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7 28 7
    • 周戈耀,陈文佼,田海玉,孟小夏,程佳
      2017, 28(7)
      摘要:目的:为贵州省医药生产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贵州省55家医药生产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对企业基本情况、相关负责人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及相关政策的熟悉程度、实施新版GMP的现状等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与结论:共发放问卷55份,回收有效问卷49份,问卷回收率为89.1%。统计结果显示,43家企业(87.8%)通过了GMP认证;仅13家企业(26.5%)负责人表示对新版GMP非常熟悉。在人员管理方面,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授权人尚未完全达到新版GMP的相关要求;在设备及生产管理方面,多数企业的生产区相关改造(如洁净区、休息室、库房、用水等)、空气净化系统设计符合新版GMP要求,23家企业(46.9%)尚不能对产品和物料进行全面检验;在文件管理方面,部分企业没有完全达到新版GMP的标准,生产作业现场文件(包括卫生区域布局图、空气净化布局图、管理规程、操作规程等)不完善。调查中发现各企业普遍存在施行新版GMP改造资金缺乏、对新版GMP的了解程度或熟悉程度不够、相关人员管理不到位、设备及生产管理较弱、文件管理系统性差、风险管理不健全等问题。建议政府应实施相应资金扶持政策,组织加强对新版GMP的培训;企业应重视相关人员管理、强化设备及生产管理、建立完善的文件管理系统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关键词:医药生产企业;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现状;贵州省   
      344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0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盛俊彦,赵晓佩,于亚男
      2017, 28(7)
      摘要:目的:为我国网络售药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以“网上药房”“网上药店”“互联网药品”“监管”为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2016年1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及相关网站,总结美、英、德等国在立法、法律规定和监管主体等方面的经验,分析我国网络售药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美、英、德等国网络售药法律完备、立法内容相对完善、注重行政监管与行业监管结合。我国网络售药监管制度存在立法位阶较低,法规间存在冲突;立法内容不完善,很多方面内容缺失或规定模糊;政府部门间执法存在冲突,行业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建议我国在完善网络售药监管制度时应制定网络售药的高位阶法律,以法律而非法规、规章的形式修订现行法或颁布相关专门法律;制定明确、可操作的法律并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如电子证据、黑名单制度)以完善法律内容;进一步明确各监管部门的权责,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如药学会等)对网络售药的监管。  
      关键词:网络售药;监管制度;立法;法律规定;监管主体   
      414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0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雪,张维维,谢明
      2017, 28(7)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出有效策略。方法:首先分别构建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与地方药监部门之间的静态与动态博弈模型,并对其进行纯策略纳什均衡分析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分析;然后,构建上级监管部门与基层监管部门间的博弈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混合策略分析,以找出与饮片质量相关的监管因素。结果与结论:结合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的现状和博弈模型的分析结果,建议现阶段我国中药饮片监管部门应着力推动监管体制改革,降低监管成本(包括引导规模化、集中化的中药材生产和对中药饮片统一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建立系统全面的奖惩体系、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监管队伍(包括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和提高人员素质、规范监管部门的执法行为、适当放权与“硬”监督结合起来),并理顺政府监管工作与公众的关系,培养公众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博弈论   
      315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8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冲,杨伟俊,何江,程波,地力努尔·吐尔逊江
      2017, 28(7)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和标准化的中药材阿魏属植物DNA条形码鉴别方法。方法:提取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 M. Shen)和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 M. Shen)基因组DNA,扩增ITS2序列并测序;运用分析相似性搜索法,下载GenBank数据库中阿魏属植物13个物种26个样本基因 ITS2序列并进行比对分析,计算种间种内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计算,15个物种遗传距离分布范围为0.009~0.230,平均遗传距离为0.01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DNA条形码ITS2序列能够将阿魏属32种植物聚为不同的类。结论:建立的阿魏药材DNA条形码ITS2序列鉴别方法可准确、快速地鉴别出阿魏属药材的正品和混淆品。  
      关键词:阿魏属;DNA条形码;ITS2序列;药材;鉴别   
      19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8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卫卫,梁迪,赵其秀,罗毅,刘灵杰,莫丽萍,黄俊善,李海涛
      2017, 28(7)
      摘要:目的:研究银杏叶聚戊烯醇(GP)对β淀粉样肽25-35(Aβ25-35)诱导d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具有神经活性的dPC12细胞后,将d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DMSO培养基)、Aβ25-35处理组(DMSO培养基)和GP试验组(分别含25、50、100、200、400 μg/mL GP的DMSO培养基),培养24 h后,Aβ25-35处理组和GP试验组细胞均加入25 μmol/L Aβ25-35诱导细胞损伤(即复制AD细胞模型),24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另取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DMSO培养基)、Aβ25-35处理组(DMSO培养基)和GP试验组(分别含25、50、100、200     μg/mL GP的DMSO培养基),同法处理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     Aβ25-35处理组比较,50、100、200、400 μg/mL GP试验组dPC12细胞的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100、200 μg/mL GP试验组细胞培养液中LDH、ROS和MDA水平以及50 μg/mL GP试验组细胞培养液中R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GP对Aβ25-35致dPC12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一种潜在的AD治疗药物。  
      关键词:银杏叶;聚戊烯醇;β淀粉样肽25-35;dPC12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氧;丙二醛   
      216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6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博,沈楠,安英,李妍,李贺,赵南晰,吴畏难
      2017, 28(7)
