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9 30 22
    • 胡泽利
      2019, 30(22)
      摘要:目的:为完善我国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品信息追溯”“药品追溯”“药品电子监管” “Drug information traceability”“Drug traceability”“Electronic drug supervision”等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2014年1月-2019年4月于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以及美国、欧盟和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网站发布的有关药品信息追溯的法律法规。通过与美国、欧盟比较,分析我国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篇文献。美国、欧盟和我国均建立了药品信息追溯体系。美国、欧盟具有编码与国际标准接轨,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以避免形成垄断等优点。我国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尚处于完善的关键阶段,存在缺乏部分具体操作规范、指南,供应链参与主体众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药品信息追溯系统与交易、报销及其他信息系统的独立性、协同度不够等问题。建议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尽快完善药品信息追溯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充分发挥第三方平台的集约作用,建立基于药品交易平台的药品信息追溯平台,使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短缺药品供应、促进合理用药、综合监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药品信息追溯;全程追溯;合理用药;问题;对策   
      713
      |
      1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3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家润,沈小莉,王晓英,江映珠
      2019, 30(22)
      摘要:目的: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和促进医疗机构特色化学药制剂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新制剂注册申报、补充申请申报、再注册申报这3个方面对广东省医疗机构化学药制剂注册申报技术审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并给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医疗机构化学药新制剂注册申报存在立题依据不充分、配制工艺研究缺少关键工艺参数、稳定性考察试验条件不符合药典要求等问题;补充申请申报存在处方组成不合理、内包材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贮藏条件设定不合理等问题;再注册申报存在市场上已有药品供应、申报单位不具备生产条件、原辅料无法购买、注意项不完整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化学药制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缺失、《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不完善、《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不允许化学药制剂委托配制及部分化学药制剂品种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等。完善医疗机构制剂相关法规和以安全有效为标准选择性发展医疗机构化学药制剂品种是解决思路。今后可从制定医疗机构化学药制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细化成品留样的规定、增加持续稳定性考察的规定、允许已有批准文号化学药制剂委托配制、淘汰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医疗机构化学药制剂品种并发展有价值的医疗机构化学药制剂品种等方面入手,为临床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化学药制剂。  
      关键词:医疗机构化学药制剂;注册;问题;建议   
      318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1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申琦,李年苏,梁毅
      2019, 30(22)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合规检查信息及相关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汇总中美两国药品监管部门相关网站上关于药品GMP合规检查的相关信息,从检查报告格式及内容、年度报告和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药品检查信息及相关数据库的完善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合规检查信息及数据库功能与美国FDA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对于药品GMP合规检查信息,美国FDA建有比较专门的数据库,并具有高级检索功能,便于公众使用检索信息;而目前我国数据库专栏并不完善,只能按序浏览,几乎不具备检索功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数据库。美国FDA在药品GMP合规检查信息内容中,对缺陷的阐述、给企业提供的建议或帮助及关键数据的保密等措施都较为科学和人性化,且公布较为及时;而我国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发布的与药品GMP合规检查相关的飞行/跟踪检查通报内容详细程度略差,缺陷归类划分不明晰,从检查结束到通报发布的周期较长。建议我国药品GMP合规检查信息及数据库功能应从扩大药品GMP检查信息收录种类及范围、完善检索功能、提供数据库配套使用说明书、细化报告内容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合规检查;信息;数据库;中国;美国;比较   
      304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5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施洋,樊官伟,候宝林,樊登峰,张伟,鲁西亮,陈晓黎,何敏
      2019, 30(22)
      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DH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DHI组(0.76 mL/kg),每组10只。模型组和DHI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AMI模型。造模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均肌内注射等容生理盐水,DHI组大鼠肌内注射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分离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情况,以相对表达量差异倍数为指标,筛选差异表达微RNA(miRNA)。在检索其对应基因的基础上,利用DAVID生物信息学资源数据库和KEGG通路数据库分别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miRNA对应的靶基因信使RNA(mRNA),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miRNA- mRNA网络并进行分析,采用Agilent GeneSpring GX v11.5软件筛选上述网络中与炎症相关的靶基因和miRNA。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差异表达miRNA共22个,其中上调5个、下调17个;与模型组比较,DHI组差异表达miRNA共26个,均为上调;与DHI治疗AMI有关的差异表达miRNA包括rno-let-7a-5p、rno-let-7d-5p、rno-let-7f-5p、rno-miR-26b-5p、rno-miR-29b-3p、cel-miR- 39-3p、cel-miR-39-5p、rno-miR-142-5p、rno-miR-191a-5p、rno-miR-409a-3p。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iRNA对应基因主要集中在膜结合细胞器、细胞质、内膜系统等细胞组分中,通过解剖结构发育、多细胞组织发育、发育过程等生物过程来发挥蛋白结合、离子结合等分子功能;其主要富集于钙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等信号通路上。miRNA-mRNA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与差异表达miRNA对应的靶基因mRNA共25个,与之关联的miRNA共24个;该网络中与炎症相关的靶基因共6个(IL6、IL1b、TNF、TLR4、CRP、CXCL12),涉及差异表达miRNA共19个。结论:DHI对AMI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调节相关miRNA的表达,影响钙离子、PPAR、VEGF等通路的信号转导,调控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的分泌有关。  
