺组织中左氧氟沙星的含量,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左氧氟沙星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t1/2β分别为(4.17±0.84)、(4.10±0.55) h,CL分别为(0.66±0.049)、(0.71±0.21) L/h,AUC0-t分别为(109.48±12.34)、(113.04±29.43) mg·h/kg,cmax分别为(38.76±1.62)、(42.28±2.03) mg/k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ig左氧氟沙星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6.85±17.39)%。结论:iv痰热清注射液后iv或ig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在小鼠肺组织中的分布相似。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痰热清注射液;小鼠;灌胃;静脉注射   
      206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4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丽莉,金锐,孙路路
      2016, 27(7)
      摘要:目的:为医院创建用药咨询微信服务平台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创建用药咨询微信服务平台的主要实践方法、内容及效果。具体包括成立用药咨询药师小组、申请微信公众号并试运营,由信息药师负责运营;定期推送药学资讯,积累用药咨询用户,并通过其他媒介扩大影响。结果与结论:基于用药咨询实际,构建“用药咨询”和“药学资讯”两大服务模块,自2014年12月正式运营至2015年7月30日,平台共积累稳定用户群1 121人,并以每天5~8名的速度增加,咨询问题数量维持在每天平均约10条;共推送合理用药资讯22次、79条,其中原创资讯31条、视频资讯3条;多条原创资讯获得网络与实体媒体较高的关注度。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的药学服务模式,有利于实现个性化、便捷化、移动式的用药咨询服务和用药健康科普,在医院药事管理方面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安全用药意识等,从而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效果;同时还具有宣传医院品牌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关键词:微信;服务平台;临床药学;用药咨询;药学资讯;药学服务   
      195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4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韩成林,孙丽,王庆华,王立华,王亚轩,董君
      2016, 27(7)
      摘要:目的:提升我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水平。方法:依据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的认证标准,针对我院临床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方法及反向鱼骨图法等制定相关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后12个月内29个科室的遵从率。结果:针对反向鱼骨图法得到的2个负面因素制定了相应的应变措施;通过成立高危药品管理相关组织、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质量衡量标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宣教、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等措施,对高危药品实施全程、有序的质量控制。各科室对标准的遵从率从1月的53%上升至6月时的100%(P<0.05),并持续稳定至12月。结论:采用PDCA循环方法加强了我院临床高危药品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及多部门协作能力,促进了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PDCA循环;高危药品;反向鱼骨图法;药品管理;用药安全   
      270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9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艺,王刚,陈振斌,邸多隆
      2016, 27(7)
      摘要:目的:优化烟叶中茄尼醇的超声提取及纯化工艺。方法:分别以茄尼醇提取率和转移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提取工艺中的料液比、超声提取温度、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次数,以及纯化工艺中的皂化液用量(皂化液与提取液体积比)、酸化液用量(酸化液与皂化后提取液体积比)、萃取次数等因素水平进行考察,对优化后工艺进行验证,计算茄尼醇纯度;另将本法与传统浸提法(耗时30 h)和溶剂连续循环浸提法(耗时5~6 h)比较茄尼醇的提取量。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 ∶ 14、超声提取温度70 ℃、超声提取时间60 min、超声功率120 W、提取3次,纯化工艺为皂化液与提取液体积比2 ∶ 35、酸化液与皂化后提取液体积比2 ∶ 14、萃取4次;验证试验中提取率、转移率和纯度均值分别为92.45%、79.88%、55.86%(RSD分别为0.46%、0.30%、0.40%,n=3);3种提取方法茄尼醇的提取量分别为52.22、45.22、26.10 mg/g。结论:优化工艺操作简单、稳定,提取耗时更短,更节约能源,且提取量和纯度均较高,适合用于烟叶中茄尼醇的生产提取及纯化。  
      关键词:烟叶;茄尼醇;单因素试验;超声提取;纯化;工艺优化;提取率;转移率;纯度   
      13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5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小宁,张秀梅,吴连贺,沙靖全,杨西亚,方璐
      2016, 27(7)
      摘要:目的:制备阿魏酸/钾/β-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包合物(FA/K/β-CD/MOF),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利用溶剂热法制备K/β-CD/MOF,以其为包合材料、FA为主药,采用研磨法制备FA/K/β-CD/MOF。以主药-包合材料摩尔比、研磨时间、滴加时间、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工艺。采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所制FA/K/β-CD/MOF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包合率和溶解度。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主药-包合材料摩尔比3 ∶ 1、滴加时间60 min、包合温度40 ℃、包合时间60 min;所制得的FA/K/β-CD/MOF已经构成一种新的物相,其平均包合率为(18.0±1.6)%,RSD为0.9%(n=6),其溶解度是FA的15倍(9.582 mg/ml vs. 0.647 mg/ml)。结论:成功制得FA/K/β-CD/MOF,且处方工艺合理、可行。  
