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8 29 3
    • 乌婷,陈俊岗,吴君科
      2018, 29(3)
      摘要:目的:为我国全面推进和完善药品采购“两票制”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两票制”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药品采购现存问题及财务方面原因,提出应对药品采购现存问题的财务策略。结果与结论:“两票制”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公立医疗机构和政府药品监管部门均有一定影响。目前我国药品采购现存问题主要有“以药养医”机制推动了药品价格虚高、药品企业以回扣的方式拉动药品销售、“挂靠”“走票”等潜规则破坏了药品流通秩序,分析其财务原因,主要有“以药养医”模式片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患者药费负担问题,部分企业投资不到位、研发投入明显不足,内部财务控制措施薄弱、社会责任意识缺失,依靠“挂靠走票”获利、低估了财务风险等。建议药品生产企业调整营销模式、降低成本费用,药品流通企业科学预测定位、拓展获利空间,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财政供给、降低用药费用,政府药品监管部门减少监管成本、提升综合效能。通过不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药品采购“两票制”的配套措施,逐步解决药品流通环节存在的以上问题。  
      关键词:两票制;药品采购;财务管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公立医疗机构;政府药品监管部门   
      411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5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程模,杨培洪,何霖
      2018, 29(3)
      摘要:目的:评价采取专项处方点评模式干预对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效果。方法:通过采取成立专家组和处方点评小组、统一制订的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点评表、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和相关药品说明书设立点评标准、借助行政干预和质量考核等干预措施,建立专项处方点评模式,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科室、手术种类分层)抽取我院2015年1-6月(干预前)与2016年1-6月(干预后)的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各180份,制订统一的清洁手术围术期专项处方点评表,分别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用药指征、给药时机、药品选择、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对纳入的每份病历进行点评。结果: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干预前的96.7%下降至干预后的25.0%(P<0.05),无用药指征率、术前给药时机不合理率、药品选择不合理率、用法用量不合理率、用药疗程不合理率、联合用药不合理率分别从干预前的71.3%、72.4%、65.5%、23.0%、97.1%、17.8%下降至干预后的4.4%、0、8.9%、11.1%、22.2%、0(P<0.05)。干预前,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共涉及8大类20个品种,有86例患者使用了2种及以上的抗菌药物,其中31例为联合用药,55例为前后更换药品。干预后,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共涉及3大类4个品种,无联合用药和前后更换药品。结论:专项处方点评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干预   
      344
      |
      3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5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陆斯斯,钟小斌,杨玉芳,邹小琴,梁雪艳,蔡果珍
      2018, 29(3)
      摘要:目的:探讨单剂量顺铂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顺铂组,每组36只。正常组与顺铂组大鼠于实验第1天分别单次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顺铂5 mg/kg,于实验第8、14、30、50、60、90天分别处死6只大鼠,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检测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和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 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顺铂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BUN和Cr水平、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和肾组织中α-SMA、Col Ⅰ、TGF-β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在顺铂组中,在第8~90天内,大鼠血清BUN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清Cr水平、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和肾组织中α-SMA、Col Ⅰ、TGF-β1表达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论:临床剂量的顺铂单次给药可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其肾组织中TGF-β1表达有关。  
      关键词:顺铂;肾间质纤维化;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大鼠   
      233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2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廖灿城,郭波红,许丹翘,吴秀君,易军,黄泽贤
      2018, 29(3)
      摘要:目的:制备芒柄花素(FMN)包合物脂质体,并评价其质量。方法:以薄膜分散法制备FMN包合物脂质体,考察所制脂质体的外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以及体外释放行为。结果:所制FMN包合物脂质体的粒径为(255.34±12.87) nm、Zeta电位为(25.32±3.51) mV、包封率为(81.63±0.79)%(n=3)、24 h的累积释放度为56.12%。结论:本方法成功制得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的FMN包合物脂质体,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关键词:芒柄花素;包合物;脂质体;质量评价   
      341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32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冯格,翟健秀,陈万生,高守红,张凤,熊筱娟
      2018, 29(3)
