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9 30 21
    • 郭志刚,周簪荣,翟琛琛,管晓东,史录文,郑利光
      2019, 30(21)
      摘要:目的:评价台州市降糖类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的经济性,为改善我国药品可及性、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台州市2009-2016年各区县糖尿病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和财政投入数据,采用队列研究设计,以各区县各自政策实施时间作为间断点,将逐年记录的数据取均值处理为年度数据,形成政策实施前1年(基线年)和实施后3年的队列数据。根据政策实施后是否选择使用免费药物分为政策组和对照组,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控制两组基线差异,形成最终研究样本,借鉴双重差分法模型进行分析,计算政策的实施成本和收益。结果:经匹配后两组各纳入研究14 744人,政策实施期间台州市年人均财政投入为263.8元,与基线年比较,因政策实施引起的年人均药品费用减少了649.2元、年人均住院医疗费用减少了624.7元,投入-产出比为1 ∶ 4.8。结论:台州市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有利于降低患者费用负担,政策具有经济性,通过结合相关政策进行科学设计,具备可推广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台州市;降糖药物;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免费药物;经济性评估;费用负担   
      227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7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冒长青,沈卫华,郭澄
      2019, 30(21)
      摘要:目的:为社区延伸处方的管理和药学服务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从上海市金山区整体及其管辖的11个街镇的卫生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17-2018年所有使用延伸处方患者的数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延伸处方患者的基本医疗信息、延伸处方执行依从性(2年内坚持通过延伸处方进行就诊配药)信息等数据,并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结果:2017-2018年金山区开具延伸处方的患者4 835例,开具率(延伸处方开具人数/开具处方人数)为2.08%,以60岁以上(4 038例,83.51%)、常见慢病患者[4 793例次,83.18%(4 793/5 763)]为主,不同街镇延伸处方开具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山区延伸处方患者执行依从率总体为81.62%(62.02%~88.84%),不同性别患者的延伸处方执行依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疾病种类、延伸处方药品种类数等因素对延伸处方患者执行依从率有影响,以年龄在40岁以下、高血压、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开具1种药品的患者的延伸处方执行依从率低于同组其他患者(P<0.05)。结论:未来可探索利用大数据对延伸处方的执行依从性进行监测,同时在家庭医生团队中加入药师的工作,针对依从性低的群体制订相应的指导和宣教,提高延伸处方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  
      关键词:上海市;金山区;延伸处方;依从性;药学服务;大数据   
      364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8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唐媛媛,陈敬,李歆
      2019, 30(21)
      摘要:目的:为仿制药替代原研药的经济效益提供证据支持,提出促进仿制药使用的政策建议。方法:选取江苏省某三级公立医院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12种既有原研药又有仿制药的药物,逐季度分析2017-2018年原研药和仿制药使用量占比、使用金额占比、价格比和2018年仿制药替代原研药的潜在费用节省率。结果:2017年第1季度-2018年第4季度,原研药、仿制药使用数量占比分别由24.53%上升至39.12%、75.47%下降至60.88%,使用金额占比分别由39.45%上升至61.47%、60.55%下降至38.53%,仿制药与原研药价格比从0.50下降到0.40。在疗效一致的条件下,2018年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潜在可节约费用62.21万元,费用节省率为47.65%。结论:仿制药替代原研药具有降低药品支出的作用,但该院仿制药使用或金额占比却逐渐下降。因此,有必要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进程及临床等效研究,加大仿制药处方及合理使用的教育宣传,以提高医患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认同,配合鼓励仿制药采购及使用的集中采购政策,促进仿制药利用以节约药品支出。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仿制药;原研药;使用数量;使用金额;价格比;费用节省   
      306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27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谢江川,郭薇,谢林利,李明红,潘辛梅,曹丽亚,陈勇川
      2019, 30(21)
      摘要:目的:为完善临床试验药物管理相关标准操作规程及临床试验药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要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检查细则》为参照,结合我院自2016年7月起进行的质控项目,对临床试验过程药物管理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及关键流程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讨论改进措施。结果与结论:试验过程中药物管理不规范是不规范操作的高发环节。其中,药物的接受、发放与使用是试验过程药品管理不规范操作发生率最高的三个环节,因此,各单位在制订相关管理制度时可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重点关注,例如在接收临床试验药物时,要注意检查药物外包装完好程度;冷链运输的药品还应检查温度记录,遇有超温作出拒收处理;运货单复印后与原件共存档避免热敏纸褪色;对照药品及安慰剂的相关特征是否符合规定等。各机构可从试验过程药品管理的关键环节、立项时、项目启动时、质控与监查四个方面进行规范,制订并不断完善相关药物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SOP),例如在项目启动时,需注意药物管理员参加启动会培训并签字、相关表格的设计是否完整、规范、可操作。临床试验机构有必要重视试验药物管理的标准化、精密化,注重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试验药物;管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1137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28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田侃,黄素芹,喻小勇
      2019, 30(21)
