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8 29 1
    • 陈永法,戈颖莹,倪永兵
      2018, 29(1)
      摘要:目的:为加强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监管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从立法角度分析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的对策及完善我国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的修法建议。结果与结论:目前,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存在药房设置缺乏强制性标准、药品常规监管多为形式监管、对医疗机构涉药违法行为的处罚过轻等监管手段有限等问题。为加强我国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建议相关部门应制定医疗机构药房设置的强制性标准及增设审核环节、制定适用于全国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在完善我国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法律时,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增加相应条款,修改并完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下位法律法规,以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监管。  
      关键词: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立法;法律规定;监管手段   
      359
      |
      9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1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沈茜
      2018, 29(1)
      摘要:目的:为加强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及美国、欧洲国家等的国际经验,提出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路径。结果与结论:从2005年企业社会责任首次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后,我国政府日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但我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尚处于起步阶段并落后于其他行业。美国通过制定完善的医药政策法规、非政府组织参与监管、建立完善的金融激励机制等多路径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政府部门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完善的公民社会的监督体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在提升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时,应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加强社会金融责任制度建设、提高医药企业责任意识等多路径,切实提高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路径;国际经验   
      179
      |
      7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4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曹凯,钱佩佩,胡俊涛,赵亮,兰丙欣
      2018, 29(1)
      摘要:目的:为规范我国拆零药品有效期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概述美国重新包装药品有效期执法政策的主要内容,分析我国拆零药品有效期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规范我国拆零药品有效期管理的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重新包装药品有效期执法政策包含了重新包装药品有效期的确定原则和重新包装容器标准等方面的内容。而目前我国对拆零药品有效期管理缺乏具体标准和要求,主要存在拆零药品有效期概念不明确和包装容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可借鉴美国重新包装药品有效期执法政策,明确拆零药品有效期的确定方法,规范拆零药品包装容器的标准和管理,以切实规范我国拆零药品有效期管理。  
      关键词:重新包装药品;美国;政策;拆零药品;有效期;包装容器   
      454
      |
      6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5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元,李奚晗
      2018, 29(1)
      摘要:目的:为我国自动化药房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权威网站发布的信息及相关自动化药房设备生产商公布的数据等,对国内自动化药房在硬件及软件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我国医疗改革现状提出了解决意见和发展建议。结果与结论:现阶段在我国自动化药房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包括管理不足和软硬件缺陷等问题;建议医院管理者、设备使用人员及研究开发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过加强各种应急预案的制订、人员培训,开发模块式自动化药房等新产品或新功能等来促进我国自动化药房的发展。  
      关键词:自动化药房;建设发展;现状分析;建议   
      1014
      |
      1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2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宋晓青,宋岐,张杰,张永凯
      2018, 29(1)
      摘要:目的:为提高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IVAS)排药速度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PIVAS排药速度慢的原因,按照品管圈实施的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目标、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十大步骤进行活动,以排药速度和排药差错率来评价品管圈活动成效。结果:输液袋位置不固定、预摆药筐数量不足、粘贴医嘱标签方式不统一、药品位置标识不醒目、药架摆放不合理是我院PIVAS排药速度慢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按医嘱需求摆放输液、重新制作药架标识、提前准备充足预摆药筐及规范粘贴医嘱处方签等改进措施,我院PIVAS排药速度由活动前2.99袋/人/min提升到活动后的4.90袋/人/min,目标达成率为95%;通过改进和优化排药流程,排药差错率由活动前的0.005%降低至活动后的0.002%。结论:我院PIVAS开展的品管圈活动,通过改进和优化排药流程,不仅提高了排药速度,还降低了排药差错率。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排药速度   
      267
      |
      6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3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水,李怡文,樊硕,黄韬,李静
      2018, 29(1)
      摘要:目的:缩短医院药品库存周转天数,减少药品库存成本,提高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医院信息系统中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65种抗肿瘤药及其辅助用药的单价、库存量等数据,采用ABC分类法进行分类;根据二级库需求量重点计算A类药品的药库采购量、上下限;对C类药品逐一分析,确定临时采购的“临用现进”目录药品;统计分类管理前后A类药品的周转天数和C类药品的库存成本。结果:A类药品共10种,占总品种数的15.38%,占总金额的78.27%,经采用少量多次的采购原则,周转天数从(43.96±19.04) d缩短为(13.64±8.02) d;C类药品中有10种药品被确定为“临用现进”,占C类药品品种数的26.32%,每年约节约27万元的库存成本。结论:采用ABC分类法分层管理医院药品库存,可有效优化库存品种和数量,并为“临用现进”药品的确定提供依据,从而缩短药品库存周转天数、减少药品库存成本。  
