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9 30 23
    •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规范》编写组
      2019, 30(23)
        
      1150
      |
      1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72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徐洋洋,王玲,张树平,黄元,丁长玲,田月洁
      2019, 30(23)
      摘要:目的:探索医疗机构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开展与实施的方法,为我国医疗机构开展药物滥用监测提供参考。方法:我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别从实时监测与回顾性分析两方面形成相应的药物滥用监测模式,并辅以相关管理措施,界定医疗机构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的开展内容,最终通过药物滥用信息的有效上报数量等评价实施成效。结果与结论:我院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成立药物滥用监测管理小组,完善药物滥用监测制度,梳理药物监测目录;通过医疗、护理、药学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及时上报药物滥用信息,建立起药物滥用实时监测模式;同时通过医院信息化系统定期分析相关药品使用数据、关注重点科室及重点人群以收集药物滥用信息,建立起回顾性分析药物滥用监测模式;以及采取了加强培训与宣传、建立奖惩机制等一系列的辅助管理措施。自2016年开启监测工作后,2016-2018年上报的药物滥用信息有效数量分别为38、126、237份,并通过监测发现60岁以上(69.83%)的老年女性在医源性镇静催眠类药物中存在滥用情况。医疗机构在院内开展药物滥用监测,可及时、有效地收集药物滥用、行为特征及相关信息,以分析当地药物滥用流行趋势,发现药物滥用风险,同时可为麻醉、精神药品等的监管提供依据。  
      关键词:医疗机构;药物滥用;实时监测;回顾性分析监测;探索;实践   
      332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3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刘玉颖,陈宇,黄哲
      2019, 30(23)
      摘要:目的:考虑患者对仿制药认可度的异质性,建立制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决策模型,为政府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补贴政策的制订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患者异质性分别建立无政府补贴、补贴仿制药企业和补贴患者3种补贴策略下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对比分析3种补贴策略下患者异质性对制药企业及政府决策的影响。结果:患者对仿制药认可度的增大,仿制药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大;仿制药的市场价格与政府补贴的关系在补贴仿制药企业时呈负相关,在补贴消费者时呈正相关。结论:政府补贴可以增进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并且政府采取补贴患者和补贴仿制药企业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相同。政府在达到相同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可采取补贴仿制药企业的策略降低政府支出;采取补贴患者的形式鼓励仿制药企业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患者异质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府补贴;博弈模型   
      225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0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胡吕萍,倪艳羡,杨忠英,徐彬,季婷婷
      2019, 30(23)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崇明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上海市崇明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上报的抗菌药物应用监测数据及抽取出的21 600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用药频度(DDDs)排名前5位的抗菌药物分析及处方分析等。结果:2016-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的年均医疗、药品、抗菌药物总收入分别为49 049.90万、42 723.15万、4 160.29万元,门诊、住院抗菌药物年均收入分别为3 543.57万、626.21万元,抗菌药物年均消耗量为2 129 627.71、70 829.51 DDD,抗菌药物药占比9.76%,抗菌药物年均使用强度为29.41 DDD,其中抗菌药物占比(-3.27%)、门诊抗菌药物消耗量(-18.40%)、门诊患者次均开具抗菌药物量(-17.83%)、住院抗菌药物消耗量(-1.25%)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0.98%)的复合年均增长率(GAGR)为负值。3年内DDDs排名前5位的抗菌药物均为口服剂型,其中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头孢丙烯的排名在3年中均列于前5位。21 600张处方中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99个,处方平均金额为120元,抗菌药物的品种数占处方用药总品种数的8.24%,15.43%的处方使用抗菌药物,含抗菌药物的处方平均金额114.46元,使用抗菌药物总金额占处方总金额的8.24%。结论:崇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持续改善,可为基层医院用药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崇明区;社区;复合年均增长率;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专项整治   
      20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3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晶晶,范士志,廖祥丽,段鸿彦,朱剑武
      2019, 30(23)
      摘要:目的:探索提高多中心临床研究伦理审查效率和质量的方法。方法:《关于深化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政策出台后,结合我中心实际与实践,分析我中心提高伦理审查效率和质量的方法、完全备案制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多中心临床研究伦理审查效率和质量的途径。结果与结论:我中心采取了多样化的审查方式(会议审查、快速审查、备案制等),通过对研究项目实施分级管理及差异化审查流程,制订备案制操作细则等方式提高审查的效率和质量,跟踪审查和实地访查次数有所增加。我中心伦理委员会在探索过程中,认为完全实行备案制会出现组长单位伦理审查质量难以评估、各中心研究资质及条件不一等问题。为提高多中心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的效率和质量,可采用提高中心伦理的审查质量、加强各中心伦理委员会间的沟通与互认、建立伦理委员会秘书初审制等措施,实现效率与质量的平衡。  
