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9 30 18
    • 张琪,颜建周,姚雯,邵蓉
      2019, 30(18)
      摘要:目的:为我国建立和完善药品再评价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并总结美国、欧盟、日本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相关法律制度,分析我国在药品再评价工作方面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欧盟、日本均对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制定了相关法律及制度,还有具体的实施规范和技术支撑计划。美国药品再评价法律制度可分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制度、药品上市后研究制度和药品安全风险主动监测系统;欧盟主要有针对常规上市药品、特殊情况或条件许可药品的监测与评价制度,以及药品再注册制度;日本的再评价法律制度主要由再审查制度和再评价制度等组成。而我国药品再评价工作尚存在体系性不强,立法层面薄弱、可操作性和震慑力不足,药品再评价结果的落实与应用环节未能得到有效衔接,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等不足。建议我国可整合已有再评价相关制度,从药品再评价法律制度体系的系统构建、立法层面的建设和规范、再评价法律制度体系的衔接及资源的配置三方面入手,完善我国药品再评价法律制度体系。  
      关键词:药品再评价;法律制度;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启示   
      385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6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薛晓,王岳
      2019, 30(18)
      摘要:目的:为我国未注册药品的使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美国药品尝试权立法过程进行历史回顾及评价,并对比药品尝试权与以往拓展性同情用药制度的区别和联系。结果与结论:目前,美国已有41个州完成了药品尝试权立法;201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药品尝试权联邦立法。药品尝试权是从拓展性同情用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两者都是致力于在临床试验之外建立一条新的路径便于终末期患者获得研究性药品,因此两者在相关法案上有着明显的相似性。然而,药品尝试权致力于要求将医疗决定权归还患者和医师,并致力于排除美国FDA的监管;而在拓展性同情用药中,美国FDA则致力于“在患者最大限度的得益与最小限度的受损之间做好平衡”。两者在监管、患者标准、持续时间、责任分配、知情同意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药品尝试权的推行给处于终末期的患者带来了希望,但并没有带给他们更多的生存机会;而正确引导群众理性的作出选择尤为关键。  
      关键词:美国;药品尝试权;拓展性同情用药制度;历史沿革   
      258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8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钟燕珠,李辉诚,区炳雄,罗锐,林华
      2019, 30(18)
      摘要:目的:探索在“互联网+中医药”背景下智慧药房的管理模式,促进智慧药房工作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方法:梳理我院智慧药房信息平台、内部机构的设置情况,归纳我院对智慧药房的监督管理及智慧药房内部质控体系的建立情况,并评价我院智慧药房开展和监管的成效。结果:我院搭建了基于“互联网+中医药”的信息平台,将医院信息设置分为线上和线下,并对不适用于线上办理代煎和配送服务的处方作了明确规定和系统锁定设置,实现从医院到智慧药房的有效信息传送;智慧药房搭建了包括药品电子处方流转系统、全程处方条码识别管理系统、药品电子处方审核与调剂系统、智能化煎药控制管理系统、智慧药房配送管理系统等服务平台,实现了智慧药房到患者之间信息的无缝衔接;智慧药房内部机构设置包含处方审核中心、调剂中心、煎煮中心、个体化制剂制作中心、物流中心和客服中心等6个部门;从医院管理层面和药学部管理层面对智慧药房的工作全流程进行日常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审方中心质控体系、调剂中心质控体系、煎煮中心质控体系、个体化制作中心质控体系、物流中心质控体系、客服中心质控体系、智慧药房药学人员培训机制等体系以控制智慧药房内部服务质量。我院智慧药房自2015年6月启动以来,享受智慧药房服务的人群大幅增加,患者享受的服务类型、服务机会增加,增加了配送服务,增加了个体化制剂加工配送的服务,而且智慧药房服务能力远超过我院的需求,其他医疗机构可以共享智慧药房的平台。单纯统计我院的情况,日均处方量由2015年6-12月的387张上升至2018年的1 433张;差错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审方异常率、调剂差错率、煎煮差错率、服务客诉率分别由2015年6-12月的2.10%、0.13%、0.52%、0.13%降至2018年的0.45%、0.05%、0.27%、0.04%,物流及时总妥投率由93.20%上升至97.06%。结论:目前现有的信息平台、内部机构、质控体系及监管体系能保证智慧药房的有序运行,保证药品、煎药、配送质量。但我院智慧药房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仍需坚持强化信息化软硬件建设、规范各环节操作、加强人员培训、建立有效质控体系,探索更客观的监管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中医药;智慧药房;管理模式;实践;成效   
      856
      |
      1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1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庆,张永泽,李树祥,邵明立
      2019, 30(18)
      摘要:目的:为我国药学专业认证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阐述了美国药学院协会入会标准发展为专业认证标准和我国药学专业认证标准的发展状况。结果与结论:美国药学院协会入会标准具有重视调查研究、突出目标导向、坚持与时俱进和强化过程监督的特点,而我国药学专业认证标准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推动,具有政府主导性、决策权威性、谨慎性的特征。与美国药学专业认证标准比较,我国存在着对专业变化反应慢、制度灵活性差、专业整体发展反映不足的问题。虽然我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药学院校协会的类似组织,但美国药学院协会的入会标准发展为专业认证标准的模式可供我国借鉴,如药学行业协会组织和专业认证组织的密切联系、加强药学专业认证组织的建设以保持其独立性和专业性、药学专业标准的动态调整等。  
      关键词:美国药学院协会;入会标准;专业认证;药学教育;启示   
      19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4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朱薪颖,杨苗,徐灿,彭旭,段佳毅,刘丹,王衍堂
      2019, 30(18)
