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8 29 8
    • 崔兆涵,吕兰婷
      2018, 29(8)
      摘要:目的:为我国药品流通领域“两票制”政策的有效落实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通过分析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的现行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了解“两票制”的实施背景;同时,梳理并总结了“两票制”的政策要点,预测政策推进的效果以及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目前存在行业集中度低、流通秩序混乱、利益链的相关方众多、违规行为层出不穷等问题。“两票制”政策通过明确界定生产企业、加强流通企业和公立医疗机构票据管理、保障偏远地区供药、建设信息平台、压缩流通环节、整合流通企业、“以点带面”全面推行等措施,有利于实现发票流、物流和现金流的一致,将有效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效率和药品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并有望通过与其他政策的联动有效降低虚高药价。各省(区、市)的“两票制”政策框架以国家版政策为基准,均根据实际情况作了针对性调整,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探索。 “两票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自身适应性、可能造成药品短缺、地方保护主义的阻碍以及催生新的利益链等风险。笔者提出应及时评估“两票制”的执行情况、采取多方面措施保障药品供应、设置适当政策过渡期、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同合作等对策,以应对“两票制”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两票制;药品流通;效果;风险;对策;建议   
      979
      |
      3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78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杰,张瑞,陈晓莉,关克磊,杜书章
      2018, 29(8)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药师职业规划水平与职业满意度现状、影响因素及相关性。方法:采用根据“职业规划与职业满意度通用量表”改编后的调查问卷,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对某省5家三级综合医院药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检验问卷信度、效度;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医院药师职业规划与职业满意度的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职业规划与职业满意度的相关性。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4.28%;问卷信效度检验的Cronbach’α值为0.939(>0.6)、KMO值为0.905(接近1)。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药师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和所在岗位对其职业规划水平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职称对其职业满意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规划水平各维度(自我评价、职业规划知晓与行动、职业认知)与职业满意度均呈正相关(总相关系数分别为0.649、0.633、0.694)。结论:受访药师职业规划水平受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以及所在岗位的影响较大;职业满意度受年龄和所在岗位的影响较大;职业规划越好,职业满意越高。建议借鉴管理学理论和经验,对医院药师进行专业培训,帮助其充分了解岗位职责,做好职业角色的定位;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规划管理体系,提高药师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其职业满意度,促进药学学科发展。  
      关键词:医院药师;职业规划;职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相关性   
      333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67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竞,周文犁,刘刚,周延安,周本宏,张先洲,张洪,邹军
      2018, 29(8)
      摘要:目的:为制定药品价格调控政策、促进药品价格合理化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健康行动组织药品价格标准化调查法,对湖北省3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常用的、销售额较大的63种药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的零售价格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辅以现场考察),计算并统计药品中位价格比(MPR),同时以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管理人员、医院药学管理人员为对象就该省药品流通成本进行了初步访谈调查(辅以文献调查),在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流通成本、规范药品价格的政策建议。结果:药品价格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为98.33%;药品流通成本调查中共有来自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医院药学部门的30名管理人员参与了访谈。63种药品在不同类型样本单位的MPR为0.05~44.55。样本一级医疗卫生机构53种药品的67个品规中有38个(56.72%)零售价中位数高于国际参考价,样本二级医疗卫生机构63种药品的79个品规中有57个(72.15%)零售价中位数高于国际参考价,样本三级医疗卫生机构63种药品的80个品规中有63个(78.75%)零售价中位数高于国际参考价,样本药品零售企业37种药品的50个品规中有42个(84.00%)零售价中位数高于国际参考价。在所有样本单位中的MPR最高值<1的有13个品规,在1~<2之间的有12个品规,在2~<5之间的有23个品规,在5~<10之间的有15个品规,≥10的有17个品规。药品MPR比较方面,样本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高于样本二级、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P<0.01),样本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高于样本一级医疗卫生机构(P<0.01),而样本二级医疗卫生机构与药品零售企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发展好的区域样本单位高于经济发展中等、一般区域样本单位(P<0.01),经济发展中等区域样本单位高于经济发展一般区域样本单位(P<0.01);不同类型样本单位的原研药品均高于相应的仿制药品(P<0.01),且不同类型样本单位的原研药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仿制药品样本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高于样本二级、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P<0.05或P<0.01),样本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高于样本一级医疗卫生机构(P<0.05),而样本二级医疗卫生机构与药品零售企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湖北省药品生产、流通成本以及集中招标采购价格均高于全国水平。结论:湖北省药品价格水平较高,尤其是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单位,经济发展好的区域药品价格水平高于经济发展中等和一般区域,而原研药品价格水平高于仿制药品。医药工业成本、药品流通费用、使用环节价格加成等因素最终导致药品零售价格较高。需要采取综合政策措施控制药品流通全过程的成本,规范药品价格。  