      摘要:目的:探讨汉防己多糖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联苯双酯组(阳性对照,150 mg/kg)和汉防己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每组10只,ig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ig 50%乙醇(0.1 mL/10 g)溶液复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12 h后,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发生水肿、细胞排列紊乱及局部坏死等病变,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MDA水平以及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肝组织中SOD、GSH、GSH-Px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汉防己多糖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均减轻;除汉防己多糖低剂量组小鼠肝细胞凋亡率降低不明显外,其余各给药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汉防己多糖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及减少肝细胞凋亡有关。  
      关键词:汉防己多糖;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抗氧化;细胞凋亡;小鼠   
      21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2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仲智勇,时保军,周辉,王文博
      2017, 28(7)
      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将肾母细胞瘤细胞分别与高、中、低浓度(1×109、1×108、1×107 VP/mL)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共同孵育20 h,以不加注射液的细胞为空白对照。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及相关基因p21、Bax蛋白表达,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LC-3、Atg7、Atg12表达和自噬体数量。结果:高、中、低浓度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2.86±3.18)%、(33.64±7.25)%、(16.26±9.0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85±9.36)%、(37.35±9.64)%、(23.64±10.65)%。与空白对照比较,高、中、低浓度药物作用下G0/G1期细胞均增加,其中高、中浓度药物效果较明显(P<0.05或P<0.01);高浓度下细胞中p21、Bax蛋白和LC-3、Atg7、Atg12基因表达增强,自噬体数量增加(P<0.01);中浓度下细胞中Bax蛋白表达增强(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细胞周期;增殖;凋亡;自噬   
      528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5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彭伟文,王珠强,吴飞
      2017, 28(7)
      摘要:目的:研究红栀骨通凝胶膏经皮给药的安全性。方法:分别取家兔行完整皮肤单次给药刺激性实验(n=4)、破损皮肤单次给药刺激性实验(n=4)、完整皮肤多次给药刺激性实验(n=4)。各家兔左右两侧皮肤分别贴3 cm×3 cm空白基质和红栀骨通凝胶膏24 h(按生药计为0.14 g)。前2项实验家兔分别于去除胶布1、24、48、72 h后观察去毛部位的红斑和水肿情况;第3项实验家兔给药24 h后,暴露给药区域1 h后再次给药,重复3次,分别观察第1、2次去除胶布后及第3次去除胶布1、24、48、72 h后去毛部位的红斑和水肿情况。结果:3项实验中,各组家兔的红斑和水肿评分均为0分,皮肤刺激性均评价为无刺激。结论:红栀骨通凝胶膏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  
      关键词:红栀骨通凝胶膏;皮肤刺激性;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单次给药;多次给药;家兔   
      166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0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茂莘,蔡杨靖,刘寿柏,蔡彩虹,王军,王炜,陈玲,韩鹏定,曾艳波
      2017, 28(7)
      摘要:目的:研究忧遁草枝叶的化学成分,并初步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忧遁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定鉴定出的化合物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人胃癌SGC-7901细胞和人慢性髓原白血病K562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从忧遁草枝叶中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1)、对香豆酸甲酯(2)、1-O-acyl-3-O-(β-D-galactopyranosyl)-sn-glycerol(3)、(6R,10R)-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4)、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5)、α-D-甲基半乳糖苷(6)、β-D-甲基葡萄糖苷(7)、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8);化合物1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具有弱的生长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为42.5 μmol/L),尚未发现其他7种化合物对上述3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忧遁草枝叶中分离得到,羽扇豆醇具有弱的抗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活性,该研究为忧遁草的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忧遁草;枝叶;化学成分;鉴定;抗肿瘤;体外   
      415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5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瑞杰,李晖,王自闯
      2017, 28(7)
      摘要:目的:考察补肾活血化痰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3.0 mg/(kg·d)]和补肾活血化痰方高、低剂量组[7.5、5.0 g/(kg·d)],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Poresky法复制PCOS模型。造模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ig生理盐水,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22 d。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中睾酮(T)、抗苗勒氏管激素(AM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卵巢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T、AMH、IGF-Ⅰ、TNF-α水平及卵巢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T、AMH、IGF-Ⅰ、TNF-α水平及卵巢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补肾活血化痰方各剂量组指标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痰方能明显降低PCOS模型大鼠血清中T、AMH、IGF-Ⅰ、TNF-α水平以及卵巢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率,这可能是其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补肾活血化痰方;多囊卵巢综合征;抗苗勒氏管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大鼠   
      197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9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宋雨,胡一晨,李维,赵钢,邹亮,王战国
      2017, 28(7)
