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8 29 23
    • 熊磊,李平,胡林峰
      2018, 29(23)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医药研发领域的新动态,为医药企业研发战略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网站上发布的相关数据,并结合国家发布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从研发投入、品种数量、品种结构、内在研发质量、研发领域布局等方面分析医药研发的新动态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未来医药研发投入强度和增长率将迅速增加;以补充申请形式体现的一致性评价和再评价的注册申请将大量增长;以“抢仿”为主的仿制药开发模式将向以专利挑战为主的国际主流模式转变,研发品种将由仿制向创新转变;药品研发加强质量管理将成为业内共识,传统的粗放式研发将向精细化、科学化研发转变;对创新生物制品和罕见病、儿童用药的研发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鼓励,仿制药挑战专利将更常见。基于此,建议医药企业可从上述五方面着手,增加研发投入及提高效率,注重单个在研品种的价值而不是数量,及时调整研发品种结构,开展研发质量管理,优化研发领域的布局,有选择性地开展创新生物制品和罕见病、儿童用药的研发,及时跟踪、分析、评估专利,争取“首仿”上市,抢占市场先机。  
      关键词:医药研发;新动态;数据收集;国家政策;审评审批制度;内在质量;领域布局   
      23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24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琳玉,梁宁生
      2018, 29(23)
      摘要:目的:为我国的药师在医改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外社会调查类网站、药学机构官方网站和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美国和加拿大药师的社会信任度、收入情况,提出其对我国药师及管理部门的启示。结果与结论:美国和加拿大药师社会信任度高,信任度排名在其国家所有职业排名中多次排名前三位;美国和加拿大药师的收入较高(如2016年美国药师年收入中位数为122 230美元,远高于其人均可支配收入43 183美元;2016年加拿大全职药师的年收入中位数为96 546美元,同样高于其人均年收入33 920美元);同时,两国都有各自的药事补偿制度,规定不同类型的药学服务需支付相应明确的报酬。美国和加拿大药师可为常见病及慢性病提供便捷的服务,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社区药师可提供调配药品、审核医师处方、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药学咨询等服务,且部分社区药师有一定的处方权,医院药师主要从事药学临床实践工作(如参与制订用药方案、调整用药方案、参与处方集和用药指南制订等)并负有教育和科研工作、减少患者用药支出等职责,这是两国药师信任度和收入较高的原因。我国应立足国内实际,借鉴美国和加拿大药师的服务模式,让药师为民众提供专业和便捷的药学服务(包括药品供应和合理用药),并通过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扩大药师工作职能,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社会对我国药师行业的认可;此外,医院和社区药房管理层也应重视探索药学管理模式,为药师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也应意识到药师的价值,扩大其职能、完善相关课程设置。  
      关键词:药师;美国;加拿大;社会信任度;收入   
      346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14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晓惠,赵延欣,刘学源
      2018, 29(23)
      摘要:目的:体外研究姜黄素对高糖培养下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中抑癌基因p53、E3泛素连接酶Siah-1和认知相关蛋白突触素(Synaptophys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10、20、30、40、50、60、70、80、90、100 μmol/L姜黄素在高糖培养下作用C6细胞24、48 h后的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法检测作用24 h后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处理)、高糖培养组和姜黄素低、高浓度组(高糖+10、30 μmol/L姜黄素)细胞中p53、Siah-1、Synaptophys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另同法检测高糖培养下小干扰RNA(siRNA)沉默C6细胞中p53基因后对Siah-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在10~40 μmol/L浓度范围内对C6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大于40 μmol/L浓度后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细胞存活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培养组C6细胞中p53、Siah-1蛋白及mRNA表达增强,Synaptophysin蛋白及mRNA表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培养组比较,姜黄素低、高浓度组C6细胞中p53、Siah-1蛋白及mRNA表达减弱,Synaptophysin蛋白及mRNA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培养下,沉默p53基因后的C6细胞中Siah-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减弱(P<0.05)。结论:高糖条件下,姜黄素可通过下调C6细胞中p53、Siah-1表达,进而上调Synaptophysin表达。  
      关键词:姜黄素;高糖;p53;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突触素   
      249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29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艳宏,张群跃,齐笑,赵雪琪,李永吉,关枫
      2018, 29(2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载药形式的肉桂油对马钱子总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离体皮肤为实验材料,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马钱子总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48 h的累积渗透量(Q48 h)、稳态渗透速率常数(Jss)、增渗倍数(ER)和累积透过率(T),考察不同载药形式(溶液、微乳、脂质体、传递体、醇传递体)的肉桂油对马钱子总碱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并以不加肉桂油的马钱子总碱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肉桂油以溶液、微乳、脂质体、传递体和醇传递体不同载药形式入药后马钱子碱的Q48 h分别为(334.44±7.65)、(265.33±7.54)、(249.12±6.60)、(202.24±24.55)、(274.30±17.12) μg/cm2;Jss分别为25.07、21.62、19.73、17.31、24.86 μg/(cm2·h),ER分别为5.2、4.5、4.1、3.6、5.1,T分别为55.12%、43.73%、41.06%、33.33%、45.22%;士的宁的Q48 h分别为(395.37±2.90)、(285.13±6.69)、(298.26±12.54)、(272.26±13.32)、(338.70±9.41) μg/cm2;Jss分别为32.91、23.80、26.04、22.76、29.26 μg/(cm2·h),ER分别为2.0、1.5、1.6、1.4、1.8,T分别为25.54%、18.42%、19.27%、17.59%、21.88%。与不加肉桂油比较,加入肉桂油能明显增加马钱子总碱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Q48 h(P<0.05)。结论:不同载药形式的肉桂油均能促进马钱子总碱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透皮吸收,其中以溶液形式最明显。  
      关键词:马钱子总碱;士的宁;马钱子碱;肉桂油;透皮吸收;不同载药形式   
      25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40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尚颖,陈默,张耀文,隋晓璠,孙苓苓,国梦然