      关键词:多中心临床研究;伦理备案制;伦理审查质量;伦理审查效率   
      17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5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万素馨,方伟,孙秋艳
      2019, 30(23)
      摘要:目的:实现医联体内药学服务同质化,提升区域内药学服务能力。方法:建立医联体,构建一体化药学服务体系,对该体系的关键、切入点、成效进行介绍。结果: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为中心,构建了“1+4+30”(1个中心、4个医共体和30个医联体)的一体化药学服务体系。该体系包括供管体系一体化(供应目录衔接、药品考核一体化)、药学服务标准化(建立医联体内药学服务标准或规范、建立和实施统一的药房服务标准、建立药物治疗管理门诊药学服务标准)、人才培养一体化和体系内信息共享四个关键,“互联网+医联体”慢病患者药物治疗全程管理(包括线下和线上的构架、院内和院外的服务流程、建立慢病患者药物全程管理平台)一个切入点,取得了患者受益明显、基层的药学服务能力提升、牵头单位的药学服务能力提升、科研数据得到积累等四大成效。结论:“1+4+30”服务体系实现了体系内管理和服务水平同质化及对慢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全程管理,建设了有利于患者、有利于基层、有利于牵头单位的药学服务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医联体;一体化;药学服务体系;构建;实践   
      173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0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伟,卢军,阿依提拉·麦麦提江,康小龙
      2019, 30(23)
      摘要:目的:研究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模型小鼠Notch通路相关蛋白Notch2、Delta-like 3(DLL3)、Jagged1和Notch胞内段1(NICD1)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青霉胺125 mg/kg)和刺山柑总生物碱低、中、高剂量组(225、450、900 mg/kg),每组1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皮下注射博来霉素4周复制SSc模型,刺山柑总生物碱各剂量组小鼠外敷相应剂量的刺山柑总生物碱乳膏,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相应剂量的青霉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外敷不含药的乳膏基质,每天1次,连续给药8周。末次给药后4 h,取各组小鼠给药区皮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法检测皮肤组织中Notch2、NICD1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皮肤组织中DLL3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肤组织中Jagged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中Notch2、NICD1 mRNA及DLL3含量、Jagged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山柑总生物碱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皮肤组织中NICD1 mRNA、DLL3含量、Jagged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刺山柑总生物碱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皮肤组织中Notch2 mRNA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刺山柑总生物碱可抑制SSc模型小鼠皮肤组织中Notch2、NICD1、DLL3及Jagged1的异常表达,对SSc模型小鼠Notch通路的过度激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刺山柑总生物碱;系统性硬皮病;Notch2;Notch胞内段1;Delta-like 3;Jagged1;小鼠   
      24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1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吴新玉,李靖,张金娟,廖尚高,梅青,吴亚云,席晓岚
      2019, 30(23)
      摘要:目的:考察原阿片碱对人肝星状细胞HSC-LX2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25、50、100、200、400、500 μmol/L原阿片碱作用24 h对HSC-LX2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另取HSC-LX2细胞分为对照组(含5%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和原阿片碱低、中、高浓度组(100、200、400 μmol/L),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M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25、50、100、200、400、500 μmol/L原阿片碱对HSC- LX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6.9%、18.7%、34.2%、48.9%、53.9%。与对照组比较,原阿片碱低、中、高浓度组细胞中Collagen Ⅰ、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原阿片碱中、高浓度组细胞的凋亡率和MMP-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α-SMA、Collagen Ⅲ mRNA相对表达量和Collagen Ⅰ、Collagen Ⅲ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原阿片碱可抑制HSC-LX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可降低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IMP-1表达,升高MMP-2表达有关。  
      关键词:原阿片碱;肝星状细胞HSC-LX2;增殖;凋亡;机制   
      620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28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姜鸿,王光函,辛旭阳,邹桂欣,李国信
