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9 30 13
    • 步达,姜超,徐蕴,刘娜,潘林梅
      2019, 30(13)
      摘要:目的:了解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研究的现状,分析研究的热点与不足,为同行从事相关研究、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题名或关键词为“教师”,且作者单位为“中医药大学”或“中医学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所收录的中医药院校正式发表的教师发展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自数据库建库起至2018年11月19日。在应用Note Express 3.0软件提取文献发文年代、来源期刊、发文机构、论文作者、被引频次、基金资助、关键词等参数的基础上,利用SPSS 19.0等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与分析。结果:获得有效文献1 183篇,主要为期刊文献(1 144篇);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达峰值为118篇;1 144篇文献被刊载在408种期刊上;发文量前6的作者分别为刘京丽(6篇)和梁馨月、刘娜、刘燕平、许南阳、闫晓天(各5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南京中医药大学(89篇);653篇(55.20%)的文献有被引记录,但大多数(457篇,38.63%)被引0~3次,篇均被引2.15次;国家部委资助的基金论文比不到3%;共提取关键词7 098个,高频关键词31个,包括“高校教师”和“青年教师”等。结论:中医药院校的教师发展研究日趋活跃,但研究的核心作者尚未形成,研究的持续性、系统性不够,研究质量仍有待提高。  
      关键词:教师发展;中医药院校;文献计量学   
      200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1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旭,田丽娟
      2019, 30(13)
      摘要:目的: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查阅相关公告、文件及文献,分析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与结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制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相关法规缺失、药物临床试验过程监管缺失、监管机构及其职能不明确、非“三甲”医院在建立临床试验机构上面临软硬件建设不足的现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内部管理弱化、备案制后申办方对临床试验机构的需求仍将集中在少数大型医院等问题。基于此,笔者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并出台相关规章及实施细则,明确相关监管机构及其职能(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订临床试验机构监管的相关的法规规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查验中心负责建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以及过程监管的检查细则,过程监管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负责),政府建立内外联动机制积极建设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并维持其有效运营,通过领导重视、制订内部章程、加强内部培训和机构间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临床试验机构的内部管理,并合理分工,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水平开展差异化的服务吸引申办方,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系统中按机构的能力和类型加以分类、公开并鼓励申办方选择适宜的机构开展药物临床试验,以此保障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制;实施;阻碍;对策   
      725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87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班玉娟,张丽,陈瑞,朱高峰,王建塔,陈文章,汤磊,黄静
      2019, 30(13)
      摘要:目的:比较树豆酮酸A在不同种属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为检测手段,采用超滤法测定低、中、高质量浓度(2.5、5、20 μg/mL)的树豆酮酸A分别在大鼠、家兔及人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BEH C18,保护柱为WatersVanGuard BEH C18;流动相为0.01%甲酸溶液(溶剂A)和含0.01%甲酸的乙腈溶液(溶剂B),梯度洗脱;流速为0.15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 μL。质谱条件:电喷雾电离源;负离子模式采集;毛细管电压为1.5 kV;锥孔电压为30 V;离子源温度为100 ℃;脱溶剂气温度为400 ℃;锥孔气流量为50 L/h;脱溶剂气流量为800 L/h;扫描范围为质荷比(m/z) 50→1 200。结果:在2.5、5、20 μg/mL质量浓度下,树豆酮酸A在大鼠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5.63±0.90)%、(98.30±0.03)%、(99.42±0.01)%(n=3);在家兔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9.61±1.08)%、(98.48±0.10)%、(99.42±0.03)%(n=3);在健康人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6.74±1.22)%、(97.99±0.11)%、(99.37±0.01)%(n=3),其中在2.5 μg/mL时树豆酮酸A在大鼠和人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明显低于在家兔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P<0.05)。结论:5、20 μg/mL的树豆酮酸A在大鼠、家兔及人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于2.5 μg/mL树豆酮酸A;仅在2.5 μg/mL时,树豆酮酸A在不同种属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有明显差异;在5、20 μg/mL时,树豆酮酸A在不同种属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均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树豆酮酸A;血浆蛋白结合率;超滤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大鼠;家兔;人   
      355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0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志芳,聂黎行
      2019, 30(13)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牛黄清胃丸中绿原酸、栀子苷、连翘酯苷A、柚皮苷、黄芩苷、甘草酸铵、大黄酚7个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波长切换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348 nm(绿原酸)、238 nm(栀子苷)、330 nm(连翘酯苷A)、280 nm(柚皮苷和黄芩苷)、237 nm(甘草酸铵)、254 nm(大黄酚);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绿原酸、栀子苷、连翘酯苷A、柚皮苷、黄芩苷、甘草酸铵和大黄酚的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11 67~0.233 4 μg(r=0.999 4)、0.042 91~0.858 1 μg(r=0.999 4)、0.125 0~2.500 μg(r=0.999 9)、0.118 0~2.360 μg(r=0.999 9)、0.119 6~2.392 μg(r=0.999 7)、0.030 57~0.611 4 μg(r=0.999 6)和0.006 201~0.124 0   μg(r=0.999 4),定量限分别为1.167、0.858、1.250、1.180、1.196、0.611、0.620 μg/mL;精密度试验的RSD分别为0.98%、1.04%、0.59%、1.50%、0.83%、1.24%和1.32%(n=6);稳定性试验的RSD分别为1.21%、0.97%、1.42%、0.71%、0.98%、1.87%和1.63%(n=6,12 h);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2%、98.11%、98.81%、98.50%、98.30%、98.16%和97.83%,RSD分别为1.37%、1.41%、0.64%、1.01%、1.18%、1.16%和1.16%(n=6)。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牛黄清胃丸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牛黄清胃丸;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绿原酸;栀子苷;连翘酯苷A;柚皮苷;黄芩苷;甘草酸铵;大黄酚;含量测定   
