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9 30 17
    • 林茂,陈哲,曾力楠,张川,费皓天,黄亮,张伶俐
      2019, 30(17)
      摘要:目的:描述性分析国内、外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TM)研究现状,为我国开展同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同时补充检索谷歌、百度,检索时间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9年3月,中文检索词为“药物治疗管理”,英文检索词为“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anagement”“Medication therapy”“Therapy management”“Medication”“Drug therapy management”等,纳入国内、外MTM研究,描述性分析文献发表情况、研究类型分布、疾病分布等及其中妇儿MTM文献现状,同时分析妇儿领域开展MTM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果与结论:共纳入MTM相关文献403篇(国外344篇,国内59篇)。其中国外MTM文献包括二次研究154篇和原始研究190篇,主要从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服务过程、服务效果等方面研究MTM的临床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国内MTM文献包括二次研究37篇和原始研究22篇,主要介绍了美国的MTM,包括实施背景、概念、要素、应用现状等,并分析我国开展MTM的意义和展望等。国内、外MTM文献中疾病分布均集中在老年慢病领域,以内分泌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共纳入妇儿MTM研究11篇(妇女5篇,儿童6篇),其中综述4篇、横断面研究5篇、病例报告2篇;纳入文献从干预措施次数、预防或改善药物相关问题个数、患者临床结局等方面对妇儿MTM效果进行了报道。国内、外MTM文献在发表数目、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等方面差异较大;已有文献的研究集中在老年慢病领域,妇儿领域开展MTM的文献很少。但结合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和妇儿用药问题日益增多,在妇儿领域开展MTM服务显得十分必要,建议借鉴MTM服务模式开展妇儿慢病药学服务,促进药师转型,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关键词:药物治疗管理;妇女;儿童;药学服务   
      32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82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卢梦情,陈亮江,何思瑜,席晓宇
      2019, 30(17)
      摘要:目的:为完善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NEML)中儿童用药、建立适合我国儿童的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方法:比较归纳NEML(2018年版)与《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WHO EMLc)的目标人群、特殊符号、收录类别及品种、剂型及规格的异同,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WHO EMLc明确适用对象为12岁以下儿童,并详细规定了年龄及体质量,NEML则适用于各年龄人群(含儿童);WHO EMLc含4类特殊符号,分别为“□”(同类药物中有效性与安全性最佳的药物,与NEML的遴选原则匹配)、“a”(限定使用年龄或体质量,NEML中无)、“*”(特殊用药用量、专门强调的适应证以及不推荐使用年龄,并列出了可替代药品,NEML中无)、“[c]”(置于某药或某规格旁表明仅限儿童使用;置于补充清单旁表明用于儿童时需经专家诊断、监测设备、医疗护理,与NEML的“Δ”类似);我国NEML收录药品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三部分,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共计26类417个品种,与WHO EMLc相比,NEML无血液制品、新生儿特殊用药,就抗微生物药而言,WHO EMLc有严格的限定和分级,而由于我国儿童专用抗微生物药指南较少,故NEML抗微生物药在儿科的应用限定和分级仍存在一定难度。2个目录重合品种数为149种,重合率为35.2%;在药品剂型方面,WHO EMLc的剂型更加丰富和灵活,如包含NEML中未收录的刻痕片、可压碎片、肌内注射剂,且基本包含适宜儿童服用的口服溶液剂等;在药品规格方面,2个目录基本考虑了儿童小剂量服用的特殊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剂型和规格的互补性。笔者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应借鉴WHO EMLc的成熟经验,在NEML中新增标注符号、扩宽药物剂型、实施抗微生物药分类管理,并适时推出中国版儿童基本药物目录,从而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儿童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安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比较   
      1956
      |
      7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5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妍,武志昂
      2019, 30(17)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评估、完善保障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调研等研究方法,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监测方案》的监测目的、监测内容(包括保障供应、确保使用、确保质量、控制费用四个方面的具体指标)和监测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与结论:监测目的是从政策指导和信息监测两方面监控采购阶段工作。在监测内容中,保障供应从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两方面设置了监测指标,其中前者包括生产库存、停复产、核心原料及辅料来源、供应及价格情况7个指标,后者包括渠道库存和回款天数2个指标;确保使用方面监测了中选药品、通用名下原研药品、通用名下其他药品、同类可替代药品4个部分,检测内容包括这些药品的月度采购价格、采购量、采购金额、累计采购量、累计采购金额、处方量;确保质量的指标包括反映药品稳定性(质量不合格药品批次和项目情况)、安全性(药品不良反应、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公众投诉举报事件情况)和有效性(换药人数及二次换药人数)的相关指标;控制费用方面主要监测中选药品、通用名下原研药品、通用名下其他药品的本月药品用量和费用,以及同比原研药品费用(针对同通用名下原研药)、同比其他药品费用和上年度医保报销比例(针对通用名下其他药品),其中药品用量以DDDs计算。监测方法采取的是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小组、“4+7”城市联合采购办公室、试点地区三级监测,固定每月报送和及时反馈监测信息的工作方式,监测信息报送主要采用规范报表格式(每月由人工填报,以电子邮件报送)和系统自动上报的形式(每日,其他试点城市与上海联合采购数据交换平台建立数据接口自动上报)。根据实际情况,笔者提出调整库存周转天数的测度标准、明确采购数量和价格监测的统计口径、区别药品制剂规格和包装规格、统一给定每个监测范围药品的DDD值等完善监测内容的建议,同时建议优化监测信息报送方式,将采购平台与医保信息互通,集成药品从生产企业经配送企业到医疗机构再到患者的供应链信息,提供跨省交易服务等,使其在国家医疗保障局药品采购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药品合理使用管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追溯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监测方案;药品;要点分析;改进;采购平台;采购监测   
      2032
      |