      2019, 30(23)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射干药材中10个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并用于评价不同产地射干药材中各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流动相水相组成为含0.5%甲基-β-环糊精、0.1%磷酸的水溶液,有机相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5 ℃,检测波长为265 nm,进样量为2 μL,分析时间为20 min。对来自于8个省份的26个样品中的10个异黄酮类成分射干苷、鸢尾甲苷A、鸢尾甲苷B、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B、鸢尾甲黄素A、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射干苷、鸢尾甲苷A、鸢尾甲苷B、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B、鸢尾甲黄素A、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8.569 5~342.78、0.643~25.72、1.119 8~44.79、2.187 8~87.51、0.770 3~30.81、0.421 3~16.85、0.288 5~11.54、1.795 3~71.81、0.560 8~22.43、0.086~3.44 μg/mL(r均≥0.999 6),定量限分别为0.015、0.102、0.096、0.013、0.036、0.088、0.102、0.019、0.067、0.092 μg/mL;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00%(n=6);加样回收率为95.30%~103.30%(RSD均≤2.33%,n=6)。在26个射干样品中,以射干苷含量最高(3.66%~57.79%),白射干素含量最低(0.09%~0.59%),次野鸢尾黄素含量为0.29~2.80 mg/g,且不同产地中各异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分析时间较短、重复性较好,可以用于同时测定射干药材中10个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及评价各成分含量差异。  
      关键词:射干;不同产地;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319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3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屈相玲,朴春梅,熊成欢,李平,刘明,周训蓉
      2019, 30(23)
      摘要:目的:研究参蓉补脑胶囊对老年痴呆(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吡拉西坦片组(阳性对照,0.80 g/kg)和参蓉补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92、0.96、0.48 g/kg),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 mg/kg)和腹腔注射亚硝酸钠(50 mg/kg)复制AD小鼠模型;并于造模同时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60 d。末次给药1 h后,设计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逃避潜伏期和90 s内穿越平台位置的次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小鼠大脑皮层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大脑皮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кB p65(NF-кB p65)、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90 s内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明显损伤,完整神经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大脑皮层TNF-α、NF-кB p65、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参蓉补脑胶囊低剂量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和大脑皮层TNF-α、NF-кB p65、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给药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参蓉补脑胶囊能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小鼠大脑皮层TNF-α、NF-кB p65、PI3K、Akt蛋白的表达,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关键词:参蓉补脑胶囊;老年痴呆模型;核转录因子кB p65;磷脂酰肌醇3-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肿瘤坏死因子α;小鼠   
      207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3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孟霜,冯振宇,马小娟,周晓荣,史敏,赵杰
      2019, 30(23)
      摘要:目的:研究温阳解郁颗粒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行为、体质量接近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氟西汀阳性对照组(2.10 mg/kg)和温阳解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1.89、3.78、7.56 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8 d。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在给药同时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配合孤养法复制抑郁模型。在给药第0、7、14、21、28天,测定大鼠体质量变化,通过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测定大鼠的糖水偏好率和4 min内行径总路程、四角路程;末次给药1 h后,通过强迫游泳实验测定大鼠4 min内挣扎状态时间和漂浮状态时间,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给药第7、14、21、28天)、糖水偏好率(给药第14、21、28天)显著降低(P<0.05或P<0.01),4 min内行径总路程、四角路程(给药第21、28天)显著减少,4 min内挣扎状态时间显著缩短、漂浮状态时间显著延长(P<0.01),血清中5-HT、D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颗粒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低剂量组在给药第28天,中、高剂量组在给药第21、28天)和糖水偏好率(给药第28天)显著升高(P<0.05或P<0.01),4 min内行径总路程、四角路程(给药第21、28天)显著增加(P<0.01),4 min内挣扎状态的时间显著延长、漂浮状态时间显著缩短(P<0.01),血清中5-HT、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氟西汀阳性对照组比较,温阳解郁颗粒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解郁颗粒对抑郁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且其作用与氟西汀相当;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5-HT、DA含量有关。  
