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0 31 1
    • 李树祥,庄 倩,褚淑贞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分析我国长江经济带医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区域医药产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和二次指派程序分析,以长江经济带区域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医药产业与区域城市的产业关联性(采用凝聚子群的映像矩阵)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共涉及82个区域城市的111家上市医药企业,82个城市节点形成区域医药产业分布网络,可以生成8个以上海、成都和重庆为代表的城市凝聚子群,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杭州,成渝经济圈的成都和重庆在网络中心性指标均处于领先位置,如在中心性分析中,上海的度数中心度最高(25.926)、其次是重庆和成都(均为19.753)。显示长江经济带医药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主的分布格局,同时成渝城市群也表现出较大的影响力,区域城市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重庆与台州表现出更强的产业辐射能力,而上海与杭州则表现出更强的产业吸收能力。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医药产业;空间分布;社会网络分析   
      269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817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文君,张 婧,黄 蓉,徐怀伏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分析医院药师工作压力及其测量方法现状,为提高医院药师工作压力相关研究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医院”“药 师”“压力”“量表”“Hospital”“Pharmacist”“Stress”“Pressure”“Scale”等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 数据库、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SciFinder、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9年8月发表的医院药师工作压力相关文献, 探索其研究现状,并总结医院药师工作压力的测量方法。结果:国外医院药师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较多,包括压力状况、原因、压 力产生的结果、作用机制模型等方面,但存在年代久远、数据陈旧等问题,而国内相关研究较为少见,尚缺乏对医院药师工作压力 全面、系统的研究。大部分国内外研究使用量表测量医院药师的工作压力,包括医院药师专用量表(如医院药师压力源量表、药师 压力清单)与一般职工通用量表(如健康职业压力调查、工作压力项目和知觉心理压力量表),其中医院药师压力源量表比较符合 我国医院药师工作特征,其余量表存在覆盖领域少、条目数过多、不符合我国医院药师工作特征等问题。结论:为提高医院药师工 作压力相关研究质量,需要对已有量表进行调整或者开发新的测量量表,以期测量我国医院药师真实工作压力状况,为改善医院 药师工作质量、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药师;工作压力;测量方法;量表;研究现状;文献分析   
      34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815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万素馨,方 伟,黄道秋,孙秋艳,邓礼娟,陈 晨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了解重庆市等级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状况,探讨优化我市临床药学服务的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 方式,按照地域、医疗机构级别,兼顾综合与专科医院,选取重庆市50家样本医疗机构(包括15家三级医院、25家二级医院和10家 一级医院),对其临床药师队伍及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状况等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结 果与结论:共回收45份调查问卷,回收率90%,其中合格问卷39份,合格率86.67%。39家医疗机构中设置临床药学部门的有32 家(82.05%)、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医院有4家(10.26%)。39家医疗机构均配有专职药师,共计239人,平均每家医疗机构6.13人从 事临床药学工作,其中专职临床药师4.5人/家,多数医疗机构专职临床药师为2~5人(25家);临床药师主要参与工作的临床科室 占比排序前5位依次为呼吸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ICU)、肿瘤科,大部分临床药师(16家,42.11%)在临床的工作时 间占比为>50%~≤80%;在开展的临床药学项目方面,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处方医嘱点评、查房、会 诊、编辑出版药讯的医疗机构数量较高(28~37家,>70.00%)。28家(78.95%)暂未开展治疗药物监测项目;39家(100%)医疗机 构均开展了患者用药教育工作,以宣传栏(30家,78.95%)、科普讲座(28家、73.68%)和用药教育表(28家、73.68%)的形式较多, 用药教育内容以注意事项(39家,100%)、用法用量(37家,97.37%)、不良反应(36家、94.74%)为主;29家医院开展了临床药学科 研工作(73.68%),以合理用药研究(28家,73.68%)为主;5家(12.82%)医疗机构开设了联合药学门诊、2家(5.12%)开设了独立药 学门诊,其余均未开设药学门诊(26家,66.67%)。本次调查发现药学服务存在科室病区床位覆盖不全、药学部门科研基础薄弱等 问题。建议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可采取加强多层次临床药学人才梯队建设、探索培养驻科临床药师、评选和建设重庆市临 床药学重点专科、建立临床药师激励机制等方式,各级医疗机构可采取多途径加快临床药师培养、增加药师门诊宣传、改变病区工 作模式、培养特色专科临床药师、完善继续教育途径及路径、增强科研实力等方式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水平。  
      关键词: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发展现状;问卷调查   
