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17
年
第
28
卷
22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我国药品注册制度调整对新药研发的影响研究
冯爱玲,郭富利,邢花
2017, 28(22)
摘要:目的:为新药研发企业在我国药品注册制度调整后提高注册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家药品政策、法规及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研究和梳理,了解药品注册制度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药品研发剂型、药品专利、现场核查的影响,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调整后的药品管理制度对新药、仿制药有了新的定义;对药品的研发条件、研发过程及研发的现场检查均作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加大了对于专利和专利权人的保护。其要求新药应评估市场价值和临床优势;对药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整。新药研发企业应在实施上市许可人管理制度试点的基础上尽早确立药品上市许可人管理制度,提高新药研发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益;新药研发应关注临床疗效和市场的需求,应重点关注对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有良好临床疗效的药品,治疗罕见病、老年人和儿童疾病等的药品可利用“绿色通道”或快速审批通道加快药品注册速度;新药研发企业应改善研发条件,规范研发过程的管理,确保研发有效、顺利进行。
关键词:药品注册;制度调整;新药研发;新药研发企业;影响
319
|
1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12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广东省药品注册申报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孟兰贞,周卫军,江映珠
2017, 28(22)
摘要:目的:为药品注册申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广东省申报药品不予批准的审批意见,分析临床试验和注册生产两个阶段中药品注册申报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化学药申报临床试验阶段被退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已有进口药品注册申请批准或该新药进入监测期;而药学研究质量缺陷,特别是杂质、有关物质研究不充分是申报临床试验和申报生产中的主要问题。针对临床试验申报,申请人应适应新的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加强原始创新药物研制,生物制品开发应建立全面有效的生物制品评价体系,形成优势技术和产品;针对注册生产申报,相关部门或药物生产企业应加强对药品剂型和规格设计的合理性评价,仿制药应注重与原研药品的一致性评价。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建立科学可行的杂质、有关物质研究方法,注重前瞻性生产工艺的放大研究等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药品注册;审批意见;问题;建议
291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1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影响我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关键环节分析与干预
吴建龙,陈斌,佘定平,黄晓晗
2017, 28(22)
摘要:目的:发现影响我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关键环节,探讨提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对策。方法:调取2014年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0个专业14次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质量检查结果,参照欧洲药品管理署检查发现问题的分级分类方法,对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并评价对关键环节采取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2014年发现重要和一般问题总数共125例次,其中病例报告表填写、受试者知情同意、受试者入选和筛查、研究药物管理等4个环节发现质量问题数占全部问题数的79.20%,这些环节是影响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采取加强研究者相关知识培训、完善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引入项目临床研究协调员、实行中心化药物管理等干预措施,2015年和2016年发现重要和一般问题总数分别为68、59例次,与2014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和2016年发现重要问题数分别为7、4例次,与2014年发现4例次重要问题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6年均无严重问题发生。对于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复杂程度较低的专业,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后,2016年发现质量问题数明显下降,与2014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复杂程度较高的专业,2016年发现质量问题数没有明显下降,与2014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管控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关键环节,可明显减少药物临床试验中一般问题的发生,但对重要问题的发生影响不大。不同专业承担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复杂程度有区别,发生问题的环节和程度也有所不同,应在质量控制检查中加以区分。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干预
264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3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基金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枫,徐晓媛
2017, 28(22)
摘要:目的:为构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简称“药害”)救济基金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药害救济制度,从基金设立的法律依据、主管机构性质、筹资来源、筹资比例和救济力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我国药害救济基金制度的构建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的药害救济基金均依法建立,但因行政管理制度、筹资来源、筹资比例和救济力度均有不同,在筹资模式各要素中呈现出某些共性(如均设立了相关法律、主管机构与其卫生部门的合作关系)与特异点(如基金主管机构性质,日本为独立行政法人、我国台湾地区为独立财团法人等)。我国建立药害救济基金制度时应加快推进相关立法,政府应合理安排基金管理机构,分阶段循序渐进建立药害救济基金,增强公众对药害救济基金的认知,建立以企业缴费为主的多元化筹资途径。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日本;我国台湾地区
375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2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饮片醋炙前后的HPLC特征图谱分析及水煎出物含量比较
张军,苏本正,石典花,孙立立
2017, 28(22)
摘要:目的:研究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生品及醋炙品水煎液的共有特征成分峰,并比较其水煎出物含量,为解析临床用郁金饮片的多来源性及补充和完善郁金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药材来源郁金(温郁金、桂郁金、黄丝郁金和绿丝郁金)生品和醋炙品的特征图谱,通过指纹图谱软件和镜像对比进行成分分析,并比较其醋炙前后水煎出物含量的变化。结果: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生品及醋炙品均有7个共有特征成分峰,醋炙对郁金各成分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峰面积增加、有的峰面积减少、有新产生的成分峰、亦有消失的成分峰;但醋炙后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的共有成分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仅色谱峰面积有增减,温郁金、桂郁金、黄丝郁金醋炙后7个共有成分中有5个共有成分峰面积增大,而绿丝郁金醋炙后7个共有成分中仅3个共有成分峰面积增大。醋炙后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水煎出物含量均增加。结论: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含有7种共有成分;醋炙对其共有成分无质的影响,但会增加其色谱峰峰面积和水煎出物含量。