      2018, 29(23)
      摘要:目的:建立拆分盐酸西替利嗪、盐酸异丙嗪、特非那定和马来酸非尼拉敏4种H1受体拮抗药对映体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选择Chiralcel OJ-H手性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以保留时间、选择因子和分离度为指标,考察流动相中酸碱添加剂(二乙胺)、有机改性剂的种类(乙醇、异丙醇)及其占比、甲醇等对4种药物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流动相考察结果为盐酸西替利嗪和盐酸异丙嗪的流动相为正己烷-乙醇(90 ∶ 10,V/V);特非那定的流动相为正己烷-甲醇-乙醇-二乙胺(89 ∶ 9.9 ∶ 1 ∶ 0.1,V/V/V/V);马来酸非尼拉敏对映体的流动相为正己烷-甲醇-乙醇-二乙胺(98 ∶ 2 ∶ 0.5 ∶ 0.1,V/V/V/V)。在此条件下,4种药物的对映体均达到完全分离,分离度分别为4.36、3.76、1.55、1.71。结论:建立的Chiralcel OJ-H手性色谱柱-HPLC法对这4种H1受体拮抗药的选择性良好,可用于其对映体的手性分离。  
      关键词:Chiralcel OJ-H手性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法;H1受体拮抗药;盐酸西替利嗪;盐酸异丙嗪;特非那定;马来酸非尼拉敏;对映体   
      343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45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元元,王晨,张斗胜,周从亚,杨丽,赵荣生,翟所迪,张现化
      2018, 29(23)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犬血浆中阿莫西林浓度的方法,研究其药动学特征。方法:取12只比格犬,灌胃阿莫西林胶囊250 mg,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5、1、1.5、2、2.5、3、3.5、4、4.5、5、5.5、6、8、10 h取血1.0~1.5 mL,以阿莫西林-d4为内标,血浆样品经酸性乙腈沉淀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其中阿莫西林的血药浓度。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Atlantis dC18,流动相乙腈(含0.1%甲酸)-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pH 4.5),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流速0.3 mL/min,柱温30 ℃,进样量1 μL;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离子源喷雾电压5.5 kV,离子源温度450 ℃,雾化气压力30 psi,加热气压力40 psi,阿莫西林离子对m/z 366.2→113.9,内标离子对m/z 370.2→353.0,二者碎裂电压分别为26、16 V,驻留时间均为200 ms。结果:阿莫西林检测质量浓度在0.1~1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2),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小于14.3%、11.8%(n=5),准确度为93.0%~112.0%(n=3);提取回收率为58.9%~63.3%(RSD=3.3%,n=3),基质效应为2.8%(n=6),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15%(n=3)。阿莫西林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符合一室模型,t1/2为1.56 h、10 h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0 h)为24 300 ng·h/mL、cmax为7 523 ng/mL。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犬血浆中阿莫西林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的研究。  
      关键词:阿莫西林;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比格犬;血药浓度   
      667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11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丽丽,杨林,谢锋,辛艳飞,张升,陈娇婷,宣尧仙,由振强
      2018, 29(23)
      摘要:目的:筛选大鼠体内碱性彗星试验中阳性药环磷酰胺(CP)和甲基磺酸乙酯(EMS)的给药周期。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P组(40 mg/kg,腹腔注射)和EMS组(100 mg/kg,灌胃),每组9只,每24 h给药1次,连续给药4次。分别于第2、3、4次给药后3 h(即首次给药后27、51、75 h)各组随机选取3只大鼠,处死并收集肝和胃样本,经过制备单细胞悬液、制片、裂解、解链、电泳及染色后,使用Comet Assay Ⅳ彗星试验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分析,以彗星尾部DNA百分比(Tail DNA%)、尾长(TL)和尾矩(TM)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给药周期。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3个检测时间点肝和胃的Tail DNA%、TL、T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彗星试验体系比较稳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P组和EMS组大鼠3个检测时间点肝和胃的Tail DNA%、TL(27 h的胃除外)、TM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CP组大鼠3个检测时间点间肝的Tail DNA%、TL、T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的Tail DNA%、TL均在给药51 h时最大,TM随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EMS组大鼠肝的Tail DNA%、胃和肝的TM均随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EMS组大鼠胃的Tail DNA%、肝和胃的TL均在给药51 h时最大。结论:在进行体内碱性彗星试验时,建议CP和EMS的给药周期是每24 h给药1次,连续给药3次。  
      关键词:体内碱性彗星试验;环磷酰胺;甲基磺酸乙酯;给药周期;大鼠   
      28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30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邓念华,沈富兵,郑崛村,沈岱,王玲
      2018, 29(23)
      摘要:目的:探讨α-苦瓜素诱导肝细胞L02(简称“L02细胞”)早期凋亡的信号通路。方法:制备并纯化α-苦瓜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0(阴性对照)、160、80 μg/mL α-苦瓜素作用L02细胞2~8 h后的细胞凋亡率。小干扰RNA(siRNA)沉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得到LRP1-siRNA细胞,然后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术检测α-苦瓜素(160 μg/mL)分别作用L02细胞(正常组)和LRP1-siRNA细胞(沉默组)0、0.25、0.5、1、2 h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中促调蛋白磷酸化JNK(p-JNK)、磷酸化凋亡前体蛋白(p-Bad)、胱天蛋白酶9(Caspase-9)及抑调蛋白磷酸化蛋白53(p-p53)、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B淋巴细胞瘤2(p-Bcl-2)、Caspase-8的表达情况,分析α-苦瓜素对L02细胞JNK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制备并纯化得到α-苦瓜素(纯度>97%);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60 μg/mL α-苦瓜素作用8 h时,可显著诱导细胞早期凋亡(P<0.05),80 μg/mL α-苦瓜素诱导的早期凋亡不明显(P>0.05);与0 h比较,作用后0.25 h促调蛋白p-JNK、p-Bad和Caspase-9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而抑调蛋白p-p53、p-Akt、p-Bcl-2和Caspase-8表达量无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沉默组各时间点的p-JNK、p-Bad和Caspase-9的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α-苦瓜素可能通过LRP1受体介导JNK信号通路诱导肝细胞凋亡,为揭示其肝毒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α-苦瓜素;凋亡;肝细胞L02;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   
