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7 28 12
    • 练鲁英,刘盈,李晖,李利娟,韩永龙,叶茂
      2017, 28(12)
      摘要:目的:为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以制度为依据,以信息为支撑,构建基本药物使用风险防控体系,并加以实施。结果:该体系的实施,使得全院医务人员对合理、经济、安全使用基本药物的思想认识有了较大提升,临床使用基本药物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渐趋正常、合理。基本药物使用风险防控体系实施后,全院药占比从34.62%降至32.64%,住院药占比从33.02%降至27.89%;全院基药占比从31.22%升至43.34%,住院基药占比从23.46%升至39.17%;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15.04%降至13.46%,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2.11%降至48.47%;共计发出各类预警104次,处罚不合理用药人员23人次;处方的格式规范性和用药合理性得到逐步提高。结论:基本药物使用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是医改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应充分运用“制度+技术”的手段,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体系。  
      关键词: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实施   
      203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7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杜卓,刘飞蝶,吴剑峰,李海燕,聂鑫,岑志芳,梁伟光,严爱芬,韩彬,李钟
      2017, 28(12)
      摘要:目的:为我校大三药学专业本科生加强实习前教育培训以及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大三药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就业意向与毕业实习单位的关系、毕业实习与就业的关系、毕业实习后的就业倾向、对药学职业发展前景所持的个人态度、工作第一年所期待的月收入等。结果:共发效问卷71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74.3%(52人)的学生认为个人就业意向与毕业实习单位有较大关系,24.3%(17人)的学生认为个人就业意向与毕业实习单位关系并不大,有1人认为学生的就业意向与毕业实习单位无任何关系;绝大部分学生(94.3%,66人)对毕业实习比较看重,认为毕业实习可积累工作经验,32.9%(23人)的学生认为毕业实习后可留在实习单位,而17.1%(12人)的学生认为毕业实习对就业的影响不大;94.0%(63人)的学生毕业实习后倾向于工作,只有6.0%的学生选择读研继续深造;在毕业实习后选择工作的学生中,有76.1%(51人)的学生倾向于从事与药学相关工作,17.9%(12人)的学生倾向于从事与药学无任何关系的工作或者自主创业;大部分学生(69.6%,48人)认为药学专业前景一般且发展因人而异,17.4%的学生(12人)认为药学专业前景好,有前途;有13.0%的学生(9人)认为药学专业发展不好或者不清楚其发展前景;绝大部分学生(78.2%,54人)工作第一年所期待的月收入在2 500~5 000元,而期待收入5 000元以上的有18.9%(13人),选择1 500~2 500元以及8 000元以上的均为少数。结论:学生对毕业实习及就业等所持的想法与社会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这需要我校相关部门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工作。  
      关键词:大三;药学专业;本科;实习;就业;调查分析   
      285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8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林秋晓,夏晨,刘秋琼,朱红球,赖伟华
      2017, 28(12)
      摘要:目的:探索医院药师参与社区药学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为保障老年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部分社区老年人就其用药现状与药学服务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回收率为94.33%。受访者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占64.66%;享有城镇居民医保的占87.99%;所患主要疾病种类以高血压、骨质疏松、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病为主;习惯从大型医院和社区医院购买药品的分别占55.48%和40.28%;从医院医师和药师处了解药品信息的分别占72.08%和12.72%。受访者用药种类较多,72.44%会完全按医嘱服药。受访者家中随意摆放药品的占44.88%。认为药师现阶段能负起的职责是配发药的受访者占68.20%,认为其能提供用药指导和咨询服务的受访者仅占28.27%;在对社区药学服务的期望方面,选择日常保健知识讲座和合理用药知识讲座的比例相对更高。结论:社区老年人用药种类多,存在诸多不利于安全用药的问题,对社区药学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这也对药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广州市;社区;老年人;用药现状;药学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386
      |
      2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9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琳,樊王冬,喻颜,刘培尧,鄢荣,程小宁
      2017, 28(12)
      摘要:目的: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完善我院的药学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选取我院患者面对面或通过网络平台就其用药习惯及对用药知识的了解现状与需求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本调查面对面发放问卷289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7.58%;通过网络平台回收有效问卷51份,两种途径共回收有效问卷333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4.14%的受访患者会在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41.14%的受访患者会特别关注药品说明书上标注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超过60%的受访患者出现过各种不良服药方式;病情好转后66.07%的受访患者会自行停药或减量;病情未好转时26.73%的受访患者会自行换药或加量。“向医护人员咨询”是受访患者最主要的(69.07%)也是信任度最高的(84.08%)的用药知识来源。受访患者最希望了解的用药知识是“不良反应和副作用”(65.46%),且“适应证和适用人群”“注意事项”“服用多种药物时药物的相互作用”“用法用量”等的选择率也较高;其中年龄和学历等人群特征对于患者某些选项的选择存在显著影响(P<0.05)。“当面咨询”是受访患者期望获取用药知识的最主要的渠道(72.97%),其余还有“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且年龄和学历等人群特征对于患者某些选项的选择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结论:我院患者对药品说明书及其内容关注度还不够高,不良用药习惯仍普遍存在;其用药知识来源多样,但对于除医护人员外的其余来源信任度均不高;其对于用药知识需求呈多样性,而我院目前提供的药学服务形式及内容还不能充分满足患者的需要。  
      关键词:患者;用药习惯;用药知识;现状;需求;调查   
      283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1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叶根深,忻志鸣,杨阳,王蕾,朱文君,陈慧颖,宦娣
      2017, 28(12)
      摘要:目的:为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安徽省县级“二甲”综合性医院、市级“三甲”综合性医院、省级三级医院(2家“三甲”综合性医院、1家三级专科医院)各3家,分别纳入A、B、C组。采用现场调查方式,以调查表对3组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和评分,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A、B、C组抗菌药物管理总体得分率分别为65.33%、89.34%、86.67%,A组显著低于B、C组(P<0.001)。A、B、C组抗菌药物管理基本情况指标得分率分别为90.46%、95.25%、95.25%,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指标得分率分别为58.33%、88.90%、86.10%,A组显著低于B、C组(P<0.001)。A、B、C组抗菌药物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指标得分率分别为50.00%、83.33%、77.79%,A组显著低于B、C组(P≤0.001)。3组内抗菌药物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指标得分率均显著低于管理基本情况指标得分率(P<0.05);A、C组组内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指标得分率均显著低于管理基本情况指标得分率(P<0.05)。结论:安徽省市级“三甲”综合性医院、省级三级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水平相当,县级“二甲”综合性医院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不同级别医院均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尤以县级“二甲”综合性医院需要更为迫切。  
