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7 28 20
    • 何艳玲,和凡,莫小兰,李嘉丽,王雪丁,张杰,陈娟,温预关,尚德为,杨业春,侯连兵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1A4 142T>G基因多态性和丙戊酸(VPA)血药浓度对我国南方汉族癫痫儿童体内拉莫三嗪(LTG)血药浓度的影响,并建立定量估算LTG血药浓度的预测方程。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9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南方汉族癫痫患儿72例,均采用LTG+VPA联合治疗。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酶放大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患儿体内LTG和VPA的血药浓度,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其UGT1A4 142T>G多态性,并考察患儿年龄、性别、VPA血药浓度、UGT1A4 142T>G多态性与LTG标准化血药浓度(CDR)的相关性,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建立LTG血药浓度的预测方程。结果:患儿年龄、VPA血药浓度与LTG CDR呈正相关(r分别为0.225、0.300,P<0.05);性别对LTG CDR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UGT1A4 TT、TG、GG基因型各39、29、4例,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TT基因型患儿LTG CDR显著低于TG、GG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LTG剂量(x1)、体质量(x2)、VPA血药浓度(x3)、UGT1A4 142T>G多态性(x4)与LTG血药浓度有关(P<0.05);以LTG血药浓度为因变量(c),上述因素为自变量,得回归方程为c=0.794+0.032x1-0.057x2+0.010x3+0.532x4(R2=0.616,P<0.05;其中,UGT1A4 TT基因型为0,TG、GG基因型为1),且LTG预测血药浓度和实测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良好(r=0.785,P=0.001)。结论:癫痫患儿的LTG剂量、体质量、VPA血药浓度、UGT1A4 142T>G多态性可能与LTG血药浓度有关;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方程可为我国南方汉族癫痫患儿的精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拉莫三嗪;丙戊酸;UGT1A4 142T>G;基因多态性;南方;汉族;儿童癫痫   
      373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5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黎青,韦江启
      2017, 28(20)
      摘要: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对患者炎症因子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择期行CPB心脏手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即给予30万U乌司他丁静脉泵注,以2.5 mL/min的速率在20 min内完成,再将70万U乌司他丁以0.2 mL/min的速率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对照组患者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前)和CPB停止(术后)6、12、24 h采集患者血液标本,以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及其靶基因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的表达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miR-155与TNF-α、IL-6、IL-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miR-15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靶基因MyD88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miR-155与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通过诱导miR-155的表达来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IL-8的释放,这可能是该药在CPB心脏手术中发挥抗炎作用的新机制。  
      关键词:乌司他丁;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微小核糖核酸155;炎症反应   
      18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9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田梦媛,崔丹,张欲晓,殷潇,方欣,胡江蔺
      2017, 28(20)
      摘要:目的:评价湖北省城乡居民对吉非替尼、曲妥珠单抗、舒尼替尼3种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可负担性,为我国恶性肿瘤靶向药物的医保准入提供参考。方法:参考湖北省肿瘤登记年报中3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结合国家药价谈判中的“降低50%进口药价格”的政策,假设药物进入医保报销目录,分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行动组织(WHO/HAI)标准调查法、灾难性卫生支出评价法和致贫作用评价法计算3种药物的可负担性。结果:按WHO/HAI标准调查法,3种药物降价50%报销前后的可支付性增量为64.00%~74.00%;按灾难性卫生支出评价法,吉非替尼、曲妥珠单抗、舒尼替尼3种药物降价50%再经医保报销,分别会造成20.00%、59.28%、35.48%的城镇用药患者,以及50.63%、74.72%、75.93%的农村用药患者产生灾难性支出;按致贫作用评价法,3种药物降价50%且报销后在城镇与农村造成因病致贫的患者占比均不超过31.95%。结论: 国家药价谈判降价50%后3种抗肿瘤靶向药物对农村居民造成的经济负担较城镇居民严重。在制定政策时应根据城乡、药价及病种来调整相应报销比例,平衡不同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抗肿瘤靶向药物;可负担性评价;医保;湖北省;吉非替尼;曲妥珠单抗;舒尼替尼   
      270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0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玲玲,刘天奇,叶溪,莫志江
      2017, 28(20)
      摘要:目的:考察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胆囊结石切除术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西9家“三甲”医院2013-2014年入院, 经手术治疗后已出院的胆囊结石患者资料,共1 866例。采用SPSS 22.0软件对胆囊结石切除术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医院、年龄、手术类型、出院诊断病种数均为明显影响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因素(均为P<0.01)。按照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被分成1~4档,第1档仅含头孢呋辛(9 454元),第2档含非头孢菌素类(16 199元)和五水头孢唑林(17 241元),第3档含头孢他啶(20 716元)、其他头孢菌素类(21 046元)和头孢噻肟舒巴坦(22 724元),第4档含头孢噻肟舒巴坦(22 724元)、头孢哌酮舒巴坦(23 688元)、头孢西丁(24 685元)和头孢地嗪(24 698元);按照住院天数,抗菌药物同样被分成1~4档,第1档仅含非头孢菌素类(7.61 d),第2档含头孢呋辛(8.94 d)和五水头孢唑林(9.78 d),第3档含头孢西丁(13.39 d)、头孢地嗪(13.44 d)、其他头孢菌素类(14.32 d)和头孢他啶(14.60 d),第4档含头孢哌酮舒巴坦(16.03 d)和头孢噻肟舒巴坦(16.91 d)。档数越大其对应的住院费用越高或住院天数越长,不同档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档次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可以明显影响胆囊结石切除术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临床可根据本地医疗资源和患者要求综合考虑。  
      关键词:胆囊结石;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36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1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尧,李晓明,宋艳梅,史英钦
      2017, 28(20)
