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0 31 6
    • 陈泳洁,赵杨升,黄慧媛,褚淑贞
      2020, 31(6)
      摘要:目的:为推动我国医药制造业区域间创新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紧密的医药创新合作网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我国医药制造业专利合作数据,提取2016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跨区域合作的主要专利数据;查阅文献,对可能影响我国医药制造业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影响因素提出若干假设;以省际研发合作强度为因变量,上述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运用二次指派程序分析方法构建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区域间生产总值差异、地理距离、经济距离、技术距离及合作区域中是否有北京或上海参与等均对医药制造业跨区域创新合作产生影响。区域间生产总值差异大,合作可能性更高;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够显著促进合作的产生;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对医药制造业跨区域创新合作均具有负向作用,而技术距离则具有正向作用。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跨区域;创新合作;专利;二次指派程序分析   
      141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8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王灵芝,周戈耀,雷雪,田海玉,孟小夏,何迅
      2020, 31(6)
      摘要:目的:构建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中药民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文献收集和专题小组讨论拟定评价指标体系草案,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并确定最终纳入的指标及权重;运用所建指标体系进行实测,将其结果与药监部门及行业权威人士的评价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初拟的评价指标体系草案包括6个一级指标,49个二级指标。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对各级指标意见的权威系数为0.86;第1轮专家的协调系数为0.22,第2轮专家的协调系数为0.48。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选取贵州省15家中药民族药企业进行现场实测,其评价结果与药监部门及行业权威人士的评判结果相差不大。结论:构建的中药民族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可为相关部门对中药民族药企业进行监督评估提供标准化依据。  
      关键词:中药民族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指标体系   
      17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8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戴全宽,李林媛,徐国兵,汤丹,马鸿雁
      2020, 31(6)
      摘要:目的:探讨园参、移山参和野山参外观性状与内在化学成分的关系,为阐明人参“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园参、移山参和野山参3类人参共30批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种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g1、Re、Rg2、F1、Rb1、Rb2、Rb3、Rc、Rd、Ro、Rf)的含量,色谱柱为AcquityUPLC®BEHC18,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5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03nm,进样量为5μL;采用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以0.5%碘-碘化钾试液为显色剂,在559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将30批人参样品的外观性状指标(芦碗数、芦头长度、质地)分别与11种人参皂苷含量、总皂苷含量、人参三醇型皂苷(PPT)/人参二醇型皂苷(PPD)的含量之比、淀粉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UPLC法和比色法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17%~105.20%(RSD<5%,n=6)。除人参皂苷Rf外的其余10种单体皂苷含量与芦碗数、11种单体皂苷含量与芦头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P<0.05),与质地坚实程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P<0.05);人参中淀粉含量与其质地坚实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1);人参中PPT/PPD比值与其芦碗数、芦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P<0.05)。结论:人参芦碗数、芦头长度、质地松泡程度与其药效物质人参皂苷的含量呈正相关,且随着生长年限增加,人参中PPD含量的增长幅度高于PPT;传统的“辨状论质”以人参芦碗多、芦头长、质地松泡为优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人参;外观;性状;人参皂苷;淀粉;辨状论质;相关性   
      186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8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小双,李银,刘文静,王广成,郑林,陈思颖,李勇军
      2020, 31(6)
      摘要:目的:建立酢浆草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异牡荆素、当药黄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CEExcel-5-C18,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80nm,进样量为10μL。以异牡荆素峰为参照,绘制12批酢浆草药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按上述色谱条件同法测定异牡荆素、当药黄素的含量。结果:12批酢浆草药材样品共有19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89,同时指认异牡荆素、当药黄素2个共有峰。异牡荆素、当药黄素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91~117.36μg/mL(r=0.9994)、9.88~118.56μg/mL(r=0.9992);定量限分别为0.675、3.587μg/mL;检测限分别为0.205、1.087μ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46%~99.10%(RSD=1.23%,n=6)、95.34%~101.23%(RSD=2.74%,n=6);平均含量分别为0.227~1.654、0.641~2.052mg/g。结论:所建指纹图谱可用于酢浆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其中2种成分的含量。  
      关键词:酢浆草;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异牡荆素;当药黄素;含量测定   
      129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7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郑传奇,冯果,李玮,周志容,许琴,李志平,易懂斌,李金徽
      2020, 31(6)