      6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1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纯刚,于琛琛,周旖璇,尹丽,程岚,康廷国,韩岚
      2019, 30(17)
      摘要:目的:制备白藜芦醇(RES)-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壳聚糖缓释微球(RES-HP-β-CD-Chitosan),并进行表征。方法:按质量比1 ∶  7 ∶ 0.25称取RES原料药、HP-β-CD和壳聚糖,先采用溶剂法制备RES-HP-β-CD包合物,在此基础上加入壳聚糖,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得RES-HP-β-CD-Chitosan。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所制缓释微球的粒径。采用X射线衍射法、差式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RES-HP-β-CD-Chitosan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所制缓释微球中RES的含量,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所制RES-HP-β-CD-Chitosan的粒径为(2.23±0.35) μm(n=300),表征结果显示,RES-HP-β-CD-Chitosan呈球形,微球表面出现收缩褶皱,RES被包合于羟丙基-β-环糊精中,以分子状态或无定型状态存在。RES-HP-β-CD-Chitosan的载药量为11.67%(n=3)、包封率为96.27%(n=3)。结论:成功制得RES-HP-β-CD-Chitosan。  
      关键词: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壳聚糖;制备;表征   
      383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8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沈洁,王琴,熊维建,徐冲
      2019, 30(17)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参芪延肾颗粒中淫羊藿药材中朝藿定A1、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及宝藿苷Ⅰ 6个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 (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 ℃,检测波长为270 nm,进样量为10 μL。在外标法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多点校正法及斜率校正法建立各成分与淫羊藿苷(参照物)的相对校正因子(fk/s)以计算各成分含量;比较基于HPLC法的外标法与多点校正法及斜率校正法所得4批参芪延肾颗粒样品中6个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结果:朝藿定A1、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及宝藿苷Ⅰ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03~50.80、4.34~108.60、2.26~56.40、4.14~103.60、4.24~106.00、1.78~44.60 μg/mL (r均为0.999 5);检测限分别为65.80、71.49、74.26、68.79、70.56、86.09 ng/mL;定量限分别为196.62、213.63、223.72、208.46、215.96、255.88 ng/mL;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2%(n=6);平均回收率为96.03%~99.04%(RSD为0.65%~1.04%,n=6);采用多点校正法,朝藿定A1、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宝藿苷Ⅰ的fk/s分别为0.837、0.818、0.845、0.831、1.387;采用斜率校正法,朝藿定A1、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宝藿苷Ⅰ的fk/s分别为0.835、0.815、0.851、0.829、1.419。采用一测多评两种校正法与外标法所得含量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立的HPLC-一测多评法结果准确,可应用于参芪延肾颗粒中淫羊藿药材中朝藿定A1、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及宝藿苷Ⅰ6个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参芪延肾颗粒;淫羊藿;淫羊藿苷;黄酮类成分;一测多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质量控制   
      333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5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婷,姜建国,张菁,张西如,徐艳梅,王柳
      2019, 30(17)
      摘要:目的:考察国内环孢素软胶囊仿制药与参比制剂(原研药)在6种溶出介质中体外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方法:采用桨法进行溶出度试验,以含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pH 1.2盐酸溶液、含2%SDS的水溶液、含2%SDS的pH 4.5醋酸盐缓冲溶液、含2%SDS的pH 5.5 醋酸盐缓冲溶液、含2%SDS的p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和含2%SDS的模拟胃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孢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溶液(73 ∶ 27 ∶ 0.25,V/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6 nm,柱温为60 ℃,进样量为20 μL;通过绘制6种介质下的溶出曲线,并采用相似因子(f2)法考察国内3厂家样品(共5批)与1批原研药的相似性。结果:环孢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5~250 μg/mL(r=0.999 6~0.999 9);方法学考察中精密度、稳定性(12 h)、重复性试验的 RSD均<2.0%(n=6或7),回收率为98.4%~99.7%(RSD均小于2.0%,n=9);在含2% SDS的pH 1.2盐酸溶液以及含2%SDS的模拟胃液这2种介质中,6批样品15 min的累积溶出量均达到85%;5批仿制药与原研药溶出曲线的 f2在含2%SDS的水溶液中分别为75、45、57、42、83,在含2%SDS的pH 4.5醋酸盐缓冲溶液中分别为44、76、38、32、76,在含2%SDS的pH 5.5 醋酸盐缓冲溶液中分别为76、47、49、40、79,在含2%SDS的p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分别为52、49、55、48、80。结论:3个国内厂家5批环孢素软胶囊仿制制剂与原研药在体外溶出曲线相似性方面比较显示有差异。  
      关键词:环孢素软胶囊;相似性;体外溶出;仿制药;原研药   
      34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1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福林,王翠竹,董庆海,王涵,谭静,林红强,刘金平,李平亚
      2019, 30(17)