      摘要:目的:探讨苯并噁唑衍生物2-(氯苯并噁唑基-2基)-4,5,6,7-四氢-二氢-吲唑-3-醇(PO-296)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及其特异性表面分子、炎症细胞因子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骨髓核细胞,以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刺激获取未成熟DC(imDC);经低、中、高剂量(1、5、25 μmol/L)PO-296预处理后,以脂多糖诱导获取D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特异性表面分子[即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Ⅱ)、CD80、CD86和趋化因子受体7(CCR7)阳性细胞比例]的表达以及imDC吞噬能力(即葡聚糖阳性细胞比例)和DC存活情况(即存活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DC培养液中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imDC组比较,空载组MHC Ⅱ、CD80、CD86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与空载组比较,PO-296各剂量组细胞培养液中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阳性组以及PO-296中、高剂量组细胞MHC Ⅱ、CD80、CD86阳性细胞比例以及各给药组细胞培养液中IL-12、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各给药组CCR7阳性细胞、葡聚糖阳性细胞和存活细胞比例与空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296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亦不影响imDC的吞噬功能;同时,该化合物可抑制DC特异性表面分子的表达,调控其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  
      关键词:PO-296;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表面分子;炎症细胞因子;吞噬功能;细胞毒性   
      15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7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世田,庞路路,唐汉庆,黄小珊,冯悦,黄岑汉
      2019, 30(18)
      摘要:目的:观察壮通饮水提物对冠心病(CHD)模型大鼠心功能及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复方丹参滴丸,0.08 g/kg)以及壮通饮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6.8、13.6、27.2 g/kg,以水提物浸膏质量计),每组10只。除对照组(不手术)和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通过结扎左心室回旋支末梢建立CHD模型。造模1周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等体积水,各给药组大鼠均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2 h后,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心肌组织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和内皮素1(ET-1)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其心肌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纤维结构清晰、排列整齐,两组大鼠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可见断裂、溶解、坏死等现象,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其LVEDV、LVESV以及CRP、IL-1β、ET-1、IFN-γ水平均显著升高,SV、LVEF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阳性组大鼠LVEDV、LVESV和CRP、IL-1β、ET-1、IFN-γ水平,壮通饮水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LVEDV以及壮通饮水提物各剂量组大鼠LVESV和CRP、IL-1β、ET-1、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阳性组大鼠SV、LVEF,壮通饮水提物各剂量组大鼠SV以及壮通饮水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LVEF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壮通饮水提物可通过作用于炎症环节而降低ET-1水平,从而改善CHD模型大鼠的血管舒缩功能,恢复其心肌组织血液供应,改善其心功能。  
      关键词:壮通饮;水提物;冠心病;心功能;血管舒缩功能;炎症因子;内皮素1;大鼠   
      229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5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谭俊杰,吴文雪,廖艳花,苏彦兆,李振中,黄健,黄忠仕
      2019, 30(18)
      摘要: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冈田酸(OA)诱导致NG108-15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探讨该化合物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机制。方法:以OA诱导NG108-15细胞复制AD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经TSG低、中、高剂量(50、100、200 μmol/L)预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采用吖啶橙/溴乙锭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及其mRNA以及Tau、磷酸化Tau(p-Tau)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DK5、GSK3β、Tau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未见或少见CDK5、GSK3β、Tau蛋白分布。模型组可见固缩或圆珠状的早期凋亡细胞,且CDK5、GSK3β、Tau蛋白分布明显增多,其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CDK5、GSK3β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p-Tau与Tau相对表达量的比值(p-Tau/Tau)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经TSG预处理后,各给药组早期凋亡细胞和CDK5、GSK3β、Tau蛋白分布均有所减少,其细胞存活率均显著升高,中、高剂量组细胞CDK5蛋白、p-Tau/Tau以及各剂量组细胞CDK5 mRNA、GSK3β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TSG对AD模型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作用与其提高细胞存活率,下调磷酸激酶CDK5、GSK3β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水平,抑制Tau蛋白的磷酸化有关。  
      关键词:二苯乙烯苷;NG108-15细胞;阿尔茨海默病;Tau蛋白;磷酸化;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17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3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田萍,马开,张薇,张迪文,刘碧碧,郭晓燕,韩德恩