      摘要:目的:为优化家庭医生团队结构、提升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及作者工作经验,回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现状、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现状,分析现有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合理用药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如抗菌药物盲目选用或滥用、注射剂使用频率过高等现状。我国实行家庭医生模式的省市已经逐步形成如“1+1+1”签约服务模式、“基础包+个性包”签约服务模式等5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现有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合理用药服务时存在家庭医生团队中药学服务人员缺乏或业务能力不高、医护人员药学专业知识储备有限、药师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合理的家庭医生团队要注重对药学服务技能型药师的培养、要加强对医护人员药学专业知识培训,必要时还应借助医联体平台构建相应的“药联体”平台,以此充分提升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家庭医生团队;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药学服务   
      204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9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艳秋,王重娟,梁月琴
      2019, 30(21)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药品说明书修订现状,促进药品说明书的规范性。方法:回顾我国药品说明书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查询2015年1月-2019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公布的与药品说明书有关的公告通知等,分析其中涉及的药品种类、修订项目等资料,总结药品说明书及其修订过程中的内容与不足。结果:5年间共发布药品说明书修订通告112个(2015-2019年分别有20、28、19、34、11个),涉及270个品种。其中处方药109个、非处方药161个,中药158个、化学药品105个、生物制品2个,修订项目以【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禁忌】、增加“警示语”等安全性信息为主,分别为100、85、103、52个。但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发现仍存在药品说明书书写不规范、修订落实情况缺乏监管、厂家修订后没有通知相关使用单位等情况,严重威胁着患者用药安全。结论:纳入的药品说明书内容书写规范性欠佳、修订后的执行情况落实不到位,权利、义务划定不清晰,法律约束力不强。我国药品说明书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药品说明书;修订通告;管理;分析   
      263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7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柳娜,张旭东,陈舜东,张夙萍,景明,陈杰,白德涛
      2019, 30(21)
      摘要:目的:制备金蕾胶囊,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湿法制粒,以药-辅比、辅料配比和乙醇体积分数作为考察因素,以颗粒成型率、水分、流动性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金蕾胶囊内容颗粒的成型工艺。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以下简称“药典”)对所制胶囊性状、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金蕾胶囊中湿生扁蕾和金钱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金蕾胶囊中木犀草素和山柰酚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金蕾胶囊内容颗粒的最优成型工艺为辅料麦芽糊精与微粉硅胶按10 ∶ 1混合后与药粉按1 ∶ 0.5混合,再用90%的乙醇湿法制粒。金蕾胶囊的性状、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的测定结果均符合药典标准。供试品薄层色谱在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木犀草素和山柰酚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4.4~88.0、9.6~96.0 μg/mL(r均=0.999 9),精密度试验(n=6)、重复性试验(n=6)、稳定性试验(18 h,n=7)的RSD均≤2.5%,平均回收率分别95.74%、99.77%(RSD分别为1.50%、2.72%,n=6),含量分别为2.52、0.34 mg/g。结论:优化后的金蕾胶囊成型工艺稳定、可行,所制金蕾胶囊质量可控。  
      关键词:金蕾胶囊;制备工艺;木犀草素;山柰酚;质量评价;含量测定   
      316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1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程杰,张屏,包保全,梁雨娜,唐雨晨,刘德旺
      2019, 30(21)
      摘要:目的:制备肝肾颗粒,并初步拟定其质量标准,建立其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送料速度、压辊速度、压辊压力、压辊间隙为考察因素,颗粒成型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肝肾颗粒干法制粒工艺。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以下简称“药典”)对其水分、粒度、溶化性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定性鉴别肝肾颗粒中的枸杞子、黄芪、党参;采用HPLC法定量测定肝肾颗粒中甜菜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党参炔苷的含量,并绘制10批肝肾颗粒的指纹图谱。结果:肝肾颗粒干法制粒的最优工艺为送料速度25 r/min、压辊转速8 r/min、压辊压力7 MPa、压辊间隙1.1 mm,所制颗粒成型率为85.53%。肝肾颗粒的水分、粒度、溶化性均符合药典标准;枸杞子、黄芪、党参供试品薄层色谱在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甜菜碱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4.32~8.64 μg,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党参炔苷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5~30、10~60    μ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2.0%(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02%、99.25%、101.04%(RSD均<1.7%,n=6或9),含量分别为4.298、0.054、0.025 mg/g;10批肝肾颗粒样品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5。结论:优化后的肝肾颗粒制粒工艺稳定、可行,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及HPLC指纹图谱可为肝肾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肝肾颗粒;干法制粒;制备;正交试验;含量测定;质量标准;指纹图谱   
      340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9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范贤哲,何福林,刘小文,吕敬崑,陈小明
      2019, 30(21)
