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8 29 14
    • 邱妮娜,武夏明,肖玉良,孙兆荣,邹德俊,张广健,王芳
      2018, 29(14)
      摘要:目的: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危害药品调配中的职业暴露风险。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对我院PIVAS危害药品调配流程中可能产生职业暴露风险的失效模式(FM)进行分析,对FM的严重度、发生率和可侦测度进行评分,并计算其风险优先值(RPN),以量化并确定应优先改善的FM,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干预3个月后再次评估,比较干预前后的RPN值。结果:在我院PIVAS危害药品调配流程中共找出药品管理不到位(RPN值为24)、调配前准备不充分(RPN值为24)、混合调配方法不正确(RPN值为45)、废弃物处置不当(RPN值为36)、药品交接不规范(RPN值为32)等9项FM,制定并实施了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操作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监督检查、提高防护意识等措施。经过3个月的干预,上述5项FM的RPN值分别降为8、8、10、8、8,均处于相对低风险区域中;合计RPN值由215降低为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PIVAS应用FMEA方法,有效降低了危害药品调配中的职业暴露风险。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危害药品;职业暴露风险   
      575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63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施昶,张天齐,罗尔丹,李林贵,卞鹰
      2018, 29(14)
      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不同级别医院药学人员的职业认同水平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方法:围绕人员心理需求,对来自陕西省31家不同级别医院的395名药学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情况表、收入情况表和职业认同量表),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395份,回收有效问卷381份,有效回收率为96.45%。受访药学人员的职业认同平均得分为(3.87±0.98)分,属于“中度认同”水平;一级医院药学人员职业认同水平的综合平均因子得分最高,二级医院次之,三级医院最低,但在职业态度、工作价值观与患者认可度等不同维度上的排序有所不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药学人员职业认同的关键因素分别为药学工作年限与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满意度。结论:陕西省不同级别医院药学人员的职业认同水平随着医院级别的上升而降低;各级医院应重视药学人员心理需求,各有侧重地加强继续教育开展,合理分配资源以减轻人员压力,健全薪酬分配体制以改善人员待遇,从而稳定药学人员队伍。  
      关键词:陕西省;医院;药学人员;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心理需求   
      226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45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何瑾,李晓甦,柳汝明,王茜,卢珊珊,王露婕,张峻
      2018, 29(14)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医疗机构药品短缺现状及短缺原因,为解决药品短缺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云南省61家医疗机构(三级医院19家、二级医院26家、一级医院16家)的药品短缺情况进行调查,运用SPSS 19.0软件,以描述统计方法对不同级别医院的数据进行分层汇总分析。结果:共发放61份问卷,回收57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44%。从药品短缺情况来看,急救药品短缺品规整体构成比在三级医院为22.73%,高于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云南省医保药品目录药品短缺品规整体构成比在一级医院均为97.58%,高于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短缺药品类别方面,抗感染药物短缺构成比在各级医院都排在了前2位,中成药制剂短缺构成比在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均排第1位。发生药品短缺的原因与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医疗机构均有关系,在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主要表现为配送公司缺货,在一级医院主要表现为招标平台无药供应与价格倒挂。结论:云南省药品短缺形势依然严峻,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都有关联。我国当前亟需建立一种药品短缺预防及处理的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解决药品短缺问题,确保患者能够持续获得安全和有效的药品。  
      关键词:云南省;医疗机构;短缺药品;短缺原因   
      341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48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付振贺,黄超君,谢从景,葛继芸,周瑾,张国庆,黄玉凤
      2018, 29(14)
      摘要:目的:提高医院住院药房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摆药准确率。方法:分析我院住院药房使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总结对应的管控方法。结果与结论:我院住院药房从备药、剥药、补药、医嘱审核等全自动片剂摆药机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有效的风险管控,同时,还加强了拆零药品的规范管理,规范了药盒标注,定期对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进行维护与保养,建立了相关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规范了人员培训及考核体系,从而大大减少了差错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多环节管控;风险控制;用药安全   
      474
      |
      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79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晓英,陈添
      2018, 29(14)
      摘要:目的:为保障新生儿静脉用药的安全、有效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新生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工作模式。结果:我院新生儿静脉用药医嘱由医嘱审核药师审核后,统一进行批次编排、标签打印和摆药贴签等工作,并按给药方式(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统计医嘱数量转交调配药师进行药品调配。采用的预配方法包括中浓度集中预配法、单瓶定容预配法和终浓度集中预配法。调配完成后,调配间内由调配人员复核成品质量,调配间外由核对药师复核成品终剂量。除此以外,新生儿用药每个批次调配完成打包装箱后由配送人员优先配送。结论:在PIVAS集中调配新生儿静脉用药,不仅提高了药品调配的质量,保障了新生儿静脉用药的安全、有效,而且还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新生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模式   
      265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52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常亮,金丽,何志高
      2018, 29(14)