      248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81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文海若,颜玉静,宋 捷,鄂 蕊,马双成,汪 祺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评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体内外遗传毒性,并比较体外细胞试验及大鼠体内实验评价结果的差异。 方法:采用体外二维(2D)、三维(3D)细胞培养法分别构建2D、3D HepaRG细胞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将2D、 3D HepaRG细胞分 为空白对照组[0.5%二甲基亚砜(DMSO)]、丝裂霉素C组(阳性对照,0.1 μg/mL)和EG低、中、高剂量组(10、50、200 μg/mL),然后 检测各组HepaRG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DNA百分含量。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甲磺酸乙酯组(阳 性对照,200 mg/kg)和EG低、中、高剂量组(100、300、1 000 mg/kg),每组6只,连续灌胃给药15 d,每天1次;15 d后检测各组大鼠 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肝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细胞的尾DNA百分含量、尾距。结果:在体外2D HepaRG细胞模 型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丝裂霉素 C 组 HepaRG 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 DNA 百分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EG 各剂量组 HepaRG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DNA百分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D HepaRG细胞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丝 裂霉素 C 组 HepaRG 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 DNA 百分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 或 P<0.001),EG 高剂量组 HepaRG 细胞的尾 DNA百分含量显著升高(P<0.01)。在大鼠体内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甲磺酸乙酯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肝细胞的微 核形成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细胞的尾DNA百分含量、尾距均显著升高(P<0.01),EG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尾DNA 百分含量显著升高(P<0.01),EG各剂量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肝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肝细胞尾DNA百分含量、尾距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剂量增加有升高趋势。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2D细胞模型中,EG未导致染色体断裂及DNA损伤, 但3D细胞模型长期给药和体内重复给药结果均显示EG存在一定DNA损伤风险,故3D HepaRG细胞模型的评价结果更接近大 鼠体内实验结果。  
      关键词: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遗传毒性;HepaRG细胞;二维培养;三维培养;大鼠;微核试验   
      281
      |
      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813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赖月月,敬 勇,李 巧,万子玉,李 敏,齐景梁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考察不同直径半夏药材的质量差异,为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国内四大药材市场、2家公司的65批商品半夏为样品,采用游标卡尺测定其直径后,用分药筛将其筛分为不同直径范围(0.5 cm≤d≤0.8 cm、0.8 cm<d≤1.0 cm、 1.0 cm<d≤1.2 cm、1.2 cm<d≤1.5 cm、1.5 cm<d≤2.0 cm)的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直径范围半夏样品中有机酸(草酸、枸橼酸、L-苹果酸、琥珀酸、富马酸、反式乌头酸、顺式乌头酸)含量,并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2201浸出物测定法中冷浸法测定不同直径范围半夏样品中浸出物含量,以评价不同直径范围半夏药材的质量差异。并以来自10个半夏主产地的73批对口药材为样品,考察其直径分布情况。结果:通过对65批商品半夏进行测定发现,虽总体上半夏药材的直径越大其有机酸和浸出物含量越高,但同一批次不同直径范围半夏样品间有机酸及浸出物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3批半夏对口药材的直径主要分布在0.6~1.8 cm之间,平均重量占比为95.54%。若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的直径标准(1~1.5 cm),73 批半夏对口药材中仅 8 批符合要求,合格率为 10.96%;若适当扩大直径范围为 0.7~1.5 cm,有 54 批符合要求,合格率为73.97%;当直径范围扩大为0.7~1.6 cm时,有68批符合要求,合格率达93.15%。结论:不同直径的半夏药材之间质量无明显差异。结合各产地半夏的直径分布情况,可将相关标准中规定的直径大小由“1~1.5 cm”扩大为“0.7~1.6 cm”,避免资源浪费。  
      关键词:半夏;有机酸;浸出物;直径;质量   