      摘要:目的:研究五酯胶囊(WZC)/五味子酯甲(SchA)和环磷酰胺联合给药对大鼠体内环磷酰胺(CTX)药动学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CTX组(尾静脉注射CTX溶液300 mg/kg),CTX+WZC组(灌胃五酯胶囊300 mg/kg+尾静脉注射CTX溶液300 mg/kg),CTX+SchA低、中、高、极高剂量组(灌胃SchA  30、300、3 000、30 000 μg/kg+尾静脉注射CTX溶液300 mg/kg),每组6只。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083、0.25、0.5、1、2、3、4、6、8、12、24、36、48 h自眼眶静脉丛取血0.3 m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CTX及其代谢产物[脱氯乙基环磷酰胺(DC-CTX)、4-酮基环磷酰胺(4-keto CTX)、羧基磷酰胺(CPM)]的质量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用DAS 2.0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CTX组,CTX+WZC组,CTX+SchA低、中、高、极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DC-CTX的cmax分别为(22 167.85±2 844.93)、(10 920.53±1 490.89)、(18 951.29±1 558.81)、(18 622.08±791.19)、(18 515.20±  2 560.61)、(15 133.21±1 305.07) μg/mL,AUC0-48 h分别为(173 864.01±65 342.21)、(100 996.98±33 530.02)、(137 028.16±       45 975.19)、(131 650.18±53 196.41)、(113 699.40±34 131.36)、(110 773.27±30 307.15) μg·mL/h;与CTX组比较,CTX+WZC组,CTX+SchA低、中、高、极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DC-CTX的cmax分别降低50.74%、14.51%、16.10%、16.48%、31.73%,AUC0-48 h分别降低约42.23%、21.45%、24.63%、33.37%、36.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2、tmax等其余药动学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WZC与SchA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DC-CTX的生成,表明二者可以抑制CTX毒性代谢途径进而减少毒性代谢产物氯乙醛的生成;但SchA对毒性代谢途径的抑制作用弱于WZC,且不存在剂量依赖性。  
      关键词:环磷酰胺;五酯胶囊;五味子酯甲;药动学;大鼠   
      275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9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颖,宋婷,屈梦华,宋丹,胥秀英
      2018, 29(3)
      摘要:目的:制备松萝酸自微乳,优化其处方,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乳化法,以中链甘油三酯-单亚油酸甘油酯(1 ∶ 1,m/m)为油相,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为乳化剂,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为助乳化剂,制备松萝酸自微乳。在溶解度试验和伪三元相图的基础上,以自乳化时间(t)、透光率(T)、药物平衡溶解度(S)、5 min和60 min时药物的累积溶出度(Q5 min、Q60 min)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微乳处方中油相占比和乳化剂-助乳化剂质量比(Km)。同时对最优处方进行验证试验,并对其形态、粒径、载药量、溶出度等进行考察。结果:最优处方中油相占比为25%、Km为2.0,即处方中混合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的质量比分别为25%、50%、25%;最优处方所制松萝酸自微乳的t、T、S、Q5 min、Q60 min分别为1.96 min、87.67%、5.67 mg/g、66.58%、76.73%(RSD均小于3%,n=3),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4%(n=3)。松萝酸自微乳经水稀释后为球形乳滴,乳化后平均粒径为39.4 nm,平均载药量为4.55 mg/g,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Q90 min为99.58%(n=3)。结论:所制松萝酸自微乳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关键词:松萝酸;自微乳;伪三元相图;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质量评价   
      236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8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韩翠艳,金珊珊,王晓丽,简白羽,隋小宇,曹立新
      2018, 29(3)
      摘要:目的:制备盐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Sal-NLCs)并优化处方。方法:采用熔融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Sal-NLCs。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中Sal用量、油相中固态脂质双硬脂酸甘油酯与液态脂质辛癸酸甘油酯的质量比、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35蓖麻油(EL)与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HS15)的质量比及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P40)的用量。考察所制Sal-NLCs的外观形态、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机制。结果:最优处方为Sal 0.86 mg、双硬脂酸甘油酯40.70 mg、辛癸酸甘油酯11.30 mg、EL 44.05 mg,HS15 7.95 mg、P40 3.8 mg;所制Sal-NLCs呈类圆形、分布均匀,粒径为(81.81±2.60)nm、PDI为0.183±0.042、Zeta电位为(-24.9±3.4) mV、包封率为(94.35±1.50)%、载药量为(1.47±0.04)%(n=5),24 h内累积释放度达到(99.81±3.90)%(n=3),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模型,其中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4%。结论:按优化处方成功制得具有缓释效果的Sal-NLCs,且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关键词:盐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熔融乳化-低温固化法;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处方优化   
      294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9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聂佳,李忠思,佟继铭,刘春楠,刘克明,刘永平
      2018, 29(3)
      摘要:目的: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赤雹根总皂苷(TSTR)的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TSTR含量。通过比较不同型号(AB-8、D101、DM130、HPD100、HPD300、HPD450、HPD600、HPD826、NKA-9)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解吸性能,筛选大孔吸附树脂型号;以TSTR含量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TSTR吸附的影响因素(树脂径高比、药液质量浓度、吸附体积流量、饱和吸附量)、解吸的影响因素(解吸溶剂体积分数、解吸溶剂体积流量、解吸溶剂体积),筛选最优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及TSTR的纯化制备。结果:以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TSTR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较佳;吸附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树脂柱径高比  1 ∶ 5、药液质量浓度1 g/mL、吸附体积流量1 BV/h、饱和吸附量为1.25 g生药/1 g HPD100树脂;解吸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解吸溶剂乙醇体积分数75%、解吸体积流量3 BV/h、解吸溶剂体积5 BV;验证工艺中TSTR的平均解吸保留率为77.96%(RSD=0.46%,n=3),最终所制备的TSTR干膏中TSTR的纯度为52.47%(RSD=1.53%,n=3)。结论:该优选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TSTR的分离纯化。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赤雹根;总皂苷   