      2019, 30(18)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真武汤中5-羟甲基糠醛、(+)-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芍药苷、6-姜酚、8-姜酚、白术内酯Ⅱ、6-姜烯酚、茯苓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Kinetex C18,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5 nm(4.4~7 min,5-羟甲基糠醛)、203 nm[7~12 min,(+)-儿茶素]、233 nm(12~50 min,芍药苷、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芍药苷)、200 nm(50~62.3 min,6-姜酚、8-姜酚;62.9~90 min,6-姜烯酚、茯苓酸)、222 nm(62.3~62.9 min,白术内酯Ⅱ),柱温为35 ℃,进样量为20 μL。结果:5-羟甲基糠醛、(+)-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芍药苷、6-姜酚、8-姜酚、白术内酯Ⅱ、6-姜烯酚、茯苓酸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62~12.47 μg/mL(r=0.999 6)、2.36~47.25 μg/mL(r=0.999 7)、200.80~4 016 μg/mL(r=0.999 7)、4.45~89.04 μg/mL(r=0.999 6)、4.28~85.54 μg/mL(r=0.999 5)、5.16~103.13 μg/mL(r=0.999 9)、5.53~110.66 μg/mL(r=0.999 9)、0.84~16.89 μg/mL(r=0.999 8)、0.60~12.04 μg/mL(r=0.999 9)、0.53~10.62 μg/mL(r=0.999 5)、1.04~20.78 μg/mL(r=0.999 7);定量限分别为0.155、0.590、1.210、1.112、1.070、0.258、0.553、0.421、0.153、0.354、0.431 μg/mL,检测限分别为0.047、0.179、0.134、0.337、0.324、0.078、0.168、0.128、0.046、0.107、0.131 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06%~103.01%(RSD=2.64%,n=6)、95.11%~101.57%(RSD=2.58%,n=6)、97.22%~102.11%(RSD=1.93%,n=6)、96.43%~102.78%(RSD=2.35%,n=6)、96.42%~101.43%(RSD=2.15%,n=6)、96.86%~102.05%(RSD=2.10%,n=6)、95.32%~100.55%(RSD=1.87%,n=6)、97.04%~103.25%(RSD=2.22%,n=6)、96.78%~103.22%(RSD=2.62%,n=6)、97.04%~103.14%(RSD=2.28%,n=6)、97.08%~103.51%(RSD=2.94%,n=6)。结论:该方法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真武汤中11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关键词:真武汤;高效液相色谱法;5-羟甲基糠醛;(+)-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芍药苷;6-姜酚;8-姜酚;白术内酯Ⅱ;6-姜烯酚;茯苓酸;含量测定   
      233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7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丽,蔡进,班玉娟,朱高峰,陈瑞,王建塔,汤磊,黄静
      2019, 30(18)
      摘要:建立测定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树豆酮酸A(CAA)质量浓度的方法,并比较其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特征。方法:分别将CAA溶解于由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启动的大鼠、比格犬、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置于37 ℃水浴中进行孵育,分别于孵育的0、5、10、15、30、45、60 min时用乙腈终止反应,以染料木素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各孵育体系中CAA的质量浓度。色谱柱为Waters BEH C18,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45 ∶ 55,V/V),流速为0.25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选择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负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353.14→309.11(CAA)、m/z 269.86→224.11(内标)。以孵育0 min时CAA的质量浓度为参照,计算其在不同孵育体系中的剩余百分比和酶动力学参数。结果:CAA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5~20 μg/mL,定量下限为0.05 μg/mL,最低检测限为0.01 μg/mL;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相对误差为-4.83%~8.94%,提取方法和基质效应均不影响待测物的测定。孵育60 min时,CAA在大鼠、比格犬、人肝微粒体中的剩余百分比分别为(62.79±9.99)%、(64.07±11.59)%、(96.66±5.71)%;在大鼠、比格犬肝微粒体中的半衰期(72.19、68.61 min)均显著短于人肝微粒体(364.74 min),清除率[0.019 2、0.020 2 mL/(min·mg)]均显著高于人肝微粒体[0.003 8 mL/(min·mg)](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UPLC-MS/MS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CAA质量浓度的测定及体外代谢稳定性的研究。CAA在大鼠、比格犬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均差于人肝微粒体。  
      关键词:树豆酮酸A;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肝微粒体;不同种属;体外代谢稳定性   
      214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0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姜希伟,费云扬,连桂玉,项荣武,翟菲,蒋宇琨,车鑫
      2019, 30(18)
      摘要: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设计并优化茶碱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简称为“自制缓释片”)的处方工艺。方法:确定稀释剂类型、片径、黏合剂性质(即不同黏合剂种类的占比)、黏合剂用量作为关键工艺参数(CPPs),将自制缓释片与市售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以及其在不同时间点的累积释放度作为关键质量属性(CQAs),采用L18(34)正交表进行设计和试验;对试验结果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利用Modde 12.0软件通过最优模型进行计算并获得设计空间及其可接受范围(PAR),以确定自制缓释片的最优处方工艺,并对所得工艺进行验证试验和蒙特卡洛模拟验证。结果:获得吻合度、精确度、有效性、重现性均较好的最优模型,能较好地拟合CQAs和CPPs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计算获得设计空间及其PAR值[稀释剂最优值为乳糖;片径为9.07~9.33 mm,最优值为9.20 mm;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K4M占HPMC总量的比例为0.50~0.83,最优值为0.80;HPMC总量为0.036 0~0.041 3g/片,最优值为0.038 7 g/片],并确定其优处方工艺为茶碱质量占比50%、HPMC K4M质量占比15.48%、HPMC K100M质量占比3.87%,其余部分使用乳糖作为稀释剂,制片后片径为9.20 mm。验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茶碱缓释片与参比制剂具有相似的体外释放行为;模拟产生的95%以上的结果都在上、下限范围内。结论:基于QbD理念建立的茶碱缓释片处方工艺能够符合制剂设计要求,而且在PAR范围内调整CPPs所制备的产品能够符合CQAs的要求,表明QbD理念用于缓控释制剂处方工艺的设计和优化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茶碱;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质量源于设计;关键质量属性;关键工艺参数;正交试验;设计空间;处方;工艺;优化   