      300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31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袁崇均,陈雏,陈帅,罗森,罗恒,王笳
      2018, 29(23)
      摘要:目的:分离纯化并鉴定4′ ,7-二乙基射干苷元合成产物中的杂质,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4′ ,7-二乙基射干苷元合成产物中的杂质,然后根据各杂质离子峰的质荷比[M+H]+推定其可能结构;采用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梯度洗脱,20 ∶ 1、10 ∶ 1、8 ∶ 1、6 ∶ 1、5 ∶ 1、3 ∶ 1、2 ∶ 1、1 ∶ 1、0 ∶ 1,V/V)分离纯化部分杂质,并采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波谱等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在4′ ,7-二乙基射干苷元合成产物中共检出21个杂质,推定出17个杂质的可能结构;分离纯化得到4个杂质单体,分别鉴定为2-羟基-3-甲氧基-4,6,4′ -三乙氧基脱氧安息香(1)、2,6-二羟基-3-甲氧基-4,4′ -二乙氧基脱氧安息香(2)、射干苷元(3)和射干苷(4),其中杂质2为新化合物。结论:本结果可为4′ ,7-二乙基射干苷元的合成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4′;7-二乙基射干苷元;杂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纯化   
      210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44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侯爱荣,邢晔忠,吴雪松
      2018, 29(23)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风湿定片中甘草酸、水杨苷、甘草次酸、毒藜碱、丹皮酚、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HPLC-CAD)法。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BDS C18,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甲酸铵(甲酸调pH至4.5,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 ℃,CAD雾化器温度为35 ℃,气压为(59.6±0.1) psi,检测频率为10 Hz,进样量为20 μL。结果:甘草酸、水杨苷、甘草次酸、毒藜碱、丹皮酚、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42~16.80、0.28~11.20、0.16~6.20、0.98~39.40、1.02~41.00、0.11~4.40、0.10~3.80 μg/mL(r≥0.999 1);检测限分别为0.03、0.02、0.02、0.03、0.03、0.02、0.02 μg/mL,定量限分别为0.11、0.06、0.06、0.10、0.11、0.08、0.07 μg/mL;精密度、稳定性(48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0%(n=6或n=7);平均回收率为98.61%~99.76%,RSD为1.11%~1.51%(n=6)。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风湿定片中甘草酸、水杨苷、甘草次酸、毒藜碱、丹皮酚、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含量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法;风湿定片;水杨苷;毒藜碱;丹皮酚;欧前胡素;含量测定   
      25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34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凤金,王博,霍金海,黄璐琦,王伟明
      2018, 29(23)
      摘要:目的:探讨桄榔子醇提物对急性腹膜炎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蒸馏水)、模型对照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洛索洛芬钠片0.023 g/kg)和桄榔子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6.5、3.25、1.625 g/kg,以提取物量计),每组24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30 min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溶液复制急性腹膜炎模型。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溶液4 h内,观察各组小鼠的活动情况、反应状态和排泄情况;造模后每组取12只小鼠,立即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染色液,收集腹腔灌洗液,观察各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溶液4 h后每组取剩余小鼠计数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小鼠腹腔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出现明显的扭体、腹部凹陷、蜷缩和腹泻等现象,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P<0.01),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和IL-1β、IL-6、IL-10、TNF-α、MPO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桄榔子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上述现象仅偶有发生,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降低(P<0.01),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和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IL-10含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桄榔子醇提物高、中剂量组小鼠腹腔灌洗液中IL-6、MPO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且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均与桄榔子醇提物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桄榔子醇提物对小鼠急性腹膜炎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和调节腹腔中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关键词:桄榔子醇提物;急性腹膜炎;炎症因子;炎症细胞浸润;小鼠   
      30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10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郭萍萍,李伟,张海英
