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7 28 4
    • 赵怀全
      2017, 28(4)
      摘要:目的:了解并完善我国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方法:分析我国药品上市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欧盟的药品上市许可制度的特点,归纳我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的法律授权与内容,并对试点工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生产许可”与“上市许可”合并统一的药品上市许可制度,存在“新药”概念陈旧、药物资源浪费严重、新药研发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而美国、欧盟施行的是药品“生产许可”与“上市许可”相分离的药品上市许可制度,其上市新药数量较多,产能利用率较高,药品安全、质量职责、风险管理等制度相对完善。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欧盟的药品“生产许可”与“上市许可”相分离的管理制度,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为了保障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与药品安全管理相关的质量授权管理、药物警戒体系建立、药害救济制度建立等。  
      关键词: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管理;试点工作   
      744
      |
      2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1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莉,田丽娟,罗刚
      2017, 28(4)
      摘要:目的:为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市场失灵、合约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选取美国具有代表性的药品安全监管机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与结论:美国在药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实施和运用方面取得的成效显著,其具有代表性的药品安全监管机制有处方药申报者付费机制、药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惩罚与激励机制、公私合作伙伴机制以及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相结合机制,这些机制缓解了FDA的政府失灵,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市场失灵和合约失灵的难题。我国在完善药品安全监管机制时应细化法律保障、充分调动外部力量、吸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预防与处置并重、注重不同机制之间的协调、力求过程公开和结果透明。  
      关键词:药品安全;监管机制;美国;研究;启示   
      539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9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敬,史录文
      2017, 28(4)
      摘要:目的:为提高我国应对超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条款(TRIPS-plus条款)的能力、完善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介绍常见的TRIPS-plus条款类型,分析其特点,反思其潜在的不良影响。结果与结论:常见的 TRIPS-plus条款有数据保护、专利链接、专利期延长、限制强制许可与平行进口等,这些条款将延缓仿制药上市、提高药品价格、影响药品可及性,给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健康带来巨大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仿制药生产大国,在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以及国内知识产权立法时,应当科学评估TRIPS-plus对我国公共健康、药品可及性以及医药产业等方面的影响,合理利用TRIPS弹性条款,保障公众健康。  
      关键词: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超出条款;公共健康;药品可及性;反思   
      253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4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宋继辰,储藏,吴东,蒯丽萍
      2017, 28(4)
      摘要:目的:构建军队医院合理医疗用药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及专家咨询、改良德尔菲法、层次分析等方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经实验性评估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军队患者与地方医保患者用药水平差距,评估军队医院合理医疗用药政策执行效果。结果与结论:指标体系包括合理性、可及性、经济性这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对176家军队医院进行实验性评估的结果显示,经济性指标得分率与合理性、可及性指标相比差值分别为3.12%、4.06%;师级医院一级指标平均得分率差值比团级医院高21.6%。该指标体系解决了传统评价中数据不真实、评估不全面、检查不彻底等问题,提高了评估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了长期动态监管和远程评估。  
      关键词:军队医院;军队合理医疗用药政策;效果评估;改良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评估指标体系   
      377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1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闫峻峰,刘翌
      2017, 28(4)
      摘要:目的:探索对辅助用药合理使用的有效药事管理措施。方法:从建立辅助用药重点监控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并落实处方点评制度、进行合理用药培训、严格监督与考核)、充分发挥省级药事质量管理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监管的督促作用等措施方面,介绍四川省医疗机构对辅助用药实施的有效药事管理的情况;通过统计全省18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辅助用药的合理使用率、药占比、销售金额数据等,对管理效果进行参考性评价。结果:截至2016年5月,全省医疗机构已建立健全辅助用药重点监控管理制度; 18家医疗机构辅助用药合理使用率从2016年1月的69.41%上升到同年5月的79.05%,同期药占比由29.22%下降至27.93%;辅助用药月销售金额由2015年4月的2 297万元下降到2016年4月的1 738万元(下降20.49%)。结论:四川省医疗机构通过建立辅助用药重点监控管理制度以及充分发挥省级药事质控中心的督促作用等措施,对辅助用药进行的药事管理效果良好。  
      关键词:四川省;医疗机构;辅助用药;药事管理;重点监控   
      516
      |
      2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4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段晓托,连桂玉,贾耀珠
      2017, 28(4)
      摘要:目的:为我国创新药能顺利进入医保目录,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笔者在对国内外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相关管理政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我国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政策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医保政策中存在着医保目录遴选依据不够客观、医保审评专家的遴选机制使审评结果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愿的影响、医保目录调出机制缺失、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等待时间过长、创新药谈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强制要求制药企业提供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相关数据、增强医保目录审评专家组的独立性和多元化、定期对医保目录中的药物进行二次评价、为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开设“绿色通道”、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价格谈判机制以及医保信息数据库。  