      摘要:目的:探讨芦丁与槲皮素不同配比对大鼠体内芦丁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芦丁组(芦丁-槲皮素物质的量之比为4 ∶ 0,下同)、槲皮素组(芦丁-槲皮素=0 ∶ 4)、BL1组(芦丁-槲皮素=3 ∶ 1)、BL2组(芦丁-槲皮素=2 ∶ 2)、BL3组(芦丁-槲皮素=1 ∶ 3),每组6只,各组大鼠ig给药10 mg/kg(以芦丁和槲皮素中槲皮素母核计)。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0.75、1、1.5、2、3、4、6、8、10、12、16、20、24 h 后尾静脉取血0.3 mL,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槲皮素(芦丁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芦丁、槲皮素、BL1、BL2、BL3组大鼠AUC0-24 h分别为(4.908±0.877)、(8.382±3.671)、(8.473±0.709)、(4.366±2.297)、(8.914±2.642) μg·h/L,MRT0-24 h分别为(9.675±1.359)、(3.142±0.489)、(3.517±1.128)、(3.376±1.046)、(4.494±1.653) h,tmax分别为(5.726±5.645)、(1.375±0.703)、(1.125±1.438)、(1.417±2.300)、(1.292±0.954) h,cmax分别为(0.609±0.202)、(2.341±0.539)、(2.425±1.217)、(1.464±0.677)、(3.325±2.425) μg/L。与芦丁组比较,槲皮素、BL1、BL3组大鼠AUC0-24 h、cmax显著升高(P<0.05),tmax、MRT0-24 h显著降低(P<0.05);BL2组大鼠cmax显著升高(P<0.05),tmax、MRT0-24 h显著降低(P<0.05)。与槲皮素组比较,除BL2组大鼠AUC0-24 h显著降低外(P<0.05),BL1、BL2、BL3组大鼠AUC0-24 h、MRT0-24 h、tmax、c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皮素可提高芦丁在大鼠体内的相关指标。  
      关键词:芦丁;槲皮素;配比;生物利用度;大鼠;药动学   
      325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1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君,陈丽,韦建华
      2017, 28(7)
      摘要:目的:建立11批广西倒地铃的指纹图谱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为揭示其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1批广西倒地铃的指纹图谱,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不同产地倒地铃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运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考察倒地铃体外抗氧化的谱效关系。结果:11批广西倒地铃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16个共有峰中2(原儿茶酸)、3、4、12号峰含量变化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大小密切相关。结论:广西不同产地倒地铃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产地不同时质量有一定差异;原儿茶酸(2号峰)及3、4、12号峰代表的未知化合物可能是其抗氧化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  
      关键词:广西;倒地铃;体外抗氧化活性;指纹图谱   
      16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3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昕,刘卫
      2017, 28(7)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川芎滴丸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气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厄贝沙坦片,0.013 g/(kg·d)]和复方川芎滴丸高、中、低剂量组[0.4、0.2、0.1 g/(kg·d)],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以高糖高脂饲料+ip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DN模型。成模7 d后,各给药组大鼠每天ig 相应药物1次,10 mL/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等体积纯化水。64 d后,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和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血红蛋白含量、氧饱和度、氧合血红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和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氧分压、血红蛋白含量、氧饱和度、氧合血红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肾组织损伤严重。与模型组比较,除复方川芎滴丸低剂量组大鼠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血红蛋白含量改善不显著外,其余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大鼠肾组织损伤也不同程度地减轻。结论:复方川芎滴丸可显著改善DN模型大鼠异常的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提高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且对DN大鼠的肾组织形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复方川芎滴丸;糖尿病肾病;血液流变学;血气;肾组织病理;大鼠   
      20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4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孔树佳,李砚文
      2017, 28(7)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靛蓝浓度的方法,研究靛蓝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分别ig 10、20、40 mg/kg的靛蓝溶液。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083、0.25、0.5、0.75、1、2、4、6、8、10、12、16、24、48、72 h眼眶采全血0.3 mL,分离血浆,甲醇沉淀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靛蓝的血药浓度。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EC-C18,流动相为甲醇-5 mmol/L乙酸铵溶液(95 ∶ 5,V/V),流速为0.4 mL/min;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用于监测的离子对(m/z)为263.1~218.8(靛蓝)和237.2~194.1(卡马西平,内标);采用DAS 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靛蓝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5~100 ng/mL(r=0.999 9),日内、日间RSD均小于9%(n=5),低、中、高质量浓度的质控样品的基质效应分别为(98.25±3.71)%、(102.23±2.64)%、(102.29±3.79)%(n=5)。靛蓝在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内的tmax分别为(8.6±1.1)、(9.2±0.8)、(9.5±0.8) h,cmax分别为(30.9±8.6)、(44.9±10.1)、(96.1±17.4) ng/mL,t1/2分别为(14.9±2.1)、(16.3±2.9)、(15.3±3.7) h,AUC0-72 h分别为(366.6±83.4)、(694.9±105.8)、(1 223.42±108.7) ng·h/mL。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用于大鼠血浆样品中靛蓝的含量测定;靛蓝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符合非房室模型。  
      关键词:靛蓝;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大鼠;血浆;药动学   
      20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3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辉,周远大,何海霞,范开
      2017, 28(7)