      关键词:安徽省;不同级别;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调查   
      161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0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起顺,陈勇,王朝辉,赵俊,吴春芳,李彦明
      2017, 28(12)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3.0 mg,每日1次+复方利血平片2片,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治疗前后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降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和IM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和IMT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降压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颈动脉内膜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颈动脉斑块;阿托伐他汀;利血平;疗效;安全性   
      273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9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许海,马丹凤,赵井苓,马臻,王志音,陈海霞,莫国艳
      2017, 28(12)
      摘要: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50 mg,口服,每日1次,连用5 d+二甲双胍肠溶片首次剂量0.25 g,口服,每日2次,后调整剂量至0.50~0.75 g,口服,每日2次,连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患者给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艾塞那肽注射液5 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1个月,后调整剂量至10 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LH/FSH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不孕患者治疗后排卵及妊娠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LH、FSH、LH/FSH和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LH、 LH/FSH、IR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SH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显著,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艾塞那肽;二甲双胍;枸橼酸氯米芬;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安全性   
      29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6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永东,刘建云
      2017, 28(12)
      摘要: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抗凝作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40例急性LEDVT患者,入院后第2天开始给予华法林钠片,首剂量为5.0 mg,每日1次,后2 d剂量为2.5 mg,口服,每日1次。给药72 h后根据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剂量,以INR达到抗凝目标时的华法林剂量作为维持剂量长期服用。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及凝血四项,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抗凝作用的影响因素;同时,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24、48、72 h INR值。结果:给药后,患者的INR值均高于给药前,且给药后24、48、72 h的INR值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24 h内的 INR差值显著小于给药后24~48 h的 INR差值, 而24~48 h 的INR差值显著小于48~72 h的 INR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因素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年龄、体质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白蛋白、病程。其中,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抗凝作用呈正相关,体质量、血浆白蛋白和病程与抗凝作用呈负相关。结论:年龄、体质量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实施个体化给药,以提高华法林抗凝效果。  
      关键词:华法林;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个体化给药   
      26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3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景晓敏,赵群都
      2017, 28(12)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多发伤伴应激性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82例多发伤伴应激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结合创伤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微量泵滴注,滴速为1~2 IU/h,并根据实时血糖值调节胰岛素微量泵的滴速;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起始剂量0.5 g,每日2次,随餐服用,根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适当增加剂量至1 g,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平均血糖值,局部感染、脓毒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1、IL-6、平均血糖值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5、10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1、IL-6水平和1、5、10 d后TNF-α、平均血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胰岛素强化治疗多发伤伴应激性糖尿病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患者血糖和炎症因子水平,防止多发伤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多发伤;应激性糖尿病;炎症因子   
      15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1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范丽萍,焦园园,王睿晴,张艳华
      2017, 28(12)
      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华法林与抗肿瘤药物和相关辅助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06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使用华法林的医嘱,提取患者基本信息、适应证、华法林用法用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并依据MICROMEDEX 2.0数据库中的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标准予以总结,并查阅相关文献予以确证。结果:共纳入72条医嘱,合计56例患者,其中14条医嘱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华法林的用药剂量有调整,推断可能发生了相互作用。MICROMEDEX 2.0评价共有17种药物与华法林存在相互作用,等级为“严重”的有厄洛替尼、氟尿嘧啶、卡培他滨、依托泊苷、卡铂、长春新碱、布洛芬。结论:华法林与多种抗肿瘤药物和相关辅助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临床在华法林与肿瘤化疗药物和相关辅助药物联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INR值,做好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华法林;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相互作用   
