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6 27 9
    • 章莹,孙国君,胡英
      2016, 27(9)
      摘要:目的:为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PEST模型为基础,结合研究对象适当调整模型的各项因素,建立国家基本药物配置环境的新PEST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我国基本药物配置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基本药物配置环境中各项因素均利弊互现,错综复杂,相互作用。应完善和改进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公平公开和科学的基本药物遴选机制,不断加大对研发、生产、经营和使用基本药物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药店的经济补偿,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可程度。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PEST模型;配置环境   
      40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4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瑞霞,王慧玲,赵丽玲,张彩云,章锦丽,刘伟
      2016, 27(9)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文献的研究趋势及热点,为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2014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录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先运用书目信息共现分析系统(BICOMB)2.0版提取关键词、年份及相应文献量、期刊、作者及机构等参量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并构建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然后将该词篇矩阵导入SPSS 21.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最后使用图形聚类工具包(gCLUTO)1.0版进行关键词词篇共现分析和聚类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32篇,刊登在100种期刊上,文献量呈逐年上升转稳态发展趋势;发文量最高的前4位作者分别为李幼平(13篇)和李鸿浩、王莉、杨晓妍(各10篇),发文量最多的前3个机构分别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18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16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13篇)。高频关键词除了“药品不良反应”“基本药物”“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制度”“分析”外,还有“合理用药”“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循证评价与遴选”“乡镇卫生院”;经关键词聚类分析可分为5类。结论:我国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文献量趋于稳定,内容逐步深入,相关研究结论对促进基本药物合理、安全、有效的使用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文献多是从理论和宏观政策上进行论述,且来自药品生产企业的文献较少,儿童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研究也较少。因此,该领域的研究仍需从定性转向定量,从简单的数据分析转向深入的机制研究,从宏观的政策建议转向微观的具体药物,以更好地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关键词: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文献计量学;聚类分析   
      27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6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苏湲淇,龙波,邓庆华,蒋红艳,夏瀛,胡清伟,郑小红,杨元娟
      2016, 27(9)
      摘要:目的: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市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才队伍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议。结果:以机构为单位共发放调查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29份,有效回收率为82.9%。结果显示,29家医疗卫生机构(绝大多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224名药学人员中,药师占40.6%;中专至大专学历占61.6%;主任及副主任药师仅占1.3%,主管药师占10.3%;继续教育方式为外派进修学习的仅占13.3%,为学历教育的仅占13.8%。29家医疗卫生机构中,近一年外派进修学习0人次的占41.4%。药学人员学历及职称构成层次均较低,而培训进修的机会较少,职称评定较难,因而使得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结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学历层次较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职称评定难,培训学习机会较少等。建议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建立用人激励机制;加强基层药师业务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素质;改革高等药学教育模式,培养合理用药应用型人才;加快药师立法,推进药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才队伍;现状调查   
      427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5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范晶华,高柳青,王宏图,刘怀鄂,迟晓伟,韦嘉
      2016, 27(9)
      摘要: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 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9例CH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PEG IFN α-2b注射液(体质量<65 kg给予40 μg,体质量≥65 kg给予50 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胶囊(体质量<65 kg给予750 mg,65~84 kg 给予900 mg,≥85 kg给予1 050 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IFNα-2b)注射液300万单位,每周3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用法用量同观察组)。两组均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周时的终点应答率(ETR)、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阴转率、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CV RNA阳转率、ALT反弹率及随访24周结束时的持续应答率(SVR)、HCV RNA持续阴转率、ALT持续复常率,HC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因型分布、治疗48周时ETR、HCV RNA阴转率、ALT复常率、HCV RNA阳转率、ALT反弹率,随访24周结束时SVR、HCV RNA持续阴转率、ALT持续复常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 INFα-2b联合利巴韦林与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的疗效与安全性均相当。  
      关键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利巴韦林;疗效;安全性   
      30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6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文武,王长之,马雪皎,刘超,刘伟,张惠霞
      2016, 27(9)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致不良反应(ADR)/不良事件(ADE)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国家ADR监测系统数据库中收集的5 703例有效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致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5 703例ADR/ADE中,男性2 436例,女性3 265例,2例性别不详;ADR/ADE报告例数随患者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加,60岁以上患者的报告例数占比最高(35.42%);ADR/ADE多数发生在用药30 min内(44.24%),其次是30 min~1 h(32.05%);ADR/ADE主要累及胃肠系统(32.76%),其次是全身性损害(25.01%);284例病例存在违反禁忌证用药(4.98%)。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共生成风险信号3个,分别是头晕、过敏样反应和过敏性休克;采用χ2检验法共生成风险信号4个,分别是头晕、胸闷、过敏样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ADR/ADE的预防和风险信号监测,避免不合理用药,减少和防止相关ADR/ADE的重复发生。  