      关键词:基因芯片技术;丹红注射液;急性心肌梗死;差异表达;微RNA;信使RNA;信号通路;炎症;大鼠   
      355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6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宝雯,钱一鑫,周黎亚,王鲁,康冀川
      2019, 30(22)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艾纳香油中β-蒎烯、芳樟醇、L-樟脑、L-龙脑、β-石竹烯、花椒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RTX-1701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检测器为氢离子火焰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40 ℃,进样口温度为240 ℃,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为3 mL/min,进样量为0.5 μL,进样分流比为50 ∶ 1。结果:β-蒎烯、芳樟醇、L-樟脑、L-龙脑、β-石竹烯、花椒油素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29 7~0.267 1 mg/mL(r=0.999 9)、 0.024 3~0.218 9 mg/mL(r=0.999 9)、0.126 0~1.134 0 mg/mL(r=0.999 9)、0.217 2~1.954 8 mg/mL(r=0.999 9)、0.136 3~1.226 9 mg/mL(r=0.999 9)、0.044 5~0.400 3 mg/mL(r=0.999 5);定量限分别为0.028 5、0.008 7、0.018 6、0.016 8、0.014 5、0.042 1 mg/mL,检测限分别为0.009 4、0.002 9、0.006 1、0.005 5、0.004 8、0.013 9 m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3%~101.30%(RSD=1.20%,n=9)、98.44%~101.81%(RSD=1.28%,n=9)、98.26%~101.05%(RSD=1.19%,n=9)、99.08%~101.58%(RSD=0.89%,n=9)、98.66%~101.66%(RSD=1.17%,n=9)、98.84%~103.60%(RSD=0.96%,n=9);样品含量分别为14.552~46.766、16.951~22.096、80.597~113.115、205.224~242.537、47.761~135.697、26.493~45.771 mg/g。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同时测定艾纳香油中6种成分的含量,并可为艾纳香油质量的综合评价及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艾纳香油;气相色谱法;β-蒎烯;芳樟醇;L-樟脑;L-龙脑;β-石竹烯;花椒油素;含量测定   
      221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2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魏江存,谢臻,杨正腾,马家宝,秦祖杰,王成龙,黄冬美,朱文润,陈圣斌,韩倩
      2019, 30(22)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3种不同大黄炮制品中没食子酸、桂皮酸、儿茶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Thermo ScientificTM Hypersil GOLD Di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8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没食子酸、桂皮酸、儿茶素的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126 2~1.262 0 μg(r=0.999 9)、0.036 2~0.362 0 μg(r=0.999 9)、0.177 9~1.779 4 μg(r=0.999 8);定量限分别为25.4、28.2、62.5 ng,检测限分别为6.2、3.6、11.8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64%~102.71%(RSD=2.74%,n=9)、95.35%~102.49%(RSD=2.44%,n=9)、93.65%~103.66%(RSD=3.27%,n=9)。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熟大黄中没食子酸、桂皮酸含量较高,两种成分含量大小顺序均依次为熟大黄>水蒸熟大黄>生大黄;生大黄中儿茶素含量较高,该成分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生大黄>水蒸熟大黄>熟大黄。结论:本方法灵敏、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3种不同大黄炮制品中没食子酸、桂皮酸和儿茶素的含量。  
      关键词:大黄;炮制品;没食子酸;桂皮酸;儿茶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162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4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乔海琦,闫琳,余洋,常智,王佳玲,裴延敏,周茹
      2019, 30(22)
      摘要:目的:研究氧化槐果碱(OSC)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环(简称“血管环”),以舒张率为指标,以K-H营养液为空白对照,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OSC(0.2~1.0 mg/mL)对基础状态的正常血管环,以及经去甲肾上腺素(PE,1×10-6 mol/L)预收缩的正常或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分别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预孵育大鼠正常胸主动脉环,以4种钾通道阻滞剂[氯化钡(BaCl2)、四乙基胺(TEA)、4-氨基吡啶(4-AP)、格列本脲(Gli)]预孵育去内皮血管环,同法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OSC(0.2~1.0 mg/mL)对上述血管环的舒张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的OSC对基础状态的正常血管环的舒张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0.4~1.0 mg/mL的OSC能显著提高经PE预收缩的正常或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率(P<0.01),且呈浓度依赖趋势。经L-NAME、INDO、4-AP、BaCl2预孵育后,不同质量浓度的OSC对经PE预收缩的正常或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经TEA、Gli预孵育后,0.4~1.0 mg/mL的OSC可显著降低经PE预收缩的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率(P<0.01)。结论:OSC在试验剂量(0.2~1.0 mg/mL)范围内对基础状态的大鼠胸主动脉环无明显舒张作用,但0.4~1.0 mg/mL的OSC对经PE预收缩的正常或去内皮大鼠胸主动脉环均有明显舒张作用;其血管舒张的作用机制为非内皮依赖性,可能与受体操纵性钙通道、钙激活钾通道和ATP敏感钾通道有关。  
      关键词:氧化槐果碱;胸主动脉环;血管舒张;内皮依赖性;钾通道;钙通道;机制   
      212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62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朱璨,王嫣,李尧锋,田敏,唐文超,杨长福,王和生
      2019, 30(22)