      摘要:目的:对止痛化癥胶囊(简称“ZTHZC”)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为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全面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对ZTHZC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查阅ZTHZC化学成分及其单味中草药的化学成分相关的文献报道,将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保存成.mol格式的文件,补充完善UNIFI数据库。通过UNIFI数据库筛查,对ZTHZC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依据其精确分子质量、特征离子、中性丢失、二级质谱裂解规律、色谱保留行为以及结合对照品信息和文献报道等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共鉴定出了70个化学成分,包括 38个有机酸及有机酸酯类、8个生物碱类、9个黄酮类、5个三萜皂苷类、5个醛类、2个酮类、1个醌类、1个聚炔类和1个单萜类化合物。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快速检测、鉴定ZTHZC的化学成分,本研究结果为其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止痛化癥胶囊;化学成分;UNIFI数据库;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21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3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玮
      2019, 30(17)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消栓肠溶胶囊中7个活性成分绿原酸、苦杏仁苷、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毛蕊异黄酮苷和藁本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6 nm(绿原酸)、210 nm(苦杏仁苷)、230 nm(芍药苷)、321 nm(阿魏酸)、334(洋川芎内酯Ⅰ)、274 nm(毛蕊异黄酮苷)、260 nm(藁本内酯),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绿原酸、苦杏仁苷、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毛蕊异黄酮苷和藁本内酯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6~34.81、1.85~55.48、13.22~396.50、13.50~405.09、1.75~52.51、2.74~82.18、7.67~230.07 μg/mL(r为0.999 1~0.999 7);定量限分别为0.056、0.103、0.085、0.013、0.136、0.184、0.276 μg;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2.0%(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98.6%、98.8%、99.7%、97.1%、97.6%和99.2%(RSD<2.0%,n=6)。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消栓肠溶胶囊中7个成分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消栓肠溶胶囊;绿原酸;苦杏仁苷;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毛蕊异黄酮苷;藁本内酯;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31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8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陆佳璐,邓丽娜
      2019, 30(17)
      摘要:目的:制备姜黄素(CUR)-色氨酸(TRY)共无定型(Co-amorphous CUR-TRY),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球磨法制备Co-amorphous CUR-TRY;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和粉末X射线衍射法对Co-amorphous CUR-TRY进行表征分析,并于漏槽和非漏槽条件下比较Co-amorphous CUR-TRY、CUR原料药、CUR-TRY物理混合物的体外溶出率(溶出度)。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Co-amorphous CUR-TRY组(155.43 mg/kg)、CUR原料药组(100 mg/kg)、CUR-TRY物理混合物组(155.43 mg/kg),每组6只,灌胃给药1次,于给药后0.167、0.33、0.5、0.75、1、1.5、2、4、6、8、10、12、24 h从各组大鼠眼眶静脉丛取血约0.3 m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CUR的浓度,并应用DAS 3.0软件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成功制备Co-amorphous CUR-TRY。漏槽条件下(120 min时),与CUR原料药[CUR累积溶出率为(36.79±3.79)%]和CUR-TRY物理混合物[CUR累积溶出率为(33.12±0.68)%]比较,Co-amorphous CUR-TRY中CUR的累积溶出率[(90.37±2.52)%]显著提高(P<0.01)。非漏槽条件下,与CUR原料药和CUR-TRY物理混合物比较,Co-amorphous CUR-TRY中CUR具有较高的溶出度,并且维持长时间的超饱和程度。药动学实验结果显示,与CUR原料药组和CUR-TRY物理混合物组比较,Co-amorphous CUR-TRY组cmax、AUC0-24 h、AUC0-∞显著增加(P<0.01),CUR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了2.14、1.86倍(P<0.01)。结论:本研究制备的Co-amorphous CUR-TRY能有效提高CUR的体外溶出度及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  
      关键词:姜黄素;色氨酸;共无定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大鼠;药动学;溶出度;生物利用度   
      35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7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傅静,张莹,李宇辉,王孝勋
      2019, 30(17)
      摘要:目的:建立壮瑶药三妹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不同产地三妹木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宁、桂林、梧州等5不同产地的10批三妹木为样品,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为35 ℃,进样量为10 μL],通过对照品比对对共有峰进行指认。采用IBM SPSS 21.0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12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3个共有峰(8、10、11号共有峰分别为夏佛塔苷、牡荆素和异牡荆素);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经聚类分析发现,10批药材可聚为二大类;经主成分分析发现,2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108%(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66.891%、19.217%)。结论:成功建立了三妹木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该方法简单、易行,为三妹木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壮瑶药;三妹木;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学计量学;指纹图谱   
      382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4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昕,黄茂胜,孟江,王淑美
      2019, 30(17)