      关键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分析;风险信号   
      722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5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艳红,黎艳,李莉,汪晓红,代丹娇
      2016, 27(9)
      摘要: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脂、肾功能、炎症因子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V组、P组和V+P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适度运动,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V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胶丸0.25 μg,口服,每日1次;P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吡格列酮胶囊30 mg,口服,每日1次;V+P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胶丸(用法用量同V组)+盐酸吡格列酮胶囊(用法用量同P组)。各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血脂、肾功能、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TC、UAER,V组患者TC、LDL、IL-6、Scr、BUN、UAER,P组、V+P组患者TG、TC、LDL、Scr、BUN、UAER、CRP、TNF-α、IL-6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V+P组患者TG、TC、LDL、Scr、BUN、UAER、CRP、TNF-α、IL-6及P组患者TG、Scr、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V+P组TG低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HD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骨化三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可显著降低早期DN患者血脂、改善肾功能及炎症状态,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骨化三醇;盐酸吡格列酮;早期;糖尿病肾病   
      28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2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静,闽国庆
      2016, 27(9)
      摘要: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奥氮平片起始剂量5 mg,每日服药两次,5~7 d后按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加药物剂量,每次增加5 mg,2周内增加至5~20 mg,后维持治疗至8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富马酸喹硫平片起始剂量200 mg,每日服药两次,5~7 d后按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加药物剂量,每次增加100 mg,2周内增加至800~1 200 mg,后维持治疗至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锥体外系反应(EPS)发生率,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EPS发生率和治疗4周末、8周末时的TE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较单用奥氮平疗效更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奥氮平;富马酸喹硫平;精神分裂症;疗效;认知功能;安全性   
      3431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4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敏,王艳萍,李震
      2016, 27(9)
      摘要:目的:观察健胃愈疡片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6例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严禁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并给予维生素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 mg,于早晨用温开水整片吞服,严禁咀嚼或压碎后服用,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胃愈疡片1.2 g,用温开水送服,每日4次。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Hp)情况,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p情况、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p阳性例数及阳性率、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p阴性例数及阴性率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健胃愈疡片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雷贝拉唑,且安全性相当。  
      关键词: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健胃愈疡片;雷贝拉唑;疗效;安全性   
      273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4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峰,陈培莉
      2016, 27(9)
      摘要:目的:观察硝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停止服用其他降压药物3 d后,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片,口服,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氢氯噻嗪片1片,口服,每日1次。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平均坐位舒张压(DBP)、平均坐位收缩压(SBP)、肾功能(血钾、血肌酐、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坐位DBP、平均坐位SBP、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坐位DBP、平均坐位SBP、血肌酐、尿素氮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钾、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硝苯地平,可有效降低坐位DBP、坐位SBP,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硝苯地平;氢氯噻嗪;老年高血压;疗效;安全性   
      50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6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娟,张勇,何江,周立红
      2016, 27(9)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均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同时限制钠水摄入,给予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合并呼吸困难者给予面罩吸氧,合并肺感染患者给予抗菌药物等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冻干rhBNP负荷剂量1.5 μg/kg,3 min内静脉推注完,后以0.007 5 μg/(kg·min)维持静脉滴注24 h,连用7 d+每晚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每日1次,连用14 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去甲肾上腺素(NE)、血肌酐(C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ⅢNP、hs-CRP、NE、Cr、LVEF、LVEDV、LVE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ⅢNP、hs-CRP、NE、Cr、LVEDV、LVESV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LVEF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联合rhBNP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室重塑,且安全性相当。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重组人脑利钠肽;疗效;安全性   