      405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9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洋,朱柯,潘芸,徐皑
      2017, 28(12)
      摘要:目的:观察口炎清颗粒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1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详细的口腔卫生指导、全口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炎清颗粒20 g,开水冲服,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2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失访患者。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LI、GI、PD、CAL、IL-17和IL-21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炎清颗粒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牙周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口炎清颗粒;炎性细胞因子;疗效;安全性   
      44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7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郝雁冰,王丽,容宇,魏东,李彦明,陈万生
      2017, 28(12)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化疗方案用于小细胞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小细胞食管癌患者资料,按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18例)、B组(26例)和C组(14例)。A组患者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75 mg/m2, d1-3+紫杉醇注射液175 mg/m2,d1-3。B组患者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30 mg/m2,d1-3+依托泊苷注射液100 mg/m2,d1-3。C组患者静脉滴注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25 mg/m2,d1-3+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1 000 mg/m2,d1-3。3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1、2、3年生存率及Ⅲ~Ⅳ度毒性反应(咳嗽、高热、咳痰、气促、乏力、胸痛、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及1、2、3年生存率C组>B组>A组,Ⅲ~Ⅳ度咳嗽、高热、咳痰、气促、乏力、胸痛发生率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Ⅲ~Ⅳ度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小细胞食管癌疗效及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顺铂联合紫杉醇或依托泊苷,且安全性优于顺铂联合紫杉醇或依托泊苷。  
      关键词:顺铂;紫杉醇;依托泊苷;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小细胞食管癌;疗效;安全性   
      22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0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符宝春,王涛,于新洲
      2017, 28(12)
      摘要: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肺癌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资料,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异丙酚注射液和芬太尼注射液的复合液,并辅助吸入1%吸入用七氟醚辅助麻醉,间断静脉滴注注射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硬膜外输注2.0%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h维持麻醉;对照组患者硬膜外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h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七氟醚使用量,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皮肤瘙痒)及其他并发症(心功能不全、心血管事件、房颤、感染、短暂性脑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卒中)发生情况,术后4 h及1、2、3、4、5 d的活动与平静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芬太尼、异丙酚、七氟醚使用量,术后4 h、1、2 d平静时的VAS评分及术后4 h、1、2、3 d活动时的VAS评分、嗜睡发生率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头晕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维库溴铵使用量,其他时间平静与活动时的VAS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心功能不全、心血管事件、房颤、感染、短暂性脑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减少肺癌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术后苏醒时间,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肺癌;并发症   
      13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4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邓磊,李依
      2017, 28(12)
      摘要: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对肝性脑病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肝性脑病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纳洛酮注射液1 mg ,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 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氨、β-内啡肽、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DS评分、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氨、β-内啡肽、IL-6、CRP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可显著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外周血神经毒性物质及炎症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肝性脑病;醒脑静;纳洛酮;认知功能;神经毒性物质;炎症因子   
      176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3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晓溪,胡东旭,刘洋
      2017, 28(12)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CI术的112例STEMI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患者行PCI术前即刻口服硫酸氯吡格雷片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术后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前静脉推注血塞通注射液8 mL,术后给予血塞通注射液8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心肌显色(MPG)分级、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前、术后1周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术前、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脑利钠肽(BN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MPG分级、cTnT、CKMB、PTX-3、hs-CRP、LVEF、LVEDD和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MPG分级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cTnT、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PTX-3、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LVEDD、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PCI术前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可显著改善STEMI患者心肌血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炎症;心功能   
