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7 28 16
    • 杨莉,田丽娟,林琳
      2017, 28(16)
      摘要:目的:为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罕用药研发激励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从罕用药的立法沿革、研发罕用药的激励措施与效果方面对美国和欧盟的罕用药研发激励政策进行对比,并为我国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与欧盟的罕用药激励政策分别始于1983年美国《罕用药法案》与1999年欧盟《罕用药管理规范》,之后通过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美国与欧盟在罕用药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具体激励措施(研发资助、税收减免、费用减免、微型与中小企业额外激励、市场独占、特殊审批程序)等方面有所差异,如在费用减免方面,美国对处方申请费用、生产费用和药物确认费用进行减免,而欧盟对协议帮助费用、初始和后续要求费用,审批前的检查费用和首次上市申请费用依类型按一定比例进行减免。罕用药激励政策推行后,其资格认定数量及上市数量大幅增加、微型与中小型企业成为罕用药研发的生力军、研发投资涵盖各类疾病治疗领域、罕用药研发成为药物创新和生物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应该尽快确定罕用药研发激励的相关立法、设立罕用药的资格认定、从多方面入手完善罕用药研发激励具体措施,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罕用药资格认定和研发激励方面的合作。  
      关键词:罕用药;研发激励;美国;欧盟;对比;研究   
      301
      |
      1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66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靖,顾国煜,陈耀龙,邵蓉,翟晓梅,张幸国,赵青威,羊红玉,王融溶,柳琳,楼燕,洪东升,饶跃峰,吴佳莹,李菌,姜赛平,俞慧群,赵昕,叶云
      2017, 28(16)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学制订我国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指导规范的方法和流程。方法:确定制订指导规范的7个步骤,即组建“规范”制订工作组;调查和遴选超药品说明书使用现状;确定临床问题;检索、评价和综合证据;应用GRADE进行证据质量分级;形成推荐意见并达成共识;同行评审和结果发布。据此步骤最终形成指导规范,并以风湿免疫学科为例进行示范研究。结果与结论:利用循证评价体系并依据7个步骤制订了一套综合行政、法律、临床医学、药学等多学科共同参与的风湿免疫学科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相关指导规范的方法和流程。以证据为基础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指导规范的制订,充分体现了工作组的多学科性、流程的先进性、证据的全面性、分级的严谨性及共识的规范性,为进一步建立起一整套覆盖临床各专科病种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评价和管理体系提供了方法学借鉴,从而促进我国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关键词:循证;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指导规范;制订   
      350
      |
      4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9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红旭,牛立营,杨庆,郭辉
      2017, 28(16)
      摘要:目的:修改国家临床药学重点专科临床药学评审标准,促进临床药学服务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我国临床药学重点专科服务水平。方法:以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国际医院认证标准基本理念为标准,对原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临床药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试行)》(900分)提出修改建议。结果与结论:针对原标准存在缺少药学服务制度化管理、缺少流程控制及质量管理标准、部分分类项目描述不清、未完全体现临床药学服务质量和工作效果评价要求等方面的问题,从基础条件、信息化管理、临床药学工作管理制度等8个方面均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修改后标准更重视和细化制度、标准、流程、质量控制、效果评价等方面的质量体系建设,可促进我国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的提升及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JCI标准;临床药学;重点专科;评审标准   
      629
      |
      3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1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建民,黄良文,朱旭红,胡鹏,袁淮涛
      2017, 28(16)
      摘要:目的:评价3种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侵袭行为及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 mL/kg)、桃红四物汤组(5.7 g/kg)、血府逐瘀汤组(8.5 g/kg)和抵挡汤组(2.8 g/kg),以生药计,每天ig给药1次,连续10 d,末次给药2 h后制备10%含药血清培养液。以10%含药血清培养液干预U251细胞1周后,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MMP-9、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细胞中MMP-2、MMP-9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血清比较,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能降低细胞侵袭率(P<0.05),下调细胞中MMP-2、MMP-9 mRNA及其蛋白表达以及细胞中p-JAK2、p-STAT3蛋白表达(P<0.05或P<0.01);而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和抵挡汤含药血清作用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3种活血化瘀中药复方中,血府逐瘀汤具有显著抑制U251细胞侵袭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下调MMP-2、MMP-9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活血化瘀;侵袭;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金属基质蛋白酶;胶质瘤U251细胞   
      311
      |
      2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7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杰,潘兴娇,罗静,周浓,谢娥,杨敏
      2017, 28(16)
      摘要:目的: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对云木香根产量及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室温盆栽方法,设不种接AM真菌组为CK组,设接种阿密蔻菌根组为AM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盆,共5盆,每盆栽种云木香3株。采用文献方法计算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采用称重法测定云木香根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的含量。结果:AM组与CK组的侵染率分别为(86.22±3.28)%、0(P<0.05),侵染强度分别为(52.12±2.14)%、0(P<0.05);两组间根增质量率和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及总内酯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K组比较,AM组云木香根产量提高了(50.96±2.12)%,云木香根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及总内酯的含量分别增加了65.55%、97.42%、85.42%,内酯类成分间的结构比有所改变。结论:外源性AM真菌的加入能明显提高云木香根的品质。  
      关键词:云木香;丛枝菌根真菌;产量;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   