      关键词:湖北省;药品价格;药品流通成本;药品中位价格比;调查   
      243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5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伟婷,张媛媛,乾康,高淑婷,万喜,尹小英
      2018, 29(8)
      摘要:目的:合成对羟基苯乙酸(PHPAA)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为肿瘤患者尿液中PHPAA的分离富集提供参考。方法:以PHPAA为模板分子,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分别以4-乙烯基吡啶(4-V)、丙烯酰胺(AM)、1-乙烯基咪唑(1-V)、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MIPs。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静态吸附试验、分子识别性能试验对其微球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MIPs1(4-V、EGDMA)微球粘连严重,MIPs2(AM、EGDMA)微球呈聚集状;MIPs3(1-V、TRIM)、MIPs4(邻苯二胺、TRIM)微球较为分散,且球形度好。MIPs的红外光谱中未见PHPAA的特征吸收峰。各MIPs的吸附量均高于不含模板分子的空白印迹聚合物,且随着模板分子浓度的升高,其吸附量也随之增加。MIPs3的吸附量显著高于其他MIPs,其对PHPAA的静态分配系数(0.14)高于其他结构类似物[对羟基苯丙酸(PHPA)(0.06)、酪氨酸(TA)(0.01)],对PHPAA与PHPA、PHPAA与TA的选择性分离因子分别为2.3、11.5。结论:以1-V为功能单体、TRIM为交联剂合成的MIPs对PHPAA分子具有特异性吸附和选择性识别能力,可将其作为固相萃取剂,用以分离富集肿瘤患者尿液中低含量的PHPAA。  
      关键词:对羟基苯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功能单体;沉淀聚合;静态吸附;分子识别性能   
      271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0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程欣,柯瑾,陈烁,谢薇,邵长丽,侯安国,张昆,邓林,陈艳五,马云淑
      2018, 29(8)
      摘要:目的:制备并表征包载荧光染料1,1′ -二十八烷基-3,3,3′ ,3′ -四甲基吲哚三碳花青碘(DiR)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DiR-PEG-PLGA)纳米囊,评价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二醇(PEG)-PLGA共混物为载体,采用改良的超声乳化法制备DiR-PEG-PLGA纳米囊样品。对样品的粒径、Zeta电位、形貌、稳定性、体外荧光特性等进行检测;采用MTT试验评价样品对人源性HL7702肝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采用体外溶血试验考察其对健康Wistar大鼠血细胞的溶血作用。结果:所制备的DiR-PEG-PLGA纳米囊呈圆球形,具有明显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507.53±7.87)nm,粒径的多分散系数为0.306 1±0.001 5,Zeta电位为(-35.20±0.92)mV;4 ℃条件下保存6个月,稳定性较好;体外荧光信号强度(y)随DiR质量浓度(x)呈线性增加,线性方程为y=0.345 2x+0.433 4(R2=0.997 3)。所制纳米囊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为0~1级(即无细胞毒性),对大鼠血细胞无体外溶血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荧光特性的DiR-PEG-PLGA纳米囊;所制纳米囊体外生物相容性较好,有望成为一种安全的药物光学示踪载体。  
      关键词:纳米囊;超声乳化法;荧光;表征;生物相容性;DiR;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178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9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崔燕兵,邢志霞,林帅军,刘伟
      2018, 29(8)
      摘要:目的:建立乙肝益气解郁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以芍药苷为参照,测定10批样品的HPLC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结果:10批样品的HPLC图谱有34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8;经验证,10批样品HPLC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该研究所建指纹图谱可为乙肝益气解郁颗粒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乙肝益气解郁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芍药苷   
      205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66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世晓,张星星,王香粉,李恒
      2018, 29(8)
      摘要:目的:建立四味降酶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丹参、茵陈和蒲公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流动相为乙腈-3%乙酸溶液(10 ∶ 9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25 ℃,进样量为20 μL。结果:丹参、茵陈和蒲公英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绿原酸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26~0.79 μg(r=0.999 9);定量限、检测限分别为0.26、0.12 μ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1.0%;加样回收率为96.11%~101.96%(RSD=1.98%,n=9)。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四味降酶片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四味降酶片;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绿原酸;质量标准   
      256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1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苏婷,姜文月,邢成,任绪华,李心冬,崔宪利,高陆
      2018, 29(8)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测定丹参药材中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作为参考值)。采用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的定量模型:根据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测定结果,采集35份药材样品,以一阶导数法联合平滑滤波系数法预处理光谱,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测定最佳波段范围为1 250~2 150 nm。结果: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测定方法学经验证符合要求。隐丹参酮定量模型的校正均方根偏差为0.014 6,预测均方根偏差为0.022 3,相关系数为0.976 6。内部验证偏差为2.41%,外部验证偏差为4.06%。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无污染,可用于丹参药材中隐丹参酮含量的快速测定。  
      关键词: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法;偏最小二乘法;丹参;隐丹参酮   
      232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1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祁民,安静,李颖,马银玲,董占军