关键词:郁金生品;郁金醋炙品;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水煎出物
281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7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左归丸对化疗性卵巢早衰小鼠卵巢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孙晓峰,阳松威,贺又舜,陈聪,龚力民,罗令
2017, 28(22)
摘要:目的:研究左归丸对环磷酰胺(CTX)致卵巢早衰(POF)小鼠卵巢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左归丸治疗化疗性POF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片组(阳性对照,0.000 13 g/kg)和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13.65、40.95、122.85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ip CTX复制POF模型,每天1次,连续20 d;并同时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30 d。末次给药2 h后,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中Cx43 mRNA和蛋白表达;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组织中Cx43蛋白的分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中Cx43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弱,卵泡与颗粒细胞中Cx43蛋白的分布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戊酸雌二醇片组和左归丸中、高剂量组小鼠卵巢组织中Cx43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卵泡与颗粒细胞中Cx43蛋白的分布明显增加(P<0.01)。结论:左归丸可上调CTX致POF小鼠卵巢组织中Cx4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Cx43在卵泡及颗粒细胞间的分布,改善缝隙连接功能,这可能是其治疗POF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左归丸;卵巢早衰;卵巢;缝隙连接蛋白43;小鼠
270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3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miRNA表达谱的影响
施洋,樊官伟
2017, 28(22)
摘要: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I)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大鼠心肌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以明确SFI抗心衰的作用靶点。方法: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ip)、模型组(生理盐水,ip)、缬沙坦组(阳性对照,10 mg/kg,ig)和SFI组(0.75 mL/kg,im),每组10只,除假手术外的其余各组大鼠均复制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小鼠每天给予相应药物1次,连续给药28 d后采用Affymetrix miRNA V4.0芯片技术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miRNA表达进行分析,并筛选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共同差异表达miRNA,以差异基因表达倍数大于或等于1.1为阈值分析心衰相关miRNA;利用基因本体论(GO)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及生物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9条共同差异表达miRNA,7条心衰相关miRNA(rno-miR-30c-1-3p、rno-miR-125b-5p、rno-miR-133a-5p、rno-miR-199a-5p、rno-miR-221-3p、rno-miR-146a-5p和rno-miR-1-3p),SFI能显著下调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rno-miR-125b-5p、rno-miR-133a-5p、rno-miR-221-3p、rno-miR-1-3p表达(P<0.05或P<0.01)。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iRNA主要与信号通路转导、细胞质及核苷酸结合有关。结论:SFI参与下调心衰进展相关miRNA,进而经细胞质与核苷酸结合后影响相关信号通路的转导,从而发挥其抗心衰作用。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微小RNA;差异筛选;基因本体论分析
190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4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渐尖毛蕨二氢黄酮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熊佳俊,陈镜楼,宋红萍
2017, 28(22)
摘要:目的:考察渐尖毛蕨二氢黄酮苷(CAF)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肾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罗格列酮,0.4 mg/(kg·d)]和CAF高、低剂量组[12.5、25 mg/(kg·d)],每组10只。除正常组的其余大鼠均采用ip链脲霉素(60 mg/kg)+高脂饮食诱导DKD的发生,并于实验第13~16周同时ig相应药物。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值和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观察肾组织胶原沉积及基底膜增厚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和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和β-链蛋白(β-cateni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值和Scr、BUN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有明显胶原沉积、基底膜增厚;肾组织中α-SMA、fibronectin、β-catenin表达水平和GSK-3β磷酸化程度均显著升高(P<0.01),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空腹血糖值和Scr、BU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肾组织胶原沉积和基底膜增厚情况显著改善;肾组织中α-SMA、fibronectin、β-catenin表达水平和GSK-3β磷酸化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阳性组和CAF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中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CAF能抑制DKD大鼠的肾EMT,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中β-catenin表达和抑制GSK-3β磷酸化失活有关。
关键词:渐尖毛蕨;二氢黄酮苷;糖尿病肾病;上皮-间质转化;上皮细胞钙黏蛋白;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大鼠
222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3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普乐士泰胶囊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
叶绿萍,李德钢,刘素春,马儒清,宾彬
2017, 28(22)