      19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3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2016, 27(9)
      摘要:目的:探讨氢氯噻嗪联合酚妥拉明对高血压急症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15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酚妥拉明组、氢氯噻嗪组和联用组。各组患者均给予卡托普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酚妥拉明组患者给予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30~40滴/min;氢氯噻嗪组患者给予氢氯噻嗪片50 mg,口服;联用组患者给予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用法用量同酚妥拉明组)+氢氯噻嗪片(用法用量同氢氯噻嗪组)。各组患者均在治疗后10、30、60 min时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以及外周阻力指数(TPRI),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用组和酚妥拉明组患者SBP、DBP、MAP、TPRI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联用组低于酚妥拉明组和氢氯噻嗪组;CI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且联用组高于酚妥拉明组和氢氯噻嗪组;氢氯噻嗪组患者仅治疗后60 min SBP、DBP、MAP、TPRI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30 min,CI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3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氢氯噻嗪联合酚妥拉明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急症患者的血压、心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氢氯噻嗪;酚妥拉明;高血压急症   
      280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3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勇,陈德政,李玲
      2016, 27(9)
      摘要: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尿毒症患者炎症因子、营养指标、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降糖、控制饮食、改善贫血,同时结合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钠胶囊20 mg,口服,每日1次 。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肾功能水平[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人全段甲状旁边腺素(iPTH)]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营养指标、肾功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营养指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肾功能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氟伐他汀可降低尿毒症患者炎症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营养水平和肾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氟伐他汀;尿毒症;炎症因子;营养指标;肾功能   
      183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2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汤晓牧,刘洁,赵衡
      2016, 27(9)
      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肺腺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对CT净增值的影响。方法:86例肺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1 000~1 250 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d1、8,静脉滴注,每日1次+顺铂注射液25 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d1-3,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5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1 d。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群(CD3+、CD4+、CD8+、CD4+/CD8+)、Piper疲乏自我评估量表(PFS)评分、癌症生存质量评估问卷(QLQ-30)评分 、CT净增值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淋巴细胞群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群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和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FS评分、CT净增值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QLQ-30评分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肺腺癌疗效显著,可改善免疫功能,减轻疲乏感,降低CT净增值,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肺腺癌;吉西他滨;顺铂;参麦注射液;疗效;安全性   
      185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6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朱筱琦,陆学胜
      2016, 27(9)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方法:2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初发组(108例)和复发组(100例),再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阿司匹林敏感(AS)组两个亚组。比较初发组和复发组患者AR+ASR的发生率,复发组患者中AR+ASR和AS两个亚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过量饮酒史、体质量指数(BM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计数(PL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复发组患者AR+ASR发生率显著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中AR+ASR亚组患者高血脂、糖尿病、过量饮酒史、hsCRP、LDL均显著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脂[OR=4.710,95%Cl(1.985,14.359),P=0.005]、糖尿病[OR=4.916,95%Cl(0.962,18.478),P=0.038]、hs-CRP[OR=1.002,95%Cl(0.653,2.253),P=0.003]均为急性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AR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复发性脑梗死患者易发生AR,糖尿病、高血脂和hs-CRP可能是急性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AR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复发;阿司匹林抵抗;相关性   
      13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4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云艳,顾智淳,叶东旭,沈珑
      2016, 27(9)
      摘要:目的:探讨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常规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连续5 d以上,或至少术前6 h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术后常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维持剂量)的住院接受PCI术的ACS患者93例,通过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分析仪测定其服用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并根据抑制率将患者分为抵抗组与非抵抗组,进行氯吡格雷抵抗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33.3%(31例)。氯吡格雷抵抗组的支架总长度、二磷酸腺苷激活血小板形成最大血凝块强度(MAADP)均显著长于非氯吡格雷抵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受常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经PCI术的ACS患者中,33.3%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支架总长度、MAADP为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介入治疗;血栓弹力图;氯吡格雷抵抗   