      2018, 29(8)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通关藤药材中通关藤苷A、H、I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Kinetex XB-C18,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 流速为 0.2 mL/min,柱温为40 ℃,进样量为5 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正离子扫描,离子源喷射电压为5 500 V,雾化气压力为60 psi,加热气压力为60 psi,帘气压力为20 psi,去溶剂温度为600 ℃。结果:通关藤苷A、H、I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1~10 ng/mL(r=0.999 7)、0.025~10 ng/mL(r=0.999 5)、0.025~10 ng/mL(r=0.998 9);定量限分别为0.1、0.025、0.025 ng/mL,检测险分别为0.05、0.012 5、0.012 5 n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4.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7%~99.00%(RSD=0.47%,n=6)、95.00%~101.67%(RSD=2.59%,n=6)、96.67%~103.33%(RSD=2.83%,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通关藤药材中通关藤苷A、H、I含量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通关藤;通关藤苷A;通关藤苷H;通关藤苷I;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25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6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健军,岑芳,邓刚
      2018, 29(8)
      摘要:目的:优化瑶药破骨风的水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阿魏酸含量、干膏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优选最佳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法观察低、中、高剂量(3、6、12 g/kg,以生药计)的破骨风水提物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致小鼠疼痛反应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考察其镇痛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以角叉菜胶致炎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血清和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20 min,液料比16 ∶ 1(mL/g),提取3次。与模型组比较,破骨风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度、足肿胀率均显著降低,扭体次数显著减少,疼痛反应痛阈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该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TNF-α、IL-1β、PGE2含量与炎性组织中的PGE2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论:优选的瑶药破骨风水提工艺效率高、稳定可行;其水提物对模型小鼠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体内TNF-α、IL-1β、PGE2水平发挥作用。  
      关键词:瑶药;破骨风;水提取;工艺优化;抗炎;镇痛   
      148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1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曲艳丽,刘治民,孙冶,刘雨过,杨建龙
      2018, 29(8)
      摘要:目的: 建立山紫菀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药材样品进行定性鉴别;测定药材样品水分、灰分、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样品中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 C18, 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3 ∶ 87,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19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山紫菀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药材样品水分为7.6%~9.4%,总灰分为11.7%~19.6%,酸不溶性灰分为5.9%~14.1%,浸出物为25.4%~37.5%。阿魏酸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21 2~0.636 8 μg(r=0.999 9);定量限为2.25 ng,检测限为0.75 ng;中间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0%;加样回收率为97.81%~100.59%(RSD=1.02%,n=9)。结论:初步拟定山紫菀药材水分不得过10.0%,总灰分不得过19.0%,酸不溶性成分不得过12.0%,浸出物不得少于25.0%,阿魏酸含量不得少于0.1%;所建标准可为山紫菀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紫菀;质量标准;阿魏酸;水分;灰分;浸出物;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126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69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曹莹莹,王增,方罗,戚雅君,余佳文,骆虹,宋俞
      2018, 29(8)
      摘要:目的:了解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浙江省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为进一步促进该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分析和用药频度分析方法,对抽取的浙江省11家医院2010-2015年接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样本处方中所使用的该类药物相关品种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计算、排序及分析。结果:6年间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使用金额总体稳中有升(其中2011年增幅较大),2015年比2010年增加了96.26%。使用金额排前3位的品种分别是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注射用唑来膦酸(国产)和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其中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的使用金额总体基本呈上升趋势,而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的使用金额总体基本呈下降趋势。DDDs排前3位的品种分别是注射用唑来膦酸(国产)、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和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其中注射用唑来膦酸(国产)和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的DDDs总体基本呈上升趋势,而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的DDDs总体基本呈下降趋势。双膦酸盐类药物各品种的B/A值介于0.33~2.00之间,其中2012-2015年注射用唑来膦酸(国产)的B/A值均为2.00,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的B/A值均为0.50。DDC排第1、2位的品种均为注射用氯屈膦酸二钠、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结论:浙江省11家医院2010-2015年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使用金额总体稳中有升,其中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价格适中的第二和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的部分品种(如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注射用唑来膦酸等,尤其是后者)在临床使用中占优势。双膦酸盐类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基本合理,但价格仍然是限制部分品种进一步广泛应用的首要因素。  