      关键词:温阳解郁颗粒;抗抑郁;行为学;5-羟色胺;多巴胺;大鼠   
      141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1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银洁,刘本臣,刘军,莫家欣,胡安琪,刘嘉琪,冯倩仪,宫凯敏
      2019, 30(23)
      摘要:目的:分析消肿止痛液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将其二次开发为软膏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法对消肿止痛液有效部位(经D101大孔树脂分离得到的40%乙醇洗脱部位)进行成分分析。色谱条件为采用Hypersil GOLD aQ C18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进样量4 μL,柱温30 ℃;质谱条件为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ESI+/ESI-)下进行检测,扫描范围100~2 000 Da,碰撞能量45/-45 eV,扩展碰撞器能量10/15 eV。获得图谱后收集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保留时间和多级碎片离子信息,通过与对照品质谱信息及参考文献比对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结果: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在ESI+、ESI-检测模式下分别鉴定出9、39个。其中,酚酸类成分10个、苯丙素类成分8个、蒽醌类成分9个、黄酮类成分3个、生物碱类成分7个、鞣质类成分5个、其他类成分6个。结论:UPLC-Q-TOF-MS法可快速、高效、准确地鉴定消肿止痛液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该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酚酸类、苯丙素类、蒽醌类、生物碱类和鞣质类。  
      关键词:消肿止痛液;有效部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化学成分;鉴定   
      258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2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丹丹,张慧,李思雨,郭泰麟
      2019, 30(23)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来源大黄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中差异成分进行定性鉴别。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建立30批大黄药材(掌叶大黄20批、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各5批)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Q-TOF-MS)法定性鉴别3种来源大黄的差异性成分。结果:30批大黄药材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609~0.960之间。经PLS-DA分析,大黄药材样品按来源明显聚集为3组,3组样品间差异性成分共有18个,经UPLC-Q-TOF-MS鉴别为白藜芦醇-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莲花掌苷、大黄酸-8-O-葡萄糖苷、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4-(4′-羟苯基)-2-丁酮-4′-O-β-D-(2″-O-肉桂酰基-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等。结论:建立的方法可有效区分3种不同来源大黄药材,并对其差异成分进行鉴别,为多来源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大黄;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差异成分   
      236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29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温正辉,凌梅娣,余思萍,庄远杯,罗晓东,潘增烽,林大都,张声源
      2019, 30(23)
      摘要:目的:比较蒲桃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种子、花和果肉)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评价指标,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抑制模型方法评价蒲桃不同药用部位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源和小鼠小肠源)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酶促动力学与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分析作用最强的药用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类型。结果:蒲桃不同药用部位乙醇提取物对酵母菌源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蒲桃种子>蒲桃茎>蒲桃叶>蒲桃根>蒲桃花>蒲桃果肉>阿卡波糖,对小鼠小肠源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蒲桃种子>蒲桃茎>蒲桃根>蒲桃叶>蒲桃花>蒲桃果肉>阿卡波糖,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阿卡波糖>蒲桃种子>蒲桃茎>蒲桃根>蒲桃叶>蒲桃果肉>蒲桃花。其中,蒲桃种子乙醇提取物对酵母菌源α-葡萄糖苷酶、小鼠小肠源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6.64±0.24)、(32.77±2.46)和(41.18±1.63) μg/mL]显著强于其他药用部位,并且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阿卡波糖[对酵母菌源α-葡萄糖苷酶和小鼠小肠源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2 833.33±5.48)、(1 304.21±6.45) μg/mL](P<0.05),但其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不及阿卡波糖[IC50为(27.27±1.24)       μg/mL](P<0.05)。酶促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蒲桃种子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均为可逆竞争性抑制类型。结论:在蒲桃根、茎、叶、种子、花和果肉等不同部位中,以蒲桃种子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具有开发成辅助降糖的药品或保健食品的价值。  