      摘要:目的:为肠外营养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5 770份肠外营养医嘱,结合患者营养状况、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对其营养液的稳定性、选药合理性、药物经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 770份肠外营养医嘱中,营养液稳定性合格率为89.46%;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妊娠剧吐、胰腺炎、完全禁食、长期应用肠外营养(>14 d)和三酰甘油>4.5 mmol/L患者选药合理率分别为76.19%、63.16%、75.00%、78.95%、65.95%、64.06%和50.00%;作用相同、剂量相等、价格相差4~34倍的同类药物有4组,不合适选药率为7.58%~61.64% 。结论:肠外营养处方设计时,既要考虑患者营养状况、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个体情况,又要考虑药物高效、安全、经济及整个营养液稳定性。  
      关键词:肠外营养;处方点评;临床诊断;药物经济学;稳定性   
      317
      |
      2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5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贺筱彬,林小华,刘舜莉,欧焕娇
      2017, 28(20)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药物;药物流行病学;药物利用指数;治疗效果   
      421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0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柳婷,白敦耀,黄艳芳,罗洁丽,熊莎
      2017, 28(20)
      摘要:目的:评价我院头孢西丁用药合理性。方法:结合药物利用评价(DUE)建立头孢西丁合理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采用属性层次分析法(AHM)加权计算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并运用TOPSIS的数据处理方法评价各病历医嘱与完全合理医嘱的距离,计算合理医嘱的比例,以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116份病历中合理病历占19.0%(包括完全合理的病历占4.3%,5份),基本合理病历占50.0%(58份),不合理病历占31.0%(36份)。结论:运用AHM加权TOPSIS法对头孢西丁进行合理性评价是合理可行的。我院在头孢西丁的应用中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较多问题。  
      关键词:属性层次分析法;加权逼近理想值排序法;头孢西丁;药物利用评价   
      436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4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安静,李婵艺,李倩,白万军,董占军
      2017, 28(20)
      摘要:目的:考察注射用亚叶酸钙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照临床常用质量浓度,取注射用亚叶酸钙各3支(每支相当于亚叶酸钙100 mg),分别与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配伍,在室温光照或避光条件下,分别于0、1、2、3、4、6、8、12、24、36、48 h考察各配伍液的外观,检测其pH值和不溶性微粒数,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配伍液中亚叶酸钙的含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各配伍液均未见颜色变化,也无气体、沉淀、浑浊等现象出现;pH值无明显变化(RSD<2%,n=11)。配制后0 h时,各配伍液中≥10 μm的微粒数较多,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数量有所下降,且48 h内各配伍液中≥10 μm和≥25 μm的微粒数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在避光条件下,各配伍液中亚叶酸钙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不大(RSD<2%,n=11);而在光照条件下,各配伍液中亚叶酸钙的相对百分含量明显降低,分别降至94.5%(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和88.4%(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结论:注射用亚叶酸钙在葡萄糖注射液中更稳定,且光照条件可影响其配伍稳定性。注射用亚叶酸钙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应避光保存,并尽快使用。  
      关键词:注射用亚叶酸钙;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   
      781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42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朱余兵,赵拯,刘赟心
      2017, 28(20)
      摘要:目的:考察他莫昔芬(TAM)及其代谢产物血药浓度与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ER阳性乳腺癌患者69例,均接受TAM持续治疗半年以上(每日2次,每次1片)。根据治疗后其子宫内膜厚度分为异常增生组(40例)和正常组(29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其体内TAM及代谢产物[4-羟基他莫昔芬(OHT)、N-去甲基他莫昔芬(DMT)和Endoxifen]的稳态血药浓度,采用Pearson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血药浓度等因素与子宫内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异常增生组患者的用药时间、Endoxifen稳态血药浓度均显著长于或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并发症以及TAM、OHT、DMT稳态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Endoxifen稳态血药浓度和用药时间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447、0.460,P<0.05);以子宫内膜厚度(y)为因变量,用药时间(x1)和Endoxifen稳态血药浓度(x2)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为y=2.436+0.123x1+0.082x2(F=12.610,r=0.526,P<0.05)。结论:Endoxifen稳态血药浓度和患者用药时间可能与子宫内膜增生有关,可为临床预测TAM致ER阳性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他莫昔芬;代谢产物;血药浓度;子宫内膜增生;用药时间;相关性   
      371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4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永祥,刘治安,黄惠英,姚国新,汤远亮
      2017, 28(20)
      摘要:目的:为规范临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控制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6年3种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情况,并统计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目标治疗率和用药疗程,采用Pearson检验考察耐药菌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消耗量的相关性。结果:2011-2016年,我院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1 222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655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53株,检出率分别由2011年的23.88%、8.92%、0.09%上升至2016年的80.34%、35.74%、0.97%;我院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品种主要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其消耗量分别由4 222、145 g上升至7 218、4 387 g,两者的目标治疗率均低于60%,用药疗程>14 d的患者比例均超过65%。CRAB、CRPA、CRE的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均呈正相关(r>0.9,P<0.05)。结论:我院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及药物消耗量均逐年增加,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目标治疗率较低,且用药疗程较长,临床使用有待规范。临床应严格遵循用药指征合理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关键词: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消耗量;相关性   
