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19
年
第
30
卷
16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基于消费者引导视角的我国台湾地区非处方药管理体系研究
颜建周,葛其南,朱梓荣,邵蓉
2019, 30(16)
摘要:目的:为我国大陆地区完善非处方药管理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我国台湾地区非处方药分类、注册管理、药品转类程序与配套措施、药品说明书和包装管理等措施,结合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非处方药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大陆地区非处方药管理体系的建议。结果与结论:台湾地区非处方药分为医师药师药剂生指示药(以下简称“指示药”)和成药,指示药须经由医师、药师或药剂生等医药专业人员指导使用。指示药的注册管理按照《指示药审查基准》实施,该基准不仅对指示药的有效成分、剂型、适应证、用法用量、副作用、注意事项以及警示语等内容进行了规范,还规定了指示药的标签、药品说明书以及包装外盒的刊印要求。台湾地区还建立了药品转类评估机制,以扩大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的品种范围,并配备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以降低药品转类之后产生的安全风险。此外,台湾地区还于2016年制定了《西药非处方药仿单外盒格式及相关规范》,对药品说明书和外盒进行了改版,不仅使其格式更为规范,用语也更通俗易懂,使民众更容易阅读。建议我国大陆地区可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为非处方药设置专门的注册渠道并简化审评审批要求,重视并完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的配套措施,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在品牌建设的同时提高非处方药药品说明书标签的易懂性,从而构建一个有效引导的非处方药管理体系。
关键词:台湾地区;非处方药;药品转类;药品说明书;消费者;管理体系
292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0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互联网+”背景下完善我国网络药品经营监管的探索
隋振宇,宋华琳,林长庆
2019, 30(16)
摘要:目的:为我国完善网络药品经营监管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梳理我国网络药品经营监管的制度流变,分析我国网络药品经营的特征和网络药品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监管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网络药品经营监管的制度经历了禁止网络药品经营、网络药品经营试点、网络药品经营监管改革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对网络药品经营监管的挑战等4个阶段,药品监管从许可类的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型。目前网络药品经营具有高速发展和不均衡发展的特征。通过对网络药品经营企业和基层监管部门的调研发现,我国网络药品经营监管存在利用网络进行假药销售、利用互联网违规销售处方药、第三方药品物流及跨境物流存在监管盲区、药品信息展示缺乏规范性等问题。建议网络药品经营监管政策法规制定的思路应与《药品管理法》修订思路保持一致,明确网络药品经营监管与流通监管的关系,将处方药互联网销售与远程诊疗制度相匹配,通过建立“以网管网”的新模式、建立药品标准数据库、加强物流配送监管、发挥第三方平台的审查义务、加强一线监管人员对互联网药品监管能力的培训等监管手段,从而提升我国网络药品经营的监管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药品经营;制度流变;监管措施
359
|
2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8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我国优先审评药物采购管理研究
沈洁,蒋蓉,邵蓉
2019, 30(16)
摘要:目的:为完善我国优先审评药物采购管理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优先审评药物采购管理政策出发,梳理截至2017年底已批准上市的优先审评药物,筛选出已明确采购方式的优先审评药物并按照纳入优先审评的理由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类别优先审评药物在各省的采购方式,以发现优先审评药物采购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结果与结论:截至2017年底有56个品种被获批为优先审评药物,其中有16种药品通过各省药品采购平台进行交易。上述16种药品中,有13种已明确具体采购方式,包括直接挂网采购、限价挂网采购、竞价采购、议价采购、招标采购、备案采购等6种采购方式,其中直接挂网采购使用频次最高。按照纳入优先审评的理由,上述13种已明确具体采购方式的药品主要分为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新药、临床急需药品、儿童用药、首仿药、同步申报药等5类。我国优先审评药物采购管理政策在制度设计、采购方式、管理程序这3个方面存在不足,体现为注册审评政策与采购政策之间没有充分衔接;除临床急需的优先审评药物外,其余类别的优先审评药物采购方式不统一、地区差异性较大;药品采购过程对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利用度有待提高。建议细化药品采购类别并兼顾注册分类、统一药品采购方式并明确各类优先审评药物采购途径、规范药品采购管理并提高对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关注度及利用度,以提高我国优先审评药物的可及性。
关键词:优先审评药物;集中采购;备案采购;采购方式;管理政策
272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1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基于协同度的山西省医药产业创新政策研究
裴中阳,胡安霞,闫娟娟,王源
2019, 30(16)
摘要:目的:为山西省医药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加快推进山西省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方法:收集山西省2003-2018年期间医药产业创新相关政策,对其政策效力、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进行量化,分析政策效力变化及其协同度。结果:2003-2018年,山西省医药产业创新政策总体效力呈增加趋势,但平均效力增幅不明显。各项政策中运用最多的措施是行政措施和人事措施,这2项措施之间的协同度最高,而金融措施与其他措施之间的协同度在2013年后逐渐降低,财政税收措施与其他各类措施的协同度均较低;各项政策目标间的协同水平差异较大,自主创新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协同度较高,而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引进扩散这3项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协同度较低。结论:山西省应加强医药产业创新政策的战略性研究和系统性规划,加强对各项措施及力度支持的综合研究,注重强化各种措施间的协同性,适当增加对金融措施的利用,同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引进扩散等相关政策目标的制定,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使各项政策协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医药产业;创新政策;协同度;山西省
162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0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蜜蜂蜂毒涂膜剂经皮给药的安全性评价
高源,朱凤,杨志斌,张成桂,赵海荣,巫秀美,李玥,刘衡
2019, 30(16)