摘要:目的:考察普乐士泰胶囊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普乐安片组(阳性对照,2 g/kg)和普乐士泰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6、8、4 g/kg),除假手术组外的其余5组大鼠均注射消痔灵注射液0.2 mL复制 CNP模型。造模7 d后ig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45 d。末次给药后24 h,肉眼观察前列腺的病变并称定其湿质量;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WBC)计数和卵磷脂小体(SPL)计数, 并对前列腺组织切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局部出现灰白色结节、腺体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等病变;腺体湿质量和前列腺组织中WBC、SPL计数均显著增加(P<0.01);显微镜下可见前列腺间质中有明显充血、水肿及多种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普乐安片组和普乐士泰胶囊各剂量组大鼠前列腺局部灰白色结节减少、腺体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减轻;腺体湿质量和前列腺组织中WBC、SPL计数均显著减少(P<0.01);显微镜下可见病理变化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且以普乐士泰胶囊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前列腺组织间质中仅有轻度充血、水肿和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普乐士泰胶囊对CNP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普乐士泰胶囊;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大鼠
381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1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慢性低强度应激抑郁症模型大鼠组织中5-羟色胺和色氨酸羟化酶的表达变化
陈栘,徐海霞,朱明月,刘坤,林波,罗儒献,陈川柏,李孟森
2017, 28(22)
摘要:目的:为抑郁症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将适应性喂养7 d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和治疗组(氢溴酸西酞普兰1 mg/kg),每组8只,抑郁组和治疗组大鼠每天随机给予1次低强度刺激[夹尾刺激(1 min)、频闪照明刺激(120 次/min,12 h)、噪声刺激(4 h)、冰水游泳刺激(1 h)、热水刺激(45 ℃,1 h)、电击足底(10 Hz,1 mA,每次间隔100 ms,100次)、禁食禁水(24 h)],连续21 d建立应激抑郁症模型。分别于适应性喂养第0、7天和应激第7、14、21天称量各组大鼠体质量,检测旷场实验中大鼠的水平移动频率和垂直活动频率。应激结束后,各组大鼠ig相应药物,连续30 d后检测脑、肝、肾组织中5-羟色胺(5-HT)和色氨酸羟化酶(TPH)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抑郁组和治疗组大鼠从应激第14天起体质量增加趋势减慢(P<0.05)。抑郁组和治疗组大鼠应激第14、21天的水平移动频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或P<0.01),应激第21天的垂直活动频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给药30 d后,治疗组大鼠水平移动频率和垂直活动频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升高 (P<0.01)。与抑郁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脑、肾组织中的5-HT水平明显增加(P<0.05),脑组织中TPH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应激大鼠模型抑郁症的发生与大鼠脑组织中TPH表达的降低从而导致5-HT水平降低有关,提示TPH可作为抑郁症治疗的靶点。
关键词:抑郁症模型;5-羟色胺;色氨酸羟化酶;大鼠
302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0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茯苓皮水提物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蒋征奎,王学方
2017, 28(22)
摘要:目的:研究茯苓皮水提物(PWE)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0.75 g/kg)和PWE低、中、高剂量组(0.9、1.8、3.6 g/kg,以生药计),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ip植物油)外,其余各组大鼠均ip CCl4-植物油溶液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物,其余3组大鼠ig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羟脯氨酸(Hyp)和肝组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溶剂对照组大鼠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ST、ALT、LN、HA、Hyp含量和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中GSH、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肝组织发生明显纤维化病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WE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LN、HA、Hyp含量和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GSH、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PWE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脂质过氧化有关。
关键词:茯苓皮;水提物;肝纤维化;脂质过氧化;大鼠
192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7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桑黄多糖对肉瘤S180细胞体内外的抑瘤作用
刘燕琳,刘海燕,常金,党和勤
2017, 28(22)
摘要:目的:研究桑黄多糖对肉瘤S180细胞体内外的抑瘤作用。方法:选用对数生长期肉瘤S180细胞,加入0(空白对照)、2、4、8 mg/mL的桑黄多糖溶液,分别培养12、24、36、48 h,MTT法测定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建立S180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桑黄多糖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每组10只,每天ig相应药物1次,连续12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小鼠,称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与癌基因C-myc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桑黄多糖能增高S18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促进其凋亡率升高(P<0.05或P<0.01),且具有浓度与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桑黄多糖各剂量组小鼠的抑瘤率明显升高(P<0.01),PTEN蛋白表达增强(P<0.05或P<0.01),C-myc蛋白表达减弱(P<0.05)。结论:桑黄多糖具有体内外抑瘤作用,并能上调抑癌基因PTEN和下调癌基因C-myc的蛋白表达。
关键词:桑黄多糖;抑瘤作用;体内;体外;肉瘤S180细胞;小鼠
206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8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水提取和半仿生提取盒果藤中7种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比较
轩辕欢,董文杰,刘冲,霍仕霞
2017, 28(22)
摘要:目的:研究水提取和半仿生提取后盒果藤中与抗白癜风有关的元素提取率及存在形态。方法:分别采用水提法和半仿生提取法。用微孔滤膜分离盒果藤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元素;大孔树脂分离可溶态中有机态和无机态微量元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盒果藤中铜、锌、铁、钙、镁、锰、锶7种元素的含量并进行形态分析。结果:水提后,盒果藤中7种微量元素的提取率为40.47%~72.49%;悬浮颗粒比例为3.69%~8.78%;锶元素可溶态中有机态/无机态比例为104.36%,铜、锌、铁、钙、镁、锰可溶态中有机态/无机态比例为3.94%~48.39%。半仿生提取后,除锰元素外,盒果藤中微量元素提取率均高于水提法,铜、锌、铁、钙、镁、锶的提取率为77.69%~90.19%;各元素悬浮颗粒比例为0.39%~8.57%;可溶态中有机态/无机态比例为72.74%~180.79%。结论:盒果藤中铜、锌、铁、钙、镁、锰、锶等元素较易溶出,且溶出后主要以无机态形式存在。半仿生提取后,除锰元素外,其他元素溶出率均显著上升,且溶出后微量元素的有机态比例显著提高,微量元素的溶出和有效利用率均高于水提法。
关键词:盒果藤;水提取;半仿生提取;微量元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形态分析