      383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811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张晶娜,陶 磊,张 俊,王木岭,陈 莹,刘 衡,张成桂,何 苗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对照组(n=8)和造模组(n=62),造模组大鼠采用高糖高脂、辛辣饮食联合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法复制湿热型UC动物模型。 将造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组(300 mg/kg)、肠炎宁(300 mg/kg)和Ento-A低、中、高剂量组(50、100、 200 mg/kg,以提取物计),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 药14 d。末次给药后,对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及病理组织学(HS)进行评分,测定大鼠脾指数、肝 指数和结肠指数,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IL-1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 和结肠组织中IL-2、前列腺素E( 2 PGE2)、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DAI评分、CMDI 评分、HS评分、结肠指数以及血清中IL-8、IL-17、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MPO、PGE2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SOD水平和结肠组织中 IL-2 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nto-A 高剂量组大鼠 DAI 评分、CMDI 评分及血清中 IL-17、 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SOD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 Ento-A中剂量组大鼠CMDI评分、HS评分以及血清中IL-8、IL-17、MD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PGE2、MPO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 P<0.01),结肠组织中 IL-2 水平显著升高(P<0.01);Ento-A 低剂量组大鼠 HS 评分以及血清中 IL-17、MDA 水平和结肠组织中 MPO、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可能通过调 节免疫系统平衡、减少炎症损伤,发挥其对湿热型UC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   
      263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810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黄星星,朱黎霞,韦园诗,张英丰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建立柴胡疏肝散水煎液冻干物中8个成分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批柴胡疏肝散 水煎液冻干物样品中8个成分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α-香附酮进行含量测定。色谱 柱为Phenomenex,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 ℃,流速为1 mL/min,进样体积为10 μL。 结果: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α-香附酮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3.606~8.414、 23.988~55.972、1.218~2.842、35.964~83.916、12.009~28.021、1.194~2.786、3.609~8.421、5.294~12.352 μg/mL(r=0.999 5~ 0.999 9),定量限分别为0.206、0.178 、0.256 、0.168 、0.196、0.242、0.268、0.157 μg/mL;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12 h)、重复性试验 中的 RSD 均<2%(n=5 或 6),回收率分别为 97.93%、98.18%、96.57%、97.61%、98.51%、97.45%、98.14%、96.91%(RSD 均< 2%);6批样品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9.258、429.237、23.173、 625.847、200.424、15.048、67.620 μg/g,α-香附酮因具有挥发性未检测出。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准确, 可为柴胡疏肝散水煎液冻干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冻干物;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分;含量测定   
      254
      |
      1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80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 莹,文 周,马风伟,刘志刚,田 驰,刘治芳,程泽能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乳剂单次和多次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将大鼠分为单次给药组和多次给药组。单 次给药组大鼠分为吉非替尼原料药组(50 mg/kg)和吉非替尼乳剂组(50 mg/kg),每组6只,灌胃给药1次。多次给药组大鼠分为吉 非替尼原料药组(50 mg/kg)和吉非替尼乳剂组(50 mg/kg),每组8只,连续灌胃给药7 d,每天1次。吉非替尼原料药组大鼠于给药 前和给药后1、2、2.5、3、3.5、3.75、4、4.25、4.5、6、8、12和24 h取血0.3 mL,吉非替尼乳剂组大鼠于给药前和给药后(多次给药组为给 药7 d后)2、4、6、8、9、10、11、12、13、14、16、24、36和48 h取血0.3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吉非替尼的血药浓度, 绘制药-时曲线,并用 DAS 2.0 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给药后,与吉非替尼原料药组 tmax([ 2.67±0.75)h]、MRT0-24 h ([ 8.68±0.91)h]、MRT0-∞([ 14.20±3.45)h]比较,吉非替尼乳剂组tmax([ 8.33±4.41)h]、MRT0-48 h([ 15.00±1.60)h]、MRT0-∞([ 17.60± 2.66)h]均显著增加(P<0.05)。多次给药后,与吉非替尼原料药组 tmax([ 6.79±3.75)h]、AUC0-48 h([ 41.10±8.92)mg·h/L]、Vz/F ( [ 16.30±5.45)L/kg]、CLz/F[(0.94±0.19)L/(h·kg)]、MRT0-48 h([ 10.10±0.36)h]比较,吉非替尼乳剂组Vz/F[(44.20±30.30)L/kg]、 CLz/F[(1.89±1.56)L/(h·kg)]、MRT0-48 h([ 16.20±2.52)h]均显著增加(P<0.05),AUC0-48 h([ 38.70±26.20)mg·h/L]显著减少(P< 0.05),tmax([ 10.40±3.25)h]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吉非替尼原料药比较,单次和多次给药吉非替尼乳剂,均可延长 药物的达峰时间;本研究结果可为吉非替尼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吉非替尼;乳剂;单次;多次;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动学;大鼠   
