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7 28 10
    • 李璠,余伯阳,曹人元,曹亚茹,洪亮
      2017, 28(10)
      摘要:目的:为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产业组织研究基础和发展建议。方法:运用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范式对2010年以来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营绩效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自2010年以来,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呈规模增速下降、市场集中度降低、行业进入壁垒提高、国有资本主导等态势。尽管企业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规模扩大,管理信息化、第三方物流、“互联网+”和药店联盟等经营模式蓬勃发展,但行业经营绩效差,国有企业整体表现不佳。结论:应针对性地加快推进药品流通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企业融资兼并,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发展合作式第三方医药物流和药店联盟,借力互联网推动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药品流通;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升级   
      341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9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姚雪芳,丁锦希#,任宏业
      2017, 28(10)
      摘要:目的:研究美国生物制品数据保护制度立法演变与成因,为我国生物制品数据保护制度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从梳理美国生物制品数据保护特点出发,通过剖析美国生物制品数据保护制度的立法斗争,挖掘这一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结果与结论:经过立法的探讨、演变与斗争后,美国于2010年颁布《生物制品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确立了全球首个“强保护”标准的生物制品数据保护制度并确定12年的数据保护期;这一制度的立法基础是激励创新的战略需求,直接原因是美国建立了生物类似物简化申请途径,重要因素包括生物制品技术属性与专利保护特点。但我国现阶段暂不适合建立生物制品数据保护制度,未来在国情相匹配或者战略选择需要时,亦应按照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路径来实施该制度。同时,成熟的注册审批体系是建立数据保护制度的基础。  
      关键词:生物制品数据保护;立法演变;制度成因;美国   
      394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9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颖,谭湘萍,司徒冰
      2017, 28(10)
      摘要:目的:促进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规范管理。方法:综合考量超说明书用法偏离标准操作的程度和风险程度,将我院超说明书用药分为3种情况进行审批分级及知情同意分级;对分级管理后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我院制订的分级情况包括偶然或者小剂量超出说明书标示的用法(第1种)、常规性改变用法用量或给药途径等的用法(第2种)以及超适应证用药存在禁忌的用法(第3种);审批相应分级为医师再确认签名、医务科审批、药事会和伦理委员会审批;知情同意则分级为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告知并记录在病历中、口头告知。从2014年2月我院正式启动超说明书用药审批流程起至2016年6月止,共收到13个科室的51份超说明书用药申请,其中16份属于审批的第2种情况,35份属于审批的第3种情况。最终42份超说明书用药通过了审批,9份未获审批。已获审批的超说明书用法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生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未发现未获审批的超说明书用药继续使用的情况。结论: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的分级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强,较大程度地改善了临床医师超说明书用药不规范的现象。  
      关键词:超说明书用药;分级管理;审批;知情同意   
      535
      |
      4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4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震,徐风,王静哲,刘广学,尚明英,蔡少青
      2017, 28(10)
      摘要:目的:研究玄参活性成分哈巴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及其分布、代谢类型和其可能的活性。方法: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超纯水)和给药组(哈巴苷对照品溶液),每组2只,ig给药,160 mg/kg,每日2次,连用3 d。于给药前及首次给药后每12 h收集各组大鼠尿液和粪便,最后1次给药后0.5、1 h穿心取血8 mL并取出心、肝、脾、肺、肾、胃和小肠等组织,分别制备血液、尿液、粪便及各组织样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和鉴定哈巴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并推测其代谢途径,采用Pharm Mapper软件预测代谢产物活性。结果:从大鼠体内鉴定出哈巴苷代谢产物12种,其原型及代谢产物主要分布在心、肝、脾、肺、肾、胃和小肠中,其代谢类型主要包括水解、脱水、还原、甲基化、硫酸酯化、葡萄糖醛酸结合、一级香豆酸结合等。12种化合物可能具有治疗癫痫、肌萎缩侧索硬化、糖尿病、脑中风等活性。结论:哈巴苷可能是以原型和代谢产物的形式发挥药效的。本研究为归属玄参体内代谢产物来源、研究玄参显效形式、阐明玄参药理作用机制和炮制机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玄参;哈巴苷;液质联用;代谢产物;代谢途径;活性   
      207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8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自辉,张宁,董婉茹,于卉,刘树民
      2017, 28(10)
      摘要:目的:考察玄参多糖对正常生理小鼠和免疫低下状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和生理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ig 蒸馏水(10 mL/kg),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和生理高、中、低剂量组均按0.16、0.08、0.04 g /kg ig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于给药第3天开始,模型组和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ip 环磷酰胺(100 mg/kg),连续4 d,复制免疫低下模型。采用碳廓清实验测定小鼠碳廓清指数和脏器(胸、脾)指数。另取80只小鼠分组、给药同上,采用绵羊红细胞致敏后测定其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再另取80只小鼠分组、给药同上,采用1%二硝基氟苯法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测定其耳肿胀度,测定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γ-干扰素(IFN-γ)含量,并考察脾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情况。结果:高剂量玄参多糖可促进两种免疫状态下小鼠免疫器官及碳廓清指数的增长(P<0.05);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强度(HC50值升高)(P<0.01)及改善模型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的降低(P<0.01);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及升高血清中IL-2、IL-4、IgG、IgM、IFN-γ含量(P<0.05或P<0.01)。结论:玄参多糖可增强正常生理和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两种状态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关键词:玄参多糖;免疫功能;生理状态;免疫低下状态;小鼠   