      关键词:阿魏酸;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包合物;正交设计   
      19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9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雷艳萍,石晓峰,刘东彦,王斌利
      2016, 27(7)
      摘要:目的:优化雪松松针中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为响应因子,总木脂素含量为响应值,采用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优化雪松松针中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8%、液料比25 ∶ 1、提取时间1.75 h。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得到的总木脂素含量为99.2 mg/g,与理论预测值100.49 mg/g接近,相对偏差为0.65%。结论: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雪松松针中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关键词:雪松松针;总木脂素;提取工艺;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127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6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柳庆龙,李煌,林珠灿,徐伟,沙玫,陈阿虹,周厚荣
      2016, 27(7)
      摘要:目的: 优化大孔树脂纯化藤茶总黄酮的工艺。方法:以载药量、解吸率、回收率、纯化率等为指标对纯化藤茶总黄酮的4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纯化工艺中洗脱剂的质量分数、吸附时间、洗脱剂流量及其pH等因素的水平,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确定以D-101大孔树脂为纯化树脂;最优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 mg(以浸膏质量计)/ml、  上样液体积1.1倍柱体积(BV)、洗脱剂乙醇质量分数86.0%、吸附时间36.7 min、洗脱剂流量3.81 BV/h、洗脱剂pH 7;总黄酮的质量分数从66.83%提高至验证试验中的85.00%(RSD=0.15%,n=3),且与预测值(85.08%)接近。结论: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的大孔树脂纯化藤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可行,且稳定性较好。  
      关键词:D-101树脂;纯化;藤茶;总黄酮;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150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1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雄波,崔叶妹,宋红娟,卜振军,张青松,唐靖,马宁
      2016, 27(7)
      摘要:目的:优化丙基硫氧嘧啶(PTU)固体脂质纳米粒(PTU-SLN)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PTU-SLN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PTU-SLN,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以脂质材料、大豆磷脂、泊洛沙姆188用量以及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及工艺进行优化;同时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稳定性及体外累积释放度为指标评价其质量。结果:最优制备处方和工艺为脂质材料0.6 g、大豆磷脂1.0 g、泊洛沙姆188 0.8 g、超声时间10 min。所制得的PTU-SLN外观形态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93.5 nm,平均Zeta电位为-30.8 mV,平均包封率为74.9%;4 ℃条件下放置15 d粒径和外观无明显变化;体外4 h累积释放度达56.1%,24 h累积释放度达98.4%。结论:成功制得PTU-SLN,且处方工艺合理,可达到使药物缓慢释放的效果。  
      关键词:丙基硫氧嘧啶;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体外释放;正交试验   
      10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7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陆仕华,黄兴振
      2016, 27(7)
      摘要:目的:优选汉防己甲素固体分散片的制备处方。方法: 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汉防己甲素固体分散片。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常用辅料,以崩解时间为指标,以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用量、乳糖-微晶纤维素比例、微粉硅胶用量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比较所制片剂与汉防己甲素普通片的溶出度,测定最优处方所制片剂的含量。结果:最优处方为以9.5% PVPP为崩解剂、乳糖-微晶纤维素(1 ∶ 2)为填充剂,混匀,加入1%的微粉硅胶为润滑剂,粉末直接压片。所制3批片剂的崩解时间分别为79、81、78 s,占标示量百分含量分别为98.66%、99.24%、99.85%,RSD分别为0.72%、1.16%、1.33%。与汉防己甲素普通片比较,所制片剂的溶出度明显提高。结论:成功制得汉防己甲素固体分散片,且处方合理、重复性好。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固体分散体;分散片;正交设计;制备工艺   
      15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6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郑保根,刘薇芝,任小旦,颜锵,胡汉昆