      202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807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王昕蕾,刘博男,张蒙蒙,刘贵玉,胡 扬,孙向明,李文兰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在人工胃、肠液中的代谢转化,推测其在体内的代谢转化途径。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 行时间质谱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柱温为25 ℃,流动相为0.2%甲酸水-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 检测波长为330 nm;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质荷比(m/z)为50→1 000;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肉苁蓉总苷在人工胃、肠液中的代 谢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结合文献推测肉苁蓉总苷在人工胃、肠液中代谢途径。结果:肉苁蓉总苷经人工胃液代谢后,共推测出 69个成分,其中14个原型成分(如芥子醛葡萄糖苷、胡萝卜苷等)、55个代谢成分(如Methyl-O-Kankanoside J、Methyl-O-Kankanoside E等),推测其代谢途径有甲基化、去甲基化、羟基化、甲氧基化、乙酰化、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化。肉苁蓉总苷经人工肠液代谢 后,共推测出 90 个成分,其中 4 个原型成分(如 Kankanoside M、Kankanoside L 等)、86 个代谢成分(如 Methyl-O-Kankanoside、 Methyl-O-Kankanoside E等),推测其代谢途径有甲基化、去甲基化、羟基化、去羟基化、甲氧基化、乙酰化、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化。 结论:本研究初步推测肉苁蓉总苷在人工胃、肠液中可能通过甲基化、去甲基化、羟基化等多种途径进行代谢转化,可为肉苁蓉总 苷的体内代谢转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肉苁蓉总苷;代谢;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成分分析   
      252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806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周海燕,邓 哲,马国需,杜 杰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确定酸枣仁适合的贮藏条件、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为保障酸枣仁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同一批酸枣仁样品, 分别采取塑料编织袋包装、塑料袋包装、塑料袋真空包装、铝塑复合袋包装、铝塑复合袋真空包装和牛皮淋膜纸袋包装,贮藏在阴 凉库(温度≤20 ℃、相对湿度为45%~75%)和药品稳定性试验箱[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75±5)%]中,以性状及水分、 黄曲霉毒素、酸枣仁皂苷A、斯皮诺素含量为考察指标,开展为期6个月的阴凉长期稳定性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研究。结果:6 个月阴凉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包装条件下酸枣仁样品的性状以及水分、黄曲霉毒素、酸枣仁皂苷A含量均符合2015年 版《中国药典》(一部)(后文简称“药典”)酸枣仁项下规定;斯皮诺素含量均不符合药典的规定(不低于0.080%),但其中铝塑复合 袋真空包装样品中斯皮诺素含量(0.079%)与药典要求接近。6个月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牛皮淋膜纸袋包装、塑料编织袋包 装样品发霉严重,塑料袋包装、塑料袋真空包装样品表面颜色变暗,铝塑复合袋包装样品颜色稍变暗,但铝塑复合袋真空包装样品 外观基本无变化;塑料编织袋包装、牛皮淋膜纸袋包装样品中水分含量超过了药典要求最高值(9.0%);仅在贮藏2个月时,编织塑 料袋包装样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 8.64 μg/kg,超出药典规定;各包装样品中酸枣仁皂苷A含量虽有下降,但均满足药典 要求;仅塑料袋真空包装样品中斯皮诺素含量(0.084%)满足药典要求,其次属铝塑复合袋真空包装样品中含量(0.071%)相对较 高。结论:酸枣仁以铝塑复合袋真空包装后置于阴凉干燥处为宜。  
      关键词:酸枣仁;包装;贮藏条件;加速稳定性试验;阴凉长期稳定性试验   
      329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805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高天元,马 羚,蒋桂华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对民族药鸡矢藤进行本草考证,为鸡矢藤的进一步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本草纲目拾遗》 《植物名实图考》等5部本草,以及1960年至2016年间发行的《中华本草》《中国植物志》等55部现代本草著作及若干文献整合梳 理,对鸡矢藤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性味归经等药用情况进行考证,并主要厘清其主流品种,整理其在各民族中的使用情 况,结果与结论:经考证“鸡矢藤”之名,始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鸡矢藤的主流品种为茜草科鸡矢藤属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又名鸡屎藤,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生长于海拔200~2 000 m的山坡、林中、林缘、沟谷边灌丛中或缠绕在灌木 上,主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加工方式多为阴干或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其性味甘、涩,平,功能主治为消食、止 痛、解毒、祛湿,可用于食积不化、胸胁脘腹疼痛以及湿疹、疮疡肿痛等症,其在我国苗族、土家族、壮族等多个民族中均有使用。但 是目前存在市场流通中多品种混杂、加工方式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都为鸡矢藤的质量标准研究带来诸多挑战。  