      280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4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福和,陈少军,倪文娟
      2017, 28(16)
      摘要:目的: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寻找川芎抗血栓活性成分。方法:以“血栓症”为关键词,从治疗靶蛋白数据库中搜索筛选川芎抗血栓靶蛋白;再从蛋白质数据库中查询目标靶蛋白并下载其三维结构,采用蛋白质预处理工具确定活性区域中心坐标,应用PyRx和Discovery Studio Visualizer软件对从台湾中医药资料库下载的247个川芎小分子与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通过结合能筛选出活性成分并分析结合作用力。结果:筛选出4个活性成分即新绿原酸、1-H-苯并咪唑-2-胺、3,8-二羟基酰内酯、川芎三萜,其分别与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Ⅹa、血栓调节蛋白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结合能分别为-6.1、-4.5、-7.7、-8.6 kJ/mol;分析结果显示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力在对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新绿原酸、1-H-苯并咪唑-2-胺、3,8-二羟基酰内酯、川芎三萜可能是中药川芎抗血栓的活性成分。  
      关键词:血栓症;川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虚拟筛选;靶蛋白;分子对接;活性成分   
      381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0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宋信莉,张石宇,郭光伟,刘文,章宏
      2017, 28(16)
      摘要:目的:观察葛根芩连结肠定位片(GGQLJC)对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兔结肠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和核因子κB(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组(阳性对照,0.300 g/kg)、葛根芩连片(GGQL)组(0.225 g/kg)和GGQLJC高、中、低剂量组(1.036、0.518、0.259 g/kg),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兔复制湿热内蕴型UC模型,于造模结束后次日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对兔疾病活动度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组织学损伤(TDI)进行评分,测定结肠、脾、胸腺指数,并检测结肠组织中PPAR-γ、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DAI 、CMDI和TDI评分以及结肠指数、脾指数、结肠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胸腺指数、结肠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兔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与GGQL组比较,SASP 组和GGQLJC高、中剂量组兔DAI和TDI评分、脾指数、结肠指数、结肠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以及SASP 组和GGQLJC高剂量组兔CM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SASP 组和GGQLJC高、中剂量组兔结肠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GGQLJC对湿热内蕴型UC模型兔有一定改善作用,且作用优于GGQL;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结肠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和下调NF-κB p65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葛根芩连结肠定位片;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核因子κB;家兔   
      20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4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刚,屈文,肖飞,郭小娟,杨艳霞,张勇慧,黄志军
      2017, 28(16)
      摘要:目的:考察健脾生血颗粒对围产期大鼠的毒性作用。方法:将受孕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健脾生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0.77、2.31、6.93 g/kg),每组21只,从妊娠第15天开始至分娩后第21天止每天ig相应药物1次。观察健脾生血颗粒对母代大鼠一般毒性和生育能力的影响,对F1代仔鼠运动能力、学习记忆能力、生育能力以及对F2代仔鼠早期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对母代的毒性作用方面,健脾生血颗粒高剂量组母代大鼠妊娠天数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给药初期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对子代的毒性作用方面,健脾生血颗粒高剂量组F1代仔鼠初生体质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第4、5次发现水下平台时间较阴性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对F1代仔鼠生育能力及F2代仔鼠早期发育能力均未见明显影响(P>0.05)。健脾生血颗粒中、低剂量组子代大鼠各指标均未见受到明显影响。结论:健脾生血颗粒对母代及子代大鼠均未见毒性反应的剂量为2.31 g/kg。  
      关键词:健脾生血颗粒;围产期大鼠;毒性;仔鼠;生育能力;发育能力   
      280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8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灵,周艳萌,欧水平,任丽
      2017, 28(16)
      摘要:目的:考察山银花水提物(SYHW)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H1N1病毒)的作用。方法:以H1N1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犬肾小管上皮细胞(MDCK细胞),计算病毒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以不同质量浓度SYHW作用MDCK细胞24 h,考察其最大无毒浓度。然后将试验分为正常细胞组、病毒对照组和SYHW预防给药组、治疗给药组和直接杀灭给药组(均给予最大无毒浓度的SYHW,并以100 TCID50 H1N1病毒感染细胞),测定SYHW的抗病毒有效率(ER);将试验分为正常细胞组、病毒对照组和SYHW治疗给药组、直接杀灭给药组(给药及病毒感染方法同上),分别测定细胞增殖指数(PI)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H1N1病毒的100 TCID50为1.26×10-7,SYHW对MDCK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为50 μg/mL(细胞存活率为91.3%)。SYHW预防给药组、SYHW治疗给药组和SYHW直接杀灭给药组的ER分别为0、80.3%、52.7%。与正常细胞组比较,病毒对照组细胞的PI值显著降低(P<0.05),早期、晚期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病毒对照组比较,SYHW直接杀灭给药组细胞的PI值显著升高、早期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SYHW治疗给药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SYHW具有体外抗H1N1病毒的作用,且以治疗给药和直接杀灭给药抗病毒作用较好。  
      关键词:山银花;水提物;MDCK细胞;甲型H1N1流感病毒;体外   
      29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02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黎丹东,谢国旗,高延玲,苏峰,王希东,李艳,张正臣
      2017, 28(16)
