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7 28 29
    • 王俏荔
      2017, 28(29)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医疗市场医师过度医疗行为的约束机制。方法: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假定医院和医师的诉求一致、政府和患者的诉求一致等),应用混合策略(博弈论)方法分别分析政府和医师、患者和医师行为的纳什均衡条件,并结合现实情况对这些约束条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与结论:加大对医师过度医疗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患者的择医权和引入公众对政府满意度评价,能实现博弈的纳什均衡并能有效抑制过度医疗。政府应营造竞争环境来加强患者的择医权,并在促进各方激励相容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法制建设以增强监督的执行力度;同时应建立医师诚信档案以形成有效的医师声誉激励机制,并积极探索以减少参评成本为基础的患者参评机制。  
      关键词:医师;过度医疗行为;约束机制;博弈;纳什均衡   
      369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4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常彩芳,范敬静,王浩
      2017, 28(29)
      摘要: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的疗效,并研究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LAM耐药慢性乙肝患者101例,均给予LAM+ADV联合治疗至少24个月,并行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各患者的HBV基因型,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比较随访第6、12、18、24个月时各基因型患者的病毒学应答(HBV-DNA清除率)和生化学应答[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化率]情况。结果:无失访病例,随访率为100%。共检出HBV基因型2种,其中B型患者34例(33.7%)、C型患者67例(66.3%)。101例患者在上述各时间点的HBV-DNA清除率分别为34.7%、55.4%、79.2%、93.1%;随访第6个月时,B型患者的HBV-DNA清除率和累积HBV-DNA清除率均显著高于C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时间点各基因型患者HBV-DNA清除率、累积HBV-DNA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患者在上述各时间点的ALT复常率分别为40.6%、69.3%、82.2%、84.2%;各时间点各基因型患者ALT复常率、累积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患者在上述各时间点的HBeAg血清转化率分别为10.9%、19.8%、24.8%、29.7%;各时间点各基因型患者HBeAg血清转化率、累积HBeAg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联合ADV对LAM耐药慢性乙肝患者有效,且HBV基因B型患者的病毒学应答要早于C型患者。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   
      18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7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琴,李玲
      2017, 28(29)
      摘要:目的:观察3种药物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致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和安全性,并对其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选择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胃肠道恶性肿瘤并且有全身化疗适应证的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2例)、B组(46例)和C组(40例)。从化疗第1天起,A、B、C组患者每天分别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465 mg)预防化疗致肝损伤,疗程均为7 d。观察3组患者的肝损伤预防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经济学分析。结果:A、B、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97.83%和87.50%,B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方案的成本分别为1 465.86、1 518.94、1 554.04元,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对A、C两组方案进行评价,得出A组方案更经济;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A、B两组方案进行评价,得出A、B组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 620.09、1 552.63,增量成本-效果比为722.18,B组方案更经济。敏感度分析结果支持前述结论。B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短暂性的血压升高,停药2~3 d后恢复。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致肝损伤的预防效果和经济性均优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但使用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水平;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更适用于有高血压基础疾病的患者。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胃肠道肿瘤;药物经济学   
      219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0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园园,余正,李洪超
      2017, 28(29)
      摘要:目的:为将非效用量表测量结果转化为健康效用值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健康效用值测量中的映射法及其相关模型,并以生存质量量表测量结果转换成欧洲五维健康量表效用值为例,介绍各模型在概率映射中的应用。结果:映射法可通过建立非效用量表和效用量表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得到健康效用值;其常用模型包括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最小绝对离差法(CLAD)模型、Tobit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MNL)模型、贝叶斯网络(BN)模型等。其中,OLS模型相对简单,预测效度较好,但会受到天花板效应的限制;Tobit模型不受天花板或地板效应的限制,当误差项满足方差齐性及正态性时,其预测结果优于OLS模型;CLAD模型可用于误差项非方差齐性不适用Tobit模型的情况;MNL模型先通过回归分析确定一种健康状态,再确定其效用值;BN模型预测效度较好,且不涉及计量经济学中的诸多假设和限制条件,但其构建过程受领域专家的影响较大。使用MNL或BN模式计算健康效用值的方法主要有蒙特卡洛模拟法、期望效用值法和最大可能概率法等。利用拟合优度、调整拟合优度、平均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等指标进行模型性能评价,可选出最优模型,进而计算健康效用值。结论:由于各映射模型各有优缺点,在临床研究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映射模型。  
      关键词:映射法;健康效用值;映射模型;生存质量量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   
      443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7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洁,陈赫军,董维森,李凤蕾,王立丹
      2017, 28(29)
      摘要:目的:对比五水头孢唑林钠与头孢唑林钠治疗细菌感染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使用五水头孢唑林钠或头孢唑林钠治疗细菌感染的患者207例,其中五水头孢唑林钠组109例、头孢唑林钠组98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2 g,bid,ivgtt,用药疗程不超过7 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安全性,并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五水头孢唑林钠组和头孢唑林钠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91%和7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6.32%和7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五水头孢唑林钠组和头孢唑林钠组方案的短期(7 d)治疗成本分别为4 391.43和3 396.19元,以临床有效率作为效果指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8.84、45.59,增量成本-效果比为64.55,小于我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敏感度分析结果支持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结论:在我市现有经济条件下,使用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细菌感染较头孢唑林钠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关键词:五水头孢唑林钠;头孢唑林钠;细菌感染;成本-效果分析;药物经济学   