      374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7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圆,高兵,陈华,张雷
      2018, 29(3)
      摘要:目的:制备高纯度的救必应酸并测定救必应药材及精制品中3种活性成分紫丁香苷、长梗冬青苷、救必应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醇提法制备救必应皂苷,以甲醇和氢氧化钠进一步水解,并经重结晶后得到救必应酸单体。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救必应药材及精制品1和精制品2中紫丁香苷、长梗冬青苷、救必应酸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XDB C18,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柱温为30 ℃,流速为1.2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所制救必应酸纯度达99%以上。紫丁香苷、长梗冬青苷、救必应酸进样量分别在0.18~3.22、0.59~10.36、0.20~3.53 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为0.999 9),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n=6~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08%~100.81%(RSD≤1.98%,n=6)。紫丁香苷、长梗冬青苷、救必应酸的含量在救必应药材中分别为1.61%、7.26%、1.29%(RSD≤1.08%,n=3),在精制品1中分别为0、82.59%、4.18%(RSD≤1.67%,n=3);在精制品2中分别为0、73.29%、7.41%(RSD≤1.15%,n=3)。结论:所制救必应酸纯度高、制备方法简单且安全环保。建立的RP-HPLC法简单、可靠,可满足快速测定救必应药材及其精制品含量的要求。  
      关键词:救必应;紫丁香苷;长梗冬青苷;救必应酸;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244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16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艳萍,李海燕,纪晓婉,岑志芳,颜金武,吴剑峰
      2018, 29(3)
      摘要:目的:对金钗石斛叶中总黄酮进行提取分离,并考察其体外抗阿尔茨海默病(AD)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金钗石斛叶中总黄酮,将所得浸膏用水分散后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采用显色反应和薄层色谱法对各极性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硝酸铝-亚硝酸钠法定量分析各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考察各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硫黄素T法考察各提取物对Aβ42蛋白聚集的抑制作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法测定各提取物对金属离子(Cu2+,Fe3+和Zn2+)的螯合能力,以考察其体外抗AD活性。结果: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提取物中均含有黄酮成分,含量分别为0.03、0.12、0.05 mg/mL。3种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21、0.011、0.013 mg/mL,对Aβ42蛋白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43.77%、52.28%、38.42%,对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螯合能力,其中尤以对Cu2+的螯合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金钗石斛叶中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抑制Aβ42蛋白聚集及螯合金属离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体外抗AD活性,且以正丁醇提取物效果最明显。  
      关键词:金钗石斛叶;黄酮成分;阿尔茨海默病;抗氧化;Aβ42蛋白   
      253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6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邓丽红,谢臻,陈勇,李耀华,庞婷
      2018, 29(3)
      摘要:目的:基于三黄泻心汤(简称“泻心汤”)考察黄芩-大黄-黄连不同剂量配伍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溶出的影响,为研究中药复方药味剂量组成配伍的化学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汉黄芩苷含量。固定黄芩剂量(3 g)不变,以大黄和黄连的不同剂量为因素,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溶出率为响应值,设计二因素五水平星点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芩-大黄-黄连最佳剂量配伍,并与经典剂量泻心汤(黄芩3 g、大黄6 g、黄连3 g)比较其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溶出率的变化。结果:黄芩、大黄、黄连的剂量分别为3、1.76、0.17 g时提取液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总溶出率最高,验证试验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总溶出率平均为21.89%(RSD=0.46%,n=3),与预测值22.54%的相对误差为2.88%;与经典剂量泻心汤比较,最优配伍剂量黄芩-大黄-黄连提取液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总溶出率提高了47.21%。结论:基于泻心汤的黄芩-大黄-黄连不同剂量配伍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溶出有一定影响,当黄芩、大黄、黄连的剂量分别为3、1.76、0.17 g时其溶出率高于经典剂量。  
      关键词:三黄泻心汤;黄芩苷;汉黄芩苷;剂量配伍;星点设计;响应面法;溶出率   
      267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4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春晓,王盼盼,李学林,张辉,唐进法
      2018, 29(3)
      摘要:目的:为加强含毒性饮片成方制剂(简称“含毒中成药”)的临床安全用药与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的含毒中成药,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提高其临床安全用药水平的建议。结果与结论: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含毒中成药474种,占成方制剂的31.75%。含毒性饮片的口服制剂、外用制剂、肌内注射品种分别为435(其中12个为既可口服又可外用的品种)、38、1个,分别占含毒中成药的91.77%、8.02%、0.21%。含有1、2、3味及3味以上毒性饮片的成方制剂分别有318、93、32、31个,分别占含毒中成药的67.09%、19.62%、6.75%、6.54%。目前,有关含毒中成药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说明书信息并不完善,缺乏临床用药指导依据,建议加强含毒中成药的基础研究,开展特殊人群用药研究,提高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水平,加强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以保障含毒中成药的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毒性饮片;中成药;安全用药   
      245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9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羽飞,徐红纳,黄伟,任公平,李厚忠