      228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4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于静,苏素文,杨继章,何林峰,王可欣,张晓飞
      2017, 28(10)
      摘要:目的:探讨豨莶草(HS)醇提物对多柔比星(DOX)致小鼠慢性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Con)组小鼠每天ig 1次蒸馏水(2 mL/100 g),并每周ip 1次生理盐水,持续8周;DOX组小鼠每天ig 1次蒸馏水(2 mL/100 g),并每周ip 1次DOX(3 mg/kg),持续8周;DOX+HS醇提物组小鼠每天ig 1次HS(340 mg/kg),并每周ip 1次DOX(3 mg/kg),持续8周。给药结束后,测定小鼠体质量、心脏系数、心功能变化以及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DOX组小鼠体质量减轻(P<0.01);心脏系数升高(P<0.05);心率减慢、R波增高(P<0.05或P<0.01);血清中生化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OX组比较,DOX+HS醇提物组小鼠心脏系数降低(P<0.01);心率增加(P<0.01);血清中生化指标均有所降低,其中CK、LDH、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醇提物对DOX致小鼠慢性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豨莶草醇提物;多柔比星;慢性心肌损伤;小鼠   
      23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7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来丽华,葛建
      2017, 28(10)
      摘要: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甘氨胆酸钠(GA)和牛磺胆酸钠(TA)在结肠腺细胞Caco-2中跨膜转运的影响。方法:利用Caco-2细胞模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GA和TA的含量。试验分为GSP组、GA组、TA组、GSP+GA组和GSP+TA组,分别检测0、2、4、8 h从Transwell小室顶端(AP)侧透过Caco-2细胞向基底端(BL)侧转运GA和TA的透过量。结果:GA和TA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均为0.05~1.2 mmol/L(R2=0.999 9)。随着时间的延长,GA组和TA组BL侧GA和TA的透过量急剧增加;而加入GSP后,BL侧GA和TA的透过量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P对GA和TA在Caco-2细胞中的跨膜转运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葡萄籽原花青素;结肠腺细胞Caco-2;牛磺胆酸钠;甘氨胆酸钠;跨膜转运   
      254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0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朱玲,钱志强,李叶丽,王俊逸,杨华,杨丹莉
      2017, 28(10)
      摘要: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并基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1只SHR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ICA低、高剂量组(20、40 mg/kg,记为 ICA-L、ICA-H组),另取7只同源京都大鼠(WKY)为对照组。各组大鼠ig给药,每日2次,连用11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等体积双蒸水。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组织磷酸化NF-κB-p65(p-NF-κB-p65)、NF-κB抑制蛋白(IκB)、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结构出现紊乱,肾小球囊腔狭窄且不规则;IκB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NF-κB-p65、TNF-α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ICA-L、ICA-H组大鼠肾组织上述病理变化有所改善;ICA-L、ICA-H组IκB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或P<0.01),ICA-H组大鼠p-NF-κB-p65、TNF-α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ICA-L组大鼠p-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ICA-L组大鼠TNF-α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具有改善SHR肾病理性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关键词:淫羊藿苷;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组织;磷酸化核因子κB-p65;肿瘤坏死因子α   
      20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3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春霞,?霍永利,郭喜军,张晓艳,马小顺
      2017, 28(10)
      摘要: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愈溃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阳性对照,0.3 g/kg)和化浊解毒愈溃方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复制UC模型。造模4 d后,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ig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与黏膜损伤指数(CMDI);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结肠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和CMDI评分升高,血清中IL-8、TNF-α含量增加,结肠组织中COX-2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DAI和CMDI评分降低,血清中IL-8、TNF-α含量减少,结肠组织中COX-2表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美沙拉嗪组比较,化浊解毒愈溃方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明显(P<0.05),且化浊解毒愈溃方的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化浊解毒愈溃方可改善UC大鼠的疾病活动状态、减轻结肠黏膜损伤,且中、高剂量作用优于美沙拉嗪。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结肠组织中COX-2表达有关。  
      关键词:化浊解毒愈溃方;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损伤;炎症因子;环氧合酶2;大鼠   
      27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5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冯海容,郑轶,常海茹,赵永会
      2017, 28(10)
