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17
年
第
28
卷
32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CYP3A4*18基因多态性与初治晚期NSCLC患者EGFR-TKI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程艳芳,王艳娜,王慧,孟玲利,巩平
2017, 28(32)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3A4*18基因多态性与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初次接受EGFR-TKI(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的晚期NSCLC患者4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法检测各患者CYP3A4*18基因型,比较各基因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6例患者中CYP3A4*18野生型17例,突变型29例,突变频率为63.0%。CYP3A4*18野生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3.5%,疾病控制率(DCR)为70.6%;突变型患者的ORR为27.6%,DCR为69.0%;各基因型部分缓解、稳定、进展的患者比例以及ORR、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PFS显著长于男性,无吸烟史者的PFS显著长于有吸烟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年龄、治疗药物、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织评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类型、CYP3A4*18基因型等因素与其PFS无关(P>0.05);患者性别和吸烟史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比值比分别为3.438、0.205,95%置信区间分别为(1.393,8.488)、(0.088,0.481)]。CYP3A4*18野生型患者发生皮疹的有6例(35.3%),腹泻的有3例(17.6%);突变型患者发生皮疹的有26例(89.7%),腹泻的有15例(51.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基因型患者肝功能损伤和间质性皮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3A4*18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初治晚期NSCLC患者EGFR-TKI的疗效无关,但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突变型患者更有可能发生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关键词:CYP3A4*18基因;多态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不良反应;相关性
277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4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伊伐布雷定治疗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成本-效用分析
付洁,吴斌,林厚文
2017, 28(32)
摘要:目的:评价伊伐布雷定治疗我国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成本与效用。方法:使用Markov模型评价在标准方案中加用伊伐布雷定(简称“伊伐布雷定方案”)与标准方案的成本与效用,得到患者的终身总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临床参数来自SHIFT中国亚组研究;与CHF相关的成本和效用数据来自我国国内发表的文献。对成本-效用分析结果进行单因素敏感度分析和概率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标准方案相比,伊伐布雷定方案可以增加0.30 QALYs,同时总成本增加20 153.70元,其增量成本-效用比为67 189.50元/QALY。概率敏感度分析发现,当支付意愿阈值取我国3倍人均GDP(140 000元/QALY)时,伊伐布雷定方案具有成本效用的概率接近90%。伊伐布雷定方案与标准方案的心血管死亡率风险比是最敏感的模型参数。结论:在我国CHF患者的治疗中加入伊伐布雷定较标准方案更具有成本效用。
关键词:伊伐布雷定;慢性心力衰竭;中国;成本-效用分析;药物经济学
546
|
1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2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孤儿药研发的经济学分析
俞江婷,王艳翚,华东
2017, 28(32)
摘要:目的: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孤儿药的研发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孤儿药的发展与政策制定提供建议。方法:利用外部性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分析我国药品企业对孤儿药研发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孤儿药在我国尚缺乏认定标准,其外部经济性、众多的交易费用以及较大的研发风险都会加重药品企业的经济负担,打击企业研发和生产的积极性。结论:我国药品企业可以对孤儿药实行合作研发的策略,并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传统优势,以减少研发成本。政府应建立并发展孤儿药的制度体系,发挥税收及医保的作用,加速审批,给予医药企业市场独占权,鼓励合作研发。
关键词:孤儿药;外部性;交易费用;研发;经济学分析
236
|
1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9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
侯王君,庄贺,薛一涛,刘伟,夏明峰,庄慧魁
2017, 28(32)
摘要:目的:为深度挖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的临床采集、平台管理、资料管理、知识检索、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功能,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等分析。结果:通过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178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152味。四气分布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温(617)、寒(474)和平(288);五味分布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苦(750)、甘(732)和辛(497);归经分布频次前3位的分别为肝(860)、心(573)和脾(549)。出现频次高于10次的中药共40味,前5位分别是川芎、丹参、黄芪、当归和红花。依据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从高到低排列,前5位分别是川芎-丹参、川芎-当归、川芎-黄芪、红花-川芎和丹参-黄芪。演化得到新方共8首。结论:中国知网中收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以药性多偏温平,药味甘苦,用药多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除烦安神等功效为主,体现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标本同治,补泻兼施”的治疗原则。
关键词: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方剂;组方规律
367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0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我院骨科患者围术期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合理性分析
楚建杰,樊婷婷,姚敏娜,王艳华,宁泽琼,王明明,张伟,李韦韦,文爱东
2017, 28(32)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骨科围术期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合理性,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PPIs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1月1-30日骨科出院手术患者病历,统计PPIs使用情况、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情况及是否存在应激性溃疡发生的应激源和危险因素,综合分析PPIs使用的合理性。结果:664例手术患者中有210例使用了PPIs,74例使用了H2受体拮抗药(H2RA),总预防用药率达42.77%;手术类型主要为骨折内固定术(74例,35.24%)和椎间盘切除术或髓核摘除术(38例,18.11%)。210例使用了PPIs的患者中,100%选择了PPIs注射剂,其中68例(32.38%)患者不具备预防用药指征,128例(60.95%)患者给药时机错误,74例(35.24%)患者给药频次错误,44例(20.95%)患者预防用药疗程超过3 d。结论:骨科患者围术期使用PPIs预防应激性溃疡时,存在适应证、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疗程等方面的严重不合理现象,临床医师和监管者应高度重视,避免PPIs的过度应用。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应激性溃疡;围术期;合理用药
510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9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绵阳地区8家医疗机构冠心病患者用药现状调查分析
余江平,蒋旭,叶 云
2017, 28(32)