      摘要:目的:为有效控制医院药品费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某三级医院A区2013年7月-2014年3月(干预前)和2014年4-12月(干预后)的患者处方资料,分别对干预前后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药费、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药占比、各住院科室次均药费、部分住院科室平均用药品种数及高贡献度药品的费用变化等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干预后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药费明显降低,降幅分别为11.22%、17.39%;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药占比明显降低,降幅分别为5.92%、21.17%;20个住院科室次均药费均不同程度降低,平均降幅为33.04%;肾内科、心血管内科、肿瘤血液科、胆石病外科、胸外科住院患者平均用药品种数分别减少2.91、3.03、5.94、5.55、4.22种;高贡献度药品的费用均明显降低。结论:该院A区有效控制了药品费用,减少了临床用药品种数,并通过降低处方中辅助类用药的费用比例而优化了用药结构。  
      关键词:费用控制需求;用药干预;次均药费;药占比;平均用药品种数;贡献度   
      201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62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郝轩轩,王新陆,崔琳,王幼平,李彬,谢世阳,高原,朱明军
      2018, 29(14)
      摘要:目的:观察加参方浸膏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400、200、100、50、25 μmol/L的H2O2与3.0、1.8、0.9、0.3、0.1 mg/mL加参方浸膏对H9c2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参方组,除正常组细胞加入相应培养基外,模型组、加参方组细胞均采用50 μmol/L H2O2处理以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损伤,加参方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加入0.3 mg/mL加参方浸膏干预处理。采用DAPI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细胞中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ax、Bcl-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0 μmol/L为H2O2最适造模浓度,0.3 mg/mL为加参方浸膏最适药物干预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加参方组细胞的形态改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Caspase-3、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加参方浸膏对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中Caspase-3、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有关。  
      关键词:加参方;浸膏;过氧化氢;H9c2心肌细胞;凋亡;胱天蛋白酶3;Bax;Bcl-2   
      308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2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罗尚文,王燕燕,张学农,韩师师
      2018, 29(14)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鹿角霜的急性毒性。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复方鹿角霜低、中、高剂量组(浸膏混悬液6、14、34 g/kg,分别相当于成人临床推荐日剂量的192、448、1 088倍),每组10只,雌雄兼半,均灌胃给药1次。给药前和给药后14 d内,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及其急性毒性反应;给药前、给药时和给药后2、3、7、14 d测定小鼠体质量;给药后14 d解剖小鼠,检查小鼠体表、给药局部和天然孔道,颅腔和脑的外表面,胸腔、腹腔和盆腔以及腔内脏器,记录病变情况。结果:各组小鼠均全部存活。空白对照组和复方鹿角霜低剂量组小鼠未见异常;复方鹿角霜中剂量组雄性小鼠未见明显异常,4只雌性小鼠于给药后20~23 min开始出现眼睛闭合症状,给药后27 min开始逐渐恢复,给药后29 min全部恢复正常;复方鹿角霜高剂量组小鼠于给药后8~29 min开始出现眼睛闭合、活动减少、弓背、竖毛等症状,给药后1 h开始逐渐恢复,给药后6 h全部恢复正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鹿角霜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体表、给药局部和天然孔道,颅腔和脑的外表面,胸腔、腹腔和盆腔以及腔内脏器[包括肾上腺(双侧)、脑(大脑、小脑和脑干)、食道、心、肾(双侧)、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小肠、肝、肺、胰腺、脾、胸腺、胃、膀胱等]均未见明显病变。结论:在复方鹿角霜灌胃给药34 g/kg剂量下,小鼠产生急性毒性反应;14 g/kg剂量下,部分雌性小鼠产生轻度急性毒性反应;6 g/kg剂量下,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  
      关键词:复方鹿角霜;小鼠;急性毒性   
      32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49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翟美芳,杨阳,张越,陈志江,崔琳,付诗瑶,喻芳邻,李志平,于莲
      2018, 29(14)
      摘要:目的:制备T7肽修饰的硫酸长春新碱(VCR)-脱铁铁蛋白(APO)纳米粒,并研究其对胶质瘤细胞的体外靶向性。方法:采用解离-重组法制备VCR-APO纳米粒,以靶头(T7肽)修饰后制成T7-VCR-APO纳米粒。采用质谱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评价靶头连接效率,并对所制纳米粒进行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等进行表征。以胶质瘤C6细胞为模型,考察T7-VCR-APO纳米粒对C6细胞及肿瘤球的靶向作用,并以低温条件和4种细胞内吞抑制剂考察C6细胞对T7-VCR-APO纳米粒的摄取机制。结果:经质谱检测证明T7肽已连接在纳米粒上,连接率为68.39%;所制得的T7-VCR-APO纳米粒形态圆整、均一,粒径为(31.14±1.26) nm, Zeta电位为(-23.30±0.42) mV,包封率为(39.49±2.84)%。体外靶向性研究显示,T7-VCR-APO纳米粒可有效地被C6细胞及肿瘤球摄取,并可到达肿瘤球核心位置;C6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是多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通过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并伴随巨胞饮途径。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得T7-VCR-APO纳米粒,其能够对胶质瘤C6细胞实现体外靶向递送药物,入胞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脱铁铁蛋白;T7肽;硫酸长春新碱;胶质瘤;细胞摄取;靶向性   
      678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60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胡抗远,王全兴,鲍蕾蕾,曹志伟,卞俊