      303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2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庄红艳,刘珊珊,果伟,马辛,郝红兵,王秋艳
      2017, 28(20)
      摘要:目的:了解奥氮平致中枢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4-2015年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0例奥氮平致中枢神经系统ADR报告,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治疗情况、ADR情况、治疗措施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奥氮平致中枢神经系统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22/8);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10例,33.3%)。原患疾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18例,60.0%)。发生ADR时,奥氮平的平均剂量为(18.0±7.0)mg/d;在日剂量20 mg时发生ADR的例数最多(8例,26.7%)。主要的ADR为锥体外系反应(22例,73.3%)。患者出现ADR后,大部分采取减量或停用奥氮平、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并积极作对症、支持治疗等处理,患者症状均缓解或恢复正常。结论:奥氮平所致中枢神经系统ADR中,锥体外系反应占比较大;在日剂量较小时仍有发生ADR的可能。女性更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ADR;在治疗1月内,应密切监测ADR情况。临床应用奥氮平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注意观察ADR,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奥氮平;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539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9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唐学文,贾运涛,田晓江,季欢欢,董志
      2017, 28(20)
      摘要:目的:挖掘和评价利奈唑胺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2004-2016年第二季度的药物不良事件(ADE)报告数据进行利奈唑胺警戒信号检测,ROR值95%置信区间(CI)下限>1提示出现警戒信号。结果:纳入分析的6 828 534份ADE报告中,以利奈唑胺为怀疑药物的ADE报告7 224份。ADE上报数排序前10位分别为血小板减少症、药物相互作用、血小板减少、恶心、贫血、5-羟色胺综合征、腹泻、热病、药物无效、呕吐。经ROR法检测数量排序前200位ADE报告,共得到120个警戒信号,涉及18个系统器官分类,ADE信号数量按系统器官分类排序前5位分别为医学检查、神经系统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心脏器官病症,其中有临床参考意义的高风险信号包括视神经病变(ROR=56.33)42例、5-羟色胺综合征(ROR=52.86)350例、乳酸性酸中毒(ROR=18.30)162例、心内膜炎(ROR=15.38)31例、血小板减少症(ROR=14.29)566例、骨髓衰竭(ROR=14.20)122例、全血细胞减少症(ROR=11.92)26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ROR=10.91)86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ROR=9.06)58例等。ADE报告数量男性略多于女性,≥45岁年龄组ADE上报数显著多于低年龄组。结论:对OpenFDA数据库进行利奈唑胺警戒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可有效地为后续药物警戒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利奈唑胺;数据挖掘;药品不良事件;警戒信号   
      666
      |
      2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2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温润龙,李亮华,罗万婷,邓剑雄,张业象
      2017, 28(20)
      摘要:目的: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上报质量。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模式,收集医院ADR快速上报信息系统应用前后的ADR报告表,对上报数量、报告类型、时限及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系统应用后可实现快速上报功能,系统应用前后,上报总数由589份上升至748份,所有严重的ADR比例由6.28%提高到11.76%,报告质量评分由93.64分上升到98.36分,不超时报告占比由94.05%提高到9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ADR快速上报信息化系统有利于提高报告效率、保证报表质量、扩大监测网络覆盖面,可为药品安全科学评价和监管奠定基础。  
      关键词:快速上报信息化系统;药品不良反应;集中监测   
      210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3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江艳,黄珍伦,聂凌
      2017, 28(20)
      摘要:目的:观察碳酸镧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 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和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高磷血症患者142例,均给予嚼服碳酸镧咀嚼片治疗,起始剂量: 血磷为1.78~2.26 mmol/L时,250 mg,tid;血磷>2.26 mmol/L时,500 mg,tid。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血磷水平调整药物剂量。治疗1、2、3个月后,检测患者血磷、血钙、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碱性磷酸酶水平,计算校正血钙及钙磷乘积,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3个月后,所有患者血磷、钙磷乘积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血钙校正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白蛋白、碱性磷酸酶、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有效率为93.7%。有19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碳酸镧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能明显降低患者血磷和钙磷乘积,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碳酸镧;尿毒症;高磷血症;维持性血液透析   
      22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7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周雪梅,陆立东,黄建萍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儿免疫球蛋白和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糖皮质激素疗法,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溶液0.4 g,po,bid,共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天数、咳嗽天数、喘息发作天数和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血清指标[β-防御素1(hBD-1)、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尿素(UREA)、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咽拭子检测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血清指标和咽拭子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减少或缩短,血清hBD-1、IgA、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和血清指标,以及试验组患儿血清IgM、UREA和A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和数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减少病原菌种类和数量,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匹多莫德;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β-防御素1;免疫球蛋白   