摘要:目的:了解冠心病住院患者用药现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保系统提取绵阳地区8家医疗机构2014年1月-2016年12月冠心病患者病历资料,每家医疗机构抽取200份,采用Excel 2007、Access 2007、SPSS 19.0软件对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金额、药品品种、药品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 600例患者,其中男性893例,女性707例,平均年龄(73.9±10.2)岁。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35.2%,冠心病治疗药物费用占药品费用的72.4%,辅助治疗用药中的中成药及4种改善循环的中药提取成分的化学药物费用占冠心病治疗药物费用的37.8%。主要治疗用药中,调脂药物使用率为80.8%,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的使用率为46.9%。抗血小板药物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者占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者的54.9%;14例患者使用了短效的硝苯地平片;42例患者联用了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结论:左卡尼汀等辅助用药费用占比较高;ACEI或ARB、调脂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中使用比例较低,选用短效钙通道阻滞药、双嘧达莫欠合理;PPIs使用指征控制不严;中成药滥用较为明显。
关键词:冠心病;用药分析;现状调查;合理用药
218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3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我院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管理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杜德兵
2017, 28(32)
摘要:目的: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合理使用抗结核药及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 年5月我院结核病住院患者,按照疑似MDR-TB(202例)和确诊MDR-TB(162例)分为两组,进行药物组化疗法,并依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管理方式,并观察ADR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治疗管理期均为18个月。结果:疑似MDR-TB组患者对一线药物的耐药率均≥26.24%,其中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率为40%左右;对二线药物的耐药率均≥4.95%,其中对丙硫异烟胺耐药率最高,为46.0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一线药物全敏感为44.06%,单耐药为14.36%,多耐药为9.90%,耐多药为31.68%;一、二线药物全敏感为21.78%,单耐药为24.75%,多耐药为17.82%,耐多药为32.67%,广泛耐药为2.97%。MDR-TB患者治疗管理方案中,结防机构治疗占56.17%;转诊于专科医院治疗占14.81%;未治疗者占22.22%;其他因素导致改变治疗方案或无法继续治疗占6.79%。确诊MDR-TB患者较疑似MDR-TB患者二线方案诊疗的ADR发生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后期对症治疗均有所好转。结论:对于MDR-TB患者根据病情可有效寻找合适的治疗管理方案,提高疗效,降低ADR发生率,控制结核杆菌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管理;药品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248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6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加巴喷丁的浓度
许萌,周春华,张雪宁,亢泽坤
2017, 28(32)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加巴喷丁(GBP)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磺胺甲噁唑为内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水(含0.05%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0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172.0→154.1(GBP)、m/z 279.0→124.0(内标)。结果:GBP血药浓度在13.4~10 720.4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2 3,n=5),定量下限为13.4 ng/mL,最低检测限为4.0 mg/mL;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相对误差为-4.93%~5.10%;提取回收率为86.2%~90.3%(RSD<5%,n=6),基质效应为87.6%~92.1%。采用该法测得10例癫痫患者体内GBP的血药浓度为2 075.19~4 078.87 ng/mL(n=20)。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适用性强,可用于癫痫患者体内GBP的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关键词:加巴喷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血药浓度;癫痫患者
352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3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的浓度
李学娟,刘四喜,陈泽彬,魏红,杨卫国,温鹏强
2017, 28(32)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以酮康唑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Dionex U-3000 Dimonsil C18,流动相为三乙胺-冰醋酸-水混合溶液(1 ∶ 1 ∶ 98,V/V/V,pH约为4.0)-乙腈(40 ∶ 6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5 nm,柱温为40 ℃,进样量为20 μL。结果: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在0.2~2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2 μg/mL,最低检测限为0.03 μg/mL;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方法回收率为92.06%~106.26%(RSD<5%,n=5),提取回收率为75.62%~90.59%(RSD<5%,n=5)。采用该法测得10例患儿体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为0.22~4.90 μg/mL(n=10)。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
关键词:伏立康唑;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
319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2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某院2011-2016年正畸治疗后口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舒丹,詹柏林,曾阳,林富伟
2017, 28(32)
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耐药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7月-2016年7月经正畸治疗后发生口腔感染的患者148例,对其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口腔感染患者共送检临床标本275份,其中阳性标本209份,阳性率为76.00%。共检出病原菌332株,包括革兰氏阳性菌85株(占25.60%)和革兰氏阴性菌247株(占74.40%)。分离数量排名前7位的菌种依次为伴放线放线杆菌(54株,占16.27%)、牙龈卟啉单胞菌(41株,占12.35%)、福赛坦氏菌(37株,占11.14%)、口腔链球菌(33株,占9.94%)、肺炎克雷伯菌(30株,占9.04%)、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占7.83%)和铜绿假单胞菌(25株,占7.5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苯唑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较高(耐药率>50%),但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耐药率均为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耐药率>50%),但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敏感(耐药率均为0);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较高(耐药率>50%),但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较为敏感(耐药率<10%);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80%,但对氨曲南较为敏感(耐药率为8.0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84.21%,但对亚胺培南和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为5.26%)。结论:正畸治疗后口腔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多样,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对主要病原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包括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临床应重视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抗菌效果、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关键词:正畸治疗;口腔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159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9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我国2007-2016年儿童药物性肝损伤文献分析