      14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8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韩怡,胡乃中
      2016, 27(9)
      摘要: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水飞蓟宾治疗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要求戒烟禁酒,同时给予高蛋白、维生素、低脂饮食,服用保肝、降脂药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 静脉滴注,每日1 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水飞蓟宾胶囊105 mg ,口服,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5 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层黏连蛋白(LN)、玻璃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水飞蓟宾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宾;肝硬化;疗效;安全性   
      83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8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牛金茹,阮晓兰
      2016, 27(9)
      摘要:目的:观察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每晚临睡前给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适量,涂抹于患处,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于每晚临睡前给予维胺酯维E乳膏适量,涂抹于患处,每日1次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彻底清洁患处皮肤后使用药品,治疗期间不使用化妆品,饮食清淡忌辛辣,作息规律少熬夜。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皮损积分、皮脂分泌率(SE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皮损积分、SER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而观察组皮损数量积分、皮疹形态积分、SE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疹类型积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轻中度寻常痤疮;疗效;安全性   
      22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7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强,王丽
      2016, 27(9)
      摘要:目的:探讨甲硝唑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不良事件(ADE)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检索河南省ADR监测中心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收到的甲硝唑注射液致ADR/ADE病例报告,并就收集到的413例ADR/ADE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甲硝唑注射液致ADR/ADE与性别有关, 以中老年女性患者居多(88.37%);用药30 min内可发生ADR/ADE;临床表现主要以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较为多见;部分患者可出现心悸、心动过速等心脏毒性反应,但甲硝唑注射液说明书中未有致心脏毒性反应的风险提示。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甲硝唑注射液致ADR/ADE的观察,特别是对心脏毒性反应的监测;药品生产企业应完善药品说明书并明确其用药风险,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甲硝唑注射液;心脏毒性;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   
      54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6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闫亚玲,伍延婷
      2016, 27(9)
      摘要:目的: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为进一步贯彻实施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调取我院2011-2013年在用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数据,就药品名称、数量、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我院配备的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分别为179、183和187种,分别占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数的34.42%、35.19%和35.96%,销售金额分别占全院当年药品销售总金额的19.49%、17.56%和18.17%;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国家基本药物类别主要为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抗微生物药和抗肿瘤药;西药类国家基本药物品种中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连续3年占据销售金额排序前2位,而中成药类国家基本药物品种中参麦注射液始终排名首位。结论:近年我院使用的心血管系统国家基本药物所占比例较低,与临床实际需求仍有差距。各类型国家基本药物的用药品种及销售金额相对集中,国家基本药物覆盖率和使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国家基本药物;数量;金额;应用分析   
      15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7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华叶,李国辉,戚姝娅,杨文华,李朝峰,闫沛沛,周海燕,曹俊岭
      2016, 27(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艾迪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在紫杉醇联合顺铂(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试验组)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合计1 02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有效率[RR=1.34,95%CI(1.17,1.52),P<0.001]、生存质量改善率[RR=1.69,95%CI(1.45,1.97),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Ⅱ度及以上恶心呕吐 [RR=0.49,95%CI(0.38,0.63),P<0.001]、白细胞减少 [RR=0.48,95%CI(0.38,0.62),P<0.001]、血小板降低[RR=0.45,95%CI(0.29,0.69),P<0.001]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紫杉醇;顺铂;非小细胞肺癌;Meta分析   
      146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6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胡琴,吴凡,刘维,邵宏
      2016, 27(9)
      摘要:目的:评价保肝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系统评价的方法学偏倚及其结论的可靠程度。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查找保肝药物治疗DILI的系统评价。采用AMSTAR量表评价纳入DILI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并采用GRADE方法对纳入的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7项系统评价,7项系统评价均比较了保肝药物组与对照组(空白对照或其他保肝药物等)治疗DILI的疗效,1项系统评价分析了保肝药物的安全性。谷胱甘肽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硫普罗宁和腺苷蛋氨酸在降低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与对照组相比硫普罗宁和水飞蓟素能显著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P<0.001);对比其他保肝药物,甘草酸二铵治疗DILI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项系统评价的AMSTAR平均分为4.43分,其中3项(42.86%)为低质量, 4项(57.14%)为中等质量。7项系统评价所包含的28个结局指标中,22个(78.57%)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低或极低。结论:部分保肝药物能有效改善DILI患者的肝功能,疗效显著,短期安全性较好,但目前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差,结论的证据水平不高。因此,临床医师在用药决策时应慎用这类证据。  