      关键词:民族药;鸡矢藤;名称;基原植物;药用部位;采收加工;性味归经;考证   
      417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80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陈圣洁,徐梅先,李成玲,东 蕾,安志华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比较帕拉米韦和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合并热性惊厥患儿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 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52例流感合并热性惊厥的住院患儿,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帕拉米韦组81例, 奥司他韦组7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热缓解时间、用药天数、住院天数、临床效果(以抽搐、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等进行判定)、皮疹发生率和联用抗生素、中药的患儿例数。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评价两组患儿用药方案的成本-效果比(CER)和增量成本-效 果比(ICER)。通过下调15%的药品价格重新计算CER和ICER的方法以及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对效果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总成 本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发热缓解时间、用药天数、住院天数、皮疹发生率和联用抗生素患儿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但联用中药患儿占比和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帕拉米韦组联用中药患儿占比显著低于奥司他韦组(P< 0.001),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奥司他韦组(P=0.021)。帕拉米韦组和奥司他韦组的总成本分别为 5 442.84 元/人和 5 571.71 元/人 (P=0.795)、CER分别为54.47和56.51,帕拉米韦组的ICER为-89.38。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基础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与奥司他韦 相比,帕拉米韦治疗流感合并热性惊厥患儿的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关键词:流感;热性惊厥;儿童;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成本-效果分析   
      2236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802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杜雯雯,王晓星,张 丹,李朋梅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研究肺移植患者术后使用他克莫司1年CYP3A5、CYP3A4、ABCB1、POR*28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给药剂量(D)和 稳态血药浓度/给药剂量比值(c0/D)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 肺移植术的46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受试者术后使用他克莫司1年后他克莫司的c0和D,并计算c0/D。收集受试者CYP3A5 (rs776746)、CYP3A4(rs2242480、rs28371759)、ABCB1(rs1045642、rs2032582、rs1128503)和POR*28(rs1057868)位点的基因型,对 基因多态性与D、c0/D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涉及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维 持他克莫司c0在治疗窗范围内的条件下,受试者的CYP3A5(rs776746)和CYP3A4(rs2242480)基因型多态性对他克莫司的D、c0/D 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位点各基因型之间的 D、 c0/D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 CYP3A5(rs776746)和 CYP3A4 (rs2242480)两个位点分析受试者CYP3A代谢型发现,同时携带CYP3A5(rs776746)*1和CYP3A4(rs2242480)*1G等位基因的快 代谢型受试者与只携带 CYP3A5(rs776746)*1 或 CYP3A4(rs2242480)*1G 等位基因的正常代谢型受试者和不携带 CYP3A5 (rs776746)*1和CYP3A4(rs2242480)*1G等位基因的慢代谢受试者比较,D、c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快代谢型受 试者的他克莫司D最高,慢代谢型受试者的他克莫司D最低。结论:检测CYP3A5(rs776746)和CYP3A4(rs2242480)基因多态性 对肺移植患者术后使用他克莫司1年后他克莫司的个体化给药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他克莫司;基因多态性;肺移植;术后1年;血药浓度;给药剂量;CYP3A5;CYP3A4;ABCB1;POR*28   