      2018, 29(23)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CT-26.WT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聚山梨酯80和食用油)]、模型组(溶剂)、顺铂对照组(5 mg/kg)和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0.375、0.75、1.5 g/kg,以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计),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建立CT-26.WT原位移植瘤模型,手术1周后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隔2 d给药1次,连续给药10 d后,观察各组小鼠的体质量、瘤质量、肿瘤病理切片、脾指数,计算抑瘤率。采用流式细胞磁珠微阵列法(CBA)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0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成功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体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NF-α、MCP-1、IL-6水平明显增加(P<0.05),IFN-γ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顺铂对照组和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瘤质量明显降低(P<0.05),其抑瘤率分别为(62.96±12.54)%、(40.74±17.34)%、(45.93±16.74)%、(57.05±14.28)%,且肿瘤细胞排列松散,有丝分裂现象及肿瘤细胞的浸润减少,顺铂对照组和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脾指数明显增加(P<0.05),所有给药组小鼠血清中IL-12p70、TNF-α、MCP-1、IL-10因子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IL-6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仅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FN-γ因子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对CT-26.WT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具有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IL-12p70、TNF-α、IFN-γ、MCP-1、IL-10水平和降低IL-6水平有关。  
      关键词: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流式细胞磁珠微阵列法;小鼠;细胞因子;抑瘤率   
      93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13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俊颖,张璐,谢铱子,孙治中,纪树亮,孙伟鹏,李先涛
      2018, 29(23)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温胆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化合物的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为标准,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筛选并预测温胆汤的活性成分及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靶标。借助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温胆汤活性成分-冠心病作用靶标网络;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连接度(PPI网络中节点通过边的个数)排名前5的靶蛋白,并利用分子对接服务器预测其与活性成分的结合活性。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中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从温胆汤中共筛选出147个活性成分,143个与冠心病相关的作用靶点,包括白蛋白、载脂蛋白E、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等。经分子对接分析,温胆汤活性成分与靶蛋白结合能力较强。经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参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调控、胆固醇代谢、低氧反应、药物反应、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调节包括脂肪细胞脂解作用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脂肪消化与吸收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等通路。结论:温胆汤的活性成分能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温胆汤的药理作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温胆汤;作用机制;冠心病;网络药理学;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   
      17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27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韩金美,王树梅,萨础拉
      2018, 29(23)
      摘要:目的:研究苏格木勒-3汤水提物对小鼠镇静、催眠及对失眠模型大鼠催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2 mL/100 g)、阳性对照组(阿普唑仑,0.15 mg/kg)和苏格木勒-3汤水提物高、低剂量组(90.0、45.0 mg/kg,以生药量计,下同),每组12只,各组小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5 d,观察小鼠自主活动(活动时间和站立次数)变化及在戊巴比妥钠催眠剂量下(50 mg/kg)对小鼠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氯苯丙氨酸建立大鼠失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2 mL/100 g)、阳性对照组(阿普唑仑,0.09 mg/kg)和苏格木勒-3汤水提物高、低剂量组(108.0、54.0 mg/kg),每组10只,并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生理盐水,2 mL/100 g),各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后处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内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在镇静、催眠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活动时间和站立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苏格木勒-3汤水提物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入睡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或P<0.01),苏格木勒-3汤水提物高剂量组小鼠睡眠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在催眠作用机制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5-HT及GABA、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IL-1β、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苏格木勒-3汤水提物高、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内5-HT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苏格木勒-3汤水提物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GABA、SOD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苏格木勒-3汤水提物高、低剂量组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格木勒-3汤水提物具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其催眠作用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5-HT、GABA及细胞因子IL-1β水平有关。  
      关键词:苏格木勒-3汤;水提物;失眠;镇静;催眠;大鼠;小鼠   
      246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08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綦向军,陈腾宇,梁浩锐,陈雪妍,陈月梅,张兆萍,蔡凯纯,陈国铭,方彩珊,徐福平
      2018, 29(23)