      2018, 29(3)
      摘要:目的:考察川贝母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以卵蛋白致敏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0.5 mg/kg地塞米松)和川贝母低、高剂量组(灌胃9.0、18.0 mg/kg),每组10只;另选10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每天给药1次,连续28 d。给药结束后,对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细胞和分类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光镜下观察小鼠支气管平滑肌病理组织形态,并进行炎症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组织中ERK、磷酸化ERK(p-ERK),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ERK、p-ERK、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肺组织中ERK、    p38 MAPK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ALF中总细胞计数、分类细胞计数、炎症评分和肺组织中p-ERK、p-p38 MAPK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中p-ERK、p-p38 MAPK蛋白表达以及ERK、p38 MAPK 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川贝母可改善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关键词:川贝母;哮喘;气道炎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小鼠   
      12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76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霞,杨敏,冷静,范智琴,徐冲
      2018, 29(3)
      摘要:目的:优化补肾养血颗粒的提取工艺,为其开发成医院制剂提供依据。方法:以金丝桃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和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补肾养血颗粒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补肾养血颗粒最优提取工艺为每次加水10倍量,提取2次,每次1 h。验证试验结果显示,金丝桃苷、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154、11.094 mg/g(RSD=0.010%、0.008%,n=3);出膏率均值为37.76%(RSD=0.008%,n=3)。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补肾养血颗粒的制剂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补肾养血颗粒;提取工艺;金丝桃苷;总黄酮;正交试验   
      16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8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卢梦梦,李义勇,刘洪新,郝再彬,章卫民
      2018, 29(3)
      摘要:目的:对深红虫草的次级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为进一步发掘深红虫草活性物质和丰富虫草类真菌天然产物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对深红虫草发酵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分析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深红虫草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基-1,3-苯二酚(化合物1)、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化合物2)、5α,8α- 氧桥-(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化合物3)、3β,5α,6β-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化合物4)、尿嘧啶核苷(化合物5)、卵孢菌素(化合物6)。结论:本研究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首次分离得到。  
      关键词:深红虫草;次级代谢产物;分离;鉴定   
      132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4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岩,李连泰,计小清,赵印涛,辛思源,邓秀敏,张梦娇,张英俊
      2018, 29(3)
      摘要:目的:研究黄芩-白芍药对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芩组(1.5 g/kg)、白芍组(1.5 g/kg)和黄芩-白芍(2 ∶ 1、1 ∶ 1、1 ∶ 2,m/m)组(黄芩和白芍总量为1.5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复制UC模型。造模结束后次日,各给药组小鼠均按0.2 mL/10 g灌胃相应药液(以生药计质量浓度均为 75 mg/mL),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 d。给药结束后,对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进行评分,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D-乳酸(D-LA)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测量小鼠结肠长度并计算肠质量指数,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以及血清中TNF-α、IL-1β、IL-6、D-LA、DAO水平和结肠组织中MPO、NO、MDA水平显著升高,结肠长度、肠质量指数和结肠组织中SOD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和血清中TNF-α、IL-1β、DAO水平以及结肠组织中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白芍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和结肠组织中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黄芩-白芍(2 ∶ 1)组小鼠除结肠长度外的其余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黄芩-白芍(1 ∶ 1)组小鼠除血清中IL-6水平和结肠组织中SOD水平外的其余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黄芩-白芍(1 ∶ 2)组小鼠除血清中NO水平外的其余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黄芩-白芍药对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增加机体抗氧化作用,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从而改善小鼠的UC症状,且以黄芩-白芍(2 ∶ 1)组效果最佳。  
      关键词:黄芩;白芍;配比;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小鼠   
      17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1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培,赵宏苏,吴德玲,许凤清,张伟,龙全江,方成武
      2018, 29(3)
