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17
年
第
28
卷
17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在GLP1R基因多态性位点rs3765467检测中的应用
张远,何霞,钟磊,串俊兰,龙恩武
2017, 28(17)
摘要:目的:建立检测肠促胰岛素样肽-1受体(GLP1R)基因已知突变位点rs3765467(NT_007592.16的第39 065 819位)的方法,并评价其准确性与实用性。方法:收集我院体检中心2015年10月-2016年2月72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样本,采用柱提法提取其全血DNA,经降落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法对产物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其中38例受试样本进行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测序法)测序验证,比较2种方法的结果。结果:突变扫描结果显示,扩增片段中存在39 065 817和39 065 819两个多态性位点。HRM法只检测出了4种基因型[GCG/GCG、GCA/GCG或ACG/GCG、GCA/GCA或ACG/ACG、A(G)CA(G)];而Sanger测序法共检测出6种基因型[GCG/GCG、ACG/GCG、ACG/ACG、A(G)CA(G)、GCA/GCG、GCA/GCA]。结论:HRM法可区分GCG/GCG和A(G)CA(G)基因型,但无法区分GCA/GCG与ACG/GCG杂合突变、GCA/GCA与ACG/ACG纯合突变。该方法并不适用于多个邻近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在进行单核苷酸突变检测时,应对序列进行综合分析后再选取经济、简便的方法。
关键词:GLP1R基因;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检测
30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7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miR-497和miR-34a在铂敏感和铂耐药卵巢上皮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及机制研究
曹丽娟,刘文博
2017, 28(17)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497和miR-34a在铂敏感和铂耐药卵巢上皮癌(EOC)患者中表达的差异及机制。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行卵巢癌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的EOC患者72例,术后均行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规范化疗,并进行随访(时间为2008年7月-2016年7月)。根据患者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将其分为铂敏感组(42例)和铂耐药组(3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两组患者肿瘤组织中miR-497和miR-34a的表达水平,并考察其与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相关性;采用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患者miR-497和miR-34a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考察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残基二甲基化(H3K9me2)水平,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miR-497和miR-34a启动子区H3K9me2水平。结果:铂敏感组患者miR-497和miR-34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铂耐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的总生存期为(45.7±17.5)个月,与其miR-497和miR-34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2分别为0.271 4、0.378 2,P<0.01)。铂耐药组患者miR-497和miR34a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均显著高于铂敏感组,且其启动子区H3K9me2水平也显著高于铂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铂耐药组患者H3K9me2水平虽略高于铂敏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C患者肿瘤组织中miR-497和miR-34a的表达水平与铂化疗的敏感性及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可能是其表达变化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微小核糖核酸;miR-497;miR-34a;卵巢上皮癌;铂耐药;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启动子区
397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58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阿仑膦酸钠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成本-效用分析
冯鑫,高颖,潘雪梅,毛佳佳,房德敏
2017, 28(17)
摘要:目的:评价阿仑膦酸钠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经济性,为骨质疏松及骨量低下患者选择经济、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Markov经济学模型,以基础用药(钙剂与维生素D3)和基础用药联合阿仑膦酸钠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数据作为基线数据,使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及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作为经济学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敏感度分析考察所建模型的稳定性。结果:基础用药组的QALY为0.704年,联合用药组的QALY为0.708年,两组间的ICUR为714 252.44。对于髋部骨折后期和发生其他骨折的人群,联合用药组均是高成本、低收益,明显不具有经济学优势;但是对于发生椎体骨折的人群,联合用药组发生骨折的累计概率明显低于基础用药组,两组间的ICUR仅为13 902.17,显示出经济学优势;对于发生髋部骨折的人群,基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发生骨折的累计概率相同,两组间的ICUR为19 109.00,显示出经济学优势;对于发生腕部骨折的人群而言,疗效与经济性有待进一步探讨。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低风险人群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3来预防骨折更为经济;而对于易发生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高风险人群,选择阿仑膦酸钠联合基础用药则兼顾了有效性与经济性。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成本-效用分析;药物经济学
308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8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成本-效用分析在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应用现状的系统综述
周莉,叶露
2017, 28(17)
摘要:目的:评价近年来成本-效用分析(CUA)在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设定“题名”或“关键词”为“成本效用”或“成本-效用”;中国知网的学科领域限定为“医药卫生科技”,万方限定为“医药卫生”,维普限定为“临床医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或“药学”;发表时间限定为2011年1月-2015年12月。从研究设计、研究角度、成本测算、效用指标及测量方法、CUA的评价指标、贴现和敏感度分析等方面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31篇,包含前瞻性研究12篇、回顾性研究9篇、Markov模型研究9篇、混合研究1篇。13篇文献的第一作者单位为医疗机构;7篇文献明确提及了研究角度;绝大多数文献只测算了直接成本(19篇)和以质量调整生命年作为效用指标(27篇);28篇文献描述了具体的效用指标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或文献法)。超过半数的文献(16篇)仅使用成本-效用比(CUR)进行CUA,7篇仅使用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6篇结合了CUR与ICUR,5篇应用了ICUR的阈值。有11篇文献描述了贴现,且大多为Markov模型研究。有16篇文献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其中11篇仅采用了单因素分析,分析得最多的影响因素是成本,其次是效用值和贴现率。结论:CUA在我国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研究的质量和规范性有待改善。应加强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提升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政府决策与医保支付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成本-效用分析;医药卫生领域;现状;系统综述