      关键词:蒲桃;药用部位;乙醇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酶促动力学   
      234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1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丽,张扬,王绪平,黄孝闻,吴人杰,寿旦
      2019, 30(23)
      摘要:目的:研究血竭醇提物对大鼠穿支皮瓣模型存活及PI3K/Akt/eNOS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只保留穿支血管切断其他血管的方法复制大鼠穿支皮瓣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外敷,生理盐水)和血竭醇提取物(EESD,血竭素含量为75.08 mg/g)组(外敷,0.21 g/cm2),每组10只,连续敷药7 d,每天1次。敷药7 d后测定各组大鼠穿支皮瓣存活率、皮瓣微血管密度。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缺糖16 h后复氧复糖复制HUVEC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细胞模型,造模成功后,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血竭素高、中、低浓度组(2.5、1.0、0.5 μg/mL),于复氧复糖培养24 h后,采用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采用MTT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细胞的活性和细胞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表达水平,PI3K蛋白的表达以及Akt、eNOS蛋白的磷酸化程度。结果:在大鼠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EESD组大鼠穿支皮瓣存活率、微血管密度均显著增加(P<0.01)。在细胞试验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UVEC细胞存活率、NO含量,PI3K、Akt、eNOS mRNA的表达水平,PI3K蛋白的表达以及Akt、eNOS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血竭素高、中、低浓度组HUVEC细胞的存活率、NO含量,PI3K、Akt、eNOS mRNA的表达水平,PI3K蛋白的表达以及Akt、eNOS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EESD可提高大鼠穿支皮瓣模型的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eNOS通路保护内皮细胞有关。  
      关键词:血竭醇提物;血竭素;穿支皮瓣;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14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24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韩星,李雪岩,杨海洋,江晓泉,温浩然,冀艳华,汪国鹏,刘洋
      2019, 30(23)
      摘要:目的:基于多成分代谢筛选菊花的质量控制成分,并研究其网络药理学作用。方法:制备菊花水提物样品溶液。选取1只大鼠,腹腔麻醉后取其空肠段灌流菊花水提物,采用双灌流采血法收集血浆样品1;另选3只大鼠灌胃菊花水提物,采用腹主动脉采血法收集血浆样品2。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分析菊花水提物及血浆样品成分,并鉴定菊花水提物经代谢后的原型入血成分。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筛选原型入血成分的核心靶点,并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的相关通路进行富集,再根据拓扑参数筛选出质量控制成分,并采用Cytoscape 3.7.1 软件分析菊花质量控制成分的药理作用。结果:经UPLC-MS/MS分析后,菊花水提物中共鉴定27个化合物,其中鉴定出原型入血成分共12个。经网络药理学分析后共确定7个质量控制成分,分别是大波斯菊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田蓟苷、芹菜素、橙皮素、金合欢素,其可通过作用于代谢通路、癌症相关通路、信号转导相关通路、脂肪细胞脂解调控作用通路等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疾病等。结论:本研究筛选了菊花水提物的可能质量控制成分,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其药理作用,可为菊花药材的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多成分代谢;网络药理学;质量控制成分;菊花水提物;药理作用   
      280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26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任丹阳,涂彩霞,李惠英,李云巍,李明,叶冬梅,沈建玲,郭品,李远丽,徐涛,张泉
      2019, 30(23)
      摘要:目的:研究ADRB2(rs1042713)基因多态性对抗胆碱能药物治疗难治性哮喘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7月昆明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171例难治性哮喘患儿,统计其ADRB2(rs1042713)基因型分布及其抗胆碱能药物临床疗效[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断流量(MMEF)],对不同基因型患儿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的应答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1例难治性哮喘患儿中,148例患儿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其中71例ADRB2(rs1042713) AA基因型患儿中50例有应答,77例ADRB2(rs1042713) GA基因型中36例有应答。统计结果分析表明,71例AA基因型患儿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后C-ACT评分、FEV1、FVC、PEF、MMEF改善较大,与GA基因型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对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答率是GA基因型的2.71倍[OR=2.71,95%CI(1.38,5.34),P=0.005]。结论:ADRB2(rs1042713)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抗胆碱能药物治疗难治性哮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其中AA基因型的应答较好。  
      关键词:难治性哮喘;ADRB2(rs1042713);基因多态性;抗胆碱能药物;儿童   