17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0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黄芩苷镁盐的稳定性研究
许海舰,刘一鑫,王志轩,宋鸿儒,刘翠哲
2017, 28(22)
摘要:目的:研究黄芩苷镁盐的稳定性。方法:考察黄芩苷镁盐在高温(60 ℃)、高湿(相对湿度90%)、强光照(4 000 lx)及不同温度(20、37、50、60 ℃)、不同pH(6.80、5.70、4.60、4.30、3.90、3.60、3.20)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结果:高湿试验表明黄芩苷镁盐在第5天的质量增加了(6.17±0.12)%,第10天质量增加了(6.92±0.05)%。高温、高湿和强光照试验中药物含量在第10天分别为(94.78±0.12)%、(94.79±0.20)%、(94.66±0.15)%(n=3)。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6.80)中,仅当温度低于20 ℃时,黄芩苷镁盐稳定;在纯水(pH 6.76)中,37 ℃时黄芩苷镁盐稳定性良好。pH稳定性试验表明pH值为4.30时黄芩苷镁盐最稳定。 结论:黄芩苷镁盐有一定程度的吸湿性,强光照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较高温与高湿更大,其在纯水中的稳定性优于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且在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关键词:黄芩苷镁盐;高温;高湿;强光照;温度;pH;稳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318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7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液态发酵法合成雪峰虫草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刘莎,张小娟,王炜,陈林,廖彦,鲁耀邦,唐映红,崔培梧
2017, 28(22)
摘要:目的:探索液态发酵法合成雪峰虫草活性物质的基础工艺,为雪峰虫草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必要技术支持。方法:利用液态发酵技术对雪峰虫草菌丝体进行培养,并通过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控制来实现活性物质的高效合成。以雪峰虫草菌为出发菌株,分别考察不同碳源(蔗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不同氮源(蛋白胨、酵母浸粉、酵母浸膏、硝酸钠、硝酸钾和尿素)、不同维生素B(维生素B1和复合维生素B)和不同初始pH(pH为4、5、6、7、8、9)对雪峰虫草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胞内多糖、虫草酸、胞内三萜合成的影响,进而筛选最佳培养基成分。结果: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佳维生素B为维生素B1,最佳初始pH为8。在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浸粉、添加0.1 g/L维生素B1和初始pH为8时可得到较高的生物量和代谢产物积累水平。结论:雪峰虫草可在液态发酵体系高效积累代谢产物;可通过发酵过程优化控制,实现该菌株细胞生长和活性代谢产物合成的优化。
关键词:雪峰虫草;活性成分;液态发酵;生物合成
202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9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枸橼酸坦度螺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周娅,吴建明,黄雪飞,李小莉,叶云
2017, 28(22)
摘要:目的:研究枸橼酸坦度螺酮(TC)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kg)和TC高、中、低剂量组(TC胶囊,40、20、10 mg/kg),每组8只,另设8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天ig药物1次,连续28 d。测量各组大鼠首次给药前及给药后0.5、1、1.5、2、3、4 h的收缩压(SBP),另每给药7 d测量1次1 h的SBP;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血浆中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单次给药时,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TC各剂量组SHR首次给药后0.5、1 h时的SBP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之后仅阳性对照组和TC高剂量组的SBP明显降低(P<0.05或P<0.01);多次给药时,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TC高、中剂量组SHR给药第7、14、28天的SBP 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TC高剂量组SHR血清中NO含量明显升高,血浆中内皮素、肾素、AngⅡ和NE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TC各剂量组SHR血清中NO含量明显降低,TC中剂量组SHR血浆中内皮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TC可明显降低SHR血压,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O和内皮素释放平衡,降低肾素、AngⅡ及NE含量有关。
关键词:枸橼酸坦度螺酮;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功能
319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6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两种途径给药后卡铂在雌性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穆薇,闵婕,李诗草,闫涛,赵军,张旸,刘琳娜
2017, 28(22)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卡铂血药浓度的方法,并研究iv与ip给药后卡铂在雌性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流动相为甲醇-水(5 ∶ 9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9 nm,柱温为25 ℃,内标为5-溴尿嘧啶,进样量为20 μL。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iv、ip卡铂20、40 mg/kg。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1、1.5、2、4、6、8、10、12 h经眼眶取血0.5 mL,测定卡铂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卡铂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30~60.00 μg/mL(r=0.999 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n=5),稳定性试验峰面积的RSD<10%(n=5),方法回收率为98.7%~102.4%(RSD≤6.08%,n=5),提取回收率为83.38%~85.45%(RSD≤5.97%,n=5)。雌性大鼠iv卡铂20、40 mg/kg和ip卡铂20、40 mg/kg后的AUC0-12 h分别为(15.503±4.172)、(23.402±4.266)、(6.716±2.306)、(9.384±2.205) μg·h/mL,AUC0-∞分别为(16.424±4.846)、(23.404±4.266)、(6.790±2.378)、(9.765±2.095) μg·h/mL,t1/2z分别为(1.246±0.765)、(0.394±0.058)、(0.513±0.156)、(0.884±0.460)h,tmax分别为(0.700±0.274)、(0.400±0.335)、(0.542±0.368)、(0.833±0.289) h。结论:该方法简便、经济、准确,内标适宜,可用于卡铂在雌性大鼠血浆中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关键词:卡铂;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大鼠;药动学
160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5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RGFP109逆转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管晨峰,李玉珍,张开礼,李宗阳,黄国栋
2017, 28(22)