611
|
2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6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3种方案治疗A族β溶血性链球菌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最小成本分析
郑佳昳,李娟,冯立
2017, 28(17)
摘要:目的:对治疗A族β溶血性链球菌(GAS)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3种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临床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且用咽拭子试验分离出GAS呈阳性的患者71例,按用药方法不同分为A组(16例)、B组(30例)和C组(25例)。A、B、C组患者分别采用一次性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120万U)、口服青霉素V钾(约0.5 g,q8 h,疗程10 d)、口服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1.0 g,bid,疗程10 d)3种治疗方案,观察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情况,并对3种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3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87.50%、90.00%、92.0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24%、87.88%、92.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3种方案的成本分别为237.79、279.49、400.40元,其中C方案的治愈率和细菌清除率最高,但成本也最高。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最小成本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对于明确病原性细菌为GAS所致的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且有诱发风湿热风险的患者,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对于不愿接受注射用青霉素治疗且能保证用药时间的患者,可选择口服青霉素V钾;对于普通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选择口服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
关键词: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最小成本分析;药物经济学
457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0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我国2006-2015年肠外营养处方中维生素使用的文献分析
陈莲珍,王雨潇,杨谨成,李素敏,刘杰,杨梅,李国辉,于健春
2017, 28(17)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肠外营养处方中维生素的使用情况,为我国肠外营养中维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肠外营养”或“静脉营养”和“处方分析”或“合理用药”或“医嘱分析”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06-2015年报道的有关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文献,对纳入文献中维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共纳入34篇文献,涉及的总处方数为158 874份,其中145 400份(91.52%)处方使用了维生素;有73 508份(46.27%)处方使用了12或13种维生素,53 388份(33.60%)处方被文献作者认为超量使用维生素,18 504份(11.65%)处方维生素添加不完全,1 663份(1.05%)处方未添加维生素。我国北部地区添加12或13种维生素的比例最高(52.00%)。“三甲”医院添加12或13种维生素、文献作者认为超量使用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均未完全添加的比例均低于“三甲”以下医院。使用12或13种必需维生素比例由高到低的处方科室依次为肿瘤科(97.72%)、内科(86.62%)、重症监护病房(77.99%)和外科(52.83%)。结论:我国肠外营养处方中维生素规范使用的比例偏低,肠外营养中应添加符合推荐的多种维生素的观念仍需加强。
关键词: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营养;维生素;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236
|
1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5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我院2014-2016年门急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郑晓林,林慧华,张龙,潘雅明,梁友华
2017, 28(17)
摘要:目的:为门急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2014-2016年门急诊麻醉药品处方中癌痛患者用药处方2 275张,并对处方的一般情况、药品用量、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分析。结果:3年内我院门诊癌痛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65.63%和34.37%,年龄主要分布在21~90岁。我院癌痛患者麻醉药品用量及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剂型主要以片剂为主,其中盐酸吗啡缓释片的用量、销售金额和DDDs各年度均为最高,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均为最低。结论:我院门急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癌痛患者镇痛以使用吗啡制剂为主。
关键词:麻醉药品;癌痛;用药频度;销售金额;门诊;急诊
300
|
2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5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我院2013-2015年门急诊氨酚羟考酮使用情况分析
牛兰,张凤
2017, 28(17)
摘要:目的:为氨酚羟考酮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门急诊氨酚羟考酮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3-2015年氨酚羟考酮门急诊处方共22 654张,各年度氨酚羟考酮的处方数、用量和销售金额均呈逐年增长趋势。氨酚羟考酮的使用涉及所有临床科室,处方数排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骨科(78.34%)、急诊科(15.52%)和肿瘤科(2.09%)。使用氨酚羟考酮的患者年龄集中在19~64岁(78.62%),男女比例为1 ∶ 1.08。氨酚羟考酮用法用量以5 mg、每日4次为主(86.91%)。处方涉及的诊断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骨性关节病(47.26%)、腰腿痛(6.18%)和腹痛待查(5.92%)。结论:我院2013-2015年门急诊氨酚羟考酮用量较大,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需加强管理,规范其使用。
关键词:氨酚羟考酮;合理用药;处方分析;门诊;急诊
247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4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我中心2011-2014年抗艾滋病毒药物应用分析
陈利娟,任丽娟
2017, 28(17)
摘要: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及管理抗艾滋病毒药物提供参考,并为职业暴露制订免费用药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DD)法进行计算,对我中心2011-2014年使用抗艾滋病毒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序号比(B/A)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我中心2011-2014年抗艾滋病毒药物销售金额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由2011年的512 112元上升至2012年的650 854元,然后逐年降低至2014年的496 473元;DDDs由2011年的35 932逐年下降至2014年的16 363。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销售金额在2012-2014均列第1位,DDDs在2011、2013、2014年均列第1位。齐多夫定片的DDDs在2013、2014年列第1位,唐草片的DDDs在2011-2014年均列前3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齐多拉米双夫定片、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的DDC较高,在46元以上;齐多夫定片、司他夫定片、奈韦拉平片的DDC较低,在6元以下。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司他夫定片和依非韦伦片的B/A值4年均在0.5~1.5,唐草片在2013、2014年的B/A=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性较好。结论:我中心抗艾滋病毒药物临床使用基本合理,药物应用与职业暴露预防用药基本相符,中药制剂的应用符合临床用药需求。