郑新,卢雄才,秦小莲,李冠林,王缉义,刘福
2017, 28(32)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以“肝损伤”“肝损害”“肝毒性”“肝炎”“肝病”“药物性”“儿童”为关键词,检索2007-2016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国内相关文献,详细记录文献中DILI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63篇,最终纳入有效文献13篇,涉及665例患儿。其中,男性424例(63.76%),女性241例(36.24%),男女比例为1.76 ∶ 1;患儿年龄最小1月,最大14岁,平均7.87岁,其中7岁以上337例,占50.68%。患儿基础疾病前3位为呼吸道感染40例(31.50%)、血液病29例(22.83%)和肿瘤14例(11.02%)。导致儿童DILI的药物种类前3位为抗菌药物(245例,34.41%)、中药(143例,20.08%)和解热镇痛药(113例,15.87%)。DILI发生时间以用药4周内多见(332例,82.18%);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为主(382例,65.30%);肝损害严重程度主要为轻中度(505例,86.32%),重症以上的80例(13.68%),其中包括31例(5.30%)肝衰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纳差、黄疸、恶心呕吐、乏力和腹部不适;经停药及治疗后,96.54%的患儿明显好转或治愈,死亡4例(0.60%)。结论: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有必要对造成儿童DILI较多的抗菌药物、中药和解热镇痛药进行用药宣教及监护,重视患儿过敏史及评估肝外症状进展,在发生ADR时应及时停药干预以改善预后。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儿童;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17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8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我院35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ADR分析
饶芸,骆群,徐萍,王智
2017, 28(32)
摘要:目的:了解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月上报的35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ADR报告类型和发生时间、原患疾病及既往药物过敏史、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5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ADR报告中,男性18例(51.43%),女性17例(48.57%);患者年龄最小11岁,最大80 岁,平均年龄48.2岁。严重的ADR 4例(11.43%),一般的ADR 31例(88.57%);ADR在用药后10 min~1 h发生率高(71.43%);ADR所涉及的原患疾病以骨折(14例,40.00%)和膝关节炎(8例,22.86%)为主;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34.29%)、循环系统(22.86%)和皮肤及其附件(20.00%)等;所有患者在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或治愈。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ADR的发生率不高,但可致严重的ADR,护理人员可对其加强监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医患矛盾。
关键词: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护理
132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3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右美托咪定对Wilson病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全身麻醉下脾切除术后躁动的影响
张永志,张野,张丁,季淼
2017, 28(32)
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Wilson病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全身麻醉下脾切除术后躁动的影响。 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12月的全身麻醉下行脾切除术Wilson病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定 0.4 μg/kg, 之后为0.4 μg/(kg·h)维持至脾切除后;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余麻醉方案两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开始泵注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拔管前(T3)及拔管后3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患者T3 和T4时间点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及心动过缓发生情况。结果:T0时,两组患者MAP、HR、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两组患者MAP、HR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pO2所有时间点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3、T4时Riker 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为2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均得以纠正。观察组PA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稳定Wilson病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降低躁动情况,并缩短PACU转出时间。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术后躁动;Wilson病;脾切除;全身麻醉
133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1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ACEI/ARB类药物对晚期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
戚雅君,丁海樱,杨国浓,王增,罗沛华
2017, 28(32)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对晚期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收集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过至少2个周期含氟类药物的一线化疗方案,且经组织学证实为Ⅲ~Ⅳ期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将其中服用ACEI/ARB类降压药物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服用其他降压药物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124例,其中试验组患者(23例)与对照组患者(101例)除饮酒史外,在年龄、性别、吸烟史、体力状况评分、疾病家族史、肿瘤家族史、TNM分期、病理类型、肿瘤部位和化疗方案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一线化疗的有效率为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69 d,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的41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一线化疗疗效对于不同降压药物组患者的生存有影响(P<0.05)。结论: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ACEI/ARB类药物使晚期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一线化疗的有效率显著提高,中位生存时间也显著延长,但对于生存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尚缺乏对患者具体饮酒量的统计比较,有待于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关键词:晚期胃癌;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预后
141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5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复方益母草膏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对药物流产后患者血清孕酮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李玉霞,刘丽平,周燕