      摘要:目的:制备生姜油微囊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囊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生姜油微囊。以囊材与囊芯的混合温度、囊材与囊芯质量比、搅拌速度为考察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生姜油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载药量、包封率、外观、粒径分布及光、热、湿稳定性(以碘价、过氧化值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生姜油微囊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囊材与囊芯的混合温度60 ℃、囊材与囊芯质量比10 ∶ 1、搅拌速度12 000 r/min。最优工艺所制生姜油微囊的平均载药量为17.97%(n=3)、平均包封率为73.57%(n=3),生姜油微囊形态圆整光滑、无粘连、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6.30±0.27) μm,在光、热、湿条件下生姜油微囊碘价、过氧化值变化较小。结论:优化后的生姜油微囊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生姜油微囊的包封率及载药量高,且稳定性较好。  
      关键词:生姜油;微囊;喷雾干燥法;包封率;制备工艺;质量评价   
      28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4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孙冰冰,赵红玲,李莹莹,李松涛,刘喜纲,王汝兴
      2019, 30(21)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包载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聚合物胶束,以提高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抑瘤作用。方法:先用壳聚糖(CSO)、硬脂酸(SA)制成胶束(CSO-SA),再依次以端醛基聚乙二醇(mPEG)和叶酸(FA)对其进行修饰制成胶束(PEG-CSO-SA和FA-PEG-CSO-SA),采用红外光谱检测CSO-SA、PEG-CSO-SA、FA-PEG-CSO-SA的特征官能团,透射电镜观察胶束的微观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胶束的粒径和Zeta电位。以蛇床子素(OST)为模型药,采用透析法制备载药纳米胶束(FA-PEG-CSO-SA/OST),以MTT法检测FA-PEG-CSO-SA、OST溶液和FA-PEG-CSO-SA/OST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成功制得FA-PEG-CSO-SA。CSO-SA、PEG-CSO-SA、FA-PEG-CSO-SA均呈椭圆形,粒径分别为(96.01±5.99)、(112.93±1.06)、(216.01±4.76) nm(n=3),Zeta电位分别为(39.30±1.75)、(38.03±2.91)、(15.17±2.10) mV(n=3)。FA-PEG-CSO-SA/OST中OST的包封率为(84.47±2.07)%,载药量为(16.01±0.90)%(n=3),FA-PEG-CSO-SA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20%,OST溶液和FA-PEG-CSO-SA/OST对HepG2细胞的IC50分别为(62.08±5.21)、(27.49±0.50) μg/mL(n=3)。结论:所制FA-PEG-CSO-SA能明显提高难溶性药物OST对HepG2细胞的抑瘤作用,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载体。  
      关键词:叶酸;壳聚糖;聚合物;胶束;聚乙二醇;蛇床子素;抑瘤作用   
      208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0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桂平,梁杰聪,李智斌,张彦焘
      2019, 30(21)
      摘要:目的:研究贝特类药物苯扎贝特和非诺贝特对肺腺癌PC-9细胞增殖和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苯扎贝特和非诺贝特(12.5、25、50、100、200 μmol/L)作用48 h对PC-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另将PC-9细胞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给药组分别加入低、中、高浓度(25、50、100 μmol/L)的苯扎贝特和非诺贝特,对照组加入二甲基亚砜,作用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qRT-PCR)检测细胞中c-myc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myc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上述浓度苯扎贝特作用下PC-9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0.76±3.2)%、(74.35±5.06)%、(62.8±1.23)%、(59.03±1.55)%、(39.8±1.01)%;而非诺贝特作用下PC-9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4.46±1.30)%、(61.91±4.77)%、(48.95±2.8)%、(37.05±1.55)%、(32.49±1.36)%。与对照组比较,苯扎贝特和非诺贝特的中、高浓度组G1期细胞比率均明显增加,苯扎贝特和非诺贝特的低、中、高浓度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c-myc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扎贝特和非诺贝特可抑制PC-9细胞增殖,并下调c-myc表达。  
      关键词:苯扎贝特;非诺贝特;肺腺癌PC-9细胞;半数抑制浓度;c-myc;抑制作用   
      364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2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帅,袁崇均,罗森,余梦瑶,王笳
      2019, 30(21)
      摘要:目的:对鸢尾黄素进行结构修饰,寻求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鸢尾黄素为先导化合物,分别加入乙醇胺、甲胺、乙胺、二甲胺、二乙胺、正丙胺等胺类试剂和甲醛溶液,经曼尼希(Mannich)反应得到鸢尾黄素曼尼希碱衍生物,根据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确定其结构。采用溶解度试验法考察鸢尾黄素及其衍生物的水溶性;采用MTT法考察鸢尾黄素及其衍生物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H22肝癌荷瘤小鼠为模型,考察鸢尾黄素及其衍生物(剂量均为100 mg/kg)的体内抑瘤率。结果:共合成6个鸢尾黄素曼尼希碱衍生物,分别为8-(N-羟乙基)-亚甲基胺基-5,7,4′-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8-(N-甲基)-亚甲基胺基-5,7,4′-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8-(N,N-二乙基)-亚甲基胺基-5,7,4′-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8-(N,N-二甲基)-亚甲基胺基-5,7,4′-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8-(N-乙基)-亚甲基胺基-5,7,4′-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8-(N-正丙基)-亚甲基胺基-5,7,4′-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依次记为化合物1~6)。与鸢尾黄素比较,6个衍生物的水溶性明显提高,溶解度是鸢尾黄素的5~20倍;其中化合物1、3、5对HCT116细胞的IC50分别为(34.82±3.27)、(16.21±4.13)、(33.12±3.25) μmol/L,均强于鸢尾黄素的IC50[(45.23±5.74) μmol/L];对A549细胞的IC50分别为(37.05±5.74)、(26.88±4.52)、(30.13±6.23) μmol/L ,均强于鸢尾黄素的IC50[(53.24±6.34) μmol/L];对HepG2细胞的IC50分别为(23.74±1.45)、(18.96±2.34)、(30.95±2.87) μmol/L ,均强于鸢尾黄素的IC50[(48.98±2.58) μmol/L];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55.51%、57.20%、49.15%,且均高于鸢尾黄素的抑瘤率(33.05%),其余3个化合物相比鸢尾黄素的抗肿瘤活性无明显优势。结论:在本研究合成的6个鸢尾黄素曼尼希碱衍生物中,化合物1、3、5均具有强于鸢尾黄素的抗肿瘤活性。  