      摘要:目的:研究重组水蛭素肠溶胶囊单次和多次给药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取12只Beagle犬按随机对照法分为单次ig组和单次iv组,每组6只,按0.2 mg/kg ig或iv重组水蛭素,收集血样;清洗2周后12只犬按0.2 mg/kg ig重组水蛭素,连续给药7 d,收集血样,作为多次ig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重组水蛭素浓度,以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ig和单次iv重组水蛭素在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特征均符合二室模型,ig重组水蛭素肠溶胶囊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4.908±1.868)%;单次ig组和多次ig组犬体内重组水蛭素的tpeak分别为(2.105±0.243)、(3.000±0.000) h,t1/2β分别为(8.660±2.965)、(14.870±2.710) h,cmax分别为(10.700±0.872)、(12.05±1.587) ng/mL,AUC0-1 440 min分别为(55.250±4.386)、(58.978±6.002) ng·h/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重组水蛭素肠溶胶囊可一定程度被吸收入血;连续多天ig重组水蛭素肠溶胶囊在犬体内不产生蓄积,不改变其药动学特征。  
      关键词:重组水蛭素;肠溶胶囊;注射液;单次给药;多次给药;药动学;Beagle犬   
      236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3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宗枝,闫丰华,张永臻
      2017, 28(7)
      摘要: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兔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兔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和曲尼司特低、中、高剂量组(0.3、0.5、0.7 mg/kg),每组6只,局部sc相应药物。各组兔分别于注射前1 h和注射后第1、3、5周测量瘢痕厚度,观察注射后第5周瘢痕病理学变化,并检测瘢痕组织中TGF-β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注射前1 h比较,除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兔注射后各时间点瘢痕厚度均减小(P<0.05)。注射后第5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兔注射后第5周的瘢痕厚度均减小,病理学变化均好转,瘢痕组织中TGF-β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且与曲尼司特剂量呈正相关。结论:曲尼司特能够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瘢痕组织中TGF-β1、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曲尼司特;增生性瘢痕;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兔   
      19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1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凯丽,易剑峰,翟文静,孙兰,孙文
      2017, 28(7)
      摘要: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中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在正常大鼠和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sc完全弗氏佐剂0.1 mL复制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正常组大鼠sc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14 d后,两组大鼠均ig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96 mg/kg,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10、30、45、60、90、120、150、180、240、300、420 min眼眶取血0.4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甲素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雷公藤甲素在正常组、模型组大鼠体内的cmax分别为(1.139±0.114)、(0.916±0.103)  μg/mL, tmax分别为(2.167±0.606)、(3.083±0.801) h, t1/2α分别为(5.500±3.610)、(5.593±1.795) h,AUC0-7 h分别为(5.052±0.371)、(4.707±0.347) μg·h/mL, MRT0-7 h分别为(3.224±0.119)、(3.429 ±0.139) h,CL分别为(11.616±2.986)、(11.246±2.638) mL/h。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max显著减小,tmax和MRT0-7 h显著延长(P<0.05)。结论:佐剂性关节炎会影响大鼠体内雷公藤甲素的药动学特征,其可促进大鼠体内雷公藤甲素的吸收与消除。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片;佐剂性关节炎;雷公藤甲素;药动学;大鼠   
      17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6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胡晓鑫,罗强,杜蕾蕾,张艺,降拥四郎
      2017, 28(7)
      摘要:目的:考察藏药复方多血康胶囊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1 mg/kg)和复方多血康胶囊高、中、低剂量组(3.6、1.8、0.9 g/kg,以生药计),每组10只。ig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ig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ip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造模6 h后,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测量肺组织含水量,检测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发生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及肺泡壁明显增宽等病理变化,肺组织含水量和肺组织中MDA水平以及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中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均不同程度降低;除复方多血康胶囊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含水量、肺组织中MDA水平以及血清中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各给药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藏药复方多血康胶囊可明显减轻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有一定保护作用。  
      关键词:藏药;复方多血康胶囊;急性肺损伤;炎症;氧化应激;小鼠   
      18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3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唐策,苏锦松,杨娟,左芳,孟宪丽,邹忠梅,张艺
      2017, 28(7)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藏药翼首草不同药用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并比较其不同部位之间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测定翼首草不同药用部位(全草、地上部位和地下部位)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150 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甲醇-0.1 mol/L乙酸铵溶液(88 ∶ 12,V/V),流速为0.2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5 μL。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65~1 065 μg/mL(r=0.999 6)、18.8~1 880 μg/mL(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95%(RSD=1.24%,n=9)、98.12%(RSD=2.13%,n=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不同药用部位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高低整体趋势为地上部位>全草>地下部位;翼首草全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平均总量为0.35%,地上部位中为0.56%,地下部位中为0.09%。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合于藏药翼首草不同药用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测定。翼首草地上部位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较全草、地下部位高,建议使用地上部位入药。  