      关键词:ABC分类法;库存管理;抗肿瘤药;辅助用药;“临用现进”药品;周转天数   
      337
      |
      6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4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史香芬,孙志勇,王肖雲,刘学辉,王淑娟,杜书章,张晓坚
      2018, 29(1)
      摘要:目的:降低门诊药房退药情况,促进患者安全用药。方法: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抽取我院门诊药房2016年9月(活动前)退药数据,设计退药原因查检表,通过现场查检,把握医院门诊发生退药的现状,拟定改善措施并进行效果确认。对比活动前、后(2017年3月)1个月内退药例数及圈员各项能力的提高,评价改善效果。结果:我院针对检查用辅助药品退药和用药不适宜退药情况发生较多的要因,通过制订用药检查项目手册、优化检查科室用药发放流程等措施进行了改善,结果门诊药房退药例数由活动前的31例/月减少到12例/月,目标达成率为119%,改善幅度为61%;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管手法运用能力均正向升高。结论:我院开展的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门诊药房退药例数,优化了用药发放流程,促进了患者安全用药。  
      关键词:品管圈;门诊药房;退药;检查用辅助药品   
      333
      |
      7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2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娅,冯慧,周珍,郝露,周邦华,赖先荣
      2018, 29(1)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四味姜黄汤散中没食子酸、木兰花碱、鞣花酸、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和姜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MG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0~60 min,没食子酸、木兰花碱、鞣花酸、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和428 nm(60~70 min,姜黄素),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没食子酸、木兰花碱、鞣花酸、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和姜黄素进样量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0.249 6~1.497 6、0.284 0~1.704 0、0.075 6~0.453 6、0.015 9~0.095 9、0.023 6~0.141 6、0.098 2~0.589 0、0.060 4~0.362 4 μg(r≥0.999 8);检测限分别为6.24、4.73、7.56、2.36、3.20、6.54、6.04 ng,定量限分别为17.47、16.08、20.86、7.31、10.24、19.62、19.32 ng;精密度、稳定性(12 h)、重复性试验的RSD<2.0%(n=6);加样回收率为95.45%~103.47%,RSD为0.86%~1.98%(n=9)。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四味姜黄汤散中没食子酸等7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四味姜黄汤散;高效液相色谱法;没食子酸;木兰花碱;鞣花酸;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姜黄素;含量测定   
      283
      |
      4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1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程中琴,刘小妹,施崇精,王姗姗,袁强华,宋英
      2018, 29(1)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平脏调神颗粒中盐酸小檗碱、淫羊藿苷、毛蕊花糖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芍药苷、芒果苷、丹酚酸B和葛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tertSustain C18,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H为3,梯度洗脱),流速为 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0~23 min,葛根素、芒果苷)、230 nm(>23~30 min,芍药苷)、220 nm(>30~50 min,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花糖苷)、286 nm(>50~60 min,丹酚酸B)、265 nm(>60~75 min,盐酸小檗碱)、220 nm(>75~90 min,淫羊藿苷),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盐酸小檗碱、淫羊藿苷、毛蕊花糖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芍药苷、芒果苷、丹酚酸B和葛根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4.000~400.0、4.843~484.3、0.498~49.8、2.366~236.6、23.26~    2 326.0、3.067~306.7、3.629~362.9、48.23~4 823.2 μg/mL(r≥0.999 4);检测限分别为0.02、0.02、0.02、0.02、0.01、0.02、0.01、0.01   μg/mL,定量限分别为0.07、0.05、0.06、0.05、0.03、0.07、0.02、0.03 μg/mL;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0%(n=6);加样回收率为 95.77%~103.50%,RSD为0.77%~2.22%(n=6)。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平脏调神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等8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平脏调神颗粒;盐酸小檗碱;淫羊藿苷;毛蕊花糖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芍药苷;芒果苷;丹酚酸B;葛根素;含量测定   
      229
      |
      4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5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璐,吴维刚,江亭,王希霖,杨华生
      2018, 29(1)
      摘要:目的: 优化制川乌凝胶膏剂基质处方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初黏力、剥离强度、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制川乌凝胶膏剂基质中聚丙烯酸钠(NP700)、甘羟铝、酒石酸、聚乙烯吡咯烷酮K90(PVP K90)的比例。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制川乌中6种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苯甲酰乌头原碱(BA)、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新乌头碱(MT)、次乌头碱(HT)、乌头碱(AT)]的累积释放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制川乌凝胶贴膏剂的体外释放试验。结果:优化的基质处方为NP700-甘羟铝-酒石酸-PVP K90(1.72 ∶ 0.10 ∶ 0.02 ∶ 1.65,m/m/m/m);验证试验中BM、BA、BH、MT、HT、AT 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52.77、28.52、28.78、8.81、8.75、8.21 μg/g,综合评分为118.67±1.33(RSD=4.62%,n=3)。BM的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其余5种生物碱体外释放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BM、BA、BH、MT、HT、AT 12 h累积释放量分别为12.04、2.95、3.55、2.64、2.48、1.97  μg/cm2。结论:优化基质处方所制备的制川乌凝胶膏剂外观、黏着力及体外释放效果良好。本研究可为制川乌的新剂型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制川乌;凝胶膏剂;基质处方优化;星点设计;体外释放;酯型生物碱   