      关键词:医保目录;创新药;政策   
      496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0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翌,闫峻峰
      2017, 28(4)
      摘要:目的:推动省级药事质量控制中心对重点监控药品的有效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介绍四川省药事质量控制中心二片区通过督促辖区医疗机构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监管制度、制定3类重点监控药品处方点评指南、开展基线数据调查、现场督查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的实际使用情况等措施,发挥对3类重点监控药品[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质子泵抑制剂(PPIs)]使用的指导、督促作用;通过收集各分中心向省质控中心的工作报告,统计医疗机构建立监管制度的情况;通过随机抽样统计各分中心辖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使用率、使用量、使用金额等数据,对监管效果进行参考性评价。结果:截至2016年4月,92.26%的医疗机构知晓省卫计委的相关文件要求,84.25%已建立本院的监管制度;2016年3月已完成3类重点监控药品处方(医嘱)点评指南的制定;省内1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疗机构3类重点监控药品2016年5月不合理使用率与1月比较,中药注射剂下降12.35%(35.41% vs. 47.76%)、辅助用药下降9.64%(20.95% vs. 30.59%)、PPIs下降7.44%(40.49% vs. 47.93%);2016年4月平均销售金额与1月比较,分别下降12.07%、13.30%、9.49%;55.02%的医疗机构已启动基线数据资料收集工作。结论:省级药事质量控制中心在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可发挥重要作用,可指导和督促医疗机构建立监管制度,评估分析各级医疗机构监管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重点监控药品有效监管。  
      关键词:四川省;药事质量控制中心;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辅助用药;质子泵抑制剂;中药注射剂;监管作用   
      497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0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任昉,颜建周,邵蓉
      2017, 28(4)
      摘要:目的:介绍澳大利亚高值药物医保准入机制,为我国罕用药医保准入的完善提供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法,对澳大利亚高值药物医保准入的遴选原则、风险共担机制、限制使用原则进行概述分析,并对高值药物医保准入机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澳大利亚药物福利计划对高值药物的纳入不仅考虑成本效益比,同时关注药物的临床疗效、不可替代性及药物的社会性原则,通过风险共担机制和限制使用原则在保障患者用药可及性的同时维持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在保障患者用药、加强基本医疗保障福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建议完善我国罕用药医保遴选标准,引入风险共担机制及规范罕用药的使用和报销。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值药物;医保准入机制;罕用药;启示   
      478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6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震宇,罗宁,陈晨,李昂,马莎莎,刘积光,王孟,刘平怀
      2017, 28(4)
      摘要:目的:研究单针藻的化学成分,并对其中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菌、抗氧化活性考察。方法:对单针藻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单针藻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进行分离和化学成分分析,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谱等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出的4种化合物分别采用刃天青法测定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1,1-二苯基-2-苦基-肼基(DPPH)法测定自由基清除率[以半数清除浓度(IC50)计]、亚铁还原能力法(以FRAP值计)测定总还原能力。结果:从单针藻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E4、E5段分离得到化合物1~6,分别被鉴定为豆甾醇、邻苯二甲酸二丙酯、3-吲哚甲酸、黑麦草素、黑麦草内脂、5-羟基-3,4-二甲基-5-戊基-2(5H)-呋喃酮;化合物3~6的MIC在10~500 μg/mL内,IC50在22.02~71.01 μg/mL内,FRAP值在(62.04±5.36)~(281.22±8.3) μmol/L内。结论:单针藻含有多种脂类和烷酸类物质,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单针藻;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化学成分;鉴定;抗菌;抗氧化   
      24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1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武燕,刘丹丹,张弘,苏苗,崔雅婷,马子兴,赵国君,李刚
      2017, 28(4)
      摘要:目的:研究氢氧化镧对大鼠慢性肾衰高磷血症的改善作用。方法:取大鼠建立慢性肾衰高磷血症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碳酸镧组[0.3 g/(kg·d)]、碳酸钙组[4.2 g/(kg·d)]和氢氧化镧高、中、低剂量组[1.5、1、0.5 g/(kg·d)],每组10只。同日上午继续ig腺嘌呤0.2 g/(kg·d),下午ig相应药物,1周后停止给予腺嘌呤,连续给药22 d,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小鼠进行一般检查,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肾脏系数,血清中钙、磷、甲状旁腺素(PTH)、肌酐、尿素氮含量,以及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呈现慢性肾衰体征,肾脏系数和磷、PTH、肌酐、尿素氮含量均增加,钙含量减少(P<0.01),肾脏切片呈明显病理学特征。与模型组比较,碳酸镧组、碳酸钙组和氢氧化镧各剂量组大鼠慢性肾衰体征均改善,肾脏系数(除氢氧化镧高剂量组外)和磷(除碳酸钙组外)、PTH(除氢氧化镧低剂量组、碳酸钙组外)、肌酐(除氢氧化镧低剂量组、碳酸钙组外)、尿素氮含量均减少,钙含量和钙磷乘积(仅碳酸钙组)均增加(P<0.05或P<0.01),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脏切片病理学特征好转。结论:氢氧化镧可改善慢性肾衰高磷血症模型大鼠肾功能,降低血清磷含量。  
      关键词:氢氧化镧;慢性肾衰;高磷血症;大鼠   
      281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7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董艳红,谢晓芳,李雪梅,朱雅宁,彭成
      2017, 28(4)