      摘要:目的:研究清脑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络通胶囊组(阳性对照,0.05 g/kg)和清脑片高、中、低剂量组(1.52、0.76、0.38 g/kg),每组10只。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ig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5 d。末次给药1 h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再灌注22 h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观察脑组织海马区病理学变化,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三磷酸腺苷(ATP)、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以及海马区神经元稀疏、排列不规则等病理改变;脑组织中ATP、SOD水平降低(P<0.01),LDH、TNF-α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脑片各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升高(P<0.05),病理损伤改善;除清脑片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给药组大鼠脑组织中各指标也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清脑片可升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中ATP、SOD水平,降低LDH、TNF-α水平,并明显改善大鼠病理损伤。  
      关键词:清脑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预防作用   
      324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8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倪善红,汤道权,董洁,肖冰心,刘云,李艳丽,孙增先
      2017, 28(16)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沙格列汀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沙格列汀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BEH Shield RP18,流动相为10 mmol/L乙酸铵-乙腈(70 ∶ 30,V/V),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扫描模式为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各离子对为m/z 316.2→180.2(沙格列汀)、m/z 332.3→196.2(5-羟基沙格列汀)、m/z 304.2→153.9(维格列汀,内标)。取6只SD大鼠,复制糖尿病模型后,ig沙格列汀0.53 mg/kg,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0.75、1.0、1.5、2.0、4.0、6.0、8.0、12.0、24.0 h经眼眶取血0.25 mL,测定血浆中沙格列汀及其代谢物5-羟基沙格列汀的浓度,采用Win Nonlin 6.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沙格列汀和5-羟基沙格列汀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1~100(r=0.997 2)、0.2~200 ng/mL(r=0.996 5),定量限分别为0.1、0.2 ng/mL,日内(n=5)、日间(n=3)RSD均小于12%,准确度为94.1%~105.4%、91.0%~103.6%,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2.4%~87.3%、107.0%~115.3%(RSD均小于13.6%,n=6),基质效应分别为105.9%~107.8%、83.5%~88.2%(RSD均小于10.3%,n=6),稳定性的RSD≤11.0%(n=5);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49.97±11.14)、(16.87±7.35) ng/mL,t1/2分别为(2.88±0.21)、(4.21±0.95) h,AUC0-24 h分别为(90.95±7.06)、(49.13±5.33) ng·h/mL(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沙格列汀及其代谢物5-羟基沙格列汀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关键词:沙格列汀;5-羟基沙格列汀;血药浓度;药动学;大鼠;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31
      |
      2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7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奚炜,徐帮,张永华,赵倩,陈进兵
      2017, 28(16)
      摘要:目的:研究戈舍瑞林对前列腺增生模型大鼠血管生长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大鼠建立前列腺增生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戈舍瑞林低、中、高剂量组(0.4、0.8、1.2 mg/kg),另取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生理盐水,戈舍瑞林各剂量组大鼠ig相应剂量的药物,每日1次,连续25 d。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体积、湿质量、前列腺指数和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CD4、CD8的阳性细胞面积。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体积、湿质量、前列腺指数和VEGF、TGF-β1、FGF、CD4、CD8阳性细胞面积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戈舍瑞林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改善(P<0.05),且中、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中、高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戈舍瑞林可改善大鼠的前列腺增生,减少前列腺组织中VEGF表达并调节免疫功能。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戈舍瑞林;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功能   
      29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9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萌,何勇,肖飞,田远耀
      2017, 28(16)
      摘要:目的:研究尼美舒利联合奥沙利铂对食管癌大鼠移植瘤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g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尾iv 5%的葡萄糖注射液)、尼美舒利组(ig 20 mg/kg)、奥沙利铂组(尾iv 13.6 mg/kg)及联用组,每组10只,ih食管癌Eca109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建模成功后各组大鼠按相应方式给予相应药物,ig每天1次,尾iv每4 d 1次。8周后处死大鼠,测量各组大鼠瘤体积和瘤质量,计算抑瘤率,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SCCAg)含量、外周血中免疫细胞(CD3+、CD4+、CD8+ 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其余3组大鼠瘤体积和瘤质量减小(P<0.05);肿瘤标志物含量减少(P<0.05);尼美舒利组大鼠CD3+、CD4+ 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增高,CD8+ 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奥沙利铂组和联用组大鼠CD3+、CD4+ 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降低,CD8+ T细胞数量百分比增高(P<0.05)。与尼美舒利组和奥沙利铂组比较,联用组大鼠抑瘤率增加(P<0.05),肿瘤标志物含量减少(P<0.05),免疫细胞百分比较尼美舒利组降低、较奥沙利铂组增高(P<0.05)。结论:尼美舒利能增强奥沙利铂对食管癌的抑瘤作用,降低奥沙利铂对大鼠免疫功能的抑制程度。  
      关键词:食管癌;尼美舒利;奥沙利铂;免疫功能;大鼠   
      21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1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申强,张海晶,杨明华,孙晓波,孙桂波
      2017, 28(16)