      342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6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单冰冰,陈宽,李婷,田富月,张建永
      2019, 30(18)
      摘要:目的:优化双斛胶囊总多糖的水提取工艺。方法:对双斛胶囊组方药材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混合物在以醇提取总生物碱之后进行水提取总多糖。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硫酸-苯酚法显色处理并在488 nm波长处检测,测定总多糖含量。以干膏得率和总多糖含量计算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考察结果,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设计和试验,进一步优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条件,并对所得优化工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葡萄糖质量浓度在0.041 4~0.207 0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日内、日间RSD为3.61%~8.24%(n=3、n=5),重复性试验RSD为1.4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5%(RSD=1.45%,n=6)。优化后的水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 ∶ 25(g/mL)、提取温度100 ℃、提取时间90 min、提取1次;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工艺所得水提物的平均总多糖含量为379.292 8 mg/g(RSD=1.93%,n=3)、平均干膏得率为22.75%(RSD=2.41%,n=3)。结论:所建立的硫酸-苯酚法简便,精密度、准确度均良好;优化所得的水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双斛胶囊总多糖的提取。  
      关键词:双斛胶囊;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总多糖;硫酸-苯酚法;含量测定;干膏得率;正交试验;工艺优化   
      14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2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蕾,何光志,王文佳
      2019, 30(18)
      摘要:目的:获取银杏抗菌肽(GBA)重组蛋白,并考察其体内外抗菌活性,为解决病原菌耐药问题、规模化生产植物源性新型抗菌剂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根据Genebank中公布的GBA基因序列(FJ865399),利用基因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ET32a(+)-GBA,再以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获取重组蛋白,并采用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法对所得蛋白进行纯化及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考察所获重组蛋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药物敏感度;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重组蛋白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考察重组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成功表达并纯化获得目标重组蛋白(大小约32 kDa)。该重组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度敏感,对其他3种细菌低度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50.00±5.00)mg/mL、MBC为(138.33±12.58)mg/mL,MIC显著高于其他3种细菌(P<0.05)。高剂量重组蛋白(8.0 g/kg)能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小鼠死亡率(P<0.05),对小鼠的保护效果与阳性药物青霉素接近。结论:所获重组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抑制作用较弱;该蛋白高剂量给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银杏;抗菌肽;载体质粒;重组蛋白;原核表达;抑菌作用;体内;体外;小鼠   
      13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3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柳俊辉,丘海冰,谢鹏,苏善美,李明芳,陈俊其,尹优,秦华珍
      2019, 30(18)
      摘要:目的:探讨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草豆蔻、益智等5味山姜属中药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大鼠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机能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均灌胃4 ℃知母水煎液、冰醋酸溶液复制胃溃疡寒证模型,并于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附子理中丸组(阳性对照,9.0 g/kg)、西咪替丁组(阳性对照,0.003 3 g/kg)以及5种中药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部位低、高剂量组(以下简称“高石低/高”“大石低/高”“红石低/高”“草石低/高”“益石低/高”“高乙低/高”“大乙低/高”“红乙低/高”“草乙低/高”“益乙低/高”“高正低/高”“大正低/高”“红正低/高”“草正低/高”“益正低/高”“高水低/高”“大水低/高”“红水低/高”“草水低/高”“益水低/高”,剂量分别为0.064/0.256、0.032/0.128、0.008/0.032、0.075/0.3、0.1/0.4、0.064/0.256、0.108/0.432、0.16/0.64、0.064/0.25、0.125/0.5、0.056/0.224、0.108/0.432、0.08/0.32、0.2/0.8、0.3/1.2、0.14/0.56、0.032/0.128、0.028/0.112、0.05/0.2、0.087/0.348 g/kg,以萃取部位质量计),每组10只;另设空白组(常温水)。造模次日,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等容常温水,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2 mL/100 g,q12 h,共给药4次。