      关键词:保肝药物;药物性肝损伤;系统评价;GRADE分级;再评价   
      131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8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旷琛,陈敏,毛棉,蒋学华
      2016, 27(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埃克替尼(试验组)对比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对照组)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合计5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有效率[OR=1.19,95%CI(0.79,1.78),P=0.40]、疾病控制率[OR=1.01,95%CI(0.69,1.50),P=0.94]、腹泻发生率[OR=0.68,95%CI(0.45,1.03),P=0.0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皮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9,95%CI(0.48,0.99),P=0.04]。结论: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与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相当,但皮疹的发生率低于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  
      关键词: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非小细胞肺癌;系统评价   
      266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4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周显琎,徐振东,李海冰,刘志强
      2016, 27(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Cochrane 图书馆和EMBase,收集盐酸右美托咪定(试验组)对比空白对照或咪达唑仑(对照组)用于COPD急性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RCT,合计2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MD=-1.52,95%CI(-2.05,-1.00),P<0.001]、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MD=-1.10,95%CI(-1.60,-0.60),P<0.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谵妄发生率[OR=0.20,95%CI(0.09,0.43),P<0.001]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85,95%CI(0.38,1.90),P=0.70]。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可减短COPD急性期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甾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盐酸右美托咪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eta分析;有效性;安全性   
      15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2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付俊涛,娄小飞,孙志,杨翠,张丽霄,杜书章
      2016, 27(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在常规治疗(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试验组)预防PCI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 5.1.0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合计2 0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PCI术心肌梗死发生率[OR=0.55,95%CI(0.43,0.71),P<0.001]、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OR=0.58,95%CI(0.44,0.78),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PCI术心肌梗死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Meta分析;有效性   
      107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1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艳君,胡容峰,朱双双,周红
      2016, 27(9)
      摘要:目的:考察国内不同厂家格列齐特缓释片与原研制剂的体外释放曲线的相似性,评价药品内在质量。方法:采用桨法转速为50 r/min,以水、pH 6.0磷酸氢二钠-枸橼酸缓冲溶液、p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为释放介质进行体外释放试验,对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释放曲线的相似性采用相似因子(f 2)法与两条溶出曲线相似性参数(AV值)法进行比较。结果:通过f 2法与AV值法比较,发现在3种释放介质中A、C、D厂家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释放曲线均相似,而B厂家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释放曲线仅在p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相似。结论:同f 2法一样,AV值法也可用于口服固体制剂体外释放曲线的相似度评价。国内不同厂家格列齐特缓释片释放度行为不尽相同,其产品质量具有一定差异性。  
      关键词:格列齐特缓释片;释放曲线;相似因子法;两条溶出曲线相似性参数法   
      380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7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唐广应,文方杰,任一,李溥,杨再波,李姗,游绍雪,胡建山
      2016, 27(9)
      摘要:目的:建立续骨疗伤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肉桂、虎杖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30 ∶ 7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2 nm,柱温为30 ℃。结果:肉桂、虎杖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川续断皂苷Ⅵ的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204 3~1.225 6 μg(r=0.999 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加样回收率为95.94%~99.80%(RSD=1.43%,n=6)。结论:该研究所建标准可用于续骨疗伤膏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续骨疗伤膏;质量标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川续断皂苷Ⅵ   
      19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7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曾令军,宋洪涛,李蔚,吴新安
      2016, 27(9)
      摘要:目的:完善和提高黄蒲胃宁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黄芪、蒲公英、黄连、白及、柴胡、陈皮、炙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50 ∶ 50,V/V)(每100 ml中含0.4 g十二烷基硫酸钠,磷酸调pH至4.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45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黄芪、蒲公英、黄连、白及、柴胡、陈皮、炙甘草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盐酸小檗碱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03~81.2 μg/ml(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加样回收率为99.67%~103.04%(RSD=1.14,n=9)。结论:完善和提高的标准有利于黄蒲胃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黄蒲胃宁颗粒;质量标准;盐酸小檗碱   
      14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9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茵,王蕊,任炳楠,孙源,刘勇,张黎媛