摘要: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RGFP109逆转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的耐药性机制。方法:建立对替莫唑胺(TMZ)耐药的TR/U251细胞,试验分为正常对照组、TMZ组(40 μmol/L)和TMZ(40 μmol/L)+RGFP109(0~120 μmol/L)不同浓度组,加入相应药物作用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TUNEL法和Annexin V/PI法检测正常对照组、TMZ组和TMZ+RGFP109(42 μmol/L)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3组细胞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MGMT)、存活蛋白(Survivin)、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xL(Bcl-xL)蛋白表达,凝胶迁移实验检测3组细胞中p65乙酰化水平及其与κB-DNA的结合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TMZ组比较,TMZ+RGFP109不同浓度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当RGFP109浓度为42 μmol/L时,TMZ对TR/U251细胞的敏感性与U251细胞相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MZ组细胞中MGMT、Survivin、Bcl-2、Bcl-xL蛋白表达均增强(P<0.01),p65乙酰化水平无明显变化,但p65与κB-DNA的结合能力增强(P<0.01)。与TMZ组比较,TMZ+RGFP109组细胞中MGMT、Survivin、Bcl-2、Bcl-xL蛋白表达均减弱(P<0.01),p65乙酰化水平增强(P<0.01),p65与κB-DNA的结合能力减弱(P<0.01)。结论:RGFP109可通过下调转录因子κB调节的抗凋亡蛋白表达,减弱p65与κB-DNA的结合来逆转 U251细胞对TMZ耐药。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RGFP109;转录因子κB;替莫唑胺;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乙酰化
220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6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半夏泻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TLRs/NF-κB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赵增强
2017, 28(22)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及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柳氮磺吡啶肠溶片(SASP,阳性对照,0.3 g/kg)和半夏泻心汤低、中、高剂量组(3.9、7.8、11.7 g/kg),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复制UC模型。成模后,ig给药,每天1次,连续3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IκB-α、TL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IκB-α、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IκB-α、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半夏泻心汤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且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中上述水平的降低程度均高于SASP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可下调UC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IκB-α及TL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溃疡性结肠炎;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Toll样受体4
221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6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维吾尔药木吒栓中石榴皮和石榴花水提取工艺的优化
田红林,陈良,孙芸,李建梅
2017, 28(22)
摘要:目的:优化维药木吒栓中石榴花与石榴皮的水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鞣质和鞣花酸含量为评价指标,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石榴花、石榴皮的水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石榴花与石榴皮中总鞣质和鞣花酸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将2味药材用10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0.5 h;验证试验中3批药材提取出的总鞣质与鞣花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51.69、24.59 mg/g(RSD分别为1.15%、1.41%,n=3) 。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木吒栓中石榴花、石榴皮中总鞣质和鞣花酸的提取。
关键词:木吒栓;石榴花;石榴皮;提取工艺;正交试验;总鞣质;鞣花酸
175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2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病区使用自动化智能药柜管理药品模式的实践与体会
朱翠华,于建立,王卫平,李硕,冯守君,丁征,郑英丽
2017, 28(22)
摘要:目的: 改变病区药品管理模式,促进患者及时、合理用药。方法:使用自动化智能药柜(ADC)对我院部分病区药品进行管理,并从ADC中药品管理程序、药师对ADC的管理、使用ADC管理病区药品时的相关措施及使用ADC后的效果评价(以5个病区使用ADC前后基数药品种类、调剂临时医嘱平均时间、退药次数为指标)等方面对其使用实践进行介绍。结果:通过筛选入柜药品及制订取药流程等建立了ADC中药品的管理方法;药师通过对ADC药品建立药品目录、进行补货与库存管理、建立应急预案、加强监督检查等实现了对病区ADC药品的管理。与使用ADC前比较,5个病区的基数药品种类从平均65.8种增至157.2种;调剂临时医嘱平均时间由24.5 min降至5.8 min;3个月的平均退药次数由约200次降至约20次(P<0.05或P<0.01)。结论:病区使用ADC管理药品不但提高了病区药品使用便捷性、提升了护士管理病区药品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药师的药学服务质量,改变了药品管理模式,促进了患者的合理用药。
关键词:自动化智能药柜;病区药品管理;药学服务
1020
|
3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5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生姜皮干燥工艺规范化及质量标准研究
梁清光,赵斌,孟江,张村,王淑美
2017, 28(22)
摘要:目的:优化生姜皮的干燥工艺,建立生姜皮的质量标准。方法:以含水量7%~13%为干燥程度控制标准,在50、60、70、80、90 ℃温度下分别对生姜皮干燥不同时间(0.5~10.0 h)后取样测定含水量,筛选各温度下的最优干燥时间;再测定各温度下最优干燥时间所得样品中6-姜辣素、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的含量,以此4种姜酚成分含量为指标优化生姜皮的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并进行验证试验;以最优工艺对10个不同产地的生姜皮进行干燥后测定其含水量、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挥发油、6-姜辣素、8-姜酚、10-姜酚,据此建立质量标准。结果:生姜皮在50、60、70、80、90 ℃温度下的干燥时间分别确定为10.0、4.2、2.6、1.5、1.1 h;其中,最优干燥工艺为50 ℃干燥10.0 h;验证试验中,6-姜辣素、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含量的RSD分别为1.46%、1.09%、1.35%、1.12%(n=3)。生姜皮的质量标准建议定为总灰分不得过18.0%,水溶性浸出物、挥发油、6-姜辣素、8-姜酚、10-姜酚分别不得少于18.0%、1.30%、0.730%、0.060%、0.100%。结论:优化的生姜皮干燥工艺合理可靠、稳定性好、方法简便,为规范生姜皮饮片的干燥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的生姜皮质量标准可行。
关键词:生姜皮;干燥工艺;质量标准;姜酚;含水量
179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8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莪术单煎及与三棱合煎后挥发油中有效成分煎出率的比较研究
李文静,崔涛,蔡德富,樊丽,张昊,刘雷,洪博
2017, 28(22)
摘要:目的:研究莪术与三棱配伍前后莪术挥发油中4种有效成分的煎出率变化,为揭示莪术与三棱配伍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莪术单煎及与三棱合煎后挥发油中4种有效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β-榄香烯)的含量,并对各成分的煎出率进行比较。结果:与莪术单煎比较,合煎后挥发油中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的煎出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榄香烯的煎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莪术与三棱配伍合煎后可有效增加其挥发油中有效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的溶出,推测此可能为二者配伍后药效增强的原因 。