      42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2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红心,吴平平,李广平,乔爱新,马红梅,赵颖
      2017, 28(12)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强化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PCI术后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片75 mg,每日1次,持续4周;观察组患者于术前15 d每日晚饭前加服辛伐他汀片20 mg。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8、左室射血分数(LVEF)、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TG、TC、LDL-C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hs-CRP、IL-6、IL-18和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s-CRP、IL-6、IL-18和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hs-CRP、IL-6和IL-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PCI术前强化辛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的心血管炎症反应程度,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再形成,降低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辛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再狭窄   
      13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2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别国梁,付丽萍
      2017, 28(12)
      摘要: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2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05 m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口服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巴曲酶注射液 10 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 h内滴注完,后隔天给予5 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 h内滴注完。两组均连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听力恢复时间、耳闷消失时间、眩晕消失时间和耳鸣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值、血浆比黏度(ns)、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nbh)、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nbl)、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纤维蛋白原(Fb)、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听力恢复时间、耳闷消失时间、眩晕消失时间和耳鸣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纯音听阈值、ns、nbh、nbl、HCT、ESR、Fb、ET和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纯音听阈值、ns、nbh、nbl、HCT、ESR、Fb和ET 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O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可改善症状,促进局部血流动力学恢复,改善内耳微循环障碍,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老年突发性耳聋;巴曲酶;疗效;安全性;血流动力学;微循环   
      30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4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可,燕宪亮
      2017, 28(12)
      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钙尔奇D片、阿仑膦酸钠片、硝酸甘油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曲美他嗪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总有效率、骨质疏松症骨痛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TNF-α、MMP-9和sCD40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MMP-9和sCD40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骨质疏松症;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安全性;炎症因子   
      163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2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陶娌娜,曲晓宇,张四喜,李雪松
      2017, 28(12)
      摘要:目的:为促进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万古霉素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和《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等,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720份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病历,就其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0例患者中男性(428例)多于女性(292例),以41~65岁患者居多(45.83%);预防用药50例(6.94%),治疗用药670例(93.06%),患者分布于36个科室;720例患者中19例给药剂量>2 g/d,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3例(1.81%);670例治疗用药病例中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587例(87.61%),且有522例(77.91%)联合使用了其他抗菌药物;549例≥18岁的治疗用药病例万古霉素药物利用指数(DUI)=0.96;用药不适宜病例共240例(33.33%),其中溶媒使用不适宜192例(26.67%),用法用量不适宜28例(3.89%),联合用药不适宜20例(2.78%)。结论:我院万古霉素总体应用基本合理,使用科室分布较广,联合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合格,不存在滥用现象,但其临床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某些不适宜情况。应加强万古霉素合理使用的专项点评与培训,进一步规范万古霉素的用药监护,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万古霉素;合理用药;处方点评   
      164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5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孟昭忠,李闯,王超
      2017, 28(12)
      摘要:目的:观察Ⅲ~Ⅳ期口腔鳞癌切除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DCF)方案诱导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Ⅲ~Ⅳ期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腔癌扩大切除,对照组患者于术后4~6周后开始放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前给予醋酸地塞米松片0.75 mg,口服,每日1次,d1-7+多西他赛注射液80 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 h,d2+注射用顺铂80 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 h,d2+氟尿嘧啶注射液750 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d2-5。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命质量测定(EORTC QLQ-C30)量表评分,12、24、36个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12、24、36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Ⅰ~Ⅱ度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Ⅲ~Ⅳ度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及Ⅰ~Ⅱ、Ⅲ~Ⅳ度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Ⅳ期口腔鳞癌切除术前应用DCF方案诱导化疗可提高近期疗效,降低远期复发风险,但Ⅰ~Ⅱ度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  