      关键词:鸢尾黄素;胺类;曼尼希碱衍生物;合成;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HepG2;半数抑制浓度;小鼠;抑瘤率   
      186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8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毛俊,朱项羽,夏宏光,王志豪,刘慧茹,江海燕,金涌
      2019, 30(21)
      摘要:目的:研究甘草酸对大鼠体内硝苯地平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大鼠灌胃甘草酸5 mg/kg,对照组灌胃等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日1次,连续给药14 d,第14天灌胃30 min后,2组大鼠均灌胃硝苯地平3 mg/kg,并于灌胃硝苯地平前与灌胃后0.25、0.5、0.75、1、1.5、2、3、4、6、8、12、24 h眼内眦静脉丛采血0.5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地西泮为内标,测定其中硝苯地平的浓度;色谱柱为ODS-C18;流动相为甲醇-水(62 ∶ 38,V/V,乙酸调pH为4.5);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38 nm;进样量为20 μL。使用Winonlin 6.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体内硝苯地平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40±0.15)、(1.50±0.01) h;cmax分别为(0.15±0.03)、(0.29±0.09) mg/L;t1/2分别为(4.70±1.17)、(5.20±1.38) h;AUC0-24 h分别为(1.00±0.10)、(1.89±0.37) mg·h/L;AUC0-∞分别为(1.00±0.16)、(1.98±0.32) mg·h/L;MRT分别为(6.76±0.64)、(6.60±1.36) h。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体内硝苯地平的cmax、AUC0-24 h、AUC0-∞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酸可能会降低硝苯地平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两药联用时建议增加硝苯地平的剂量以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关键词:甘草酸;硝苯地平;地西泮;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动学;大鼠   
      15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9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职瑞,姚璞,杨波,王瑜,冯伟,孙凤军
      2019, 30(21)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氯吡格雷(CLP)及其中间代谢产物2-氧-氯吡格雷(2-O-CLP)、非活性代谢产物氯吡格雷羧酸代谢物(CLPCA)和活性代谢产物氯吡格雷硫醇代谢物(CLPTM)浓度的方法。 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脑卒中的90名患者,早晨空腹口服1片氯吡格雷片(75 mg/片),于服药2 h后采集血样,将CLPTM经2-溴-3’-甲氧基苯乙酮衍生形成CLPTM-D后与其余3种待测物一起通过乙腈蛋白沉淀提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其浓度。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流动相为0.1%甲酸的乙腈溶液-0.1%甲酸水溶液(90 ∶ 10,V/V),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检测,检测离子对分别为CLPCA 质荷比(m/z) 308.1→198.1、CLP m/z 322.3→212.0、2-O-CLP m/z 338.3→155.0、CLPTM-D m/z 504.4→354.1、内标噻氯吡啶m/z 264.0→154.1。结果:CLPCA、CLP、2-O-CLP、CLPTM-D和内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01、3.32、2.83、2.68、1.87 min,CLPCA、CLP、2-O-CLP、CLPTM-D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10 000、0.2~20、0.3~30、0.5~50 ng/mL(r均≥0.999 5),日内、日间精密度试验的RSD均≤9.5%(n=5),准确度为93.5%~98.9%(n=5),提取回收率为85.4%~95.9%(n=5),基质效应的CV为2.7%~6.2%(n=5)。稳定性(-80 ℃放置3个月、3次冷冻-解冻循环、4 ℃放置8 h)试验中,CLPCA、CLP、2-O-CLP和CLPTM-D的RE均≤10.0%(n=5)。结论:建立的LC-MS/MS法特异性强,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检测人血浆中CLP及其3种代谢产物的浓度。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氯吡格雷;代谢产物;血浆浓度   
      141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6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媛媛,曾慧婷,陈超,何小群,胡燕珍,陈乐,虞金宝
      2019, 30(21)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的方法。方法: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盐(C4mimCl)为流动相添加剂,与无添加剂的流动相以及加入传统添加剂三乙胺(对色谱柱有损伤)后对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离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分离度进行比较,筛选C4mimCl的最佳浓度,用新建立的方法测定江西4个产地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色谱柱为Dikmatech Diamonsil Plus C18,流动相为乙腈-缓冲液(0.1%磷酸+3.0 mmol/L C4mimCl),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245 nm,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 μL。结果:当流动相中无添加剂时、加入3.0 mmol/L三乙胺或3.0 mmol/L C4mimCl作添加剂时,钩藤碱与前峰分离度分别为1.02、1.23、1.72,与后峰分离度分别为1.06、6.00、4.25,对称因子分别为0.81、0.86、1.13;异钩藤碱与前峰分离度分别为0.96、3.89、4.05,与后峰分离度分别为1.02、2.34、2.36,对称因子分别为0.88、0.81、0.96。钩藤碱、异钩藤碱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4.93~157.76(r=0.999 9)、4.98~159.50 μg/mL(r=1.000 0),定量限分别为0.486 4、0.793 6 μ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耐用性试验中的RSD均小于5%(n=6),回收率分别为102.9%~107.8%(RSD=1.7%,n=6)、95.4%~106.3%(RSD=3.9%,n=6)。4个产地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758~1.343、1.511~1.823 mg/g。结论:C4mimCl加入到流动相中能提高分离度,且以此建立的HPLC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盐;流动相;添加剂;高效液相色谱法;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测定   