关键词:抗艾滋病毒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职业暴露
188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4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我院2013-2015年门急诊处方不合理因素的帕累托图分析
董志强,赵剑锋,罗燕梅,张国龙,杨旸
2017, 28(17)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总体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汇总分析我院2013-2015年门急诊处方点评结果,将不合理处方归纳为3类,共涉及19个项目,应用帕累托图分析造成不合理处方的主要、次要及一般因素。结果:19项不合理处方类型中,遴选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未按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开具处方和处方诊断不全为主要因素;无适应证用药和处方用药量超“急三慢七”规定为次要因素;其余12项为一般因素。结论:临床药师根据主要、次要不合理用药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药学服务,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处方点评;不合理处方;帕累托图;门诊;急诊
303
|
1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3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注射用伏立康唑与2种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崔晓红,任进民,刘萌,亢泽坤,贡莹
2017, 28(17)
摘要:目的:考察注射用伏立康唑与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考药品说明书,取注射用伏立康唑200 mg经注射用水溶解并定容至20 mL后,分别与果糖注射液250 mL、转化糖注射液250 mL配伍。在室温条件下,分别于配伍后0、1、2、3、4、5 h观察各配伍液的外观,测定其pH和不溶性微粒数,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伏立康唑的含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各配伍液在5 h内外观和pH均无明显变化,粒径≥10 μm和≥25 μm的微粒数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伏立康唑的相对百分含量呈下降趋势(95.28%~100%),但其变化均在±5%范围内(RSD<2%,n=6)。结论:注射用伏立康唑与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条件下5 h内保持稳定。
关键词:配伍稳定性;注射用伏立康唑;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法
370
|
1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8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肺癌合并肺部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临床病因、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朱珊,方寅飞
2017, 28(17)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部流感嗜血杆菌(Hi)感染的临床病因、血清分型及耐药情况,为预防感染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6年6月8 025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部Hi感染的临床病因。采用玻片凝集法进行Hi血清分型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其产β-内酰胺酶情况,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WHONET 5.6软件处理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年龄、临床分期、侵入性操作、手术、放化疗、住院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激素等11种因素与肺癌患者发生肺部Hi感染密切相关(P<0.05或P<0.01)。8 025份标本中,共检出Hi 104株,检出率为1.30%。其血清分型以非分型为主,占44.23%;可分型菌株以b型居多(22.12%),其次为f型(17.31%)和a型(11.54%)。104株Hi中,检出产β-内酰胺酶菌株56株,产酶率为53.85%。104株Hi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35%,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阿奇霉素等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20%;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氯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酶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产酶和非产酶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发生肺部Hi感染的临床病因十分复杂。我院检出的Hi以非分型为主,且产酶情况不容乐观,但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临床治疗可首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肺癌;肺部感染;临床病因;血清分型;耐药性
235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1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8种常用溶剂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周岩,李德坤,周大铮,杨悦武,鞠爱春,王晓毅,叶正良
2017, 28(17)
摘要:目的: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8种临床常用溶剂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照药品说明书,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适量,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各250 mL配伍。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分别于配伍后0、1、2、4、8 h观察各配伍液的外观,检测其pH、不溶性微粒数、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收度,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配伍液中丹酚酸B、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Y的含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各配伍液在8 h内外观和pH均无明显变化,最大吸收波长为284.5~286.0 nm。与甘露醇注射液配伍后,配伍液中粒径≥10 μm的微粒数(配伍后1~8 h)和≥25 μm的微粒数(配伍后4~8 h)均超出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范围,最大吸收度变化明显(RSD=9.17%,n=5),且丹酚酸B、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Y相对百分含量的降幅均超过了10%(RSD分别为14.65%、6.45%、8.97%、12.49%,n=5);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后,配伍液中迷迭香酸和紫草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较大(RSD分别为14.57%、7.28%,n=5);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4~8 h、与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8 h,配伍液中迷迭香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均低于90%(RSD分别为6.30%、4.86%,n=5);与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0 h,配伍液中粒径≥25 μm的微粒数超出药典标准;其他配伍液中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药典标准,最大吸收度变化不大(RSD<5%,n=5),且各待测物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均未超过10%。结论:临床应避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甘露醇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应在4 h内使用;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关键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配伍稳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法;丹酚酸B;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Y