      关键词:藏药;翼首草;超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药用部位;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测定   
      16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4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连玉菲,尚清,段宝京,庞国勋,任炳楠,曹格溪,董占军
      2017, 28(7)
      摘要:目的:提高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为PIVAS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介绍DS8000智能分拣系统的相关功能及其对PIVAS的影响;比较系统使用前后的工作环境、工序环节、工作效率、工作强度及分拣差错等。结果:智能分拣系统的使用实现了软袋成品输液分拣工作中包括复核确认、分拣、自动计数、自动生成科室交接单、相关信息统计查询在内的多项工作的自动化;与系统使用前的人工分拣模式比较,系统使用后工作面积缩小、工作环境整齐有序,工序环节减少(6 vs. 10),工作用时缩短(分拣每袋输液平均用时13.53 s vs. 3.11 s),工作强度减小,工作差错率降低(0.128‰ vs. 0.013‰);同时,还提高了遮光药品的管理水平,实现了PIVAS工作数据分析和管理的信息化。结论:DS8000智能分拣系统的应用推进了PIVAS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推动了PIVAS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智能分拣系统;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成品输液;自动化;信息化   
      348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9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齐雷,高婕,吕飞飞,吕昌亮
      2017, 28(7)
      摘要:目的:提高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工作质量。方法:对我院PIVAS工作中的两个主要环节(贴标签、混合配制)进行流程优化,并比较优化前后工作效率和工作差错。结果:通过在贴标签时采取增加标识和调整贴签人员工作范围、在混合配制时改进待配药品在各层流台配制的分配原则等优化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差错率;与优化前比较,优化后每袋输液贴签用时由(2.69±0.17) s降至(2.19±0.08) s,批配制总用时由(104±2) min降至(83±2) min,配制差错率由0.34%降至0.16%。结论:优化后的工作流程提高了PIVAS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流程优化;贴标签;混合配制;工作质量   
      426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4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沈国荣,尤晓明,李轶,王玮,包健安,缪丽燕
      2017, 28(7)
      摘要:目的: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开发的PIVAS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实践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后的不合格医嘱率、摆药效率、差错件数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通过对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行智能优化,我院开发的PIVAS自动化管理系统由自动审方系统、智能摆药系统、智能配液系统、自动分拣系统以及自动运送系统等组成。该系统应用后分别实现了用药医嘱的自动审核、智能化摆药与贴签、调配全过程的责任追溯、静脉输液的智能化混合调配、成品输液的自动分拣以及自动运送;不合格医嘱率由应用前的2.07%下降为1.73%,摆药贴签用时由每日(3.15±0.53) h缩短至(1.55±0.27) h,每日调配内差由(0.26±0.78)件降低至(0.06±0.13)件,每日成品输液打包分拣差错由(6.57±1.76)件降低至(0.07±0.17)件。该系统的建设实现了PIVAS主要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了PIVAS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实践   
      274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7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幻希,修洋,焦丽丽,于珊珊,刘淑莹
      2017, 28(7)
      摘要:目的:研究生晒参和红参中中性多糖及其分级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用煎煮法分别从生晒参、100 ℃和120 ℃炮制的红参3个样品中提取粗多糖,粗多糖经离子交换柱分离得到中性多糖,再用Sephadex G-75凝胶层析柱根据分子量大小对中性多糖进行分级得到不同组分。通过1,1-二苯基-2-苦基肼基(DPPH)、OH自由基清除试验和还原能力试验(以FRAP值计)考察3个样品的中性多糖及其组分共9个样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结果:3种中性多糖分级后均得到Ⅰ和Ⅱ 2种组分。中性多糖及其分级组分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均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活性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120 ℃红参的中性多糖及其组分Ⅱ的活性最强,其对DPPH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258、0.253 g/L,对O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7.157、6.845 g/L, FRAP值分别为3.0、2.8 mmol/L(质量浓度为1.2 g/L时)。结论:120 ℃红参中中性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强于100 ℃红参和生晒参,其中组分Ⅱ发挥主要抗氧化作用。  
      关键词:生晒参;红参;中性多糖;分级;体外抗氧化活性   
      148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1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伊凡,楼姝含,王永禄,顾晓彤,李学明
      2017, 28(7)
      摘要:目的:制备马来酸罗托沙敏缓释混悬液并评价其质量。方法:以马来酸罗托沙敏为原料,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载药树脂;并通过表面包衣法,以Eudragit RS100为包衣材料制备缓释微粒,最终制成缓释混悬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来酸罗托沙敏的含量,计算载药量,比较原研制剂与自制混悬液的释放度。结果:载药树脂制备时药物用量为2%、反应温度为25 ℃、反应时间为4 h,表面包衣时载药量为35%、包衣材料的用量为10%、反应温度为40 ℃。缓释微粒包衣前、后的载药量分别为35.23%和32.72%,收率为96.82%;所制缓释混悬液中马来酸罗托沙敏占标示量的98.76%,10 h的累积释放度达80%左右,与原研制剂比较的相似因子f2为65.73。结论:成功制得马来酸罗托沙敏缓释混悬液,其释放特性与原研制剂相似。  
      关键词:马来酸罗托沙敏;缓释混悬液;阳离子交换树脂;表面包衣;高效液相色谱法   
      25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5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士远,金粟,陈芳宁,张秀荣,王秀丽