      关键词:双膦酸盐类药物;乳腺癌骨转移;骨损害;疼痛;药物利用研究;使用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   
      337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5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猛,舒志兵,周月红
      2018, 29(8)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相关信息系统软件调取我院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所有5 288例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电子病历和医嘱信息,就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医嘱合理性评价。结果:5 28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有1 890例在围手术期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35.7%;其中,胃、十二指肠、小肠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最高(69.4%),而肝胆系统及胰腺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也达到68.0%,腹外疝手术未发现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 890例在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以单独用药居多(83.4%);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呋辛钠(63.9%)、甲硝唑(13.5%)和头孢噻肟钠(11.8%)。有151例(8.0%)在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存在不合理医嘱,其中以用药不适宜医嘱中的遴选药品不适宜居多(50.3%),其次为不规范用药医嘱中的用药疗程不适宜(27.8%)。结论:我院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总体情况尚可,但部分参照Ⅰ类切口手术管理的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相对较高,且部分预防用药医嘱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规范,同时加强对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点评工作,并强化相关合理用药宣教。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调查;合理性评价;合理用药   
      164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2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谢朝云,熊芸,覃家露,孙静,杨怀,杨忠玲,熊永发
      2018, 29(8)
      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0月某院非痰标本中分离出的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阴沟肠杆菌,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三维试验法确证产AmpC酶情况,采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结果:该院非痰标本中共分离出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546株,占非痰标本病原菌总数的4.80%(546/11 375),占阴沟肠杆菌总数的38.97%(546/1 401);检出率排序前3位的非痰标本依次为伤口分泌物(27.29%)、中段尿(25.82%)、血液(21.79%),检出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病房(ICU)(22.89%)、神经外科(18.68%)和普外科(16.67%)。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40%,其中不同年度该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2%。546株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株68株,其2011-2017年的检出率依次为5.77%、6.06%、8.70%、10.26%、13.79%、17.35%、18.75%。结论:该院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主要来自于伤口分泌物、中段尿等标本,且集中于ICU、神经外科等科室。该菌耐药情况严峻,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上升明显;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逐年上升;但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可将其作为经验首选药物。临床应加强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耐药及产酶情况的监测,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阻止或延缓其耐药率的快速上升。  
      关键词:非痰标本;阴沟肠杆菌;头孢菌素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临床分布;耐药性   
      127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4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熊丽,张莹,刘斌,陈胜利,李玉娟
      2018, 29(8)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鄂州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且术后未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者感染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分析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我院观察组患者送检临床标本174份,检出真菌7种共87株,检出率较高的菌种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1株,47.13%)和光滑假丝酵母菌(23株,26.44%)。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等常用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低于20%;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超过25%,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素的耐药率低于20%。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入院时肌酐清除率(<30 mL/min)、气管切开辅助通气时间(≥7 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均为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3.02、2.98、2.21、2.05、2.48、2.35、4.74、5.97,95%置信区间分别为(1.59,5.74)、(1.58,5.63)、(1.18,4.41)、(1.11,3.78)、(1.34,4.59)、(1.27,4.34)、(2.49,8.35)、(3.08,11.49),P<0.05]。