      摘要:目的:优化凤丹皮水提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凤丹皮中8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酸、苯甲酰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的峰面积百分比和浸膏率经归一化法后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对凤丹皮水提工艺的药材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优水提工艺为加20倍水,浸泡药材1 h,提取2次、每次2 h。验证试验结果中,3次试验的综合评分分别为65.98、68.85、69.25,各指标的RSD均小于5%(n=3)。结论:建立的综合评分方法能较全面地反映凤丹皮的相对有效成分含量,以此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关键词:凤丹皮;多指标;归一化法;正交试验;提取工艺;优化   
      21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8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罗旭东,李成义,李旭,强正泽,冯晓莉,王明伟,李硕,王燕
      2018, 29(3)
      摘要:目的:优化当归根、茎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为考察因素,以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当归根、茎中总黄酮的回流提取工艺。结果:当归根、茎中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分别为乙醇体积分数70%、50%,料液比1 ∶ 40、1 ∶ 30,提取时间1.3、1.7 h,均提取2次;验证试验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253 6、25.144 1 mg/g(RSD=1.57%、1.49%,n=3),与模型预测值(6.942 8、25.703 5 mg/g)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28%、2.24%。结论:优化后的当归根、茎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重现性和可预测性较好。  
      关键词:当归;根;茎;总黄酮;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回流提取;工艺优化   
      15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6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加琳,荆凡波,徐文,全香花,李晓,郭切,李欣,隋忠国
      2018, 29(3)
      摘要:目的:了解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的功能及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药物开发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以“胰岛素受体底物”“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基因多态性”为中文关键词,以“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Type 2 diabetes”“Insulin resistance”“Polymorphism”为英文关键词,组合查询1991年1月-2017年1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IRS家族的功能、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28篇,其中有效文献38篇。目前,已发现的IRS家族成员有6个(IRS-1~IRS-6)。IRS-1和IRS-2功能异常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诱发2型糖尿病;IRS-3和IRS-4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尚不明确;IRS-5和IRS-6发现最晚,其蛋白功能尚不明确。IRS-1常见的Gly972Arg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正相关性;IRS-2的Gly1057Asp突变联合肥胖会诱导胰岛素抵抗,但该结论尚存在争议;IRS家族其他突变类型,包括IRS-1的Ala94Thr、Ala512Pro和Ser892Gly突变,IRS-2的ACC、Ala157Thr和Leu647Val突变等,这些突变类型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尚无充分论据支撑,还需要开展多人种、大样本量的研究。尽管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研究尚不全面,IRS家族各成员及其突变位点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仍需要在扩大的人群中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试验。  
      关键词:胰岛素受体底物;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基因多态性   
      229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0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唐哲,韦韡,曹步清
      2018, 29(3)
      摘要:目的:评价3种用药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经济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全年诊疗的56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门诊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用药方案分成A组(185例)、B组(191例)和C组(188例)。A组患者口服甲巯咪唑片2~4片,每天1次,视病情逐渐减量至0.5~2片;B组患者口服甲巯咪唑片(用法用量同A组)+抑亢丸6 g,每天2次;C组患者口服甲巯咪唑片(用法用量同A组)+夏枯草片6片,每天2次。3组患者疗程均为10个月。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3种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A、B、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6%、95.29%、95.75%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36%、10.48%、10.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3组患者人均成本分别为633.80、3 548.89、3 596.00元,A组成本最低。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亦为A组成本最低。结论:3种用药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好,其中甲巯咪唑单用方案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甲状腺功能亢进;甲巯咪唑片;抑亢丸;夏枯草片;最小成本分析   
      192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7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琼华,吕亚青,郑文灿
      2018, 29(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肺炎患者用药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初始用药方案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莫西沙星联合更昔洛韦,临床药师根据患者血象感染指标升高建议停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和莫西沙星,加用美罗培南;根据患者痰培养结果回报建议停用更昔洛韦,继续使用美罗培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建议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需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降阶梯序贯治疗,并建议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奇霉素。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经治疗后,患者体温、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痰培养结果转阴,胸部CT提示感染灶较前明显吸收,患者出院后经回访发现其预后良好。结论:临床药师通过积极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结合实验室指标及痰培结果,为患者提供药学监护,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了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救治率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重症肺炎;临床药师;药学监护   