      摘要:目的:研究血脂平胶囊对高血脂模型金黄地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金黄地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3 mg/kg)、联用组(血脂平胶囊1.3 g/kg+阿托伐他汀 1.5 mg/kg)和血脂平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血脂平胶囊1.3、2.6、5.2 g/kg),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地鼠给予普通饲料,其他组地鼠给予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模型,2周后同时ig给予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地鼠ig等体积的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地鼠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肝组织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PPAR-α、CYP7A1、ACOX、SREBP-1c、ACC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地鼠血清TC、TG、LDL-C、FFA含量增加,HDL-C含量降低,PPAR-α、CYP7A1、ACOX mRNA及蛋白表达减弱,SREBP-1c、ACC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平胶囊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用组地鼠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血脂平高剂量组HDL-C除外)(P<0.05);血脂平胶囊中剂量组地鼠TC、TG、FFA含量和PPAR-α、CYP7A1、ACOX、ACC1 mRNA及CYP7A1、SREBP-1c、ACC1蛋白表达均明显改善(P<0.05);血脂平胶囊低剂量组地鼠TC、TG含量和PPAR-α mRNA及CYP7A1、SREBP-1c蛋白表达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脂平胶囊具有降血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α和抑制SREBP-1c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血脂平胶囊;高血脂;降血脂;作用机制;金黄地鼠   
      217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0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冯果,李玮,何新,吴增光,郑传奇,田小芳,冷安碧,李月
      2017, 28(16)
      摘要:目的:优化了哥王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了哥王的有效成分伞形花内酯、西瑞香素的含量和浸膏收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以溶剂量、乙醇体积分数、渗漉速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对了哥王的3种提取方法(渗漉法、煎煮法和回流提取法)进行比较,筛选最优提取方法;再用正交试验对最优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验证。结果:提取方法的综合评分排序为渗漉法>回流提取法>煎煮法,以渗漉法更优。渗漉法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渗漉溶剂70%乙醇,溶剂量为14 倍药材量,渗漉速度为5  mL/(min·kg);验证试验中3次试验的综合评分分别为98.3、99.3、98.8(RSD=0.51%,n=3)。结论:了哥王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选用渗漉法,优选出的渗漉法提取工艺稳定、重现性好。  
      关键词:了哥王;提取工艺;正交试验;伞形花内酯;西瑞香素;渗漉法   
      194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6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房磊臣,刘嫱,高新征,韦祎,刘一鸣,黄凌
      2017, 28(16)
      摘要:目的:考察黎药益智仁4种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实验性肠炎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将益智仁70%乙醇提取物浸膏用水分散后,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得相应部位提取物。将42只小鼠随机分为造模组(36只)和空白组(6只),造模组大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法复制实验性肠炎模型。成模后,将造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52 g/kg)和益智仁不同极性部位(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组(剂量均为10 g/kg,以生药计),每组6只,ig给药,每天1次,连续9 d,给药体积为0.2 mL/10 g;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ig生理盐水。测定小鼠体质量变化,对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评分。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百分率、DAI评分以及结肠组织中MPO、MDA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肠组织发生明显病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回升,DAI评分显著降低,MPO活性显著降低,病理评分显著降低;阳性组、益智仁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小鼠结肠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阳性组和益智仁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小鼠结肠组织中MDA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智仁4种极性部位提取物对实验性肠炎模型小鼠均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效果较好。  
      关键词:益智仁;提取部位;实验性肠炎;小鼠   
      21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7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蔡晓翠,顾政一,贺金华,张瑞萍,毛艳,康雨彤
      2017, 28(16)
      摘要:目的:比较新疆一枝蒿药材人工种植品种与野生品种药材之间的差异性,筛选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组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建立22批不同产地及采摘时间的新疆一枝蒿人工种植品种与野生品种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Marker ViewTM软件、SIMCA-P 11.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人工种植及野生一枝蒿主成分特点,筛选差异变量,获得人工种植品种与野生品种的差异组分。结果:建立了22批一枝蒿(12批野生品种,10批人工种植品种)的指纹图谱,经主成分分析,人工种植品种与野生品种分组良好,有明显差异;不同采摘时间的人工种植品种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开花前后,其中花蕾期、盛花期较集中;不同产地的野生品种植株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组分和含量上均有一定差异性;通过正离子模式的矩阵发现了268个变量,负离子模式发现了155个变量,经差异变量提取共找出28组变量,确定出19个变量。结论:人工种植品种与野生品种一枝蒿的主成分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花期与采摘地等方面,可为新疆一枝蒿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原产地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一枝蒿;主成分分析;人工种植;野生;差异变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2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2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戎晓娟,顾政一,贺金华,杨璐
      2017, 28(16)