      170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5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志宁,亢瑞娜,张春来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苯扎贝特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和心室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扎贝特分散片0.2 g,po,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两组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10%)明显高于对照组(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6、MMP-9、MCP-1、LVESD、LVEDD和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TNF-α、IL-6、MMP-9、MCP-1、LVESD和LVEDD水平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苯扎贝特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丹参多酚酸盐;苯扎贝特;炎症因子;心功能   
      17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8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邵礼成,严文,李赞钊,黄文柱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前列地尔结合针灸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创面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在给予胰岛素等基础治疗上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三阴交、足三里、丰隆、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qd。两组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创面微血管密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和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21 d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微血管密度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滴注前列地尔结合针灸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微血管生成,缩短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增强其疗效。  
      关键词:前列地尔;针灸;糖尿病足;溃疡;微血管密度;微循环障碍;炎症因子   
      137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2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劲松,陈继军,朱涛,巫兴阳
      2017, 28(20)
      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62例MRSA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用药方案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奈唑胺注射液600 mg,ivgtt,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首次静脉注射60 mL,随后以20 mL/h的速率持续静脉泵入60 mL,q12 h。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为72.00%,对照组患者为64.2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排血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前降钙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可有效改善MRSA重症肺炎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抗炎效果,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重症肺炎;参附注射液;利奈唑胺;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   
      16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0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程伟宁,李小林,黄龙虎,朱静,罗旺胜,宋郁喜
      2017, 28(20)
      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 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ivgtt,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gtt,qd。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PV和FIB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PV显著减小,FIB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显著降低,巴塞尔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可显著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通过降低MPV和FIB含量来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程伟宁;李小林;黄龙虎;朱静;罗旺胜;宋郁喜   
      45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8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符珍珠,莫壮婵,彭颖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20例,按就诊单双号顺序分为静脉滴注组和雾化吸入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组患儿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 mg溶入 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ivgtt,bid;雾化吸入组患儿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 mg,每次吸入15 min,bid。两组患儿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吸痰次数、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雾化吸入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静脉滴注组(78.33%),p(O2)水平显著高于静脉滴注组,吸痰次数显著少于静脉滴注组,发热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氧疗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静脉滴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p(CO2)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能有效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且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滴注。  
      关键词:氨溴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雾化吸入;静脉滴注;给药途径   
      23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3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任少强,杨静,李大君,韩雷,徐祥
      2017, 28(20)