      摘要:目的:研究制首乌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增殖及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植物雌激素(PE)样作用。方法:将性未成熟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戊酸雌二醇(Ev)组(阳性对照,0.12 mg/kg),制首乌低、高剂量组(0.75、3 g/kg,以生药量计)以及制首乌低、高剂量+Ev联用组(剂量同各药单用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灌胃等体积水,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早晚各1次,连续4 d。末次给药2 h后采血,制备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将T-47D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Ev组,制首乌低、高剂量组以及制首乌低、高剂量+Ev联用组,分置于含20%空白或相应含药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PR),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ER-α、ER-β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的PR[各给药组(24 h),除制首乌高剂量+Ev联用组外的其余各给药组(48、72 h)]均显著升高;且制首乌高剂量组(72 h)显著高于Ev组,制首乌低剂量组+Ev联用组(72 h)显著高于同剂量制首乌单用组,而制首乌高剂量+Ev联用组(72 h)显著低于同剂量制首乌单用组(P<0.05或P<0.01)。Ev组、制首乌高剂量组和制首乌低剂量+Ev联用组细胞中ER-α蛋白,各给药组细胞中ER-α mRNA和ER-β蛋白以及Ev组、制首乌低剂量组和制首乌+Ev联用组细胞中ER-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Ev组细胞中ER-α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制首乌单用和联用组;Ev组细胞中ER-β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制首乌低剂量+Ev联用组,但ER-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制首乌单用组和制首乌高剂量+Ev联用组;制首乌低剂量+Ev联用组细胞中ER-α、ER-β蛋白及其mRNA以及制首乌高剂量+Ev联用组细胞中ER-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同剂量制首乌单用组,而制首乌高剂量+Ev联用组细胞中ER-α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同剂量制首乌单用组(P<0.05或P<0.01)。结论:制首乌含药血清可促进人乳腺癌T-47D细胞的增殖,并可通过促进ER-α和ER-β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来发挥PE样作用。但上述作用弱于雌激素,且两者联合可能会拮抗雌激素的作用。  
      关键词:制首乌;含药血清;T-47D细胞;细胞增殖;雌激素受体;植物雌激素样作用   
      229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27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周明月,霍金海,孙国东,王伟明
      2019, 30(22)
      摘要:目的:对连翘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连翘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5 μL;采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检测,离子源温度为550 ℃,雾化气体为N2,雾化气、辅助气压力均为379.2 kPa,气帘气压力为241.3 kPa,去簇电压为80 V/-80 V,碰撞能量为35 eV/-35 eV,质量扫描范围为80~1 500 Da。利用Peakview 2.0软件通过所测得成分的一级质谱进行目标性筛查,并计算各成分的高分辨精确分子量,对比对照品图谱以及相关文献,或计算二级质谱中碎片离子的元素组成及分析其裂解途径,推断化合物结构。结果与结论:共鉴定出连翘中的45个化合物,包括7个苯乙醇苷类成分、5个木脂素类成分、5个萜类成分、12个黄酮类成分、7个有机酸类成分、2个酚类成分、2个醌类成分、2个苷类成分和3个其他成分;其中有19个化合物为首次在连翘中得以鉴定。本研究可为连翘药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及其成分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基础。  
      关键词:连翘;化学成分;鉴定;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苯乙醇苷类;木脂素类   
      275
      |
      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0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杨超,邓晓鸿,周娟
      2019, 30(22)
      摘要:目 的:建立复方桔梗止咳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复方桔梗止咳片中桔梗、远志、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复方桔梗止咳片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26 ∶ 74,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105 ℃,载气流速为3.0 L/min,柱温为35 ℃。结果:桔梗、远志、甘草的TLC图谱中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未见相同斑点。桔梗皂苷D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421 9~5.062 8 μg(r=0.999 9);定量限、检测限分别为0.364、0.109 μ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0%;加样回收率为87.32%~91.96%(RSD=1.73%,n=6)。178批样品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为0.004~0.73 mg/片,有55批(30.9%)样品中桔梗皂苷D含量低于本研究拟定的含量限度(0.10 mg/片)。结论:所建质量标准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桔梗止咳片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复方桔梗止咳片;桔梗;远志;甘草;质量标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桔梗皂苷D;含量测定   
      407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4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陈晓萌,范田,孙俊,马培志
      2019, 30(22)
      摘要:目的:探讨迎春花总黄酮(TFJN)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昆明种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75只小鼠作为造模组,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结合单次舌下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以复制T2DM模型。取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阳性对照,350 mg/kg)和TFJN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以生药量计),每组10只。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给药组小鼠均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6周。分别于造模后(给药前)和给药后2、4、6周检测各组小鼠的空腹动态血糖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其胰腺组织形态学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8、C反应蛋白(CRP)、瘦素(LP)、脂联素(ADPN)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胰腺组织中胰岛萎缩、边界模糊,胞浆不丰富且体积变小;其空腹动态血糖水平(给药后各时间点)、IAA、TNF-α、IL-1β、IL-6、IL-18、CRP、LP含量均显著升高,INS、ADP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胰腺组织上述症状均有所减轻;其空腹动态血糖水平(盐酸二甲双胍组给药后2、4、6周,TFJN各剂量组给药后4、6周)、IAA、TNF-α、IL-1β、IL-6、IL-18、CRP、LP含量均显著降低,INS、ADPN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TFJN可修复T2DM模型小鼠的受损胰腺组织、降低其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小鼠体内炎症因子的分泌有关。  