      2018, 29(14)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冬虫夏草口服液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阿托伐他汀,5 mg/kg)和复方冬虫夏草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0.4、1.2、3.6 g/kg,以生药量计),每组9只;另取9只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除空白对照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给予高脂饲料以复制AS模型,并于造模同时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离胸主动脉及主动脉窦,以油红O染色,检测胸主动脉斑块损伤面积比(即胸主动脉斑块面积与胸主动脉总面积的比值)和主动脉窦脂质损伤面积比(即主动脉窦脂质沉积面积与主动脉窦管腔总面积的比值);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主动脉窦巨噬细胞表达量(即巨噬细胞阳性表达面积与斑块面积的比值)。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胸主动脉斑块形成明显,主动脉窦脂质沉积明显增多,其斑块损伤面积比和脂质损伤面积比均显著升高(P<0.01);主动脉窦巨噬细胞阳性表达明显增加,其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胸主动脉斑块面积及主动脉窦脂质沉积明显减少,其斑块损伤面积比和脂质损伤面积比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主动脉窦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其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复方冬虫夏草口服液可抑制AS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缩小胸主动脉斑块面积,减少主动脉窦脂质沉积和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关键词:复方冬虫夏草口服液;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血脂;斑块;脂质沉积;巨噬细胞   
      25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43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董永红,彭雯,王耀华,张丽艳
      2018, 29(14)
      摘要:目的:研究端锚聚合酶抑制剂XAV939对人骨肉瘤SOSP-9607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骨肉瘤SOSP-9607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测定0.5、1、5、10 μmol/L XAV939分别作用24、48、72 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细胞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 μmol/L XAV939作用72 h后的细胞凋亡情况及周期分布;以甘油醛-3-硫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0.5、1、5、10 μmol/L XAV939作用72 h后细胞中β-联蛋白(β-catenin)、G1/S期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 μmol/L XAV939作用72 h后,5、10 μmol/L XAV939作用24、48、72 h后,SOSP-9607细胞的抑制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5 μmol/L XAV939作用72 h后,SOSP-9607细胞的凋亡率从3.71%上升至21.03%(P<0.05);G1期细胞的比例由45.5%增至54.8%,S期细胞的比例由27.4%降至24.0%,G2/M期细胞的比例由22.2%降至16.2%(P<0.05)。5、10 μmol/L XAV939作用72 h后,SOSP-9607细胞中β-catenin、Cyclin D1和MMP-7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端锚聚合酶抑制剂XAV939能够抑制人骨肉瘤SOSP-9607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阻断细胞外因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人骨肉瘤SOSP-9607细胞;端锚聚合酶抑制剂;XAV939;细胞外因子/β-联蛋白信号通路;增殖;凋亡   
      26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55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尚莹莹,胡辉,刘源才
      2018, 29(14)
      摘要:目的:优化金樱子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并初步建立该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方法:以金樱子药材出膏率和金樱子多糖提取率为指标,以提取次数、加水量和提取时间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金樱子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金樱子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金樱子配方颗粒中的金樱子多糖(以D-无水葡萄糖计)进行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金樱子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以8号峰为参照,绘制10批金樱子配方颗粒样品的HPLC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结果:优选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金樱子药材平均出膏率为51.07%(RSD=0.58%,n=3)、金樱子多糖平均提取率为22.17%(RSD=0.58%,n=3)。金樱子配方颗粒样品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UV法测定D-无水葡萄糖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10 8~0.054 2 mg/mL(r=0.999 1);金樱子多糖定量限为0.070 3 mg,检测限为0.014 0 m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为97.3%~100.8%(RSD=1.33%,n=9)。10批金樱子配方颗粒样品的HPLC图谱有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37;经验证,该10批金樱子配方颗粒样品的HPLC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金樱子配方颗粒的优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建的指纹图谱可为金樱子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关键词:金樱子;配方颗粒;提取工艺;正交试验;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指纹图谱   
      218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53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梁晓玲,马利,赖月花,侯连兵
      2018, 29(14)
      摘要:目的:研究蛇葡萄素F(AMPF)对脂多糖(LPS)致炎模型细胞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RAW264.7细胞为模型细胞,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100、40、20、10、5 μg/mL)的AMPF处理不同时间(24、48、72 h)后的细胞活性。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AMPF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μg/mL),分别未加药物处理或加入相应质量浓度的AMPF溶液处理后培养24 h[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在培养1 h时加入LPS(1 μg/mL)致炎造模]。测定各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以及环氧合酶2(COX-2)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当培养时间为24 h时,AMPF各质量浓度组(100、40、20、10、5 μg/mL)细胞存活率均高于90%,AMPF未对细胞产生明显毒性。与模型组比较,AMPF高、中、低剂量组细胞中IL-1β的含量和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高剂量组细胞中IL-6、TNF-α、NO的含量均显著降低,高、中剂量组细胞中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AMPF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MPF调控COX-2和iNOS的表达,进而抑制NO的释放,降低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有关。  