      摘要:目的:研究紫叶李果实总黄酮(PCE)对酒精性肝损伤(ALD)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为将其开发为治疗ALD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水飞蓟宾组[阳性对照,30 mg/(kg·d)]和PCE高、低剂量组[80、40 mg/(kg·d)],每组8只。每天上午ig给药(10 mL/kg)1次,持续6周;给药同时,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天下午ig 50%乙醇(10 mL/kg)1次诱导ALD模型。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心、肝、脾等脏器指数和皮下脂肪、棕色脂肪、腹腔脂肪指数;测定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TC、TG以及粪便中TC、TG等生化指标水平;观察大鼠肝、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脾、肾指数和皮下脂肪、腹腔脂肪指数升高(P<0.05或P<0.01),脑指数和棕色脂肪指数降低(P<0.05);血清中HDL水平和HDL/TC比值降低,其余血清指标均升高(P<0.05或P<0.01);肝组织中SOD、GSH-Px水平降低,其余肝组织生化指标均升高(P<0.01);粪便中TC、TG水平升高(P<0.01);肝、肾均发生明显病变。与模型组比较,水飞蓟宾组和PCE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PCE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和肝组织中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SOD和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肝、肾病变程度及肝中脂质聚积减轻。结论:PCE可能通过抗氧化、促进肝细胞再生、调节脂质代谢等方面发挥其改善ALD的作用。  
      关键词:紫叶李果实总黄酮;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大鼠   
      268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1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颖娟,张培,李子忠,罗丽平
      2017, 28(10)
      摘要:目的:优化蚁狮多糖的提取工艺,探究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蚁狮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比较水提取法、蛋白酶水解提取法(以酶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选)和稀碱液提取法(以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选)提取蚁狮多糖的效果。取128只KM小鼠随机分为4个研究组,每个研究组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与蚁狮多糖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每组8只,尾静脉iv给药,0.2 mL/10 g,每日1次,连用1周,分别用于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与吞噬指数、脾和胸腺指数、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清溶血素水平。结果: 3种方法所得提取液中蚁狮多糖含量分别为14.48%、38.66%、30.62%。蛋白酶水解提取法所得蚁狮多糖含量最高,其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40 ℃下用100 μg/g的木瓜蛋白酶提取3 h。与对照组比较,蚁狮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脾指数显著升高(P<0.05),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淋巴细胞转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蚁狮多糖中剂量组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蛋白酶水解提取法适于蚁狮多糖的提取,其优选工艺可靠。蚁狮多糖具有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的活性。  
      关键词:蚁狮;多糖;提取方法;免疫活性   
      148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4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彦,祝晨蔯
      2017, 28(10)
      摘要: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体外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2、5、10 μmol/L雷公藤红素分别作用24、48、72 h后的细胞活性,并计算增殖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10 μmol/L雷公藤红素分别作用24 h后细胞的凋亡率及周期变化,并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阴性对照;采用罗丹明123染色法测定2、5、10 μmol/L雷公藤红素分别作用48 h后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并以DMSO为阴性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5 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0、12、24、36 h后细胞中促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2、5、10 μmol/L雷公藤红素均可抑制细胞的增殖,IC50为5.834 μmol/L。2、5、10 μmol/L雷公藤红素均可诱导细胞凋亡。5、10 μmol/L雷公藤红素可阻滞细胞于G0/G1、S期,并可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较阴性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以上作用均具有浓度依赖性。5 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12、24 、36 h后可上调细胞中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并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较0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明显抑制体外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线粒体通透性、促使凋亡诱导因子释放有关。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线粒体通透性;体外   
      239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0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卜鑫珏,张涛,王驰,夏喜坚,陈国松
      2017, 28(10)
      摘要:目的:研究盐酸乐卡地平Ⅰ、Ⅱ晶型及无定型对制剂制备的影响,为其制剂开发及一致性评价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分光光度(IR)和差式扫描量热(DSC)法鉴定盐酸乐卡地平的3种晶型;采用XRD法比较粉粹、研磨、加压工艺,湿法制粒中黏合剂溶剂(水、乙醇)和干燥温度(50、60、70 ℃)对盐酸乐卡地平3种晶型稳定性的影响;比较3种晶型盐酸乐卡地平片在水、盐酸、pH 4.5醋酸盐缓冲液、pH 6.8磷酸盐缓冲液4种介质中的体外溶出度。结果:XRD显示,Ⅰ、Ⅱ晶型均有特征衍射峰,且2 θ值不一致,无定型无特征衍射峰;IR显示,3种晶型具有不同的吸收强度和吸收峰数目;DSC显示,Ⅰ、Ⅱ晶型分别在194.6、207.3 ℃有明显吸热峰,无定型在86.1 ℃有明显吸热峰、 299.8 ℃有放热峰。粉粹、研磨、加压及干燥温度对3种晶型转变均无影响;湿法制粒时水对晶型转变无影响,乙醇会引起Ⅰ晶型的晶型转变。除在盐酸中Ⅰ晶型与Ⅱ晶型片比较f2=68外,4种介质中3种晶型盐酸乐卡地平片溶出度两两比较的f2均小于50。结论:XRD、IR、DSC法均能鉴定盐酸乐卡地平的3种晶型。用Ⅰ晶型制备盐酸乐卡地平片时,湿法制粒应避免使用乙醇作为黏合剂溶剂,建议使用水。不同晶型会影响所制盐酸乐卡地平片的体外溶出度。  
      关键词:盐酸乐卡地平;Ⅰ晶型;Ⅱ晶型;无定型;鉴定;稳定性;体外溶出   