      关键词:迎春花;总黄酮;2型糖尿病;血糖;胰岛素;炎症因子;机制;小鼠   
      72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7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秦又发,周光辉,潘春予,朱永坤,杨宇峰,蒲荣
      2019, 30(22)
      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模型小鼠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酶(MMPs)、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卡托普利,100 mg/(kg·d)]和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6、18、36 g/(kg·d)],每组24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单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以复制VMC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灌胃等容生理盐水,各给药组小鼠均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30 d。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以病毒接种当日为0 d,分别于4、10、20、30 d时检测小鼠心脏质量与体质量比值(HW/BW);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特征,并进行心肌病理组织学评分;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小鼠心肌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分布情况,并计算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于30 d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MMP-1、MMP-3、MMP-9、TIMP-1的相对表达量,并计算MMPs/TIMP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烦躁、拱背、对刺激反应减轻、体质量减轻甚至精神萎靡等症状;其心肌组织可见典型的炎症性改变和局部间质细胞充血,并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Ⅰ、Ⅲ型胶原蛋白分布,其HW/BW(10~30 d各时间点)、心肌病理组织学评分(4~30 d各时间点)、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4~30 d各时间点)以及MMP-1、MMP-9的相对表达量和MMPs/TIMPs均显著升高,而MMP-3、TIMP-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HW/BW[各给药组10~30 d各时间点(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10 d除外)]、心肌病理组织学评分(各给药组10~30 d各时间点)、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阳性对照组和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4~10 d各时间点和补阳还五汤低、中剂量组20~30 d各时间点)以及MMP-1(阳性对照组和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MMP-9(各给药组)的相对表达量和MMPs/TIMPs(各给药组)均显著降低,而MMP-3(阳性对照组和补阳还五汤低、高剂量组)、TIMP-1(各给药组)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通过抑制心肌胶原蛋白增生,调节MMPs、TIMPs的表达,改善心肌MMPs/TIMPs的失平衡状态等途径来发挥对VMC模型小鼠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小鼠   
      7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26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赵杰,许波,刘金豹,梁学振,张凯博,陈帅,刘雨晴,李刚
      2019, 30(22)
      摘要:目的:探讨牛膝治疗骨质疏松(OP)的潜在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筛选牛膝的有效成分,并收集其对应的作用靶点;使用疾病基因综合数据库(DisGeNET)检索与OP相关的靶点;使用TBtools 1.0绘图软件绘制韦恩图,筛选牛膝有效成分与疾病OP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和STRING数据库进行“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通过DAVID生物信息学资源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牛膝有效成分19个,有效成分与疾病OP的交集靶点有32个。“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中,含节点45个[牛膝、OP节点各1个,有效成分11个(19个有效成分中有8个无对应的OP靶点),交集靶点32个]、边119条,其中槲皮素、山柰酚、汉黄岑素、黄芩苷、大黄藤素等为该网络中较为重要的有效成分。PPI网络中,含节点31个(32个交集靶点中有1个与其余蛋白不关联)、边212条,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雌激素受体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IL8、MAPK14等为该网络中的核心靶点。KEGG富集通路共67条,涉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乙型肝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结论:牛膝中治疗OP的潜在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汉黄岑素、黄芩苷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细胞分化和凋亡、代谢、炎症反应等途径有关,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系统的特点。  
      关键词:牛膝;骨质疏松;网络药理学;有效成分;作用机制   
      326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8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尹田鹏,罗智慧,王敏,汪泽
      2019, 30(22)
      摘要:目的:研究贵州地区产乌头中的二萜生物碱类成分,为进一步丰富乌头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开发利用该药用植物提供参考。方法:取贵州产乌头块根,采用酸提碱沉法提取总生物碱浸膏,并采用硅胶柱层析对总生物碱浸膏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二萜生物碱类成分。结合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分析技术对所获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从贵州产乌头中分离鉴定出15个二萜类生物碱,分别为12-epi-15-O-acetyl-17-benzoyl-16-hydroxy-16,17-dihydronapelline(Ⅰ)、宋果灵(Ⅱ)、Songoramine(Ⅲ)、10-羟基乌头碱(Ⅳ)、次乌头碱(Ⅴ)、去氧乌头碱(Ⅵ)、乌头碱(Ⅶ)、新乌头碱(Ⅷ)、14-benzoyltalasamine(Ⅸ)、塔拉萨敏(Ⅹ)、尼奥宁(ⅩⅠ)、6-表查斯曼宁(ⅩⅡ)、异塔拉定(ⅩⅢ)、萨卡可尼亭(ⅩⅣ)和多根乌头碱(ⅩⅤ)。其中化合物Ⅸ、ⅩⅡ均为首次从乌头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乌头;成分;二萜生物碱;核磁共振;质谱;鉴定   
      16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4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祖母来提·图尔逊,马庆苓,马依努尔·拜克力