      关键词:蛇葡萄素F;RAW264.7细胞;脂多糖;炎症;炎症因子   
      18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66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传俊,陈云,曾博程,刘勇,曾凡华,王文娟,叶修文,杜君,代晓进,杨红菊,谯志文,周年华
      2018, 29(14)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麝香追风止痛膏中5种挥发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EG-20M毛细管柱,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载气为氮气(纯度:99.999%),柱流量为1.5 mL/min,吹扫流量为3.0 mL/min,分流比为5 ∶ 1,进样口温度为200 ℃,检测器温度为250 ℃,程序升温,进样量为2 μL,尾吹流量为40 mL/min。结果:樟脑、龙脑、异龙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9.78~247.26 μg/mL(r=0.999 6)、15.88~198.52 μg/mL(r=0.999 9)、8.60~107.56 μg/mL(r=0.999 9)、20.11~251.32 μg/mL(r=0.999 8)、12.09~151.11 μg/mL(r=0.999 3);定量限分别为329.68、264.69、143.41、335.09、402.96 ng/mL,检测限分别为98.90、79.41、43.02、100.53、120.89 ng/mL;中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5%~101.52%(RSD=1.54%,n=6)、99.55%~103.75%(RSD=1.38%,n=6)、98.88%~104.23%(RSD=1.94%,n=6)、 98.11%~102.64%(RSD=1.92%,n=6)、96.55%~99.61%(RSD=1.44%,n=6);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好,可用于麝香追风止痛膏中5种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麝香追风止痛膏;樟脑;龙脑;异龙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气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16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64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谭娥玉,唐兴荣,叶国强,王贤儿,关琴笑
      2018, 29(14)
      摘要:目的: 优化陈皮复方止咳含片的制备工艺,并建立测定其中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含片口感、外观、崩解时限和硬度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生姜用量、乳糖-甘露醇质量比、薄荷油用量、甜菊糖用量及硬脂酸镁用量,以优化陈皮复方止咳含片的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的含量,色谱柱为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EC-C18,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35 ∶ 4 ∶ 61,V/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3 nm,柱温为25 ℃,进样量为5 μL。结果:最佳制备工艺1倍量处方中生姜用量为7 g,乳糖-甘露醇质量比为2 ∶ 1,薄荷油用量为1 mL,甜菊糖用量为0.15%(以药材粉末和填充剂总质量计),硬脂酸镁用量为0.5%(以制得干颗粒质量计)。橙皮苷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45 0~0.450 0 mg/mL(r=0.999 9);定量限为3.50 ng,检测限为1.05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1%;加样回收率为97.99%~101.65%(RSD=1.53%,n=6)。结论:该工艺制备的陈皮复方止咳含片口感好,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崩解时限适宜,硬度较高,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陈皮复方止咳含片;制备工艺;优化;正交试验设计;橙皮苷;含量测定;质量控制   
      173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49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光华,王似锦,江志杰,高春
      2018, 29(14)
      摘要:目的:考察北京地区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程度。方法:采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10 种共100 批中药饮片样品的需氧菌总数(TAMC)、霉菌和酵母菌总数(TYMC)、耐热菌数(NAIRE)、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及其他6种致病控制菌负载量。结果:100批饮片样品的lgTAMC值为2.0~6.8,lgTYMC值为1.0~6.0,lgNAIRE值为1.0~5.9,耐热菌检出率为100%,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为27%,2批当归饮片样品中检出了大肠埃希菌,但所有饮片样品均未检出沙门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北京地区销售的不同品种的中药饮片的微生物负载差别很大,建议新版药典根据中药饮片的入药部位、药性、炮制工艺等制订适宜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关键词:中药饮片;需氧菌;霉菌;酵母菌;耐热菌;控制菌;限度标准   
      287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71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雪莹,赵雨,何慧楠,李雪惠,刘莉,齐滨
      2018, 29(14)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梅花鹿鹿茸药材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 5 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产地梅花鹿鹿茸药材中上述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流动相为甲醇-0.07%冰醋酸溶液(4 ∶ 96,V/V),流速为1.0 mL/min, 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8 ℃,进样量为5 μL。采用SPSS 19.0软件对30批不同产地梅花鹿鹿茸药材(S1~S3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0.001~0.01 mg/mL(r均为0.999 9);定量限分别为1.489 1、1.927 9、4.880 9、7.884 6、8.092 1 ng,检测限分别为0.446 7、0.578 4、1.464 3、2.365 4、2.427 7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9%~103.65%(RSD=1.40%,n=9)、97.77%~103.26%(RSD=1.67%,n=9)、97.82%~101.81%(RSD=1.12%,n=9)、99.30%~104.82%(RSD=1.72%,n=9)、98.13%~100.20%(RSD=0.64%,n=9)。30批药材样品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的含量存在差异。上述药材样品可聚为3大类,即S16~S18、S22~S30聚为一类,S8~S15、S19~S21聚为一类,S1~S7聚为一类。结论: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较好,可用于同时测定梅花鹿鹿茸药材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的含量;梅花鹿鹿茸药材的质量受生态环境、养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梅花鹿鹿茸;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聚类分析   