      168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1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金凤,郭大乐,董自亮,禹奇男,彭涛,李张宇,余佳文,卢庆,姚辰,邓赟,秦少容
      2019, 30(21)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藿香正气口服液中9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提高并完善藿香正气口服液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10批藿香正气口服液中甘草香豆素、异甘草素、芹糖甘草苷、柚皮芸香苷、甘草苷、川皮苷、橙皮苷、厚朴酚、和厚朴酚9种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EternityXT-5-C18,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25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甘草香豆素、异甘草素、芹糖甘草苷、柚皮芸香苷、甘草苷、川皮苷、橙皮苷、厚朴酚、和厚朴酚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00 5~0.007 5、0.000 8~0.025 0、0.006 1~0.976 0、 0.001 6~0.250 0、0.007 8~ 0.025 0、0.000 4~0.062 7、0.008 6~0.276 0、0.010 0~0.500 0、0.010 0~0.500 0 mg/mL(r=0.999 2~1.000 0 );检测限分别为0.001 3、0.000 1、0.004 7、0.005 0、0.012 0、0.001 3、0.007 8、0.007 0、0.005 8 μg/mL,定量限分别为0.013 0、0.000 8、0.047 0、0.050 0、0.120 0、0.013 0、0.078 0、0.070 0、0.058 0 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0%(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7%、101.85%、98.97%、103.05%、100.00%、97.78%、97.91%、100.13%、101.95%,RSD为1.14%、2.18%、0.40%、0.17%、1.38%、0.85%、1.38%、0.10%、1.35%(n=6)。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可为藿香正气口服液整体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及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依据。  
      关键词:藿香正气口服液;HPLC;甘草香豆素;异甘草素;芹糖甘草苷;柚皮芸香苷;甘草苷;川皮苷;橙皮苷;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测定   
      319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6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丛欢,杨莹,包亚男,洪博,郭丽娜
      2019, 30(21)
      摘要:目的:研究白鲜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活力的体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小鼠原代脾淋巴细胞,以0(空白对照)、50、100、150 μmol/L白鲜碱作用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LDH释放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Hoechst 33342和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坏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胱天蛋白酶3(Caspase 3)、剪切体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彗星试验法检测细胞DNA损伤(以DNA拖尾区域比例反映)。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100、150 μmol/L白鲜碱可显著抑制细胞活力(P<0.01);150 μmol/L白鲜碱可显著增加细胞LDH的释放(P<0.05),释放率达到79.37%;50、100、150 μmol/L白鲜碱均可提高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0 μmol/L白鲜碱可显著增加细胞坏死率(P<0.05),坏死率达到78.64%;50、100、150 μmol/L白鲜碱均可升高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50、100 μmol/L白鲜碱可显著提高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P<0.05);白鲜碱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引起DNA损伤,其中100、150 μmol/L白鲜碱可显著增加DNA拖尾区域比例(P<0.01)。结论:白鲜碱可以抑制脾淋巴细胞活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脾淋巴细胞坏死和造成DNA损伤有关。  
      关键词:白鲜碱;脾淋巴细胞;凋亡;坏死;DNA损伤;体外试验   
      10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6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欣欣,白茹,牛雯颖,王呈祥
      2019, 30(21)
      摘要:目的:研究滋膵饮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80只雄性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另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阳性对照,0.2 g/kg)、模型组(等体积蒸馏水)和滋膵饮高、中、低剂量组(14.0、7.0、3.5 g/kg),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2周后,采用全自动血糖仪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激酶B(Akt)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JNK、Akt、IRS-1蛋白的磷酸化程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胰腺组织中JNK mRNA的表达水平和JNK、IRS-1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胰岛素含量、Akt mRNA、IRS-1 mRNA的表达水平和Akt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滋膵饮高、中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和滋膵饮高剂量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二甲双胍组和滋膵饮各剂量组大鼠胰腺组织中JNK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Akt mRNA、IRS-1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二甲双胍组和滋膵饮高剂量组大鼠的JNK、IRS-1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均显著降低(P<0.01)、Akt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滋膵饮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胰岛组织中JNK和IRS-1蛋白磷酸化程度和升高Akt蛋白磷酸化程度有关。  