      651
      |
      3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8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颜铭,滕韦卫,崔岚
      2017, 28(29)
      摘要:目的:为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2013-2015年骨科住院患者使用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的情况,并制订合理性评价标准,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共189例骨科住院患者使用了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用药不合理的患者有152例,其中治疗性用药不合理的有16例,预防性用药不合理的有136例;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为用法用量不适宜(86.18%)、遴选药物不适宜(44.74%)和药物更换不适宜(15.79%)。有2例患者发生药品不良事件,分别为皮疹和恶心,经停药并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其中1例用药不合理。结论: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在骨科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规范用药行为,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骨科;住院患者;合理用药   
      257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8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小华,李茜,罗璨,任正
      2017, 28(29)
      摘要:目的:为万古霉素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使用万古霉素的29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用药情况、用药合理性、病原学检查结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疗效、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多为治疗用药,且以经验性治疗用药为主(90.30%);用药前样本送检率为61.82%,有52例(28.42%)患者检出特异病原菌。万古霉素用药不合理的有69例(23.08%),均为药物浓度不适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率为43.33%,谷浓度维持在10~20 mg/L的占40.00%;治疗有效率为79.39%;治疗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5.41%。结论:我院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前样本送检率和血药浓度监测率均偏低,有效血药谷浓度的患者比例亦低。医院应加强万古霉素的应用管理,促进临床个体化用药。  
      关键词:万古霉素;疗效;谷浓度;肾损害   
      304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7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曾英彤,林璐,赖莎,温预关,钱文璟,陈峦峦,蒋大义,蔡庆群,高翔,郑丹微,何志超,杨敏
      2017, 28(29)
      摘要:目的:了解盐酸氨溴索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总体情况,为进一步循证评价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广东省10家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的用药医嘱,以药品说明书为标准,统计各类科室用药情况,分析超途径与超剂量用药的发生率,计算各类科室处方日剂量(P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估超剂量用药程度。结果:共纳入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剂的患者761 821人·天,各类科室均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为62.10%。其中,超途经用药的发生率为40.51%,主要为雾化吸入给药,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为妇产科(92.70%);超剂量用药的发生率为36.30%,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为心胸外科(85.36%)。PDD超出说明书规定的有心胸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外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内科和儿科。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有效性、安全性和必要性仍存在争议,需要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前瞻试验进行论证。  
      关键词:氨溴索;超说明书用药;多中心;调查研究   
      433
      |
      3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4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翠翠,张镭,陆进
      2017, 28(29)
      摘要:目的:控制超说明书用药风险,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等比例抽样法抽取某“三甲”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门诊处方,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最新版药品说明书,筛查出全部超说明书用药处方并进行统计。依据Micromedex工具及相关文献报道、指南,分析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疾病诊断、证据来源及级别,以及相关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结果:在抽取的3 025 张门诊处方中,11.2%(339 张)的处方涉及超说明书用药,包括超适应证(88.7%)、超给药剂量(6.0%)、超给药途径(3.2%)和超适应人群(2.1%);涉及疾病诊断以胃食管反流病为主(16.0%)。证据主要来源于美国FDA批准的说明书(1.5%)、国际国内指南(83.8%)、专家共识(12.4%)和其他(文献报道等)(2.4%)。13项超说明书用药用法已被Micromedex收录,推荐等级、证据强度各有不同。8种超说明书用药药品有致严重的ADR的报道。结论:该院门诊超说明书用药均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证据质量有差异。在实践中,医师、药师还应充分权衡超说明书用药利弊。  
      关键词:超说明书用药;药品不良反应;风险   
      277
      |
      2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5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美玲,吴迪,刘颖,刘玲
      2017, 28(29)
      摘要:目的:评价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销售金额逐年增加,且以注射剂为主。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的销售金额和DDDs在2013-2015年均居首位,盐酸吗啡缓释片和枸椽酸芬太尼注射液的DDDs分列第2、3位。DDC排序列前3位的分别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 mg)、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2 mg)和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吗啡片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的B/A值接近1.0,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麻醉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基本符合相关标准和治疗规范,但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加强管理。  
      关键词:麻醉药品;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合理用药   
      262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5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晓霈,刘晓明,徐今宁,王爱萍,姜爱雯