      266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94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左雅敏,李琛,彭兴春,卫荣华,伍庆,郑燕,邓雪华
      2019, 30(13)
      摘要:目的:建立黄精及其饮片中薯蓣皂苷元、5-羟甲基糠醛、香草酸、芦丁、槲皮素及山柰酚6种成分的一测多评(QAMS)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外标法同时测定黄精及其饮片中6种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5-羟甲基糠醛、香草酸、芦丁、槲皮素及山柰酚检测波长为254 nm(0~60 min),薯蓣皂苷元检测波长为202 nm(60~75 min);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 ℃]。以香草酸为内标,分别计算出其余5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CFs)并进行耐用性考察,并采用相对保留法对待测成分色谱峰进行准确定位,然后根据RCFs计算黄精药材中其他5种成分的含量,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黄精饮片进行方法验证,分别采用QAMS法和外标法测定其中6种成分的含量,比较两种方法含量测定差异。结果:HPLC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相关要求。在线性范围内,薯蓣皂苷元、5-羟甲基糠醛、芦丁、槲皮素及山柰酚的RCFs分别为0.195、0.025、0.263、0.345、0.075,在不同试验条件下RCFs重现性良好。外标法和QAMS法两种方法测得的黄精药材及其饮片中6种成分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QAMS法可用于同时测定黄精药材及其饮片中6种成分含量。  
      关键词:一测多评法;黄精;饮片;质量控制;高效液相色谱法   
      1155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93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彩凤,胡欣,金鹏飞,李清,孙淑仃,毕开顺,付宏征
      2019, 30(13)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三叶青块根中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Alliance SilGreen C18,流动相为0.2%磷酸水溶液-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 ℃,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量为15 μL。结果: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和山柰酚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1.77~217.77、12.37~123.75、13.23~132.31、4.63~46.30、5.75~57.50、3.36~33.66 μg/mL(r均=0.999 9);检测限分别为0.217 8、0.123 8、0.066 2、0.046 3、0.191 7、0.112 3 μg/mL;定量限分别为0.435 6、0.247 5、0.165 4、0.154 3、0.575 0、0.421 2 μg/mL;精密度(n=6)、稳定性(24 h,n=7)、重复性(n=6)试验的RSD均≤3.2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23%、86.88%、97.51%、97.67%、97.50%、87.46%,RSD分别为1.85%、1.90%、1.84%、1.87%、1.25%、2.01%(n=9)。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同时测定三叶青块根中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  
      关键词:三叶青;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227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4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晓明,林鹏飞,董妙先,徐天娇,于春磊,荣华,王晓丽
      2019, 30(13)
      摘要:目的:考察白屈菜碱对活化后大鼠肝星状细胞CFSC-8B的增殖、胶原合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受体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CFSC-8B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溶剂组(乙醇)、阳性对照组(1 μg/mL秋水仙碱乙醇溶液)和白屈菜碱低、中、高浓度组(2.1、4.2、8.4 μg/mL白屈菜碱乙醇溶液)。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利用20 μg/L的TGF-β1作用24 h进行活化,后5组细胞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4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酶消化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羟脯氨酸(Hy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TGF-β1Ⅰ型受体(TβR-Ⅰ)和TβR-Ⅱ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βR-Ⅰ和TβR-Ⅱ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率、Hyp含量、Col-Ⅰ和Col-Ⅲ水平、TβR-Ⅰ和TβR-Ⅱ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α-SMA、TβR-Ⅰ、TβR-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溶剂组细胞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白屈菜碱低浓度组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和白屈菜碱高浓度组细胞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白屈菜碱中浓度组细胞除Hyp和Col-Ⅲ水平降低不显著外,上述其余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白屈菜碱中浓度组比较,白屈菜碱高浓度组细胞增殖率、Col-Ⅰ水平、TβR-Ⅰ和TβR-Ⅱ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屈菜碱能抑制活化后CFSC-8B细胞的增殖、胶原合成以及TβR-Ⅰ、TβR-Ⅱ蛋白和mRNA的表达。  
      关键词:白屈菜碱;大鼠肝星状细胞CFSC-8B;细胞增殖;胶原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   
      15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96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郭志渊,赵欣庆,朱恒怡,袁军
      2019, 30(13)