      摘要:目的:考察人参皂苷Rg1配伍乌头碱对体外培养心衰模型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1×10-7 mol/L)、人参皂苷Rg1组(1×10-8 mol/L)、乌头碱组(1×10-9 mol/L)以及人参皂苷Rg1与乌头碱不同配比的配伍组(1 ∶ 1、2 ∶ 1、1 ∶ 2,V/V)。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以0.8%戊巴比妥钠诱导心肌细胞心衰模型。成模后,各组细胞给予相应药物培养1 h,然后检测细胞总三磷酸腺苷(ATP)酶、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检测细胞培养液中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细胞中总糖原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总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明显降低,Na+-K+-ATP酶活力明显升高,培养液中ACP、LDH活力及BN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总ATP酶活力显著升高,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显著降低,且以人参皂苷Rg1与乌头碱2 ∶ 1配伍时作用最强;乌头碱组和各配伍组细胞Na+-K+-ATP酶活力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细胞培养液中ACP、BNP活力均有降低的趋势,细胞内总糖原含量和培养液中TNF-α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配伍乌头碱可改善大鼠心衰模型心肌细胞ATP酶活力和膜通透性,调节细胞分泌BNP,对心衰模型心肌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且以人参皂苷Rg1与乌头碱2 ∶ 1配伍时作用最强。  
      关键词:人参皂苷Rg1;乌头碱;配伍;心衰模型;心肌细胞;细胞膜通透性;离子转运相关酶   
      24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0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汪英
      2017, 28(4)
      摘要:目的:考察川芎嗪联合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应激大鼠外周促炎细胞因子和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将慢性应激大鼠分为模型组、NAC组(60 mg/kg)和川芎嗪+NAC组(15 mg/kg+60 mg/kg),每组20只,ig相应药物15 d。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检查情况,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水平,检测肠道菌群。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呈现慢性应激症状,血清中IL-6、IL-1β、TNF-α、INF-γ水平均增强;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增加,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NAC组和川芎嗪+NAC组大鼠慢性应激症状减轻,上述指标均改善(P<0.05),其中川芎嗪+NAC组效果优于NAC组(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NAC可通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和改善肠道微生态来改善大鼠慢性应激状态。  
      关键词:川芎嗪;乙酰半胱氨酸;慢性应激;大鼠;促炎细胞因子;肠道微生态   
      16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4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瑞杰,李晖,邱方,王自闯
      2017, 28(4)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化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卵巢血供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3 mg/(kg·d)]和补肾活血化痰汤低、高剂量组[5.0、7.5 g/(kg·d)],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Poresky法复制PCOS模型。成模后,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生理盐水[10 mL/(kg·d)],每天1次,连续22 d。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记录微血管密度(MVD),检测大鼠卵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以及G蛋白偶联受体MAS mRNA的表达,并观察卵巢形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MVD均升高,AT1、AT2、MAS mRNA表达均下调(P<0.05);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可见囊性窦卵泡、颗粒细胞层减少,卵母细胞消失,黄体组织数量减少等明显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补肾活血化痰汤低、高剂量组作用均强于阳性对照组(P<0.05);各给药组大鼠的卵巢组织病理变化均得到一定改善。结论:补肾活血化痰汤可增加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血供,促进血管生成,促排卵,有助于改善卵巢形态。  
      关键词:补肾活血化痰汤;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形态;卵巢血供;大鼠   
      19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2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江,姜鲜,宋大强,刘明华,章卓
      2017, 28(4)
      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HUVEC分为正常对照组、Aβ1-42组、TAK242组(10 nmol/L)、二甲基亚砜(DMSO)组(1‰DMSO)和丁苯酞低、中、高浓度组(40、80、160 μg/L),除正常对照组和DMSO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加入50 μmol/L Aβ1-42培养HUVEC 24 h,同时TAK242组、DMSO组和丁苯酞低、中、高浓度组细胞还加入相应浓度的药物作用30 min,每个浓度3个复孔。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Hochest 33342/PI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膜联蛋白(Annexin)Ⅴ-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果蝇样受体4(TLR4)、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β1-42组细胞活力减少、凋亡率增加,TLR4、COX-2蛋白表达和IL-1、TNF-α含量增加;与Aβ1-42组比较,TAK242组和丁苯酞低、中、高浓度组细胞活力增加、凋亡率减少,TLR4、COX-2蛋白表达和IL-1、TNF-α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丁苯酞可改善Aβ1-42所致的HUVE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COX-2和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1-42;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凋亡;机制   
      125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0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立峰,刘灿仿
      2017, 28(4)
      摘要:目的:考察小酸枣汤对小鼠自主活动及睡眠时间的影响,并进行拆方研究。方法:将小酸枣汤组方中7味药材(酸枣仁、茯苓、川芎、知母、甘草、生姜、桂心)作为实验因素,每个因素选取有或无2个水平,按L8(27)正交表安排试验。采用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比较小酸枣汤组方和方中各单味药对小鼠2 min内自主活动及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小酸枣汤组方中对小鼠自主活动具有明显影响作用的是酸枣仁和知母;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有明显影响的是酸枣仁。结论:小酸枣汤具有抑制小鼠自主活动及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方中酸枣仁作用最强。  
      关键词:小酸枣汤;拆方研究;正交试验;自主活动;睡眠时间;小鼠   
      21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9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魏玉,苏成福