      227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6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蔡波,马利民,郭新
      2018, 29(3)
      摘要:目的:研究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比卡鲁胺片对高龄(≥70岁)前列腺癌(PCA)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认知功能、近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PC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腹壁皮下注射,3.6 mg/次,1次)联合比卡鲁胺片(口服,50 mg/次,qd)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去势治疗,术后采取多烯紫杉醇(第1天静脉滴注,75 mg/m2)联合醋酸泼尼松片(第1~21天,口服,5 mg/次,bid)进行辅助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周,并均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表(MoCA)评分、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12个月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oCA评分、血清PS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MoCA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PSA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生存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非类固醇抗雄激素药物治疗高龄PCA效果显著,可减小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改善血清PSA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及近期生存率。  
      关键词:非类固醇抗雄激素药物;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比卡鲁胺片;高龄;前列腺癌;认知功能;近期生存率   
      788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7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维维,高春燕
      2018, 29(3)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龄(≥80岁)老年高血压(HP)的相关性及左旋氨氯地平对高龄老年HP伴OSAHS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高龄老年HP患者,根据是否伴有OSAHA分为HP组(30例)及HP+OSAHS组(60例),后者再根据OSAHS严重程度分为HP合并轻(20例)、中(21例)、重(19例)度OSAHS组(记为HP+OSAHS1、HP+OSAHS2、HP+OSAHS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1日1次,晨间顿服,给药4周,OSAHA患者给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呼吸暂停。4周后观察各组患者颈围、体质量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指端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夜间及24 h);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AHI、SaO2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相关性。结果:HP+OSAHS组患者的颈围、BMI、AHI、白昼收缩压、夜间及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HP组,SaO2显著低于HP组;HP+OSAHS2、HP+OSAHS3组患者颈围、BMI显著高于HP组,且HP+OSAHS3组>HP+OSAHS2组,SaO2显著低于HP组,且HP+OSAHS3组<HP+OSAHS2组;HP+OSAHS各组患者AHI、夜间及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HP组,且HP+OSAHS3组>HP+OSAHS2组>HP+OSAHS1组;HP+OSAHS3组患者白昼收缩压显著高于HP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患者白昼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及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与AHI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SaO2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OSAHS可使高龄老年HP患者血压显著升高,左旋氨氯地平对高龄老年HP伴不同程度OSAHS患者的降压效果有影响,应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关键词:左旋氨氯地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龄;高血压   
      209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4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敖李,徐秋
      2018, 29(3)
      摘要: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疗效、安全性,以及对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42例,年龄3~17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及退热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每次10 mL,每日3次,连续给药7 d。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和鼻塞、咳嗽、腹泻、咽喉红肿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免疫因子(CD3+、CD4+及CD4+/CD8+)水平,并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和鼻塞、咳嗽、腹泻、咽喉红肿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中TNF-α、IL-6及免疫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D3+、CD4+及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缩短退热、鼻塞、咳嗽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消失时间,与抗病毒药合用效果优于单用抗病毒药,且合用与单用安全性相当。  
      关键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疗效;症状;临床观察   
      767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8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丽曼,刘智芬,胡威威,李茹,英俊岐
      2018, 29(3)