      425
      |
      4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1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明丽,陈吉全,周新强
      2018, 29(1)
      摘要:目的:考察泽泻多糖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格列本脲组(阳性对照,25 mg/kg)和泽泻多糖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每组10只;另选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各组均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6周。给药5周后进行糖耐量实验,分别检测腹腔注射2 g/kg葡萄糖溶液后0、30、60、90、120 min大鼠空腹血糖(FBG)水平。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空腹胰岛素(FINS)、FBG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测大鼠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耐量实验中,模型组大鼠0~120 min的FBG水平均升高;给药6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FINS、LDL-C水平和ISI以及肝组织中SOD、GSH-Px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泽泻多糖低剂量组大鼠HOMA-IR和血清中LDL-C、HDL-C水平改善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给药组大鼠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泽泻多糖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来改善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  
      关键词:泽泻多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脂代谢;抗氧化;大鼠   
      248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9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辉,罗红梅,田清青,陈双华,唐闻汉,宛玉祥
      2018, 29(1)
      摘要:目的:制备右佐匹克隆口腔崩解片,并优化其处方。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右佐匹克隆口腔崩解片,以物料休止角、崩解时限、口感评价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处方中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矫味剂种类或用量;以崩解时限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中填充剂比例、崩解剂用量、润滑剂用量、矫味剂用量,并考察最优处方所制右佐匹克隆口腔崩解片的硬度和主成分含量。结果:最优处方中填充剂甘露醇-微晶纤维素质量比为1 ∶ 4、崩解剂交联聚维酮用量为15%、润滑剂硬脂酸镁用量为1.0%、矫味剂甜菊苷用量为3.0%。所制3批右佐匹克隆口腔崩解片的表面光滑、口感微甜,崩解时限分别为(26.7±1.2)、(26.7±0.6)、(27.6±0.9) s,硬度分别为(3.59±0.19)、(3.49±0.18)、(3.27±0.16) kg,右佐匹克隆含量分别为(99.47±0.15)%、(99.53±0.05)%、(99.46±0.20)%,RSD均≤0.87%(n=3)。结论:所制右佐匹克隆口腔崩解片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口腔崩解片的要求。  
      关键词:右佐匹克隆;口腔崩解片;处方优化;正交试验;崩解时限   
      256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7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傅予,王宏,张岩,陶遵威,刘洪斌
      2018, 29(1)
      摘要:目的:优化番石榴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考察番石榴叶总黄酮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糖耐量的影响。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用量为自变量,金丝桃苷、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和浸出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因变量,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番石榴叶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70 mg/kg)和番石榴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23.41、46.81、93.62 mg/kg,以总黄酮含量计),每组10 只。除空白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复制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1 d,末次给药6 h后,灌胃葡萄糖2.0 g/kg,于给予葡萄糖后0、0.5、1.0、2.0 h测定血糖值,计算血糖变化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番石榴叶总黄酮最优工艺为提取2次,每次1.0 h,料液比1 ∶ 17,乙醇体积分数56%,验证试验中金丝桃苷、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含量分别为2.57、3.38、2.26 mg/g(RSD<2%,n=3),浸膏得率为25.71%(RSD<1.19%,n=3),综合评分平均值为96.41(RSD=1.34%,n=3),与预测值99.98的相对误差为3.57%。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小鼠AUC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番石榴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AUC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控;番石榴叶总黄酮可促进糖尿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  
      关键词:番石榴叶;总黄酮;提取工艺;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糖尿病模型;糖耐量;小鼠   
      165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3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倩,梁青龙,陈慧勤,王梅爱,黄秋虹,郑丹丹,林佩璜
      2018, 29(1)
      摘要:目的:研究芬戈莫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模型小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芬戈莫德组(1 mg/kg)和芬戈莫德+wortmannin组[芬戈莫德1 mg/kg+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阻滞药wortmannin 1.4 mg/kg],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建立RIRI模型,术前24 h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相应的药物。再灌注24 h后收集每组小鼠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各组小鼠血清中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Scr和BUN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出现病理性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肾组织中ICAM-1和MC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Akt蛋白表达水平轻微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芬戈莫德组小鼠除肾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外,其余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与芬戈莫德组比较,芬戈莫德+wortmannin组小鼠的上述指标变化均逆转(P<0.05或P<0.01)。结论:芬戈莫德能减轻RIRI模型小鼠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芬戈莫德;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212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2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肖音,肖斌,赵娜,张娜,武心亮,苏伊新