      239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5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卢乙众,李合华,卢奕帆
      2017, 28(10)
      摘要: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矽肺大鼠肺组织病理状态与水通道蛋白1(AQ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高、中、低剂量组(50×104、10×104、2×104 u/kg),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注入法灌注 40 mg/mL的SiO2混悬液1 mL建立矽肺模型;建模给药前1 h ip相应剂量的乌司他丁,连续给药3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矽结节病理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中 AQP-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肺组织中MMP-2、MMP-9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可见明显矽结节出现,肺组织结构破坏严重;乌司他丁各剂量组大鼠可见含尘巨噬细胞灶,但肺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肺组织中AQP-1表达均降低,MMP-2、MMP-9 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司他丁各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AQP-1表达均增加,MMP-2、MMP-9 mRNA及蛋白表达均减弱(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改善效果较低剂量组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缓解矽肺模型大鼠病理状态,可上调肺组织中AQP-1表达和下调MMP-2、MMP-9表达。  
      关键词:乌司他丁;矽肺;大鼠;水通道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   
      11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2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曾健梅,黄敏聪,李杨玲,张博,林能明
      2017, 28(10)
      摘要:目的:比较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两种肠炎大鼠模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NBS模型组和DSS模型组,每组10只。TNBS模型组大鼠采用TNBS 50%乙醇溶液以100 mg/kg一次性灌肠法建立肠炎模型,DSS模型组大鼠采用4%DSS水溶液连续7 d自由饮用建立肠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含量、结肠长度及质量、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肉眼观察结肠大体外观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NBS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结肠长度明显缩短、单位长度质量明显增加,粪便性状评分、血清TG含量、MPO活性、结肠大体外观评分和病理学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DSS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结肠长度明显缩短,粪便性状和结肠病理学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DSS模型组比较,TNBS模型组大鼠结肠长度明显缩短、单位长度质量明显增加,血清TC、TG含量和结肠大体外观评分、病理学评分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明显肠道溃疡与粘连。结论:DSS诱导肠炎模型大鼠粪便评分较TNBS诱导模型低,TNBS诱导肠炎模型大鼠在肠道组织损伤方面较DSS诱导模型更严重、恢复更慢。  
      关键词:2;4;6-三硝基苯磺酸;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大鼠;5-氨基水杨酸   
      354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8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曹馨元,李茂星,毛婷,陶锐,王先敏,刘延彤,马强
      2017, 28(10)
      摘要:目的:优化藏药甘肃马先蒿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产地甘肃马先蒿中2种成分毛蕊花糖苷及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差异。方法:以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及干膏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提取溶剂、溶剂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以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比较甘肃、青海及四川3个产地的甘肃马先蒿中2种成分毛蕊花糖苷及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的50%乙醇提取3次,每次90 min。验证试验中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含量及干膏得率平均值分别为3.49%、1.26%、37.99%(RSD分别为1.28%、1.32%、1.97%,n=3)。以青海产甘肃马先蒿中毛蕊花糖苷及异毛蕊花糖苷含量相对较高。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不同产地的甘肃马先蒿中指标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本试验可为甘肃马先蒿提取物的开发利用、药材品质评价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甘肃马先蒿;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正交试验;提取工艺;含量比较   
      16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8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吕秀梅,王静,赵可惠,张静,赖先荣,范刚,张艺,更藏加
      2017, 28(10)
      摘要:目的:优化多血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红景天苷、没食子酸含量及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U6(63)均匀设计法优化多血康提取工艺中的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及提取时间,再优化提取次数,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采用50%乙醇,料液比1 ∶ 14,浸泡1.5 h,回流提取1 h并重复2次;3次试验平均出膏率为50.18%,红景天苷和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为1.82、16.54 mg/g(RSD≤0.84%,n=3)。结论:优化的多血康提取工艺合理、简单、可行。  
      关键词:藏药;多血康;均匀设计法;红景天苷;没食子酸;含量;提取;工艺优化   
      105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7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毛艳,贺金华,蔡晓翠,铁偲,王新堂
      2017, 28(10)