      25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63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秦斌,闫研,殷果,庾红萍,王炳志,王铁杰
      2018, 29(14)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测定肉桂药材水分的方法。方法:采用甲苯法测定药材样品含水量(作为参考值)。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药材样品水分的定量模型。根据药材样品水分测定参考值,采集80批药材样品,以常数偏移消除法预处理光谱,药材样品水分测定最佳波段范围为7 502.2~6 896.6、5 600.6~4 998.9 cm-1。结果:药材样品水分定量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为0.974 9,交叉验证均方差为0.404;模型外部验证R2为0.940 4,预测均方差为0.306。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无污染,可用于肉桂药材水分的快速测定。  
      关键词:肉桂;近红外光谱法;水分;定量模型   
      180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54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许坤,辛怡纯,陈恳,陆志俊
      2018, 29(14)
      摘要:目的:研究七氟烷对小鼠空间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麻醉组和对照组,每组27只。上述2组又分别分为麻醉后第1 d(第一阶段)、第7 d(第二阶段)、第28 d(第三阶段)3个亚组,每亚组9只。麻醉组小鼠置于麻醉箱中,给予七氟烷(初始体积分数为5%,维持1 min,后降至2.5%,维持120 min),完成麻醉后复苏;对照组小鼠始终给予纯氧。每阶段均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每阶段结束后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海马组织中BDNF、Tr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第一阶段麻醉组小鼠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延长,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越平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三阶段麻醉组小鼠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阶段中,麻醉组小鼠海马组织中BDNF、Tr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可增强麻醉后早期小鼠空间记忆能力,且不影响其海马组织中BDNF和TrkB的合成。  
      关键词:七氟烷;小鼠;空间记忆;Morris水迷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B   
      146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50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馨,张金娟,宛蕾,邓连力,廖尚高,何迅
      2018, 29(14)
      摘要:目的:筛选太子参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活性部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太子参药材水提物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以水-乙醇梯度洗脱,得水洗脱部位(Fr.A)、30%乙醇洗脱部位(Fr.B)、50%乙醇洗脱部位(Fr.C)、95%乙醇洗脱部位(Fr.D)。采用化学缺氧法以连二亚硫酸钠复制大鼠H9c2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采用MTS法检测经太子参各部位低、中、高剂量(Fr.A、Fr.B、Fr.C低、中、高剂量均分别为750、1 500、3 000 mg/L,Fr.D低、中、高剂量分别为5、10、20 mg/L)预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筛选活性最强部位。分别采用微板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WST-1法测定经太子参活性最强部位低、中、高剂量预处理后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经4个部位预处理后,Fr.A高剂量组,Fr.B高剂量组,Fr.C各剂量组的细胞存活率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以Fr.C的活性最强。经Fr.C预处理后,各剂量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中、高剂量组细胞内MDA含量、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高剂量组细胞内SOD活性以及中、高剂量组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太子参Fr.A、Fr.B、Fr.C部位均具有抗心肌细胞H/R损伤的作用,其中以Fr.C的活性最强;Fr.C抗心肌细胞H/R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改善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提高细胞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抑制细胞凋亡,上调Bcl-2蛋白表达以及下调Caspase-3、Bax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太子参;活性部位;大鼠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胱天蛋白酶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相关X蛋白   
      293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56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白凤,董玉,李斌鑫,赵海龙
      2018, 29(14)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蒙药复方协日嘎-4中高良姜素、高良姜素-3-甲醚、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lite C18,流动相为0.5%磷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高良姜素、高良姜素-3-甲醚)、420 nm(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柱温为25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高良姜素、高良姜素-3-甲醚、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47 2~0.472 0 μg(r=0.999 9)、0.104 0~1.040 0 μg(r=0.999 9)、0.030 4~0.304 0 μg(r=0.999 9)、0.039 2~0.392 0 μg(r=0.999 8)、0.232 0~2.320 0 μg(r=0.999 7);定量限分别为11.41、12.73、4.92、5.29、5.39 ng,检测限分别为3.41、3.72、1.46、1.59、1.62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4%~102.93%(RSD=2.01%,n=6)、95.10%~101.50%(RSD=2.34%,n=6)、95.23%~97.61%(RSD=0.97%,n=6)、97.10%~100.65%(RSD=1.24%,n=6)、 98.69%~101.15%(RSD=0.99%,n=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蒙药复方协日嘎-4中高良姜素、高良姜素-3-甲醚、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蒙药;复方协日嘎-4;高良姜素;高良姜素-3-甲醚;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93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78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向安玲,庄瑞春,章卓,彭玲