      2018, 29(1)
      摘要:目的:从黑沙蒿所含黄酮类化合物中筛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激动活性成分,为发现黑沙蒿中抗糖尿病药效物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已知PPAR-γ激动药罗格列酮为阳性对照,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黑沙蒿中已分离得到的18个黄酮类化合物与PPAR-γ靶点进行一一分子对接,并对化合物与PPAR-γ靶点的对接亲和力、对接构象等进行分析比较,筛选黑沙蒿中可能的PPAR-γ激动活性成分。结果:有5个黄酮类化合物呈现了较好的对接亲和力,其中以化合物3(5,3′ ,4′ -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亲和力最高(-8.3 kcal/mol);对接构象分析发现,黄酮类化合物A环与B环上的氧原子易与PPAR-γ配体结合域活性位点形成1个(Tyr327)或2个(Tyr327、Arg288)氢键结合,这对于黄酮类化合物与PPAR-γ的结合以及PPAR-γ构象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结论: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的虚拟筛选结果表明,黑沙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含有多个自由酚羟基)易与PPAR-γ形成较好的对接模式与较高亲和力,具有潜在抗糖尿病活性;本研究可为黑沙蒿治疗2型糖尿病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沙蒿;分子对接技术;黄酮类化合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亲和力;抗糖尿病   
      276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4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雷,于荣
      2018, 29(1)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利尔眠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桂皮醛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3 ∶ 77,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45 nm(0~20 min,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290 nm(>20~30 min,桂皮醛),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桂皮醛进样量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0.036 80~0.736 0、0.016 76~0.335 2、0.004 140~0.082 80 μg(r≥0.999 5);检测限分别为0.110 4、0.050 3、0.124 2 ng,定量限分别为0.368 0、0.167 6、0.414 0 ng;精密度、稳定性(12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0%(n=6);加样回收率为96.16%~99.73%,RSD为0.99%~1.21%(n=6)。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适用于同时测定利尔眠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等3种成分的含量。  
      关键词:利尔眠胶囊;高效液相色谱法;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桂皮醛;含量测定   
      453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6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靖,胡骞,谭亲友,朱胜楠
      2018, 29(1)
      摘要:目的:考察甘草提取物(GE)对雷公藤甲素(TP)损伤后人肝L-02细胞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UGT1A)、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表达的影响,研究甘草对TP的减毒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0(空白对照)、40、80、160 nmol/L TP分别培养L-02细胞12、18、24 h后的细胞存活率。将L-0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培养基)、模型对照组(80 nmol/L TP)和GE预处理组(分别以30、60、90 mg/L GE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80 nmol/L TP),继续培养18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存活率。在上述分组(GE预处理组的GE浓度为60 mg/L)基础上增设利福平(RIF)组(阳性对照,10 μmol/L RIF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80 nmol/L TP),培养24 h后,检测各组细胞中UGT1A、MRP2蛋白表达。结果:TP对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MRP2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0、60、90 mg/L GE预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P<0.01);60 mg/L GE预处理组细胞中UGT1A和MRP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结论:GE预处理可减轻TP对人肝L-02细胞的损伤,其减毒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中UGT1A、MRP2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甘草提取物;雷公藤甲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人肝L-02细胞   
      182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7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万茜淋,任雨贺,孙秀丽,刘淑莹
      2018, 29(1)
      摘要:目的:解读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含人参成方制剂的收载情况,为人参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含人参成分的成方制剂,针对成方制剂的选材、剂型、制备方法、功能与主治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结果与结论: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共有含人参的成方制剂116种,选材多以人参、红参为主,另还与其他参类配伍共同入药的制剂。成方制剂味数以15味以下为主,剂型以丸剂(34种)和胶囊剂(28种)居多,用法以口服为主(114种),制法多将人参粉碎成细粉直接入药(68种),功能与主治以气血双补、养阴补肾、清热化痰、益肺养心为主。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可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含人参成方制剂的功能与主治,挖掘人参或人参与其他药物配伍的其他功效,开发含人参的新药。  
      关键词:人参;中国药典;成方制剂;功能与主治   
      728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6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颜寿,赵庭梅,张雪琴,邢嘉懿,胡亚东,淳泽