      2017, 28(29)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伊立替康(CPT-11)及其活性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及盐酸酸化后,以喜树碱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Luna C18,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乙腈(70 ∶ 30,V/V,用磷酸调节pH至4.0),流速为1 mL/min,激发波长为380 nm,发射波长为480 nm(CPT-11)、535 nm(SN-38),柱温为25 ℃,进样量为20 μL。结果:CPT-11和SN-38血药浓度分别在200~1 000、5~45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4、0.999 2,n=5),定量下限分别为200、5 ng/mL;日内、日间RSD为1.68%~5.57%;CPT-11和SN-38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0.12%~106.93%(RSD<8%,n=5)、92.07%~102.56%(RSD<6%,n=5),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2.23%~86.56%(RSD<6%,n=5)、71.98%~83.44%(RSD<7%,n=5)。采用该方法测得5例结肠癌患者体内CPT-11和SN-38的血药浓度分别为431.13~617.19、13.97~31.89 ng/mL(静脉滴注结束后1 h),398.14~584.43、11.61~29.94 ng/mL(静脉滴注结束后2 h)。结论: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快速,且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常规监测CPT-11及其代谢物SN-38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研究。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伊立替康;7-乙基-10-羟基喜树碱;血药浓度   
      42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1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叶飞,张蓉,周世文
      2017, 28(29)
      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感染性心内膜炎(IE)住院患者162例,对其基本情况,赘生物分布情况,临床表现及检查指标,标本类型、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治疗情况与结局等临床和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IE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9 ∶ 1,年龄多集中在41~60岁,有146例患者合并心脏基础疾病(占90.1%)。有145例患者为赘生物阳性,且多累及左心系统,以主动脉瓣赘生物最为常见(59例,占40.7%)。出现发热的患者有130例,其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的分别有66、104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降低的分别有69、100例,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肌酐水平升高的分别22、45、16例。162例IE患者共送检血液标本696份,阳性标本282份(阳性率为40.5%);有78例患者的血培养结果呈阳性(占48.1%)。共检出病原菌88株,含革兰氏阳性菌84株(占95.5%,以链球菌属细菌为主)和革兰氏阴性菌4株(占4.5%)。链球菌属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30.4%;12株葡萄球菌属细菌均对青霉素耐药,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50.0%;肠球菌属细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阿米卡星耐药;但上述细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耐药率均为0。162例IE患者中,有140例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清除赘生物(占86.4%);158例患者治愈或病情好转,2例死亡,2例自行出院。结论:我院IE患者以男性居多,且多合并有心脏基础疾病;多数患者可见心脏赘生物,以左心赘生物更为常见;发热患者居多,并伴有贫血、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引发IE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链球菌属仍是最常见的菌种,耐药情况不容乐观。临床应结合当地病原学资料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抗菌药物;耐药性;临床特征;病原学特征   
      247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0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方平安,陈科帆,易斌,曾瑜,李佳萌,熊域皎,袁术生
      2017, 28(29)
      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的血培养阳性标本,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感染(BSI)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2011-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共送检血培养标本26 034份,其中阳性标本1 775份,总阳性率为6.82%;主要来源于肿瘤、血液科(10.65%),神经外科(8.28%)和儿科(8.00%)。共检出病原菌1 775株,包括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的革兰氏阴性菌967株(54.48%),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氏阳性菌649株(36.56%)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的真菌159株(8.96%)。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含酶抑制剂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40%;但两者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均为0。共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205株(42.0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64株(30.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17.61%);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我院BSI病原菌主要分布在肿瘤、血液科等科室,以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也占一定比例,其耐药及产酶情况不容乐观。对主要病原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等。  
      关键词:血流感染;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98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4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雪梅,吴伟,李琴,傅胜,徐坤,张明辉
      2017, 28(29)
      摘要: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GM1)致药品不良反应/药物不良事件(ADR/ADE)的一般规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局域网对2016年1-6月我院使用GM1的住院患者进行非干预集中监测,并对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ADR/ADE发生情况和临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621例,其中男性393例、女性228例,男女比例为1.72 ∶ 1;年龄≥61岁的患者居多(60.39%)。该药主要集中应用于神经内科(71.18%)、急诊科(6.28%)、神经外科(6.12%)、全科医学科(4.67%)和中医康复科(4.03%)等5个科室。621例患者共发生ADR/ADE 28例,发生率为4.51%;超适应证用药的42例患者中发生ADR/ADE 3例,发生率为7.14%。男性ADR/ADE构成比(67.86%)高于女性(32.14%);联合用药3种及以上的有22例(78.57%);ADR/ADE主要为全身性损害(35.71%)和累及皮肤及其附件(28.57%)。579例符合适应证用药的患者中,治愈、好转、未愈的分别有165、405、9例。使用GM1的平均费用为5 108.08元,占总住院费用的9.07%,占药品总费用的23.33%。结论:加强GM1的合理用药与监测,掌握GM1致ADR/ADE的规律和特点,从而降低ADR/ADE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临床应用;重点监测;药品不良反应;药物不良事件   
      471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3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何芳,陈赫军,张霄,何世学,李洁,董维森
      2017, 28(29)