2017, 28(32)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益母草膏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对药物流产后患者血清孕酮、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我院产科门诊行药物流产的2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9例)和观察组(119例)。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流产致胎囊排除后给予头孢呋辛酯片0.25 g,po,bid,连续服用6 d抗感染+屈螺酮炔雌醇片1片,po,qd,连续服用21 d为1个周期,间隔8 d后开始第2个服药周期,共给药3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益母草膏10 g,po,bid,7 d为1个疗程,连续给药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孕酮、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孕酮、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孕酮、TNF-α、IL-2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IL-4、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益母草膏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可调节药物流产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维持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复方益母草膏;屈螺酮炔雌醇片;药物流产;Th1细胞因子;Th2细胞因子;孕酮
17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8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维生素D联合阿奇霉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肺炎的影响
张永敬,么焕新,柴颖,王淑珍
2017, 28(32)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阿奇霉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肺炎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胰岛素强化降糖。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10 mg/k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ivgtt,qd,连续应用5 d后改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 mg/kg,po,qd,连用3 d后停药4 d为1个疗程,给药2个疗程;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滴剂800单位,po,qd,连续给药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CRP和IgG等血清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和CRP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IgG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阿奇霉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其血清IL-6、CRP和IgG等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维生素D;阿奇霉素;2型糖尿病;肺炎;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
221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1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曹兵,丁奇,刘熙鹏,刘春江,胡松华
2017, 28(32)
摘要:目的:考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5 g,ivgtt,q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间隔1 h后冲管,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L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连续给药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NOS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NO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清NOS水平均显著增加,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减轻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灌注,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长春西汀注射液;血液黏度;一氧化氮合酶
17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3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任艳红,董伟,柳华,刘璐
2017, 28(32)
摘要:目的:观察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片10 mg口服,每周1次,2周后逐渐增至15 mg,每周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拉莫德片25 mg餐后口服,bi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明显少于治疗前,晨僵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CRP、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较单用甲氨蝶呤更能够提高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抑制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艾拉莫德;甲氨蝶呤;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功能
1404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0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刘煜,任少琳,黄丽云,王军
2017, 28(32)
摘要:目的:考察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92例冠心病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雷贝拉唑组(30例)、埃索美拉唑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治疗方案;雷贝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1天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和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各20 mg,po,bid。两用药组患者均以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尿液pH值和血液中各离子(Na+、K+、Ca2+、Cl-)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冠脉不良事件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尿酸、K+(对照组除外)、Ca2+、Cl-水平均显著下降,尿液pH值和血液中Na+水平均显著上升,且雷贝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患者的血尿酸和Ca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尿液pH值和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雷贝拉唑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埃索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尿液pH值和各离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患者急性血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关节肿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项冠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和急性血栓的发生率,提高尿液pH值和血液中Na+水平,但同时也会降低Ca2+水平,增加低钙血症或骨折风险,且会升高关节肿痛的发生率,故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给药方案。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痛风;冠心病;骨折
377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7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观察
唐瑜琦,赵德辉,孙维佳,杨春富
2017, 28(32)