      2018, 29(1)
      摘要:目的:对不同采收年限与采收月份时合江金钗石斛的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为合江金钗石斛合理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收一年生、二年生和三年生金钗石斛茎,测定其折干率和多糖(比色法)、石斛碱(气相色谱法)、总生物碱(比色法)含量以及有效成分总量率(石斛碱含量×折干率)等指标;采收二年生秋冬季(第2年10月至第3年3月,每月15日采收)金钗石斛茎,测定其折干率和多糖、石斛碱含量。结果:二年生金钗石斛茎的折干率、多糖含量与有效成分总量率较一年生与三年生高,总生物碱、石斛碱含量为一年生(0.52%、0.48%)>二年生(0.48%、0.44%)>三年生(0.32%、0.22%)。从第2年10月至第3年3月,二年生金钗石斛茎的折干率逐月上升,多糖、石斛碱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多糖含量在2月最高(17.32%),石斛碱含量于12月最高(0.51%)。结论:综合植物开花特性、折干率、多糖与石斛碱含量等指标,建议合江金钗石斛最适采收期为二年生的12月和1月(第三年开花前)。  
      关键词:合江;金钗石斛;多糖;石斛碱;折干率;气相色谱法;采收月份;生长年限   
      265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0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桂梅,王世伟,席啸虎,张小慧
      2018, 29(1)
      摘要:目的:考察利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对羚羊角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个地区的羊角类整角、不完整角样品,共7个。比较样品骨塞部位和角质层部位DNA的提取效果,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通用引物LCOⅠ490、HCO2198扩增样品的COⅠ基因,通过凝胶电泳、纯化(取750 bp条带)、测序后,以COⅠ基因作为条形码比对序列,采用NCBI数据库中的Blast软件在线比对,确定收集样品的具体物种。结果:样品以角质层部位进行DNA提取的效果较好(DNA浓度为15.7~22.6 ng/μL,260 nm/280 nm吸光度值为1.73~4.72);在线比对结果显示,所有样品COⅠ基因的相似性均达到99%,其主要来源于赛加羚羊、藏羚羊、普氏原羚、山羊、绵羊等羊类的角。结论: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羚羊角及其混伪品的鉴定,该技术为羊角类药材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准确、客观的方法。  
      关键词: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羚羊角;混伪品;序列比对;鉴定   
      203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5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翁克贵,郭兵,候彦华,蒋勇,王颖,王渝东
      2018, 29(1)
      摘要:目的:比较厄洛替尼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与21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将EGFR外显子19 Del突变者分为A组,外显子21 L858R突变者分为B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厄洛替尼片至进展。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中位生存时间(MST)、中位进展时间(mTTP)、一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DCR(93.02%)、一年生存率(81.40%)均明显高于B组(72.09%、60.47%)(P<0.05),MST[(15.47±2.87)个月]与mTTP[(182.00±8.24) d]均明显长于B组[(12.55±2.92)个月、(162.00±7.22)d](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晚期NSCLC患者,厄洛替尼对EGFR外显子19突变患者的疗效优于EGFR 外显子21突变患者。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464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9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肖巍,张学斌,李磊,刘国恩,朱文涛,鲁卫星
      2018, 29(1)
      摘要: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基础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型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中心区组随机、开放的实际临床试验,将2014年2月-2016年11月期间27家综合性医院收治的LVEF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按1 ∶ 3比例分为对照组(n=253)和试验组(n=872),对照组使用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静脉注射至少1个疗程(5 d)的心脉隆注射液。以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LVEF改善值、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总分改善值和再住院率等效果指标从全社会角度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的3个月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分别为61.54%和81.06%,LVEF改善值分别约为3.05%和7.35%,MLHFQ总分改善值分别约为24.39和26.63,再住院率分别为19.43%和10.0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药物经济学结果显示,试验组的LVEF改善值、MLHFQ总分改善值等正向指标的成本-效果比均低于对照组(189.35 vs. 243.46,576.38 vs. 614.29);再住院率等反向指标的成本-效果比均高于对照组(2 019.61 vs. 925.42)。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基础治疗方案治疗LVEF降低型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纯基础治疗方案,成本-效果分析表明该联合用药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关键词:心脉隆注射液;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成本-效果;全社会角度   
      586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4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武文君,宣玲,汪朝晖,王廷涛,高兰兰,沙莎
      2018, 29(1)
      摘要:目的:前瞻性研究曲美他嗪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简称高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为该药用于高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心病患者82例,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高心病化学药物(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药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曲美他嗪20 mg,tid。疗程均为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变化,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SBP、DB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以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SD、LVEDD、LVM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LVEDD、LV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仅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观察组GSH-Px 、SO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MDA、ROS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MDA、R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高心病患者的心肌重构、降低其氧化应激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曲美他嗪;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重构;氧化应激   
