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冠心舒通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18年10月11日,收集冠心舒通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5.1.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对心绞痛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Meta分析;采用TSA 0.9软件对心绞痛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合计9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心绞痛总有效率[RR=1.24,95%CI(1.16,1.32),P<0.001]和心电图总有效率[RR=1.22,95%CI(1.11,1.34),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TC[SMD= -1.55,95%CI(-1.81,-1.29),P<0.001]、TG[SMD=-0.84,95%CI(-1.08,-0.60),P<0.001]、HDL-C[SMD=0.15,95%CI(0.06,0.25),P=0.001]、LDL-C[SMD=-0.62,95%CI(-0.76,-0.48),P<0.001]、hs-CRP[SMD=-2.54,95%CI(-3.88,-1.88),P<0.001]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提示证据可靠。结论:冠心舒通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提高患者心绞痛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改善患者血脂和hs-CRP水平。
摘要:目的:综述天然药物基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NF-κB”“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类风湿性关节炎”“Natur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thnomedicine”“Rheumatoid arthrit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3年1月-2018年1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r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组方制剂、单味药材提取物、中药活性成分三个方面总结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45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组方制剂如双藤痹痛酊、仙方活命饮、二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龙钻通痹方、金乌健骨汤,单味药材如龙须藤、类叶牡丹、黑骨藤、天麻,中药活性成分如雷公藤红素、青藤碱、姜黄素、黄芩苷、芍药苷等均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如NF-κB蛋白、NF-κB抑制蛋白(IκB)]和酶[如IκB激酶(IKK)]的表达,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改善炎症反应,进而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由于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其药理活性一般是多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通过实验明确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药效基础,为研发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型药物提供新的思路与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