末次给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尿液中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和儿茶酚胺类(CAs)物质[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以及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液中17-OHCS、A、NE、DA以及血清中ACTH、D-β-H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给药组大鼠尿液17-OHCS(附子理中丸组、西咪替丁组以及高石低/高、大石高、红石高、草石高、益石高组,5种药材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大正高、红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高水高、大水高、红水高组)、A(附子理中丸组、西咪替丁组以及高石高、大石高、红石低/高、草石低/高、益石高组,5种药材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高正高、大正高、红正低/高、草正高、益正高组,红水高组)、NE(附子理中丸组、西咪替丁组,5种药材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各剂量组,以及高水高、大水高、红水高组)、DA[附子理中丸组、西咪替丁组,5种药材石油醚部位各剂量组(除高石低外),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以及高正高、大正高、红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红水高组]含量和血清ACTH[附子理中丸组,5种药材石油醚部位各剂量组(除高石低、大石低、草石低组外)、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除大乙低、红乙低组外)、红正高组、大水高组]、D-β-H[附子理中丸组以及高石高、大石高、红石低/高、益石高组,5种药材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除大乙低、红乙低、益乙低组外),大正高、红正高组、红水高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大石高组17-OHCS、D-β-H含量,草石高组ACTH、D-β-H含量以及高石高、益石高组D-β-H含量均显著低于红石高组;高乙高、草乙高、益乙高组DA含量以及高乙高、红乙高、草乙高、益乙高组D-β-H含量均显著低于大乙高组,高乙高、草乙高组DA含量均显著低于红乙高组,高乙高、大乙高、草乙高、益乙高组ACTH含量均显著高于红乙高组;高正高、大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17-OHCS、DA、ACTH含量,大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A含量,高正高、草正高、益正高组D-β-H含量均显著低于红正高组;草水高、益水高组17-OHCS、D-β-H含量均显著低于大水高组;草水高、益水高组17-OHCS、DA、D-β-H含量和高水高组DA、D-β-H含量均显著低于红水高组(P<0.05或P<0.01)。结论:5味山姜属中药的不同极性部位对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红豆蔻最佳,高良姜次之;上述中药均可通过增加17-OHCS、CAs、D-β-H的含量来调节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的机能。  
      关键词:山姜属中药;极性部位;胃溃疡寒证;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机能;大鼠   
      10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7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代陆,麦喆钘,陈怡,陈宝艳,张璐,孙治中,孙伟鹏,黄梅
      2019, 30(18)
      摘要:目的:挖掘“柴胡-白术”药对治疗乳腺增生的活性成分、靶点及通路,全面系统地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TCMSP、DRAR-CPI、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检索获得“柴胡-白术”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治疗乳腺增生的潜在作用靶标;采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标网络和潜在作用靶标的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出5个潜在核心靶标,以分子对接法验证其与活性成分的结合亲和性。对潜在作用靶标进行基因本体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关键通路,进而构建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标-关键通路网络。结果:共获得“柴胡-白术”药对的活性成分17个、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标47个。共获得核心靶标5个,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α型蛋白激酶C、C型蛋白激酶、转化蛋白p21、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亚型,pi3 -激酶亚基α等;主要涉及5个信号通路,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小G蛋白通路、雌激素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通路。结论:“柴胡-白术”药对治疗乳腺增生不仅具有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标的特点,而且会通过潜在作用靶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发挥复杂的网络调节作用。  
      关键词:柴胡;白术;药对;乳腺增生;网络药理学;靶标;通路;机制   
      200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0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苏华珍,唐秀能,魏江存,马家宝,陈勇,梁丽清,江先再,韩倩
      2019, 30(18)
      摘要:目的:研究小叶三点金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为该药用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冰醋酸、角叉菜胶建立小鼠急性炎症模型,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0.005 g/kg),考察灌胃不同剂量小叶三点金提取物(50、30、15 g/kg)对二甲苯致正常小鼠和肾上腺摘除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正常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正常小鼠和肾上腺摘除小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并对角叉菜胶致炎模型肾上腺摘除小鼠足趾炎性部位中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检测;另设空白组小鼠为对照(灌胃等体积水)。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小叶三点金提取物高、中剂量组正常小鼠和肾上腺摘除小鼠耳肿胀度均显著降低,而耳肿胀抑制率显著升高;小叶三点金提取物各剂量组正常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显著降低;小叶三点金提取物高、中剂量组正常小鼠和肾上腺摘除小鼠足肿胀度均显著降低,而足肿胀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小叶三点金提取物高、中剂量组肾上腺摘除小鼠足趾炎性部位中MDA、NO水平均显著降低,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小叶三点金提取物对小鼠急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与降低MDA、NO水平并提高SOD水平有关,且该抗炎作用的发挥不依赖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  
      关键词:小叶三点金;提取物;抗炎;作用机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小鼠   
      144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9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朱新焰,丛琨,石亚娜,包和超,张智慧,王家金,钱均祥,季鹏章