      2019, 30(22)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产胡萝卜籽超临界CO2萃取物(简称“胡萝卜籽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并初步考察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为该植物相关产品的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新疆产胡萝卜籽中的弱极性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并结合标准谱库对所得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考察胡萝卜籽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同时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法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胡萝卜籽萃取物中共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总相对百分含量为98.76%),主要成分为β-红没药烯、α-细辛脑、α-蒎烯、β-丁香烯、绵马酚等。胡萝卜籽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39、0.833、0.6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078、1.667、1.250 mg/mL;该萃取物对1,1-二苯基乙-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的新疆胡萝卜籽萃取物中含有复杂的单萜和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并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新疆;胡萝卜籽;超临界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化学成分;抗菌活性;抗氧化活性   
      174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9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石志棉,杜勤,苏雨苗,刘潇晗
      2019, 30(22)
      摘要:目的:研究费氏中华根瘤菌、放射型根瘤菌和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对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穿心莲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聚乙二醇6000(以下简称“PEG”)和氯化钠(NaCl)浸种处理,分别建立穿心莲种子的干旱胁迫和盐胁迫模型。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考察不同浓度PEG(0.05、0.10、0.15、0.20、0.25 g/mL)和NaCl(50、100、150、200 mmol/L)对穿心莲种子萌发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分别采用费氏中华根瘤菌、放射型根瘤菌和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对穿心莲种子进行预处理后,同法考察其在干旱胁迫或盐胁迫条件下的各项萌发指标。结果:选取0.15 g/mL PEG溶液和50 mmol/L NaCl溶液分别构建穿心莲种子干旱胁迫和盐胁迫模型。费氏中华根瘤菌预处理可显著提高干旱胁迫条件下穿心莲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以及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但同时可显著降低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0.05);放射型根瘤菌处理可显著提高干旱胁迫条件下穿心莲种子各项萌发指标以及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P<0.05);田菁茎瘤固氮根瘤菌预处理可显著提高干旱胁迫条件下穿心莲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以及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P<0.05)。结论:3种根瘤菌处理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穿心莲种子在干旱或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能力。本研究可为干旱条件下穿心莲的种植和栽培,以及将滩涂地区作为穿心莲的种植地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穿心莲;种子;萌芽;根瘤菌;干旱胁迫;盐胁迫   
      190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3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辉明,吕志强,张颢儿,潘冬琦,王鹏瑞,刘红兵
      2019, 30(22)
      摘要:目的:比较山东莱阳、河北安国、内蒙古赤峰3个产地北沙参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北沙参挥发油并计算提取率。利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成分,采用Xcalibur工作站对数据进行校正,采用NIST 11.0质谱数据库进行化合物检索(匹配度>800),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莱阳北沙参的挥发油提取率为0.013%,远低于安国北沙参(0.099%)和赤峰北沙参(0.105%)。分别从3个产地北沙参挥发油中鉴定出了15、18、27个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89.29%、96.76%、94.53%;镰叶芹醇是不同产地北沙参挥发油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共有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69.79%、90.89%、71.04%;莱阳产北沙参富含脂肪酸类成分,安国和赤峰产北沙参富含C15H24型倍半萜类成分。结论:不同产地北沙参的挥发油成分有较大差异,提示应将其作为区分不同产地北沙参的化学标志物。  
      关键词:北沙参;产地;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镰叶芹醇;化学标志物   
      17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1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石菡,李艳芳,袁媛,贾志华,纪风兵
      2019, 30(22)
      摘要:目的:研究HLA-DP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HCV汉族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48周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 IFNα)+利巴韦林(RBV)联合治疗,并于停药后接受为期24周的随访。记录其年龄、体质量、HCV-RNA基线水平等一般资料,并采用Taqman-MGB荧光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其HLA-DP基因rs3077、rs2395309位点的分型。根据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组(SVR)和未持续病毒学应答组(N-SVR),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HCV-RNA基线水平以及基因多态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rs3077位点CC、CT、TT型频率分别为40.6%、35.8%、23.6%,rs2395309位点GG、GA、AA型频率分别为50.0%、39.6%、10.4%,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SVR组患者80例,N-SVR组患者26例;SVR组患者的年龄、rs3077位点CT、TT型以及rs2395309位点GA、AA型比例均显著低于N-SVR组,rs3077位点CC型以及rs2395309位点GG型比例均显著高于N-SVR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HCV-RNA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HCV-RNA基线水平,rs3077位点CC型、rs2395309位点GG型与其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不显著相关(P>0.05),而年龄、rs3077位点CT和TT型、rs2395309位点GA和AA型与其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显著相关[比值比(OR)分别为1.135、1.766、1.283、1.218、1.103,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017,1.267)、(1.007,3.100)、(1.038,1.585)、(1.011,1.467)、(1.038,1.172),P<0.05]。结论:年龄以及HLA-DP基因rs3077、rs2395309位点多态性与HCV汉族患者PEG IFNα+RBV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相关,其中低龄患者可能获得较高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率,而T、A突变等位基因携带者则可能获得更低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率。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汉族;HLA-DP基因;基因多态性;rs3077;rs2395309;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相关性   