      关键词:地塞米松;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口腔鳞癌;疗效;安全性   
      14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4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严茜,周俊娜,贺仁忠,张建勇
      2017, 28(12)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雾化吸入呋塞米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呋塞米(试验组)对比常规方案(对照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方法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合计7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显效率[RR=1.53,95%CI(1.28,1.84),P<0.001]、总有效率[RR=1.34,95%CI(1.23,1.45),P<0.001]、咽部不适发生率[RR=10.79,95%CI(1.47,78.99),P=0.02]、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RR=10.80,95%CI(1.43,81.53),P=0.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口干发生率[RR=3.71,95%CI(0.81,16.86),P=0.09]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RR=2.38,95%CI(0.10,56.53),P=0.5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呋塞米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好,但临床使用应重点观察患者咽部和胃肠道不良反应。  
      关键词:呋塞米;支气管哮喘;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疗效;安全性   
      158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4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梅昕,李志勇,沈继斌,肖频
      2017, 28(12)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局部应用庆大霉素胶原海绵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局部应用庆大霉素胶原海绵(试验组)对比常规手术处理(对照组)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按照改良的Jadad量表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合计7 7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1,95%CI(0.61,0.84),P<0.001]。亚组分析发现,心血管系统手术组患者[OR=0.59, 95%CI(0.37, 0.96),P=0.03]和皮肤软组织手术组患者[OR=0.34,95%CI(0.15,0.75),P=0.008]手术切口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消化系统手术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2,95%CI(0.25, 1.54),P=0.30]。术后随访30 d及以内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R=0.58,95%CI(0.41,0.82),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 d以上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95%CI(0.71,1.04),P=0.13]。术后植入胶原海绵含庆大霉素高剂量组(>100 mg)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R=0.65, 95%CI(0.52, 0.8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100 mg)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0.96,95%CI(0.72,1.28),P=0.77]。结论: 局部应用庆大霉素胶原海绵可能对预防手术感染有一定作用,并且不同的手术类型、观察时间和庆大霉素使用剂量的预防效果有差异,临床应结合实际谨慎使用。  
      关键词:庆大霉素;局部应用;手术切口感染;Meta分析   
      173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0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媛媛,张晓燕,杜梅,李凤蕾,王立丹
      2017, 28(12)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万古霉素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万古霉素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1版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RCT,合计5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头孢曲松钠或万古霉素静脉滴注相比,万古霉素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可明显提高颅内感染患者有效率[RR=1.18,95%CI(1.11,1.26),P<0.001]和脑脊液细菌清除率[RR=1.13,95%CI(1.01,1.27),P<0.001],缩短临床治疗时间[SMD=-1.60,95%CI(-1.89,-1.30),P<0.001],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8,95%CI(0.32,0.73),P<0.001],同时还能明显改善患者颅内压[SMD=-1.78,95%CI(-2.10,-1.47),P<0.001]、脑脊液蛋白定量[SMD=-0.18,95%CI(-0.25,-0.11),P<0.001]和脑脊液葡萄糖定量[SMD=1.77,95%CI(0.91,2.6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万古霉素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提高脑脊液细菌清除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患者颅内压和脑脊液蛋白定量,提高脑脊液葡萄糖定量,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万古霉素;地塞米松;颅内感染;鞘内注射;系统评价;Meta分析   
      295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5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耐,卢文彪,凌秀华,梁丽金,李熙灿,李睿
      2017, 28(12)
      摘要:目的:提取牛膝和川牛膝药材的特征,并建立其图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MATLAB软件编程拼接牛膝和川牛膝药材的横切面显微图像,提取颜色、不变矩、纹理和横切面维管束组织特征;将数据整理成数据矩阵,通过Zscore函数对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通过Princomp函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BP神经网络识别模式。结果:药材样品显微图像拼接处的组织细节保持完整;测得每组药材样品图像的27个特征参数,经主成分分析,选取11个主成分参数建立BP神经网络,两种近缘药材样本(n=50)的BP神经网络平均识别率为100%。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中药材显微图像自动拼接,及牛膝和川牛膝药材的图像识别。  
      关键词:牛膝;川牛膝;图像拼接;模式识别;MATLAB软件   
      308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5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靳雅惠,杨传强,王建
      2017, 28(12)