      摘要:目的:研究替米沙坦联合非那雄胺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压节律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190例非杓型高血压合并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82)和观察组(n=108)。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分散片4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非那雄胺片5 mg,qd。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间隔3个月进行1次随访。统计两组患者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平均脉压差(24 hP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白昼平均脉压差(d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脉压差(nPP)]水平、血压晨峰、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和血压节律变化情况(杓型血压转变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压晨峰、前列腺体积和夜尿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压晨峰、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和杓型血压转变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非那雄胺治疗非杓型高血压合并BPH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其血压水平、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改善血压节律性,安全性较好;且两药联用效果优于替米沙坦单用。  
      关键词:替米沙坦;非那雄胺;非杓型高血压;前列腺增生;血压节律性   
      35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4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长洋,林志群,李小瑜
      2018, 29(3)
      摘要:目的:比较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的效果和用药成本。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替诺福韦酯组和恩替卡韦组,每组150例。替诺福韦酯组患者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300 mg,每日1次;恩替卡韦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片0.5 mg,每日1次,均连续用药48周。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和给药24、48周后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ALT复常率,以及给药48周后的用药成本-效果比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前HBV-DNA水平,给药前和给药24、48周ALT水平和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恩替卡韦组比较,替诺福韦酯组患者给药24周、48周后HBV-D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替诺福韦酯组患者给药24周后的HBV-DNA阴转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8周后的HBV-DNA阴转率明显升高(P<0.05)。替诺福韦酯组的HBV-DNA阴转及ALT复常用药成本-效果比均优于恩替卡韦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恩替卡韦组(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可有效治疗HBV,其效果和用药成本均优于恩替卡韦。  
      关键词:替诺福韦酯;恩替卡韦;乙型肝炎病毒;谷丙转氨酶;用药成本   
      475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5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红阳,王洪玲,史亚夫,文乐,朱继孝
      2018, 29(3)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别嘌呤醇对比用于治疗痛风类中药方剂治疗痛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痛风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单用治疗痛风类中药方剂或与别嘌呤醇联用(试验组)对比单用别嘌呤醇(对照组)治疗痛风疗效(总有效率、尿酸水平)和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Rev Man 5.3 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RCT,合计1 9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29,95%CI(1.84,2.84),P<0.001],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D=-27.99,95%CI(-33.04,   -22.9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单用治疗痛风类中药方剂或与别嘌呤醇联用治疗痛风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单用别嘌呤醇。  
      关键词:别嘌呤醇;中药方剂;痛风;系统评价;Meta分析   
      324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2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余通,冯芸,吴欢欢,何水英,张东宁,杨菁,尹海龙,尹强
      2018, 29(3)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辅助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Medline和Embase,收集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单独或者联合常规药物(试验组)对比常规药物(对照组)治疗黄褐斑疗效[总有效率及痊愈率,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下降水平]与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合计1 100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OR=2.84,95%CI(2.20,3.67),P<0.001]、痊愈率[OR=2.11,95%CI(1.59,2.79),P<0.001]、血清E2下降水平[OR=-98.64,95%CI(-110.84,-86.44),P<0.001]、FSH下降水平[OR=-1.85,95%CI(-2.58,-1.11),P<0.001]、LH下降水平[OR=-5.85,95%CI(-6.83,-4.87),P<0.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少数患者出现月经量增多、月经量减少、暂时性色素沉着、一过性全身倦怠无力,均不影响治疗。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辅助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确切,有效性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关键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黄褐斑;疗效;安全性;系统评价;Meta分析   
      797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0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谢茵,张静
      2018, 29(3)