      关键词:滋膵饮;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c-Jun氨基末端激酶;蛋白激酶B;胰岛素受体底物1;血糖;作用机制   
      292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8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喻振,于瑞莲,邵佳蔚,杨哲,王惠
      2019, 30(21)
      摘要:目的:研究人工蝉花对5-氟尿嘧啶(5-FU)诱发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和人工蝉花高、中、低剂量(3.5、1.75、0.875 g/kg)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30 mg/kg的5-FU(0.25 g/10 mL)1次,连续5 d;同时,各组大鼠每天灌胃相应药物/生理盐水1次,连续给药8 d。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各组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各组大鼠生物屏障相关因子[血清中内毒素(ET)、D-乳酸(D-LA)]水平和免疫屏障相关因子[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白细胞介素15(IL-15)、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小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水平以及机械屏障相关因子(肠表面闭锁小带蛋白ZO-1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减少(P<0.01);肠绒毛剥落明显,隐窝结构散乱,大量炎性细胞聚集,肠黏膜损伤严重;血清中D-LA、ET和TNF-α、IFN-γ、MPO、G-CSF水平以及小肠组织中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sIgA、IL-15水平以及小肠组织中ZO-1、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工蝉花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增加(P<0.01);各给药组大鼠小肠的病理变化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人工蝉花高、中剂量组小肠形态接近正常组;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D-LA、ET和TNF-α、IFN-γ、MPO、G-CSF水平以及小肠组织中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sIgA、IL-15水平以及人工蝉花高、中剂量组大鼠小肠组织中Claudin-1、Z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人工蝉花可从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等多个方面修复5-FU所致大鼠肠黏膜损伤。  
      关键词:人工蝉花;肠黏膜损伤;5-氟尿嘧啶;大鼠;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   
      20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28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满军,崔小敏,石会丽,王晓萍,陈志永,牛安琦,高蓉,曹小平
      2019, 30(21)
      摘要:目的:建立马海治瘫胶囊的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为其制剂工艺的稳定性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0 nm(0~23 min和31~120 min)、230 nm(23~31 min),柱温为30 ℃,流速为1.0 mL/min。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建立10批马海治瘫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分别以对照药材、缺味药材阴性样品和对照品对色谱峰进行归属和指认,并对指认出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9以上,共确定了20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10个色谱峰。其中,1、13、14、15、16、17、18、19、20号色谱峰来源于大黄,3、4、6、7号色谱峰来源于制马钱子,8号色谱峰来源于当归,2、5、9、10、11、12号色谱峰未发现相应的药材来源;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了1、4、6、7、8、16、17、18、19、20号色谱峰分别为没食子酸、马钱苷酸、士的宁、马钱子碱、阿魏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在对指认出的5个主要成分(马钱苷酸、士的宁、马钱子碱、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中,方法学考察均符合相关标准,10批样品中马钱苷酸、士的宁、马钱子碱、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分别为2.477 1~2.785 9、1.746 1~1.946 0、1.374 6~1.505 8、1.573 2~1.824 1和0.232 1~0.261 7 mg/g。结论:建立的方法可靠、准确、稳定、简便,可作为马海治瘫胶囊的制剂工艺与质量监控依据。  
      关键词:马海治瘫胶囊;指纹图谱;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20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7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翠翠,张利霞,胡同平
      2019, 30(21)
      摘要:目的:分析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院6 052份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率进行统计,采用WHONET 5.6软件对送检科室、病原菌菌种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对其中447例住院血流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住院天数和预后(治愈、未治愈、死亡)等临床资料,按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CABSI)和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HABSI)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6 052份血培养样本中,总阳性率为10.3%(623/6 052)。血培养病原菌主要来源于感染疾病科12.0%(75/623)、肾内科11.4%(71/623)、血液内科10.8%(67/623)、普外科10.1%(63/623)等临床科室。