结论:我院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普遍较为敏感。低蛋白血症、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肌酐清除率、气管切开辅助通气时间、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是重症颅脑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上述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提高诊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同时,对于存在上述因素的高危患者,临床应及时给予早期预防性或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173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67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周清武
      2018, 29(8)
      摘要:目的:探讨酶放大免疫测定技术(EMIT)检测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动态飘逸校正系数。方法:针对EMIT法检测环孢素药物浓度的动态飘逸现象,以质量浓度为100 ng/mL的环孢素定标液为待测样品,选择其第58、101次检测结果来进行动态飘逸相关系数的推拟;分别以上述系数对第1、20、45、77、106、115次检测结果进行校正,考察校正质量浓度与真实质量浓度的差异。结果:推拟得动态飘逸系数k=(1+0.001 235×n0.419 5)n,动态飘逸校正系数k′ =1/[(1+0.001 235×n0.419 5)n]。各次检测结果经校正后,其校正质量浓度与真实质量浓度的相对误差在±4%之内。结论:推拟所得的动态飘逸校正系数可用于环孢素质控样品浓度的动态校正,有助于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准确检测。  
      关键词:酶放大免疫测定技术;环孢素;血药浓度;动态飘逸;校正系数   
      12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70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冯靖雄,朱华林,黄纯友,刘丛海,彭绍贤,孙小东,唐昊,蒋东坡
      2018, 29(8)
      摘要:目的: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并依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炎症标志物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住院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24%)和显效率(47.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和23.81%,住院时间[(15.24±3.53)d]显著短于对照组[(18.43±4.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D8+、TNF-α、hs-CRP、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SAP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症水平,缩短住院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参麦注射液;卒中相关性肺炎;老年;免疫功能;疗效;安全性   
      172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2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洁,覃铁和,王首红,温剑艺,郭伟新,王中华,廖小龙
      2018, 29(8)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空腹口服,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10 μg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中缓慢静注或入小壶缓慢静滴,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CRP、PCT、D-D、FIB水平均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TT、PT、APTT均显著延长,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可有效改善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丁苯酞软胶囊;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凝血功能   
      18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4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洋,范峥,常馨予,韩丽娟,郭桂明
      2018, 29(8)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祛瘀及清热类中药致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中药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6年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中的祛瘀及清热类中药致新的和严重的ADR,对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及剂型、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转归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8例报告中,女性发生率(70.13%)高于男性(29.87%),尤以50~59岁患者最多(21.48%);既往有ADR史77例(25.84%);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为主(57.37%),剂型以注射剂为主(25.50%),主要涉及药品种类为中成药(53.53%);且多发生于用药后>1 d(48.32%);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系统损害及胃肠损害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接触性皮炎、瘙痒、输液反应、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有97.99%的患者好转和治愈,未有患者死亡。结论:祛瘀及清热类中药致新的和严重的ADR较多,临床用药时需加强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不良反应;祛瘀;清热;中药;新的;严重的;回顾性分析   
      7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3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朱烨,吴雅利,李宝香,何静
      2018, 29(8)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等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ti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28 d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治疗前后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28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显著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均逐渐升高,且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7~28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cy、NSE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可明显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障碍,降低其血清Hcy、NSE水平,升高6-k-PGF1a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替普酶。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阿替普酶;神经认知;认知功能;同型半胱氨酸   