      摘要:目的:对2017年版《英国药典》进行概述,为药品检验者使用药典提供便利。方法:通过对2017年版《英国药典》的主要内容和编排结构进行概览,运用文献研究并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进行比较,描述中、英两国药典的异同,并提出可供我国药典的借鉴之处。结果与结论:《英国药典》内容包括“介绍”“凡例”“正文品种”“红外对照图谱”等7部分,其分为“医药原料药”“配方制剂”“兽药”等6卷。与之前版本比较,2017年版新增了69个品种,删除了9个专论,技术修改91个品种;与《中国药典》比较,《英国药典》另纳入了兽药、顺势疗法制剂、手术材料和红外光谱图等。与《中国药典》5年修订1次比较,英国药典委员会每年都对《英国药典》进行更新和修订,为科学分析方法的建立及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材料;同时,还建立了《英国药典》在线网站www.pharmacopoeia.com,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平台;并特别注重与药品制造商、监管机构、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以及EMA中的中草药产品委员会保持紧密的联系,以及时修订药品标准;由此为我国药典的修订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2017年版;英国药典;中国药典;概述;启示   
      1229
      |
      3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4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邹文博,尹利辉,胡昌勤
      2018, 29(3)
      摘要:目的:介绍拉曼光谱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的应用现状,为其在药品流通领域打击假劣药品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假劣药品”“Raman spectroscopy”“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Rapid analysis”“Counterfeit drug”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8年1月-2017年9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lse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拉曼光谱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化学药、中药、其他制剂和辅料的快速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15篇,其中有效文献42篇。拉曼光谱法可用于定性分析,更适于含水体系,如注射液的分析;近红外光谱法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与传统色谱分析法相比具有快速、高效、环保、无损伤检测等优势。上述两种方法可用于化学药、中药、其他制剂和辅料的快速分析以及检查非法添加。但是,上述两种方法目前存在建立的模型覆盖面不够广、模型维护更新慢等问题,未来将由独立模型向光谱数据库、网络化共享的方向发展,并与快速液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射频标签识别等其他快速分析技术相结合,以达到更准确、快速分析的目的。  
      关键词: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药品监管   
      376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1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郑依玲,梅全喜,戴卫波,唐志芳,董鹏鹏
      2018, 29(3)
      摘要:目的:为妊娠禁忌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妊娠禁忌”“中药”“抗早孕作用”“引产作用”“致畸作用”“研究进展”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85年3月-2017年4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读秀学术搜索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以及古今的本草书籍和专著,对妊娠禁忌中药的历代医家记载以及作用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0余篇,其中有效文献40篇。我国从古至今记载的妊娠禁忌中药达156种,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记载有99种,《中药学》中列出的有101种,并分类为孕妇慎用、忌用、禁用3种情况;但各种记载中部分中药如当归、马鞭草、山楂、血竭、合欢皮、大血藤、鸡血藤、桃枝以及银杏叶等没有明确表明是否为妊娠禁忌中药。妊娠禁忌中药的作用主要包括抗早孕、引产、致畸,如红花、半夏、莪术、牛膝、马鞭草、紫草、益母草、水蛭、牡丹皮等具有抗早孕的作用,桃仁、红花、三棱、当归、川芎、赤芍、丹参、芫花、牛膝以及天花粉等具有引产作用,地龙、芦荟、生草乌、朱砂、白术等具有致畸的作用。由于目前对妊娠禁忌中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建议加强对妊娠禁忌中药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并建立健全妊娠期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妊娠禁忌;中药;抗早孕作用;引产作用;致畸形作用;研究进展   
      618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3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邹子元,郭文杰,张小利,范栗瑜,许信杰,陈雅婷,罗鹏
      2018, 29(3)
      摘要:目的:综述色瑞替尼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概况。方法:以“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色瑞替尼”“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Ceritinib”作为关键词,查阅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截止至2017年6月的文献,就色瑞替尼治疗ALK阳性NSCLC的药效学、药动学、临床疗效、安全性等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 464篇,中文文献127篇,其中有效文献27篇。色瑞替尼为ALK的高效抑制剂,能有效克服第一代ALK克唑替尼的部分耐药突变;其多次给药后呈非线性药动学特征,不建议与细胞色素P4503A的强抑制剂和诱导剂联用。与化疗和克唑替尼比较,色瑞替尼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其透过颅内浓度高于克唑替尼;最常报道的不良事件是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和食欲下降,通常为1~2级,可通过降低剂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较少引起治疗中止。色瑞替尼可作为ALK阳性、经克唑替尼治疗后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的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色瑞替尼;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抑制剂   
      252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20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曾杉,鞠成国,刘欣,王琳
      2018, 29(3)
      摘要:目的:总结青皮的炮制历史沿革,为青皮的炮制方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与中药炮制有关的古今书籍,对其中与青皮有关的炮制方法进行整理归纳。结果与结论:青皮古代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不加辅料炮制和加辅料炮制等方法。其中不加辅料炮制包括炒、烧、焙、蒸、炙、炮等6种;加辅料炮制又分为单一辅料炮制和多种辅料炮制,而辅料又可分为面、蜜、酒、麸、醋、盐、斑蝥、水蛭、马尿、巴豆等。现代常用的炮制方法有青皮(净制)、醋青皮、麸炒青皮、制炭、烤制5种,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清炒、醋炒或麸炒3种上,建议增加对其他炮制品的研究,丰富临方炮制品种。  
      关键词:青皮;炮制;历史沿革   
      940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3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