      摘要:目的:为阐明维药神香草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神香草8个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以巨噬细胞RAW264.7为研究对象,考察神香草不同极性提取物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抑制作用,比较其体外抗炎活性的差异性;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与抗炎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神香草8个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体外抗炎结果提示,神香草30%乙醇提取物对体外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有共有峰14个,与体外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关系密切的5个共有峰分别为8、6、5、10、13号,其中8号峰为迷迭香酸。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其与体外抗炎活性的谱效关系可为该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神香草;不同极性提取物;抗炎活性;指纹图谱;谱效关系;炎症因子   
      16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3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孔越,王庆辉,尚明英,肖军军,孟书聪,蔡少青
      2017, 28(10)
      摘要:目的:探讨小叶莲提取物、有效成分及成分组合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酸性磷酸酶法测定小叶莲4种提取物[乙醇提取物(Xc)、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Xp)、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Xe)、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物(Xz)]、5种有效成分[鬼臼毒素(S1)、去氧鬼臼毒素(S2)、4-去甲去氧鬼臼毒素(S3)、8-异戊烯基山柰酚(S4)、8,2′ -二异戊烯基槲皮素-3-甲醚(S5)]以及3种有效成分组合{组合1[S1-S2-S3-S4-S5(2 ∶ 4 ∶ 1 ∶ 4 ∶ 32),Z1]、组合2[S2-S4(1 ∶ 1),Z2]、组合3[S3-S4(1 ∶ 4),Z3]}对人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样品对MDA-MB-231、MCF-7(或T47D)细胞周期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小叶莲有效成分组合Z1对MDA-MB-231、MCF-7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27±0.2)、(0.11±0.1) μg/mL;提取物Xc、Xp、Xe,有效成分S2、S4以及成分组合Z2、Z3对MDA-MB-231、MCF-7(或T47D)细胞的增殖均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均小于15 μg/mL;各提取物和有效成分均可阻滞MDA-MB-231、MCF-7细胞周期于G2/M期;各有效成分组合均可阻滞MDA-MB-231、T47D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能降低MDA-MB-231、T47D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论:小叶莲有效成分及成分组合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和线粒体膜电位,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关键词:小叶莲;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组合;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乳腺癌T47D细胞;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   
      250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6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英俊,吴惠珍,安静,张旭东,任炳楠,宋浩静,支旭然,董占军
      2017, 28(10)
      摘要:目的:改进医院临时采购药品审批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法:介绍我院在医院办公自动化(OA)系统中嵌入临时采购药品审批工作的功能模块的情况,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确定并实施我院临时采购药品的行政审批流程、系统功能权限分配、审批流程设计等操作,在OA系统中建立了对临时采购药品进行审批的功能。这一功能实现了审批工作的方便、快捷、及时和网络化、无纸化,以及采购药品等相关信息的记录规范化,并可随时查阅及自动统计。结论:将临时采购药品审批功能嵌入进医院OA系统中,可简化该项工作的流程,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临时采购药品;OA系统;审批流程;功能模块   
      558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1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周睿,代剑,刘富春
      2017, 28(10)
      摘要:目的:提高维和医疗分队药品综合管理水平,实现药品全信息化、网络化的动态管理。方法:从系统总体架构、技术路线、系统功能设计等方面介绍维和医疗分队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发,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该系统参照军队医院“军字一号”药品管理系统进行设计,采用C/S两层体系架构,包括系统设置、药品字典管理、库存管理等8大模块和若干子模块,实现了药品出入库、供应维护管理,处方发药、退药及查询,效期药品监控,医疗分队轮换时移交数据的导出,全英文电子医疗文书的生成,数据查询统计,药品与疾病诊断知识库的及时查阅等功能。该系统的使用规范了药品管理工作,显著提高了医师和药师的工作效率。结论:该系统的应用促进了维和医疗分队中药品管理由粗放式向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转变,且数据安全、操作简便。  
      关键词:药品管理系统;维和医疗分队;功能模块;信息化   
      97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0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帆,徐贵丽,夏伟,徐正雄,石骥
      2017, 28(10)
      摘要:目的:构建医疗机构门诊用药溯源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门诊药品的溯源管理。方法:基于条形码技术自主研发医疗机构门诊用药溯源管理系统,并从系统环境、架构设计及系统功能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从药品发放时间差异、调配差错及退药处理和适用性调查方面对该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系统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环境,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网络体系(B/S)结合的架构方式进行设计,设置了角色权限管理、数据提取、信息对照、数据采集及数据查询等功能模块。该系统可与药品电子监管码、商品码及其他可溯源条形码相匹配,通过软件交互实现药品由医院到使用者的全程可追溯,同时还实现了发药环节的计算机辅助校对以有效降低门诊发药差错。应用该系统后门诊单张处方平均发药时间延长了9 s;1个月内拦截配药差错24起,查证非本院药品退药4起;在受问卷调查的药师中,100%对该系统的适用性表示认可。结论:该系统可实现门诊药房药品的溯源管理,且适用性好,并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机构药品安全管控能力。  
      关键词:门诊用药溯源管理系统;门诊药房;条形码技术;功能模块   
      231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2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谢伟杰,张永萍,徐剑
      2017, 28(10)
      摘要:目的:筛选吲哚美辛亲水凝胶贴剂的基质处方。方法:以外观、初黏力、柔软性、保湿性为指标,利用混合水平的均匀设计筛选贴剂的基质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和贴剂离体透皮试验评价贴剂质量。结果:优选基质处方为聚乙烯醇 7.686 g、聚乙烯吡咯烷酮9.662 g、甘油19.992 g、明胶9.999 g、羧甲基纤维素钠13.997 g、卡波姆3.000 g、羟丙甲基纤维素 1.500 g。所制贴剂表面平整光滑,基质均匀,色泽良好,黏附力较强,柔软性良好(失水率为11.9%);能缓慢释药48 h,离体透皮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动力学模型(R2=0.986 9)。结论:成功制得吲哚美辛亲水凝胶贴剂,其能缓控药物释放,性质良好。  