      519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80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黄翠云,张 凤,柳 珂,陈万生,杨 军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建立测定肿瘤患者恶性腹水中紫杉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以文多灵为 内标,测定肿瘤患者给予紫杉醇后恶性腹水中紫杉醇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流动相为水溶液(含0.1%甲酸和10 mmol/L 醋酸铵)-乙腈溶液(40 ∶ 60,V/V),流速为0.25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5 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检测模式为多重反应 离子监测正离子模式,干燥气温度为350 ℃,干燥气流速为10 L/min,毛细管电压为4 000 V,紫杉醇和内标在正离子模式下质荷比 (m/z)分别为876.5→308.0、457.3→188.1,碎片电压分别为250、150 V,碰撞电压分别为30、20 eV。结果:紫杉醇检测质量浓度的 线性范围为25~2 500 ng/mL(r2=0.996 5,n=7);定量下限为25 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试验的RSD为0.61%~3.62%(n=5、 3);准确度为95.34%~98.76%(n=5、3);提取回收率的RSD为3.19%~3.72%(n=3);基质效应的CV为1.52%~2.93%(n=3); 稳定性试验的RE均小于3%(n=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测定肿瘤患者恶性腹水中紫杉醇的含量。  
      关键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肿瘤患者;腹水;紫杉醇;含量测定   
      201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799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方盼盼,杨俊文,高凯杰,杨俊梅,孙红启,王颍源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分析郑州某儿童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选择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 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128 318份,统计分析其阳性率和血流感 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使用WHONET 5.6软件,统计阳性标本的病原菌菌种、送检科室和病原菌对临床主要抗菌药物的 耐药性。结果:128 318份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中,阳性率为2.14%(2 746/128 318)。2 746份血培养阳性标本中,血流感染患儿主 要症状为发热(1 986/2 746),主要临床诊断包括脓毒血症(1 679/2 746)、支气管肺炎(858/2 746)、化脓性脑膜炎(555/2 746);主要 送检科室包括新生儿诊疗中心(1 090株,占39.69%)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79株,占10.16%)、新生儿外科(223株,占8.12%)、新生 儿内科(209株,占7.61%)、小婴儿科(200株,占7.28%)及早产儿科(179株,占6.52%)]、血液肿瘤科(216株,占7.87%)、心血管内 科(206株,占7.50%);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的占72.80%、革兰氏阴性菌的占24.21%、真菌的占2.99%。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 4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6株)最为常见,前者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均>80%,后者对青 霉素G、红霉素耐药率均>80%;在革兰氏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183株)、大肠埃希菌(172株)最为常见,前者对氨苄西林、哌拉 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耐药率均>80%,后者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率均>80%;在真菌中,白色念珠菌(42株)、近平 滑念珠菌(22株)最为常见,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10%。结论:该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复杂,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耐药情况严峻。  
      关键词:儿童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249
      |
      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798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 莎,戴立波,姚海涛,孔旭东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预防侵袭性念珠菌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 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起 至2019年7月,收集棘白菌素类药物(试验组)对比常规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及三唑类抗真菌药,对照组)预防侵袭性念珠菌血 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2进行 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 统计软件对突破性侵袭性真菌感染率、真菌感染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及因不良反应停药的发生率进 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合计3 219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突破性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OR= 0.58,95%CI(0.40,0.85),P=0.004]、真菌感染死亡率[OR=0.68,95%CI(0.51,0.92),P=0.01]和因不良反应停药的发生率[OR= 0.52,95%CI(0.40,0.67),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0.84,95%CI(0.67,1.05),P=0.13]。结论:与两性霉素B及三唑类抗真菌药比较,棘白菌素类药物用于预防侵袭性念珠菌血 症可降低突破性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真菌感染死亡率和因不良反应停药的发生率。  