685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4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乳腺癌术后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损害的早期监测分析
齐宇新,刘姣,何颖娜,任艳青
2017, 28(17)
摘要:目的:考察乳腺癌术后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损害患者的心电图(ECG)、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早期变化情况,探讨其在心脏损害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乳腺癌术后以蒽环类药物为主进行化疗的152例病例资料,根据药物性心脏毒性诊断标准,评价其住院及1年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心脏损害,根据评价结果分为损害组50例和对照组102例。在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前(T0)、第1个周期结束后24 h(T1)、第2个周期结束后24 h(T2)及第4个周期结束后24 h(T3)分别检测ECG、cTnⅠ、LDH、CKMB、α-HBDH水平。结果:T1、T2、T3时,损害组患者ECG异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cTnⅠ、LDH、CKMB、α-HBD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联合监测ECG、cTnⅠ和心肌酶LDH、CKMB、α-HBDH,能够提高乳腺癌术后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损害的早期诊断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心脏损害;心电图;心肌酶;化疗
129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2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某院2013-2015年813例ADR报告分析
吴迪,王真
2017, 28(17)
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2015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813例ADR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3例ADR报告中,男性391例(48.09%),女性422例(51.91%);60岁以上的患者为ADR高发人群,有347例(42.68%);以静脉给药途径引发ADR最多,有747例(91.88%);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例数最多,有382例(46.99%),其中头孢菌素类占比最高,为38.22%(146例);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有434例(53.38%)。结论:对于静脉给药、使用抗感染药的老年患者应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合理用药
157
|
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2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528例ADR报告及处理措施分析
曾钰,金蜀蓉
2017, 28(17)
摘要:目的:为减少ADR的发生和正确处理ADR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和手工筛选,对2005年10月-2015年12月重庆市某“三甲”医院上报的528例ADR报告进行整理,对发生ADR的患者情况、给药途径与ADR发生时间、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岁以上患者发生ADR共285例(53.98%);原患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最多见(144例,27.27%);有明确过敏史的124例(23.48%);静脉给药引发ADR最多(428例,81.06%);ADR多发生在用药后1 h内(385例,72.92%);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引起的ADR位居第1、2位(分别为211、67例,占39.96%、12.69%);ADR累及器官/系统最常见的依次为皮肤及附件(175例,33.14%)、全身反应(148例,28.03%)和用药部位(63例,11.93%);ADR的处理措施主要是停药且进行对症治疗(285例,53.98%);ADR转归主要为痊愈和好转(509例,96.40%)。结论:临床应对ADR处理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制订ADR确诊、疑似病例的观察、检查、处理、抢救的临床路径,对有全身反应和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表现的患者要积极处理。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监测;处理措施;合理用药
207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9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前列地尔联合一氧化氮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研究
罗世官,陈宏明,谭荣邦,李日著,刘莉
2017, 28(17)
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一氧化氮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5年2月我院胸心血管外科收治的4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一氧化氮组(单独组)和前列地尔+一氧化氮组(联合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常规手术治疗;单独组患儿术后予以外源性吸入一氧化氮(体积分数为20×10-6),联合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静脉泵入前列地尔5 ng/(kg·min),持续72 h。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平均动脉压、肺动脉压、T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平均动脉压、CD3+、IgA、IgM和IgG水平无明显变化,但CD4+、CD4+/CD8+、Treg/CD4+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肺动脉压、CD8+、Th1、Th2、Th1/Th2、Th17/CD4+、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单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一氧化氮可显著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肺动脉压,改善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降低补体C3和C4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前列地尔;一氧化氮;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免疫功能
135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9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消疹止痒喷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性皮疹的临床观察
陈琳,程宗琦,陶敏,毛叶勤,闫兆威,宋伟华
2017, 28(17)
摘要:目的:观察消疹止痒喷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相关性皮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肿瘤科确诊为恶性肿瘤、接受EGFRI治疗后出现皮疹的患者60例,按患者用药意愿分成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任何药物治疗皮疹;试验组患者使用消疹止痒喷剂喷患处,治疗频次由医师根据皮疹分级确定为1级1~2次/d、2级2~3次/d、3级3~5次/d,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疹分级及改善情况、瘙痒分级及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DLQ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皮疹和瘙痒分级情况,以及DL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皮疹和瘙痒分级情况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皮疹治疗总有效率(67.50%)、瘙痒治疗总有效率(7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00%、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DLQI评分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消疹止痒喷剂能有效缓解EGFRI相关性皮疹症状,减轻瘙痒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消疹止痒喷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皮疹;瘙痒;生活质量
312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5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紫杉醇联合洛铂经介入栓塞给药化疗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刘静,余梦红,张丛敏,刘星,钱莹,陈益波
2017, 28(17)