      9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9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成彦,汤少梁,李歆,邹颖
      2019, 30(22)
      摘要:目的: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PLATO和TREAT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建立Markov模型,计算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总出血风险、主要出血风险、次要出血风险及致命出血风险等,依据既往文献收集、计算各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各状态的成本及效用值,运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计算不同方案的医疗费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以及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并对模型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及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替格瑞洛组平均总成本是66 449.38元,获得7.34 QALYs;氯吡格雷组平均总成本是53 846.03元,获得6.68 QALYs。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相比的ICER为19 095.98元/QALYs,即每多获得1个QALYs,替格瑞洛组患者需多花19 095.98元,低于意愿支付阈值(64 644元)。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ACS患者尤其是发生出血不良事件的ACS患者具有更小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Markov模型;Monte Carlo模拟;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出血事件;经济负担   
      241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2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俊锋,杨莉,吴静静,何丽月
      2019, 30(22)
      摘要:目的:研究我国城镇肺栓塞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肺栓塞的医疗费用控制及相应抗凝治疗药物的报销策略调整提供实证参考。方法:基于2014年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数据,采用等距抽样法抽取肺栓塞患者信息形成样本数据库。根据样本数据库中肺栓塞患者的相关治疗信息和费用信息,对其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医保类型、地区、医疗机构类别等)、直接医疗费用以及不同抗凝药治疗组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等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价可能影响肺栓塞患者医疗费用的因素。结果:纳入肺栓塞患者475例,就诊记录共计1 090次,次均住院天数为12.37天。患者人均年医疗费用为10 847.42元(中位数为4 113.00元),人均住院费用为19 056.30元(中位数为13 042.86元),人均门诊费用为1 049.61元(中位数为418.70元)。亚组分析显示,东、中、西部城市人均年医疗费用为9 203.54、16 931.99、15 891.21元;三级医院就诊患者人均年医疗费用最高(11 733.40元),其次为二级医院,最低为其他医疗相关机构。在不同抗凝药治疗组中,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组患者的人均年医疗费用(24 553.80元)和人均年药品费用(12 088.96元)均最高,仅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患者的人均年医疗费用(2 350.24元)和人均年药品费用(1 163.67元)最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就诊类型(住院或门诊)、医疗机构类别、并发症对肺栓塞患者的次均医疗费用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肺栓塞患者的人均直接医疗费用仍较高,疾病经济负担仍较重;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的肺栓塞患者人均医疗费用最高;就诊类型、医疗机构类型、并发症情况能显著影响患者的医疗费用。  
      关键词:肺栓塞;城镇医疗保险;直接医疗费用;疾病经济负担;多元回归分析;抗凝药;影响因素   
      35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3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翕,周簪荣,郭志刚,史录文,管晓东
      2019, 30(22)
      摘要:目的:为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及改善我国药品公平可及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以台州市糖尿病类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的实施情况为例,收集该市2011-2017年糖尿病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资料,以是否发生了家庭药品灾难性支出来评价患者的费用负担情况;采用集中指数分析家庭药品灾难性支出发生的公平性,并通过逐年比较基线年至政策实施第3年的相关参数来评估各影响因素在当地药品费用负担公平性变化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家庭药品灾难性支出的集中指数从基线年到政策实施第3年均为负数,说明台州市糖尿病患者家庭药品灾难性支出主要发生在低收入人群;从集中指数分解的分析结果来看,在影响糖尿病患者家庭药品灾难性支出公平性的各影响因素中,“服用免费基本药物”各年度的贡献率均稳定在前5位,且贡献值均为正数,说明政策实施有利于降低低收入群体家庭药品灾难性支出的不公平性。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有效促进了患者药品费用负担公平性的改善,但还应推进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遴选机制,提高政策的保障水平,协同多方面因素共同发展,以全面促进基本药物的公平可及。  
      关键词:基本药物;全额保障;糖尿病;药品费用负担;公平性   
      11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8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吕明星,袁丽宜,曾媛媛,习元堂,王丽清