      2016, 27(7)
      摘要:目的:优化磷酸二甲啡烷片的处方。方法:以磷酸二甲啡烷60 min的溶出度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设计,对处方中淀粉用量、微晶纤维素用量、羟丙甲纤维素E5溶液浓度和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用量进行优化,检测最优处方所制片剂的脆碎度、硬度、60 min溶出度和主药含量;比较其与进口片剂在0.1 mol/L盐酸、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水、pH 4.0的醋酸盐缓冲液中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磷酸二甲啡烷片(1 000片)的最优处方为磷酸二甲啡烷10 g、淀粉60 g、微晶纤维素40 g、10%羟丙甲纤维素E5水溶液、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25 g。按最优处方制备的3批磷酸二甲啡烷片的脆碎度为0.42%~0.58%、硬度为9.8~10.5 kg、60 min溶出度为94.89%~96.21%、主药含量为99.21%~99.52%。在4种溶出介质中,自制片剂与进口片剂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f2)均大于50。结论:成功制得磷酸二甲啡烷片,且处方合理;所制片剂与进口片剂的体外溶出行为相似。  
      关键词:磷酸二甲啡烷片;溶出度;正交设计;处方优化;相似性   
      15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9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方红英,庄让笑,潘旭旺,孙晶晶,席建军,王福根,史婷婷,刘寿荣
      2016, 27(7)
      摘要:目的:制备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微囊(ACNAC),并优化工艺条件。方法:以生物可降解材料明胶为囊材,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ACNAC。以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分布百分数(粒径为80~140 μm者所占百分数)的综合评价指标为指标,以药载比、明胶用量、搅拌速度、乳化剂用量为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验证并测定所制ACNAC的粒径分布。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药载比1 ∶ 1、明胶15%、乳化剂2.0%、搅拌速度1 000 r/min。所制6批ACNAC的平均载药量为15.9%(RSD=1.21%),平均包封率为78.1%(RSD=1.11%),平均粒径分布百分数为81.9%。结论:成功制得ACNAC,且处方工艺合理、可行。  
      关键词:活性炭;乙酰半胱氨酸;微囊;制备工艺;乳化交联法;正交试验   
      28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8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鹏,张琰,刘梅,党学良,郑璇,范梅
      2016, 27(7)
      摘要:目的:研制玄归止痛分散片并优化其处方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对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类型或用量及压片压力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混合崩解剂、微晶纤维素和微粉硅胶的用量;对优选处方所制分散片进行质量检查,测定其崩解时限、延胡索乙素含量和溶出度;采用相似因子法对本制剂及其滴丸体外溶出的相似度进行评价。结果:优选处方以25%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9%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和9%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混合崩解剂、85%乙醇溶液为黏合剂,微粉硅胶2%,3.0 kg/cm2压力压片;所得分散片崩解时限约为1.22 min,延胡索乙素含量为1.097 mg/g,溶出度10 min时大于80%、15 min时大于90%;以滴丸为参比制剂计算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为62。结论:所制玄归止痛分散片崩解迅速,且与滴丸的体外溶出行为相似。  
      关键词:玄归止痛分散片;处方工艺;正交试验;延胡索乙素含量;崩解时限;溶出度;相似因子   
      13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7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静,马瑛
      2016, 27(7)
      摘要:目的:对九蒸九晒地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5-羟甲基糠醛、毛蕊花糖苷、还原性糖、水浸出物含量及性状评分为指标,考察加酒量、蒸制时间、干燥方式3个因素对炮制工艺的影响,采用综合平衡法进行结果评价并对优化工艺进行验证。结果:最优炮制工艺条件为加黄酒量40%,反复9次蒸制、每次蒸制6 h,70 ℃鼓风干燥。验证试验中各指标平均值分别为4.030 mg/g、0.117 mg/g、0.376 7g/g、0.733 g/g、9.0分,RSD分别为1.78%、2.9%、1.54%、2.13%、0.1%(n=3)。结论:优化工艺合理,成品质量具有可控性,可为九蒸九晒地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九蒸九晒;地黄;炮制工艺;正交试验;综合平衡法;5-羟甲基糠醛;毛蕊花糖苷;还原性糖   
      192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7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汪永忠,邓龙飞,韩燕全,姜辉,李钰馨,夏伦祝
      2016, 27(7)