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洛铂经介入栓塞给药对宫颈癌患者的化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75 mg/m2加至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gtt+注射用洛铂80 mg/m2加至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gtt;观察组患者采用动脉穿刺插管经动脉造影选取子宫动脉和肿瘤血管,以明胶海绵栓塞,同时经穿刺导管注入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75 mg/m2+注射用洛铂80 mg/m2+5%葡萄糖注射液10 mL。两组患者均在每个疗程第1天给药,以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2年后的局部复发与转移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和 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生存时间[(22.58±0.61)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17.61±1.32)月],2年生存率(70.59%)明显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局部复发与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洛铂经介入栓塞给药对宫颈癌患者的化疗疗效明确,可改善其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紫杉醇;洛铂;介入栓塞;宫颈癌;T淋巴细胞亚群;安全性
261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9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苁蓉益肾颗粒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临床研究
顾超,沈婷,袁灿兴,安红梅,顾婷婷,张田丽
2017, 28(17)
摘要:目的:观察苁蓉益肾颗粒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对帕金森病痴呆(PDD)患者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PD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服用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5 mg,q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苁蓉益肾颗粒2 g,bi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能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R)认知部分(ADAS-Cog)、ADL-R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MoCA、ADAS-Cog、ADL-R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oCA评分均显著升高,ADAS-Cog、ADL-R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苁蓉益肾颗粒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能明显改善PDD患者精神状态和认知能力,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帕金森病痴呆;苁蓉益肾颗粒;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盐酸多奈哌齐片
257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0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石永强,赵向阳,王小平,陈跃,王辉,吴新国,荆扬,宋用强
2017, 28(17)
摘要: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伴有焦虑抑郁的Hp阳性CAG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0.42 g,t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0%、Hp根除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与7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Hp阳性CAG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Hp根除率,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益生菌;慢性萎缩性胃炎;焦虑;抑郁;幽门螺杆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268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3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唐国红,雷克竞
2017, 28(17)
摘要:目的: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儿科治疗的HIE患儿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纠正低血压、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50 mL中,ivgtt,q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加入注射用水2 mL中,im,qd。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和后遗症(随访至1岁)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NBNA评分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7、10天,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10、TNF-α、NSE和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有64例患儿、对照组有60例患儿完成随访,观察组患儿总后遗症发生率为1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HIE可有效减轻患儿脑组织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加速脑组织功能的修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261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2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的临床观察
张子健,刘志超,何景华
2017, 28(17)
摘要: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凝血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除常规对症治疗外,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 g,po,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gtt,q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FDS)评分]、认知功能[按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 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并记录继发远隔损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脱落病例共8例,其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5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凝血功能指标、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NFDS评分和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oCA、MMSE、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T、APTT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且观察组明显高于或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继发远隔损害发生率(11.3%)明显低于对照组(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可降低远隔损害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恢复,改善凝血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丁苯酞;大脑中动脉;梗死;远隔损害;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凝血功能;生活活动能力
411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8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阿加曲班治疗不同脑组织缺血范围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冯湧,于学超,孟虹媛,张同华