      276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0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房文通,潘祺琦,罗璨,孟玲
      2018, 29(1)
      摘要:目的:促进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方法:介绍江苏省药事管理质控体系建立后在促进医院临床药学发展方面的措施;通过收集质控中心建立的 “江苏省药事管理质控网报系统”中2014年1月-2016年12月的各样本医院的各项临床药学指标(临床药师数量、临床药学实践范围、临床药学实践活动数量、治疗药物监测(TDM)数量和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等),分析江苏省医院临床药学发展现状。结果:质控中心制订及采取的各项措施包括扩大临床药师培训规模、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制定省内合理用药规范、开展药学品管圈活动等;共纳入61家医院的临床药学指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 2014年1月比较,2016年12月各样本医院临床药师数量由平均4.72名增至5.86名;覆盖的专科数略有增加;临床药学实践数量(每周查房次数、书写药历及书写病例分析份数、进行用药指导例数、开展药物咨询例数)显著增加;临床药师覆盖床位数达289张;TDM品种数由7.38种增至7.87种,平均年监测数达1 293人次;药品不良反应月上报数由14.71件增至19.34件,但参与会诊例数和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上报件数略有下降。结论:依托江苏省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江苏省内61家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水平及服务能力均得到提高。  
      关键词:江苏省;药事管理质控体系;临床药师;临床药学;治疗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   
      163
      |
      2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8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珂,李明传
      2018, 29(1)
      摘要:目的:前瞻性研究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素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炎症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8月武汉科技大学医院收治的8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0.5 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水飞蓟素140 mg,t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HBV e抗原(HBeAg)阴转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8(IL-1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Child-pugh评分,以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并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8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HBeAg阴转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给药4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肝功能指标水平、Child-pugh评分、炎症指标以及MDA、N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均好转。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素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而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且两药联用效果优于恩替卡韦单用。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恩替卡韦;水飞蓟素;肝功能;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239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5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代云峰,曹春姚,任明,李斌,赵雪松,贾翠英,张迎春
      2018, 29(1)
      摘要: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配到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他汀类及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一般治疗。对照组患者另每日口服依折麦布片10 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5 mg,每日1次,均连续给药15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末次给药后两组患者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左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心脏左室舒张内径(LVDD)、每分输出量(CO)、射血分数(LVEF)],检测治疗前和第1天给药后3、6、9、12、15 h患者外周血IMA的含量,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与治疗前比较,末次给药后两组患者硝酸甘油用量和IMA含量(除对照组患者末次给药后3、6 h外)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明显缩短,SV、CO和LVEF明显增加,LVDD明显减小,且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硝酸甘油一般治疗基础上,依折麦布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依折麦布,且可更快降低患者外周血IMA含量。  
      关键词:依折麦布;替罗非班;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修饰性白蛋白;疗效   
      297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12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嘏毅,张博,孙凯,台红祥,黄晓晨,陈似俊,温克,张丽志,宋宝玲
      2018, 29(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匹伐他汀对比阿托伐他汀治疗中国成人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工检索Google Scholar、百度学术等搜索引擎,收集匹伐他汀(试验组)对比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治疗中国成人原发性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水平、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共4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TC降低水平[MD=0.09,95%CI(0.01,0.16),P=0.03]高于对照组,HDL-C升高水平[MD=0.08,95%CI(0.01,0.14),P=0.03]、TG降低水平[MD=-0.13,95%CI(-0.20,-0.06),P=0.000 4]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LDL-C降低水平[MD=-0.01,95%CI(-0.13,0.10),P=0.84]、有效率[OR=0.75,95%CI(0.15,3.66),P=0.72]、不良反应发生率[OR=0.68,95%CI(0.44,1.05),P=0.0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匹伐他汀降低TC 的疗效较好,降低LDL-C的疗效与阿托伐他汀相当,降低TG及升高HDL-C的疗效劣于阿托伐他汀。但两药安全性相当。  