摘要:目的:考察蜜蜂蜂毒(BV)涂膜剂经皮给药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反应,以评价该涂膜剂的临床前安全性。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按BV涂膜剂高、中、低剂量(144、96、48 mg/kg)给药,进行急性毒性考察;按BV涂膜剂高、中、低剂量(72、48、24 mg/kg)连续给药28 d,进行长期毒性考察。以家兔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照法,按BV涂膜剂8 mg/kg剂量给药,进行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的刺激性考察。以豚鼠为研究对象,在其左侧背部按BV涂膜剂15 mg/kg(第0、7、14天各1次)致敏给药,右侧背部按BV涂膜剂15 mg/kg激发给药,进行皮肤过敏性考察。结果:BV涂膜剂经皮给药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大鼠脏器外观、脏器指数及体质量均无异常变化,未见明显全身毒性反应。长期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末次给药24 h后,除BV涂膜剂低剂量组大鼠脾脏指数,BV涂膜剂中剂量组大鼠睾丸指数以及BV涂膜剂高、中剂量组大鼠附睾指数均显著升高,BV涂膜剂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浆中PT显著延长外(P<0.05),大鼠脏器外观及其余脏器指数、凝血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均无异常变化;2周恢复期结束后,上述指标均恢复正常。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显示,部分家兔皮肤出现轻微红斑或明显的结痂现象,BV涂膜剂对家兔完整或破损皮肤均有轻度刺激性。皮肤过敏性实验结果显示,部分豚鼠皮肤出现轻微红斑,BV涂膜剂对豚鼠皮肤有轻度致敏性。结论:BV涂膜剂经皮给药未表现出急性毒性或长期毒性,仅对皮肤具有轻度刺激性和致敏性,表明该涂膜剂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蜜蜂蜂毒;涂膜剂;经皮给药;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刺激性;过敏性
216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2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符武岛,曾敏,陈娟,冯光球,管频,钟春荣
2019, 30(16)
摘要: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处理H9C2心肌细胞构建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采用MTS法考察经不同剂量(3.125、6.25、12.5、25、50、100、200 μmol/L)EGCG预处理后细胞的存活情况,并计算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经不同剂量(100、200 μmol/L)EGCG预处理后细胞中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情况。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EGCG组(5 mg/g),每组15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EGCG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2 h后,采用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采用伊文思蓝和TTC双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并计算梗死面积占横截面积百分比,采用WST-1法检测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心肌组织中凋亡蛋白的表达(Bcl-2、Bax)以及通路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细胞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Bcl-2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Bax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25、50、100、200 μmol/L EGCG组细胞存活率以及100、200 μmol/L EGCG组细胞Bcl-2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100、200 μmol/L EGCG组细胞Bax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小鼠未见心肌组织缺血、心腔扩大等现象;模型组小鼠可见明显的心肌梗死现象,其梗死面积占横截面积百分比、血清MDA含量、心肌组织Bax的相对表达量和p-PI3K/PI3K、p-Akt/Akt值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SOD活性和Bcl-2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EGCG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有所缩小,其梗死面积占横截面积百分比、血清MDA含量、心肌组织Bax的相对表达量和p-PI3K/PI3K、p-Akt/Akt值均显著降低,SOD活性和Bcl-2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EGC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调控凋亡蛋白表达、降低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关键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H9C2心肌细胞;C57BL/6小鼠
183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7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健脾益肾丸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其对CRF模型大鼠钙磷代谢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江霞,陈秋谷,郭丽琴,胡兆流,黄诗莹,王佛长,郑平,易铁钢,张尚斌,李顺民,陈剑平
2019, 30(16)
摘要:目的:建立健脾益肾丸(JYP)中黄芪甲苷、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探讨JYP对慢性肾衰竭(CRF)模型大鼠钙磷代谢和炎症因子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黄芪甲苷以及大黄素、大黄酚的色谱柱分别为Agilent Zorbax SB-C18、Agilent TC C18,流动相分别为乙腈-水(36 ∶ 64,V/V)、甲醇-0.1%磷酸溶液(75 ∶ 25,V/V),检测器分别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后者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分别为30、25 ℃,流速均为1.0 mL/min,进样量分别为20、10 μL。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尿毒清组(1.80 g/kg)和JYP低、中、高剂量组(1.71、3.43、6.85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5/6肾切除方法复制CRF模型。造模4个月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相应体积水,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甲基百里香酚蓝比色法和磷钼酸法检测其血钙、血磷含量,采用Pearson检验考察炎症因子与钙磷代谢相关指标(血钙、血磷、PTH)的相关性。结果:黄芪甲苷、大黄素、大黄酚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4.537~381.759、2.960~20.720、6.318~44.223 μg/mL(r>0.999),定量限分别为0.010、0.288、0.216 μg/mL,检测限分别为0.003、0.096、0.072 μ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0%,加样回收率为97.18%~102.33%(RSD<3%,n=9)。造模后(给药前),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血清Scr、BUN含量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给药后,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和同组给药前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钙含量显著降低,IL-6、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JYP中、高剂量组大鼠血钙含量均显著升高,尿毒清组PTH含量,JYP中、高剂量组PTH、IL-6含量以及各给药组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JYP对大鼠血磷含量无显著影响,且其血清炎症因子与钙磷代谢相关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本含量测定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JYP中黄芪甲苷、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JYP可改善CRF模型大鼠的肾功能,缓解其钙代谢紊乱,并抑制其炎症因子的表达。