2017, 28(17)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脑组织缺血范围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加曲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16例,根据脑组织缺血范围分为前循环(缺血)组60例、后循环(缺血)组50例、腔隙性(脑梗死)组6例。3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于病情加重当天及第2天采用阿加曲班60 mg/d静脉持续泵入,病情缓解后的第5天减量为10 mg经静脉持续泵入治疗,3 h/次,bid,7 d为1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4 d,3组患者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循环组与后循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时,3组患者APTT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腔隙性组最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时,3组患者APTT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加曲班治疗不同脑组织缺血范围的进展性脑卒中均能取得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尤其是针对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显效快、抗凝效果显著。
关键词: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腔隙性脑梗死;阿加曲班
194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0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垂体后叶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肺挫伤的临床观察
包海军,王喜萍
2017, 28(17)
摘要: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肺挫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严重肺挫伤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10万U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注射液6 U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49 mL中静脉泵注(初始速率为0.008 U/min,之后调整为≤0.04 U/min),bid。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肺挫伤简易评分、X线胸片评分、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和氧合指数(PO2/FiO2)]、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肺挫伤简易评分、X线胸片评分、动脉血气指标、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肺挫伤简易评分、X线胸片评分和IL-6、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PO2/FiO2、IL-2、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明显高于观察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对严重肺挫伤患者疗效较好,并能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垂体后叶注射液;注射用乌司他丁;严重肺挫伤;炎症因子
140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1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康复新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观察
胡彩霞,张国强,崔瑜,常靓,霍炳杰,王瑛,高顺强
2017, 28(17)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就诊的玫瑰痤疮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在口服甲硝唑片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康复新液,采用4~6层纱布浸透药液后局部湿敷,每次5~10 min,qn。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红斑、丘疹脓疱、瘙痒、毛细血管扩张评分及总积分和DL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红斑、丘疹脓疱、瘙痒、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康复新液;强脉冲光;玫瑰痤疮;疗效;安全性
213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9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周志向,陈圆,周家春,黄田
2017, 28(17)
摘要: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PAD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并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 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ivgtt,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片100 mg,po,bid。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血浆黏度)、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动脉硬化指标[踝肱指数(ABI)、趾臂指数(T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动脉硬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黏度、TNF-α、IL-6、IL-8、hs-CRP和MDA水平均明显降低,GSH-Px、SOD、T-Aoc、ABI、T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1%)与对照组(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治疗PAD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动脉硬化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西洛他唑;前列地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动脉硬化
192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6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代谢的影响
王进,霍颖浩,万永占
2017, 28(17)
摘要: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4月我院HIE患儿4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降颅内压、纠正酸中毒、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控制惊厥等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高压氧治疗,加压15 min,吸氧30 min,减压15 min,q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200 U/kg,首次为皮下注射,第2次起为静脉推注,q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神经反射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蛋白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NBNA评分和血清NSE、MBP、S100B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10 d,两组患儿NBN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NSE和S100B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d,两组患儿血清MB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两组患儿血清MB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神经反射恢复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与对照组(9.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高压氧治疗HIE,能有效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组织代谢,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高压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功能;脑组织代谢
156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1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八珍汤加减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发热的临床观察
马万增,杨静,王山
2017, 28(17)