      39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31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李惊雷,阮祥梅,刘静,姜经航,杨明炜,刘琳,马松林,杨家敏
      2019, 30(23)
      摘要: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和阿米卡星对比联合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肺炎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9年8月31日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MDRAB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每8 h静脉滴注1次)联合注射用替加环素(首剂量100 mg,维持剂量50 mg,每12 h静脉滴注1次),观察组患者予以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每8 h静脉滴注1次)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400 mg,每日静脉滴注1次)和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0.6 g,每日静脉滴注1次),均连续给药14 d。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降钙素原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抗菌药物费用为成本,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评价两组患者用药方案的成本-效果比(C/E)和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并通过下调15%的药品费用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降钙素原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33%、81.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33 %、82.67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抗菌药物费用分别为32 371.49、9 367.82元/人,临床有效率的C/E分别为379.37、115.18,细菌清除率的C/E分别为362.38、113.32,对照组相对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的ΔC/ΔE分别为5 750.92和        3 454.00。敏感性分析支持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和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MDRAB肺炎的临床疗效相当,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莫西沙星和阿米卡星更具经济学优势。  
      关键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莫西沙星;阿米卡星;成本-效果分析;临床疗效;药物经济学   
      950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28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魏婷,王晓玲,金彦,马津京,阙爱玲,王菊平,何莉梅
      2019, 30(23)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儿科临床微生态制剂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儿童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全国范围内5家“三甲”儿童医院的信息系统,检索2019年1-3月使用含微生态制剂的全部门/急诊处方,对微生态制剂使用的品种情况、患儿年龄分布、临床诊断、联合用药、超说明书用药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抽取门/急诊处方74 210张,涉及18种微生态制剂,其中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处方数排序居第1位(31 146张,41.97%),其次为布拉氏酵母菌散(14 289张,19.25%)、复方嗜酸杆菌活菌片(10 281张、13.85%)等;患儿年龄为<18岁,以1~<3岁婴幼儿占比最大(33 753张,45.48%);临床诊断为消化道疾病的最多(54 009张,72.78%),其次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11 744张,15.83%);与微生态制剂联用的有健脾胃类中成药(18 546张,24.99%)、抗菌药物(10 595张,14.28%)和口服补液盐Ⅲ(8 238张,11.10%);19 532张(26.32%)处方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超适应证用药(15 590张,21.01%)、超用法用量用药(8 098张,14.52%),少数处方存在超人群用药(48张,3.91%)。结论: 微生态制剂在儿童中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规范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同时应鼓励相关部门完善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保证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儿童;超说明书用药;处方分析   
      149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25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袁洪波,张伶俐,杨春松,曾静
      2019, 30(23)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非布司他80、40 mg/d与别嘌醇300 mg/d相互对比治疗痛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19年3月,收集非布司他80 mg/d(试验组)、40 mg/d(观察组)与别嘌醇300 mg/d(对照组)治疗痛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1、Stata 13.0软件对血尿酸降低水平、血尿酸浓度达标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急性痛风发作频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RCT,合计1 8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血尿酸降低水平[MD=-70.17,95%CI(-97.41,-42.93),P<0.001]、血尿酸浓度达标率[RR=1.58,95%CI(1.20,2.08),P=0.001]显著高于观察组,血尿酸降低水平[MD=-34.68,95%(-61.35,-8.00),P=0.01]、血尿酸浓度达标率[RR=1.39,95%CI(1.04,1.85),P=0.03 ]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痛风发作频率[RR=1.54(1.02,2.31),P=0.04]显著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RR=0.71,95%CI(0.52,0.99),P=0.04]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80 mg/d对比非布司他40 mg/d和别嘌醇300 mg/d治疗痛风在降低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方面效果较好。  