      摘要:目的:综述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药效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方法:以“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类风湿关节炎”“中药单体”“滑膜细胞”“Arthritis”“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为关键词,组合检索2006年1月-2015年10月在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对FLS原代培养及其在RA治疗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共查阅到相关文献68篇,其中有效文献32篇。FLS原代培养成功率较高,培养方法多样且日趋完善,在RA的治疗机制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中药及化学合成药、激酶抑制剂等可通过NF-κB、Akt等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或相关蛋白基因从而达到治疗RA的目的。结论:FLS体外试验在RA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治疗药物如中药及化学合成药、激酶抑制剂通过细胞分子水平研究在信号通路的介导下都对RA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药;药理   
      159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1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田名博,曾佳,朱芷涵,刘丹萍,薛嫚,俸灵林,李津明
      2016, 27(7)
      摘要:目的:为研究者更加深入优化4T1小鼠乳腺癌细胞模型并服务于肿瘤新药及基础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4T1细胞模型”“乳腺癌”“4T1 cell line”“Mammary cancer”为关键词,组合检索2003年1月-2015年6月在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就该细胞模型在化疗药、中药单体和生物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结果:共查阅到相关文献99篇,其中有效文献28篇。4T1细胞恶性程度高、转移性高且免疫原性低,生长与转移特性与人类晚期乳腺癌十分相近。以4T1作为细胞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化疗药、中药单体和生物治疗等的研究中。结论:4T1细胞是人类Ⅳ期乳腺癌的理想细胞模型,可用于对乳腺癌的发生机制、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毒性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4T1细胞;乳腺癌;转移;化疗药;中药单体;生物治疗   
      21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1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丹,齐双辉,马海英
      2016, 27(7)
      摘要:目的:为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在中药组分分析和代谢组学中的应用进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超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药鉴定”“中药含量测定”“中药指纹图谱”“中药代谢组学”“UPLC/MS”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6年1月-2015年6月在Science Direct、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8篇,其中有效文献35篇。经对UPLC的基本原理及特点、UPLC及其联用技术在中药组分分析与代谢组学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UPLC及其联用技术凭借其优良的分离性能和高通量的检测水平,使成分复杂的中药体系的定性和定量检测、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更为准确和高效。结论:UPLC及其联用技术可用于中药的成分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代谢标记物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药组分分析;代谢组学   
      168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2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高惠静,安惠霞,陈蓓,马运芳,袁圆,赵军
      2016, 27(7)
      摘要:目的:为从事纳米脂质体研究及申请有关纳米脂质体发明专利的人员提供帮助。方法:以“纳米脂质体”“药物”“专利”“制备”为关键词,对2000-2014年中国专利网的数据库进行检索,然后对检索获得的已授权的纳米脂质体药物相关专利中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发明专利80项,其中授权专利34项。在已授权的34项专利中,有8项采用薄膜分散、逆相蒸发、二次乳化、超声波分散等传统工艺制备,13项采用传统工艺中2~3种组合方法制备,13项采用微射流高压均质和超临界CO2新技术制备。结论:在已授权的34项专利中,仅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和多柔比星纳米脂质体已成功转化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他大多数纳米脂质体专利,无论是采用传统方法制备、多种方法联合制备,还是新技术制备,都只是停留在专利水平。专利转化率低与制备技术存在缺陷有关,比如成本高、产率低、有机溶剂残留、制备工艺重现性差、产品稳定性差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实现规模化和工业化。  
      关键词:纳米脂质体;专利;制备方法   
      273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6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超杰,周聪聪,曹钦坡,崔飞,宋攀攀,王雪琪,随敏,郑梦琳,陈新丽,张秋荣,刘宏民
      2016, 27(7)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新颖结构和生物活性的酞嗪类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酞嗪”“合成”“生物活性”“Phthalazine”“Synthesis”“Biological activity”为关键词,利用直接法、顺查法、追溯法等文献检索方法,组合查询2008年10月-2015 年5月在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与酞嗪化合物合成方法、生物活性研究相关的文献,对其合成的主要方法及生物活性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0 篇,其中有效文献26 篇。酞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常运用3 种方法,即运用拼合原理将酞嗪结构与具有生物活性的三氮唑、四氮唑等结构进行拼合,从而合成酞嗪类化合物;修饰瓦他拉尼等酞嗪类先导化合物的结构合成酞嗪类化合物;运用绿色化学多组分“一锅煮”合成酞嗪类化合物。酞嗪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菌、抗炎等广泛的生物活性。结论:酞嗪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分子,对其结构进行优化,有望筛选出高效、低毒的候选药物。  