      摘要:目的:研究牡丹皮炒炭前后颜色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为牡丹皮和牡丹皮炭饮片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色差仪测定牡丹皮炒炭前后饮片粉末颜色的色度空间参数[明度值(L*)、红绿分量值(a*)、黄蓝分量值(b*)及总色差值(E*ab)],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牡丹皮和牡丹皮炭饮片粉末中10种有效成分(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苷、槲皮素、苯甲酰芍药苷、异鼠李素、丹皮酚、山柰素)的含量,并应用SPSS 21.0软件对颜色的色度空间参数和有效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没食子酸含量与色度空间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5-羟甲基糠醛含量与L*、b*、E*ab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与a*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芍药苷含量与L*、b*、E*ab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a*无相关性(P>0.05);氧化芍药苷含量与L*、E*ab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a*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与b*无相关性(P>0.05);儿茶素、槲皮素、苯甲酰芍药苷、异鼠李素、丹皮酚、山柰素含量与L*、b*、E*ab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a*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色差技术可以量化牡丹皮和牡丹皮炭饮片的颜色,牡丹皮炒炭前后颜色与其有效成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牡丹皮;牡丹皮炭;含量;颜色;相关性分析   
      418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6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梁惠珍,靳贝贝,裴香萍,门九章,李慧,魏金娜
      2019, 30(17)
      摘要:目的:考察门氏护胃方中连翘单药及与其他药材配伍煎煮前后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提取率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翘单味药材(5 g×7付)、连翘(5 g×7付)与姜半夏配伍、门氏护胃方[包括连翘(5 g×7付)、姜半夏等6味药材]经水煎煮后药液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提取量并计算提取率。色谱柱为 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8 nm,柱温为30 ℃,流速为1.0 mL/min。结果:连翘酯苷A与连翘苷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61~6.1、0.246~2.46 μg(r=0.999 7、0.999 9),在精密度、稳定性(20 h内)和重复性试验中RSD均<2%(n=6),平均回收率为96.10%~99.37%(RSD≤2.36%,n=6);在连翘单味药材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提取率分别为96.90%、66.67%;在连翘-姜半夏配伍样品水煎液中,二者的提取率分别为101.61%、54.55%;在门氏护胃方样品水煎液中,二者的提取率分别为98.39%、84.85%。结论:连翘与姜半夏配伍后连翘酯苷A的提取率增加、连翘苷的提取率略有减少;连翘与门氏护胃方中其他药材配伍后,二者的提取率均略有增加。  
      关键词:门氏护胃方;连翘酯苷A;连翘苷;配伍;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18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1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汪凤华,任琦,胡寿荣,付辉政
      2019, 30(17)
      摘要:目的:研究油茶根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抗肿瘤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以95%乙醇为溶剂对油茶根进行提取得到醇提物,依次用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溶液萃取醇提物后得到正丁醇萃取部位,然后利用D101大孔树脂柱以及硅胶柱色谱、常压反相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油茶根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以及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等波谱分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油茶根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 -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2)、(+)-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3)、甜叶悬钩子苷(化合物4)、杜尔可苷B(化合物5)、4-羟基-3-甲氧基苯酚1-O-β-D-[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6)、3,4,5-三甲氧基苯基-6-O-紫丁香酰基-β-D-葡萄糖苷(化合物7)和gordonoside P(化合物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油茶中分离得到。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并且为该部位抗肿瘤药效物质的阐明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油茶根;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264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7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捷,朱泠音,徐翠珊,祝侠丽,田效志,贾永艳
      2019, 30(17)
      摘要:目的:建立麦枣怡神颗粒的指纹图谱,为其后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批麦枣怡神颗粒为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色谱柱为Venusil XBP C18(L);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在7~10 min时为1→0.7 mL/min,10~15 min时为0.7→1 mL/min,其余时间为1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84 nm(0~7 min)、330 nm(7~32 min)、360 nm(32~45 min);柱温为25 ℃;进样量为10 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软件生成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然后通过对照药材及对照品对各共有峰进行归属和指认。结果:在方法学考察中,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均良好[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和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3%(n=6)]。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00以上。共确定了17个共有峰,其中共有峰1、6来自莱菔子,共有峰7、9、14、15、16来自陈皮,共有峰5、10、11、12、13来自甘草,共有峰2来自陈皮、甘草、酸枣仁,共有峰3来自甘草、莱菔子,共有峰8来自大麦、莱菔子,共有峰4、17均来自陈皮、甘草。并指认了其中共有峰1为橙皮苷,共有峰9为芥子碱。结论:该方法建立的麦枣怡神颗粒指纹图谱准确、可靠,可以用于麦枣怡神颗粒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麦枣怡神颗粒;指纹图谱;质量标准;橙皮苷;芥子碱   
      136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0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莎莎,曲悦,薛大权,李兰清,向阳,张宝徽
      2019, 30(17)