      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Ⅲ~Ⅳ期压疮伴中重度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Ⅲ~Ⅳ期压疮伴中重度感染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经冲洗后使用0.5%碘伏消毒液消毒疮面,再用0.5%碘伏消毒液将无菌纱布浸湿后湿敷疮面30 min,然后用爱康肤吸收性银离子抗菌愈合敷料填充伤口,敷料被渗液湿透2/3时换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30~40 min,2~3次/d,连用7 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压疮愈合评分表(PUSH)评分、清创时间、局部症状消退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消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清创时间、局部症状和SIRS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US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两组患者的PUS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Ⅲ~Ⅳ期压疮伴中重度感染能够有效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疮面坏死组织吸收、缓解局部症状和全身炎症反应、加快病变部位修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压疮;中重度感染;碘伏消毒液;抗菌敷料   
      673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4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有环,王瑞光,李志良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辅助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40例,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在对症干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BAL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 μg,每天睡前吸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BODE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评分,以及再住院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BODE指数评分和QL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氧分压、QL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BODE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再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噻托溴铵辅助BAL用于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肺通气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有助于降低再住院风险,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噻托溴铵;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肺功能;生活质量;再住院率   
      156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1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丽,金英姬,张亚明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在沙丁胺醇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4月我院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160例。按入院号顺序,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0.25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3 mL,q8 h;观察组患儿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0.25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 mL,q8 h;两组患儿均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均连续治疗5~7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药品(雾化吸入药品和其他治疗药品)费用,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三凹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9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雾化吸入药品费用[(355.77±10.98)元]明显高于对照组[(26.83±2.8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常规治疗药品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沙丁胺醇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并不能显著减轻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临床疗效,但增加了治疗费用。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婴幼儿;雾化吸入;疗效;药品费用   
      229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6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军,齐彦宇,蒋莎莎,樊佳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对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晚期宫颈癌患者53例,根据化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注射液60 mg/m2,ivgtt,qw;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奈达铂35 mg/m2+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 500 mL,ivgtt(≥60 min),qw。两组患者均以21 d 为 1 个化疗周期,行2个周期化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2周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积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7.42%)明显高于对照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CNA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CNA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均集中在I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可明显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多西他赛单独使用相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多西他赛;奈达铂;晚期宫颈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疗效;安全性   
      405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5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景瑞,李宇婷
      2017, 28(20)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根据患者PCI术前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前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po+硫酸氢氯吡格雷片600 mg,po,术中给予肝素钠注射液100 U/kg,iv。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0.2 μg/(kg·min),iv。观察两组患者术后ST段回落情况、胸痛改善情况,术前心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和术后CK-MB峰值、达峰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术前术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观察组患者ST段回落率(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67.31%),胸痛总缓解率(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TIMI血流分级2~3级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两组患者CK-MB、vWF、ET-1和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观察组患者CK-MB峰值、达峰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vWF和ET-1水平均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vWF、ET-1和NO水平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轻度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度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保护血管内皮,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但应注意其出血风险。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血流灌注   