      关键词:酞嗪类化合物;拼合原理;绿色化学;生物活性   
      186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1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宵,安静,董占军
      2016, 27(7)
      摘要:目的:为规范医院贮藏冷藏药品和冷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搜集医院常用冷藏药品和冷冻药品目录及每个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以每种药品名称以及“贮藏”“稳定性”“Medicines”“Stability”“Temperature”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1990-2014年在PubMed、Metstr、中国知网、万方、读秀等数据库,对医院常用冷藏药品和冷冻药品的稳定性及贮藏条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共查阅到相关文献122篇,其中有效文献39篇。大多数冷藏药品和冷冻药品对温度敏感、稳定性差;对贮藏条件的温度要求苛刻,冷藏药品基本要求在2~8 ℃贮藏,冷冻药品在-10~-20 ℃贮藏。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这类药品稳定性及贮藏条件的培训学习,使相关负责人清楚掌握这类药品的贮藏条件、使用操作过程需注意的温度要求,并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及相关规定的贮藏条件进行贮藏管理。  
      关键词:冷藏药品;冷冻药品;贮藏;稳定性;温度   
      396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2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金朝辉,顾锦建,郑明琳,赵淼
      2016, 27(7)
      摘要:目的:利用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语言增加医院药库管理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总结我院药库通过编写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的VBA语言,实现计算机自动完成购药计划的整理排序、分割加密、邮件发送、购药计划跟踪和效期文档管理等工作的经验。结果与结论:经过采用VBA编程,我院药库实现了购药计划的自动分割、购药计划及缺药预警的自动化发送、效期文档的自动预警等功能;购药计划的发送更准确快速,药品配送更及时,效期文档的管理也更加智能,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药库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医院药库;VBA语言;智能办公   
      195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7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宏建,赖宗浪
      2016, 27(7)
      摘要:目的: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改进药品包装提供建议。方法:对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部分中成药包装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与结论:目前,我国部分中成药包装存在的问题包括规格太大,会间接增加患者的就医成本;包装材料多样,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采用独立包装和多层次包装,会增加医务人员的拆剥时间并带来风险;药品信息载体不规范,易引发医疗差错等。建议药品生产企业可采取适当精简药品包装、增加包装容量、采用普通包装、突出重点信息等措施予以改进,使药品包装更加规范、更加人性化,方便临床使用。  
      关键词:中成药;药品包装;改进   
      747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06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牛金茹,李君,吴斯,刘海净
      2016, 27(7)
      摘要:目的: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标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使用的药品说明书,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标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的762份药品说明书中,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未标注或尚不明确的分别占总数的31.89%和52.76%。在国产化学药及生物制品说明书361份、中成药说明书339份、进口药品说明书62份中,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未标注或尚不明确的比例分别为22.99%和25.21%、44.54%和88.50%、14.52%和17.74%。结论:除药品说明书中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整体标注情况欠佳外,还存在列项分散、表述内容不一致的问题。与进口药比较,国产化学药及生物制品说明书中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信息缺失明显,在中成药说明书中则缺失严重。建议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药品上市后的跟踪监测,及时更新修订药品说明书的相关内容;药监部门应加强对药品说明书的监管力度,对用药标注的内容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关键词:药品说明书;孕妇;哺乳期妇女;标注   
      292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5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卢有媛,李金田,张延红,杜弢,晋玲
      2016, 27(7)