      2016, 27(9)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沙参麦冬汤中芦丁、甘草苷、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佛手苷内酯、甘草酸铵、麦冬皂苷D、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Kinetex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25 ℃,进样器温度为10 ℃,平衡时间为 2 min,进样量为5 μl。离子化模式为电喷雾电离,源喷射电压分别为5 500 V、-4 500 V,雾化气压力为4.14×105 Pa,加热气压力为4.48×105 Pa,帘气压力为1.72×105 Pa,离子源温度为650 ℃,工作模式为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芦丁、甘草苷、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佛手苷内酯、甘草酸铵、麦冬皂苷D、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和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75~700、5.00~1 997、0.95~380、 1.75~700、2.00~800、7.00~2 799、2.38~950、 0.38~151、0.43~171 ng/ml(r为0.999 2、0.999 7、0.999 0、0.999 1、0.999 8、0.999 3、0.999 5、0.999 7、0.999 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8.76%~107.60%、92.57%~105.80%、92.30%~103.10%、 93.20%~108.10%、94.62%~99.20%、95.08%~104.80%、95.71%~104.80%、 94.54%~105.50%、94.50%~103.00%,RSD分别为1.7%、2.9%、2.1%、3.0%、1.2%、2.6%、1.9%、2.3%、1.6%(n=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同时测定沙参麦冬汤中9种成分的含量。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沙参麦冬汤;定量;多反应监测模式   
      20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0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娄涛涛,陀扬凌,金玲,陈天强,张旭
      2016, 27(9)
      摘要:目的:建立黑果枸杞及其伪品白刺果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ODS,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以芦丁为参照物,对13批黑果枸杞与4批白刺果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相似度、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 13批黑果枸杞有20个共有峰,其中12批黑果枸杞的相似度均>0.9,明显高于4批白刺果的相似度。13批黑果枸杞密集分布在一个区域,而4批白刺果分布在此区域外。13批黑果枸杞聚为一类,4批白刺果聚为一类;进一步运用聚类分析对13批黑果枸杞进行质量评价,总共可聚为4类。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为黑果枸杞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果枸杞;白刺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质量控制   
      191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09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蒋磊,胡云飞,裴月梅,徐国兵,吴德玲,徐倩
      2016, 27(9)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产地15批牡丹皮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为牡丹皮道地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不同产地15批牡丹皮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ICP-MS条件:功率为1 200 W,雾化气压力为1.6 bar,分子泵电机电流为2 A,分子泵转速为1 000 Hz,炬箱调谐参数为Load 59、Tune 190。ICP-OES条件:功率为1 300 W,等离子柜气流量为15 L/min,辅助冷却气流量为0.2 L/min,雾化器流量为0.8 L/min,读数时间(自动)为1~5 s,进样量为1.5 ml/min。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15批牡丹皮药材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IMCA-P 11.0 软件联合主成分分析(PCA)法、偏最小二乘聚类判别模式分析(PLS-DA)法对15批牡丹皮药材进行主要元素分析。结果:聚类分析显示道地产区(铜陵)与非道地产区可较好分为两类; PCA法可将不同产地牡丹皮药材分别聚成不同组别;PLS-DA法显示牡丹皮药材中主要无机元素为锂、锌、铅、铁、钾。结论:牡丹皮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在无机元素的含量与种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牡丹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无机元素;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模式分析   
      234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9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纪海莹,洪阁,苏喆,庞丽云,刘天军
      2016, 27(9)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四取代四苯基卟啉衍生物(TLTAPP)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TM C18,流动相A为乙腈-水(含0.1%三氟乙酸,95 ∶ 5,V/V)、流动相B为乙腈-水(含0.1%三氟乙酸,5 ∶ 95,V/V)(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418 nm,进样量为20 μl。结果:TLTAPP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55~95 μg/ml(r=0.999 4);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1 ng和3.8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加样回收率为99.00%~101.60%,RSD=0.89%(n=9)。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TLTAPP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四取代四苯基卟啉衍生物;含量测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141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4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胡卫南
      2016, 27(9)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强力枇杷露中苯甲酸钠含量的方法,为提高该制剂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 C18,流动相为甲醇-0.02%乙酸铵(15 ∶ 8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4 nm,柱温为40 ℃,进样量为5 μl。使用该方法对21家生产企业的56批次强力枇杷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苯甲酸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05 24~1.048 00 mg/ml(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10%;加样回收率为98.6%~101.7%,RSD=1.2%(n=6)。56批次强力枇杷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差异较大,但总体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糖浆剂下要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强力枇杷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抽样测定结果表明,有必要更新该制剂的含量检测项目,以利于其质量控制。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强力枇杷露;苯甲酸钠;含量测定   
      220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0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彭其胜,穆瑶,陈欢
      2016, 27(9)