关键词:莪术;三棱;合煎;配伍;高效液相色谱法;煎出率
257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6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吲哚菁绿金纳米笼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俞燕娜,李方舟,朱浩,沈园园
2017, 28(22)
摘要:目的:制备吲哚菁绿金纳米笼(ICG/Biotin-PEG-AuNC-PCM),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使用多元醇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立方体(AgNC)作为模板,通过离子置换反应制备金纳米笼(AuNC)。对AuNC形貌、粒径及近红外(NIR)光热性质进行表征。使用有机溶剂挥发法制备装载ICG、1-十四醇(PCM)、表面修饰生物素聚乙二醇巯基(Biotin-PEG-SH)的ICG/Biotin-PEG-AuNC-PCM,检测其粒径、多分散系数(PDI)、载药量,考察其在37、40 ℃下180 min内的体外累积释放度(Q)。以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考察ICG、ICG/PEG-AuNC-PCM、ICG/Biotin-PEG-AuNC-PCM的抗肿瘤活性,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AuNC为立方体,粒径为60 nm左右,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质。ICG/Biotin-PEG-AuNC- PCM的粒径为(105±2.8) nm,PDI为0.261±0.02(n=3);载药量为1.34×108 g/mol AuNC;37 ℃下Q180 min约为10%,40 ℃下Q20 min约为80%。ICG、ICG/PEG-AuNC-PCM、ICG/Biotin-PEG-AuNC-PCM对MCF-7/ADR细胞的IC50分别为95.2、29.3、16.1 μg/mL。结论:成功制得ICG/Biotin-PEG-AuNC-PCM,其对MCF-7/ADR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强于ICG。
关键词:金纳米笼;吲哚菁绿;光热性质;抗肿瘤活性
325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1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介孔碳纳米粒的构建及化疗-光疗联合抗多药耐药肿瘤研究
李方舟,俞燕娜,朱浩,沈园园
2017, 28(22)
摘要:目的:构建负载化疗药物并具有光热和光动力联合治疗效果的介孔碳纳米粒(MCNs),研究其体外抗多药耐药肿瘤的作用。方法:利用低浓度水热法制备MCNs,通过混酸超声法将MCNs表面羧基化制成MCNs-COOH(MCNC),对其形貌、表面性质等进行表征。利用吸附法构建负载阿霉素(ADR)的ADR/MCNC,通过紫外吸光度计算其载药量,利用透析法考察其释放特性。选用耐ADR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ADR/MCNC的细胞摄取和定位,MTT法考察ADR/MCNC的细胞毒性,用流式细胞术测定NIR光照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结果:所制备的MCNC的粒径约为90 nm,表面含有羧基,BET比表面积为541.62 m2/g,孔容为0.34 cm3/g,孔径分布约为2.5 nm,具有显著光热效应。ADR/MCNC的载药量为47.4%,具有pH/NIR响应性释放特性;NIR光照下能促进ADR的细胞摄取和核内蓄积,能诱导MCF-7/ADR细胞产生ROS,并对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成功制得MCNs,此外ADR/MCNC具有抗多药耐药肿瘤的作用。
关键词:介孔碳;纳米给药系统;光热疗法;光动力疗法;响应性;肿瘤多药耐药
411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4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多指标综合评分正交试验法优化熟地黄的炮制工艺
屠万倩,周志敏,张留记,刘晓苗,张宝,崔伟峰,李开言,周丽
2017, 28(22)
摘要:目的:优化熟地黄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梓醇、地黄苷D、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多糖的转移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以蒸制温度(压力)、蒸制时间和蒸制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熟地黄的炮制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熟地黄的最优炮制工艺为在蒸制温度125 ℃、蒸制压力150 kPa下蒸制2次,每次2 h;验证试验中3批样品的综合评分分别为0.698 5、0.675 5、0.701 6,各指标的RSD均小于5%(n=3)。结论:优化的炮制工艺简单、稳定、可行,可为熟地黄的工业化炮制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熟地黄;正交试验;炮制工艺;多指标;综合评分
150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0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响应面法优化核桃枝多酚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晓岚,刘冬梅,段煜
2017, 28(22)
摘要:目的:优化核桃枝多酚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核桃枝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以料液比、提取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为响应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核桃枝多酚的提取工艺;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考察核桃枝多酚对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总还原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优化的核桃枝多酚的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 ∶ 25(g/mL)、提取温度50 ℃、乙醇体积分数70%;验证试验中核桃枝多酚的提取量为9.30 mg/g(RSD=0.57%,n=3)。核桃枝多酚在质量浓度分别为12.0、3.0、3.0 μg/mL时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分别为50.24%、95.42%、1.118,同质量浓度下维生素C的相关数据分别为93.71%、 46.17%、0.628(P<0.05)。结论: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核桃枝多酚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核桃枝多酚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核桃枝;多酚;提取工艺;响应面法;抗氧化活性
129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2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复方山莨菪碱新斯的明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李雨霏,周小莉,金拓
2017, 28(22)
摘要:目的:制备复方山莨菪碱新斯的明缓释片,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消旋山莨菪碱和甲硫酸新斯的明为主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为缓释骨架材料,硬脂酸镁为润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黏合剂,预胶化淀粉为稀释剂,微晶纤维素为崩解剂和填充剂,采用湿法制粒和直接压片法制备复方山莨菪碱新斯的明缓释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个主药12 h内的体外累积释放度。结果:成功制得复方山莨菪碱新斯的明缓释片,其在12 h内体外释放基本完成,山莨菪碱累积释放度为91.3%,新斯的明累积释放度为96.5%。结论:成功制得可累积释药12 h的复方山莨菪碱新斯的明缓释片。
关键词:山莨菪碱;新斯的明;复方缓释片;体外释药
189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3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葛根素立方液晶的制备及在微针作用下的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莫建民