      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为该药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的住院患者进行集中登记监测,统计出现ADR患者的临床特征、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结果:共监测患者3 300例,发生ADR的有81例,发生率为2.45 %。ADR的发生无性别差异;但年龄≥60岁(6.53%),有过敏史(72.84%),原患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3.33%)、血液系统疾病(3.11%)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03%),与中药注射剂(34.57%)、抗菌药物(25.93%)和增强免疫类药物(14.81%)联合用药时ADR发生率较高。单日累积用药量≤50 mL者较多(36.67%);不同单日累积用药量患者ADR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8.27%的ADR发生于首次用药后30 min内;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37.04%)、心血管系统(19.75%)和胃肠系统(14.81%)为主;严重的ADR共15例(18.52%),以过敏性休克(33.33%,5/15)和全身性皮疹(20.00%,3/15)为主。所有ADR经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引发的ADR以速发型为主;当患者原患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联合用药、有过敏史及高龄时,ADR发生率较高。血必净注射液的部分ADR在药品说明书中未见描述,建议厂家及时收集ADR信息、完善药品说明书。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医院集中监测   
      119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4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刚,毛敏,张帆,黄玮,雷寒,杨渊
      2017, 28(29)
      摘要:目的:评估托伐普坦治疗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的21例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接受大剂量袢利尿剂(呋塞米和/或托拉塞米)治疗后,心力衰竭改善不明显;后改为托伐普坦治疗,其中19例患者口服托伐普坦片7.5 mg,qd,2例患者口服托伐普坦片15 mg,qd,均连续治疗直至出院。比较21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水肿程度、结局及体质量、血压、血钠、血肌酐、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和单位时间尿量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1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水肿程度明显减轻、收缩压明显降低、血钠明显升高、单位时间尿量明显增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体质量、舒张压、血肌酐和血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口干,3例收缩压较基础值降低20 mmHg及以上,4例舒张压较基础值降低10 mmHg及以上。结论:对出现利尿剂抵抗的患者,托伐普坦能显著增加其尿量、改善心功能、纠正低钠血症,且对收缩压有降低作用。  
      关键词:托伐普坦;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   
      345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9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龙,丁群力,马红映,梁小飞,邓在春
      2017, 28(29)
      摘要: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宁波市鄞州区钱湖医院门诊收治的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咳嗽患者13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9例)与观察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莫西沙星片0.4 g,po,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片10 mg,po,每晚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症状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外周血WBC和CRP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外周血WBC和C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3 d后的咳嗽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 d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7.14%和97.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且临床转归良好。结论:孟鲁司特联合莫西沙星不但可有效地减轻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症状和炎症反应,还可明显提高治愈率,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咳嗽;孟鲁司特;莫西沙星   
      12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5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安乾,王兵,崔文军,李阳,李攀峰
      2017, 28(29)
      摘要:目的:观察贝前列素联合纤溶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LEAO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在原发疾病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对照组患者另给予纤溶酶注射液200单位,ivgtt,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前列素钠片40 μg,tid,饭后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踝肱指数、疼痛评分、冷感评分、间歇跛行评分和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黏附率、疼痛评分、冷感评分、间歇跛行评分和血清丙二醛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踝肱指数、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总抗氧化能力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联合纤溶酶治疗LEAOD的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其氧化应激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贝前列素;纤溶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   
      123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0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鑫雨,马莲美,李晓梅,李得志
      2017, 28(29)
      摘要: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对患儿炎症因子、气道解剖学和肺功能指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0.4 mg,bid;观察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剂量(2~6岁给予4 mg,tid;7~12岁给予5 mg,tid)。两组患儿均以4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气道解剖学和肺功能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白细胞介素4(IL-4)、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气道壁厚度、基底膜厚度、气道壁厚度/外径比、气道壁总面积和气道壁总面积/气道总面积均显著减小,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量(FEV1)和FEV1/FVC均显著增大,最大呼气流速显著加快,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对改善患儿炎症反应、气道状态及肺功能的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解剖学;炎症;肺功能   
      153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5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尹冬,惠媛
      2017, 28(29)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玉屏风散汤剂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多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多汗症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尿病常规化学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玉屏风散,以水煎制,每次300 mL,早晚各服150 mL,均于餐前1 h服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中医症状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 hPG、HbA1c和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PG、HbA1c和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FPG、HbA1c和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2 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味玉屏风散汤剂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多汗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多汗症;老年患者;加味玉屏风散;中医症状   