      摘要:目的:为完善和提高地龙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药材样品中次黄嘌呤、肌苷的含量,同时按“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建立地龙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色谱柱为Purospher STAR RP-18 endcapped;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48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0 μL。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次黄嘌呤、肌苷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58~31.6 μg/mL(r=0.999 9)、5.52~110.4 μg/mL(r=0.999 8);定量限分别为0.316、0.552 μg/mL;检测限分别为0.158、0.110 μg/mL;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0%(RSD=1.7%,n=6)、101.2%(RSD=1.2%,n=6)。成功建立了15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8个共有色谱峰。其中有14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R的相似度>0.900。结论:建立的次黄嘌呤、肌苷含量测定及地龙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地龙药材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地龙;次黄嘌呤;肌苷;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质量标准   
      185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9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逢波,吴斌,孙闻续,徐珽
      2019, 30(17)
      摘要:目的:归纳、总结阿达木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药物经济学研究,探讨阿达木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济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维普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检索词包括“阿达木单抗”“修美乐”“强直性脊柱炎”“成本效果”“药物经济学评价”“成本效用”“成本效益”等;英文检索词包括“Adalimumab”“Humira”“Ankylosing spondylitis”“AS”“Cost effectiveness”“Pharmaceutical economic evaluation”“Pharmacoeconomics”“Cost utility”“Cost efficacy”等,语言限中、英文,检索时限均从2002年1月至2019年5月,收集阿达木单抗与传统治疗对比、阿达木单抗与其他生物制剂对比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药物经济学研究,包括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对纳入研究的发表国家、研究方法、经济学评价结果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涉及6项研究,文献主要分布在英国、加拿大、荷兰,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Markov模型。阿达木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比传统治疗在英国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9 275~26 556英镑,具有成本-效果优势。阿达木单抗与其他生物制剂的对比结果在不同研究中存在差异。结论:在英国,阿达木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比传统治疗具有经济学优势,但国内相关研究尚缺乏,亟待开展相关研究。  
      关键词:阿达木单抗;强直性脊柱炎;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   
      252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4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兰,毛乾泰,张小宁,冀召帅,艾超
      2019, 30(17)
      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如何通过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TM)结合药物基因检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1例服用华法林钠片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共病患者(该患者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史,入院2个月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半个月前患泌尿系统感染)为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前后药物治疗过程,结合CYP2C9*3、VKORC1-1639基因分型检测,评估华法林钠片个体化给药剂量,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及患者所有用药进行MTM,制订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结果:华法林CYP2C9*3、VKORC1-1639的基因分型测定提示患者为超慢代谢型,推荐华法林给药剂量应为0.86~1.86 mg/d,结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情况进行MTM分析,患者使用华法林钠片3.0 mg/d、用药依从性差、疾病状态及共病多药联合可能是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患者停用华法林及对症治疗后临床消化道出血好转,抗凝药物更换为利伐沙班片10 mg/d。通过对患者所有用药进行MTM,药物重整结果显示,停用盐酸地尔硫 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复合维生素片,将降糖药物格列美脲片更换格列喹酮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用药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更换为比索洛尔片,质子泵抑制剂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更换为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结论:MTM结合药物基因检测的药学服务模式可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实现个体化药学服务,提高患者依从性,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相关问题。  
      关键词:华法林;药物治疗管理;药物基因检测;个体化药学服务   
      303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6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姚欣凯,吴洪文,刘海林,凌宙贵
      2019, 30(17)