623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49.3%,革兰氏阳性菌占49.3%,真菌占1.4%;检出率居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6.5%)、大肠埃希菌(26.6%)、肺炎克雷伯菌(13.0%)、金黄色葡萄球菌(5.8%)、肠球菌属(5.8%)和铜绿假单胞菌(2.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75.3%(171/227);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25.0%(9/36)。葡萄球菌属对利福平的敏感率>90.0%,肠球菌属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均≥50.0%,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氏阳性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9.4%(82/166)和8.6%(7/81);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98.5%,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90.0%。447例住院血流感染患者中,CABSI占49.2%、HABSI占50.8%。HABSI组患者中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尿路感染、肝疾病、胆道疾病)、侵袭性操作、住院天数>2周的患者比例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CABSI组(P<0.05)。结论:我院血培养病原菌主要分布在感染疾病科等临床科室,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HABSI好发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且预后差,临床应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关键词:包头市;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临床特征   
      234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8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斌,吴逢波,何治尧,徐珽
      2019, 30(21)
      摘要: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硫唑嘌呤相关死亡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安全使用硫唑嘌呤提供参考。方法:下载2004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四季度共60个季度的FAERS数据,经过Medex_UIMA_1.3.7系统进行药品名称标准化、《ICH国际医学用语词典》不良事件系统分类等数据清洗后,提取硫唑嘌呤相关死亡事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进行信号检测。对硫唑嘌呤相关死亡事件患者的基本信息、报告者信息、报告的时间分布和国家分布、信号检测结果、直接/间接死亡患者用药剂量和合并用药,以及间接死亡患者报告频率进行分析。结果:共提取到硫唑嘌呤不良事件报告记录39 695条,其中直接死亡事件报告707条,间接死亡事件报告3 219条;死亡者中位年龄55岁;医师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报告共占77.38%;硫唑嘌呤口服给药报告占已知给药途径报告例数的90.40%(647/715)。“胎儿死亡”(ROR=4.16,PRR=4.16)和“新生儿死亡”(ROR=4.99,PRR=4.99)检测出信号。在死亡病例中,老年患者约占30%;存在硫唑嘌呤超禁忌症、超剂量使用情况;在合并用药中,免疫抑制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在间接死亡病例中,感染事件报告频率最高(3 122例次)。结论:应重视硫唑嘌呤潜在的致死风险,严格把握硫唑嘌呤禁忌症和剂量,关注老人、儿童特殊人群用药;建议硫唑嘌呤使用前完善基因检测,以精准用药。  
      关键词:硫唑嘌呤;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死亡;数据挖掘   
      411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4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于琦,贾晨晨,贾鹏丽,贺培凤
      2019, 30(2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盐酸考来维仑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9年7月,收集盐酸考来维仑联合其他降糖药物(试验组)对比安慰剂或其他降糖药物(对照组)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合计2 62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MD=-0.37,95%CI(-0.51,-0.22),P<0.001]、空腹血糖水平[MD=-0.47,95%CI   (-0.88,-0.07),P=0.02]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MD=-0.38,95%CI(-0.49,-0.28),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试验组患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OR=1.24,95%CI(1.06,1.45),P=0.007]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OR=1.78,95%CI(1.05,3.02),P=0.0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3,95%CI(0.62,1.72),P=0.90]。结论:盐酸考来维仑联合其他降糖药物使用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但使用时应注意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盐酸考来维仑;2型糖尿病;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43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3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薛文俊,王艳红,任晶晶,张言,王惠琳
      2019, 30(21)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知识-信念-行为(简称用药“知-信-行”)情况及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知-信-行”测评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在兰州市两所社区服务中心体检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面对面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患者用药“知-信-行”得分与抑郁情绪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并运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对用药“知-信-行”得分的影响因素(包括经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一般资料表中的条目和抑郁情绪)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9份,有效回收率为96.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用药“知-信-行”平均得分为(31.12±6.20)分,而用药知识、信念和依从性行为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8.39±4.85)、(3.18±1.24)、(9.55±2.08)分;抑郁情绪平均得分为(39.99±6.06)分,存在抑郁情绪的患者为140例(48.