      摘要:目的:建立福多司坦原料药及其制剂中有关物质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国内8家企业生产的福多司坦原料药或制剂为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外标法)测定杂质A、B、C的含量,色谱柱为MGⅡ C18,流动相为0.12%己烷磺酸钠溶液(pH 2.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5 ℃,进样量为20 μL。采用HPLC法(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杂质E、F、G的含量,色谱柱为Altech Altima C18,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盐缓冲液-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200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0 μL。结果:杂质A、B、C、E、F、G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446~22.291、0.202~20.158、0.101~12.082、0.111 0~11.100、0.210 4~10.520、0.221 6~11.080 μg/mL,检测限分别为5.57、1.01、1.99、2.22、4.21、4.43 ng,定量限分别为11.14、2.02、3.98、4.45、8.42、8.85 ng;杂质E、F、G的校正因子分别为0.91、1.42、1.73,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88、1.95、3.08;精密度(n=6)、稳定性[杂质A(4 h,n=3),其余各杂质(24 h,n=7)]试验的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97.3%、102.4%、99.4%、98.9%、96.4%,RSD分别为1.4%、1.5%、1.1%、0.9%、1.2%、0.5%(n=9);8家福多司坦原料药或制剂生产企业中杂质总含量均<1.1%。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福多司坦原料药及其制剂中有关物质的定量研究。  
      关键词:福多司坦;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原料药   
      243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8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明明,蔡锦源,刘京,顾浦中,侍慧慧,张艳军
      2019, 30(13)
      摘要:目的:合成米托蒽醌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1,4,5,8-四羟基蒽醌为原料,氩气保护下,50 ℃水浴条件中与N-(2-羟乙基)乙二胺反应2 h,经干空气缓慢氧化4 h后制得米托蒽醌粗品,粗品结晶以乙醇-正己烷(4 ∶ 1,V/V)混合液热溶冷却过夜析晶后,经乙醇-正己烷混合液多次洗涤制得米托蒽醌精品。考察精品(4批)的熔点、水溶液pH、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结构特征、干燥失重(失水率)和临界相对湿度(CRH)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中米托蒽醌的含量。结果:成功合成米托蒽醌,合成产率为34.3%,熔点为159.1~163.6 ℃,水溶液显碱性(pH为7.63~9.54),235~245 nm波长范围内出现紫外最大吸收峰,590~600 nm波长范围内出现可见光最大吸收峰,红外特征与《药品红外光谱集》(2015年版)米托蒽醌项下描述一致,失水率为-0.83%~2.36%,CRH为54.7%,HPLC法测得平均含量为78.1%(n=4)。结论:本文通过温和、无毒无害的试验条件成功合成米托蒽醌,合成步骤简单、成本低廉、产率高,合成产品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关键词:米托蒽醌;合成;质量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法   
      512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9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付聪敏,王敏,徐松涛,金少举
      2019, 30(13)
      摘要:目的:研究槐果碱(SC)对炎性痛模型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及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2(COX-2/PGE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镇痛实验。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100 mg/kg)和槐果碱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mg/kg),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后2 h,各组小鼠腹腔注射冰醋酸溶液,记录小鼠15 min内的扭体次数;另取50只小鼠,分组及给药同上,采用智能热板仪测定末次给药15、30、60、120 min后小鼠的反应痛阈值(Tr)。(2)抗炎及机制实验。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100 mg/kg)及槐果碱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mg/kg),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后60 min,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注射1%角叉菜胶致炎,并于致炎1、3、5 h后测定各组小鼠足趾肿胀度。另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槐果碱组(40 mg/kg),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后60 min,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注射1%角叉菜胶致炎,5 h后采用生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足趾肿胀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足趾肿胀组织中PGE2水平;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足趾肿胀组织中COX-1、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镇痛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扭体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末次给药30、60、120 min后Tr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在抗炎及机制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致炎1、3、5 h后的足趾肿胀度明显升高(P<0.01),足趾肿胀组织中SOD、GSH-Px、T-AOC水平明显降低(P<0.01),MDA、PGE2水平明显升高(P<0.01),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槐果碱高、中剂量组小鼠致炎3、5 h后的足趾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槐果碱组小鼠足趾肿胀组织中SOD、GSH-Px、T-AOC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MDA、PGE2水平明显降低(P<0.01),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果碱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和抑制COX-2/PGE2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槐果碱;氧化应激;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2;小鼠   
      623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95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玲娇,高先,刘清池,杨继章,孙国祥,于静
      2019, 30(13)
      摘要:目的:优选金卷升板胶囊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没食子酸、绿原酸、黄芩苷、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转移率的综合评分值为考察指标,以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功率、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金卷升板胶囊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药材加50倍量的70%乙醇,在超声功率300 W下超声提取40 min。在验证试验中,3批样品提取后没食子酸、绿原酸、黄芩苷、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85.92%、86.37%、92.76%、90.84%、87.26%(RSD<3.57%,n=3),综合评分平均值为88.95%,与预测值88.27%的相对误差为1.10%。结论: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响应面法可用于金卷升板胶囊提取工艺的优选,所得工艺方法简便、结果稳定。  