      摘要:目的:建立新疆一枝蒿有效部位主要成分的快速识别和高效制备的方法,为民族药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液相-高分辨质谱(LC-HRMS/MS)法对一枝蒿有效部位的主要成分进行初步推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和质谱法将部分化合物与相应对照品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其名称;对尚未确定的化合物采用柱分离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快速获得单体,并确定其结构。结果:从一枝蒿有效部位分离出5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2个化合物为艾黄素和紫花牡荆素;获得1个单体化合物(得率为0.35 mg/g,纯度为98.5%),经结构确证为6-去甲氧基-4′ -O-甲基茵陈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实现了目标成分的快速分离、鉴定、制备,可应用于民族药复杂的物质基础研究。  
      关键词:一枝蒿;液质联用;制备液相色谱;分离;鉴定;单体制备;结构确证   
      226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3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邝婷婷,孙铭,王张,祝晓起,唐妍泓,曹梦蝶,曾勇,贾敏如,张艺,江道峰
      2017, 28(16)
      摘要:目的:研究藏药制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为藏医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法定药品标准中藏药制剂,统计制剂的品种特点(制剂规模、批准文号与生产企业、制剂名称、剂型和药味数)、主治特点(主治病名、临床应用)及药物特点(类别与数量、药用部位、常用药与使用频率、“三果”的使用特征)等。结果:共纳入458种制剂,其中18种收载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200种收载于199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240种收载于第一版《藏药标准》(六省区);129种制剂共计获得430个批准文号,由52家药企生产;制剂命名多采用“药味数+主药+剂型” “主药+剂型” “主治+剂型”等形式;剂型有散剂、丸剂、膏剂、油剂、糖浆剂、酒剂等;药味数为(13.81±13.28)味。藏药制剂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藏药制剂共使用442味药物,其中植物药297味、动物药70味、矿物药47味、其他28味;常见药用部位依次为种子或果实、根或根茎、全草、花、茎、地上部分、块茎或鳞茎等。用药频率排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诃子、红花、木香、豆蔻、余甘子、荜茇、藏木香、石榴、麝香、鸭嘴花等;19%的制剂含有三果(诃子、余甘子、毛诃子)。结论:藏药制剂的品种丰富、药味数适中、固体制剂较多、临床应用广泛、植物药占多数、常用“三果”,但有国药准字号的制剂较少。  
      关键词:藏药制剂;药品标准;品种;主治;用药特点   
      297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2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许有瑞,伊辉,张可锋,廖迎#,林家逊,段小群
      2017, 28(16)
      摘要:目的:从瑶药葫芦钻中筛选出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将葫芦钻水提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分别测定各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对筛选出的活性强且得率相对较高的部位进行酶抑制动力学研究;考察各部位对葡萄糖、蔗糖和淀粉负荷小鼠血糖值的影响(以阿卡波糖片为阳性对照)。结果:体外酶活性抑制试验显示,葫芦钻乙酸乙酯部位[得率为0.40%、酶活性抑制率为(72.90±2.85)%]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呈现出剂量依赖的快速非竞争性可逆抑制类型。体内耐糖量实验结果表明,阿卡波糖片和葫芦钻各部位对葡萄糖负荷小鼠的血糖值均没有影响(P>0.05),而阿卡波糖片和葫芦钻乙酸乙酯部位能降低蔗糖负荷小鼠30、60 min的血糖值以及淀粉负荷小鼠30、60、120 min的血糖值(P<0.05或P<0.01)。结论:乙酸乙酯部位是瑶药葫芦钻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有效部位。  
      关键词:瑶药;葫芦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同极性部位;小鼠;耐糖量实验   
      217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5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宜梅,禹颖,王斌,王卫平,丁征,郑英丽
      2017, 28(16)
      摘要:目的:改进药库管理模式,为医院管理改革提供借鉴。方法:从人员数量、配送及时性、出入库的准确率等方面介绍我院药库外置模式运行3个月的管理情况,并总结出实施外置库管理、保证临床药品供应的有效、可行的方案。结果:通过确定药库外置的药品种类、管理级别、医院和医药商业公司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信息平台和配送管理等细则,我院药库外置工作基本完成。与运行前比较,该模式运行后有效降低了医院对库房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库房管理人员由原来的4人减少到3人;且采购药品均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配送。结论:在医院管理面临不断改革的形势下,可考虑药库外置的管理模式,以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关键词:药库外置;管理模式;医院;医药商业公司   
      419
      |
      1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7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熊科元,万丹娜,邵峰,赵海平,刘荣华,黄慧莲,杨明
      2017, 28(16)
      摘要:目的:优化山楂有机酸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液料比、提取时间及乙醇体积分数为自变量,以有机酸得率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山楂有机酸提取工艺。结果: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山楂按液料比18.5 ∶ 1加入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0 h;验证试验的有机酸得率平均值为5.22%(RSD=2.70%,n=3),与模型预测值(5.13%)的相对误差为1.75%。 结论:优化建立的山楂有机酸提取工艺方法简单,重现性和可预测性较好。  
      关键词:山楂;有机酸;提取工艺;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252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5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莹,丘建芳,黄小强,许文,李小艳,吴水生
      2017, 28(16)
      摘要:目的:优化建泽泻盐炙工艺并建立其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23-乙酰泽泻醇B、总三萜含量和外观性状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建泽泻盐炙工艺中用盐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3个因素的水平。采用HPLC法分别在208、245 nm波长下建立10批建泽泻盐炙品的指纹图谱,经软件比较其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结果:最优工艺为每100 kg泽泻加10 kg水溶解的2 kg盐,闷润1 h,在100 ℃下炒制8 min。验证试验中,3批盐炙品外观性状均符合要求,综合评分平均值为93.94(RSD=6.63%,n=3);23-乙酰泽泻醇B和总三萜含量稳定,RSD分别为7.41%、7.39%(n=3)。在208、245 nm波长下分别标定了建泽泻盐炙品的17、10个共有峰;1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优化的建泽泻盐炙工艺合理可行、重现性好;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有峰稳定,可用于建泽泻盐炙品的质量评价。  
      关键词:建泽泻;盐炙工艺;正交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23-乙酰泽泻醇B;三萜类化合物   
      17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1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甄小龙,侯守谦,窦霞
      2017, 28(16)