      2019, 30(22)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试验组)对比单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对照组)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TSA 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共计857例患儿。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RR=1.20,95%CI(1.13,1.28),P<0.000 01]显著高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MD=-1.18,95%CI(-1.42,-0.94),P<0.000 01]、腹胀缓解时间[MD=-1.32,95%CI(-1.94,-0.70),P<0.000 1]、腹泻缓解时间[MD=-2.07,95%CI(-2.38,-1.76),P<0.000 01]、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的时间[MD=-2.16,95%CI(-2.43,-1.88),P<0.000 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大便次数[MD=-1.72,95%CI(-2.18,-1.24),P<0.000 01]显著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或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序贯分析结果显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总有效率证据确切。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关键词:醒脾养儿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试验序贯分析   
      28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1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许佳伟,梁丙乾,郭建昇
      2019, 30(22)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奥曲肽联合常规治疗用于缓解恶性肠梗阻(MB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谷歌学术,收集奥曲肽联合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对照组)用于缓解MBO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共计8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5.30,95%CI(3.47,8.10),P<0.000 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单次给药患者 [OR=6.88,95%CI(3.22,4.68),P<0.000 01]和持续给药患者 [OR=4.60,95%CI(2.76,7.68),P<0.000 01]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腹胀缓解时间[MD=-3.92,95%CI(-4.15,-3.70),P<0.000 01]、腹痛缓解时间 [MD=-3.37,95%CI(-3.61,-3.14),P<0.000 01]、恶心呕吐缓解时间[MD=-2.46,95%CI(-2.81,-2.21),P<0.000 01]、排气缓解时间[MD=-2.88,95%CI(-3.31,-2.46),P<0.000 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排气缓解时间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单次给药患者[MD=-2.90,95%CI(-3.48,-2.32),P<0.000 01]和持续给药患者[MD=-2.71,95%CI(-3.14,-2.29),P<0.000 01]的排气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减压量(P<0.005)、不良反应发生率[OR=0.28,95%CI(0.13,0.62),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奥曲肽联合常规治疗用于缓解MBO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关键词:奥曲肽;恶性肠梗阻;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   
      20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3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惠珍,邱学佳,董占军,刘洪涛
      2019, 30(22)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试验组)对比常规化疗(对照组)用于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共计1 324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RR=1.14,95%CI(0.91,1.43),P=0.25]、CD8+水平[MD=-1.26,95%CI(-4.10,1.59),P=0.3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CD3+水平[MD=17.48,95%CI(13.40,21.56),P<0.000 01 ]、CD4+水平[MD=12.26,95%CI(8.39,16.13),P<0.000 01 ]、CD4+/CD8+[MD=0.33,95%CI(0.27,0.39),P<0.000 01 ]、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MD=9.33,95%CI(5.72,12.94),P<0.000 01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按参芪扶正注射液用药天数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7~14 d试验组患者的CD3+水平[MD=17.11,95%CI(12.37,23.17),P<0.000 01]、CD4+水平[MD=13.28,95%CI(8.33,18.23),P<0.000 01]、CD4+/CD8+水平[MD=0.36,95%CI(0.28,0.43),P<0.000 01]、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MD=12.06,95%CI(7.52,16.61),P<0.000 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1 d的CD3+水平[MD=14.88,95%CI(7.51,22.26),P<0.000 01]、CD4+水平[MD=10.56,95%CI(5.57,15.56),P<0.000 01]、CD8+水平[MD=3.02,95%CI(1.80,4.23),P<0.000 01]、CD4+/CD8+[MD=0.29,95%CI(0.23,0.35),P<0.000 01]、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MD=5.58,95%CI(2.49,8.67),P=0.000 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7~14 d试验组患者的CD8+水平较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4.26,95%CI(-12.60,4.09),P=0.32]。试验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表偏倚结果显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有性较大。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可能会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提高安全性,但此结论尚有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常规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安全性;Meta分析   
      594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2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汀溪,邢云利,黄凤,续畅,余俊先
      2019, 30(22)