      关键词:金卷升板胶囊;多指标综合评分;响应面法;超声提取;工艺优选   
      155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84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倩,林佩璜,郑丹丹,黄秋虹,王梅爱,陈慧勤,施子禄
      2019, 30(13)
      摘要:目的:研究桑枝多糖(RMP)预防性给药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模型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阳性对照,15 mg/kg)和RMP低、中、高剂量组(300、600、1 200 mg/kg)。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小鼠复制RIRI模型。术前24 h灌胃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周。再灌24 h后处死各组小鼠,检测其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光镜下观察其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其肾皮质中Toll样受体4(TLR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Scr、BUN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出现典型的炎性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变性、坏死,并见炎性细胞浸润;血清中IL-1β、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皮质中TLR4、p38MAPK和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肾组织病理损伤均不同程度改善,尤以RMP中、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IL-1β、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阿托伐他汀组和RMP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10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阿托伐他汀组和RMP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各给药组小鼠肾皮质中TLR4、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RMP预防性给药能改善小鼠RIRI,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TLR4/p38MAPK通路,进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关键词:桑枝多糖;肾缺血再灌注损伤;Toll样受体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小鼠   
      188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7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淼,陈龙,朱华,黎理,笪舫芳,龙莉,何瑞婷
      2019, 30(13)
      摘要:目的:建立石仙桃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为石仙桃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广西、广东和福建产16批石仙桃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柱为Agilent SB-aq,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5 μL],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根据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11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的共有色谱峰1为天麻素;16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16批药材样品可聚为2类。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为石仙桃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石仙桃;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聚类分析   
      151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3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周建华,洪挺,张昆艳,杨毅生
      2019, 30(13)
      摘要:目的:为完善和提高杞菊地黄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0502法对杞菊地黄口服液中枸杞子、菊花、牡丹皮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分别以枸杞子、菊花和丹皮酚为对照,展开系统分别为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6 ∶ 1 ∶ 0.5,V/V/V)、三氯甲烷-异丙醇-甲酸(10 ∶ 1 ∶ 0.5,V/V/V)和环己烷-乙酸乙酯(3 ∶ 1,V/V);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杞菊地黄口服液中莫诺苷、马钱苷及丹皮酚的含量[色谱柱为InertSustain C18,流动相为乙腈-0.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40 nm(莫诺苷和马钱苷)和274 nm(丹皮酚),柱温为4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在枸杞子、菊花、牡丹皮TLC供试品图谱中,与对照药材/对照品图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莫诺苷、马钱苷及丹皮酚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2~106.17、1.91~95.63、4.78~239.16 μg/mL(R2=0.999 9、0.999 9、0.999 8);定量限分别为2.12、1.91、2.39 μg/mL;检测限分别为0.53、0.48、0.59 μ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 (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7%、97.06%、97.65%,RSD分别为0.80%、1.18%、1.36%(n=6);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n=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耐用性好,可为完善杞菊地黄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杞菊地黄口服液;质量标准;提高;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17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7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银洁,刘本臣,刘军,宫凯敏,赛纪虎,张久存,王宏伟
      2019, 30(13)