      关键词:棘白菌素;预防;侵袭性念珠菌血症;随机对照试验;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   
      274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79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章 瑞,李红艳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2C药品交易平台的服务定价问题及影响因素,为网络医药零售实现高效运营提供参考。方法:以 双边市场为理论基础,结合互联网交易服务的特点,构建联营模式以及自营+联营模式两类B2C药品交易平台的服务定价模型, 探讨分成比例、搜索匹配度、选择自营消费者比例对平台服务定价的影响,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等进行实证验证。结果:成功构建了 联营模式以及自营+联营模式两类B2C药品交易平台的服务定价模型;确定了分成比例、搜索匹配度对平台服务定价(供应商)分 别呈逆向作用和正向作用,在自营+联营模式药品交易平台中,当选择平台自营的消费者比例过高时,平台将会降低供应商的注册 费,当选择平台自营的消费者比例过低时,平台将会提高供应商的注册费;实证验证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自营消费者比例为 0.648,在此条件下对两类运营模式的定价模型进行比较,与上述结果一致;同时,自营+联营模式的服务定价整体上总是低于联营 模式。结论:无论是联营模式还是自营+联营模式的平台,可设置不同的注册费与广告收入分成比例,实行差异化定价;也可通过 增加更多专业咨询服务,脱离同质化竞争,增加用户黏度,提高平台搜索匹配度;对于自营+联营模式的平台,需要控制好自营与联 营的比例,实现平台的健康有效运营。  
      关键词:B2C药品交易平台;定价;双边市场;自营模式;自营+联营模式   
      174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796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邱 季,李 睿,朱文靖,刘 婷,刘云洁,戴 夫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输液顺序调控流程,并实施个体化调控。方法:建立智能提醒和人工智能输液顺 序调控系统,结合每批次液体量、组间配伍禁忌、特定药品的特定溶剂等因素设定调控规则,自动针对不同病区、不同诊断、不同用 药目的的患者一天内使用的治疗药物和辅助用药等进行先后排序以实现个体化输液顺序智能调控;选择2017年1-9月和2019 年1-9月分别为个体化输液顺序智能调控前、后的研究阶段,以输液优先级合理例数占比、老年患者批次液体量适宜例数占比、 隔开组间配伍禁忌例数占比、冲管次数及费用等为考察指标评价调控效果。结果:实现个体化输液顺序调控后,输液优先级合理 例数占比由调控前的5.56%上升至调控后的98.72%,老年患者批次液体量适宜例数占比由9.58%上升至98.10%,隔开组间配伍禁忌 例数占比由41.03%上升至99.12%,冲管次数由(12.95±0.57)次/病区/d下降至(0.95±0.43)次/病区/d,冲管费用节约8.58万元/年。 结论:个体化输液顺序调控的实现促进了患者输液使用的安全、有效,也为国内PIVAS药师开展精准化药学服务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输液顺序;智能调控;个体化   
      268
      |
      3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795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夏梦雨,张 雪,王 云,麻印莲,张 村
      2020, 31(1)
      摘要:摘 要 目的:综述白果的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其后续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白 果”“炮制方法”“工艺”“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Ginkgo biloba seed”“Processing ethods”“Technology”“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ons”“Clinical application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62年1月-2019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 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各省、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相关书籍,对白果的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 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23篇,其中有效文献79篇。白果的传统炮制方法主要有与糯米同蒸、火煨、 香油浸泡等,现代炮制方法主要有净制、炒制、蜜制、蒸制、煨制。白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银杏双黄酮、异银杏黄素、 松柏苷等)、萜内酯类化合物(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等)、酚酸类化合物(白果酸、白果酚、白果二酚)、有机酸类化合 物(油酸、亚油酸、二十碳三烯酸)。白果的药理活性有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菌等。白果传统的临床应用主要有治疗 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白果炮制品),治疗带下白浊、头部及面部癣疮(白果生品)等;现代临床应用主要采用白果炮制品,如白 果作佐使药可收敛止带,作臣药可燥湿止带、缩小便,作君药可平喘;与抗生素联用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白果生品有毒,应用时 一般先将其炮制以降低其毒性,其化学成分丰富,药理活性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可通过建立白果及其炮 制品的质量控制成分,保证白果的临床应用安全,以期为白果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白果;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   
      498
      |
      3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793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