      摘要:目的:建立分析高产高油桂郁金挥发油的方法,以期为桂郁金良种选育繁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HP-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载气流量为1.0 mL/min,进样口温度为250 ℃,色谱柱初始温度为50 ℃(程序升温),分流进样,分离比为10 ∶ 1。质谱条件:电离方式为电子轰击离子源,电离能量为70 eV,离子源温度为230 ℃,四极杆温度为150 ℃,传输线温度为280 ℃,电子倍增器电压为1 588 V,质量扫描范围为m/z 45~500。从100株不同种质样品中筛选产量大、含油量高的桂郁金较好种质,比较筛选单株的挥发油成分及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0个桂郁金高产高油种质,鉴定出54种化合物,10个不同种质的桂郁金挥发油共有成分为樟脑、1-石竹烯、γ-榄香烯、莪术烯、吉马酮、新莪术二酮,大多数种质含有龙脑、异龙脑、δ-榄香烯、大根香叶烯、白菖烯。C78、C104、药用2的产量、挥发油含量以及挥发油中有效成分相对含量均较高。10个桂郁金高产高油种质可以分为3类。结论:该研究基本明确了高产高油桂郁金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C78、C104、药用2为高产高油桂郁金种质中较优良的品系。  
      关键词:桂郁金;种质;挥发油成分;高产;高油   
      177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4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葛朝晖,张海娟
      2017, 28(12)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方法,以探讨金银花在常温密封环境下的保质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绿原酸)、Agilent Zorbax SB-Phenyl(木犀草苷),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3 ∶ 87,V/V,绿原酸)、乙腈-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木犀草苷),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绿原酸)、350 nm(木犀草苷),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绿原酸、木犀草苷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 μg/mL(r=0.998 6)、5~50 μg/mL(r=0.999 3);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4.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78%~99.70%(RSD=1.46%,n=6)、96.30%~104.31%(RSD=2.93%,n=6)。滚简杀青、烤房烘干、自然晾晒的药材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在贮藏12个月后普遍降低了30%~4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测定;金银花在贮藏1年后有效成分的含量显著下降,有必要建立金银花保质期规范,以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  
      关键词:金银花;绿原酸;木犀草苷;保质期   
      16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7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艾则孜·莫合买提,沙丽娜,阿布力米提·伊力
      2017, 28(12)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新疆产贝母中17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17种氨基酸;采用柱后衍生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药材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色谱柱为LCAK 06/Na柱,流动相A为柠檬酸三钠11.9 g、柠檬酸6 g、苯酚1 g,加水溶解,再加65 mL甲醇和6 mL浓盐酸,加水定容(调pH至3.4),流动相 B为柠檬酸三钠11.9 g、氢氧化钠2.8 g、苯酚1 g、硼酸5.0 g,加水溶解并定容(调pH至10.8)(梯度洗脱),流速为0.45 mL/min(A泵)、0.25 mL/min (M泵),检测波长为440 nm(脯氨酸)、570 nm(其余氨基酸),进样量为50 μL。结果: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均为20~400 nmol/mL(除胱氨酸10~200 nmol/mL)(r均大于0.989 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2.0%;检测限除胱氨酸外(0.08 nmol/mL)其余氨基酸均为0.16 nmol/mL;加样回收率为98.5%~99.5%(RSD为0.06%~0.21%,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新疆产贝母中氨基酸含量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贝母;氨基酸;柱后衍生化;阳离子交换色谱法   
      15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6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勇,卓宝松,刘宝岩,康文艺
      2017, 28(12)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工蛹虫草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硝酸加热法消解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测定:射频功率为1.15 kW,采样深度为65 mm,辅助气流速为1.0 L/min, 冷却气体流量为13.0 L/min,环境温度为25 ℃,自动等离子体观测。结果:砷、镉、汞、铅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20 μg/mL(r=0.997 0)、0~10 μg/mL(r=0.999 5)、0~5 μg/mL(r=0.995 5)、0~20 μg/mL(r=0.996 0);检测限分别为0.128、0.003、0.002、0.004 m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6.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0.4%~100.6%(RSD=3.45%,n=9)、94.3%~101.3%(RSD=2.93%,n=9)、90.0%~102.3%(RSD=4.03%,n=9)、92.3%~103.0%(RSD=3.53%,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人工蛹虫草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同时测定;所测10批人工蛹虫草中As、Cd、Hg、Pb 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关键词:人工蛹虫草;重金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13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2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姜登军,黄娇
      2017, 28(12)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桔梗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的方法,并探索海拔高度对桔梗药材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氢化物发生法、氢化物发生法、石墨炉法、火焰法、石墨炉法分别测定药材中砷(As)、汞(Hg)、铅(Pb)、铜(Cu)、镉(Cd)的含量。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As、Hg、Pb、Cu、Cd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16 μg/L(r=0.996 0)、0~18 μg/L(r=0.999 6)、0~50 μg/L(r=0.999 7)、0~0.8 μg/L(r=0.999 0)、0~4 μg/L(r=0.998 0);检测限分别为1.3×10-3、2.4×10-4、1.9×10-3、0.33、1.8×10-4 mg/kg;定量限分别为 4.4×10-3、8.0×10-4、6.2×10-3、1.1、6.0×10-3 mg/kg;精密性、稳定性、重复性的RSD<3.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107.1%(RSD=3.13%,n=6)、94.1%~100.5%(RSD=2.36%,n=6)、98.9%~104.8%(RSD=1.81%,n=6)、92.7%~100.3%(RSD=2.92%,n=6)、96.6%~99.9%(RSD=1.26%,n=6)。海拔高度相近的样品聚成了一类;各元素的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5种重金属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桔梗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的同时测定;海拔因素对桔梗药材的品质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三峡库区;桔梗;海拔高度;重金属;含量   
      176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5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强,岳磊,李晓静