      关键词: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原发性;高脂血症;Meta分析   
      564
      |
      2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8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袁洪波,张伶俐,杨春松,刘砚韬
      2018, 29(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女性患者溴隐亭阴道给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abrary、Excerpta Media Data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收集中国女性患者采用溴隐亭口服片阴道给药(试验组)对比溴隐亭口服给药(对照组)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1统计软件对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月经改善率、妊娠恢复率、溢乳消失率、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合计1 1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OR=0.14,95%CI(0.09,0.23),P<0.00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OR=0.32,95%CI(0.11,0.90),P=0.0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清PRL水平[MD=0.24,95%CI(-0.94,1.41),P=0.69]、月经改善率[RD=0.04,95%CI(-0.04,0.11),P=0.32]、妊娠恢复率[RD=0.01,95%CI(-0.08,0.10),P=0.84]、溢乳消失率[RD=0.05,95%CI(-0.03,0.13),P=0.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溴隐亭阴道给药与口服给药相比,在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消化道不良反应率、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率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安全性更高,建议开发阴道给药的溴隐亭制剂。  
      关键词:溴隐亭;阴道给药;口服给药;系统评价;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   
      462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6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邢伟鹏,李无阴,侯宏理,田涛涛
      2018, 29(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Medline、PubMed、Elsevier 数据库和The Cochrane Library,并查阅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单用沙利度胺或者沙利度胺联合其他常规药物(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或者其他药物(对照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根据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Rev Man 5.1统计软件对有效率、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胸廓活动度、枕臂距、Schober试验结果、晨僵时间及外周关节肿痛数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项RCT,共6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有效率[OR=2.50,95%CI(1.36,4.62),P=0.003]、胸廓活动度[MD=0.22,95%CI(0.01,0.42),P=0.04]、枕臂距[MD=-0.82,95%CI(-1.32,-0.32),P=0.001]、Schober试验结果[MD=0.64,95%CI(0.28,0.99),P=0.000 4]、晨僵时间[MD=-2.33,95%CI(-3.92,-0.73),P=0.00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BASDAI评分[MD=     -4.40,95%CI(-8.96,0.16),P=0.06]、ESR[MD=-3.51,95%CI(-7.76,0.74),P=0.11]、CRP水平[MD=-1.60,95%CI        (-3.22,0.03),P=0.05]、外周关节肿痛数[MD=-0.06,95%CI(-0.29,0.17),P=0.6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利度胺对患者中轴关节症状的改善有更明显的效果;而在外周关节功能的改善及炎性指标的控制方面,沙利度胺与常规用药的疗效相当。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沙利度胺;疗效;Meta分析   
      560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0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涂淮,彭皓均,赖纪才,庾国桢,杨小梅,吴智兵,曾征伦
      2018, 29(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安宫牛黄丸联合化学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Mg2+浓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PubMed、Excerpta Media Data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s,并用 Google Scholar 搜索互联网上的相关文献,收集安宫牛黄丸联合化学药(试验组)对比单纯化学药(对照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及影响外周血Mg2+浓度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改良Jadad 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治疗7 d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外周血Mg2+浓度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RCT,共7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7 d后的GCS[MD=2.87,95%CI(1.64,4.10),P<0.01]、外周血Mg2+浓度[MD=0.11,95%CI(0.06,0.16),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化学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优于单纯化学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安宫牛黄丸;Meta分析;Mg2+浓度;化学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279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8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曹艳,运乃茹,邹爱英