      摘要:目的:比较黄芩免煎颗粒和饮片中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C18,流动相为甲醇-0.3%醋酸(47 ∶ 53,V/V),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25 ℃,进样量为20 μl。结果:黄芩苷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0~100 μg/ml(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加样回收率为95.48%~98.98%(RSD=1.26%,n=6,饮片)、95.76%~100.50%(RSD=1.75%,n=6,颗粒)。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芩免煎颗粒和饮片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各批次黄芩免煎颗粒与饮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黄芩;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19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4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曲建国,徐秋阳
      2016, 27(9)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氟比洛芬酯原料药中镍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样品用无水乙醇溶解后直接测定。测定波长为232.0 nm,灯电流为12 mA,乙炔流量为1.6 L/min,空气流量为15 L/min,狭缝宽为0.2 nm,燃烧器高度为7 mm。结果:镍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3 μg/ml(r=0.998 4);检测限为0.03 μg/ml;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的RSD<1%;加样回收率为96.81%~100.90%,RSD=1.3%(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测定氟比洛芬酯原料药中镍的残留量。  
      关键词: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氟比洛芬酯原料药;镍   
      199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1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惠琼,黄澜,李玲玲
      2016, 27(9)
      摘要:目的:建立狗皮膏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20 ℃,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250 ℃,分流进样量为1 μl,分流比为20 ∶ 1。以丁香酚色谱峰为参照峰,分析5家生产企业32批狗皮膏,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2009版)进行共有峰鉴定和相似度评价,并对32批样品的特征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2批狗皮膏共有11个峰,5家生产企业32批样品间特征图谱相似度低,可聚为5类。结论:所建立的特征图谱专属性强,结果稳定,可为狗皮膏的质量评估和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狗皮膏;气相色谱法;特征图谱;聚类分析   
      120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10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亚楠
      2016, 27(9)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冬凌草片中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和迷迭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切换波长法,以冬凌草甲素为基准峰,分别计算冬凌草乙素和迷迭香酸与冬凌草甲素的相对校正因子,用校正因子计算冬凌草乙素和迷迭香酸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9(0~20 min,冬凌草乙素)、329(20~25 min,迷迭香酸)、239 nm(25~49 min,冬凌草甲素),柱温为4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和迷迭香酸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41.6~623.4(r=0.999 9)、13.8~207.2(r=0.999 9)、36.8~552.0 ng(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102.5%(RSD=1.1%,n=6)、98.8%~101.4%(RSD=1.0%,n=6)、99.0%~102.5%(RSD=1.5%,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冬凌草片中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和迷迭香酸的含量。  
      关键词:冬凌草片;切换波长;一测多评;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迷迭香酸   
      357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5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何效平,王贤英
      2016, 27(9)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复脉定颗粒中盐酸川芎嗪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水溶液(46 ∶ 54,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3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盐酸川芎嗪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21 0~0.126 2 μg(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1%;加样回收率为98.19%~99.88%,RSD=0.60%(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复脉定颗粒中盐酸川芎嗪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复脉定颗粒;盐酸川芎嗪;含量测定   
      141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2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力,高守红,熊筱娟,朴淑娟,张凤
      2016, 27(9)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益心饮口服液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毛蕊异黄酮苷、甘草苷、丹酚酸B和丹酚酸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epax Sapphire-C18,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83 nm,柱温为25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丹参素钠、原儿茶醛、毛蕊异黄酮苷、甘草苷、丹酚酸B和丹酚酸A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5.00~400.00、2.50~40.00、5.00~80.00、6.25~100.00、18.75~300.00、5.00~80.00 μg/ml(r=0.999 9、0.999 9、0.999 9、0.999 9、0.999 8、0.999 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52%~102.24%、96.25%~99.25%、99.80%~101.80%、96.60%~100.00%、96.51%~99.77%、97.09%~102.00%,RSD分别为0.23%、1.06%、0.75%、1.29%、1.20%、1.91%(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益心饮口服液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毛蕊异黄酮苷、甘草苷、丹酚酸B和丹酚酸A的含量。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益心饮口服液;丹参素钠;原儿茶醛;毛蕊异黄酮苷;甘草苷;丹酚酸B;丹酚酸A   
      16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3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冬梅,王晓晖,张华俊
      2016, 27(9)
      摘要:目的:根据国内10省份不同厂家辛伐他汀片的溶出度测定结果评价药品质量。方法:参照《日本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分别以水、pH 1.2盐酸溶液、pH 4.0醋酸盐缓冲液和pH 6.8磷酸盐缓冲液(均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溶出介质,考察原研制剂与国产仿制制剂的溶出行为,采用相似因子(f2)法,考察10种辛伐他汀片与原研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国内10省份不同厂家生产的辛伐他汀片中大部分f2均<50,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不相似。结论:国产辛伐他汀片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仿制制剂质量标准有待提高。  