      2019, 30(18)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初加工方法对黄精品质的影响, 优化不同等级、不同形态黄精的初加工方法。方法:经不同干燥法及煮制法、蒸制法处理黄精后,利用硫酸-苯酚法对指标性成分黄精多糖进行含量测定,同时考察药材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及总灰分的含量,筛选最佳初加工工艺。结果: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各级黄精样品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黄精多糖(≥7%)、醇溶性浸出物(≥45%)及总灰分含量(≤4%)的要求;从干燥方式来看,微波干燥法优于烘箱干燥法;对不同形态(个状及片状)黄精样品而言,片状黄精品质优于个状黄精;而对于初加工方法而言,蒸制法优于煮制法。黄精“统货”蒸制、煮制时间分别在20、15 min时,黄精多糖含量达到较高值。结论:通过对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分别进行探讨,初步得到了黄精的个状、片状及“统货”样品进行高效初加工的方法,可为有效利用黄精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黄精;初加工;品质评价;黄精多糖   
      414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4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俊萍,郭盛磊,王谦博,付士朋,王振月
      2019, 30(18)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刺五加中多糖含量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及超声提取工艺优化。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刺五加中多糖的含量。采用SPSS 23.0软件对17个不同产地刺五加进行聚类分析。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其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验证。结果:葡萄糖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07 75~0.151 mg/mL(r=0.999 1);定量限、检测限分别为2.854、0.856 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为98.41%~101.58%(RSD=1.23%,n=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7批药材样品可聚为3类,S1、S6、S10、S12、S13聚为一类,S3~S5、S7聚为一类,其余聚为一类。最优超声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55 ℃、料液比1 ∶ 10(g/mL)、提取时间35 min;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最优工艺所得多糖平均含量为4.36% (RSD=0.92%,n=3)。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较好,可用于测定刺五加中多糖含量;优化后的超声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刺五加;多糖;硫酸-苯酚法;含量测定;正交试验;超声提取工艺;聚类分析   
      13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4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仁广,杨净尧,张欣舒,邱智东,陈新,贾艾玲
      2019, 30(18)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柴胡水提液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的方法,并优化其电磁裂解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B-C18,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为40 ℃,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10 μL。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物料粒度、料液比为考察因素,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d的总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并与超声法和煎煮法进行比较。结果: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70~202.80 μg/mL(r=0.999 9)、50.50~202.00 μg/mL(r=0.999 9);定量限分别为0.16、0.13 μg/mL,检测限分别为0.05、0.04 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3%~102.47%(RSD=1.80%,n=6)、98.84%~102.06%(RSD=1.60%,n=6)。最优提取工艺为以水提取1次,提取时间2.50 min、药材过80目筛、料液比1 ∶ 28(g/mL)。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最优工艺所得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d的平均总提取率为8.42 mg/g,高于超声法(8.34 mg/g)和煎煮法(8.06 mg/g),且提取时间更短。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柴胡水提液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的含量;优化所得电磁裂解水提取的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柴胡;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高效液相色谱法;Box-Behnken响应面法;水提取工艺;含量测定;电磁裂解   
      33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9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何效平,荣秋玲,何梅,刘福
      2019, 30(18)
      摘要: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万古霉素治疗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MRSA肺部感染且使用国产万古霉素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作为国产万古霉素组,将2015年7月-2018年12月使用进口万古霉素者作为进口万古霉素组,应用倾向性评分的方法按1 ∶ 1匹配两组基线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30 d全因死亡率、重症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7 d细菌有效清除率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国产万古霉素组共纳入108例患者,进口万古霉素组纳入279例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两组均纳入108例患者。国产和进口万古霉素组患者的30 d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0.19%(11/108)、7.41%(8/108),22对重症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均为63.64%,7 d细菌有效清除率分别为75.00%(48/64)和81.94%(59/7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组和进口组的血肌酐升高>1倍的发生率分别为25.93%(28/108)和12.04%(13/108),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63%(32/108)和15.74%(17/10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MRSA的患者,使用进口和国产万古霉素疗效相当,但临床需密切关注其安全性,尤其是血肌酐升高问题。  