关键词:健脾益肾丸;黄芪甲苷;大黄素;大黄酚;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炎症因子;大鼠
238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5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eEF2K蛋白同源模建及其抑制剂小分子的虚拟筛选研究
黎玉梅,孔研,于大永,宋昱,唐川,史丽颖
2019, 30(16)
摘要:目的:筛选潜在的真核生物延伸因子2激酶(eEF2K)抑制剂小分子,为eEF2K抑制剂的设计和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同源模建技术构建eEF2K蛋白晶体结构模型,并进行Loop优化和分子动力学优化,借助SAVES在线服务器从Verify_3D、EERAT和拉氏图等3个方面对上述模型进行评估。收集55个eEF2K抑制剂小分子,使用Insight Ⅱ软件以其中的28个(编号为奇数,设为训练集)为基础构建具有活性预测能力的Hypogen药效团模型,以另外27个(编号为偶数,设为测试集)进行验证,通过拟合活性[即半数抑制浓度的负对数(pIC50)]预测值与真实值并借助Ligand profiler热图筛选最优药效团模型。结合上述药效团模型和Lipinski五规则、分子对接方法进行eEF2K抑制剂小分子的虚拟筛选。结果与结论:所建eEF2K蛋白晶体结构模型的整体质量因素得分为93.697,其中83.33%的氨基酸Verify_3D得分≥0.2,且位于不允许区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数的1.7%,其氨基酸构象及骨架结构合理,模型可靠性高。共构建了9个具有活性预测功能的Hypogen药效团模型(02~10号),其中03号药效团模型包含2个氢键受体和2个共轭芳香环,可更好地区分活性及非活性分子,其pIC50预测值与真实值拟合最好(相关系数为0.665 3),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较高的可靠性。通过虚拟筛选最终获得9个潜在的eEF2K抑制剂小分子(pIC50预测值为1.074~1.185,分子与蛋白相互作用的Dcoking-score得分为-9.730~-7.467),其中Pro268、Asp267、Gln171、Phe121、Glu212可能是eEF2K抑制剂与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作用方式包括氢键、盐桥、疏水等。上述分子有望成为eEF2K抑制剂研发的先导化合物。
关键词:真核延伸因子2激酶;抑制剂小分子;同源模建;Hypogen药效团;分子对接;虚拟筛选
330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9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基于信息熵理论比较不同剂量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对CIA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杨晓梅,陈晓兰,张永萍,杨芳芳,谢浪,杨敬鸿,罗成月,查华
2019, 30(16)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剂量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简称“雪总碱”)对胶原诱发关节炎(CIA)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及关节滑膜组织中FOS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0.2 g/kg)以及雪总碱低、中、高剂量组(56.26、112.50、225.00 mg/kg,以提取物中雪总碱的质量计),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左足皮下注射经不完全费氏佐剂乳化的牛Ⅱ型胶原蛋白以复制CIA模型,并自造模当日起于其左足涂抹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涂抹等容65%乙醇,每日3次,连续28 d。于给药第7、14、21、28天时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组大鼠左后足趾厚度,并计算足肿胀度;于末次给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关节滑膜组织中FOS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评分(HIS)表示];借助熵权法计算综合评分,并以此评价不同给药剂量对CIA模型大鼠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足肿胀度、血清炎症因子含量以及HIS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各时间点足肿胀度,阳性组和雪总碱高剂量组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以及HIS值,雪总碱中剂量组血清L-6、TNF-α含量以及雪总碱低剂量组血清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给药组上述指标的综合评分分别为0.37(阳性组)、0.31(雪总碱高剂量组)、0.23(雪总碱中剂量组)、0.09(雪总碱低剂量组)。结论:雪总碱对CIA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有随剂量升高而作用增强的趋势。这种作用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含量以及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FOS蛋白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类风湿关节炎;胶原诱发关节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FOS蛋白;信息熵理论
210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8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响应面法结合信息熵理论优化桃核承气汤水提取工艺
顿佳颖,郑鹏,李佳佳,马遥,李春花
2019, 30(16)
摘要:目的:优化经典名方桃核承气汤的水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与信息熵理论,对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总时间进行考察,以桃核承气汤中苦杏仁苷、大黄酸、桂皮醛、甘草酸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信息熵理论对各评价指标赋予权重系数,并计算综合评分。通过Design-Expert 10软件分析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得出优化的水提取工艺,并对该优化工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根据信息熵理论将大黄酸、苦杏仁苷、甘草酸、桂皮醛的权重系数确定为0.097 6、0.363 2、0.173 5、0.365 7;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料液比对综合评分影响较大。桃核承气汤水提取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60 min、料液比1 ∶ 10(g/mL)、提取总时间130 min(提取3次,每次分别提取65、33、32 min);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各指标成分含量及综合评分RSD均小于3%。结论:优化所得的水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桃核承气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关键词:桃核承气汤;响应面法;信息熵理论;综合评分;水提取工艺;工艺优化