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肺功能指标、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0.05 mg,ti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3.5 mg,qd。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20 d。观察两组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IL-5、IL-10、IL-13]、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 (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呼吸力学指标(平均气道压、呼吸阻力、静态顺应性、平台压测定值)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Th1/Th2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呼吸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FN-γ、IL-2、IL-10、FVC、FEV1、PEF水平均显著升高,IL-5、IL-13水平均显著降低,对照组患儿IL-4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儿IL-2、IL-4、IL-10、FVC、FEV1、PEF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气道压、呼吸阻力、平台压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静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控显率为7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轻患儿气道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水平,从而改善气道呼吸力学参数。
关键词: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哮喘;炎症因子;肺功能;呼吸力学
553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5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奥曲肽、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陈凯立,张汉洪,林龙,霍娟勇,邢金莉
2017, 28(32)
摘要: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奥曲肽、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5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3组患者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血液净化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1 mg,tid;药物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乌司他丁注射液10万单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gtt,bid;观察组患者在药物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ivgtt,bid。3组患者均治疗10 d。观察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胃肠减压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血清淀粉酶(AMY)、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药物对照组的72.0%和对照组的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药物对照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AMY、WBC、IL-6、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上述血清相关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药物对照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对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败血症、腹腔脓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奥曲肽、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进展,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奥曲肽;乌司他丁;血必净注射液;急性重症胰腺炎
20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4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黄芳,李科宇,李迎,方立,祁珩,戴顺妮,邹斌
2017, 28(32)
摘要: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NSTEMI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并以0.05 μg/(kg·h)持续静脉泵入盐酸替非罗班氯化钠注射液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负荷剂量的硫酸氯吡格雷片300 mg,之后剂量改为75 mg,q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负荷剂量的替格瑞洛片180 mg,之后改为90 mg,bi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集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集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小板集聚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LVEF、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VEF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LVEDD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3 d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1个月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为1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率比较(3.75% vs. 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比较,替格瑞洛能有效抑制NSETMI患者血小板集聚,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提高心功能,改善预后,同时并未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替格瑞洛;替非罗班;心肌梗死;血小板
219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6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封杰,车福友,张萌
2017, 28(32)
摘要: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炎症细胞因子和昏迷度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po,qd+尼莫地平片20 mg,po,ti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和Glasow昏迷度评定量表评分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Barthel指数和Glasow昏迷度评定量表评分以及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TNF-α及IL-6水平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对照组患者Glasow昏迷度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1、5、14 d后,观察组患者Glasow昏迷度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苏醒,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183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5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焦向鲲,高玉金,王春颖,刘慧梅,韩宇
2017, 28(32)
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po,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0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病毒学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脱落5例,共1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和TBIL水平显著降低,ALB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0周后,观察组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毒学突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疗效确切,可抑制HBV的复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恩替卡韦;长效干扰素;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230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9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观察