      176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0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武胜涛,张羽,李富慧,张保朝
      2017, 28(29)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片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除基础药物治疗外,对照组患者给予天智颗粒5 g,po,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美金刚片起始剂量5 mg,每周增加5 mg,至治疗第4周时达维持剂量20 mg/d,po,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0.85%)显著高于对照组(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MoCA、ADL评分和BDNF、MDA、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oCA、ADL评分以及BDNF、SOD水平均显著增加,MDA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美金刚片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其BDNF、MDA和SOD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盐酸美金刚片;天智颗粒;血管性痴呆;疗效;量表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35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3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覃学,陈文
      2017, 28(29)
      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镧对高钙、高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钙、高磷MHD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1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饮食指导、MHD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1 g,餐中嚼服,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碳酸镧咀嚼片500 mg(血磷≥2.26 mmol/L者)或250 mg(血磷<2.26 mmol/L),餐中嚼服,tid(4周后调整剂量)。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钙磷代谢指标[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碱性磷酸酶]和降磷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钙磷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钙磷代谢指标和观察组患者iPTH、碱性磷酸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降磷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与对照组(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镧可显著降低高钙、高磷MHD患者的血钙、血磷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碳酸镧;维持性血液透析;钙磷代谢;磷结合剂   
      25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3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孔珊珊,鞠文翠
      2017, 28(29)
      摘要:目的:考察比阿培南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24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19例)和观察组(1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美罗培南0.5 g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tid;观察组患者给予注射用比阿培南0.3 g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b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血清IL-6和hs-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细菌培养阳性率、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24%、56.30%、87.14%和13.45%,观察组患者分别为93.44%、55.74%、93.06%和10.6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阿培南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均较好,能够明显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其有效性与安全性与美罗培南相当,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关键词:比阿培南;美罗培南;急性细菌性感染;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疗效   
      19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6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华民,齐平建,于东,史进,董虹廷,付浩,李钦涛,陈洋
      2017, 28(29)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乌司他丁组、醒脑静组和联合组,各40例。3组患者入院后均及时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单位,ivgtt,bid;醒脑静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L,ivgtt,qd;联合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用法同上(两药间隔1 h滴注)。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颅脑损伤血清学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和S100B蛋白(S100B)]水平、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治疗后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颅脑损伤血清学指标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乌司他丁组显著低于醒脑静组,联合组显著低于两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颅脑损伤血清学指标水平和GC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联合组均显著优于两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乌司他丁组与醒脑静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GOS评分[(4.17±0.81)分]显著优于乌司他丁组[(3.05±0.97)分]和醒脑静组[(2.97±0.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乌司他丁组与醒脑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7.50%)显著低于乌司他丁组(50.00%)和醒脑静组(4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乌司他丁组与醒脑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可显著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颅脑损伤,保护脑组织,改善患者近期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乌司他丁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重度颅脑损伤;炎症因子;颅脑损伤血清学指标   
      19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1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罗进辉,张慧
      2017, 28(29)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氯沙坦钾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107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除进行基础治疗外,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片50 mg,po,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肾化湿颗粒10 g,po,ti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3(IL-13)、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6.7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慢性肾炎,可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益肾化湿颗粒;氯沙坦钾片;肾功能;炎症因子   