165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2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超微粉碎对牡蛎壳粉体学性质和溶出度的影响
秦贞苗,邓静英,张丹蕾,班俊峰
2019, 30(16)
摘要:目的:考察超微粉碎对牡蛎壳粉体学性质和溶出度的影响,为牡蛎壳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牡蛎壳以粉碎机制备成普通粉,再将普通粉以超微粉碎机制备成微粉Ⅰ(粉碎5 min)和微粉Ⅱ(粉碎10 min)。从粉体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孔隙度、休止角、堆密度、吸湿率等方面考察牡蛎壳超微粉碎前后的粉体学差异,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其形态特征和化学结构的变化情况,并考察其溶出度。结果:与普通粉比较,微粉Ⅰ和微粉Ⅱ粒径小且分布均匀,但粒子易黏附聚集,比表面积、孔隙度及休止角增大,堆密度减少,吸湿性增强;FTIR和XRD图谱显示牡蛎壳超微粉碎后化学结构无明显变化。微粉Ⅱ和微粉Ⅰ在10 min时溶出度分别为18.5%和10.3%,普通粉在60 min时溶出度只有6.4%。结论:与普通粉比较,牡蛎壳超微粉碎后的粉体学性质呈现出明显差异,粉体溶出度增加,化学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
关键词:超微粉碎;牡蛎壳;粉体学性质;溶出度
187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5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安儿宁颗粒的体外抗菌、抗炎和免疫增强活性研究
刘帆,张颖颖,侯林
2019, 30(16)
摘要:目的:评价安儿宁颗粒的体外抗菌、抗炎和免疫增强活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安儿宁颗粒(1.562 5~100 mg/mL)对10种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以RAW 264.7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为对象,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细胞炎症模型,以MTT法考察安儿宁颗粒(0.312 5~20 mg/mL)对细胞增殖及其释放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BALB/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为对象,以MTT法考察安儿宁颗粒(0.312 5~20 mg/m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安儿宁颗粒对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MIC均为6.25 mg/mL,对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的MIC均为12.5 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的MIC均为25 mg/mL,对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株)、伤寒沙门菌的MIC均为50 mg/mL。与LPS模型组比较,安儿宁颗粒在0.312 5~1.25 mg/mL的剂量下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NO的释放(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安儿宁颗粒在试验剂量下对RAW 264.7细胞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无干扰或有促增殖趋势,其在0.625、0.312 5 mg/mL剂量下能显著促进淋巴细胞增殖(P<0.05)。结论:安儿宁颗粒在体外对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抗炎和免疫增强作用。
关键词:安儿宁颗粒;抗菌;抗炎;免疫活性
189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1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博落回提取物中血根碱的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邓霖芳,袁帅,刘江云
2019, 30(16)
摘要:目的:建立博落回提取物中血根碱的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博落回提取物中血根碱含量,色谱柱为Cosmosil C18-R-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醋酸溶液(25 ∶ 75,V/V),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0 μL。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附试验,对比8种离子交换树脂对血根碱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采用优选离子交换树脂,考察最佳上样液浓度、上样pH值以及上样体积;采用APPS 10D液相制备系统,考察动态洗脱条件,获得博落回精提物溶液;采用反相C18色谱柱对博落回精提物溶液脱盐、洗脱并干燥,获得精制纯化物。采用HPLC法测定所得精制纯化物的纯度,并采用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分别对其进行结构确证。结果:筛选获得CM-FF型树脂用于博落回提取物中血根碱的分离纯化,以含20%甲醇、0.25 mol/L氯化钠的20 mmol/L醋酸铵溶液100 mL进行洗脱。优化的动态吸附条件为上样浓度6.0 mg/mL、上样pH值5.5、上样体积25 mL;洗脱精提物经脱盐和精制后,最终获得纯度为97%的精制纯化产物(纯化收率为71%),并经结构确证其为血根碱。结论:优选的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绿色环保、安全高效、易于操作,可用于博落回提取物中血根碱单体的分离纯化,适合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博落回;血根碱;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
283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0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咽炎片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马昌豪,李怀伟,仝桂平,马海春,冯思腾
2019, 30(16)
摘要: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咽炎片中芍药苷、芦丁、木蝴蝶苷B、黄芩苷、肉桂酸等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3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芦丁、木蝴蝶苷B、黄芩苷、肉桂酸)、230 nm(芍药苷),柱温为30 ℃,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 μL。以芍药苷为内参物,建立芦丁、木蝴蝶苷B、黄芩苷、肉桂酸的相对校正因子;考察不同色谱系统、色谱柱、流动相比例、流速、柱温对相对校正因子的影响,并按相对保留时间对待测成分进行色谱峰定位。按外标法测定内参物芍药苷含量,按一测多评法测定其余4种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待测成分的分离度均大于1.5;芍药苷、芦丁、木蝴蝶苷B、黄芩苷、肉桂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3.97~119.22、1.96~58.68、2.39~71.64、1.92~57.51、0.54~16.2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0%~98.07%(RSD<3%,n=6)。以芍药苷为内参物,芦丁、木蝴蝶苷B、黄芩苷、肉桂酸的平均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554 6、1.815 6、2.489 3、5.423 2;在不同色谱条件下其相对校正因子和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5%。采用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分别测得10批咽炎片待检样品中4种成分(除内参物外)含量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1%,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结论:本方法准确、快捷、高效、价廉,可用于同时测定咽炎片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关键词:咽炎片;一测多评法;芍药苷;芦丁;木蝴蝶苷B;黄芩苷;肉桂酸;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170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1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龙胆药材中龙胆苦苷、马钱酸含量测定与其外观性状的相关性及质量等级标准研究