      2017, 28(4)
      摘要:目的:对双氯芬酸钠微乳(DS-ME)的性质、皮肤刺激性及体外透皮吸收进行考察,探讨其局部外用给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S-ME中DS的含量;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DS-ME的粒径分布;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考察DS-ME和空白ME对单次给药正常皮肤、多次给药正常皮肤和单次给药破损皮肤的影响;Franz扩散池法比较DS-ME与市售DS凝胶经小鼠离体皮肤的透皮参数。结果:所制DS-ME为O/W型微乳,粒径为(30.140±9.020) nm;与空白ME比较,DS-ME对家兔皮肤的刺激评分无明显差异;DS-ME与市售DS凝胶的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34.16、18.62 μg/(cm2·h),渗透系数分别为1.029、0.561 cm/h,滞后时间分别为0.124 2、0.367 2 h。结论:DS-ME的粒径小,无皮肤刺激性,可提高DS的透皮吸收速率。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微乳;皮肤刺激性;透皮吸收   
      160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2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唐进法,张帆,李宇辉,吴宿慧,李寒冰,李伟霞,李学林
      2017, 28(4)
      摘要:目的:研究何首乌乙酸乙酯提取物(EPM)对秀丽线虫(简称“线虫”)寿命的影响,考察EPM抗衰老作用。方法:设立EPM低、中、高浓度组(25、37.5、50 mg/L,以生药计)和空白组(0 mg/L),考察EPM对线虫寿命的影响;设立EPM组(37.5 mg/L)和空白组(0 mg/L),分别进行线虫的生殖实验、急性热应激实验和急性氧化应激实验,考察EPM对线虫生殖能力以及压力应激的影响。结果:在寿命实验中,EPM低、中、高浓度组线虫的平均寿命较空白组均显著延长(P<0.05或P<0.01),以中浓度EPM作用最为明显;增殖实验中,EPM组线虫在第2、3天中的子代数量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0.05);在急性热应激实验和急性氧化应激实验中,EPM组线虫的平均生存时间较空白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37.5 mg/L的EPM能延缓线虫衰老且不损害其生殖能力。  
      关键词:何首乌;乙酸乙酯提取物;抗衰老;秀丽线虫;寿命;氧化应激;热应激   
      19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9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贺凤兰,刘强,周杰,刘媛媛,高志峰,肖红,杨占秋
      2017, 28(4)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解毒软胶囊(ADSC)体内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为其用于临床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高、中、低剂量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0.04、0.02、0.01 g/(kg·d)]和ADSC高、中、低剂量组[1.5、0.75、0.375 g/(kg·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经鼻腔滴入滴度为1.6×10-5.2   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悬液复制染毒小鼠模型,造模6~8 h后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5 d。给药结束后,观察7 d内小鼠体质量变化,计算15 d内小鼠的死亡率、死亡保护率及平均存活天数。另取小鼠,分组、给药同上,末次给药8 h后,测定小鼠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结果: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从第5天开始明显下降,第8天开始出现死亡(15 d内死亡率为85.7%),肺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DSC和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均可减缓染毒小鼠体质量下降趋势,降低小鼠死亡率和肺指数,延长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其中ADSC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高、中剂量组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除ADSC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给药组小鼠的肺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ADSC对小鼠具有一定的体内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  
      关键词:清热解毒软胶囊;甲型H1N1流感病毒;BALB/c小鼠   
      161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8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罗宏丽,肖顺林,余欣
      2017, 28(4)
      摘要:目的:研究抑毒调肝合剂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阳性对照,0.2 mg/kg)和抑毒调肝合剂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mL/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并于造模同时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8周。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2、MMP-1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TGF-β1、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HA、PCⅢ、CⅣ、TIMP-1、MMP-2、TGF-β1、TNF-α水平显著升高,MMP-1、MMP-13水平显著降低(P<0.05); 肝组织中Hyp、TGF-β1、TNF-α、MDA水平显著升高,SOD、GSH-Px、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抑毒调肝合剂中、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血清中ALT、AST、HA、PCⅢ、CⅣ、TIMP-1、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中Hyp、TGF-β1、TNF-α、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抑毒调肝合剂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血清中MMP-1、MMP-13水平以及肝组织中CA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血清中MMP-2、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5);抑毒调肝合剂低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毒调肝合剂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IMP/MMP平衡、抗氧化应激、降低TGF-β1水平和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有关。  
      关键词:抑毒调肝合剂;肝纤维化;大鼠   
      180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7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丕明,冉旺旺,谭柏清,罗维晓
      2017, 28(4)