      摘要:目的:筛选消肿止痛液具有消肿、促溃疡面愈合、镇痛的有效部位,为其二次开发为软膏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101大孔树脂分离得到消肿止痛液的水洗脱部位和20%、40%、60%、95%乙醇洗脱部位。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和造模组(n=112);正常组大鼠不作处理,造模组大鼠采用肛周皮肤注射75%冰醋酸致肛周溃疡复制大鼠痔疮模型;将96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软膏基质0.51 g/(kg·d)],阳性组[马应龙麝香痔疮膏0.51 g/(kg·d)],消肿止痛液及其水洗脱部位和20%、40%、60%乙醇洗脱部位的高、低剂量组[按生药计给药剂量均分别为8.34、2.78 g/(kg·d),均制成含药软膏],每组8只;肛周涂抹给药,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7 d;观察给药第3、7天大鼠肛周局部症状以及给药第7天大鼠肛周局部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并分别进行评分,考察各洗脱部位的消肿、促溃疡面愈合作用。分别取12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软膏基质1.03 g/(kg·d)]、阳性组[马应龙麝香痔疮膏1.03 g/(kg·d)]和消肿止痛液及其各洗脱部位的高、低剂量组[按生药计均分别为16.65、5.55 g/(kg·d),均制成含药软膏],每组10只;经皮给药,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30 min后,分别通过醋酸扭体实验检测小鼠的扭体潜伏时间、15 min扭体次数以及热板致痛实验检测小鼠的痛阈值,考察各洗脱部位的全身和局部镇痛作用。结果:在消肿、促溃疡面愈合考察实验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给药第3、7天肛周局部症状评分以及在给药第7天肛周局部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40%乙醇洗脱部位高、低剂量组大鼠上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20%乙醇洗脱部位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第3、7天以及60%乙醇洗脱部位组大鼠在给药第7天肛周局部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在镇痛考察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40%乙醇洗脱部位高、低剂量组以及60%乙醇洗脱部位高剂量组小鼠的扭体潜伏时间显著缩短、15 min扭体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20%乙醇洗脱部位高剂量组小鼠扭体潜伏时间显著缩短(P<0.05);阳性组、40%乙醇洗脱部位高、低剂量组小鼠给药后痛阈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消肿止痛液40%乙醇洗脱部位具有较好的消肿、促溃疡面愈合和镇痛作用。  
      关键词:消肿止痛液;有效部位;消肿;促溃疡面愈合;镇痛;大鼠;小鼠   
      390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9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军,戴衍朋,石典花,苏本正,孙立立
      2019, 30(1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丹参饮片质量的影响,为丹参产地加工成饮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山东两地(平阴、平邑)产鲜丹参药材,以鲜切、干燥三成干切、干燥五成干切、全干切、传统切[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简称药典)方法]、全干蒸后切、鲜蒸切、三成干蒸切、鲜煮切(再分为晾、烘)等24种工艺加工成丹参饮片,以饮片外观性状和水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等为指标对产地加工工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从外观性状来看,传统切、鲜蒸切、三成干蒸切所得饮片表面色泽较好,成片率高,较符合药典相关描述。从水分、有效成分含量等指标来看,各工艺所得丹参饮片水分含量为3.60%~10.4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51.07%~70.18%、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5.08%~20.36%,均符合药典规定的含量标准;丹参酮类含量为0.16%~0.79%,其中来源于平阴的饮片只有鲜切和鲜煮切烘样品不符合药典标准(丹参酮类含量不得少于0.25%),而来源于平邑的饮片均符合标准;丹酚酸B含量为4.51%~8.68%,所有样品均符合药典标准(丹酚酸B含量不得少于3.0%)。在所有加工方法中,以蒸切晾干工艺所得饮片各指标含量更高。结论:从饮片外观性状、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以蒸后切晾干较宜。  
      关键词:丹参;产地加工;外观性状;丹参酮类;丹酚酸 B   
      279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5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洪海都,刘城鑫,洪榆,黄慧婷,李冬婷,潘悦,陈思,陈创荣,刘小虹
      2019, 30(13)
      摘要:目的:挖掘和分析治疗感冒的中成药的组方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及治疗感冒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名称、剂型、处方、功能与主治,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中,统计药材用药频次;运用Apriori算法及关联规则对处方中核心药物组合进行统计分析(设置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0.65);根据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法提取新方组合。结果:共收集到治疗感冒的130种(包括同处方不同剂型中成药196个)中成药,包括颗粒剂(47个)、丸剂(32个)、片剂(31个)、合剂(31个)等剂型,包含264味药材;治疗感冒证型有风热证、风寒证、暑湿证、气虚证;用药频次排前3的药材为甘草(45.38%)、黄芩(32.31%)、桔梗(31.54%);常用核心药材组合28个,其中频次排前3的为甘草-桔梗、薄荷-桔梗、黄芩-连翘;挖掘出的新方组合为荆芥-桔梗-薄荷-陈皮-紫苏叶-枳壳-茯苓、连翘-黄芩-金银花-牛蒡子-淡豆豉等4首。结论:本研究通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分析治疗感冒中成药的组方规律,可为临床辩证用药及研发治疗感冒新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据挖掘;感冒;中成药;组方规律;关联规则   
      211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92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宋文静,张炜,骆桂法,海平,郭全兴
      2019, 30(13)
      摘要:目的:建立藏药菥蓂子的定性与定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别鉴定及测定15批菥蓂子中的黄酮类成分异牡荆素、当药黄素和硫代葡萄糖苷类成分黑芥子苷。两类成分薄层色谱鉴别的固定相分别为聚酰胺薄膜、高效硅胶GF254,展开剂分别为三氯甲烷-甲醇-冰醋酸(11 ∶ 1 ∶ 1,V/V/V)、乙酸乙酯-甲醇-三乙胺(4 ∶ 5 ∶ 0.5,V/V/V)。在异牡荆素、当药黄素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中,色谱柱为CAPCELL PAK MGⅡ C18,流动相为乙腈-0.4 %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6 nm;在黑芥子苷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中,色谱柱为CAPCELL PAK MGII C18,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四丁基硫酸氢铵水溶液(15 ∶ 85,V/V,pH 6),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7 nm。结果:在薄层色谱鉴别图谱中,供试品分别检测出与异牡荆素、当药黄素及黑芥子苷对照品相应的斑点;异牡荆素、当药黄素、黑芥子苷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26~79.00、1.21~75.38、12.80~640.00 μg/mL(r均≥0.999 5),检测限分别为0.09、0.12、0.15 μg/mL,定量限分别为0.39、0.43、0.54 μg/mL;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0%(n=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97.0%、98.1%,RSD分别为1.9%、1.8%、1.8%(n=6)。15批菥蓂子药材中异牡荆素、当药黄素、黑芥子苷含量范围分别为0.013~0.090、0.020~0.130、18.92~40.75 mg/g。结论: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可用于藏药菥蓂子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藏药;菥蓂子;异牡荆素;当药黄素;黑芥子苷;含量测定;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29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85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艳丽,林蓉,冯永刚,许晓丽