      2017, 28(7)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加入量亲水性/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nSiO2)对甘草次酸脂化乳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甘草次酸脂化乳4 mL,分别加入0.5%、1.0%、1.5%(m/m,下同)亲水性nSiO2和0.4%、0.7%、1.0% 疏水性nSiO2,30 ℃水浴孵育2 h,同时以同批次甘草次酸脂化乳为空白对照。处理后在电镜下观察形态,并测定吸光度值,根据吸光度值计算稳定参数(KE);根据KE值对nSiO2的加入量进行优化,制备3批制剂进行验证试验。结果:电镜下观察,球形结构为甘草次酸脂化乳,包裹在其表面的白色环状(包裹完全)或半环状结构(未包裹完全)为nSiO2。加入0.5%、1.0%、1.5%亲水性nSiO2的产品KE分别为4.66%、5.01%、-2.08%,加入0.4%、0.7%、1.0% 疏水性nSiO2的产品KE分别为3.02%、4.51%、7.24%;优化的加入量为亲水性nSiO2 0.2%、0.3%、0.4%,疏水性nSiO2 0.1%、0.2%、0.3%,KE依次为6.19%、3.05%、7.84%,8.42%、2.41%、2.93%。最优加入量为0.3%亲水性nSiO2、0.2%疏水性nSiO2;验证试验中3批制剂均在此加入量时稳定性最佳。结论:亲水性或疏水性nSiO2均可提高甘草次酸脂化乳的稳定性,且以0.3%、0.2%加入量为佳。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甘草次酸脂化乳;稳定性;亲水性;疏水性   
      18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7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田元春,李双蕾,杨婧,吴丽如,邓紫娉
      2017, 28(7)
      摘要:目的:优化壮骨方煮散的煎煮工艺。方法:采用2因素5水平星点设计试验,以加水(倍)量和煎煮时间为自变量,以淫羊藿苷提取量和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方程拟合,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壮骨方煮散煎煮工艺并进行验证;将采用优化后煎煮工艺的煮散与传统饮片的煎煮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最优工艺为加16 倍量水,煎煮2 次,每次20 min;验证试验中 “归一值”预测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2.97%;煮散与饮片经相同条件煎煮后淫羊藿苷提取量分别为1.234 3 、1.132 4 μg/g,浸膏得率分别为23.73%、17.84%。结论: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煎煮工艺方法简便、可靠,优化的煎煮工艺稳定、可行;壮骨方煮散煎出效果优于传统饮片。  
      关键词:壮骨方;煮散;饮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煎煮;工艺优化;淫羊藿苷;浸膏得率   
      145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9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小斌,王洛临,李洁环,钟如帆,袁柳萍,郭鸣
      2017, 28(7)
      摘要:目的:研究三黄益肾方的纯化工艺。方法:以纯化后澄清液中总多糖、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保留率和除杂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水提醇沉法(50%、60%、70%乙醇)和澄清剂法(101果汁澄清剂、ZTC天然澄清剂、壳聚糖澄清剂)的纯化效果,以筛选三黄益肾方纯化方法;设计正交试验对最优纯化方法的工艺参数(药液质量浓度、澄清剂用量和药液pH)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纯化方法中以壳聚糖为澄清剂时纯化效果较优,综合评分为98.62;优化后工艺参数为药液质量浓度1 g/mL、1%壳聚糖溶液用量2 mL/g、pH 5.1;验证试验中总多糖、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保留率和除杂率平均值分别为79.56%、78.11%、79.46%、32.18%(RSD分别为1.24%、0.97%、1.03%、1.16%,n=3)。结论:采用壳聚糖为澄清剂对三黄益肾方纯化效果较好,且操作简单,优化后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三黄益肾方;纯化工艺;正交试验;黄芪甲苷;总多糖;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壳聚糖;澄清剂   
      144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7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媛媛,姜旭,王宇卿
      2017, 28(7)
      摘要:目的:优化复方粉背雷公藤凝胶剂处方。方法:以成型性、光泽度、均匀度、黏度、pH、涂展性、稳定性等组成的综合评分(总分15.0分)为指标,以卡波姆940、丙二醇、三乙醇胺及药材提取液等在处方中的用量为考察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复方粉背雷公藤凝胶剂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化处方为卡波姆940 1.0 g、氮酮2.0 g、亚硫酸氢钠0.4 g、提取液50 mL、丙二醇10 g、三乙醇胺1.0 g,加水至100 g。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所制凝胶综合评分均值为14.8(RSD=1.35%,n=3)。结论:优化处方所制复方粉背雷公藤凝胶成型性好,质量符合要求。  
      关键词:复方粉背雷公藤凝胶剂;正交试验;处方优化;成型性   
      140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6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功华,李洪玉,费莹,寿旦
      2017, 28(7)
      摘要:目的:优化白术药材的索氏提取工艺,为其配方颗粒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以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及验证白术配方颗粒的索氏提取工艺并与其他3种工艺(常温浸提法、超声提取法、回流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为用6倍药材量乙醇提取3次,共提取8 h;验证试验结果显示,白术内酯3次提取量分别为0.769 、0.752、0.781 mg/g(RSD=1.99%,n=3),均高于其他3种方法的提取量(0.683、0.489、0.693 mg/g)。结论:优化后的提取方法对白术内酯Ⅰ、Ⅱ、Ⅲ的提取效率较高,可用于配方颗粒制备时白术中内酯成分的提取。  
      关键词:白术;白术内酯;索氏提取;工艺优化;正交试验   
      202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6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蓓,陈春燕,高惠静,王建华,赵军
      2017, 28(7)
      摘要:目的:制备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冻干粉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冻干粉,以粒径、包封率联合外观、再分散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联合正交试验筛选冻干处方工艺。考察冻干前、后脂质体的形态学变化、粒径、Zeta电位、水分含量、4 ℃下12个月的稳定性。结果:采用外加冻干保护剂的总量为10%,其中葡萄糖-海藻糖-甘露醇配比为1.0 ∶ 1.0 ∶ 3.0,以速冻的方式,于-35 ℃冰箱预冻18 h,冷冻干燥48 h获得冻干粉。与冻干前比较,冻干后脂质体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可见清晰的磷脂双分子层膜结构;冻干前、后脂质体的粒径分别为(208.63±1.04)、(223.04±2.02) nm,Zeta电位分别为    (-15.6±0.04)、(-19.4±0.06) mV,包封率分别为(94.62±0.49)%、(91.10±0.46)%(n=3);与脂质体比较,脂质体冻干粉在4 ℃下12个月较稳定。结论:成功制得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冻干粉,其稳定性优于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冻干工艺可行。  
      关键词:阿苯达唑;纳米脂质体;冻干粉;粒径;包封率;稳定性;正交试验   
      27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46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栋健,李薇,梁之桃,简宏良,黄传奇,何钧恒
      2017, 28(7)
      摘要:目的:比较枳壳发酵炮制前后的成分变化并优化其发酵炮制工艺。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同一批枳壳药材及其发酵炮制品进行比较,确定枳壳发酵炮制后的色谱特征峰;以4个色谱特征峰的峰面积和样品霉变性状为指标,以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发酵时间为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化枳壳发酵炮制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枳壳经发酵炮制后明显产生2个单糖苷新成分;优化的枳壳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0 ℃、发酵湿度70%、发酵时间7 d;验证试验结果显示,3次试验各指标的RSD均小于2.0%(n=3)。结论:发酵炮制可致枳壳发生明显的化学成分变化,优化的发酵炮制工艺可增加枳壳特征峰成分含量。  