段金旗,马丽琼,陈媛媛,任炜,刘远林,徐昌富
2017, 28(32)
摘要: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对左心功能指标和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第251医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或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强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初始负荷剂量10 μg/kg+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ivgtt(10 min),之后改微量泵泵注,速率0.1 μg/(kg·min),持续给药24 h。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指标[峰射血率(PER)、峰充盈率(PFR)、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水平、血清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因死亡脱落2例(每组各1例),最终纳入统计的合格病例数为108例,其中对照组52例、观察组56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86.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功能指标和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左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LVEF 和LVSF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T-proBNP和Gal-3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左心衰疗效与多巴胺相似,但有助于增强左心泵血功能,降低心衰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左西孟旦;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左室射血分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半乳糖凝集素3
249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1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某三级综合医院开展抗菌药物管理的过程质量评价研究
刘晓亮,李歆
2017, 28(32)
摘要:目的:为改进抗菌药物管理的过程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国际上施行的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策略目标,依据“结构-过程-结果”医疗质量评价模型中的过程质量评价方法,对某三级综合医院2011-2016年抗菌药物管理中实施干预的基本情况及所涉及科室、干预类型、干预原因、干预涉及的药品种类等进行统计,并对干预前(2011年)和干预后(2014年)的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2 137例次干预记录;干预涉及的科室以外科为主,包括妇科、耳鼻喉科、骨科等12个外科科室(占55.97%);干预类型中,对药物使用种类的干预较高(占44.77%);干预原因以用法用量不适宜、提高治疗效果、溶剂用量不合理、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适应证不适宜、重复给药等为主(占90.55%);干预涉及的药物以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及其酶抑制剂为主(占62.43%)。干预后,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27.70%、49.42%和60.42%下降至17.57%、38.65%和47.21%;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85.75%下降至30.3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4 h的手术占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的比例由54.52%上升至68.84%(均P<0.05);门诊、住院患者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分别由(30.12±10.19)、(727.36±120.45)元下降至(30.03±1.34)、(609.32±48.83)元。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对药物使用经济性的干预,缺少多学科协作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等延缓了抗菌药物专业化管理的推进等。结论:该院应借鉴AMS策略,建立多学科的管理机制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过程管理,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的作用,并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经济性的干预,以实现抗菌药物管理过程的专业化。
关键词:抗菌药物;管理;过程质量;评价;干预
186
|
1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2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临床药师对我院呼吸科人血白蛋白使用的干预效果评价
徐红青,陈霞,黄敏燕
2017, 28(32)
摘要:目的:评价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对我院呼吸科人血白蛋白使用的影响,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人血白蛋白说明书、相关指南及文献,按照循证药学方法建立我院呼吸科人血白蛋白使用评价标准,采取医嘱审核、处方点评、信息系统权限设置等技术措施和绩效考核手段对人血白蛋白的使用进行综合干预。调取2015年1-6月(干预前组,226例)、2016年1-6月(干预后组,148例)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处方,对人血白蛋白总使用量、人均使用量、平均使用时间、适应证、禁忌证、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情况。结果:患者的人血白蛋白总使用量、人均使用量、平均使用时间分别由干预前的18 350 g、(81.2±71.3)g、(7.8±7.2)d,下降至干预后的7 584 g、(51.2±48.3)g、(4.7±2.1)d;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不符合《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溶液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规定的适应证比例、违背禁忌证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80.1%、50.0%下降至干预后的39.9%、16.9%;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35 g/L、≥30~<35 g/L、≥20~<25 g/L组患者人数干预前组明显多于干预后组,<20 g/L、≥20~<25 g/L组患者人数干预后组明显多于干预前;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比例由干预前的16.8%上升至干预后的52.7%,以上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人血白蛋白在适应证、疗程等方面的不合理使用及比例等,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水平。
关键词:人血白蛋白;综合干预措施;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呼吸科
203
|
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8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药学监护
李晓明,蔺洁,李尧,史英钦
2017, 28(32)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营养药师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营养药师参与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会诊,结合患者的病因、肝功能状况、并发症、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等,通过两次会诊,建议患者的营养液中不再加入胰岛素,将20%脂肪乳注射液(C14-24)250 mL调整为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250 m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Ⅴ)350 mL调整为六合氨基酸注射液(6AA)350 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g调整为0.7 g,并增加甘油磷酸钠注射液10 mL、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胺10 g,滴注速度由2 mL/min降至1.5 mL/min,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 50 g)由300 mL增加至350 mL,同时检测血糖。结果:医师采纳了临床营养药师的建议,患者病情稳定,血糖控制平稳,直至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得到控制,饮食恢复正常,未再出现低血糖症状。结论:临床营养药师参与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等相关药学监护,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肠外营养;药学监护;临床营养药师