      关键词:辛伐他汀;溶出度;相似因子;质量   
      131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40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慧珠,袁浩,徐乐,刘永利
      2016, 27(9)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中有机溶剂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1,2-二乙基苯、二乙烯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色谱柱为HP-INNOWAX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检测器为质谱,进样口温度为180 ℃,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5 ml/min,分流比为2 ∶ 1, 顶空瓶平衡温度为80 ℃,平衡时间为30 min,进样方式为顶空进样,顶空瓶装样量为20 ml,进样量为1 ml。质谱检测器为选择离子检测方式,电离方式为EI,电离电压为70 eV,接口温度为250 ℃,离子源温度为230 ℃,四极杆温度为150 ℃。结果: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1,2-二乙基苯、二乙烯苯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20 8~0.832 0、0.107 4~4.297 6、0.088 5~3.539 2、0.104 5~4.128 0、0.103 2~4.128 0、0.090 9~3.635 2、0.096 0~3.840 0 μg/ml(r=0.999 4、0.999 5、0.999 5、0.999 7、0.999 8、0.999 6、0.999 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5%;加样回收率分别91.85%~99.06%、96.46%~102.56%、101.49%~106.98%、95.91%~101.73%、93.40%~101.85%、103.11%~111.82%、87.58%~94.66%,RSD分别为2.6%、2.2%、2.0%、2.2%、3.1%、2.9%、3.5%(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中有机溶剂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1,2-二乙基苯、二乙烯苯残留量的测定。  
      关键词:注射用血栓通(冻干);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   
      285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4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俊霞,杜朝辉,冉丛聪,蒋晔
      2016, 27(9)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用于痱子粉中樟脑、薄荷脑含量测定的全封闭、免处理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正辛醇为内标,以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为顶空溶剂。色谱柱为PEG-20M毛细管柱,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平衡温度为140 ℃,平衡时间为30 min,柱温为160 ℃,进样口温度为170 ℃,检测器温度为200 ℃,载气为氮气,流速为41 ml/min,分流比为18 ∶ 1,顶空进样体积为1 ml。结果:樟脑、薄荷脑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5.15×10-3~515、5.40×10-3~540 μg/ml(r=0.998 4、0.998 2);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回收率分别为99.0%~101.3%、98.3%~101.9%,RSD分别为0.9%、1.2%(n=9)。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适用于痱子粉中樟脑、薄荷脑的含量测定,为固体药物制剂中半挥发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个准确、可靠的分析手段。  
      关键词:顶空气相色谱法;全封闭;免处理;痱子粉;樟脑;薄荷脑;固体药物制剂;半挥发性成分   
      14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6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裘一婧,孙婷
      2016, 27(9)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洛伐他汀分散片含量及含量均匀度的方法,为其仿制生产和贮存期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MS C18,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55 ∶ 45,V/V),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为30 ℃,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结果:洛伐他汀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0.32~609.60 μg/ml(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回收率为99.60%~101.68%,RSD=0.8%(n=9)。结论:该方法的重复性好、准确度高,适于洛伐他汀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洛伐他汀分散片;含量;含量均匀度   
      26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54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俊昌,吴桂华
      2016, 27(9)
      摘要:目的:探索情景体验式教学结合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可行性,以提高骨科临床带教的质量。方法:135名骨科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71)。观察组实习生采用情景体验式教学结合 PBL教学法;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考核的方式比较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对教师满意度、课堂愉悦程度、对知识理解掌握程度中得优人数构成比,骨科理论考试、技能操作、专科体检、病例分析考核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体验式教学结合PBL教学模式能激发实习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及骨科临床带教质量。  
      关键词:骨科临床;情景体验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效果评价   
      16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8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佳丹,龙锐,周欣,刘宇,朱深银,邱峰
      2016, 27(9)
      摘要:目的:建立较为完善的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模式,为提高临床药学带教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法建立PBL教学模式,以1例重度心力衰竭伴利尿药抵抗患者的临床药师会诊为例,将其应用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级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中,并评价PBL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PBL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分析病例的能力。结论:所建立的PBL教学模式全面、系统、客观,能显著提高学员素质和临床药师带教水平。  
      关键词:临床药学;教学模式;会诊;探索;实践   
      576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25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艺馨,谷福根
      2016, 27(9)
      摘要:目的:为葛根素(Pue)的临床应用及剂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Pue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其临床应用及新剂型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概述。结果与结论:Pue在治疗突发性耳聋、视网膜病变、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并发症、脑梗死、心绞痛等疾病方面有一定的进展;另在乳剂、微丸、环糊精包合物、固体分散体、分散片、脂质体、纳米粒等新剂型研究方面也有长足进步。了解上述进展与进步,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推动新剂型研发深入开展。  
      关键词:葛根素;临床应用;新制剂;研究进展   
      231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637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