      14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4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明晋,陈小华,唐晓莉,李凑,梁婷,王海若,曾凤玲,王霁,刘曦
      2018, 29(8)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肿胀程度、疼痛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4月重庆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于膝关节镜下行半月板切除或修整术。对照组患者术中伤口缝合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膝关节腔注射;观察组患者术中伤口缝合后给予注射用氨甲环酸2.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中,膝关节腔注射。所有患者均未安置引流管,加压包扎伤口后松止血带。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7 d膝关节周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个月Lysholm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周径、VAS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1、3、5、7 d膝关节周径均显著大于同组术前,但观察组术后1、3 d显著小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7 d,两组患者膝关节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1、3 d及对照组患者1、3、5 d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但观察组术后1、3、5 d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7 d及对照组术后7 d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间术后7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减轻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早期关节肿胀程度,缓解术后早期疼痛,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氨甲环酸;膝关节腔注射;单纯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镜术;肿胀;疼痛;关节功能   
      223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5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科,樊梅,周科耀,彰宁
      2018, 29(8)
      摘要:目 的:比较羟考酮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4月113例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58例)和芬太尼组(55例)。羟考酮组患者于缝皮前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07 mg/kg,芬太尼组患者于缝皮前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7 μg/kg。待患者清醒后分别使用相应药物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时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分压[p(O2)],术后1 h(T3)、6 h(T4)、12 h(T5)、24 h(T6)、48 h(T7)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T0、T3、T6、T7时的血清P物质和五羟色胺(5-HT)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2时,两组患者 HR、MAP显著高于同组T0时,但羟考酮组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CVP、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6时,羟考酮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7时VAS评分及T3~T7时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6、T7时,两组患者血清P物质和5-HT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0时,但T3、T6时羟考酮组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7时,两组患者血清P物质和5-H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1%)显著低于芬太尼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在维持拔管前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早期降低血清致痛物质水平、早期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芬太尼,镇静效果与芬太尼相当。  
      关键词:羟考酮;芬太尼;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镇静;安全性   
      776
      |
      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8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谢明星,祁凤娥,马秋华,许力华,解增强,王英,周赟
      2018, 29(8)
      摘要: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和尿素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7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白芍总苷胶囊0.6 g,每日3次,若服药后出现腹泻或大便明显增多,则将剂量减少至0.3 g,每日3次+尿素乳膏适量,每日早晚1次涂抹于皮损处,连用12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首次剂量0.36 J/cm2,照射时间2 min/次,隔日照射1次,按皮肤反应调整剂量,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1例患者因照射后出现明显水肿性红斑伴疼痛后退出治疗;对照组患者均完成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6.49%)显著高于对照组(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S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和尿素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PASI评分。  
      关键词:窄谱中波紫外线;白芍总苷胶囊;尿素乳膏;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安全性   
      303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7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扬,全淑燕,曾力楠,黄亮,汪志凌,蒋璐灿,黄宗瑶,张伶俐
      2018, 29(8)