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示,用药知识得分(r=-0.356)、用药依从性行为得分(r=-0.465)及用药“知-信-行”得分(r=-0.490)均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关系(P均<0.01)。经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用药“知-信-行”得分受抑郁情绪及患者家人职业、家庭月收入等人口学因素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慢性患者用药“知-信-行”得分主要受抑郁情绪影响,同时也受人口学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在开展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应加强关注合并抑郁情绪的老年患者,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其用药“知-信-行”水平。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知-信-行”;抑郁情绪;相关性分析;问卷调查   
      146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5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彭静,王楹,杜兆松,徐华
      2019, 30(21)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新生儿科常需分剂量口服的片剂品种及使用频率,探讨片剂分剂量的可行性方案,为临床精准化、个性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7年7月1日-2018年11月30日新生儿内、外科住院患儿使用片剂品种的全部处方,分析各片剂分剂量使用的频次,检索有关片剂分剂量的文献报道,对常需分剂量的口服片剂的溶解性、稳定性及推荐分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本次调查共涉及常需分剂量的口服片剂有16个品种,共计分剂量达2 149频次。分剂量使用频次排前3名的品种分别为维生素B2、左甲状腺素钠片、熊去氧胆酸片,占分剂量总频次的80.3%;经查阅文献后制订了分剂量方案的实施流程,并总结了常用分剂量片剂的分劈方法,同时建议临床应通过综合评价片剂和患儿的特点来决定片剂分剂量方案。结论:片剂分剂量在我院新生儿科临床普遍存在,本文总结的将片剂临时调配成口服液体型药品的方法可在必要时为药师提供参考,以满足临床个体化的用药需求。  
      关键词:新生儿;口服片剂;分剂量;调查;文献   
      291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5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郭玉洪,赵洋洋,刘原,冯娇群,唐耀平
      2019, 30(21)
      摘要:目的:总结瓜蒌皮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概况,为拓展瓜蒌皮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瓜蒌皮”“心血管”“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Gualoupi” “Cardiovascular”“Pharmacology” “Mechanisms”“Clinical research”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7年1月-2019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Google学术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瓜蒌皮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89篇,其中有效文献63篇。瓜蒌皮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栓形成、增强内皮祖细胞功能、抗肾素及血管紧张素、抗炎、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机制发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临床应用中发现,瓜蒌皮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方面疗效显著。瓜蒌皮成分复杂,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多种活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开展更多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其活性成分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拓展瓜蒌皮的临床应用,为其后续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瓜蒌皮;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473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1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添艳,柳亚敏,王玉敏,孙增先
      2019, 30(21)
      摘要:目的:综述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坎格瑞洛”“抗血小板”“抵抗”“血小板反应性”“影响因素”“P2Y12-receptor inhibitor”“Clopidogrel”“Prasugrel”“Ticagrelor”“Cangrelor”“Antiplatelet”“Resistance”“Platelet reactivity”“Influence factor”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9年6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Elservier、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总结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43篇,其中有效文献62篇。影响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活性的因素有基因多态性、网织血小板水平、药物相互作用、合并症及服药方式等。CYP2C19、CYP4F2代谢型基因可能通过改变P2Y12受体拮抗剂的有效暴露量而影响其抗血小板活性;腺苷A2a受体基因型可通过影响腺苷与受体的结合效率影响其抗血小板活性。网织血小板水平对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活性可能存在影响,而对坎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活性没有影响。P2Y12受体拮抗剂间的相互转换、与阿片受体激动剂的联用可能影响P2Y12受体拮抗剂疗效;他汀类药物会影响P2Y12受体拮抗剂(如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的药动学,但并不影响其抗血小板活性。合并症如糖尿病、维他命D缺乏会削弱P2Y12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活性;服药方式和服药时间等也会影响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活性。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临床使用广泛,但影响其活性的因素较多,且具体机制暂不明确,因此,后续可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血小板反应性;基因多态性;网织血小板;药物相互作用   
      279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2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