      摘要:目的:研究尼美舒利联合奥沙利铂对食管癌模型大鼠微血管密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48只大鼠建立食管癌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利铂组、尼美舒利组和联用组,每组12只。建模后1 d,模型组大鼠尾iv 5%的葡萄糖注射液1 mL,每周3次,ig等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周1次;奥沙利铂组大鼠尾iv奥沙利铂13.6 mg/kg,每周3次;尼美舒利组大鼠ig尼美舒利20 mg/kg,每周1次;联用组大鼠同法给予奥沙利铂和尼美舒利,给药时间为8周。观察各组大鼠肿瘤生长情况、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肿瘤体积、瘤质量、肿瘤组织的积分吸光度和阳性血管密度均降低(P<0.05);奥沙利铂组和联用组大鼠外周血CD3+、CD4+T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降低,CD8+T细胞数均增加(P<0.05)。与尼美舒利组比较,奥沙利铂组和联用组大鼠肿瘤体积、瘤质量、肿瘤组织的积分吸光度和阳性血管密度,以及外周血CD3+、CD4+T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降低,抑瘤率和CD8+T细胞数均增加(P<0.05),其中联用组较奥沙利铂组更明显(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尼美舒利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食管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组织中血管新生、增强免疫有关。  
      关键词:食管癌;大鼠;尼美舒利;奥沙利铂;微血管密度;免疫功能   
      18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9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宋小地,翟西峰,冯家星,蒋慧婷,马佩杰
      2017, 28(4)
      摘要:目的:虚拟筛选中药桑白皮和桑叶中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为发现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分子模拟软件Sybyl-x 2.0中的Surflex-Dock模块,将文献已报道过的桑白皮和桑叶活性成分中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配体与α-葡萄糖苷酶进行对接,以结合力评分Total score值为7作为阈值,判断桑白皮和桑叶中潜在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结果: 70个小分子化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进行对接后,其中10个成分显示出具有结合活性(Total score值≥7.00),其中桑辛素M-3′ -O-β-D-吡喃葡萄糖苷、5,7,2′ -三羟基二氢黄酮-4′ -O-β-D-吡喃葡萄糖苷、桑皮苷A、白藜芦醇-4,3′ -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以及1,4-二脱氧-1,4-亚氨基-(2-O-β-D-吡喃葡萄基)-D-阿拉伯糖醇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活性较高(Total score值>8.00)。结论: 桑白皮和桑叶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潜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研究方法可从中药中发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且具有针对性强、快速、高效的特点。  
      关键词:桑白皮;桑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虚拟筛选;分子对接;结合活性   
      23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3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辉靠,王冬东,孙程,吕晓敏,胡荣
      2017, 28(4)
      摘要:目的:研究莪术油中吉马酮在小鼠各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为莪术油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30只KM小鼠ig莪术油0.5 mL,分别于给药1、2、4、8、12 h后随机取6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心、肝、脾、肺、肾组织中吉马酮含量;取15只KM小鼠,给药法及取样方法同上,每个时间点取3只,采用荧光法观察上述组织切片中吉马酮的荧光强度;两个实验均取相同数量小鼠作为对照。结果:1~4 h各组织吉马酮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4 h时达到峰值,且肝、脾浓度明显高于心、肺,吉马酮在各组织内的浓度依次为肝>脾>肾>心>肺;各组织荧光强度观察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两种方法考察吉马酮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一致,证明吉马酮在肝、脾、肾中分布较多,在心、肺分布较少。  
      关键词:莪术油;组织分布;吉马酮;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观察   
      18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5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世东,吴文波,尹慧荣,刘兴,王亚靖
      2017, 28(4)
      摘要:目的:考察益气化瘀颗粒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小鼠胃肠动力及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其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阳性对照化学药,0.003 g/kg)、木香顺气丸组(阳性对照中药,0.36 g/kg)和益气化瘀颗粒组(2.4 g/kg),每组10只。各给药组小鼠ig相应药物溶液,每天1次,连续1周;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ig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禁食24 h,再按上述剂量ig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ig硫酸阿托品溶液复制胃肠动力障碍模型,测定小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丹参片组(阳性对照,1.0 g/kg)和益气化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2.4、1.2、0.6 g/kg),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ig生理盐水,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物溶液,每天1次,连续1周。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通过ip肾上腺素+冰水处理复制急性血瘀模型。测定大鼠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1、3、5 min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内残留率显著升高(P<0.01),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和1、3、5 min内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益气化瘀颗粒具有明显的促进胃肠蠕动和抗凝作用。  
      关键词:益气化瘀颗粒;胃肠动力;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大鼠;小鼠   
      197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6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振,云学英,于海青,李成林,郭晓宇,况媛媛
      2017, 28(4)
      摘要:目的:优化蒙药山野豌豆多糖提取液经活性炭脱色的条件,并建立其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水提醇沉法提取蒙药山野豌豆粗多糖。以脱色率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及脱色温度对粗多糖脱色的影响,优化活性炭脱色条件。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硫酸法,490 nm波长下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粗多糖中多糖含量。结果:优化的活性炭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3%、脱色时间40 min、脱色温度60 ℃。以此条件对粗多糖进行脱色验证试验,平均脱色率可达19.77%(RSD=1.85%,n=3)。蒙药山野豌豆粗多糖平均提取得率为4.56%(RSD=2.38%,n=3),提取液中多糖含量为1.98%(RSD=2.18%,n=4)。结论:本试验提取多糖得率重复性较好;建立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  