      摘要:目的:评价全球现有儿童腹泻临床实践指南,为临床实践和我国儿童腹泻循证指南的制定提供证据和方法学参考。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及指南相关网站,并补充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17 年12月,采用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Ⅱ)评价指南的方法学质量,由2名研究员独立完成,以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计算不同研究者评价结果的组间差异,并分析比较各指南的异同。结果:初检获得1 168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指南15个,其中美国3个,英国2个,世界卫生组织(WHO) 2个,意大利、欧洲、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南威尔士、南非和中国各1个。15个指南中,10个为循证指南,5个为非循证指南,指南证据级别与推荐强度方法不一。两名研究员评价得分ICC >0.75,P<0.05,表明组间评价一致性高。15篇指南总体质量不高,纳入指南在AGREEⅡ各领域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范围与目的 (84.44%)、表达的清晰性(79.82%)、参与人员(45.74%)、制定的严谨性(41.18%)、编辑的独立性(36.39%)、应用性 33.89%。指南推荐的主要防治方式大体一致:(1)预防和治疗脱水是儿童腹泻病治疗的关键环节;(2)各指南普遍认为补液期间继续母乳喂养可降低患儿脱水风险;(3)推荐锌制剂治疗腹泻以缩短病程;(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结论:全球现有儿童腹泻指南整体质量有待提高。我国尚无综合全面的儿童腹泻循证指南,且我国目前儿童腹泻治疗现状和WHO标准存在一定差距,需建立规范化治疗方案。建议以AGREEⅡ条目为参考标准,同时结合国际指南报告规范标准,综合考虑我国儿童腹泻疾病负担及发病特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质量儿童腹泻循证指南。  
      关键词:儿童腹泻;儿童急性胃肠炎;临床实践指南;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循证评价   
      392
      |
      3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1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姣,江宁,杨美春,方刚
      2018, 29(8)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辅助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收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或常规治疗联用米索前列醇(对照组)辅助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按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2.0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8项RCT,包括1 824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MD=-138.16,95%CI(-162.97,-113.35),P<0.001]、术后2 h出血量[MD=-134.33,95%CI(-149.87,-118.79),P<0.001]、术后24 h出血量[MD=-150.78,95%CI(-171.20,-130.37),P<0.001]和术后出血发生率[OR=0.22,95%CI(0.10,0.47) ,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R=2.37,95%CI(1.09,5.17),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辅助降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安全性   
      136
      |
      2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90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健刚,张丹丹,吕旭峰,杨悦
      2018, 29(8)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生长抑素及蛋白酶抑制剂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纳入生长抑素、蛋白酶抑制剂等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效果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CT),采用EndNote X8软件剔除重复文献,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3.3版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 3.4.3软件Gemtc 0.8程序包通过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采用Rev Man 5.3软件评估偏倚风险、Stata 14.0软件绘制漏斗图以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3篇RCTs,共10 576例患者,涉及生长抑素、加贝酯、乌司他丁、萘莫司他4种药物。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方面,疗效概率从大到小排序为生长抑素(静脉团注)>萘莫司他>乌司他丁>生长抑素(大剂量静脉滴注)>加贝酯,生长抑素(小剂量静脉滴注)无效。在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方面,疗效概率从大到小排序为生长抑素(大剂量静脉滴注)>生长抑素(静脉团注)>乌司他丁。在预防高风险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方面,仅萘莫司他有效。结论:与生长抑素(小剂量静脉滴注)、加贝酯相比,生长抑素术前静脉团注或大剂量静脉滴注、乌司他丁、萘莫司他等干预措施能较好地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虽然萘莫司他不能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但可以预防高风险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  
      关键词: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生长抑素;蛋白酶抑制剂;ERCP术后胰腺炎;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   
      428
      |
      3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2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享,秦佳鑫,王亚楠,卢颖,朱文涛
      2018, 29(8)
      摘要:目的:为提高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按高考录取批次和学校类型分层抽取北京市9所非医学院校,偶遇抽样86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用药常识、用药行为、基本信息三方面,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860份,回收有效问卷812份,有效回收率94.4%。用药常识方面,4.2%的大学生五道题目全部回答正确,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与正确率的相关性最大(P=0.007),少数民族、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6 000元以上的学生答题正确率更高;用药行为方面,14.4%的大学生七道题目全部回答正确,家庭中是否有长期(半年以上)服药经历的成员与正确率的相关性最大(P=0.035),家庭中没有长期(半年以上)服药经历成员、有从医人员的学生的用药规范程度更高。结论:北京市非医学院校大学生用药常识不足,用药依从性差,用药行为中存在不合理之处。社会、高校、家庭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规范地进行自我药疗。  
      关键词:非医学院校大学生;用药常识;用药行为   
      239
      |
      3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7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娟,张成志,陈庆宪,杨佳丹,龙锐,蒙龙,邱峰
      2018, 29(8)