      摘要:目的:探讨苗药了哥王炮制前后抗小鼠免疫性炎症的“量-效-毒”关系。方法:将小鼠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了哥王生品醇提物1~6组、了哥王“汗渍法”炮制品醇提物1~6组(以下分别简称为“生品1~6组”“炮制品1~6组”,剂量均分别为0.13、0.20、0.26、0.52、1.04、2.6g/kg)和阳性组(环磷酰胺,36.4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以1%2,4-二硝基氟苯-丙酮-麻油混合溶液复制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造模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灌胃等容1.0%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液20mL/kg,每日1次,连续5d。末次给药后,记录各组小鼠耳肿胀度,并计算生品及炮制品的肿胀抑制率、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置信区间(CI);称定小鼠心、肝、脾、肺、肾的质量,并计算各脏器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改良化学氧化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血肌酐(CREA)]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肿胀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了哥王生药及炮制品醇提物各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均显著降低(P<0.05),其肿胀抑制率均有随剂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两者抗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耳肿胀的ED50及95%CI分别为0.2396(0.1290,0.4452)g/kg、0.1473(0.0768,0.2827)g/kg。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指数、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肺指数、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给药组小鼠肝指数(阳性组、生品3组和炮制品1~6组)、血清TNF-α水平(阳性组、生品1~3组及炮制品1~4组)均显著降低,肺指数(阳性组、生品3~6组及炮制品3~6组)、血清IL-10水平(生品1、2、4、5组以及炮制品2~6组)以及ALT、AST、BUN、CREA水平(生品4~6组)和TBIL水平(生品3~6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了哥王生品醇提物具有一定的抗免疫炎症活性,且对小鼠具有肝肾毒性,呈一定的“量-效-毒”关系;炮制品醇提物也具有一定的抗免疫炎症活性,但肝肾毒性弱于生品“。汗渍法”具有“存效减毒”的效果。  
      关键词:了哥王;汗渍法;免疫性炎症;剂量;药效;毒性   
      208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76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刘云,刘敏,于慧,王占黎
      2020, 31(6)
      摘要:目的:研究香青兰不同萃取部位对临床来源病原菌的体外抑制活性,并挖掘其可能抗菌机制。方法:香青兰药材经65%乙醇提取后,依次以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不同极性萃取部位。以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临床常见多重耐药病原菌为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萃取部位的抑菌圈直径,筛选抑菌活性部位;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检测抑菌活性部位对上述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比浊法绘制该部位作用下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利用PEAKS®Q8.5软件筛选抑菌活性部位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蛋白,借助Blast2GO、KOBAS3.0在线软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香青兰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多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0~16mm),为抑菌活性部位。该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7813mg/mL,对腐生葡萄球菌的MIC为0.3907mg/mL,对溶血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MIC均为1.5625mg/mL。1、2倍MIC的乙酸乙酯部位可抑制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且抑制活性有随剂量增加而增强的趋势。共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300个(P<0.01),其中表达上调239个、表达下调61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细胞部位等细胞组成以及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和催化活性、蛋白结合等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且主要富集于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和果糖与甘露糖代谢等两条信号通路上(P<0.05)。结论:香青兰乙酸乙酯部位为抑菌活性部位,其抑菌活性可能与影响微生物代谢和细菌糖代谢有关。  
      关键词:香青兰;乙酸乙酯部位;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263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75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史纪芳,潘佳琪,陈梦,马敬,王华伟
      2020, 31(6)
      摘要:目的:研究桑叶总黄酮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模型大鼠糖脂代谢、炎症和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连续喂养高脂饲料8周后,将空腹血糖(FBG)<6.67mmol/L的雌鼠与雄性SD大鼠合笼;将妊娠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DM组以及桑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mg/kg),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5mg/kg以复制GDM模型。于注射后,各给药组大鼠均灌胃相应药物,对照组和GDM组大鼠均灌胃生理盐水(10mL/kg);每日1次,连续18d。分别于孕第3、7、18天(G3d、G7d、G18d)检测其FBG水平;于G18d检测其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其胎盘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及mRNA,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mRNA以及磷酸化AMPK(p-AMP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DM组大鼠FBG(G3d、G7d、G18d)、TG、TC、LDL-C、TNF-α、IL-6、IL-8、MDA水平以及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SOD、GSH、CAT水平以及PPARγ蛋白及mRNA、AMPKmRNA、p-AMPK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GDM组比较,桑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大鼠FBG(G3d、G7d、G18d)、TG、TC、LDL-C水平以及各剂量组TNF-α、IL-6、IL-8、MDA水平,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而桑叶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SOD、GSH、CAT水平以及PPARγ蛋白及mRNA、AMPKmRNA、p-AMPK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桑叶总黄酮对GDM模型大鼠的糖脂代谢、炎症和氧化应激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PARγ途径的激活有关。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桑叶总黄酮;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糖脂代谢;炎症;氧化应激;大鼠   
      149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74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芮,马良会,王栋,张春雷,周孟,廖尚高
      2020, 31(6)