      关键词:蒙药;山野豌豆;多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活性炭;脱色率;正交试验   
      167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6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玉珍,刘庭芳
      2017, 28(4)
      摘要: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提升医院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根据追踪方法学的理论与要求,描述我院在高危药品管理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通过比较运用追踪方法学前后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知识掌握程度、医院高危药品评审评价结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变化,评价追踪方法学对高危药品管理的改进效果。结果:通过采取精简高危药品目录、对医务人员进行高危药品培训等干预措施后,与管理前比较,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平均知晓率从69.6%提高至88.5%)、高危药品的评审评价结果显著改善(评价结果为合格级及以上者占比由66.67%提升至88.89%)、高危药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由0.321%降低至0.139%)。结论:追踪方法学对我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改进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追踪方法学;高危药品;持续改进;评审评价;应用效果   
      320
      |
      2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3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欢,张文亮,林嫔
      2017, 28(4)
      摘要:目的:改进我院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提高自动化发药效率。方法:介绍我院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结构、工作流程和使用情况,比较自动化系统发药模式与人工发药模式的工作效率、安全性及工作差错等;对现有发药机进行改进以提高其出药速率。结果:我院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包括2台盒装发药机和1台摆药机等;与人工发药模式比较,自动化系统发药模式提高了发药效率及药品的卫生安全和使用安全、减少了发药差错;通过调整发药机传动装置的出药动作时间设置及动作步骤,有效利用了传输装置的动作闲置时间,增加了处方出药量,使每小时处方出药量由220张提高到320张。结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进行合理改进,可使其效能利用更大化,并优化相关资源的利用。  
      关键词: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应用实践;传动装置;改进方案   
      199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7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郑欣,杨培洪,何霖,陈希,程模,游必波
      2017, 28(4)
      摘要:目的:制备丹皮酚-羟丙基-β-环糊精(PAE-HP-β-CD)包合物,优化其处方工艺。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PAE- HP-β-CD包合物并进行验证。以包合率为指标,主药-辅料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与搅拌速度为因素,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其处方工艺。结果:制备的PAE-HP-β-CD包合物发生了物相转变。最优处方工艺为主药-辅料投料比3.39 ∶ 1、包合温度50 ℃、包合时间3.2 h、搅拌速度350 r/min;所制得包合物的包合率测得值(87.46%)与预测值(89.12%)的相对误差为1.86%(n=6)。结论:成功制得PAE-HP-β-CD包合物,且其处方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丹皮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制备工艺;优化   
      243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5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潘超,刘会丽,许俊鹏,唐俏欣,万丽
      2017, 28(4)
      摘要:目的:制备抗肿瘤药H6(内酯类化合物)聚合物胶束,考察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甲氧基聚乙二醇-聚(ε-己内酯)(mPEG2000-PCL4000)为载药材料,制备H6/mPEG2000-PCL4000胶束。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48 h是否产生沉淀为指标筛选处方投料比、H6质量浓度、有机溶剂体积比,检测所制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MTT法检测所制胶束与H6溶液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肺癌细胞H460的毒性。结果:确定处方为投料比为1 ∶ 25、H6质量浓度为2 mg/mL、乙醇-氯仿为1 ∶ 1(V/V);所制备的H6/mPEG2000-PCL4000胶束的粒径为(40.74±0.116 3) nm,PDI为0.101±0.006,包封率为(94.87±0.016 3)%,载药量为(7.07± 0.001 5)%(n=3)。胶束和H6溶液对A549细胞的IC50分别为15.62、12.57 nmol/L,对H460细胞的IC50分别为27.68、15.19 nmol/L。结论:成功制得H6/mPEG2000-PCL4000胶束,其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  
      关键词:抗肿瘤药H6;mPEG2000-PCL4000;胶束;抗肿瘤作用   
      26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5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家跃,左靖
      2017, 28(4)
      摘要:目的:制备左乙拉西坦可溶片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通过考察原料药的流动性指标(堆密度、紧密度等)和制剂的中间体混合颗粒的粒径分布、流动性指标和水分等建立片剂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乙拉西坦含量,并评价可溶片的外观、崩解时限、主成分含量等质量指标。结果:确立了左乙拉西坦可溶片的制备工艺为湿法制粒压片法。所制可溶片规格为100    mg/220 mg,外观片面光洁,崩解时限均在1 min内,左乙拉西坦平均含量为100.1%,硬度为7.5 kg,脆碎度合格。结论:左乙拉西坦可溶片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可控,成品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要求。  
      关键词:左乙拉西坦;可溶片;流动性指标;处方;制备工艺;质量评价   
      300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4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安佰平,柴龙龙
      2017, 28(4)
      摘要:目的:考察2014年山东省评价性抽验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的质量现状,为提高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法定检验方法对7厂家(A、B、C、D、E、F、G)51批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的性状、鉴别、装量差异、释放度、有关物质和含量测定等进行全项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文献方法对胶囊壳中铬的含量及在不同pH溶出介质中主药释放曲线进行探索性研究(以A厂样品为参比计算相似因子f2比较差异)。结果:检品按照质量标准检验所有项目均合格,但是各厂家样品质量有差异,如主药含量范围为92.4%~102.1%;探索性研究中铬含量均低于限度要求,但各厂家间样品含量及同厂家不同批间样品含量差异均较大;与A厂家样品比较,B~G厂家样品的 f2为37~86。结论: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总体质量较好,但仍需进一步加强质量研究和控制,建议提高释放度的检查方法提高标准。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质量分析;铬含量;释放曲线   