摘要:目的:探讨八珍汤加减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气血两虚型产后发热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唑林钠3 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bid;若连续2 d体温未下降,则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250 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bid;体温超过38.5 ℃者肌内注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 mL。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八珍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5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观察两组患者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RP、血浆黏度、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RP、血浆黏度、Fib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珍汤加减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发热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炎症状态和血浆黏度,加快患者退热,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八珍汤;抗菌药物;气血两虚型;产后发热
116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3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羧甲淀粉钠溶液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彭静君,李文成,李波,林勇
2017, 28(17)
摘要:目的:观察羧甲淀粉钠溶液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2例,根据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1 mg雾化吸入,tid+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1~2 mL雾化吸入,tid+氨溴特罗口服溶液2.5~15 mL,po,bid;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羧甲淀粉钠溶液7 mL(1~<4岁)、10 mL(4~12岁),po,tid。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咳嗽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IgM、IgA]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0.2%)明显高于对照组(70.6%),咳嗽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IgG、IgM和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上述免疫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羧甲淀粉钠溶液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可提高患儿免疫力,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羧甲淀粉钠溶液;儿童;支气管哮喘;免疫力
571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2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启宫丸汤联合化学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赵凤英,赵惠芬,马梅,徐艳
2017, 28(17)
摘要:目的:探讨启宫丸汤联合化学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于月经第5天起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50 mg,qd,连续5 d;于月经第11天行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若无直径>10 mm的优势卵泡则肌内注射注射用绒促性素2 000 U,隔日1次,至卵泡发育直径达18 mm。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启宫丸汤,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早晚各服200 mL。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总睾酮(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量和妊娠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SH、LH、PRL、E2、T、DHEA-S、SHB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PRL、T、DHEA-S水平显著降低,E2、EHBG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FSH、PRL、T、DHEA-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E2、SH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妊娠率(18.37%)明显高于对照组(4.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宫丸汤联合化学药治疗PCOS合并不孕症,有助于调节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启宫丸汤;血清激素水平;妊娠率
241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7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巩颖,顾媛媛,郑飞,刘文亚,赵雪,华国栋
2017, 28(17)
摘要:目的:为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中成药的选择、联合用药、用法用量、临床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等角度对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中成药是我国中医药的特色产物,其合理应用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不仅需要注意临床使用原则,还需要开展临床评价工作,同时关注其经济性。
关键词:中成药;合理用药;联合用药;临床评价;药物经济学
273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9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薇,胡波,易铭,郑波
2017, 28(17)
摘要: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概况,为黄褐斑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检索工具,以“黄褐斑”为主题词,检索2003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方案为中医药疗法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按照其年发文量、刊载期刊、研究机构、文献类型、引用参考文献、他引次数、基金资助和省市分布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2年,该类文献呈缓慢增长趋势;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中,仅《中国美容医学》为非中医药类期刊,且排名第1位;发文量排名前7位的研究机构以中医药院校为主,其次为中医院;文献类型以个案报告、治疗前后对比研究和分组对照研究为主,其中分组对照研究类文献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引用的参考文献以中文文献为主;他引次数10次以上的共82篇,最高的单篇他引次数达47次;获基金资助的仅11篇(占3.15%);文献作者单位分布于我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结论: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逐渐受到重视,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存在不足,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探索黄褐斑的中医病理机制和缩短病程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医药;黄褐斑;文献计量分析
281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5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某院20 353例次药物咨询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梁健华,林平,邢颖,杨丽娟,甄健存
2017, 28(17)
摘要:目的:为提高药物咨询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回龙观院区用药咨询中心2014年1月-2016年12月的药物咨询记录,对咨询人员构成、咨询形式、咨询内容和咨询药品等信息进行汇总,并利用帕累托图分析咨询内容的主要和次要因素。结果:该中心2014-2016年共提供药物咨询20 353例次,咨询人员以患者为主(20 039例次,占98.5%);共涉及人员6 307人次,以女性居多(3 646人次,占57.8%)。咨询形式以面对面咨询为主(19 440例次,占95.5%)。咨询内容可分为13类,其中用法用量和特殊剂型指导为主要因素,分别有10 392例次(占51.1%)和3 844例次(占18.9%)。20 353例次药物咨询中,涉及药品的共有18 874例次,共涉及药品11类,以呼吸系统药物为主(11 756例次,占62.3%)。结论:用法用量和特殊剂型指导为该院区药物咨询的主要内容。药师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药物咨询服务,可很好地解答用药问题,有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物咨询;合理用药;药学服务;帕累托图