      179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5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周素芹,童嘉毅,朱从飞,李亚伟,周兰兰
      2017, 28(29)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起始剂量5 mg,po,qd(1周后逐渐增大剂量,限制剂量为20 mg/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 mg,po,bi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40 mg, po,qd+呋塞米片20 mg,po,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美沙坦酯片20 mg,po,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早期充盈E峰速率/晚期充盈A峰速率(E/A)]、血浆NT-proBNP和血清IL-23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血浆NT-proBNP和血清IL-2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AD、血浆NT-proBNP和血清IL-23水平显著降低,LVEF和E/A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VST和LVPW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与对照组(2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可降低CHF患者血浆NT-proBNP和血清IL-23水平,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奥美沙坦酯;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N端脑钠肽前体;白细胞介素23   
      19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2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秦旭,王丹,汪文刚
      2017, 28(29)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35例。3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分别于插管前15 min经静脉泵泵入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3、0.6、1.0 μg/kg,同时均给予瑞芬太尼注射液0.5 μg/kg。给药10 min后,停止药物泵入,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清醒气管插管。观察3组患者入室后5 min(T1)、输注后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同时记录3组患者T3时Ramsay镇静评分、咳嗽评分、插管耐受性评分,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时点,3组患者MAP、HR、SpO2、R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3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与T1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时点,3组患者MAP、HR、SpO2、RR水平均较T2时点显著升高,且A组患者MAP、HR水平显著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SpO2、RR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B、C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咳嗽评分、插管耐受性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高血压、心动过速、呛咳、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C组患者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6 μg/kg和1.0 μg/kg的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0.6 μg/kg的右美托咪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老年;高血压;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209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60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何元清,何子彬,张晗,何丽,杨涛,赵娟,王玉琼,周骥
      2017, 28(29)
      摘要: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活动期UC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活动期UC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 g,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150 mL稀释后灌肠,qd。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8、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过氧化脂质(LPO)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肠镜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IL-8、IL-10、SOD、NO、LP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IL-8、NO、LPO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IL-10、SOD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1、IL-8、NO、LP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IL-10、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3.3%,复发率为11.7%,肠镜有效率为8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7%、30.0%、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可有效减轻活动期UC患者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美沙拉嗪;康复新液;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反应   
      483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0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余德涛,王雷,邢贞武
      2017, 28(29)
      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OVCF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射骨水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ivgtt(滴注时间≥15 min),1年1次。两组患者术后均口服钙剂和维生素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6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腰椎L1~L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DI、ADL评分以及腰椎L1~L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者腰椎L1~L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显著增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头晕、骨关节痛、肌肉软组织疼痛、新骨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功能障碍,增强骨密度,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唑来膦酸;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预后   
      14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9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方翔,李侠,刘旭辉
      2017, 28(29)
      摘要: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 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调脂,控制血糖、血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5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24小时微量蛋白定量(UMA)、血肌酐(Scr) 、尿素氮(BUN)、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心功能指标[心脏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凝聚率)。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降低,心功能指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红花黄色素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肾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疗效;安全性   