      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失眠膏方的组方规律,为中医治疗失眠提供参考。方法: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膏丹丸散大典·膏剂分典》《中华膏滋方系列丛书》等记载的治疗失眠的膏方,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中统计药材用药频次;运用Apriori算法及关联规则对膏方核心组合进行统计分析(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0.80);采用熵聚类算法统计2味不同药材间的关联系数(相关系数为8,惩罚系数为2)和3、4味药材核心组合,根据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法提取新方。结果:共筛选出125首治疗失眠的膏方,包含236种药材,其中用药频次≥20次的有28味,安神药7味、养血补肝药5味、健脾祛湿药3味、补气药5味、补血药4味、活血药2味、清热药2味;得到常用药材组合28个,其中频次排前3的药材组合分别为酸枣仁-远志、茯苓-酸枣仁、茯苓-远志,茯苓、酸枣仁、远志分别具有健脾化湿、养心安神、宁心定志的功效;得到关联规则12个,3味药材核心组合56个,4味药材核心组合16个;提取治疗失眠的新方7首。结论:失眠膏方单味药功效以安神、养血补肝、补气活血为主。膏方药材组合功效以健脾、养心、定志为主。新方组方特点呈现多样性,以疏肝泻火、解郁安神、消导和中为主,可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关键词:膏方;失眠;Apriori算法;组方规律;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272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408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志强,刘和波,王博龙
      2018, 29(23)
      摘要:目的:探究白术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潜在靶标及药理机制,为白术内酯类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网络药理学理论线索。方法:利用药效团匹配靶标服务器PharmMapper虚拟筛选白术内酯Ⅰ、Ⅱ、Ⅲ的潜在靶标,借助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关键靶标,利用治疗靶标数据库探究靶标的功能以及与通路、疾病的关系,采用系统分子对接服务器SystemsDock将白术内酯Ⅰ、Ⅱ、Ⅲ与关键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白术内酯Ⅰ、Ⅱ、Ⅲ与关键靶标的亲和活性。结果:白术内酯Ⅰ、Ⅱ、Ⅲ主要作用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8、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G)、一氧化氮合酶(NOS)3、热休克蛋白(HSP)90AA1、雌激素受体(ESR)1、雄激素受体(AR)、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凝血酶原前体片段F2等10个关键靶标,具有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药理活性;除白术内酯Ⅰ与MAPK8的亲和力小于4.25外,白术内酯Ⅰ、Ⅱ、Ⅲ与对应靶标对接分数基本都在4.25以上,均属于有效结合。结论:白术内酯Ⅰ、Ⅱ、Ⅲ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多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白术;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靶点;通路;蛋白互作网络   
      243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04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兴蕊,刘常逊,杨发建,王洪云
      2018, 29(23)
      摘要:目的:对重楼药材原植物黑籽重楼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对黑籽重楼的植物形态、药材特征、药材横切面及粉末进行观察;以重楼皂苷Ⅰ、Ⅱ、Ⅵ、Ⅶ为对照品对药材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籽重楼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含量。结果:黑籽重楼的原植物特征包括具有侧膜胎座,果开裂,无外种皮,于一侧包以深红色多汁的鸡冠状假种皮;查阅文献,黑籽重楼与云南重楼、七叶一枝花在药材性状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表面颜色、形状、环纹、断面上,气味上没有明显的差异;黑籽重楼的横切面结构、粉末特征与云南重楼、七叶一枝花没有明显差异;经薄层色谱鉴别,在黑籽重楼根茎中都含有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分别为0.117%、0.081%、0.114%、0.204%;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总量为0.516%,与药典标准(含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总量不得少于0.60%)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可为黑籽重楼的鉴定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黑籽重楼;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   
      305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23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武丹威,韩爽,施楠楠,张天婧,张威,甄健存
      2018, 29(23)
      摘要:目的:评估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管理在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了解程度方面的作用。方法:设计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临床药师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周期的随访,干预组前3个月每2周随访1次,后3个月每4周随访1次;对照组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统计两组在随访期内临床药师进行药物重整、用药教育、药物不良反应教育、生活方式教育及患者主动咨询的次数;分别在3、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了解程度进行评分(1~3分,1分为完全了解,3分为不了解)。结果:最终分别纳入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32、25名,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及药物了解程度评分[(1.59±0.49)、(1.6±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干预组在第3个月时药物重整次数分别为 (0.34±0.65)、(2.48±2.43)次(P<0.05),用药教育次数分别为(1.56±2.23)、(2.08±2.80)次,药物不良反应教育次数分别为(0.66±1.07)、(4.44±3.01)次(P<0.05),生活方式教育次数分别为(0.38±0.66)、(2.64±2.83)次(P<0.05),患者主动咨询次数分别为(0.41±1.10)、(0.44±0.92)次,药物了解程度评分分别为(2.00±0.67)、(1.32±0.56)分(P<0.05);第6个月时两组的上述6项数据分别为 (0.09±0.39)、(1.88±1.76)次(P<0.05),(0.09±0.39)、(1.40±2.10)次(P<0.05),(0.13±0.42)、(1.76±1.56)次(P<0.05),(0.03±0.18)、(0.36±0.81)次(P<0.05),(0.06±0.35)、(0.16±0.47)次,(1.97±0.74)、( 1.16±0.37)分(P<0.05),在患者药物了解程度评分上,临床药师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管理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了解程度。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临床药师;老年高血压患者;药学服务;药物了解程度   
      151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31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琳,黄亮,孙小妹,张伶俐,曾力楠,涂杰霞