刘战,侯晓琳,宿莹,吴晓燕,孙金,姜雨昕,翁丽丽
2019, 30(16)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龙胆药材中龙胆苦苷、马钱酸含量的方法,并考察其含量与外观性状的相关性及进行质量等级划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scentis Express C18,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40 nm,进样量为1 μL。以药材长度、须根数及根直径为指标,考察龙胆药材的外观性状特征;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药材中龙胆苦苷、马钱酸含量与其外观性状的相关性;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并建立龙胆药材的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结果:龙胆苦苷、马钱酸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5~3.0 mg/mL(r=0.999 9)、0.05~0.50 mg/mL(r=0.999 9);定量限分别为0.295、0.289 μg/mL,检测限分别为0.082、0.081 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 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6%~102.23%(RSD=1.56%,n=6)、97.58%~102.67%(RSD=1.86%,n=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药材中龙胆苦苷、马钱酸含量与其长度、须根数、根直径均呈正相关,且对含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须根数>长度>根直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4批龙胆药材可分聚为2类,S4~S6、S13、S17~S23、S25、S28、S31~S34聚为一类;S1~S3、S7~S12、S14~S16、S24、S26、S27、S29、S30、S35~S54聚为一类。质量等级划分结果显示,54批龙胆药材可分为2个等级,其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较好,可用于同时测定龙胆药材中龙胆苦苷、马钱酸的含量;龙胆药材须根数越多、长度越长、根直径越粗,马钱酸和龙胆苦苷的含量越高,药材质量越好。
关键词:龙胆;龙胆苦苷;马钱酸;高效液相色谱法;外观性状;相关性;聚类分析;质量等级标准
154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5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柱前衍生HPLC/FLD-APCI/MS法同时测定藏药悬钩木中6种三萜酸类成分的含量
马志良,赛桑杰,多杰
2019, 30(16)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藏药悬钩木中山楂酸、科罗索酸、桦木酸、路路通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等6种三萜酸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质谱联用法。选择2-(7H-二苯并[a,g]咔唑)乙基对甲苯磺酸酯为荧光衍生化试剂。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流动相为5%乙腈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荧光激发波长为300 nm,发射波长为 395 nm,柱温为35 ℃,进样量为10 μL;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正离子模式,喷雾压力为60 psi,干燥气流量为9 L/min,干燥气温度为350 ℃,气化温度为450 ℃,毛细管电压为3 500 V。结果:山楂酸、科罗索酸、桦木酸、路路通酸、齐墩果酸、熊果酸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0.025~6.4 μg/mL(r≥0.999 6);定量限分别为5.11、4.78、4.42、4.22、4.29、4.51 ng/mL,检测限分别为1.42、1.27、1.30、1.28、1.16、1.22 ng/mL;精密度试验的RSD 均小于5%,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路路通酸未检出);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0%~100.55%(RSD=1.00%,n=6)、97.95%~102.95%(RSD=1.74%,n=6)、96.00%~101.20%(RSD=2.00%,n=6)、93.25%~104.20%(RSD=4.25%,n=6)、92.20%~103.30%(RSD=3.58%,n=6)、97.80%~103.50%(RSD=2.03%,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藏药悬钩木中6种三萜酸类成分的含量。
关键词:悬钩木;三萜酸;山楂酸;科罗索酸;桦木酸;路路通酸;齐墩果酸;熊果酸;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质谱联用;含量测定
133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826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女贞子提取物对破骨细胞分化及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雷丽娟,杨晓琴,周英,王慧娟,陈丽珍,俸婷婷
2019, 30(16)
摘要:目的:探讨女贞子提取物对破骨细胞分化及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诱导兔原代骨髓细胞获取破骨细胞,经女贞子醇提物和水煎物低、中、高剂量(均为2、20、200 mg/L)处理后,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活性测定法检测各组细胞裂解液中TRACP活性及细胞中TRACP阳性细胞数,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骨吸收陷窝数量及骨陷窝面积百分率。以L-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诱导小鼠颅顶前成骨细胞亚克隆14细胞获取成骨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采用碱性磷酸酶(APK)活性测定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PK活性。结果:经不同剂量女贞子提取物处理后,TRACP阳性细胞数、骨吸收陷窝数量及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女贞子醇提物各剂量组和水煎物高剂量组TRACP活性及阳性细胞数、骨吸收陷窝数量及面积百分率,以及女贞子水煎物中剂量组TRACP活性及阳性细胞数、骨陷窝面积百分率均显著降低或减少,而水煎物低剂量组细胞的骨吸收陷窝数量显著增多(P<0.05或P<0.01);女贞子提取物低、中剂量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以及提取物各剂量组细胞的APK活性均显著升高,而女贞子提取物高剂量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女贞子提取物可抑制破骨细胞的TRACP活性,改变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和成骨细胞的增殖行为,并增加成骨细胞的APK活性。