      摘要:目的:为抗菌药物治疗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感染时初始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6年发布的关于医院的E. coli耐药监测报告,收集全国19所三级甲等医院标示为ICU病区临床分离的E. coli,选取对E. coli耐药率低于40%且临床实际工作中使用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研究对象,拟定模拟给药方案,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模拟不同给药方案对ICU病区“E. coli感染患者”中10 000“例”的临床疗效,以% fT>MIC>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 fT>MIC>40%(美罗培南)、fcmax/MIC>10(阿米卡星)为目标阈值,计算“群体患者”达到目标阈值的累积响应百分率(CFR),最佳给药方案要求CFR≥90%。并与临床ICU病区275例病例进行对照。结果:确定了4种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共模拟了16种给药方案,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1种“3.0 g,q8 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种“2.25 g,q6 h”“3.375 g,q8 h”“3.375 g,q6 h”,美罗培南2种“0.5 g,q8 h”“1.0 g ,q8 h”,阿米卡星3种“0.4 g,q24 h”“0.6 g,q24 h”“0.8 g,q24 h”,其CFR均大于90%,均可作为初始给药方案。临床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上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给药方案均可作为ICU患者E. coli感染时的初始经验药物选择。  
      关键词:药动学;药效学;蒙特卡洛模拟;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初始给药方案   
      22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5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永辉,王芳,郭瑞锋,张轶华
      2019, 30(17)
      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同瓶配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究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同瓶配伍ADR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报告类型、给药途径、报告单位类别、患者性别与年龄、ADR发生时间和月份、累及系统-器官、转归等,并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共计检索2 111例,最终纳入1 289例(2 177例次),其中严重报告166例(占12.8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 275例,占98.91%);报告主要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38例,占65.01%);患者中男性(679例,占52.68%)略多于女性(610例,占47.32%),患者年龄为18 d~111岁,其中4岁及以下儿童发生ADR较多(“例数/年龄跨度”值为141/5=28.20,高于其他年龄段);ADR发生在给药后1 min内~14 d,多数在给药后30 min以内发生(853例,占66.18%);夏季(6~8月)发生ADR较多(424例,占32.89%);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1 059例次,占总例次的48.64%)、胃肠系统(343例次,占总例次的15.76%)和全身(291例次,占总例次的13.37%);1 289例ADR患者中,好转和痊愈共1 255例(占97.36%)、死亡28例(占2.17%)、未好转4例(占0.31%)、出现后遗症2例(占0.16%)。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同瓶配伍,存在理化性质改变的风险,进而降低药效和引起更多ADR。同瓶加入地塞米松不足以完全预防头孢曲松钠的过敏反应。结论:临床应避免将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同瓶配伍给药,临床药师和医师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宣传,防止药品ADR的发生。  
      关键词: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配伍;药品不良反应;安全性   
      497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1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钟毅征,黄嘉华,潘美均,黄帆,孙伟鹏,张璐,林静,陈晶晶,谢蓬蓬,何浪弛,范祎,郭凯敏
      2019, 30(17)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化学药对比单用化学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19年4月5日,收集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化学药(试验组)对比单用化学药(对照组)治疗PCOS疗效 [总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睾酮水平、子宫内膜增厚程度]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用改良后的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TSA 0.9软件对总有效率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RCT,合计1 2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RR=1.27,95%CI(1.13,1.44),P<0.001]、排卵率[RR=1.18,95%CI(1.03,1.37),P<0.001]、妊娠率[RR=1.34,95%CI(1.11,1.61),P<0.001]、血清雌激素水平{FSH [SMD=-0.66,95%CI(-0.51,-0.82),P<0.001]、LH [SMD=-1.24,95%CI(-1.39, -1.08),P<0.001]、睾酮 [SMD=-1.59,95%CI(-1.76,-1.41),P<0.001] }及子宫内膜增厚程度[SMD=1.20,95%CI(1.04,1.37),P<0.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序贯分析提示结果可靠。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化学药对比单用化学药治疗PCOS在提高总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子宫内膜增厚程度,降低血清雌激素水平方面均优于单用化学药。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化学药;复方玄驹胶囊;疗效;Meta分析;试验序贯分析   
      341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4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蒋为薇,钱妍
      2019, 30(17)
      摘要:目的:为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肥胖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治疗方法和思路方案。方法:临床药师对我院收治的1例脑卒中后肺部感染肥胖患者(BMI=34.602 kg/m2)的抗感染方案进行优化,针对该肥胖患者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剂量调整、药物更换,以及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确定等方面提出建议。结果:根据患者体质量和指南,调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剂量自4.5 g,q12 h至4.5 g,q6 h;在因病原变化更换抗菌药物为莫西沙星时,确认剂量为0.4 g,qd,无需加量;确诊为MRSA感染导致的肺炎时,选用利奈唑胺而非万古霉素进行肥胖患者的感染治疗,并确定剂量为600 mg,q12 h。医师采纳上述建议。患者经治疗后体温下降,咳嗽、咳痰缓解,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后顺利出院。结论:肥胖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临床药师应评估患者的肥胖程度、肝肾功能,再结合药物自身特性,协助医师合理地选择药物并调整给药剂量,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避免不良反应。  