      2018, 29(14)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DNA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1(XRCC1)基因Arg399Gln位点多态性对卵巢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XRCC1基因Arg399Gln位点多态性与卵巢癌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及其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的队列研究,提取资料并按照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合计681例卵巢癌患者。按照XRCC1基因Arg399Gln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分为野生型(Arg/Arg)、突变杂合型(Arg/Gln)和突变纯合型(Gln/Gln)。Meta分析结果显示,Arg/Gln型与Arg/Arg型[OR=1.01,95%CI(0.23,4.55),P=0.977]、Gln/Gln型与Arg/Arg型[OR=0.97,95%CI(0.12,7.63),P=0.969]、Arg/Gln+Gln/Gln型与Arg/Arg型[OR=0.95,95%CI(0.19,4.69),P=0.948]、Arg/Arg+Arg/Gln型与Gln/Gln型[OR=1.06,95%CI(0.34,3.32),P=0.920]、Arg/Arg+Gln/Gln型与Arg/Gln型[OR=0.92,95%CI(0.45,1.88),P=0.829]、携带Arg与Gln等位基因[OR=0.92,95%CI(0.33,2.56),P=0.877]卵巢癌患者的化疗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rg/Gln型与Arg/Arg型[HR=1.09,95%CI(0.79,1.52),P=0.592]、Gln/Gln型与Arg/Arg型[HR=1.16,95%CI(0.35,3.82),P=0.812]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有1项研究显示XRCC1基因Arg399Gln位点多态性与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无关(P>0.05)。结论:XRCC1基因Arg399Gln位点多态性与卵巢癌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及临床预后无关,该位点多态性不能作为卵巢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临床预后的判断指标。  
      关键词:卵巢癌;XRCC1基因;Arg399Gln;基因多态性;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预后   
      261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1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唐黎
      2018, 29(14)
      摘要: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奥达特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0月到我科就诊的135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45例。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并按需给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雾化吸入,每晚睡前1次,每次18 μg ;B组患者给予奥达特罗吸入喷雾剂吸入,每日1次,每次5 μg;C组患者同时给予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和奥达特罗吸入喷雾剂,用法用量同A、B组。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时的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0]水平和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呼气峰流速(PEF)]的变化状况;随访12个月,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量表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并记录3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3组患者的TNF-α、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和FEV1、FVC、P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C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A、B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3组患者的CAT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C组患者评分均显著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奥达特罗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效果确切,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噻托溴铵;奥达特罗;炎症因子;肺功能   
      342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2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万子琳,钟志容,叶云,黄毅岚,孙梦琦,张富勇,王述蓉
      2018, 29(14)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奥达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集奥达特罗单用或联用(试验组)对比噻托溴铵或安慰剂(对照组)治疗CO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项RCT,共9 6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MD=0.08,95%CI(0.03,0.13),P=0.001]、用力肺活量(FVC)[MD=0.12,95%CI(0.03,0.22),P=0.0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MD=0.77,95%CI(0.15,1.39),P=0.0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试验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OR=1.02,95%CI(0.93,1.12),P=0.69]、严重不良反应[OR=1.04,95%CI(0.91,1.20),P=0.56]、COPD急性加重[OR=0.88,95%CI(0.77,1.01),P=0.07]、咳嗽[OR=1.07,95%CI(0.80,1.44),P=0.64]、头痛[OR=0.75,95%CI(0.53,1.05),P=0.10]、呼吸困难[OR=0.83,95%CI(0.61,1.15),P=0.27]、鼻咽炎[OR=1.11,95%CI(0.91,1.36),P=0.31]、上呼吸道感染[OR=1.13,95%CI(0.87,1.46),P=0.36]的发生率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达特罗用于治疗COPD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奥达特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安全性;系统评价   