      摘要:目的:优选养血接骨胶囊水提工艺。方法: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以阿魏酸含量、淫羊藿苷含量和得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养血接骨胶囊的最佳水提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养血接骨胶囊最优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验证试验中阿魏酸、淫羊藿苷含量分别为0.38、1.23 mg/g(n=3),得膏率为28.2%(n=3),综合评分为97.11(RSD=2.77%,n=3)。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简便可行、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养血接骨胶囊的提取制备。  
      关键词:养血接骨胶囊;正交试验;水提工艺   
      137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1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红,高萌,褚秋辰,董浩,陈雨,徐荣谦,张成鸿,田燕
      2017, 28(16)
      摘要:目的:研究脂蟾毒配基(RBG)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PLGA-TPGS)纳米粒(RPTN)体外被人肝癌HepG2细胞、小鼠腹水型高淋巴道转移肿瘤HCa-F细胞的摄取情况和对HepG2细胞的毒性。方法:制备包载RBG和荧光标记物香豆素6的PLGA-TPGS纳米粒(RCPTN),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HepG2、HCa-F细胞对RCPTN的体外摄取情况。将试验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PLGA-TPGS纳米粒(EPTN)组、5-氟尿嘧啶溶液(FS)组、RBG溶液(RS)组、RBG/PLGA纳米粒(RPN)组、RPTN组,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法考察不同终质量浓度(1.25、2.5、5、10、20 μg/mL)的FS、RS、RPN和RPTN作用24、48、72 h后HepG2细胞在450 nm波长下的光密度,计算细胞存活率(CV)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 结果:RCPTN分布在HepG2、HCa-F细胞的细胞核周围。RPN组和RPTN组细胞的CV随RBG浓度增加而减小,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小;与FS组比较,RPTN组细胞的CV均减小(P<0.05或P<0.01)。FS、RS、RPN和RPTN作用于HepG2细胞的IC50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且IC50的大小依次为RS> FS>RPN>RPTN;RPN和RPTN作用48、72 h的IC50明显小于FS与RS(P<0.05或P<0.01)。结论:RPTN 可将RBG带入HepG2、HCa-F细胞内部,其对HepG2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作用强于RPN、RS和FS。  
      关键词:脂蟾毒配基;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纳米粒;肝癌HepG2细胞;腹水型高淋巴道转移肿瘤HCa-F细胞;细胞摄取;体外细胞毒性   
      423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3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宋艺君,郭涛,周晓程
      2017, 28(16)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黄精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多糖和5-羟甲基糖醛(5-HMF)的含量变化,为不同产地黄精炮制工艺和不同炮制品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黄精样品中多糖、5-HMF的含量,并比较不同产地[陕西略阳县、陕西黄陵县、云南富民县(道地产区)、陕西太白县]黄精鲜切、干切、清蒸、酒蒸样品中多糖及5-HMF的含量差异。结果:鲜切黄精以道地产区云南富民县样品多糖含量最高(13.4%),且未检测到5-HMF(0); 黄精鲜切、干切、清蒸、酒蒸后多糖含量分别为10.8%~13.4%、8.9%~10.8%、5.5%~6.9%,5.6%~6.5%, 5-HMF含量分别为0、0、0.21%~0.50%、0.25%~0.72%。与未炮制样品(鲜切)比较,黄精经干切、清蒸、酒蒸后多糖含量依次减少,清蒸、酒蒸后5-HMF含量依次增加。结论:建议在制订道地和非道地产区黄精炮制工艺时应考虑产地因素;在黄精清蒸和酒蒸后的炮制品的质量标准中应增加5-HMF含量测定指标。  
      关键词:黄精;产地;炮制工艺;5-羟甲基糠醛;多糖   
      254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9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珊珊,王慧云,王飞飞,丁林
      2017, 28(16)
      摘要:目的:制备阿德福韦酯纳米脂质载体(ADV-NLC),并优化其处方。方法:以硬脂酸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固体脂质,油酸为液体脂质,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稳定剂,采用溶剂分散-超声法制备ADV-NLC。以粒径、多分散指数、Zeta电位和包封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Gemini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比例、乳化剂用量(乳化剂与水相之比)、药脂比、固-液脂质比。结果:处方为乳化剂(双子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比例1 ∶ 2)用量3%、药脂比4.5%,固-液脂质比6 ∶ 5。所制ADV-NLC的平均粒径为(48.83±2.65) nm,多分散指数<0.3,Zeta电位为(-28.7±1.8) mV,包封率为(77.65±0.03)%(n=3)。结论:成功制得ADV-NLC,且处方合理、可行。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纳米脂质载体;双子表面活性剂;处方优化   
      166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8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炜,王晓彤,王建华
      2017, 28(16)
      摘要:目的:制备载阿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聚赖氨酸-聚乙二醇(PLGA-PLL-PEG)纳米粒,并研究其抑瘤作用。方法:应用PLGA-PLL和活化PEG聚合而成的PLGA-PLL-PEG为载体包载阿霉素,制得载阿霉素PLGA-PLL-PEG纳米粒。检测纳米粒的形态大小、粒径分布、阿霉素的含量,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比较纳米粒和阿霉素在144 h内的累积释放率(Q)和对乳腺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率(IC50)。结果:所制载阿霉素PLGA-PLL-PEG纳米粒为规则圆形,分散性良好,无黏连,平均粒径为(136.7±9.3) nm(n=5),平均包封率为(76.67±8.63)%,平均载药量为(3.86±0.55)%(n=3);阿霉素的Q12 h达100%,载阿霉素PLGA-PLL-PEG纳米粒的Q24 h为52.9%、Q144 h为81.2%。载阿霉素PLGA-PLL-PEG纳米粒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较阿霉素增长缓慢,二者的IC50分别为1.844、0.345 μg/mL。结论:成功制得载阿霉素PLGA-PLL-PEG纳米粒,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其抑瘤作用强于阿霉素。  
      关键词:阿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聚赖氨酸;聚乙二醇;纳米粒;肿瘤细胞;抑制   
      408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2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周容,周莉莉,钟思雨,袁礼,周玮,夏新华
      2017, 28(16)
      摘要:目的:为制备高效的脂质体提供参考。方法:以“材料”“脂质体”“Materials modified liposome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2016年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修饰脂质体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其在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39篇,其中有效文献45篇。目前用于修饰脂质体的材料主要有糖类及其衍生物、配体类、聚合物类及肽类等。其中糖类及其衍生物、配体类和肽类修饰后的脂质体具有主动靶向性,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聚合物类修饰后的脂质体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目前国内修饰脂质体材料还处在研发阶段,临床应用较少,存在经修饰的脂质体在体内外的靶向性是否具有可比性、各类材料是否能广泛用于不同含药脂质体的修饰、修饰后的脂质体能否实现大规模生产、修饰脂质体的设计与制备过程均较普通脂质体复杂等问题,有待今后去攻克。  