      关键词:非布司他;别嘌醇;剂量;痛风;Meta分析   
      428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29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其翔,卢梦情,徐蔼琳,席晓宇
      2019, 30(23)
      摘要:目的:调查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及药学服务建设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研方式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服务情况(包括服务方式、诊疗科目等)、资源配置(包括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及药学服务建设情况(包括药品采购流程主导者、药学部门设置情况、用药安全管理情况等)进行调查及统计,评价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及药学服务建设现状。结果:共调研了江苏省57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收问卷579份(回收的问卷中有部分项目存在未答情况)。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服务方式为门诊(543/555,97.8%),其次是急诊(321/555,57.8%)和住院(292/555,52.6%);设置较多的科室有全科医疗科(452/568,79.6%)、预防保健科(401/568,70.6%)、内科(365/568,64.3%);16.1%(93/533)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设床位;36.4%(211/579)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主任医师;20.9%(111/532)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药师来主导药品采购过程;42.5%(212/499)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设置药学部门;43.9%(236/537)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医师来对患者的用药安全负责,仅16.2%(87/537)由药师对用药安全负责。结论: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能力建设上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在人力资源、设备设施、药学服务建设等方面仍有待改善。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药学服务建设;江苏省;现状;调查   
      223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2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黄芃,岳慧杰,黄晓晖,樊根涛,曹莉莉,张晏洁
      2019, 30(2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骨肉瘤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院收治了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出现PJI,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病原学和药敏结果对其初始抗感染方案进行调整并进行药学监护,根据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PK-PD)原理,结合治疗药物监测(TDM)进行抗菌药物剂量调整。当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临床药师再次调整用药方案。结果:该患者明确PJI诊断后首先给予头孢替安进行经验性治疗;在获得病原学和药敏结果后,临床药师建议换用对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敏感的万古霉素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根据稳态谷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后,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损伤,同时伴有胸闷气促等症状,临床药师分析后考虑为万古霉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再次建议换用替考拉宁进行治疗。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更换治疗方案后,患者PJI得到有效控制,且不良反应症状消失,最终痊愈出院。治疗期间,临床药师还针对患者所用药品进行用药教育。结论:临床药师需熟练掌握抗菌药物PK-PD原理,积极运用TDM技术手段对抗感染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动态评估,从而为骨肉瘤术后PJI患者制订个体化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用药安全。  
      关键词:临床药师;骨肉瘤;假体周围感染;抗感染;药学监护   
      22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8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海莉丽,朱琳,朱逸清,李智平,马姝丽
      2019, 30(23)
      摘要: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脑梗死的药学监护,以提高临床对肺炎支原体导致脑梗死的认识和临床药师对该病治疗药物的管理水平。方法:临床药师对2018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脑梗死的儿童病例进行治疗全程药学监护,主要对治疗过程中抗感染、抗炎、治疗脑梗死等方面的用药情况和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及疑似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该患儿因肺炎支原体肺炎来院治疗,治疗期间出现脑梗死症状,先后予以注射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炎、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抗凝、甘露醇注射液降颅压、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抗血栓、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保肝、铝碳酸镁片护胃、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对症支持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治疗期间,由于该患儿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不佳,考虑其脑梗死可能是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故将注射用阿奇霉素更换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抗感染,患儿预后良好;对于治疗期间患儿出现的肝酶升高,临床药师建议给予抗感染联合保肝治疗后肝酶恢复正常。