      2019, 30(13)
      摘要:目的:基于CYP2C9*3(1075A>C)和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建立肾功能不全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服用华法林的肾功能不全患者(涉及疾病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遗传性肾脏疾病)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3.0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法检测CYP2C9*3(1075A>C)和VKORC1- 1639G>A基因型,分析患者基因型、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华法林稳态剂量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肾功能不全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的预测模型,并另选25例患者进行验证。结果:103例患者的CYP2C9*3(1075A>C)和VKORC1-1639G>A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其中CYP2C9*3(1075A>C)AA基因型患者华法林平均稳态剂量(3.20±0.88) mg/d显著高于CYP2C9*3(1075A>C)AC基因型患者华法林平均稳态剂量(2.17±0.13) mg/d(P<0.05),VKORC1-1639G>A AA基因型患者华法林平均稳态剂量(2.89±0.08) mg/d显著低于VKORC1-1639G>A GA基因型患者华法林平均稳态剂量(4.01±0.17) mg/d(P<0.05);男性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3.16±0.11) mg/d高于女性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3.07±0.13) mg/d(P>0.05);年龄与华法林稳态剂量呈负相关(P<0.05);eGFR与华法林稳态剂量呈正相关(P<0.05);BMI与华法林稳态剂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肾功能不全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3.057-0.73* VKORC1-1639G>A+0.08*eGFR-0.013*年龄+0.565* CYP2C9*3(1075A>C)[VKORC1-1639G>A:AA=1,GA=0,GG=0;CYP2C9*3(1075A>C):AA=1,AC=0;年龄为岁;eGFR单位为mL/(min·1.73 m2)](R2=0.502)。25例验证患者的预测模型剂量(3.12±0.56) mg/d与实际稳态剂量(3.06±0.93) m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C9*3(1075A>C)AA和VKORC1-1639 G>A不同基因型患者的华法林稳态剂量有明显差异,成功建立肾功能不全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的预测模型。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肾功能不全;华法林;稳态剂量;预测模型   
      250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6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永娜,贺宝霞,张振鑫,陈金花,张文周
      2019, 30(13)
      摘要:目的:对比长、短效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和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使用长、短效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和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132例病例,其中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短效,A组)60例,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长效,B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髓抑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两组治疗方案的成本,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以下调药品价格20%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A、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7%、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骨髓抑制情况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成本分别为(335.91±180.34)、(1 982.75±603.15)元,A组成本明显低于B组(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69、26.44。以A组为参照,B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94.55。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无差异。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预防和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有效性相当,但前者的成本-效果比低于后者。  
      关键词: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肺部恶性肿瘤;骨髓抑制;成本-效果分析   
      520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4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熊欢,吴行伟,郭西芮,熊祥樽,张佳颖,龙恩武
      2019, 30(1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开展药物治疗管理(MTM)中的作用。方法:借鉴美国MTM实践模式,以1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为例,内分泌专业临床药师按收集患者信息、药物治疗回顾、制订药物相关治疗计划、直接与医师沟通相关的干预措施或建议患者咨询相关医疗服务人员、记录及随访等五个流程对其开展MTM。结果:临床药师收集该患者信息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过敏史及用药史等,确定不适宜的降糖药物治疗、肥胖所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高血脂状态是该患者优先考虑的药物相关问题。针对患者为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临床药师建议患者将胰岛素类药物改为非胰岛素类药物,推荐使用利拉鲁肽;针对血脂水平控制不佳情况,建议患者在口服辛伐他汀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患者的主治医师同意上述建议并调整处方。临床药师并就每种药物的重要性、总能量的摄入控制、营养均衡的膳食、体育锻炼等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血糖(空腹血糖5~7 mmol/L,餐后血糖8~10 mmol/L)和血脂(总胆固醇4.80 mmol/L,三酰甘油1.6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05 mmol/L)得到有效控制,体质量也减轻了3 kg,但生活方式改善较差,主要与其工作性质有关,临床药师再次与其沟通强调了适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患者同意继续随访。结论:临床药师可借助MTM服务模式,为慢病患者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对提升医疗质量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药物治疗管理;肥胖型糖尿病;临床药师;实践   
      238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9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振城,宋再伟,赵荣生