390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8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我院注射用核糖核酸Ⅱ临床使用的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张明珠,霍丹,何丽霞,罗卓卡
2017, 28(32)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模式对注射用核糖核酸Ⅱ临床使用的干预效果,为肿瘤治疗辅助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建立评价标准、病历点评、成立肿瘤治疗辅助药管理工作组、药物与处方权分级、超说明书用药审批、加强考核和培训、临床药师参与等方式,干预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的临床使用;并对我院2015年4-6月(干预前)、2015年7-9月(第1次干预后)、2015年10-12月(第2次干预后)、2016年1-3月(第3次干预后)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我院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的合理使用率仅为77.34%,第1次、第2次、第3次干预后分别上升至83.25%、83.64%和95.12%,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使用类型包括适应证不适宜、疗程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等,分别由干预前的2.96%、4.93%、13.79%和0.99%下降至第3次干预后的1.63%、0、3.25%和0。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的使用率由干预前的8.81%下降至第3次干预后的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干预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可促进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的合理使用,建议进一步研究和评价该模式对其他肿瘤治疗辅助药的干预效果。
关键词: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合理用药;肿瘤治疗辅助药
474
|
1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6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分析及药学监护
董丽梅,罗宏丽,陈竹,王国俊
2017, 28(32)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该患者于PCI术后第4天发生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临床药师通过综合分析其病变复杂程度、支架内血栓发生时间、植入支架数量、合并疾病等因素,建议行氯吡格雷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450(CYP)2C19]检测;根据其检测结果(CYP2C19*1/*2),建议在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片50 mg,po,bid,同时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ivgtt,qd改善微循环,并行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等药学监护以及用药注意事项、饮食调整等用药教育。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仍坚持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结论:药物代谢酶是引起抗血小板药物效应和毒性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其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的临床转归和终点事件密切相关。临床药师应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协助医师查阅和解读相关信息,在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合并疾病、基因型等因素后,制订和调整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心肌梗死;糖尿病;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CYP2C19基因多态性;抗血小板;药学监护
236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7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临床药师开展内科住院患者入院药物重整的药学服务实践
姚慧娟,李平,刘昕竹,卜书红#,张健
2017, 28(32)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慢性疾病患者药物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开展药物重整(MR)的可行性,为临床药学内科工作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5-7月于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介绍临床药师在患者入院当日进行详细的药学问诊后,分别对患者的长期用药进行MR的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归整,共获得98例住院患者的入院MR记录,涉及296条药物医嘱,其中存在用药差错96条。参与MR的患者中,依从性好者仅有44例(占44.9%),其他患者均存在部分用药差错,主要表现为用药随意、用法用量不当、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拒绝用药、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特殊疾病未随访导致用药剂量过量或不足、与医师沟通不畅导致用药错误、忘记服药/漏服和过度医疗等。发生用药差错的药物种类以心血管系统药物最常见,其次为呼吸系统药物和内分泌系统药物。结论:临床药师开展入院MR,有利于识别和纠正患者用药差错,避免潜在的用药差错,且有助于疾病控制,可作为内科病区药学服务工作的项目之一。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物重整;呼吸内科;药学服务;用药差错
407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6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1例疑似中药引发药物性肝损伤化疗患者的药学监护
王快,郭胜蓝,曹天生,黄丽敏,陈浩,罗崇彬
2017, 28(32)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性肝损伤(DILI)化疗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结肠癌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针对化疗药可能导致的胃肠道反应,建议于化疗前给予托烷司琼+甲氧氯普胺+异丙嗪止吐;患者在第2次化疗前出现了DILI,临床药师根据其用药史及药物作用特点,判断DILI可能与两次化疗期间所服用的中成药(固本益肠片)和中药配方颗粒有关,建议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465 mg,ivgtt,qd+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 g,ivgtt,qd护肝,并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ivgtt,qd抗炎和调节免疫功能;待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建议停用多烯磷脂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等药物;同时行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用药教育、电话随访等药学监护。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顺利完成3次化疗。结论: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出现DILI时,临床药师应结合其用药史及药物作用特点,协助医师查找和判断导致DILI的药物因素,并协助其制订和调整用药方案,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损害程度,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中药;化疗;药学监护;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药师
330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9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肺动脉高压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嫄,胡欣,史爱欣
2017, 28(32)