      关键词:肥胖;抗感染;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175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9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春松,张天一,张伶俐,林芸竹,韩璐,王叶立,高山,荆文荣
      2019, 30(17)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我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收费现状,为我国PIVAS收费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及相关政府网站,收集自建库起至 2019年1月上述数据库及网站收录的评价我国PIVAS收费现状的文献,收集PIVAS收费的成本测算、收费标准、影响因素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全部为综述。基于现有文献,除山东、广东、云南三省外,其他省(区、市)尚未报道地区性收费标准。这三个省的PIVAS成本测算方法大致相同,将业务费、劳务费、医疗仪器等购置及使用费、间接费相加即得到成本。PIVAS收费标准为普通药物配置费3~5元/份、抗生素配置费5元/份、肿瘤化疗药配置费8~12元/份,全肠道外营养液配置费20~35元/份,收费水平主要受到当地物价、PIVAS规模、硬件设施投入、管理情况等因素的影响。结论:我国多数省(区、市)PIVAS收费标准尚未建立,且收费标准不统一;纳入的文献中医院的成本测算方法大体一致。有必要构建PIVAS收费的国家标准和成本测算方法,为国家制订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提供依据。  
      关键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收费现状;成本测算;收费标准;影响因素   
      1854
      |
      3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0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端,汤磊,何迅,杨星,伍红艳,常悦,周戈耀
      2019, 30(17)
      摘要:目的:调查贵阳市医药营销人员对医药代表备案制的知晓程度和态度倾向。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自行设计问卷对贵阳市六城区医药营销人员进行调研,了解其对医药代表备案制的知晓(满分100分)和态度(总分范围为17~85分)现状,并比较不同特征(12个方面)医药营销人员在知晓和态度得分上的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共计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93.2%),205名医药营销人员的总体知晓得分为(55.17±21.20)分,平均正确率55.17%;来自制药企业医药营销人员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其他类医药企业的医药营销人员,主推处方药的医药营销人员得分显著高于主推其他类医药产品的医药营销人员,目标市场为城市公立医院的医药营销人员得分显著高于目标为其他市场的医药营销人员,通过媒体报道知晓该制度的医药营销人员得分显著高于从其他途径知晓该制度的医药营销人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5名医药营售人员总体态度得分(得分越高认同程度越高)为(58.76±12.84)分,平均得分率69.13%,通过媒体报道获知该制度的医药营销人员得分显著低于从其他途径获知该制度的医药营销人员,接受过培训的医药营销人员得分显著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医药营销人员,所在企业制订了应对预案的医药营销人员得分显著高于所在企业未制订应对预案的医药营销人员(P<0.05)。贵阳市医药营销人员对医药代表备案制的知晓程度有待提高;对政策实施总体持积极态度,认为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和医药代表均会受益;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和医药营销人员应主动配合政策,促进医药营销合规化建设。  
      关键词:贵阳市;医药营销人员;医药代表备案制;知晓;态度;调查研究   
      228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4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安婷婷,周蕾,蒋昌河,甘梦兰,王仁凤,杨再昌
      2019, 30(17)
      摘要:目的:综述抗结核分枝杆菌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体外活性,为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新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抗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化合物”“Antituberculosis”“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ound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 2008年1月-2019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Science Direct、ACS、Wiley、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文献中具有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化合物结构特征及体外活性[以最低抑菌浓度(MIC)评价]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88篇,其中有效文献47篇。目前,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化合物有喹啉类化合物、吲哚类化合物、三唑类化合物、苯并噻吩类化合物(MIC为0.91        μg/mL)、嘧啶类化合物和金属配合物。喹啉类化合物中具有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有喹唑啉酮苯甲酸酯衍生物(MIC均为2.5    μg/mL)、唑并喹啉衍生物(MIC均为1.0 μg/mL)、唑酯类喹啉衍生物(MIC均<5.0 μg/mL)、碳酰腙类喹啉衍生物(MIC均为1.0 μg/mL);吲哚类化合物中具有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有酰胺吲哚类化合物(MIC均≤0.25 μg/mL)、氮杂吲哚类化合物(MIC均≤1.03 μg/mL);三唑类化合物中具有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有苯并咪唑类三唑衍生物(MIC均≤0.58 μg/mL)、羰基三唑类衍生物(MIC均为2.5 μg/mL);嘧啶类化合物中具有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有氟苯嘧啶类衍生物(MIC为3.58 μg/mL)、吡咯三唑嘧啶衍生物(MIC均为0.78 μg/mL);金属配合物中具有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有芳香类金属配合物(MIC均≤1.25 μg/mL)、氟喹诺酮类金属配合物(MIC为0.31 μg/mL)等。上述化合物可通过抑制ATP合成酶、乙酰羧酸合成酶、十聚异戊烯磷酰基-β-D-核糖氧化酶或烯酯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等活性发挥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这些化合物的发现可为研发新型抗结核分枝药物奠定基础,但由于并未进行体内活性评价,因此,在后续研究中还需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评价其体内活性。  
      关键词:抗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化合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4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4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颜,郭澄