关键词:女贞子;醇提物;水煎物;破骨细胞;成骨细胞;骨吸收;分化;增殖
131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8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蒙药广枣叶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尹佳,杨若晗,赵晓东,赵海云,刘继伟,杨玉梅
2019, 30(16)
摘要:目的:探讨广枣叶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维拉帕米,0.02 g/kg)以及广枣叶总黄酮低、高剂量组(0.1、0.4 g/kg),每组10只。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溶液(2 mL/100 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容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采用改良结扎法复制大鼠MIRI模型。采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再灌注期各组大鼠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颤(VF)的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血清肌酐激酶(CK)活性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其心肌组织形态学特征;采用TTC法检测其心肌梗死范围(即梗死心肌组织质量与心室质量的比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VT、VF的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增加或延长,血清CK活性以及TNF-α、IL-6、NF-κB含量均显著增强或升高,NO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肌梗死灶明显,细胞结构损坏严重,肌纤维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且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其梗死心肌组织、心室的质量以及心肌梗死范围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VT、VF的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或缩短,血清CK活性以及TNF-α、IL-6、NF-κB含量均显著减弱或降低,N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上述心肌损伤症状均有所改善,其梗死心肌组织、心室的质量以及心肌梗死范围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论:广枣叶总黄酮可减轻MIRI所致的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减轻心肌组织损伤程度,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促进心肌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恢复,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广枣叶;总黄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酶;炎症因子;一氧化氮;大鼠
268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3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ADPRT基因rs1136410位点多态性与苏北地区汉族人群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何伟平,姬怀雪,胡书群,蔡静然,唐会卓,裴冬生,杜秀平,王艳
2019, 30(16)
摘要: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ADPRT)基因rs1136410位点多态性与苏北地区汉族人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苏北地区汉族原发性NSCLC患者283例,作为NSCLC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2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各受试者ADPRT基因rs1136410位点的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位点多态性及其与吸烟交互作用对NSCLC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SCLC组吸烟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共检出ADPRT基因rs1136410位点TT、TC、CC等3种基因型。其中,对照组受试者TT、TC、CC型频率分别为41.9%、44.8%、13.3%,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4.3%、35.7%;NSCLC组患者TT、TC、CC型频率分别为21.6%、50.2%、28.2%,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6%、53.4%。两组受试者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但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TT型个体比较,TC、CC型个体发生NSCLC的风险分别增加了1.179、3.122倍[比值比(OR)分别为2.179、4.122,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435,3.309)、(2.401,7.075),P<0.05]。与TT型不吸烟个体比较,TC、CC型不吸烟个体发生NSCLC的风险分别增加了0.371、1.328倍[OR分别为1.371、2.328,95%CI分别为(0.927,3.428)、(1.249,4.622),P<0.05],TC、CC吸烟个体发生NSCLC的风险分别增加了0.928、2.182倍[OR分别为1.928、3.182,95%CI分别为(1.257,2.957)、(1.760,5.754),P<0.05]。结论:ADPRT基因rs1136410位点突变是我国苏北地区汉族人群罹患NSCLC的危险因素,且吸烟可进一步增加该位点突变个体发生NSCLC的风险。
关键词:ADPRT基因;rs113641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性;吸烟;汉族;苏北地区
19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6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马钱子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宋云燕,董伟,梁新丽,欧丽泉,廖正根
2019, 30(16)
摘要:目的:为马钱子的临床合理使用及其药物剂型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集整理含马钱子的方剂,将方名、方源、治疗疾病名、组成、用法用量、用药途径等信息录入Access 2010软件并建立数据库,根据用法将这些方剂的用药途径分为内服和外用,分别统计出内服/外用方剂所治疾病的频数;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对含马钱子的复方进行药物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含马钱子方剂78首,其中42首为内服方剂,33首为外用方剂,3首为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方剂。内服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痿病、痹病、痔疮、肛瘘、筋骨疼痛等疾病;外用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瘤、痞块等疾病;内服外用皆可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疮疡病、跌打损伤和骨折。在内服方剂中,马钱子常配伍乳香、没药、血竭、穿山甲、自然铜、当归、麻黄、草乌;在外用方剂中,马钱子常配伍赤芍、地黄、黄柏、黄连、黄芩、当归、白芷、全蝎。马钱子绝大多数经炮制后使用,且以麻油作辅料炮制为主(占77.97%)。结论:含马钱子的方剂主要治疗疾病包括风湿痹痛、肢体瘫痪,跌打损伤、骨折以及痈疽肿毒、顽癣三类。马钱子在外用方剂中多配伍清热燥湿、凉血活血、止痛药,在内服方剂中多配伍活血化瘀药。此外,用麻油炮制马钱子是保证其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马钱子;用药途径;主治疾病;组方规律;炮制;Apriori算法