      关键词:枳壳;发酵炮制;正交试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特征峰;霉变性状;工艺优化   
      508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2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罗慧玉,闫伟伟,徐鹏,曾春萍
      2017, 28(7)
      摘要:目的:优化杏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杏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杏花中绿原酸含量;以提取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提取次数和超声提取时间为因素,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采用优化后提取工艺提取并比较7个产地杏花和3个产地山杏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的75%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30 min。在此条件下,杏花绿原酸含量可达77.38 mg/g(RSD=0.58%,n=3);山杏花、杏花中绿原酸含量分别为77.38~83.33 、63.12~70.22 mg/g。结论:建立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山杏花中绿原酸含量较杏花高,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杏花中绿原酸含量差异不大。  
      关键词:杏花;绿原酸;正交试验;提取工艺;优化;产地;品种   
      14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2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策力木格,张小峰,苏都娜,聂波,侯彦宏,松林,图雅
      2017, 28(7)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血清药物化学”“中药”“药效物质基础”“Serum pharmacochemistr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terial basis of efficac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4年1月-2016年4月在PubMed 、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和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概况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84篇,其中有效文献41篇。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在于含药血清的制备及其一系列分析手段的确定,包括口服样品成分的分析及品质评价、实验动物的选择、给药方案的确定、采血时间及采血方式的确定、含药血清样品的前处理及血清样品分析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为鉴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完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中药给药方案的规范化及对新药开发等中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也存在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不成熟、对检测仪器的精密度要求高等不足之处。今后应重点探讨进入体内的化学成分群与中药固有化学成分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应用现状   
      21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4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涛,安熙强,程江南,赵婷婷,郭君婷,向阳,向小东
      2017, 28(7)
      摘要:目的:为维药恰玛古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恰玛古”“芜菁”“Brassica rapa L.”“Brassica”“Turnip”“Glucosinolate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8年1月-2016年5月在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恰玛古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6篇,其中有效文献51篇。恰玛古中含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糖类、黄酮类、硫代葡萄糖苷类等,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和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特别是该药材在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同时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有望将其开发为一种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药物制剂或保健食品。  
      关键词:维药;恰玛古;芜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77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1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艳艳,敖丽,张亮
      2017, 28(7)
      摘要:目的: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药(ARB)的认知保护作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血管紧张素”“突触”“淀粉样蛋白”“炎症”“凋亡”“缺血”“神经发生”“认知”“Angiotensin”“Synaptic”“Amyloid” “Inflammation”“Apoptosis”“Ischemia”“Neurogenesis”“Cognitiv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年1月-2016年7月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ARB作用的生理基础与机制、ARB的认知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01篇,其中有效文献29篇。ARB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其下游通路的生物效应。除了循环系统的RAS外,脑内也存在局部组织的RAS。ARB的认知保护作用包括改善脑缺血,保护血脑屏障,减少神经元的损伤;促进神经发生,保护海马功能;同时还具有抑制β-淀粉样蛋白产生、抗炎、抗凋亡等作用。ARB有许多制剂,虽然同属一类,但不同制剂在认知保护的作用上存在差异。ARB在拮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时候,血管紧张素Ⅱ的前体、一些重要的代谢产物如多肽会出现变化,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通路代偿性激活,而人们对这些多肽及AT2R通路对认知保护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高血压患者在经历特殊的病理过程时(如创伤、手术或合并糖尿病等),常常加重认知损害,关于ARB对其认知保护的研究较少。  
      关键词:降压药;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药;认知功能;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20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50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何亮伟,耿婷,李艳静,黄文哲,王振中,齐炼文,萧伟
      2017, 28(7)