      19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4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高鑫,陈平平,王洪玉,张亚男,于卉,卢芳,刘树民
      2017, 28(29)
      摘要:目的:为深化黄芩“安胎”功效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从历史沿革、古代中医药理论、现代药理学研究等方面,对古今黄芩的“安胎”功效进行对比,并分析产生古今差异的原因。结果:历代本草著作中很多都对黄芩的“安胎”功效有过记载。黄芩的“安胎”功效与其具有的性寒味苦的特性有关,常用于治疗由于热病导致的胎动不安,但应用时必须严格遵循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施治。同时,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芩“安胎”作用还与其清热抗炎、抑制病毒复制、增强免疫和抑制子宫收缩等作用密切相关。黄芩的“安胎”功效的古今差异与其道地性的变迁、古今医者对“安胎”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和临床应用的变化有较大关联。结论:了解黄芩“安胎”功效的古今差异,可为其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芩;安胎;药理作用;应用历史   
      1136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5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玲玲,郭思琦,李欣,刘英杰
      2017, 28(29)
      摘要: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TM(以下简称“WoS”)核心合集为检索数据库,以“Rheumatoid arthritis”“Rheumatoid-arthritis”“Drug therapy”“Medication”为主题词,文献类型设置为“Article”“Review”,检索2007-2016年的所有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的文献按年发文量、来源期刊、所属学科、发文机构、发文作者和热点问题等项目进行排名和分析。结果:在WoS核心合集中共检索得到文献2 528篇。文献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文献来源于800余种期刊,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共刊载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文献689篇(占27.25%);共涉及18个学科,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领域文献数量最多,有1 884篇(占74.53%);共涉及3 431家研究机构,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哈佛大学,有68篇(占2.69%);共涉及14 325名研究者,排名前10位的研究者共发表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的文献240篇(占9.49%);关键词出现频次≥100次的有25个,≥150次的有12个,“Rheumatoid-arthritis”出现频次最高(1 740次);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高被引论文共35篇。结论: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文献呈逐年递增,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方法、药物临床疗效上。我国尚无机构和研究者在该研究领域进入世界前列,应重视我国在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文献计量分析;主题分析   
      35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8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孟琳懿,李志玲,姜志虎,邢文荣,胡文娟,孙华君
      2017, 28(29)
      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线服务对儿童家庭安全用药及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汇总我院“儿童用药问答”微信平台(微信号:etyywd)2014年6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在线咨询记录,对咨询时间段、有咨询需求的患儿的年龄段、用药咨询所涉及的系统以及差错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微信平台问答记录29 850条,其中与用药相关的有13 315条(占44.61%)。用药咨询的高峰时间段为上午9:00-10:00,累计咨询总量达1 840条(占13.82%);咨询最少的时间段为凌晨4:00-5:00,仅有13条(占0.10%)。有咨询需求的患儿以1~6岁年龄段居多,集中在学龄前期(占31.20%)和幼儿期(占26.32%)。涉及的系统主要包括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其中呼吸系统最多(占60.28%)。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且被及时纠正的用药差错问答记录有1 508条(占11.33%),其中用药差错类型主要为不合理使用退烧药(占3.91%)、滥用抗菌药物(占3.14%)、随意联合或过度用药(占3.04%)、剂量过大或过小(占0.69%)、雾化吸入剂出院带药使用不当(占0.41%)、维生素类服用过量(占0.14%)等。结论:通过微信平台,可扩大临床药师的服务范围。作为医院药学服务的延伸,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患者或家属的错误认知而导致的儿童家庭用药差错风险;同时还可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疗服务体验。  
      关键词:微信平台;儿科药学服务;家庭用药风险;用药差错   
      307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3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中良,沈正泽,董其勇,向萍,金梅
      2017, 28(29)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气性坏疽患儿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气性坏疽患儿的抗感染治疗过程,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及各科室会诊意见,建议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初始抗感染治疗;患儿经左下肢清创引流、坏死组织清除术后,临床药师根据气性坏疽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指南,建议停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改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抗感染;根据患儿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建议加用盐酸克林霉素氯化钠注射液0.6 g,q8 h,ivgtt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生长;根据患儿体征及病原学结果的改变,先后提出停用盐酸克林霉素氯化钠注射液、改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等建议。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儿经外科手术及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转入骨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气性坏疽患儿的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指南以及患儿的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结果、各科室会诊意见,协助医师制订和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保证了患儿用药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气性坏疽;抗感染治疗;用药分析;临床药师   
      274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8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周殿友,贾晋生
      2017, 28(29)