      596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4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廖辉,金晨,何玉琴,黄斌,张凌
      2017, 28(4)
      摘要:目的:介绍分子印迹技术(MIT)在中药化学成分富集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天然药物化学成分靶向性富集分离提供借鉴。方法:以“分子印迹技术”“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Molecularly imprinting”“Chinese medicine”“Flavone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年1月-2016年2月在PubMed、SpecialSci、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制备原理和分类、制备方法及MIT在中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     1 400余篇,其中有效文献40篇。MIPs由交联剂、引发剂将特异性结合的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聚合,得到空白聚合物,其在空间和功能上与模板分子互补,能从复杂的成分中选择性地分离出目标分子。MIPs的制备主要包括共价聚合、半共价聚合和非共价聚合等;聚合物制备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表面印迹聚合、沉淀聚合、悬浮聚合等。MIPs可对目标化合物(目标分子)进行特异性识别,从而达到富集和分离目标化合物的目的。MIT应用在化合物分离、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等较为广泛,具有目标性强、性质稳定、溶剂消耗小等优点。利用MIT靶向性分离、纯化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将是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   
      376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4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付强强,高振珅,刘林,井光芳,赵春霞,鲁玲,王守箐
      2017, 28(4)
      摘要:目的:为银杏的综合利用和银杏酚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银杏酚酸”“提取”“药理”“检测”“Ginkgo phenol acid”“Ginkgolic acid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 2000年1月-2016年6月在PubMed、Springer、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银杏酚酸的提取分离方法、检测方法、药理作用和制剂研究等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21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银杏酚酸的提取分离方法有回流法、微波法、层析法、树脂吸附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检测方法主要有常规的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及联合应用的固相萃取-HPLC法、HPLC串联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质谱法、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和HPLC-电喷雾质谱等。银杏酚酸主要有抗肿瘤、抑菌和杀菌、抗病毒、杀虫等药理作用和抗氧化活性。银杏酚酸提取分离及分析检测方法成熟,但是现有剂型品种匮乏,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局限在杀虫等农药领域或是简单的功能性食品方面。开发银杏酚酸的新剂型,如纳米混悬剂、微乳、微囊、微球、包合物、固体分散体、脂质体等,将其用于生物农药、功能性食品、抗肿瘤或是抗病毒制剂,具有很好的前景。  
      关键词:银杏酚酸;提取;分离;药理作用;制剂   
      40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5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何英蒙,姚媛媛,陈一龙,励娜,高芳,张小梅
      2017, 28(4)
      摘要:目的:为雷公藤类制剂的二次开发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雷公藤”“制剂”“质量标准”“制备工艺”“Tripterygium”“Preparat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1年1月-2015年1月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以及谷歌学术中的相关文献,对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的制剂、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5篇,其中有效文献32篇。雷公藤类制剂的主要剂型为片剂,主要质控指标为雷公藤甲素和总生物碱,片剂存在毒副作用大、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雷公藤微乳凝胶、雷公藤微囊片、雷公藤滴丸、雷公藤巴布剂等雷公藤类新剂型采用现代药物制剂新技术,降低了雷公藤类制剂的毒副反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但采取新技术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对雷公藤类制剂的剂型、制备工艺、质量控制进行系统研究,以充分发挥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药材的功效。  
      关键词:雷公藤;制剂;乳凝胶;微囊片;滴丸;巴布剂;制备工艺   
      708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7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日婵,杨洁
      2017, 28(4)
      摘要:目的:为开发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流感”“抗病毒”“microRNA(miRNA)”“Influenza”“Anti-viru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年1月-2016年3月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miRNA在抗流感病毒方面的文献,对内源性miRNA和外源性植物miRNA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5篇,其中有效文献37篇。抗流感病毒的内源性miRNA和外源性植物miRNA对病毒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这些miRNA能靶向流感病毒的基因,如PB1、PB2、NP、M1、NS1等,抑制相应蛋白的表达,影响病毒的复制与转录,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miRNA在抗流感病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存在很多未知领域,更多的抗病毒miRNA有待发现。为进一步了解miRNA在病毒与宿主间所充当的角色以及开发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还需深入研究miRNA的作用机制、调控途径以及生物学功能。  
      关键词:miRNA;流感病毒;抗病毒药物   
      226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7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蔺瑞,边海旭,郭超,范严钰,关月,奚苗苗