      摘要:目的:为临床药师明确工作定位、改进工作模式、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国内18个省(区、市)的65家“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药师及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并就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提出建议。结果:共发放问卷3 840份,回收有效问卷3 045份[涉及17个省(区、市)的56家“三甲”医院],有效回收率为79.30%;其中,受访医护人员填写的问卷1 001份,受访药师填写的问卷1 013份,受访患者填写的问卷1 031份。受访医护人员中有88.45%认为其所在科室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配备临床药师;最需要临床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是积极参与临床查房、患者管理、疑难病例讨论、会诊等(77.32%);有64.54%认为临床药师基本能参加临床工作、解决简单用药问题,有27.17%认为其有时无法回答或解决临床用药相关问题,有14.59%认为其临床思维缺乏、无法与医护人员沟通;经常遇见的涉药问题主要是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78.02%)、用法用量(72.83%)、配伍禁忌(72.63%)、药物适应证(63.14%)、溶剂选择(61.74%)等。受访药师对于临床药师参加临床治疗工作的时间比例选择最多的是50%以上(35.55%)和30%以上(23.46%),还有13.19%认为其基本不参与临床治疗工作;认为临床药师的知识结构缺陷主要表现在临床医学与治疗学知识(92.50%)、交流沟通知识(47.19%)、药学专业知识(46.10%)等方面。受访患者中有87.90%表示愿意接受临床药师提供的用药指导;最需要临床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是用药告知和指导(79.92%)、观察用药情况和发现用药问题(71.00%)。结论:医务人员及患者对临床药师有着与临床治疗工作及合理用药相关的多方面药学服务需求,而从评价看临床药师还未达到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要求。建议临床药师应明确工作定位,改进工作模式、专职参与临床治疗工作,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医务人员;患者;需求;评价;调查   
      351
      |
      4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8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万茜淋,任雨贺,刘淑莹
      2018, 29(8)
      摘要:目的:为香菇多糖的相关中药制剂及其他功能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香菇多糖”“药理活性”“作用机制”“Lentinan”“Pharmacological action”等为关键词,检索在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收录的1969-2017年发表的关于香菇多糖药理活性的研究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获得国内、外文献61篇。研究结果显示,香菇多糖表现出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抗寄生虫、神经系统保护和抗抑郁、抗疲劳、抗氧化和抗衰老、抗辐射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相关的药理作用机制很多仍不明确,亟待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揭示。对香菇多糖各方面药理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香菇多糖的相关中药制剂及其他功能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香菇多糖;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35
      |
      5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289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娟,王军,邓庆华
      2018, 29(8)
      摘要:目的:为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药”“COPD”“AECOP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2007-2017年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在简述COPD炎症机制的基础上,就中药单体成分对COPD的治疗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COPD的发生发展是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结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蛋白酶等酶类以及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性介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白藜芦醇、黄芩苷、淫羊藿苷、七叶皂苷、木犀草素、黄连素、丹皮酚主要通过调节核转录因子κB、IL-8、TNF-α等炎性介质来延缓COPD的进展;淫羊藿苷、黄芪甲苷、葛根素主要通过减少一氧化氮的产生、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来实现抗氧化作用,改善患者肺功能;竹节参多糖等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来改善COPD症状。但目前绝大多数中药在化学单体成分和分子水平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故中药单体成分治疗COPD的具体途径和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机制;中药单体成分;治疗作用   
      294
      |
      5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00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崔昊,华玉玲
      2018, 29(8)
      摘要:目的:为马兰属药用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马兰”“Kalimer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85年1月-2017年10月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马兰属植物的研究文献,结果共查阅到相关文献127篇,其中有效文献40篇,对马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马兰属植物在我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主要有7种、3变种、1变型。化学成分的研究目前集中在马兰和毡毛马兰,其中马兰主要含有挥发油类、三萜类、黄酮类、蒽醌类等成分,毡毛马兰主要含有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较多的是马兰,其主要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镇痛、抗氧化、抗实验性胃溃疡和肝损伤保护等作用;毡毛马兰具有抗炎和止痛作用;全叶马兰具有抗炎镇痛、镇咳以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临床上常以马兰单方及组方用于治疗肝病、衄血、疮痈肿毒、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气管炎等疾病。马兰属植物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应进一步加强对该属植物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关键词:马兰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334
      |
      6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313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