      摘要:目的:确定苦豆子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条件,为制订苦豆子种子检验规程及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苦豆子种子以98%硫酸处理30 min+35 ℃温水浸泡29 h后,分别在不同温度(15、20、25、30 ℃)、不同发芽床(纸上、纸间、砂上、砂中)、不同光照(2 000 lx光照16 h、黑暗)条件下进行处理,以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为指标筛选最适宜发芽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培育种子7 d,测定其发芽率。结果:不同温度对苦豆子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但对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影响,以20 ℃时各指标值最高;不同发芽床对各指标均有影响,以砂上处理条件下各指标值最高;光处理对苦豆子种子发芽各指标影响不大。在适宜条件下培育,种子从置床第1 天起就开始萌发,第2天发芽率达90%以上,至第5 天达到最大并不再增长。结论:苦豆子种子发芽的适宜培育条件为以98%硫酸处理30 min+35 ℃温水浸泡29 h,在砂上20 ℃光照培养。在种子置床第2 天初次计数,第4天末次计数并统计发芽率并结束试验,此方法可作为苦豆子种子质量检验的标准化方法。  
      关键词:苦豆子;种子;发芽温度;发芽床;光照条件;发芽动态;质量检验   
      21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2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延红,李金田,卢有媛,杜弢
      2016, 27(7)
      摘要:目的:确定适宜于黄芪种子萌发的最优条件,为制订黄芪种子检验规程提供依据。方法:以98%硫酸处理30 min+35 ℃温水浸泡9 h打破种子休眠,通过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和不同光照条件进行处理,以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个指标对不同处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呈下降趋势;30 ℃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中15 ℃的发芽率最高,但与20 ℃处理下的发芽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发芽床对发芽率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砂床可较好地抑制杂菌增长;无论是光照还是黑暗条件,黄芪种子均能正常发芽。在砂上15 ℃黑暗培养,黄芪种子发芽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8.5±0.65)%、(85.5±0.87)%和175.8±2.31,且发芽周期仅为4 d。结论:建议黄芪种子质量检验标准方法为将其在砂上于15 ℃黑暗培养,以发芽第2 天、第4 天分别作为初次、末次计数时间计算其发芽指标。该检验方法简单、可控,且发芽周期短,发芽率高。  
      关键词:黄芪;种子;种子休眠;发芽温度;发芽床;发芽计数时间;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   
      271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3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万超,罗敏,章文伟,易思荣,梁正杰,李娟
      2016, 27(7)
      摘要:目的:为重楼栽培和种子处理技术专利申请及重楼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以“重楼”“七叶一枝花”为关键词,检索时间自1985年起,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以重楼栽培和种子处理技术专利为研究对象,从专利的申请量和地区构成、申请人的分布和法律状态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获取的54件重楼栽培方面专利申请中,云南19件,四川9件,湖北8件,安徽5件,湖南4件,贵州3件,江西2件,福建、山西、江苏、广西各1件;授权专利18件,维持3年以上的专利13件,其中有1件专利进行权利转移;从专利无权因素上分析,未缴纳年费而放弃专利权有6件,其中1件驳回,5件视为撤回;从申请人主体类型分析,企业24件,高校15件,科研院所8件,其他7件。24件企业专利涉及21家企业,表明申请主体分散,未形成保护网。结论:专利申请以云南地区为主,存在专利申请总量少、撰写质量不高、专利转化少等问题。建议采取规划化人工种植技术、提升专利申请文件质量、重视专利运营及成果转化等措施,以保护重楼资源及促进其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重楼;栽培;种子处理;专利;知识产权   
      18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8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歆衍,吴虹,陈永法,孙亮亮,王伟
      2016, 27(7)
      摘要:目的:建立药店线上到线下(O2O)平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为平台经营者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运用SERVQUAL量表,结合我国药店O2O平台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服务在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内涵,归纳出药店O2O平台服务质量的初级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专家访谈问卷,根据问卷结果对各项指标进行修改和赋权,构建出药店O2O平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并对模型指标的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根据对药店O2O平台服务质量在SERVQUAL量表各维度的内涵分析和专家访谈结果,构建出包括可靠性、安全性等5项一级指标及平台药店数量、药店资质展示、药店类型等18项二级指标在内的药店O2O平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经模型指标信度和效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构建合理,能为平台经营者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建议后续研究充分考虑我国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个人偏好等因素,构建出更合适我国药店O2O平台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型。  
      关键词:O2O平台;药店;SERVQUAL量表;服务质量   
      333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8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