2017, 28(22)
摘要:目的:制备葛根素立方液晶,研究其在微针作用下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以单油酸甘油酯、乙醇、葛根素、纯化水为材料,采用注入法制备葛根素立方液晶;用偏光显微镜和小角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比较葛根素10%乙醇水溶液和葛根素立方液晶的体外透皮特性;考察葛根素立方液晶在微针作用下的体外透皮特性。结果:所制葛根素立方液晶在偏光显微镜下无明显晶体分布,呈暗绿色,显各向同性;其散射峰位之比为[√6] ∶ [√8] ,证明其内部结构为螺旋型晶格。葛根素10%乙醇水溶液和葛根素立方液晶的透皮速率分别为15.306、29.101 μg/(cm2·h),20 h内的累积透皮量分别为190、545 μg/cm2;200 μm微针预处理皮肤后,葛根素立方液晶的透皮速率为78.15 μg/(cm2·h),20 h内的累积透皮量为1 450 μg/cm2。结论:成功制得葛根素立方液晶,其具有较葛根素乙醇水溶液更强的透皮能力,且联合微针给药具有更好的透皮性能。
关键词:葛根素;立方液晶;制备;微针;体外透皮
295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9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2011-2015年我国药品监管统计年报分析
祁永飞,包晗,邱鹏程,张鑫磊,王伟,王玉琨
2017, 28(22)
摘要:目的:为药监部门加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5年连续5年国家药品监管统计年报,采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对比分析、二次分析等方法对统计年报中有关药品生产许可、经营许可、广告审批、中药品种保护、药品投诉、药品案件查处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生产企业的增速有放缓趋势,而持证经营企业中零售连锁企业门店有超越零售单体药店的趋势;相比批准的药品广告数量的下降趋势,中药保护品种数量的下降更为明显;药品投诉增加的同时并未引起查处的药品案件数量的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建议药监部门通过严格药品生产经营许可审批、改革药品广告监管和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加大药品投诉和案件的查处力度、发挥媒体和群众的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国药品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药品监管;统计年报;分析
265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3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喷雾干燥固体分散技术增加药物溶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李杰,柳文洁,程泽能
2017, 28(22)
摘要:目的:为研究者在处方筛选与工艺改进时提供参考。方法:以“喷雾干燥”“固体分散”“增溶”“Spray drying”“Solid dispersion” “ Solubility enhancement”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2016年在PubMed、Elsevier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运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固体分散体过程的物料因素和工艺条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64篇,其中有效文献40篇。喷雾干燥固体分散技术是喷雾干燥与固体分散技术的结合,作为可提高药物溶解度与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技术,其所得颗粒的理化性质受物料因素与工艺因素共同影响。物料因素主要包括载体、溶剂及添加剂等;工艺因素主要包括进料速度、料液雾化及进出口温度等。喷雾干燥固体分散技术在提高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Ⅱ类和Ⅳ类分子的溶解度与生物利用度中应用广泛。从热力学和分子水平探究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无定形形态的稳定性与探究该技术在常规口服制剂与缓释制剂中的应用将是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喷雾干燥;固体分散体;增溶;影响因素
400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7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中药口服结肠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杨志欣,刘佳佳,王海威,王祺茹,张蕾,王鑫
2017, 28(22)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开发中药口服结肠靶向递药系统(OCDDS)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药”“口服结肠定位”“结肠靶向递药系统”“Chinese herbal medicine”“Colon-specific delivery system”“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2016 年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各种类型中药OCDD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96篇,其中有效文献35篇。传统的单触发性OCDDS有pH依赖型、时滞型、酶触发型、压力型、生物黏附型、特异型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为pH-时滞型、pH-酶依赖型、酶降解-时滞型等多触发性OCDDS。OCDDS虽基础研究较多,但因临床实际情况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实际产品上市并于临床应用的较少。目前唯一应用于临床的是pH依赖型,研究热度较高的是酶触发型及多触发性OCDDS。结合更新的现代药物传递技术,开发新型口服结肠靶向制剂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药;口服结肠靶向递药系统;单触发性;多触发性;pH依赖型;时滞型;酶依赖型
188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1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益母草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药学研究进展
刘霞,徐冲,郭小红,孙全,杨敏,冷静
2017, 28(22)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益母草炮制品提供参考。方法: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回溯核查本草原著8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共10个版本的《中国药典》与《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以及18个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地方炮制规范进行文献调查;以“益母草”“炮制”“Leonurus japonicus Houtt.”“Processing”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2016年在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益母草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和益母草的现代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古代记载益母草炮制方法多样,包括炒制、制炭、酒制、醋制、蜜制和四制益母草等,但沿用至今的有生品、酒制品和益母草炭,其他方法现已很少用或不用。在炮制对益母草的化学成分影响方面,益母草药材经过炮制后生物碱及黄酮类含量明显降低;经酒炙后活血祛瘀、调经止痛作用增强的有效成分是丁香酸,而不是芦丁;炒炭后益母草总生物碱(有效成分)损失36%,认为益母草因止血而炭炒是不合理的。在炮制对益母草的药理作用影响方面,传统的将益母草晒干和煎煮入药的方法可能造成其有效成分的损失,用新鲜的益母草取代传统的干草入药在药效上具有合理性。在炮制对益母草的毒副作用影响方面,炮制可降低益母草的毒性,但不同炮制方法的减毒作用存在差异。结论:目前对益母草炮制品研究较少,基础研究非常薄弱,发挥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手段仍比较落后。今后应深入研究益母草炮制品的物质基础、质量控制方法以及炮制机制。
关键词:益母草;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研究
678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3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甘草次酸的抗肝癌作用机制及其作为肝靶向配体的研究进展
梁劲康,吴志玲,吴广辉,张桂君
2017, 28(22)