      15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0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于朝旭,武焕颖,孙实安,张海军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颅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bid,ivgt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麝香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qd,ivgtt。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格拉斯昏迷分级(GC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水平、格拉斯预后分级(GO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NSE、CRP、PT、APTT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可改善颅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且可减轻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改善预后。  
      关键词:复方麝香注射液;依达拉奉;颅脑外伤;凝血功能;神经功能   
      48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5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康剑云,曹保森,张学林,王小强
      2017, 28(20)
      摘要: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度COPD患者共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1揿/次,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 μg,q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肺部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表(QL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再住院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肺部通气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QL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p(CO2)水平显著降低,肺部通气功能指标、p(O2)水平、QLI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住院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辅助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老年重度COPD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部通气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降低再次住院风险,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安全性   
      152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5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尹文伟,陈思,裴璐,毕堃,陆斌,张宏义
      2017, 28(20)
      摘要: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脉络宁注射液1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5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ox-LDL、BNP及MMP-9水平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ox-LDL、BNP及MMP-9水平和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ox-LDL、BNP及MMP-9水平,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的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脉络宁注射液;急性脑梗死;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脑钠肽;基质金属蛋白酶9   
      9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6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芦蓉,杨林,宋志霞,何川鄂,马岚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0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卡尼汀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腹膜透析治疗及常规治疗;左卡尼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1.0 g 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0 mL中,每周3次,静脉注射,连续应用12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CD3+、CD4+、Th1、Th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0(IL-10),IL-4含量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T-bet及GATA-3转录因子表达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Th2细胞、GATA-3表达量及IL-10、IL-4水平均显著升高,Th1细胞、T-bet表达量及TNF-α、INF-γ水平显著降低,且左卡尼汀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通过改善T细胞亚群及Th1 /Th2细胞亚群,从而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促进相关转录因子表达。  
      关键词:Th1;Th2;T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左卡尼汀;腹膜透析   
      143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7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娟,孙凤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促排卵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从月经第5天起,对照组患者服用枸橼酸氯米芬胶囊50 mg,qd;观察组患者服用补肾活血促排卵汤每日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服用1~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泡数量、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血清激素[胰岛素(INS)、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垂体泌乳素(PRL)、睾酮(T)、雌二醇(E2)]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卵泡数量、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卵泡数量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和卵巢体积均增大,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E2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INS、LH、PRL、T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率为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促排卵汤能显著改善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卵巢情况,提高妊娠率。  