      2017, 28(12)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筛查抗风湿类中药贴剂中非法添加的9种糖皮质激素和8种非甾体抗炎药物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色谱条件:色谱柱Acquity UPLC® BEN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90 ∶ 10,V/V),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 μL;质谱条件: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喷雾针电压为5 500 V,离子源喷雾气GS1、GS2分别为50、50 psi,离子源温度为500 ℃,扫描范围为m/z 50~550,检测方式为正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联合相关信息扫描(IDA)和增强离子扫描(EPI)模式。 结果:17种化学药物成分检测限均≤0.400 μ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分别≤4.93%、7.69%、9.57%。实测样品中可检出双氯芬酸钠。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抗风湿类中药贴剂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的定性分析。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多反应监测;抗风湿类中药贴剂;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   
      549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0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伟,詹长娟,王华,王翼,郭琪
      2017, 28(12)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卡博替尼原料药中卡博替尼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 C18,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乙酸铵缓冲溶液(pH 5.2)(52 ∶ 48,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1 nm,柱温为38 ℃,进样量为20 μL。结果:卡博替尼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9.88~49.40 μg/mL(r=0.999 9);定量限为11.46 ng,检测限为3.36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为98.5~101.7%(RSD=1.2%,n=9)。 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卡博替尼原料药中卡博替尼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卡博替尼;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315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6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裴丽娟,田晨,齐然然,张卓,王业
      2017, 28(12)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布南色林原料药中甲醇、乙醇、异丙醇、乙腈、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和甲苯9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624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150 ℃,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250 ℃,载气为高纯氮气,载气流速为2.8 mL/min,分流比为1 ∶ 1,顶空进样量为1 mL,顶空加热温度为90 ℃,平衡时间为35 min。结果:甲醇、乙醇、异丙醇、乙腈、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和甲苯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6~1 500 μg/mL(r=0.999 8)、10~2 500 μg/mL(r=0.999 9)、10~2 500 μg/mL(r=0.999 8)、0.82~205 μg/mL(r=0.999 4)、1.2~300 μg/mL(r=0.999 5)、0.58~145 μg/mL(r=0.999 4)、10~2 500 μg/mL(r=0.999 9)、1.44~360 μg/mL(r=0.999 6)、1.78~445 μg/mL(r=0.999 5);定量限分别为17.71、6.02、3.17、7.45、1.53、0.69、0.93、1.01、0.22 μg/mL,检测限分别为5.89、1.90、1.05、2.48、0.51、0.23、0.31、0.33、0.07 μg/mL;精密度、稳定性试验的RSD<3.0%,重复性试验中只检出异丙醇,RSD=2.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67%~102.66%(RSD=1.9%,n=9)、96.00%~101.83%(RSD=1.9%,n=9)、97.17%~101.50%(RSD=1.4%,n=9)、96.97%~102.44%(RSD=2.2%,n=9)、95.83%~103.33%(RSD=2.5%,n=9)、95.83%~100.28%(RSD=1.9%,n=9)、98.17%~101.25%(RSD=1.0%,n=9)、96.55%~102.30%(RSD=1.9%,n=9)、96.30%~102.22%(RSD=1.8%,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布南色林原料药中甲醇、乙醇、异丙醇、乙腈、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和甲苯9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布南色林;顶空气相色谱法;残留量;甲醇;乙醇;异丙醇;乙腈;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甲苯   
      388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1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筱玲,刘敏,李美芳,李玉兰,王铁杰
      2017, 28(12)
      摘要:目的:建立愈酚维林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厂家制剂的差异。方法:采用浆法进行溶出,以水为溶出介质,体积为1 000 mL,转速为75 r/min,取样时间为45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枸橼酸喷托维林和愈创甘油醚的溶出度: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 MGⅡ S-5,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三乙胺缓冲溶液(pH 2.6±0.05)(33 ∶ 67,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5 nm(枸橼酸喷托维林)、275 nm(愈创甘油醚),柱温为35 ℃,进样量为20 μL。结果:枸橼酸喷托维林、愈创甘油醚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5.091 6~50.915 5 μg/mL(r=0.999 9)、29.999 5~299.995 2 μg/mL(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0%~100.68%(RSD=0.95%,n=9)、97.09%~101.85%(RSD=1.32%,n=9)。6个厂家样品中枸橼酸喷托维林的平均累积溶出度分别为12%、98%、66%、97%、91%、32%(n=3),愈创甘油醚分别为8%、95%、68%、90%、93%、18%(n=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于愈酚维林片的溶出度测定;不同厂家样品及同一厂家同批次样品间的溶出度均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愈酚维林片;溶出度;浆法;枸橼酸喷托维林;愈创甘油醚   
      20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1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胡恩泽,魏明,黄正辉
      2017, 28(12)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中9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加速溶剂萃取-离子色谱法。阴离子交换分析柱为Ion Pac AS11-HC,保护柱为Ion Pac AG11-HC,淋洗液为氢氧化钾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L/min,洗脱时间为18 min,柱温为30 ℃,进样体积为25 μL。结果:氟离子、甲酸根离子、氯离子、亚硝酸根离子、溴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草酸根离子和磷酸根离子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0.1~5 mg/L(r为0.999 0~0.999 9);定量限分别为0.020、0.078、0.030、0.058、0.052、0.068、0.084、0.064、0.074 mg/L,检测限分别为0.005、0.024、0.008、0.017、0.015、0.022、0.026、0.020、0.021 mg/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4.0%;加样回收率为80.00%~125.08%(RSD为0.97%~2.4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连上清片中9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含量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加速溶剂萃取;离子色谱法;黄连上清片;无机阴离子   