      关键词:脂质体;表面修饰;靶向性;材料   
      388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0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夏晓旦,普天磊,黄婷,侯安国,曾佳
      2017, 28(16)
      摘要:目的:为岩白菜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岩白菜”“化学成分”“含量考察”“药理作用”“Bergenia purpurascens”“Chemical components”“Content investigation”“Pharmacolog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70年1月-2017年3月在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Link、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岩白菜的化学成分、含量考察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3篇,其中有效文献33篇。从岩白菜中提取分离鉴定出来的化学成分有20余种,包括岩白菜素、熊果苷、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等酚类成分及亚砜类和多糖、甾醇等其他成分。其中,4,6-二-O-没食子酰熊果酚苷和2,4,6-三-O-没食子酸-D-葡萄糖为岩白菜中新发现的酚类成分;阿夫儿茶精及Breynioside A为从岩白菜中新分离成分;二乙基二亚砜为从岩白菜属植物中新分离得到的含硫化合物。岩白菜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因药用部位、地域及采收季节的差别而不同,其中岩白菜素和儿茶素主要分布在岩白菜植株的根茎部,熊果苷和没食子酸主要分布于植株叶片;岩白菜中熊果苷的开发优选兰坪老君山、轿子山花溪旁和香格里拉小中甸3个居群;夏季是采收岩白菜中没食子酸的最佳时期。岩白菜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祛痰止咳、抗菌抗炎、抗消化道溃疡和免疫增强等。结论:在开发利用岩白菜中某个单体成分或有效部位时,应充分考虑其在不同部位、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季节的分布情况,做到“因时、因地制宜”。如能以不同溶剂的提取物或有效部位来研究其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将更为合理,亦或借鉴岩白菜属其他植物的研究情况,对其有效成分、含量及药理作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岩白菜;化学成分;含量考察;药理作用   
      1146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8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柳阳,朱艳华,孙佳琳,刘霜琪,孟莹,刘剑桥
      2017, 28(16)
      摘要:目的: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 “PEG”“PLGA”“PEG-PLGA”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8年1月-2017年1月在PubMed、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溶剂挥发法、沉淀法、自乳化溶剂扩散法、盐析法等制备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46篇,其中有效文献28篇。虽然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已经解决了操作、耗能及环境污染上的一些难题,但仍然存在常使用毒性较大含氯有机溶剂和难以工业化大生产等问题。前者可通过寻找毒性较小的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酸乙酯)来代替和通过对PLGA结构修饰基团或合成方法的改进使其可溶于毒性较小的有机溶剂加以解决;后者可通过研发新型辅料,或是改进制备工艺(如冻干)来改善纳米粒的稳定性和研发新型生产设备来解决。  
      关键词: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   
      233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5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胡明勋,马逾英,蒋运斌,杨芝芳,陈玲,马俊
      2017, 28(16)
      摘要:目的:为民族民间药鸡矢藤的深入研究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以“鸡矢藤”“资源”“成分”“药效”“应用”“Paederia scandens”“Ingredients”“Pharmacolog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64-2016年在PubMed、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鸡矢藤的资源分布现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安全性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9篇,其中有效文献53篇。鸡矢藤在我国有11种、1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南、中南至东部,以西南部为多。鸡矢藤含有环烯醚萜苷类、黄酮类、甾醇类、三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抑菌、抗肿瘤及影响胃肠道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鸡矢藤的安全性高、毒性小;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胃肠疾病、疮疡肿痛等。结论:目前对于鸡矢藤药理作用的研究多集中于如环烯醚萜苷类、黄酮类等成分群,而对于药效主要贡献成分研究不足,亟待加强相关研究。鸡矢藤还存在资源利用程度较低、缺乏相关产品开发的问题,今后应加强系统的生药学及质量控制的研究,并结合现有的应用基础促进其产品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鸡矢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应用现状   
      738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4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鄢灵,赵晓佩
      2017, 28(16)
      摘要:目的:比较我国与美国执业药师制度,为提高我国药学服务质量和促进公众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近10年的相关研究文献,比较美国和我国执业药师在法律地位、准入资格、法律义务和责任方面的不同,提出完善我国执业药师制度的建议。结果与结论:当前我国执业药师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法律地位不高、准入门槛较低、法律义务和责任不明确;而美国执业药师制度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严密的法律体系,美国药房理事会颁布《标准州药房法》对执业药师的准入资格、法律义务和责任进行了明确详尽的规定,各州药房法以此为蓝本制定。鉴于我国当前国情,有必要借鉴美国的上述经验,对我国执业药师的法律地位、准入资格、法律义务和责任予以完善,以提升我国药学服务质量。  
      关键词:执业药师;法律地位;准入资格;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美国   
      445
      |
      2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7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丽娟,何婷,徐静,高如宏
      2017, 28(16)
      摘要:目的:为开拓回药研究的思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回医药、民族药相关文献,结合现代化发展需要,对回药系统化研究思路进行梳理。结果与结论:回药应从理论研究,品种考证,质量标准的建立,方剂与民间单方、验方的整理以及标本馆的建立,数据库的建立,新药的研发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回药;研究方法;思路   