      2019, 30(13)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大剂量(>500 mg/m2)甲氨蝶呤不同输注方案治疗骨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linicaltrials.gov、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18年3月纳入大剂量甲氨蝶呤不同输注方案(不同剂量和输注时间)治疗骨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性研究和随机/非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和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血药浓度(c)、相关毒性(如肝毒性发生率、血液毒性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合计3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8 g/m2组患者c0 h[MD=-240.11,95%CI(-271.47,-208.75),P<0.001]、c24 h[MD=-0.09,95%CI(-0.11,0.08),P<0.001]、c48 h[MD=-0.07,95%CI(-0.10,-0.05),P<0.001]、c72 h[MD=  -0.05,95%CI (-0.06,-0.03),P<0.001]以及肝毒性发生率[OR=0.26,95%CI(0.10,0.67),P<0.005]均显著低于10 g/m2组患者;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均给予8 g/m2时,输注时间为2、4 h患者的c24 h显著低于输注6 h患者,8 g/m2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显著低于10 g/m2组患者。结论: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骨肉瘤时,适当降低给药剂量(如8 g/m2)和适当延长输注时间(如6 h)可能获得较理想的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骨肉瘤;输注方案;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23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0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蔡林坤,彭卓嵛,黄适,黄雅兰,陶丽芬,蓝斯莹
      2019, 30(13)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对比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起至2018年8月,收集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试验组)对比单用奥美拉唑(对照组)治疗胃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1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学软件对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胃溃疡出血复发率、临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住院时间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合计1 8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有效率[RR=1.24,95%CI(1.19,1.29),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胃溃疡出血复发率[RR=0.27,95%CI(0.17,0.45),P<0.001]、临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MD=-2.04,95%CI(-2.25,-1.83),P<0.001]、住院时间[MD=-4.25,95%CI(-4.55,     -3.95),P<0.001]均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8,95%CI(0.46,1.02),P=0.06]。结论:与单用奥美拉唑相比,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可显著提高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其胃溃疡出血复发率、缩短其临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铝碳酸镁;奥美拉唑;胃溃疡;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451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0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朱岳鑫,黄雨思,陈慧婷,张蕾,李旸,曾庆春,许顶立
      2019, 30(13)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后双联抗血小板用药时间对术后并发症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为TAV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注册中心、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19年2月,收集双联抗血小板用药时间对TAVI术后并发症疗效(全因死亡率及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和安全性(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5.1.0(RCT)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观察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及Stata 14.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针对各结局及不同用药时间进行Meta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3项RCT、10项观察性研究,合计 2 868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后1个月和6个月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0.05[95%CI(0.03,0.07),P<0.001]、0.07[95%CI(0.05,0.08),P<0.001];用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14[95%CI(0.08,0.19),P<0.001]、0.11[95%CI(0.03,0.19),P=0.007]、0.13 [95%CI(0.05,0.22),P=0.002];用药后1个月的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为0.04[95%CI(0.03,0.05),P<0.001]。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后6个月内的全因死亡率[回归系数=0.005 7,95% CI(-0.001 6, 0.013 0),P=0.116]、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回归系数=-0.000 5,95%CI(-0.022 4,0.021 4),P=0.959]、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回归系数=0.001 4,95%CI(-0.003 8,0.006 5),P=0.570]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用药时间均无相关性。结论: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用药时间对增加TAVI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对安全性也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用药时间;术后并发症;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211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78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宋海,冯美珠,赵文喆
      2019, 30(13)