352
|
1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5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不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用于PCI术后疗效与安全性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石础硕,刘家玥,黄英杰,薛玮琪,温俊茂,李俊哲,吴伟
2019, 30(16)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疗效、安全性、心功能的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不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对照组)用于PCI术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改良Jadad 量表对纳入研究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及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RCT,共计1 364例患者,涉及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益气复脉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9种干预措施(中成药注射液)。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心电图总有效率方面,共涉及8种干预措施,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除参附注射液(P>0.05)外,其余7种干预措施均可提高心电图总有效率,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常规治疗。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方面,共涉及8种干预措施,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除葛根素注射液(P>0.05)外,其余7种干预措施均可降低MACE发生率,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常规治疗。在改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共涉及8种干预措施,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除大株红景天注射液(P>0.05)外,其余7种干预措施均可改善治疗后LVEF,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益气复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常规治疗。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在提高心电图总有效率方面,丹参注射液效果最佳,在降低MACE发生和改善治疗后LVEF方面,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效果最佳。
关键词:中成药注射液;活血化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疗效;安全性;心功能;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361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6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对比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
宋萍,王小荣,黎一页,林薇薇,朱雪飞,孟志斌
2019, 30(16)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对比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百度学术数据库,收集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观察组)对比玻璃酸钠(对照组)治疗KO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项RCT,共计2 92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OR=5.33,95%CI(3.85,7.38),P<0.000 01]、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SMD=1.63,95%CI(1.32,1.93),P<0.000 01]、膝关节功能评分[SMD=1.22,95%CI(0.84,1.59),P<0.000 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SMD=-1.44,95%CI(-1.76,-1.11),P<0.000 01]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KOA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玻璃酸钠,且能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
关键词: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Meta分析
506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81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
李智磊,李静岚,陈缵光,王宇航,胡姗姗,王勇,杨秀娟
2019, 30(16)
摘要:目的:为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微芯片”“微流控芯片”“药物分析”“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化学发光检测”“电导检测”“安培检测”“质谱检测”“Microchip”“Micro-fluidic chip”“Medicine analysis”“UV detection”“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Conductivity detection”“Amperometric detect”“Mass spectrometry”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 2000 年 1 月-2019年 3 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微流控芯片分析检测药物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1篇,其中有效文献40篇。微流控芯片检测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分析方法,近年来在药物分析领域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微流控芯片具有独特的分析特点,可以与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化学发光检测、电化学检测、质谱检测等不同的检测方法结合,在药物制剂主成分分析、手性药物分析、药动学分析、组织样本中的药物浓度分析、尿药浓度分析、血药浓度分析等方向展现了不同的分析检测优势,在科研与实际应用中均具有良好的前景。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药物分析;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化学发光检测;电导检测;安培检测;质谱检测;医院药学;研究进展
324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81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普鲁卡因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彦宇,李文慧,寇楠,沈芳玲,李冀
2019, 30(16)