      摘要:目的:了解以谷胱甘肽捕获反应性代谢物研究药物肝损伤的机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谷胱甘肽”“反应性代谢物”“药物性肝损伤”“Reactive metabolites”“Glutathione conjugate”“Liver injur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3年1月-2016年4月在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机制、化学药物和中药的肝损伤研究、谷胱甘肽反应性代谢物的检测及其研究实例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2篇,其中有效文献37篇。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由基于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钙离子平衡破坏与细胞膜损伤、胆汁淤积与胆小管受损、自身免疫激活、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造成。对乙酰氨基酚、小檗胺、莫沙必利、去甲阿佐昔芬等单一成分的化学药物经肝脏代谢后可产生反应性代谢物,引起肝脏的毒副作用。溴芬酸、乙溴替丁、氯丙嗪、他克林、曲格列酮、曲伐沙星等化学药物因导致肝损伤而最终撤市。有100多种中草药和30多种中成药可引起药源性肝损伤。马兜铃酸、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异喹啉类生物碱等药用植物来源单体成分的毒性已被认为与其生成反应性代谢物有关。还原型谷胱甘肽作为捕获剂,与多种反应性代谢物(Michael受体、环氧化物、芳烃环氧化物、卤代烃等)形成的复合物可由质谱在正离子模式下以中性丢失扫描质荷比(m/z)为129及负离子模式下以前体离子扫描m/z为272检出。反应性代谢物导致体内毒性的经典例子除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外,还有蝙蝠葛碱、绿原酸和奥美拉唑。结论:药物代谢酶介导的谷胱甘肽反应性代谢物的生成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其进行有效地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在临床上制订合理用药方案、对肝损伤进行早期检测预警。  
      关键词:谷胱甘肽;反应性代谢物;药物性肝损伤   
      1508
      |
      5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37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杜欢欢,管庆霞,朱婷,李永吉
      2017, 28(7)
      摘要:目的:为水溶性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和理论支持。方法:以“水溶性药物”“稳定性”“平衡离子”“Water-soluble drugs”“Stability”“Counter 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7年1月-2016年7月在PubMed、Elsevier、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平衡离子成盐技术、聚乙二醇(PEG)修饰技术、药物分子框架技术和脂质体技术等提高水溶性药物稳定性的新型技术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8篇,其中有效文献39篇。平衡离子对药物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其中通过使药物成盐是其重要手段之一;PEG修饰技术在提高药物稳定性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经PEG 修饰的药物已有多个获批上市,证明了PEG 修饰是有效可行的药物载体;药物分子框架技术能对药物产生较强的保护作用,是一类颇有潜力的改进药物稳定性的重要材料,目前在医药领域已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脂质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利用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水溶性药物;稳定性;平衡离子;聚乙二醇修饰;药物框架   
      232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3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肖秘苏,张剑萍,郭澄,赵赟,杨全军,陈茜茜,姜旻,张东梅
      2017, 28(7)
      摘要:目的:为医院药剂科的微信平台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设计关于功能定位和内容设置的调查问卷以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进而建立框架规范;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六院药师”微信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调查问卷共21题,面向医师、药师和患者等群体随机发放。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回收98份。通过调查问卷发现,98.98%的用户认为医院药剂科建设微信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微信平台的主要潜在用户为患者,占70.41%;85.71%的用户想通过微信平台即时获得关于药品的供应、价格、规格等附加信息;69.39%的用户认为药剂科微信平台应该为患者提供简单易懂、简明扼要的合理用药说明,如药品的用法用量、贮存以及用药禁忌等。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我院药师对“六院药师”微信平台的功能进行了定位和内容进行了设置,并制订了《六院药师微信平台规范框架》。经过1年的发展,平台累计订阅用户已达1 242名;共发布药学科普文章149篇,单篇用药科普文章送达人数1 200人次,阅读人数800人次。将“六院药师”的优质药学科普文章同时向“达医晓护”“上海药讯”“科普中国”等微信平台进行了供稿,在人民网、今日头条等媒体转载。建议采取更加明确的定位、完善有序的管理、适应患者的需求、寻找合适的方法、打造品牌的效应、推送与互动并重等措施来提升微信平台的药学服务质量。慢病管理、专病药师、社区覆盖将是以后工作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微信平台;药学服务;信息服务   
      499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60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田冬梅,娄志红,张肖宁
      2017, 28(7)
      摘要:目的:加强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为相关检验机构提供参考。方法:从实验室文件管理、人员培训、质量控制、质量监督、过程控制、生物安全等方面入手,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要素,并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结果与结论:实验室应建立严格、规范、系统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及质量文件、操作规程、工作指南等实现文件化管理;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年度培训与考核计划,以建立一支专业检验队伍;加强内部(制订年度内部质量监督计划、举办质控活动、定期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与外部(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质量控制水平,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订监督活动的内容和频次;此外,实验室还应强化检验过程控制,重视生物安全管理以提高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将实验室质量风险降至最低。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生物安全   
      332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28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守涛,贾超,朱琳
      2017, 28(7)
      摘要:目的:完善医院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IVAS)洁净区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及规范,结合工作实践,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对已投入使用的PIVAS洁净区环境监控要求存在的问题。结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未对洁净区的检测方法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对压差、照度、风速无具体数值规定;未对悬浮粒子的监测进行规定,对沉降菌和浮游菌的规定不明确;缺少对风速、悬浮粒子监测频次的规定。结论:建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对洁净区的环境监测标准应单独列出,并对检测方法、监测项目、判定标准及监测频次予以明确规定,使医院药学人员更易操作和执行。  
      关键词: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洁净区;标准;监测   
      519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471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