摘要:目的:为甘草次酸作为肝靶向配体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草次酸”“肝癌”“肝靶向”“给药系统”“Glycyrrhetinic acid”“Liver cancer”“Hepatocellular carcinoma”“Liver targeting”“Drug delivery system”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2016年在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泉方学术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甘草次酸的抗肝癌药理活性、肝靶向作用机制以及作为肝靶向修饰配体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796篇,其中有效文献34篇。甘草次酸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甘草次酸具有毒性低、易结合的特点,不仅可作为前药的靶向配体,而且其修饰的药物载体也能特异性地靶向至肝癌病变部位。但是,甘草次酸介导的靶向给药体系在肝疾病模型中能否达到理想的肝靶向作用以及如何避免损伤正常肝组织,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关键词:甘草次酸;肝癌;作用机制;肝靶向;配体;给药系统
421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95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金露梅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含量测定方法
许晓洁,王秋桐,石舵
2017, 28(22)
摘要:目的:为金露梅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金露梅”“金老梅”“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Potentilla fruticosa L.”“Pharmacological effects”“Chemical composition”“Content determinat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6-2016年在SpringerLink、PubMed、Elsevier、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及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金露梅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73篇,其中有效文献24篇。金露梅的药理作用主要为益脑清心、调经、健胃,治疗赤白带下、消化不良、咳嗽、水肿,抗心肌缺血、缺氧等。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三萜类、多糖类、鞣质和醌类。含量测定方法主要集中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元素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等方面。从黄酮类化合物着手,对有效部位以及有效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对于该属植物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对金露梅药理学研究的重点应逐步从有效部位转变到有效单体化合物,另外还需加强对其毒理学及制药工艺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金露梅;药理活性;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232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5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膏方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
黄雨威,张义生,徐惠芳,石新华,杨柳
2017, 28(22)
摘要:目的:为制定统一的膏方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以“膏方”“制备工艺”“质量标准”“Cream”“Herbal paste”“Cream formula”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2016年在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以及《中国药典》《中药药剂学》等书籍,对膏方制备方法与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87篇,其中有效文献23篇。现代膏方主要制作工艺分为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等。质量标准主要通过眼看、鼻闻等外观判断和相对密度、不溶物、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含水量等内在指标的检测,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进行定性、定量质量控制,对存放的容器、有效期、温度、湿度等稳定性指标进行考察,但是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都无统一的标准。今后不仅要把重点放在规范膏方制备工艺过程上,建立起完善的膏方质量评价体系,还要把重点放在研究膏方的关键共性指标上。
关键词:膏方;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
220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01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制备方法及处方优化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万君晗,龙晓英,杨健峰,吴永秋
2017, 28(22)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复乳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以“复乳”“稳定性”“制备方法”“处方”“Multiple emulsion”“Stability”“Preparation method”“Formulat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6-2016年在PubMed、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对复乳的制备方法和处方的优化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37篇,其中有效文献36篇。稳定性始终是限制复乳应用的最大因素。无论是通过一步乳化法、两步乳化法还是膜乳化法,或是加入稳定剂、调节渗透压、优化处方成分与比例等均不能使复乳足够稳定。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优化处方的组成在增加复乳的稳定性上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不能满足应用需求。针对此,自乳化复乳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复乳;稳定性;制备方法;处方
623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12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即用型”可延展移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我院的建立与应用
李林,苗盼,张燕,王颖,杨萍,米文杰
2017, 28(22)
摘要:目的:评价“即用型”可延展移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BIVAS)用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服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结合《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及我院已有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建设及管理特点,从前期筹建到后期的试运营对BIVAS 各环节的建设及管理方法进行介绍及总结。结果与结论:从评估、选址、建设、调研、人员配备、运行等方面介绍了我院建立BIVAS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证明BIVAS可满足我院东院区8个病区日均600余袋的调配工作常规需求。由于BIVAS不但具备与PIVAS相当的无菌调配设备与技术,且具有对空间要求更低、建设周期更短、组合方式更灵活、对资金等卫生资源的占用更少、后期保养维护更便捷等多种优势。在医院受到建设资金、场地、时间等因素限制的情况下不能建设PIVAS时,BIVAS可代替PIVAS有效完成一般工作量下的静脉用药调配服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可延展移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建设;应用
359
|
2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88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