      2019, 30(17)
      摘要:目的:了解西红花及其活性成分在国内、外临床研究的概况,为其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西红花”“西红花酸”“西红花素”“西红花苦苷”“西红花醛”“Saffron”“Crocetin”“Crocin”“Picrocrocin”“Safranal”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8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西红花及其活性成分在国内、外开展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 593篇,其中有效文献45篇。国内西红花主要用于治疗流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褥疮、老年糖尿病下肢溃疡及难愈合性伤口;国外西红花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性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及认知功能障碍、早期黄斑病、经前综合征和月经紊乱、代谢综合征等。国内研究发现西红花可引起肝功能指标异常等不良反应,但治疗后均能恢复;国外研究发现西红花无明显不良反应。国内主要使用西红花的干燥柱头,在《中国药典》中推荐方法为沸水冲泡服用,使用剂量为每日1~3 g;国外多使用西红花提取物,使用剂量为每日15~100 mg。国内、外对西红花的治疗范围、使用方式和剂量均存在差异,提示国内可借鉴国外西红花的研究进一步探索西红花治疗范围及用药部位和剂量。  
      关键词:西红花;藏红花;番红花;临床研究;国外文献;国内文献   
      408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7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翟倩,丰雷,张国富,刘敏,王晶晶
      2019, 30(17)
      摘要:目的:为阿戈美拉汀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阿戈美拉汀”“抑郁症”“安全性”“有效性”“Agomelatine”“Depression”“Security”“Effectivenes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Medline、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阿戈美拉汀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有效性和不良反应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42篇,其中有效文献52篇。阿戈美拉汀是首个靶向褪黑素的抗抑郁药物,具有调节昼夜节律的作用,对抑郁情绪及睡眠改善显著,具有对体质量及性功能影响小、耐受性好、撤药反应小等优势,其作用机制与激动褪黑素MT1/MT2受体和拮抗五羟色胺2c(5-HT2c)、5-HT2b受体等有关。阿戈美拉汀对抑郁症急性期、维持期患者及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明显疗效;与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氟西汀等)和其他类抗抑郁症药物(沃替西汀、米氮平、文拉法辛等)疗效相当;其在治疗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腹泻、恶心、转氨酶升高等,因此,建议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监测其不良反应。  
      关键词:阿戈美拉汀;抑郁症;作用机制;有效性;不良反应   
      414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6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丁美林,董宏利,江国荣,颜帅,宗阳
      2019, 30(17)
      摘要:目的:了解黄芩-黄连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研究概况,为深入研究其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黄芩-黄连”“2型糖尿病”“Scutellariae radix and coptidis rhizoma”“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8年1月-2019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理论依据、作用机制及其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0篇,其中有效文献55篇。黄芩可清肺热,黄连可清胃热,两药配伍可治脾虚胃热型T2DM,且作用优于二者单用。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B细胞、调节糖代谢、调节脂代谢、改善肠道菌群等有关。含黄芩-黄连配伍的中药复方(如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在临床治疗T2DM中应用广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现阶段对于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某些特异性指标的改善上,尚未对其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挖掘;临床研究仅限于疗效的宏观评价,且存在样本量小、研究不深入、缺乏治疗标准等缺点。因此,今后的研究应重点以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的药效物质基础为切入点,深入其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黄芩-黄连配伍治疗T2DM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黄芩-黄连配伍;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中药复方;临床应用   
      477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0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孔令提,宋春丽,石庆平
      2019, 30(17)
      摘要:目的:综述人参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以期为后续人参皂苷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人参皂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Ginsenoside”“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 1985年 1月-2018年 12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综述人参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158篇,其中有效文献41篇。目前人参皂苷活性成分约有112种(包括其水解产物、代谢产物),但现研究仅集中在少数易获取的人参皂苷活性成分,如人参皂苷Rb1、Rb3、Rd、Rg1、Rg3等,可通过抗炎、抗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拮抗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调节自噬和调节免疫等机制单独或协同起到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余人参皂苷活性成分是否具有类似活性尚不清楚。此外,由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诸多因素参与其中,因此人参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仍有待于通过多靶点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明确其作用机制及药效基础。  
      关键词:人参皂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作用机制   
      259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7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