      关键词:万古霉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神经外科;术后;国产;进口;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310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3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曾湘骏,陈洁娜,江桦清,石础硕,唐宏宇,周驰,王海彬
      2019, 30(18)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安慰剂和常规疗法(试验组)对比安慰剂和常规疗法或单用仙灵骨葆胶囊(对照组)用于PMO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5.3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及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共计1 360例患者,涉及单用仙灵骨葆胶囊、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和常规疗法等3种干预措施。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与常规疗法比较,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OR=0.28,95%CI(0.12,0.64),P<0.05]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单用仙灵骨葆胶囊>常规疗法。在改善骨密度方面,与常规疗法比较,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OR=0.45,95%CI(0.24,0.84),P<0.05]、单用仙灵骨葆胶囊[OR=0.78,95%CI(0.32,0.84),P<0.05]均可显著提高治疗后骨密度,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单用仙灵骨葆胶囊>常规疗法。在改善血清钙水平方面,与单用仙灵骨葆胶囊[OR=4.76,95%CI(2.14,10.59),P<0.05]和常规疗法[OR=0.45,95%CI(0.21,0.99),P<0.05]比较,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可显著提高治疗后血清钙水平,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常规疗法>单用仙灵骨葆胶囊。在改善血清磷水平方面,与单用仙灵骨葆胶囊比较,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OR=2.85,95%CI(1.81,4.48),P<0.05]、常规疗法[OR=2.93,95%CI(1.76,4.86),P<0.05]均可显著提高治疗后血清磷水平,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常规疗法>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单用仙灵骨葆胶囊。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可提高PMOP患者的疗效,可增加其治疗后骨密度及提高血清钙水平;但在改善血清磷水平方面,常规疗法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仙灵骨葆胶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270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8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蔡林坤,彭卓嵛,黄适,黄雅兰,陶丽芬,蓝斯莹
      2019, 30(18)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米氮平联合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SCCB)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米氮平联合SCCB(试验组)对比SCCB(对照组)治疗IB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共计1 0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RR=1.34,95%CI(1.25,1.44),P<0.001]、治疗后神经肽Y水平[SMD=0.77,95%CI(0.49,1.05),P<0.001]、腹痛治疗有效率[RR=1.32,95%CI(1.06,1.66),P=0.014]、大便性状异常治疗有效率[RR=1.75,95%CI(1.36,2.27),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抑郁量表评分[SMD=-1.87,95%CI(-2.35,-1.39),P<0.001]、治疗后焦虑量表评分[SMD=-2.25,95%CI(-3.35,-1.15),P<0.001]、治疗后腹痛症状评分[SMD=-7.41,95%CI(-8.30,-6.51),P<0.001]、治疗后腹泻症状评分[SMD=-6.39,95%CI(-7.96,-4.81),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腹胀治疗有效率[RR=1.07,95%CI(0.90,1.28),P=0.421]、排便异常治疗有效率[RR=1.05,95%CI(0.88,1.26),P=0.588]、腹痛发生率[RR=0.45,95%CI(0.11,1.97),P=0.291]、乏力发生率[RR=5.00,95%CI(0.60,41.79),P=0.13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氮平联合SCCB能够显著提高IBS患者的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增加腹痛、乏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米氮平;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匹维溴铵;奥替溴铵;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25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82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洪超,官海静,刘国恩
      2019, 30(18)