      2017, 28(4)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扩大五谷虫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方法:以“五谷虫”“蝇蛆”“药理作用”“Lucilia sericata”“Wuguchong”“Maggot”“Maggot debridement therap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83年1月-2016年3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Reaxys、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五谷虫活体及其分泌物和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与归纳。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16篇,其中有效文献38篇。五谷虫活体及其分泌物主要有改善胃肠道功能作用和抗菌、抗感染作用以及促创面愈合、抗糖尿病溃疡等药理作用;五谷虫提取物除有抗菌、促创面愈合、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作用外,还有抗炎、调节免疫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目前,我国临床上应用五谷虫治疗疾病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破解五谷虫活体治疗难以被广泛推广和应用的局面,未来应借助药物研发新技术和新方法将五谷虫有效成分或提取物制成临床要求的剂型。  
      关键词:五谷虫;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716
      |
      1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9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石晓晴,黄月英,沈一唯,鄢寒,卞俊
      2017, 28(4)
      摘要:目的:为叶黄素的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叶黄素”“药理作用”“剂型”“应用”“Lutein”“Antioxidant”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 2006年1月-2016年7月在 PubMed、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叶黄素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抗氧化活性、生物学作用、剂型研究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96篇,其中有效文献47篇。叶黄素含有独特的紫罗酮环二羟基结构,可作为强抗氧化剂淬灭单线态氧和蓝光过滤器,具有抗氧化、抗癌、保护视网膜、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生物学作用。但叶黄素的理化性质不稳定,在制剂过程中存在水溶性差、性质不稳定和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叶黄素在体内只能与脂类结合吸收,这一特点大大制约了其药效的发挥。通过物理包埋和化学改性(如酯化反应)等方法改变剂型,并利用超微粉碎和微囊化等技术将叶黄素制备成油悬浮液、水分散性干粉、微胶囊和脂质体,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叶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减小对胃肠道作用的影响、改善传统制剂粒径过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叶黄素;理化性质;体内过程;生物学作用;剂型;应用   
      386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7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潘倩雯,刘宏,李力
      2017, 28(4)
      摘要:目的:为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复合材料人工骨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纳米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壳聚糖”“聚乳酸”“骨形态发生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HAP”“VEGF”等为关键词,分别组合查阅2005年1月-2015年12月在PubMed及中国知网中的相关文献,对常用nHAP复合材料人工骨的种类与作用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查阅相关文献683篇,其中有效文献36篇。常用的与nHAP复合的材料有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如胶原、壳聚糖等)、合成高分子复合材料(如聚乳酸、聚酰胺等)、无机复合材料以及其他活性因子复合材料。nHAP复合材料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以及力学性能,在骨科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目前,亟需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降低复合材料在体内降解速度、解决复合材料表面在体内细胞黏附等问题。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人工骨;骨科应用;进展   
      633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9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祁银德
      2017, 28(4)
      摘要:目的:浅析《生草药性备要》鲜药加工和使用方法,为鲜药的现代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生草药性备要》全书所载311种草药逐一研读,从药物质地和性能方面对其鲜药加工和使用方法进行整体梳理。结果与结论:该书记载的鲜药加工方法共19种,使用方法共25种。19种鲜药加工方法包括取汁法、成泥法、浸法、煲水法、煲酒法、十蒸九晒法、存性法、烧灰法、口嚼法、为末法、烹饪法等;25种鲜药使用方法包括敷法、擦法、搽法、贴法、洗法、涂法、浸法、浴法、滴耳法、熏法、酒服法、口含法、饮汁法、煲煮法、煲水饮和作茶饮、炒食、煎食、煨食、蒸食、拌食、炖食、送茶、做糕食、做酿食、去腥味等。今后应加强草药基源的考证或再考证工作,开展鲜药加工方法对其有效成分量变的影响和使用方法对药理指标的影响等研究工作,将传统炮制技术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形成知识产权。  
      关键词:生草药性备要;鲜药;加工;应用   
      454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6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建安,付英杰,王荣华,李艳芝,王欣
      2017, 28(4)
      摘要:目的:研究外源性脱落酸(ABA)对玄参幼苗耐盐碱能力的影响,为在盐碱地种植玄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50株玄参幼苗分为对照组、盐碱组(75 mmol/L)和盐碱(75 mmol/L)+ ABA低、中、高浓度组(10、50、100 μmol /L),每组10株。移栽20 d起,每4 d干预1次,2周后测定各组植株生长指标(茎高、鲜质量、干质量、存活率)、生理指标[叶绿素、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茎和根中Na+和K+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盐碱组玄参幼苗茎高、存活率、SP、茎中Na+和K+、根中Na+含量和CAT、GR活性显著降低,叶绿素、Pro、MDA、H2O2、根中K+含量和SOD、P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盐碱组比较,盐碱+ABA中浓度组玄参幼苗茎高、鲜质量、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MDA、茎中Na+含量显著降低;低、中浓度组干质量、SS、SP含量和SOD、CAT活性,高浓度组SS含量显著增加;高浓度组茎高、干质量显著降低;低、高浓度组Pro含量显著降低;低、中、高浓度组H2O2、根中Na+含量显著降低,GR活性、茎和根中K+含量显著升高;中、高浓度组POD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施加一定浓度的外源性ABA可有效提高玄参幼苗耐盐碱的能力,增强植株对盐碱环境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玄参;盐碱胁迫;外源性脱落酸;生长指标;抗氧化酶   
      26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7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