      关键词:补肾活血促排卵汤;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性激素   
      229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1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肖铟,刘沫然,徐忠玲,郑广,王英
      2017, 28(20)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洛铂和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复发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晚期复发SCLC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注射液+注射用洛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1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持续14 d,间隔14 d。 28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体力状态(ECOG)和生存质量(QOL)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9.6%,高于对照组的4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EA水平及ECOG和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ECOG评分显著降低、QO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期(OS)为16.8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下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伊立替康和洛铂能改善患者血清CEA水平和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关键词:伊立替康;洛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小细胞肺癌;复发   
      310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9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立平,董华
      2017, 28(20)
      摘要:目的:评价规范化药学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于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AECOPD患者12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传统的医疗服务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临床药师参照AECOPD临床药学路径给予规范化的药学服务,并于出院1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情况、满意度和用药偏差,以及出院后患者对ADE的知晓程度和复诊率。结果:住院期间两组各有1例患者脱落;有33例患者未完成出院后随访。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以及对一般医疗过程和用药指导的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使用强度、ADE发生率和用药偏差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观察组患者的ADE知晓率以及对用药指导的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D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用药依从率、复诊率和用药偏差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提高住院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降低ADE的发生率,减少用药偏差,但对出院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复诊率和用药偏差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临床药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药学服务;依从性;抗菌药物;药品不良事件;满意度   
      188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2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于洋,丁楠,熊爱珍,何佳珂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协助医师制订初始治疗方案;通过查阅相关指南和国内外文献,建议联合应用地塞米松以减轻其炎症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和群体药动学模型拟合结果,建议将万古霉素的剂量减至0.5 g,ivgtt,q12 h;并行抗感染治疗效果评价、不良反应监测、肾功能监测等药学监护。结果:医师部分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且未发生万古霉素相关不良反应,并于入院第16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指南、文献以及病原学检查、血药浓度监测、药动学模型拟合等结果,协助医师及时优化了治疗方案,在保证抗感染治疗效果的同时,预防和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个体化用药;抗感染治疗;群体药动学模型;临床药师;药学监护;万古霉素   
      188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7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卞俊,娄月芬,徐向辉,徐建东,李国文,沈美,陈井霞
      2017, 28(20)
      摘要:目的:提高社区药学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居民合理用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分析社区药学服务现状,从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合理用药宣传、加强药师岗位的再培训等3个方面提高社区药师药学服务水平。结果:上海市虹口区临床药事质控组组织区属多家医院签订“药学联动帮扶协议”,通过临床药事质控组与多家医院的努力,社区药学服务水平有所提升,合理用药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结论:通过探索与实践,社区药师药学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社区居民合理用药。  
      关键词:社区药学服务;药师;合理用药;再培训;实践;探索   
      278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8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何霖,杨培洪,程模,蔡雨君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AECOPD合并BPH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参考临床指南和相关文献,结合患者疾病史、支气管扩张药作用特点及急性尿潴留症状,建议停用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加用非那雄胺胶囊5 mg,po,qd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梗阻+盐酸特拉唑嗪片2 mg,po,qd松弛尿道平滑肌,并密切监测有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建议患者出院后选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并给予用药指导。结果:医师部分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出现排尿困难,准予带药出院。结论:支气管扩张药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AECOPD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及其预后。临床药师通过结合患者疾病史、药物作用特点和临床症状,指出了使用抗胆碱药可能存在的风险,协助医师制订和调整了治疗方案,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监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良性前列腺增生;支气管扩张药;急性尿潴留   