      关键词:均匀设计;吲哚美辛;贴剂;基质处方;成型工艺   
      29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3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谢永红,戴青,赵鸿燕,赵映兰,刘芳,刘松青
      2017, 28(10)
      摘要:目的:研究西青果口含片的处方,优选主要辅料的比例及用量。方法:以口含片外观、硬度、溶化性、口感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主要辅料稀释剂(乳糖、甘露醇)、润湿剂(乙醇) 、润滑剂(硬脂酸镁)和矫味剂(阿斯巴甜)的比例及用量,并考察所得处方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结果:采取湿法制粒法制粒;优化处方为乳糖与甘露醇比例1 ∶ 3、乙醇体积分数60%、 薄荷脑用量0.4%、硬脂酸镁用量0.9%、阿斯巴甜用量2.0%、橘子香精用量0.4%;经验证试验得3批样品的总分为2.67、2.67、2.70(RSD=0.65%,n=3);颗粒临界相对湿度为60%。结论:优化处方制备得到的西青果口含片符合要求。  
      关键词:西青果;口含片;处方筛选;正交试验;临界相对湿度   
      295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3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韩竹俊,张学娟,程锦
      2017, 28(10)
      摘要:目的:制备赖氨酸布洛芬缓释液体栓剂,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以泊洛沙姆溶液为主要基质、卡波姆为生物黏附剂、月桂氮酮为渗透剂,制备赖氨酸布洛芬缓释液体栓剂。以胶凝温度、凝胶强度、生物黏附力及体外释放度为指标筛选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比例和卡波姆的含量,比较所制液体栓剂与普通固体栓剂经直肠给药后在Beagle犬体内的药-时曲线和药动学参数。结果:处方中P407-P188比例为1 ∶ 1.2时缓释液体栓剂的胶凝温度为30.4~38.1 ℃,最接近直肠温度;卡波姆含量为0.8%时缓释液体栓剂的体外释放符合零级方程,相关性最好(R2=0.996)。普通固体栓的tmax为3.206 h,随后血药浓度下降明显,缓释时间不超过12 h,AUC0-∞为501.826 mg·h/L;缓释液体栓剂的tmax为8.814 h,随后血药浓度下降,缓释时间超过24 h, AUC0-∞为715.489 mg·h/L。结论:成功制得赖氨酸布洛芬缓释液体栓剂,与普通固体栓剂比较其缓控释效果更佳、体内外相关性良好。  
      关键词:赖氨酸布洛芬;缓释液体栓;释放度;药动学   
      20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7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钟绍金,韩珊颖,吉训恋,朱刚直
      2017, 28(10)
      摘要:目的:初步探索获得中药制剂最优制粒区间的可行性。方法:以肿节风颗粒成型工艺为模型,采用析因设计进行试验,以颗粒得率、颗粒成型率加权后的综合评分值为考察指标,采用Origin 8.0软件分别绘制不同含水量混合粉(浸膏粉-可溶性淀粉)综合评分值与润湿剂浓度、液固比关系效果图,并用Origin 8.0软件中的Screen Reader功能进行坐标提取,综合得到肿节风颗粒在特定条件下的最优制粒区间;在该制粒区间下,选择不同批次浸膏粉进行实验室规模及处方放大试验进行验证。结果 :当浸膏粉-可溶性淀粉配比为1 ∶ 2时,肿节风颗粒存在一个最适制粒区间,即当物料含水量在[2.0%,6.0%]、润湿剂浓度在 [50%,80%]及液固比在[15.3 mL/g,18.6 mL/g]范围内时,所制肿节风颗粒均符合要求;验证试验的综合评分值均大于85%,证实所制颗粒合格。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考察中药浸膏在特定条件下的最优制粒区间的方法,对解决中药制粒工业生产批间差异大、重现性差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肿节风颗粒;制粒区间;析因设计;含水量;润湿剂浓度;液固比   
      209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9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任远志,张涛,黄华,刘秀洁,周劲松
      2017, 28(10)
      摘要:目的:优化布地奈德缓释片处方。方法:以2、4、8 h的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布地奈德缓释片处方中羟丙基纤维素L(HPC-L)用量、大豆磷脂用量、填充剂(固定总量200 mg)乳糖-微晶纤维素质量比,并进行验证。比较所制缓释片与原研制剂在pH 7.2、7.0、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释药行为。结果:最优处方为布地奈德9 mg、HPC-L 46.49 mg、大豆磷脂 9.23 mg、填充剂乳糖-微晶纤维素质量比为1 ∶ 2.9;所制缓释片在2、4、8 h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21.9%、50.1%、99.5%,与预测值(22.0%、50.0%、98.5%)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45%、0.20%、1.02%(n=3),与原研制剂的累积释放度比较相似因子f2均大于50。结论:成功制得布地奈德缓释片,其释药行为与原研制剂相似。  
      关键词:布地奈德;缓释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处方筛选   
      222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6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建国,曲伟红,余敬谋,吕璐,张磊,谭常丽
      2017, 28(10)
      摘要:目的:采用多指标评价市售僵蚕药材质量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市售10批僵蚕药材外观性状进行观察,对水分、总灰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药材进行鉴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分别测定有效成分蛋白质和草酸铵的含量。结果:10批僵蚕的水分含量在2.84%~4.07%之间(RSD<5%,n=3),总灰分含量在7.79%~34.32%之间(RSD<5%,n=3);紫外和红外光谱图基本相似,均能反映出蛋白质多肽类物质的特征峰;蛋白质含量在29.87%~57.19%之间(RSD<0.5%,n=3),草酸铵含量在0.27%~4.77%之间(RSD<5%,n=3)。结论:10批市售僵蚕均为正品且为炮制品;水分含量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但总灰分含量未达其要求;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多肽类物质,但有效组分蛋白质多肽与草酸铵含量差异较大。  
      关键词:僵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蛋白质;草酸铵   
      10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2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飞,于慧,陆彩,陈军,谷巍,吴启南
      2017, 28(10)
      摘要:目的:为不同类型中药小分子体外筛选及设计合成改造提供参考。方法:以“圆二色光谱”“中药小分子与DNA”“中药小分子与蛋白质”“Circular dichroism”“Inter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DNA”“Inter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rotei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6年4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圆二色光谱(CD)在中药小分子与DNA、中药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49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生物碱、黄酮类、醌类、苯丙素类、植物色素等类型的中药小分子,与 DNA 相互作用以沟槽结合和嵌插结合2种模式为主;苯丙素类、黄酮类、萜类、生物碱、醌类等类型的中药小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后,通常使其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后续进行诱导圆二色谱的探索性研究,可得到更多两者相互作用的结合信息,如中药小分子与DNA的结合序列及与蛋白质的结合位点;还可将CD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分子模拟等技术联用,以实现多种技术互为验证、互为补充。  