      摘要:目的:评估老年多重用药住院患者的用药状况,评价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效果,为老年患者临床用药合理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且存在多重用药的老年患者,通过老年综合评估团队构建并开展老年住院患者的药学服务流程;结合欧洲医药保健网分类系统对药物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采用Bayliff工具评价药物相关问题的危害程度以评价其用药现状;采用Morisky调查问卷分析患者用药依从性,并随访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用药情况以评价药师干预的效果。结果:共纳入71例存在多重用药现象的老年住院患者,其中52例患者(73.24%)存在54个药物相关问题,其中32个(59.26%)与治疗有效性相关,13个(24.07%)为发生药物不良事件(可能存在),9个(16.67%)为不必要的药物治疗问题。药物相关问题发生原因共有69个,其中医嘱原因有58个(84.06%),以药物选择(36.23%)、药物剂量(24.64%)和药物剂型(20.29%)为主。临床药师共进行了143次干预,干预成功102次,成功率为71.33%。干预接受程度最高的是药物不良事件上报(100%),其次涉及患者层面(97.56%)、医师层面(65.12%)和药物层面(52.83%)。54个药物相关问题中潜在危害程度以1级危害最多,有35个(64.81%)。经临床药师用药教育后,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为(6.19±0.58)分,显著高于其入院初期评分(4.13±1.62)分(P<0.05)。随访结果显示,有6例患者自行停药,13例患者自行加服药物。结论:该院大部分老年多重用药住院患者普遍存在药物相关问题。临床药师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临床需求的可行的药学服务流程,同时可借助相关用药标准、药品说明书和用药软件等评估工具,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与医师共同为老年患者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减少多重用药和不合理用药,以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老年患者;多重用药;老年综合评估;欧洲医药保健网分类系统;临床药师;药学服务   
      717
      |
      3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1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魏婷,王晓玲,金彦,赵志超,尉耘翠
      2019, 30(22)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微生态制剂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我国上市的36个批准文号微生态制剂(共来自于23家企业的29个品种)的儿童用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6个微生态制剂产品中,有2个产品为儿童专用药品(占5.56%);包含颗粒剂2个(占5.56%),散剂9个(占25.00%),片剂9个(占25.00%),胶囊剂16个(占44.44%);国家基本药物6个(占16.67%);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药品13个(占36.11%);非处方药品22个(占61.11%)。标注了儿童适应证、儿童用法用量、儿童相关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的药品说明书分别占19.44%、55.56%、2.77%、5.56%和8.33%,在“儿童用药”项标注了具体的儿童用药信息的占25.00%。结论:我国现有微生态制剂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缺乏,且存在用法用量不明确、儿童用药信息标注位置分散、内容缺乏实用性等问题。建议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指导,落实超说明书用药科学管理流程;相关部门应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完善儿童用药依据,并详细规定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的标注规范;此外,还可建立儿童用药信息数据库,从而为儿科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   
      201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4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林婧,梁洁,陈晓思,黄光强,周昱杉,杨川川,信晨曦
      2019, 30(22)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完善枇杷叶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以“枇杷叶”“质量标志物”“质量控制”“药理活性”“化学成分”“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leaves”“Q-marker”“Quality control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Chemical composi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3年10月-2019年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在汇总枇杷叶质量控制现状的基础上,从枇杷叶的传统药性、传统药效、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生源途径、不同产地和采收时期、不同炮制方法、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可测性化学成分等7个方面出发,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02篇,其中有效文献38篇。枇杷叶可清肺止咳、降血糖等,并对2型糖尿病和非脂肪性酒精肝具有一定的疗效。目前多以单个或几个成分作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控制药材质量,具有专属性、特征性不强的缺点。通过现有文献预测分析发现,枇杷叶的质量标志物可能存在于三萜酸类、黄酮类、氰苷类等化学成分中,可将熊果酸、齐墩果酸、橙花叔醇苷、枇杷苷Ⅰ、苦杏仁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等主要药效成分作为枇杷叶质量标志物筛选的候选化合物。今后可聚焦与其药效相关的三萜酸类、黄酮类、氰苷类等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并加强对相应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及相关制剂的开发。  
      关键词:枇杷叶;研究概况;质量标志物;预测   
      226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58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郭玲燕,魏永利,吴芳,辛义周
      2019, 30(22)
      摘要:目的:为酒制黄连饮片的炮制工艺优化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连炮制”“酒制黄连”“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Rhizoma coptidis processing”“Wine Rhizoma coptidis”“Processing technology”“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action”“Clinical application”等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2-2018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酒制黄连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酒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药动学参数的影响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26篇,其中有效文献52篇。酒制黄连的炮制方法有多种,包括酒炙法、酒蒸法、酒焖烘法、酒焖微波法等。黄连经酒制后部分生物碱含量有小幅度增加,这可能与黄酒增加了生物碱的溶出率有关。黄连经酒制后,抗菌、镇静催眠以及治疗糖尿病、上焦病证等方面的作用均有所增强;其生物碱在体内的吸收时间有所延长,组织分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酒制黄连在临床应用广泛,且在胃炎、胃溃疡、急性肺出血、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病症中的治疗效果强于黄连生品;酒制黄连还可以用于治疗心火旺盛、失眠多梦、高血压头痛、妊娠子烦等。结论:目前,对酒制黄连的研究较为缺乏,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对其质量控制标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对酒制黄连工艺研究多集中于炒制,成分研究多集中于生物碱类,缺乏对其他酒制方法和其他成分的研究。今后应对酒制黄连质量控制、炮制工艺、化学成分及临床药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酒制黄连;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应用   
      325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5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