      207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6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胡展红,邱晓燕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肾内科临床药师在病区开展医嘱审核的思路和方法,为促进肾内科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肾内科具体案例,从审核治疗药物是否覆盖所有治疗问题、重复用药、药物选择、药物的用法用量与疗程、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等方面,探讨肾内科临床药师开展医嘱审核的思路和方法。结果与结论:肾内科临床药师通过建立严密系统的医嘱审核的思维模式,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可以梳理审核思路、弥补审核漏洞,提高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临床药师;医嘱审核;思维模式   
      238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0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于静,周霞瑾,杨继章
      2017, 28(2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AECOPD合并ABPA患者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临床药师建议调整初始治疗方案中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顺序;治疗过程中停用头孢曲松,调整为静脉滴注伏立康唑;之后适时调整伏立康唑为口服剂型,并对整个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密切关注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及时调整雾化剂吸入顺序和伏立康唑的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后继续药物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患者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药学监护;合理用药   
      131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6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欣荣,刘志宏,黄爱文,杨海跃,宋洪涛
      2017, 28(20)
      摘要:目的:了解痤疮的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痤疮的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痤疮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雄激素分泌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炎症损害和免疫失常及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痤疮的局部治疗药物中维A酸类药物与抗菌药物可联用于治疗轻、中度痤疮,其中全反式维A酸、阿达帕林与他扎罗汀是治疗轻度痤疮的首选药物,全反式维A酸常联合外用抗菌药物治疗中度痤疮,阿达帕林和克林霉素分别与过氧化苯甲酰联用、果酸参与的联合给药方案也用于治疗痤疮。口服治疗药物中维A酸类药物主要用于重度痤疮,第一代的异维A酸较第二代疗效更好,但均有致畸作用;口服抗菌药物适用于中、重度痤疮患者,多西环素与米诺环素是首选药物,米诺环素联用过氧化苯甲酰疗效好;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口服后不良反应较多,故常作为外用药;口服激素类药物中的抗雄激素类药物用于女性患者,但长期使用会引发高胰岛素血症;螺内酯有潜在的安全问题,西咪替丁抗雄激素效果较弱,不作为治疗痤疮的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于暴发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的治疗,使用剂量须严格控制。结论:痤疮的治疗应根据痤疮的发生原因和严重程度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增加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痤疮;发病机制;痤疮丙酸杆菌;雄激素;维A酸;抗菌药物   
      261
      |
      1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8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万红,张晓旭
      2017, 28(20)
      摘要:目的:了解T淋巴细胞相关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笔者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T淋巴细胞相关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T淋巴细胞相关肿瘤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疗法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在临床前与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多个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尤其是针对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PD-1配体这3个靶标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被各研究机构和医药企业作为研发热点,其中Ipilimumab、Tremelimumab和 Nivolumab已被FDA批准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肿瘤免疫疗法通过诱导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但多种因素影响T 淋巴细胞对肿瘤的识别,造成肿瘤免疫逃逸。结论:肿瘤免疫疗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肿瘤治疗中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有望成为攻破肿瘤治疗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T淋巴细胞;肿瘤免疫;免疫检查点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211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3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晓,荆凡波,徐文,孙加琳,隋忠国
      2017, 28(20)
      摘要:目的:了解6-巯基嘌呤(6-MP)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个体化用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6-MP治疗ALL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6-MP治疗ALL时与代谢有关的代谢酶基因的多态性和转运体酶基因的多态性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6-MP代谢酶和转运体酶的基因多态性是影响6-MP个体化治疗ALL患儿疗效和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其中,代谢酶基因硫嘌呤甲基转移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重组人肌苷三磷酸酶和转运体酶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5的多态性影响6-MP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转运体基因多药耐药1、溶质运载蛋白(SLC)28A3和SLC29A2的多态性仅在体外研究中显示出对6-MP转运和耐药性等的影响。结论:关于6-MP治疗ALL的代谢和转运的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尚存在样本量偏小、研究群体局限于某一种族、转运体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不够充分和药物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匮乏等不足,有待将与6-MP相关的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扩大样本量的综合研究,归纳出给药剂量的综合预测方程,以为6-MP在临床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6-巯基嘌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个体化用药;基因组学;代谢酶;转运体   
      377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2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