582
|
1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3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临床药师参与肠外营养相关性肝损害患者治疗的药学监护
魏来,赵春景
2017, 28(17)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肠外营养相关性肝损害(PNALD)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中的作用,促进临床营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PNALD患者的治疗过程,建议将原有的“全合一”营养液配方中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调整为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30%长链脂肪乳剂250 mL调整为20%中/长链脂肪乳剂250 mL,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1 000 mL调整为8%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750 mL,并加用20%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100 mL和10% 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100 mL,其余配方不变。另加用保肝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S-腺苷蛋氨酸进行保肝退黄治疗,并逐渐减少肠外营养(PN)的量,过渡到肠内营养(EN)。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调整建议,该患者的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PN使用时间,PN中脂质种类、摄入量,营养物过剩等是造成PNALD的主要因素。临床药师在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中开展药学监护可确保营养药物安全、有效地利用,减少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临床药师;肠外营养相关性肝损害;临床营养治疗;药学监护
382
|
1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7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药学监护及体会
叶绿萍
2017, 28(17)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低位直肠癌(LRC)患者围术期药学监护中的工作重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LRC患者围术期的全程药物治疗和监护,协助医师从围术期用药的目的、个体化给药与评价用药合理性方面开展药学服务。结果: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术前做好肠道准备和麻醉前用药,术后给予补液、营养支持、止痛、祛痰、止血、抗感染和抗癌等药物治疗监护,患者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围术期药学监护,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及时调整用药,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了围术期合理用药。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围术期;药学监护
189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7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医院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杜成凤,钱妍,邓丹
2017, 28(17)
摘要:目的:为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我国17省市38家“三甲”医院的712名临床药师进行药学服务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药师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交流情况、患者的倾听态度、对工作前景的态度、对药学服务内涵的了解程度、医院药品供应及时性、渠道顺畅与否、药品协调流程是否及时对药学服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医师交流越好[OR=1.819,95%CI(1.469,2.253)]、越能理解药学服务的定义和内涵[OR=2.263,95%CI(1.722,2.973)]、对药师工作前景越看好[OR=1.506,95%CI(1.309,1.733)]的男性[OR=0.558,95%CI(0.382,0.813)]临床药师认为能开展好药学服务工作。结论:本次调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目前医院药学服务现状。建议医院通过加强药学资源配置及增加医师与药师的协作,提高药师的药学服务能力。
关键词:药学服务;能力;影响因素;临床药师;医院药学
362
|
1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0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尿路感染及其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郭薇,孙凤军,邱学文,夏培元
2017, 28(17)
摘要:目的:了解尿路感染的病理机制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临床诊断、药物治疗和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尿路感染的类型、病理机制和治疗药物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尿路感染主要为尿路致病菌感染,其治疗药物的研究方向主要为以细菌附着、细菌毒素和蛋白酶、铁载体、脲酶、菌毛为靶标的疫苗或小分子药物。以细菌附着为靶标的疫苗可很好地阻断病原体与机体的相互作用,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以细菌毒素和蛋白酶为靶标的疫苗的临床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评估;以铁载体为靶标的疫苗可减缓疾病进展和减弱细菌定植;以脲酶为靶标的小分子药物具有一定疗效的同时也存在较严重的副作用;以菌毛为靶标的小分子药物通过阻断尿路感染动物模型的病原体在膀胱上的定植和侵入,能较好并快速地发挥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的作用。黏附素FimH的抗体已进入了Ⅰ期临床试验阶段,但Pilicides、Mannosides和靶向于菌毛、铁载体以及其他毒力因素的疫苗等仍处于实验研究或临床前研究阶段。
关键词:尿路感染;尿路致病菌;药物治疗;疫苗研发
396
|
1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6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其个体化补充的研究进展
安妮,张阳,宋沧桑
2017, 28(17)
摘要:目的:了解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其个体化补充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叶酸代谢通路的相关基因、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以及叶酸补充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叶酸代谢相关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和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Hcy血浆浓度可作为衡量叶酸水平的标准。叶酸缺乏,妊娠期妇女会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同时导致胚胎时期的神经管缺陷,出生后的脑病,成人期的缺血性脑卒中、痴呆、抑郁症等神经变性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甚至影响男性生殖能力;叶酸过量,会掩盖因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和神经系统障碍等,并降低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及机体免疫力。结论: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导致叶酸血药浓度水平差异较大。通过检测患者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以及叶酸和Hcy的水平,评估叶酸代谢能力,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叶酸补充方案是未来临床的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叶酸;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同型半胱氨酸;基因多态性;个体化补充
304
|
2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7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