      关键词:圆二色光谱;中药小分子与DNA;中药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423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0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美敬,刘志宏,房盛楠,余越,王天宇,薛丹平,田雪梅,宋洪涛
      2017, 28(10)
      摘要:目的:为找到更适合中药多组分的评价方法提供思路。方法:以“中药多组分”“体外释放”“同步释药”“多指标”“Synchronized”“Release in vitro”“TCM multicomponent”“Multi-index”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4年1月-2016年6月在PubMed、Elsevier、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已知成分作为评价指标、中药指纹图谱在药物体外释放中的应用,以及中药化合物组、吸波面积法、质量权重系数法等方法在中药多组分缓释制剂体外释放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10篇,其中有效文献42篇。对于成分复杂的中药制剂,溶出度的测定选择其中某种已知的指标成分进行;选择中药组分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药效成分的释放度作为评价指标,可反映中药组分制剂中特定成分的释放特征;以指纹图谱相关峰为指标,可更全面地评价中药多组分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选择中药多组分制剂中的几种有效成分并结合中药制剂的指纹图谱进行评价中药多组分制剂的释药行为,既可反映多个成分的含量变化,又可反映中药复方整体的含量变化;基于中药化合物组的整体谱特征,采用卡尔曼滤波法,计算获得溶出介质中化合物的含量,能很好地反映中药多组分的释药行为;吸波面积法能考察中药所有成分的释放情况,对复方药物溶出度及体内药动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质量权重法可为中药组分的整体性研究提供参考,但必须明确各成分在整体组分中所占的质量权重系数才能整合反映整体性质。  
      关键词:多指标定量;多组分;指纹图谱;释放度;溶出度   
      20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1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涛,姚贵丽,刘孝天,尹海鹏
      2017, 28(10)
      摘要:目的:为纳米混悬液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纳米混悬液”“改良技术”“Nanosuspensions”“Improved technolog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8年1月-2016年4月在PubMed、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改良技术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2篇,其中有效文献27篇。纳米混悬液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饱和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通过改良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技术,如缩小极限粒径技术、含有纳米晶体的胶囊技术、聚合物包裹技术、提高药物稳定性及安全性等技术,可将其作用进一步提升拓展。进一步缩短制备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稳定性、缓控释等将会是此技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纳米混悬液;下游技术;生物利用度;改良技术   
      21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4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丽丽,祝美华,刘正平,张建强
      2017, 28(10)
      摘要:目的:为纳米混悬剂给药系统的深入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 “纳米混悬剂”“纳米结晶”“Nanosuspensions”“Nanocrystal”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6年5月在PubMed、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纳米混悬剂给药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6篇,其中有效文献24篇。纳米混悬剂作为一种纯药物纳米颗粒的亚微细粒胶态分散体,在口服、静脉注射、眼部、肺部、经皮给药等多种给药途径中的研究十分广泛,其在实现靶向给药、缓释药物、特别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与生物利用度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较少涉及到药物在体内的主动靶向行为研究。因此,通过对纳米混悬剂中药物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实现药物的靶向给药是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纳米混悬剂;药剂学;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337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6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朱冲冲,彭冰,曾祖平,韩旭阳,王宏,王天园,何薇
      2017, 28(10)
      摘要:目的:为香鳞毛蕨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香鳞毛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Dryopteris fragrans”“Dryofragin”“Aspidin BB”“Aspidin PB”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80年1月-2016年7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32篇,其中有效文献55篇。香鳞毛蕨对各种皮肤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被誉为“皮肤病的克星”。迄今为止从香鳞毛蕨中分离得到了75个化合物,主要类型包括间苯三酚类、萜类、黄酮类及苯丙素类等,具有抗肿瘤、抗菌、止痒、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间苯三酚类是香鳞毛蕨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是发挥相关功效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但也具有一定的毒性。除应对间苯三酚类成分进行深入探索外,还应对其有毒成分及其毒理机制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  
      关键词:香鳞毛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22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5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曹利,卢金清,叶欣
      2017, 28(10)