      231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77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新才,杨全军,卢进,郭澄,徐嵘
      2018, 29(14)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术后肿胀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纳入常规治疗+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甘露醇或激素等(对照组)治疗术后肿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相关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 5.1.0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合计1 61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RR=1.23,95%CI(1.15,1.32),P<0.001]、术后肿胀程度评分[MD=-0.62,95%CI(-0.91,-0.33),P<0.001]、术后肿胀时间[MD=-3.65,95%CI(-4.10,-3.20),P<0.001]、术后VAS评分[MD=-1.24,95%CI(-2.06,-0.42),P=0.003]、不良反应发生率[RR=0.39,95%CI(0.17,0.89),P=0.0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92,95%CI(-2.51,0.67),P=0.26]。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术后肿胀疗效显著,可降低术后肿胀程度,缩短术后肿胀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术后肿胀;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26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68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贺海珊,邱雪雁,刘阿玲,贺晓露,李玲玲,杨楠
      2018, 29(14)
      摘要:目的: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其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病历及医嘱资料,就其主要治疗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共纳入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23例次,治愈率为92.91%,好转率为6.86%。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使用率达98.11%;全身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的使用率仅为27.90%;支气管扩张剂中抗胆碱能药物和β2受体激动药的使用率分别为74.70%和58.87%;白三烯调节剂(主要是孟鲁司特)的使用率为85.58%;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利巴韦林)使用率为15.37%;肌内注射及雾化吸入干扰素的使用率分别为36.64%和17.73%。未用全身糖皮质激素组与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01例次(23.88%)在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时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以属于超常用药类型的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居多(75例次,占17.73%),其次是属于不适宜用药类型的遴选药品不适宜(11例次,占2.60%),排第3位的是属于不规范用药类型的超剂量用药但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确认(激素冲击疗法)(8例次,占1.89%)。结论:我院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主要治疗药物的总体使用情况尚可,但部分医嘱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表现为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遴选药品不适宜、超剂量用药但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确认等。建议制订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毛细支气管炎用药规范,加强业务培训和合理用药宣教,强化医师的合理用药意识,并发挥儿科临床药师的专业作用,通过审核医嘱发现不合理用药问题并及时与医师沟通。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儿童;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合理性评价   
      290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71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学艳,杨萍,陈科力,李娟
      2018, 29(14)
      摘要:目的:为江南卷柏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江南卷柏的名称、产地分布和药用历史等进行考证。以“江南卷柏”“卷柏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Selaginella moelledorffii”“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activity”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NCBI等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江南卷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文献,据此综述国内外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江南卷柏为民间常用药,药用历史悠久,在我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含有黄酮类、苯丙素类、生物碱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止血、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对江南卷柏的药理作用研究大多集中在双黄酮类成分。江南卷柏拥有独特的生物学及基因特征,对其化学及生物学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仍然具有较大的空间和价值。  
      关键词:江南卷柏;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251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65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石昌荣,唐果,庄荣强,赵玉芬
      2018, 29(14)
      摘要:目的:为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Gln)类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合成工艺”“谷氨酸水解法”“D-氯(溴)代丙酸法”“N-羧基内酸酐法”“活化酯法”“三苯基膦/六氯乙烷缩合法”“Ala-Gln peptides drugs”“Synthetic process”“Appel condensation method”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收录的1987年1月-2017年12月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 678篇,其中有效文献25篇。Ala-Gln以往的合成方法主要有谷氨酸水解法、D-氯(溴)代丙酸法、N-羧基内酸酐法、活化酯法、酶催化合成法等,这些方法存在步骤烦琐、反应成本高、带有毒性、合成路线长、大批量生产的产率难以控制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其推广应用。三苯基膦/六氯乙烷缩合法具有合成成本低、可行性好、稳定性高、合成周期短等突出优点,为推动Ala-Gln类药物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合成工艺;三苯基膦/六氯乙烷缩合法   