      摘要:目的:构建我院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评价体系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结合我院2014年1-10月1 92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采用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查阅国内外权威指南、相关文献和药品说明书等,按照循证药学方法从化疗方案、给药剂量、药物预处理、溶剂选择、给药浓度、给药频次等6个方面入手,构建我院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评价体系。选取我院2015年5月(干预前组,98例)、12月(干预后组,87例)肿瘤化疗患者,以上述体系为标准进行专项点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组患者的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62.2%,干预后组为29.9%;其中给药剂量、药物预处理、给药浓度、化疗方案的不合理率分别由30.6%、21.4%、8.2%、6.1%下降至12.6%、6.9%、4.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剂选择和给药频次不合理使用情况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改善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临床药师规范抗肿瘤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临床药师;德尔菲法   
      319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6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唐慧芝,高颖
      2017, 28(29)
      摘要:目的:为提高医疗联合体建设中的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笔者工作实践,对医疗联合体建设中药学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临床路径、药品采购、信息化建设、药师培训、居民用药意识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医疗联合体内药学服务存在药学人员知识水平和指导能力参差不齐、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供应药品目录不一致、未实现患者信息共享互通、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开发严重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实施临床路径,推进疾病诊治标准化;医疗联合体内药品统一采购,确保药品供应同质化;医疗联合体内建立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信息一体化;医疗联合体内建立药学联盟,实现药学知识更新同步化;构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提高居民用药安全意识等5个方面入手解决。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人们对医疗质量与药学服务的要求逐渐提高,提高药学服务能力能够助力医疗联合体发展,保障居民获得均等化、同质化、一体化的卫生保健服务。  
      关键词:医疗联合体;药学服务;现状分析;建议   
      482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3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胡占嵩,高林,陈丽娟
      2017, 28(29)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识别和处理别嘌醇致重症药疹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药物治疗,通过筛查患者住院前后所用药物、建议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801相关基因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最终确定导致重症药疹的药物为别嘌醇。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基因型、实验室检查指标、药敏试验结果等先后建议加用依巴斯汀片、复方吲哚美辛酊、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对症治疗;停用别嘌醇片,改用激素+免疫球蛋白冲击疗法(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ivgtt,qd+静注人免疫球蛋白20 g,ivgtt,qd)控制过敏症状;加用百令胶囊、复方α-酮酸片改善肾功能;改用注射用美罗培南、伏立康唑片抗感染;并行疗效评价、电解质水平监测、用药教育、转科随访等药学监护。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药疹逐渐消退,肺部感染好转。结论:别嘌醇引起的重症药疹病情重、病程长,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建议在使用别嘌醇前进行HLA-B*5801等相关基因筛查,并加强用药宣教,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临床药师;基因检测;别嘌醇;重症药疹;药学监护   
      270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4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任星宇,罗敏,邓才富,罗川,罗舜,徐广
      2017, 28(29)
      摘要:目的:了解白芷挥发油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白芷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和药理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白芷挥发油提取方法主要为水蒸气蒸馏法,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所得白芷挥发油杂质少、纯度高;但白芷含淀粉量大,极易糊化,提取过程不易操作,且较长时间暴露易氧化变质,某些不稳定成分易分解而影响挥发油品质。超临界CO2萃取法收率高、生产周期短、操作温度低,能有效保护白芷挥发油成分;但成本和操作要求较高,且白芷挥发油中极性大、结合能力强的成分不易被提取出来。白芷挥发油具有抑制黑色素、抗氧化、镇痛、抗过敏、抗惊厥、抗痉挛等药理作用,毒副作用小,但其相关研究尚处于基础阶段,其作用机制、作用部位、发挥效能过程和临床应用等都有待更深入的研究。结论:白芷挥发油有着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亟需探寻一种高效、低耗、易操作的白芷挥发油提取方法。  
      关键词:白芷;挥发油;提取;药理作用   
      1708
      |
      2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8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岚,王玲
      2017, 28(29)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物格列齐特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带来的肾获益。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格列齐特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带来的肾获益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和高血糖、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格列齐特为传统降糖药物,相关循证研究显示,该药可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带来肾获益,原因为其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以及其化学结构中独特的氮杂环结构。其中,该氮杂环结构能够接受活性自由基活性氧簇的电子,并发生构象变化,使自由基形成稳定结构,从而清除自由基,起到抗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是格列齐特带来肾获益效果的关键原因。同时,格列齐特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风险,带来肾获益,但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格列齐特;高血糖;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氮杂环;肾获益   
      404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71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房舒舒,曹国颖
      2017, 28(29)
      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多靶点抗精神病药依匹哌唑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依匹哌唑的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研究和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依匹哌唑是5-羟色胺和多巴胺活性调节剂,对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并可用于辅助治疗重度抑郁症;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静坐不能和体质量增加等,患者耐受性较好,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比,不良反应轻微,但仍应警惕其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依匹哌唑为精神分裂症和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其临床应用研究较少,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评价。  
      关键词:依匹哌唑;5-羟色胺;多巴胺;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研究;药品不良反应   
      3549
      |
      6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8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