      18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4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许雯,陶靓
      2017, 28(16)
      摘要:目的:为生产企业合理设计外用药膏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和《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说明书规范细则》对药品说明书应标注项目,分析我院2016年1-6月使用的51种外用药膏说明书标注项情况。结果:在51种外用药膏中,国产品种39种,进口品种12种。在39种国产药膏说明书中,标注率较低的项目有药物过量、药动学、使用指导、药理毒理,标注率分别为2.6%、5.1%、15.4%、28.2%,而进口品种的标注率分别为16.7%、83.3%、75.0%、100%。与进口药膏说明书比较,国产药膏说明书标注内容不够详细的项目有成分、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结论:建议生产企业咨询医药学专家,按照《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要求列出全部辅料,细化和完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特殊人群用药、药理毒理及药物过量等项的标注内容,同时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审批力度。  
      关键词:外用药膏;药品说明书;标注   
      479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3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邱季,朱文靖
      2017, 28(16)
      摘要:目的:细化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质量标准,为提高静脉用药调配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并制定质量标准细则等构建我院PIVAS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比较实施前(2013年7月-2014年6月)与实施后(2014年7月-2015年6月)出现的质量问题发生次数,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制定了包括人员行为标准、药品管理质量标准、监督检查质量标准等117项管理制度及14项环节质量标准与细则;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质量问题发生次数由实施前的358例下降到实施后的177例,其中调配差错发生次数占总调配量比例由0.35?下降到0.17?(P<0.05)。结论:我院PIVAS通过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并实施质量控制标准与细则,提高了PIVAS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标准与细则;调配差错   
      516
      |
      2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8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苏克剑,张乐,陆国红
      2017, 28(16)
      摘要:目的:探究抗实验性肝损伤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实验性肝损伤”“中药复方”“保护作用”等为主题,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与抗实验性肝损伤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有关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基本信息、中药分类、单味中药使用率与共现频率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K-means聚类模型和SPSS Modeler中的Apriori算法对使用率排名前10位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与重要性)和关联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498篇,最终纳入有效文献70篇,涉及51种中药复方,包括111味中药。用药种类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其中药物种类最多的是清热类,有34味;使用频次最高的是补虚药,有63次(使用率为25.82%);使用率最高的单味中药是柴胡(占总数的25.49%);共现频率最高的药对是柴胡-丹参。聚类分析结果共得到5个聚类方,即柴胡-丹参-当归-甘草、黄芪-当归-白花蛇舌草、茵陈-郁金-虎杖、柴胡-丹参-茵陈、五味子-甘草;重要性预测结果显示,在聚类方中五味子最重要、虎杖最不重要。关联分析共得到13条药组关联规则,但支持度与置信度均较低。结论:抗实验性肝损伤中药复方的组成以清热药、补虚药为主,但是用药配伍多样,相互关联度较低。  
      关键词:中药复方;抗实验性肝损伤;用药规律;聚类分析;关联分析   
      25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5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丽,罗圣平,罗晓波,谭秋红
      2017, 28(16)
      摘要:目的:为妊娠期中成药的药物咨询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6月使用的中成药说明书,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妊娠禁用、忌用、慎用药材和饮片,依据《中国药典》及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中“注意”项,对比分析药品说明书妊娠禁忌标注存在的问题。结果:《中国药典》中收录妊娠禁用、忌用、慎用药材和饮片共计99种。我院除儿童专用中成药外的210种中成药说明书中,含禁用药材的有32种,含慎用药材的有61种,仅21种标注与所含药材相符。在含禁用、慎用药材的93种中成药说明书中,《中国药典》收录有27种,《中国药典》未收录而《临床用药须知》收录的有13种,两者均收录的有17种,但三者禁忌标注一致的仅有6种。在含禁用药材的32种中成药说明书中,明确标注禁用的有6种,标注为忌用或慎用的有17种,缺禁忌标注的有9种。在含慎用药材的61种中成药说明书中,标注为禁用或忌用的有29种,明确标注为慎用的有15种,缺禁忌标注的有17种。在117种不含禁用、忌用、慎用药材的中成药说明书中,标注妊娠期忌用的有8种,标注妊娠期禁用的有18种。结论:大部分中成药说明书妊娠禁忌标注欠规范,与《中国药典》或《临床用药须知》一致性差。药师除应遵照《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及药品说明书提供药物咨询外,对缺妊娠禁忌标注的中成药可通过分析所含药材的妊娠禁忌分类来判断。使用中药并不代表安全用药,且某些中成药中含有西药成分,因此药师应对妊娠期使用中成药的患者进行用药教育。考虑到中药注射剂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多,其不良反应存在不可预测性,因此对于妊娠期患者药师应建议避免使用中药注射剂。  
      关键词: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妊娠禁忌   
      444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6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冯娜
      2017, 28(16)
      摘要:目的:为规范抗糖尿病药品说明书中妊娠妇女用药信息标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丁香园用药助手中收录的所有抗糖尿病药品说明书,分析其中妊娠妇女用药信息标注情况。结果:166份药品说明书中,147份(88.55%)有单独列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项,并对妊娠妇女用药信息进行了标注;14份(8.43%)也有列出该项,但仅标注尚无临床资料或临床资料有限,未提示妊娠妇女可否用药;5份(3.01%)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项。在无用药指导意见中,指导意见缺失3份(1.81%),临床资料无/有限14份(8.43%);在有用药指导意见中,指导意见为禁用49份(29.52%),不得/不宜/不应使用40份(24.1%),慎用/不推荐/权衡利弊/益处大于风险时使用/向医师咨询49份(29.52%),可用/使用不受限制11份(6.63%)。166份药品说明书中,26份为国外药企药品说明书,均有单独列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项,且有妊娠妇女用药指导意见。结论:国内药品说明书标注内容存在妊娠妇女用药相关信息缺失、指导意见表述不统一、更新滞后等问题,应引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生产企业的重视。  
      关键词:药品说明书;抗糖尿病药;妊娠妇女   
      247
      |
      2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8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