      2018, 29(23)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高钙血症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评估1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的高钙血症患儿情况后,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获取婴幼儿(儿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高钙血症治疗的临床研究,根据文献类型选用相应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参考文献证据结合临床及患儿家属意愿制订治疗方案。结果:共检出指南2篇,AGREE Ⅱ评价分别为高、中等质量;Meta分析1篇,AMSTAR量表评价为中等质量;病例系列报告2篇,病例报告4篇,一般综述4篇,尚无评价工具故未进行评价。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及家属意愿给予扩容药、利尿药、糖皮质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拟钙剂等药物,治疗75 d后患儿体质量增长、血钙趋近正常。结论:本研究采用循证药学方法,为婴幼儿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高钙血症确定合理的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婴幼儿;高钙血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循证治疗   
      160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07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庄红艳,刘珊珊,果伟,鲍爽,臧彦楠,兰晓倩
      2018, 29(23)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专科医院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精神科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15例新的ADR,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剂型、药品种类分布、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主要表现、引起ADR最多的前5种药物、ADR的潜伏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15例新的ADR中,女性数量(59例)略高于男性(56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1~30岁(32例,27.83%);口服给药引起的ADR为102例(88.70%),其中,普通片剂为76例(占口服给药的74.51%);涉及的药品种类以抗精神病药为主(66例,57.39%);神经系统受累最为多见(19例次,15.45%);引起ADR最多的前5种药物依次是奥氮平(19例次,15.45%)、喹硫平(17例次,13.82%)、碳酸锂(9例次,7.32%)、利培酮(7例次,5.69%)、丙戊酸钠(6例次,4.88%),例如ADR表现为奥氮平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动眼神经危象,喹硫平引起鼻衄、动眼神经危象等。ADR主要发生在用药1个月内(93例,80.87%);在115例ADR中,一般ADR有108例(93.91%),严重ADR有7例(6.09%);所有病例均采取治疗措施或立即停药,无致死病例。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服务过程中,应协助医师加强监测精神科新的ADR,合理使用精神科药物。此外,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也应不断完善精神科药物说明书,以有效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关键词:精神专科医院;精神科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监测;合理用药   
      161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20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佳颖,张璐,孙伟鹏,陈悦轩,温俊茂,孙治中,纪树亮,宋阳
      2018, 29(23)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对比单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起至2018年6月2日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试验组)对比单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对照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1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4.0软件对血肌酐水平降低程度、尿蛋白排泄水平降低程度、血脂(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程度、餐后2 h血糖水平降低程度、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降低程度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合计8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尿蛋白排泄率水平[WMD=-18.54,95%CI(-23.67,-13.40),P<0.001]、血肌酐水平 [WMD=-5.28,95%CI(-10.22,-0.35),P<0.001]、总胆固醇水平[WMD=-1.70,95%CI(-2.53,-0.87),P<0.001]、三酰甘油水平[WMD=-0.88,95%CI(-1.26,-0.49)]、低密度脂蛋白水平[WMD=-0.57,95%CI(-1.09,-0.05),P<0.001]、餐后2 h血糖水平[WMD=-0.43,95%CI(-0.92,-0.05),P<0.001]、尿微量白蛋白水平[WMD=-13.73,95%CI(-20.73,      -6.73),P<0.001]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对比单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肌酐、尿蛋白排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餐后2 h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复方丹参滴丸;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Meta分析   
      294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28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中飞,陈永钧,李芹,王秀玲,黄易
      2018, 29(23)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神经激肽1(NK-1)受体抑制剂联合地塞米松与5-羟色胺3(5-HT3)受体抑制剂对比地塞米松联合5-HT3受体抑制剂预防和治疗以卡铂为基础的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到2018年1月,收集NK-1受体抑制剂联合地塞米松、5-HT3受体抑制剂(试验组)对比地塞米松联合5-HT3受体抑制剂(对照组)预防和治疗以卡铂为基础的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 5.1.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学软件对急性期、延迟期呕吐完全缓解(CR)率,急性期、延迟期恶心完全控制率、不良反应(便秘、疲劳、厌食、腹泻)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1 6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急性期呕吐CR率[OR=2.63,95%CI(1.29,5.37),P=0.008]、延迟期呕吐CR率[OR=2.10,95%CI(1.69,2.62),P<0.001]、延迟期恶心完全控制率[OR=1.77,95%CI(1.14,2.77),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急性期恶心完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7,95%CI(0.92,1.76),P=0.15];两组患者便秘、疲劳、厌食、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有证据证明NK-1受体抑制剂联合地塞米松与5-HT3受体抑制剂预防和治疗以卡铂为基础的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在提高急性期、延迟期呕吐CR率和延迟期恶心完全控制率上优于地塞米松联合5-HT3受体抑制剂,且未增加便秘、疲劳、厌食、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激肽1受体抑制剂;卡铂;化疗;恶心呕吐;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339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43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薛文鑫,彭浩,刘水,高淑红,李静