      405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74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媛媛,曾慧婷,袁源见,李雪
      2018, 29(14)
      摘要:目的:了解藏药诃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开发利用诃子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诃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生物活性”“Terminalia chebula”“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vity”“Biological activitie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PubMed、中国知网、Sci-Hub等数据库中收录的1984-2017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诃子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归纳。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95篇,其中有效文献47篇。诃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鞣质类、酚酸类、三萜类、黄酮类等。诃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提取物及活性成分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影响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应激反应等机制发挥抗氧化作用;通过影响神经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丙二醛、总氧化状态、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等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经、影响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影响肿瘤细胞核酸生物合成、与抗肿瘤药物产生协同药效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及渗透能力、抑制病毒蛋白酶活性、降低病毒体外传染性等机制发挥抗病毒作用;通过抑制细菌细胞蛋白酶活性、抑制细胞膜外排功能、抑制核酸合成等机制发挥抗菌作用。  
      关键词:诃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745
      |
      2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0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范晓凡,滕雪,智多,董梅
      2018, 29(14)
      摘要:目的:了解着色性干皮病基因C(XP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癌易感性、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为肺癌的预防、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XPC”“单核苷酸多态性”“肺癌”“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Lung cancer”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1998年1月-2018年1月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就XPC基因SNP与肺癌易感性、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8篇,其中有效文献39篇。人类XPC基因位于染色体3p25上,其编码蛋白是DNA损伤修复系统中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的早期DNA损伤识别蛋白,在DNA的修复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同时,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还参与了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及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过程。XPC基因SNP可能会影响个体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从而影响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化疗的效果及其预后。现有研究多集中在Lys939Gln、Ala499Val、PAT-/+等SNP位点。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XPC基因Lys939Gln位点突变可能会增加肺癌发生的风险,PAT-/+多态性与我国人群罹患肺癌的风险可能无关,而Ala499Val位点多态性是否与肺癌发生的风险有关尚无一致结论。上述位点的多态性均可能与肺癌患者的化疗敏感性有关;Lys939Gln位点突变纯合(Gln/Gln)型患者的预后较差,而Ala499Val位点突变则可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但由于人群、地域、遗传特征、环境暴露等因素的差异,现有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故XPC基因各SNP位点是否相关、其突变是否会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患者的化疗敏感性和预后以及其作用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着色性干皮病基因C;单核苷酸多态性;DNA修复;肺癌;易感性;化疗敏感性;预后;相关性   
      547
      |
      2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71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源浩
      2018, 29(14)
      摘要:目的:为靶向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类药物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转移性结直肠癌”“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的中英文关键词组合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设为2013-2018年。获得有效文献42篇,基于此对临床常用靶向单抗类药物联合常规方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靶向单抗类药物主要分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类单抗(代表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等)、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类单抗(代表药物包括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以及其他类单抗(包括派姆单抗、纳武单抗等)。与单纯化疗方案比较,靶向单抗类药物与常规化疗方案联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远期生存指标,且联用后毒副作用多数可控、可耐受,从而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今后需更多关注靶向单抗类药物安全性的提高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合理制订。  
      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常规化疗;单克隆抗体;靶向;临床应用   
      394
      |
      13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75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