      摘要:目的:对临床医师获取疾病诊疗相关信息的渠道进行调研和分析,为管理机构掌握相关信息和实施继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唐山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14家(12家二级甲等、2家三级甲等),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在岗医师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医师获得疾病诊疗相关信息的渠道(包括医学专家内部交流平台、专业医学中文期刊、专业医学网络媒体、专业医学培训班/课程以及专业医学学术会议5种),并从医院级别、科室、职称、学历、从医年限等角度对其获取诊疗相关信息的渠道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 536份,回收2 105 份(回收率83.0%),其中有效问卷2 047份(有效率97.2%)。三级医院医师通过“专业医学中文期刊”“专业医学网络媒体”“专业医学培训班/课程”“专业医学学术会议”获取相关信息的比例高于二级医院医师(P<0.05或P<0.01);不同科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选择“医学专家内部交流平台”“专业医学中文期刊”“专业医学学术会议”的比例高于主治医师及以下职称医师(P<0.05或P<0.01);硕士及以上学历医师选择“专业医学中文期刊”“专业医学网络媒体”“专业医学学术会议”的比例显著高于本科及以下学历医师(P<0.05或P<0.01),从医11年及以上的医师选择“专业医学中文期刊”“专业医学培训班/课程”的比例显著高于从医10年及以下医师(P<0.05或P<0.01)。整体而言,选择“医学专家内部交流平台”和“专业医学网络媒体”的医师比例明显高于“专业医学中文期刊”“专业医学培训班/课程”和“专业医学学术会议”(P<0.001)。结论:临床医师更多选择“医学专家内部交流平台”和“专业医学网络媒体”渠道获取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医师内部信息交流平台和专业医学网络媒体,可成为医务人员实施继续教育、提高疾病诊疗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唐山市;临床医师;疾病诊疗相关信息;渠道;调查分析   
      14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80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何丽雅,纪优,周岳茜,卢诗佳,丁宝月,张洁
      2019, 30(13)
      摘要:目的:综述阳离子型纳米载体在递送抗肿瘤药物过程中的细胞转运机制及影响因素,为阳离子型纳米载体介导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阳离子载体”“细胞摄取”“胞内转运”“细胞外排”“Cationic carrier”“Cell uptake”“Intracellular transportation”“Exocytos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8年9月收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阳离子型纳米载体在递送抗肿瘤药物过程中的细胞转运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88篇,其中有效文献44篇。阳离子型纳米载体在递送抗肿瘤药物过程中的细胞转运过程包括细胞摄取、胞内转运、细胞外排3个过程。细胞摄取机制包括能量依赖的内吞作用和细胞膜打孔,其影响因素有阳离子型纳米载体及其给药系统的粒径、肿瘤细胞的种类;胞内转运机制即阳离子型纳米载体被摄取后部分转运至溶酶体,部分避开溶酶体转运至细胞浆或其他细胞器,其是否转运进入溶酶体主要由内吞途径决定;细胞外排机制即阳离子型纳米载体通过外泌体、溶酶体降解和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途径被排出肿瘤细胞,其影响因素有肿瘤细胞种类和阳离子型纳米载体的粒径、形状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细胞内部分细胞器具有带电荷的膜结构,阳离子型纳米载体可能会与细胞器膜发生静电作用,从而影响其靶向作用,但该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开发靶向性更强、抗肿瘤效果更好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阳离子型纳米载体;细胞摄取;胞内转运;细胞外排;内吞作用;细胞膜打孔;影响因素   
      273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80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田苗苗,刘扬,刘树民
      2019, 30(13)
      摘要:目的:为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蒲公英”“乳腺癌”“凋亡”“化学成分” “Taraxacum”“Breast Cancer”“Apoptosis”“Chemical constituent”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7年10月-2018年1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乳腺癌分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法、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19篇,其中有效文献48篇。乳腺癌分为微管A型、微管B型、HER2因子过表达型和基底样型4种细胞亚型;微管A、B型乳腺癌主要采用内分泌疗法,HER2因子过表达型乳腺癌采用靶向疗法,基底样型乳腺癌则以化学治疗为主,其他疗法为辅的方式。蒲公英药材中蒲公英多糖、蒲公英萜醇、木犀草素、羽扇豆醇、β-谷甾醇、α-亚麻酸、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脂肪酸棕榈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抗乳腺癌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阻滞乳腺癌细胞分裂周期、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反应、抑制乳腺癌细胞能量代谢等。目前,蒲公英活性成分抗乳腺癌的研究大部分还处于基础试验阶段,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蒲公英;乳腺癌;活性成分;凋亡;作用机制   
      507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4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欣潞,许虹
      2019, 30(13)
      摘要:目的:研究奥卡西平对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奥卡西平” “颞叶癫痫”“认知功能”“Oxcarbazepine”“Temporal lobe epilepsy”“Cognitive funct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Ovi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颞叶癫痫患者产生认知障碍的机制、奥卡西平治疗颞叶癫痫患者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进行归纳和整理。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89篇,其中有效文献 44篇。颞叶癫痫可通过引起海马亚区神经元病理性改变及突触可塑性改变、干扰即刻早期基因的表达等机制导致患者认知能障碍。奥卡西平可通过干预离子通道、影响神经元细胞信号酶及跨膜蛋白表达、影响神经胶质细胞中相关蛋白及炎性因子表达、保护神经营养因子等降低神经元细胞膜兴奋性,保护中枢神经元细胞及脑组织结构和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可通过神经电生理事件相关电位、脑电图、韦氏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和功能核磁共振等方法对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确诊及改善进行评估;与其他抗癫痫药比较,奥卡西平可提高患者精神活动的反应速度、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由于奥卡西平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发生相关不良反应,建议今后应进一步明确奥卡西平的药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促进合理用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奥卡西平;颞叶癫痫;认知功能障碍;机制;评估   
      52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93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