      2018, 29(23)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口服支链氨基酸对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切除术或射频消融(RFA)术后肝细胞癌复发率和白蛋白水平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起至2017年10月PubMed、Embase、CENTRA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中收录的口服支链氨基酸(试验组)对比常规饮食(对照组)对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或RFA术后患者肝细胞癌复发率和白蛋白水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2.0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 统计软件对术后1、2、3、4年肝细胞癌复发率及术后6、12个月的白蛋白水平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6项RCT、2项队列研究),合计51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年{肝切除术[RR=0.79,95%CI(0.32,1.96),P=0.61]、RFA术[RR=0.82,95%CI(0.30,2.23),P=0.70]}、2年{肝切除术[RR=0.89,95%CI(0.56,1.41),P=0.62]、RFA术[RR=0.76,95%CI(0.45,1.29),P=0.31]}、3年{肝切除术[RR=0.73,95%CI(0.36,1.48),P=0.38]、RFA术[RR=0.81,95%CI(0.57,1.13),P=0.22]}肝细胞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4年肝细胞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72,95%CI(0.58,0.90),P=0.004],但采用肝切除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95%CI(0.56,1.15),P=0.23],采用RFA术试验组患者肝细胞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68,95%CI(0.51,0.90),P=0.007]。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SMD=0.34,95%CI(-0.40,0.89),P=0.46]、12个月{[SMD=0.34,95%CI(-0.04,0.73),P=0.08]时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肝切除术[SMD=0.22,95%CI(-0.31,0.75),P=0.41]、RFA术[SMD=0.53,95%CI(0.01,1.06),P=0.05]}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方式不同,口服支链氨基酸对肝细胞癌复发率的影响不同;口服支链氨基酸可降低RFA术后患者肝细胞癌远期复发率,但对肝切除术患者无明显影响;其对白蛋白的影响尚不明确,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支链氨基酸;肝切除术;射频消融术;肝细胞癌;复发率;白蛋白;Meta分析   
      20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22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许晶晶,何霞,姚平立,宋海宁,白雨鑫,易小利,童荣生
      2018, 29(23)
      摘要:目的:研究提高药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咨询教育工作效率的具体措施。方法:于2017年8-9月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门诊中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发放《患者对药师提供糖尿病患者教育接受程度调查问卷》与《患者糖尿病基础知识测评问卷》,调查其对患者教育接受程度及糖尿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及数据统计后,分析患者对患者教育的主观倾向性与关键需求点及知识掌握的不足,并据此设计患者教育内容,提高患者教育的效率。结果与结论: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17份,有效回收率为79.25%。《患者对药师提供糖尿病患者教育接受程度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27名(40.06%)患者愿意积极接受药师提供的患者教育,101名患者(31.86%)对药师提供患者教育持可有可无的态度,89名(28.08%)患者不愿意接受患者教育。在不愿接受患者教育的患者中,35名患者(39.33%)反馈有疑问会去询问医师,32名患者(35.96%)认为通过医师已得到了患者教育,25名患者(28.09%)认为没有时间接受药师的患者教育,另有9名患者(10.11%)认为对疾病的认识有限而缺乏信任感。《患者糖尿病基础知识测评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得分在60~70分之间(满分100分),说明患者在糖尿病知识知晓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欠缺。同时,患者在“低血糖的认识与防治”“对糖尿病的认识”“糖尿病患者定期需要做什么检查”等题目的得分最低,建议药师可根据此结果调整患者教育要点。通过对患者的调研,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缺乏、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较低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药师应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同时,此次问卷调查也显示出患者在糖尿病知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药师在工作中可参考该调查结果修订患者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2型糖尿病;药师;患者教育;糖尿病知识;糖尿病治疗;调查分析   
      186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09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沈颖燕,陈秀兰,陈细兰,陈聪,焦韵婷,赖伟华,熊志强,李桃
      2018, 29(23)
      摘要:目的:优化智能药柜内药品储位,提高药师调剂药品的工作效率。方法:调取我院门诊药房智能化药房CONSIS系统2017年6月的44 916张处方,运用Excel中的关联规则挖掘工具,使用Apriori算法计算人工发药频次高的48种药品的支持度、置信度,统计2种药品出现在同一处方中的频次。根据关联规则结果,将有关联的药品摆放在智能药柜内相邻或相近的抽屉以缩短药师取药时间。比较智能药柜内药品储位调整前后实时窗口患者平均候药时间,以评价调整效果。结果:根据关联规则计算所得支持度和置信度结果,将出现在同一处方中频次较高的药品优先放置在相邻的智能药柜内,最终共调整了智能药柜内30个药品的放置位置。药品储位调整前(2017年6月)、后(2017年11月)患者平均候药时间分别为7.20、5.77 min(统计的处方分别为15 465、16 108张),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关联规则可定量测量药品间的相关联系以优化智能药柜内药品储位,从而提高药师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的候药时间。  
      关键词:智能化药房;关联规则;智能药柜;药品储位;优化   
      275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16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靳晓琪,黄传奇,张耕
      2018, 29(23)
      摘要:目的:为半夏鉴定、功效、毒性以及炮制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雷公炮炙论》《本草蒙筌》《本草纲目》《本草求真》等古籍,对半夏原植物性状、功效、禁忌、毒性以及炮制工艺进行考证。结果与结论:《唐本草》《图经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等古籍对半夏的原植物性状均有较为详细的描述,且与现今所用半夏的性状相同;《黄帝内经》《药性论》《本草蒙筌》等古籍记载了半夏祛痰、除呕、利水、通便、燥湿止带、开郁、散结等多种功效,应用较为广泛,然而健脾、利水、通便等不少功效现在都不再使用;《雷公炮炙论》《本草蒙筌》《本草经集注》《本草新编》等古籍中记载了半夏刺激性毒性、妊娠毒性、肝肾毒性。目前对半夏刺激性毒性以及妊娠毒性的研究较多,也较为完善,但对肝肾毒性的物质基础及毒理机制研究较少。《本草拾遗》《本草蒙筌》《本草从新》等古籍中记载了半夏矾制、姜制、蜜制、醋制、制曲等多种炮制方法,然而目前常用的只有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3种炮制品,且炮制流程也被简化。通过对半夏的用药历史与现代应用进行对比考察发现,半夏在功效、毒性以及炮制方面有较大古今差异,对其现代较少应用的功效及炮制方法,有待后期研究验证。  