      2018, 29(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片的用药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Ovid)、The Cochrane Library,收集加用或联用雷公藤多苷片(试验组)对比基础治疗或联用其他药物(对照组)治疗各类疾病致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月经不调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 5.1.0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项RCT,合计2 8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白细胞减少[OR=3.42,95%CI(1.88,6.22),P<0.001]、月经不调[OR=8.42,95%CI(4.93,14.38),P<0.001]和肝功能异常[OR=2.99,95%CI(2.01,4.46),P<0.001]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中,联合用药时,试验组患者月经不调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39,95%CI(2.50,11.59),P<0.001];与糖皮质激素联用时,试验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0,95%CI(0.19,0.84),P=0.02];适应证为免疫系统疾病时,试验组患者白细胞减少 [OR=3.42,95%CI(1.49,7.82),P=0.004]、肝功能异常 [OR=2.27,95%CI(1.08,4.76),P=0.03]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致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月经不调和肝功能异常,联合用药时应注意月经不调的发生,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时应注意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的发生。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片;Meta分析;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月经不调;肝功能异常   
      428
      |
      2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0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奇,郝继英,马骏涛,杨志滨
      2018, 29(1)
      摘要:目的:为药学工作人员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药品说明书数据库提供参考。方法:搜集Drugs@FDA、FDA Online Label Repository和DailyMed三大开放获取药品说明书数据库的信息组织方式,从检索功能设置、检索结果显示内容、数据来源与服务目标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在检索功能上,以DailyMed最丰富;在检索结果显示内容上,DailyMed的数据格式化程度最高,FDA Online Label Repository次之,而Drugs@FDA只进行了部分格式化;3个数据库都提供页面复制和打印的功能,其中DailyMed的界面更为友好、内容更开放、提供了全部下载功能;在数据来源与服务目标上,Drugs@FDA和FDA Online Label Repository的系统开发者都为FDA,DailyMed为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Drugs@FDA采用的数据来源为经过FDA严格审批之后的药品说明书,对某一药品信息的描述最全面;FDA Online Label Repository则为厂商提交给FDA的原始说明书,其内容最新,甚至有未上市的药品;DailyMed采用的数据来源取自于已上市的药品包装盒上的信息,还包括很多上市但未经过严格审批的说明书信息,其覆盖药品最全。  
      关键词:药品说明书;数据库;Drugs@FDA;FDA Online Label Repository;DailyMed   
      729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8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奔,胡利华,邢梅,王晓玲
      2018, 29(1)
      摘要:目的:减少儿童误服药物,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方法:统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4-2016年医院信息系统中登记的儿童误服药物例数、中毒例数、年龄分布及误服药物种类等,分析数据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结果与结论:3年内共发生儿童误服药物644例,约占儿童中毒总数(2 100例)的30%;高发年龄段集中分布在1~4岁;误服最多的药物种类是抗高血压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和抗癫痫药;排前3名的药物分别为氯硝西泮(29例)、布洛芬(28例)、对乙酰氨基酚及其复方(12例)。误服原因主要与儿童好动、好奇、爱模仿等行为特点以及药物储放可及性高等有关;误服药物多为家中老年人的常用药及儿童常用解热镇痛药。建议通过减少药物在家中储放时的儿童可及性、设计儿童难以自行打开的药品包装、提高看护人用药依从性等措施,从家庭看护人、政府、医疗机构等各方面有效防范儿童误服药物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误服药物;可及性;行为特点;防范策略   
      306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7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丹丹,朱静,张玮,吴卫
      2018, 29(1)
      摘要:目的:为肝靶向给药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抗体介导”“肝靶向抗肿瘤给药系统”“主动靶向”“药物载体”“Antibody mediated”“Liver targeted antitumor drug delivery system”“Active targeting”“Drug carrier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7年10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部分作用于不同靶点的肝靶向抗体,对以抗体为靶标的免疫纳米粒、免疫脂质体及复合物等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2篇,其中有效文献29篇。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150种单抗应用于临床或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单抗主要的作用靶点有肝细胞癌(HCC)相关抗原、某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某些癌基因产物以及HCC发展信号途径等。肝靶向给药系统主要有免疫纳米粒、免疫脂质体及复合物3种,具有增强药物靶向性、减少免疫原性、特异性高、杀瘤效应强等优点。抗体的人源化、小型化、高度特异性、作用靶点的多样性、药物的高效性和低毒性等可能是今后抗体介导给药的进一步研发方向与研究热点。  
      关键词:抗体介导;肝靶向抗肿瘤给药系统;主动靶向;药物载体   
      31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9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毓婷,苏峰,刘为中,何广卫
      2018, 29(1)
      摘要:目的:为膜控微丸压片技术用于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多单元给药系统”“膜控微丸压片技术”“影响因素”“Multiple unit dosage forms”“Tableting of coated pellet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1年1月-2017年5月在PubMed、Elsevier、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丸芯种类和粒径、包衣材料、外加辅料以及工艺参数等膜控微丸压片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8篇,其中有效文献26篇。丸芯需具有优良的弹性,才能抵抗微丸形变时的压力;包衣膜需具备足够的柔韧性,才能在压片后保持完整性;外加辅料的选择,首先需保证物料混合的均一性,其次要考虑辅料与微丸的比例,防止膜控微丸在压片过程中被压碎及衣膜破裂。此外,还需考虑工艺因素(如压片工艺、包衣工艺等)对膜控微丸压片技术的影响。今后的研发方向为可使微丸在压片后不破裂变形的新型丸芯和压片填充材料、能维持压片后包衣膜的完整性及释药特性的新型包衣材料、在压片过程中维持恒定的压力以及保证已混合好供压物料含量均一性的精密压力设备。  
      关键词:多单元给药系统;膜控微丸;压片技术;影响因素   
      311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3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