      摘要:目的:为提高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糖尿病药物经济学研究”课题组的随访数据,以随访终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作为临床产出指标,对终点HbA1c水平进行二分类变量和数值变量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评价治疗依从性对短期临床产出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 236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好和差的患者分别占23.48%和76.52%;血糖监测依从性好和差的患者分别占7.02%和93.98%;饮食控制依从性好、中和差的患者分别占66.3%、23.5%和10.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糖“控制好”组与血糖“控制差”组在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病程、是否锻炼、饮食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和多元对数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相似,即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和饮食控制依从性对终点HbA1c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均P<0.05),但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总体上不理想。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对终点HbA1c水平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血糖监测依从性和饮食控制依从性的改善将有利于血糖控制,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则不明显。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用药依从性;血糖监测依从性;饮食控制依从性;糖化血红蛋白   
      220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2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波,张艳君,彭海生,郑沛育
      2019, 30(18)
      摘要:目的:为结肠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结肠癌”“靶分子”“分型”“靶向机制”“修饰递送药物”“Colon cancer”“Target molecule”“Typing”“Targeting mechanism”“Modified delivery drug”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检索2001年7月-2018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筛选出能够准确靶向至结肠癌细胞的靶分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结肠癌患者的靶向药物及其靶向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55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应用较多的结肠癌靶分子包括透明质酸、叶酸、小麦胚芽凝集素、核酸适配体、Affibody分子、单克隆抗体、多肽、microRNA等。为了能够更加精准地对结肠癌进行靶向,可以运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或者免疫组化法分析候选的生物标志物,将结肠癌分为杯状型、肠上皮细胞型、干细胞型、炎症型以及过渡扩增型CS-TA、CR-TA等6种类型,在研究结肠癌靶向药物时根据结肠癌不同分型选择其靶点及靶分子进行研发。目前,临床上已出现的靶向药物仍然因为对不同的结肠癌患者缺乏选择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虽然可将结肠癌患者分型并据此给予不同的靶向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这个分型方法还没有应用到临床上,并且此分型方法也由于样本量的限制,还不够完善。因此,关于结肠癌的分型以及针对不同分型的靶向药物还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  
      关键词:结肠癌;靶分子;分型;靶向机制;靶向特征   
      187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6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敏,王静,林祥杰,姚金剑,张波,王晓
      2019, 30(18)
      摘要:目的:为大黄的临床用药安全、真伪鉴别提供参考。方法:以“大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大黄属”“酸模属”“鉴定”“质量控制”“质量评价”“安全性评价”“Rhei Radix et Rhizoma”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Rheum palmatum L.”“Rheum officinale Baill.”“Rheum”“Rumex”“Rhubarb”“Identification”“Quality control” “Quality evaluation”“Safety evalua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ScienceDirect、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单独或组合查询1999年1月-2019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大黄的真伪鉴定、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作一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 223篇,其中有效文献57篇。大黄真伪鉴定方法主要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分子鉴别等方法,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均具有简便、快速、不依赖仪器设备、成本低廉等优点,其不足之处在于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结果客观性偏弱,薄层色谱鉴别对掺伪样品的鉴别能力较弱;分子鉴别虽技术水平高、准确性及客观性强、适用性广,但如何降低其检测成本、简化操作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有光谱测定技术、色谱及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一测多评技术、指纹图谱技术、免疫检测技术等,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技术、一测多评技术、免疫检测法等均是以1种或少数几种中药有效成分为出发点而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准确可靠、科学性强,但较光谱法和指纹图谱法等以成分群或药材整体来评价药材质量的方法则略显片面;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电感耦合技术测定重金属含量,以气相色谱法测定农药残留。  
      关键词:大黄;鉴定;质量控制;质量评价;安全性评价   
      42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3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林倩,于帅,董丹华,赵赞赞,张康华,姜珊,高鹏,代龙
      2019, 30(18)
      摘要:目的:为泻白散及其加减方的现代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泻白散”“临床应用”“Xiebai Powder”“Clinical applica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1985-2019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泻白散及其加减方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5篇,其中有效文献37篇。泻白散及其加减方的临床应用较多,主要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鼻病、小儿顽固性厌食症、肺癌等疾病,疗效较好;但泻白散成方的作用靶点尚未明确,研究机制大多集中在抗炎机制方面,研究内容相对局限。  
      关键词:泻白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322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3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