      关键词:半夏;原植物;性状;功效;毒性;炮制;考证   
      426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35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丹,燕娜娜,熊素琴,陈鸿平,刘友平
      2018, 29(23)
      摘要:目的:了解常用包装材料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为找到中药饮片适宜的包装材料提供参考。方法:以“小包装中药饮片” “包装材料”“质量”“Small package of Chinese herbal slices”“Packaging materials”“Qualit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0年1月-2018年8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常用包装材料及标准、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包装材料与药材之间的相容性等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531篇,其中有效文献55篇。目前小包装中药饮片常用材料为聚乙烯塑料袋、铝箔袋、聚丙烯塑料袋和牛皮凝膜纸袋,这些包装材料并不都是《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用指南》所规定的,并且虽然该指南有规定包装材料,但没有对这些材料作出具体的质量要求,只能相对参考《国家药包材标准》中的要求。包装材料中的添加剂、残留溶剂、残留单体、残留重金属等迁移过量则对人体有危害,但目前对迁移量还没有进行限量规定,可将食品包装材料对迁移规律及迁移量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小包装中药饮片中,制订相应的限量标准。药材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关系体现在渗透、溶出、吸附、化学反应、变形等方面,目前化学反应及变形研究鲜有报道,已有的研究涉及的药材和活性成分也较少,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药品包装材料与不同药效物质基础饮片之间的相容性研究。  
      关键词:小包装;中药饮片;包装材料;质量   
      369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19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乐琪,谢志茹,李莎莎,严诗楷,肖雪
      2018, 29(23)
      摘要:目的:为丹参及其复方制剂用于与微循环障碍有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丹参”“复方制剂”“微循环障碍”“临床应用”“Salvia miltiorrhiza”“Compound preparation”“Microcirculatory disturbance”“Clinical applicat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8年2月-2018年8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主要对丹参及其复方制剂在心、脑、肾、眼等器官与微循环障碍有关疾病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18篇,其中有效文献70篇。丹参及其复方制剂在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和治疗脑小血管病、糖尿病肾脏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与微循环障碍有关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也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突发性耳聋、癌症等与微循环障碍有关的其他疾病。丹参及其复方制剂用于与微循环障碍有关疾病的研究目前以药效观察为主,其作用机制不明确,今后应加强对作用机制的研究。丹参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安全性研究也不可忽视,尤其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的安全性再评价工作。  
      关键词:丹参;复方制剂;微循环障碍;临床应用   
      372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10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任金妹,李曼,谢宁,王晶,唐扣明
      2018, 29(23)
      摘要:目的:为姜黄素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以“姜黄素”“生物利用度”“Curcumin”“Bioavailability”“Pharmacokinetic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3年1月-2018年9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研制新剂型、改造结构、联合佐剂三方面对提高姜黄素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的研究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66篇,其中有效文献47篇。姜黄素新给药系统包括纳米粒、脂质体、胶束、自微乳、固体分散体和磷脂体,上述给药系统均能提高药物的水溶性,但新给药系统使用的辅料以及高分子材料在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有待完善。对姜黄素结构的改造包括合成姜黄素类似物以及设计前体药。其中,姜黄素类似物具有共同的不饱和烷基联苯结构,通过改造姜黄素结构中的苯环和β-二酮基来增加其水溶性,通过消除姜黄素结构中的烯醇互变异构或者取代其庚二酮基团中的亚甲基数目来增强其抗氧化活性。对姜黄素前体药物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是将其结构式中的酚羟基进行修饰,包括形成酯、醚、腙和二硫键等。目前对于姜黄素前体药的研究大多数处于发现和研究的早期阶段。姜黄素类似物及前体药物的体外血浆稳定性和肝代谢信息也需进一步研究。胡椒碱等佐剂通过抑制姜黄素失活或减慢其消除来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联合佐剂能较好地解决姜黄素在体内代谢迅速的问题。对于姜黄素生物利用度研究目前进入临床的制剂较少,需对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姜黄素;生物利用度;给药系统;佐剂   
      558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26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强,李宇,任志强
      2018, 29(23)
      摘要:目的:为结构修饰形成脂蛋白造影剂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脂蛋白”“造影剂”“纳米粒”“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ipoprotein”“Contrast agent”“Nanoparticles”“HDL”“LDL”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年1月-2018年4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vie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结构修饰形成脂蛋白造影剂的类型和用途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14篇,其中有效文献41篇。目前对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造影剂的研究较多,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放射性或荧光标记脂蛋白、重组脂蛋白、肽模拟脂蛋白、插入纳米核以及重新靶向脂蛋白造影剂等。相关体外试验和动物实验已证实,脂蛋白造影剂可用于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荧光成像及其他成像技术。载药型脂蛋白造影剂或可成为集造影和靶向治疗于一体的新型造影剂。目前关于脂蛋白造影剂的研究局限于细胞和动物实验,且主要是活性作用研究,而其毒理学、药动学等很少涉及,距离临床应用仍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脂蛋白;造影剂;结构修饰   
      209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33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