摘要:目的:为普鲁卡因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普鲁卡因”“肿瘤”“癌症”“应用”“Procaine”“Cancer”“Applica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9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普鲁卡因在癌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体内外试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5篇,其中有效文献35篇。普鲁卡因在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白血病、结肠癌、鼻咽癌、膀胱癌、骨肉瘤等治疗中取得一定的疗效。其可能机制一方面是普鲁卡因可以终止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另一方面,其可通过与DNA的CpG岛密集区紧密结合,使超甲基化的CpG岛去甲基化,从而使沉默的抑癌基因重新表达,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因此,抑癌基因的表观遗传学变异不仅可以作为诊断标志物,还有可能成为治疗的靶点,这将为普鲁卡因应用于肿瘤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但是目前普鲁卡因的抗肿瘤作用多见于体外研究,临床观察报道仅见其用于治疗晚期肺癌出现的癌性疼痛和咯血,提示今后可开展相关体内研究,以深入挖掘普鲁卡因在癌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普鲁卡因;临床应用;癌症;研究进展
515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7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万秋,宋双双,何婷,唐莉歆
2019, 30(16)
摘要:目的: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药物”“COPD”“COPD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Cardiovascular disease”“Drug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1年1月-2019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85篇,其中有效文献37篇。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目前的研究表明,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茶碱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均显示出可接受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临床用药时尽量选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两种疾病都有益处的药物,平衡心血管治疗药物和呼吸道治疗药物,使临床受益最大化,以减少患者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238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4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基于抗炎机制的小檗碱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刘思邈,沈影,李佳,韩凤娟
2019, 30(16)
摘要:目的:为小檗碱用于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提供参考。方法:以“炎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癌”“小檗碱”“Inflammation”“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Endometrial cancer”“Berberine”等为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2018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有关炎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以及小檗碱抗炎作用机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89篇,其中有效文献32篇。炎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子宫内膜癌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炎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罹患子宫内膜癌重要的危险因素,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可能成为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诱发子宫内膜癌的靶点之一。小檗碱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因此,探讨小檗碱干预炎症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指导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和预防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炎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癌;小檗碱
234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6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对区域麻醉局麻药协同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府,陈莹璐,张亮
2019, 30(16)
摘要:目的:为右美托咪定(DEX)在区域麻醉中的临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右美托咪定”“佐剂”“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区域麻醉”“神经传导阻滞”“局麻”“Dexmedetomidine”“Adjuvant”“Spinal anesthesia”“Epidural anesthesia”“Regional anesthesia”“Nerve block”“Local anesthesia”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1990年1月-2019年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神经周围注射(PN)、静脉输注(IV)、经鼻滴入(IN)、肌内注射、口腔颊黏膜给药等DEX的不同给药途径对区域麻醉的影响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012篇,其中有效文献56篇。不论是椎管内麻醉,还是外周神经阻滞,DEX都具有协同局麻药的作用,可延长局麻药镇痛持续时间,但因区域麻醉部位的不同,其协同作用存在差异。PN-DEX对于区域麻醉影响的研究最多,IV-DEX的研究次之,其对区域麻醉时局麻药的协同作用较PN-DEX弱,但用药时间点的选择和给药速度更灵活;IN-DEX给药方式适合儿童;经口腔颊黏膜给药或肌内注射等途径对于区域麻醉协同作用的研究极少且临床实用性低。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有助于明确DEX协同局麻药的作用和不同给药途径对于区域麻醉协同作用的差异。给药途径上,除IV-DEX外,PN-DEX、IN-DEX、肌内注射、口腔颊黏膜给药都属超说明书用药,临床的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明确。不论哪种给药途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都是需要注意的副作用,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因相关安全性研究较少,故临床应用仍需慎重。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区域麻醉;神经阻滞;给药途径;协同作用;超说明书用药
305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7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