摘要:目的:了解肺动脉高压(PAH)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以“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激活剂”“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Pulmonary hypertension”等作为关键词,查阅2007-2017年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就PAH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随着PAH新治疗靶点的出现,有关PAH靶向治疗药物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包括sGC激活剂、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Ras homologous(Rho)激酶抑制剂。sGC激活剂Riociguat具有双重作用模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服用方便;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Selexipag具有高度的受体结合特异性,对其他前列腺素受体无激动作用,可规避由于激动非前列环素受体而导致的副作用;口服活性ERAs Macitentan较传统的ERAs的亲和性更高,组织分布好,药物相互作用少,耐受性提高,与靶向组织结合能力强,副作用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能够明显改善PAH患者的肺功能,但心功能、达到临床恶化时间和病死率等指标改善不明显,且伊马替尼的不良反应出现了未预期的硬脑膜下血肿;第一代Rho激酶选择性抑制剂法舒地尔具有较强的降低肺血管阻力作用,但尚缺少临床试验研究证实。PAH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为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及更好地改善PAH患者的预后提供了希望,但仍需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353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5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以CD13为靶点的肝癌细胞耐药性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郭切,徐文,李晓,孙加琳,隋忠国,荆凡波
2017, 28(32)
摘要:目的:了解以CD13为靶点的肝癌细胞耐药性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CD13参与形成肝癌细胞耐药性的相关机制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CD13通过激活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活化Hedgehog信号通路并促进耐药相关蛋白ABCG2的表达、诱导肝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CD13通过上调肝癌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触发药物外排,促进肝癌细胞耐药性的发生;CD13还通过削弱肿瘤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肝癌细胞凋亡,引发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结论:CD13是参与肝癌细胞耐药性形成的驱动因子,有望成为逆转肝癌细胞耐药性和肝癌临床治疗的关键靶标。
关键词:氨基肽酶N;肝癌细胞;化疗药物;耐药性
242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6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他汀类药物调脂效果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续茜桥,徐晓宇,石秀锦,林阳
2017, 28(32)
摘要:目的:为他汀类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调脂效果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就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药物转运体同一编码基因突变对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调脂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SLCO1B1)521T>C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调脂效果的相关性研究尚未取得一致性结论;但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SLCO1B1 521T>C多态性与辛伐他汀致肌肉毒性的相关性更强。腺苷三磷酸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1(ABCB1)1236C>T、2677G>T/A和3435C>T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调脂效果及不良反应是否相关仍存有争议,而腺苷三磷酸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2(ABCC2)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调脂作用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则较少,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腺苷三磷酸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2(ABCG2)421C>A多态性可能与舒瑞伐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有关,而其多态性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则较少。临床在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时,除关注遗传因素外,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等非遗传因素,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他汀类药物;调脂效果;不良反应;相关性;个体化治疗
288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3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董洁,汤道权,肖冰心,刘云,李艳丽,孙增先
2017, 28(32)
摘要:目的:了解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DPP-4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DPP-4抑制剂与大多数药物联用时罕见不良反应发生,无需调整剂量,如二甲双胍、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格列波糖等传统降糖药,他汀类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和地高辛等;兰索拉唑、莫沙必利能够增强DPP-4抑制剂的降糖效果;中药辣木提取物和大黄与DPP-4抑制剂存在药物相互作用,能够降低DPP-4抑制剂的疗效,临床联用应谨慎对待;细胞色素P450(CYP)3A4底物或弱效抑制剂辛伐他汀、地尔硫 与DPP-4抑制剂联用时无需调整剂量,但与CYP3A4强效抑制剂酮康唑联用时,需按照低剂量给药。尽管DPP-4抑制剂与大多数药物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仍需警惕其药物相互作用。
关键词:二肽基肽酶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糖尿病;药物相互作用
266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44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及抗菌药物治疗进展
陈振金,刘世霆
2017, 28(32)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和抗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和抗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与结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具有年龄差异。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儿童为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成人为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免疫力低下患者为肺炎链球菌;另一个重要的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经验性治疗方案中的抗菌药物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和细菌耐药性。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目标治疗要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对头孢菌素耐药(MIC≥2 μg/mL)的肺炎链球菌首选万古霉素联合利福平,或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或利福平联合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疗程为10~14 d;对青霉素耐药(MIC≥0.1 μg/mL)的脑膜炎双球菌首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疗程为7 d;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的治疗首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或青霉素G,疗程为≥21 d;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首选万古霉素,若对万古霉素耐药(MIC>2 μg/mL)首选利奈唑胺,疗程为≥14 d;细菌培养阴性患者,经验性抗菌治疗至少2周。因此,临床治疗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时,应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尽可能明确病原菌种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主要包括准确、早期和足量。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抗菌药物
643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57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