      14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4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雪玲,王超众,贾首时,于晓秋,张连成
      2017, 28(12)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注射用盐酸哌甲酯中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60 ∶ 4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5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杂质A、杂质B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0.02~3.0 μg/mL(r均为0.999 8);定量限分别为0.2、0.6 ng,检测限分别为0.06、0.2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8.2%~100.0%(RSD=0.56%,n=9)、98.0%~100.3%(RSD=0.70%,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注射用盐酸哌甲酯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关键词:盐酸哌甲酯;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关物质;杂质A;杂质B   
      217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8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亚萍,王静,周立新,陆步实
      2017, 28(12)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缬沙坦片中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流动相为[水-乙腈-三氟乙酸(90 ∶ 10 ∶ 0.1,V/V/V)]-[水-乙腈-三氟乙酸(10 ∶ 90 ∶ 0.1,V/V/V)](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237 nm(杂质A)和225 nm(杂质B、C、D),柱温为30 ℃。结果:杂质A、B、C、D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93.43~987.34 ng/mL(r=0.999 4)、12.27~255.92 ng/mL(r=0.999 6)、78.96~657.17 ng/mL(r=0.999 9)、28.39~218.16 ng/mL(r=0.999 7);定量限分别为91.27、11.35、78.31、26.56 ng,检测限分别为22.98、3.13、19.17、8.16 ng;精密度的RSD<2.0%,稳定性、重复性试验中只检出杂质A,RSD=0.79%;回收率分别为99.4%~100.6%(RSD=0.41%,n=9)、98.9%~102.0%(RSD=1.04%,n=9)、99.4%~100.9%(RSD=0.56%,n=9)、98.6%~101.2%(RSD=0.92%,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缬沙坦片中的有关物质。  
      关键词: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缬沙坦;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缬沙坦片   
      203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7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范高福,刘修树,胥振国,汤洁,龚菊梅,蔡玉华
      2017, 28(12)
      摘要:目的:为生物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为依据,结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并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从构成实践教学体系各要素为切入点,突出、强化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围绕高职学生“以能力为本位,实践教学为主导”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结果:构建了以“三能力、一体两翼式”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三标准、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制度与机构,软硬管理结合”的规范化管理体系,“递进式实训基地平台、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为基础的生物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结论:该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可实现学校与政府、社会等的多方共赢,可为生物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生物医药类专业;高等职业教育   
      159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8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殷玉洁,夏秀萍,毛福英,彭艳群,赵云生
      2017, 28(12)
      摘要:目的:为加强对药用植物中农药残留检测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SpringerLink、PubMed等数据库中2005年以后发表的药用植物中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综述。结果:药用植物中农药残留的种类包括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农药污染途径主要包括生长环境污染、加工及贮藏施用农药污染、种植施用农药污染;进行检测前处理时,可选用乙酸乙酯、丙酮、乙腈和丙酮-石油醚等不同提取溶剂,提取方法主要有漂洗、匀浆、振荡、超声提取、索氏提取、微波辅助萃取法、快速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净化方法主要有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凝胶渗透色谱法、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逆流色谱法、二维气相色谱法、磺化法等,富集浓缩方法主要有自然挥发法、真空旋转蒸发法、吹气法和免疫亲和色谱法等;检测技术包括色谱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器分析技术和酶抑制技术等。结论:目前色谱法仍是药用植物中农药残留检测的主流方法,但其在药用植物大规模检测或现场检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开发出高效、快捷、可靠、灵敏、低成本的批量检测方法是该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药用植物;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170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8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荆颖,黄淑萍,王倩,张洁
      2017, 28(12)
      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利福平(RFP)以及实现其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收录的(1985-2015年)RFP的药动学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文献,并据此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患者合并疾病、药物剂型、联合用药及食物等因素对于RFP吸收方面存在影响;患者合并疾病、性别、体质量等因素对于RFP分布方面存在影响;患者生活习惯、性别、年龄、体质量、基因多态性、联合用药及结核杆菌基因变异等因素对于RFP代谢方面存在影响。结论:RFP的药动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临床结核病治疗工作中,除常规的RFP血药浓度监测外,还应开展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以便调整剂量和防止耐药的发生,并综合考虑患者多方面情况包括基因型来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利福平;药动学;影响因素;基因多态性   
      288
      |
      67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0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