      摘要:目的:为蕲艾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蕲艾”“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开发前景”“Artemisia argyi”“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action”“Development prospect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6年3月在PubMed、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蕲艾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1篇,其中有效文献30篇。蕲艾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鞣酸类、有机酸类、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具有护肝、抗肿瘤、抗菌、镇痛、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临床上主要将蕲艾制成汤剂或艾条,用于口服或灸疗;后期可针对其丰富的化学成分及广泛的药理作用,开发出蕲艾新型制剂。今后应加强蕲艾活性成分的提取研究及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蕲艾;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1174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6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蕾磊,陈科力
      2017, 28(10)
      摘要:目的:为香叶木素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香叶木素”“生物活性”“Diosmetin”“Bioactivit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6年3月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香叶木素的检测方法和生物活性及其机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0篇,其中有效文献24篇。香叶木素可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检测,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及雌激素样作用。在信号通路、基因和相关蛋白酶的调控方面的研究,为香叶木素作为新型高效、低毒的抗癌辅助药物开发提供了可能。建议加强香叶木素提取工艺、体内药效学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药剂学研究,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考察。  
      关键词:香叶木素;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检测方法   
      22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8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唐德祝,彭丽
      2017, 28(10)
      摘要:目的:为泊沙康唑防治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Posaconazole”“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泊沙康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年1月-2015年10月在PubMed、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泊沙康唑的药品基本信息、药动学/药效学特征、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 478篇,其中有效文献51篇。泊沙康唑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其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在母环基础上延伸出一条侧链,具有呋喃环,同时以氯代替了苯环上的氟,可抑制真菌细胞膜上合成麦角固醇的关键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其具有耐药性低、生物利用度高、肺内浓度高等特点。泊沙康唑在小鼠肺内的药物浓度高,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最低抑菌浓度的比值可达440.91,对感染肺曲霉菌、毛霉菌的小鼠具有抗真菌效果。泊沙康唑对IPFI有一定效果,甚至可作为难治性IPFI的挽救治疗用药,但仅限于临床观察研究和个案报道,尚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评估其防治IPFI的价值。  
      关键词:泊沙康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防治   
      332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9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楠楠,韩媛媛,王晓星,李瑞莲,赫军
      2017, 28(10)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常用分劈药品使用情况,促进分劈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对2016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口服片剂医嘱,分别从片剂分劈药品总用量、分类用量以及科室用量、含刻痕药品占比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与结论:2016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使用片剂医嘱总量为217 389条,分劈使用医嘱为12 792条,分劈使用率为5.88%;片剂分劈使用最多的药物是心血管系统用药和神经系统用药,分别占总分劈医嘱的53.31%、20.72%;片剂分劈使用医嘱最多的科室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分劈医嘱数居前10位科室的分劈医嘱有8 993条,占全院总分劈医嘱的70.30%;分劈药品数居前20位药品的分劈医嘱有8 971条,占总分劈医嘱的70.13%,而其中带有刻痕的品种有14种,带刻痕药品分劈医嘱有7 506条,占前20位分劈医嘱的83.67%;所有分劈药品中带刻痕的有49种,其分劈医嘱有9 265条,带刻痕药品分劈医嘱占分劈药品总医嘱的72.43%。针对大多数药品说明书中有关片剂可否掰开服用信息缺乏的现象,建议制药企业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注可否掰开服用信息;对于常用的分劈非刻痕药品,建议企业加上刻痕或生产小规格药品。  
      关键词: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片剂分劈   
      22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4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翠荣,王倩,李昌花,侯宁
      2017, 28(10)
      摘要:目的:为医院住院药房避光注射用药品的贮存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6年1-3月住院药房贮存的650种注射用药品的避光贮存要求及现状进行调查,利用PDCA循环法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善,并对PDCA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针对员工避光知识缺乏、对避光药品目录不熟、病房退回药品无外包装等导致避光注射用药品贮存不当的原因,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及时掌握新进药品作用特性、更新药品避光知识与避光药品目录、改进工作方法等针对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使我院住院药房310种避光注射用药品的避光贮存合格率由PDCA实施前的96.5%上升到了100%。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能有效地改善避光注射用药品的贮存管理,为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药品贮存;避光;注射用药品;PDCA   
      496
      |
      2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1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