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主要监护抗凝药、糖皮质激素、保肝药、降颅压药物、解热镇痛药之间相互作用及可能叠加的不良反应,同时对患儿家属做好用药宣教,告知其需注意的药品不良反应和护胃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服用注意事项。结论: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导致的脑梗死是由肺炎支原体直接或间接介导的免疫反应过强引起的,治疗原则为抑制炎症反应、解决原发病、对症支持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多药联用,因此更需要临床药师全程参与和药物精细化监护管理,以保障用药安全。  
      关键词: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脑梗死;药学监护   
      209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50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王圳伊,罗佳承,阮豪南,王露露,张晶
      2019, 30(23)
      摘要:目的:归纳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保护急性肾损伤(AKI)的中药有效成分,为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急性肾损伤”“中药”“有效成分”“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Acute kidney injur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tive ingredient”“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Signaling pathwa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3年1月-2019年5月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PubMed、Elsevier、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综述Nrf2与AKI的关系,并归纳基于Nrf2信号通路保护AKI的中药有效成分。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20篇,其中有效文献63篇。Nrf2信号通路与肾缺血再灌注所致的AKI、重金属诱发的AKI、药物性AKI以及脓毒症引发的AKI有重要关系,药物可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有效改善上述AKI的发生。基于Nrf2信号通路保护AKI的中药有效成分有黄酮类化合物(黄腐酚、橘皮素、橙皮苷、木犀草素等)、生物碱类化合物(青藤碱、氧化槐定碱、长春碱、小檗碱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桦木酸、茯苓酸等)、苯丙素类化合物(五味子乙素、芝麻素)、多酚类化合物(厚朴酚、丹皮酚、姜黄素等)、多糖类化合物(如香菇多糖、枸杞多糖、黄芪多糖等)等。基于Nrf2信号通路研究防治AKI的中药有效成分,对深入研究Nrf2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与肾疾病的关系和治疗AKI的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临床治疗AKI提供新思路和治疗策略。  
      关键词: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急性肾损伤;中药;有效成分   
      23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62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张静,林华庆,马秋燕,鲁泊宏,蒋鸿,彭炳新
      2019, 30(23)
      摘要:目的:总结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进展,为其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海藻酸钠”“衍生物”“组织工程”“介入治疗”“缓释”“靶向”“载体”“Alginate”“Derivative”“Tissue engineering”“Intervention”“Control release”“Target”“Deliver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年1月-2019年4月在中国知网、维普网、ScienceDirect、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归纳海藻酸钠衍生物的种类,并从药物递送、创面修复、组织工程、介入治疗等4个方面总结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 387篇,其中有效文献63篇。海藻酸钠衍生物包括基团衍生物(乙酰化衍生物、磷酸化衍生物、硫酸化衍生物)和接枝共聚物。在药物递送方面,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可作为缓控释药物载体、生物大分子载体、靶向给药载体递送药物;在创面修复方面,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可被开发为各类医用敷料,达到止血、抗菌、促进创面愈合等效果;在组织工程方面,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可作为细胞微囊化载体或支架材料,为细胞提供生长支撑的同时还可递送生物活性分子,在软骨、硬骨、皮肤组织修复方面应用广泛;在介入治疗方面,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可将血管栓塞介入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相结合,实现药物局部富集,增强疗效。临床上海藻酸钠通常被制成水凝胶进行应用,但存在机械强度差、对疏水性分子负载量低、降解不易控制等缺点,通过乙酰化、磷酸化、硫酸化等形成相应的衍生物可扩大其应用范围,但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其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还有待提高、产生的细胞毒性仍需降低,因此,在后续研究中还需深入挖掘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潜能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海藻酸钠;衍生物;载体;药物递送;创面修复;组织工程;介入治疗   
      570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0142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