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在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以下简称“粒缺发热”)患者中初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基于两项关于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初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粒缺发热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结合国内临床专家对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方面的意见,构建决策树模型,运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分析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作为初始经验性抗真菌药物分别治疗10 d的成本效果。结果:卡泊芬净组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低于伏立康唑组(52 826.71元vs. 58 246.70元),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均高于伏立康唑组(分别为33.95% vs. 25.63%、92.36% vs. 91.87%)。无论是以治疗成功率还是以患者生存率为效果指标,卡泊芬净组的成本-效果比均小于伏立康唑组,且增量成本-效果比和敏感度分析结果均证实了此结果。结论:对粒缺发热患者进行初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卡泊芬净比伏立康唑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97例(118眼),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48例(57眼)和对照组49例(61眼)。两组患者均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患者于术前1周开始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1~2滴,每4~6 h 1次,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胶囊0.5 g,po,tid,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和局部症状消退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个月角膜散光度和矫正视力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复发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局部症状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显著降低、矫正视力显著升高,且术后3个月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3.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能显著缩短角膜上皮修复和局部症状消退时间,恢复患者视功能,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好。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外用溶液治疗维生素B12缺乏型萎缩性舌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7月-2015年6月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维生素B12缺乏型萎缩性舌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补充维生素B12等对因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rhEGF外用溶液喷洒于舌表面,q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将药液浸透于医用纱布上贴敷于患处,每次贴敷30 min以上,tid。两组疗程均为4周,每周复诊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平均疼痛指数和舌部病损面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76.6% vs. 57.4%)和总有效率(97.9% vs. 8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均疼痛指数和舌部病损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周,两组患者的平均疼痛指数明显降低,舌部病损面积均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4周),舌部病损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2~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康复新液联合rhEGF外用溶液治疗维生素B12缺乏型萎缩性舌炎能明显改善患者舌部病损情况,并具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