      摘要:目的:研究9种通络祛风中药的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体外抑制活性,以筛选活性突出的中药提取物。方法:以黄嘌呤为底物、XO为反应酶,以别嘌醇为阳性对照,以三角风、石胡椒、山莓、金雀花根、紫藤根、牛迭肚根、梓木皮、凌霄花根、爬岩香等药材的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以下简称“醇提物”)以及活性提取物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等萃取部位为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各样品对XO的抑制率,采用Graphpadprism6.0软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筛选活性提取物/部位;采用双倒数法判断药材的酶抑制作用的类型。结果:9种中药共18个提取物中,500μg/mL各中药提取物(除石胡椒醇提物外),250μg/mL三角风、石胡椒、山莓、爬岩香的水提物和醇提物,250μg/mL梓木皮水提物,250μg/mL金雀花根、牛迭肚根、凌霄花根醇提物,125μg/mL金雀花根、牛迭肚根醇提物以及62.5μg/mL金雀花根醇提物对XO的抑制率均超过了50%;其中,金雀花根醇提物的IC50值为43.43μg/mL,低于其他药材的提取物,为活性提取物。金雀花根醇提物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等萃取部位的IC50值分别为>200、193.35、7.67、14.80、>200μg/mL,其中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IC50值与阳性对照(5.11μg/mL)接近。金雀花根醇提物对XO的抑制类型为竞争-非竞争性抑制,不同于阳性对照的竞争性抑制。结论:金雀花根、牛迭肚根、石胡椒、山莓、爬岩香、三角风等醇提物及三角风、石胡椒、梓木皮等水提物对XO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以金雀花根醇提物最强,且该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抑制活性与别嘌醇相当,但抑制类型有所差异。  
      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痛风;中药;提取物;金雀花根;体外   
      23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72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张菁,孙婷,赵昌梦,姜建国
      2020, 31(6)
      摘要:目的:鉴定奥拉西坦胶囊中的主要未知杂质并测定其含量,进而提高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超高效二维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对该未知杂质进行定性分析。一维液相色谱分析采用STPAKC18ES柱,流动相为0.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流速为0.5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10nm;二维液相色谱分析采用TechmateC18-STⅡ柱,流动相为0.02mol/L醋酸铵溶液,流速为0.5mL/min,柱温为30℃,并采用质谱检测(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数据采集)。通过一维液相色谱对目标杂质成分进行定位后,转入二维液相色谱-质谱系统进行定性分析。采用色谱工作站中的分子式预测模块“AccurateMassCalculator”对该未知杂质结构进行推断;经制备纯化获得杂质精制品,并进行标化和结构确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杂质含量进行测定(同定性分析的一维色谱条件)。结果:奥拉西坦胶囊中的主要未知杂质为奥拉西坦酸;经制备纯化后获得的杂质精制品含量为99.5%。9批奥拉西坦胶囊中奥拉西坦酸的含量为0.05%~0.14%。结论:所建立的超高效二维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能准确定位杂质奥拉西坦酸的出峰位置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且相应的含量测定方法能较好地分离杂质与主药及其他成分,灵敏度、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良好,可较好地控制奥拉西坦胶囊的成品质量。  
      关键词:超高效二维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奥拉西坦胶囊;奥拉西坦酸;杂质;鉴定;含量测定   
      193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71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吴情梅,刘晓芬,连艳,陈玲,黄凤,彭成,杨晨,黄维,蒋桂华
      2020, 31(6)
      摘要:目的:探讨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对川芎饮片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收集四川都江堰、彭州两地的鲜川芎,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后,经淋洗、阴干(至含水量约28%)、切片、干燥制得川芎一体化饮片;经阴干、加水闷润(至透心)、切片、干燥制得传统饮片。建立两种饮片各10批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色谱柱为WondaSilC18,流动相为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5nm,进样量为10μL。以洋川芎内酯A为参照,绘制20批药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两种饮片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0批药材样品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0;共有16个共有峰,指认其中7个依次为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8~0.200mg/mL(r=0.9999)、0.010~0.140mg/mL(r=0.9992)、0.100~0.600mg/mL(r=0.9993);定量限分别为0.0028、0.0006、0.0050mg/mL,检测限分别为0.0008、0.0001、0.0010m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7%~102.02%(RSD<2%,n=6)。川芎一体化饮片和传统饮片中上述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6770±0.3110)、(1.5627±0.1245)、(9.4940±1.3513)mg/g和(1.3002±0.4692)、(1.3880±0.2099)、(9.8117±1.0989)mg/g,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一体化饮片和传统饮片各批样品化学成分的一致性好,且一体化加工不影响饮片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等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该工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川芎;一体化饮片;传统饮片;指纹图谱;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215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69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罗心遥,刘俊,李慧君,王天合,杨玉莹,夏和元,叶晓川
      2020, 31(6)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茯苓中总蛋白的含量差异。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对照,0.4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提取溶剂,考马斯亮蓝G-250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595nm波长处测定茯苓中总蛋白含量,并通过聚类分析对34批(S1~S34)不同产地的茯苓进行分类。结果:牛血清白蛋白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45~17.40μg/mL(r=0.9996);精密度、稳定性(20min)、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为100.14%~104.26%(RSD=1.43%,n=9);34批不同产地茯苓中总蛋白的含量为0.3884%~1.129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4批茯苓中,湖北省英山县产茯苓(S2、S3)的总蛋白含量>1%,归为一类;湖北、云南、安徽和湖南产茯苓(S1、S5~S10、S12、S13、S16、S17、S19~S21、S23~S25、S28、S30、S31)的总蛋白含量为0.6535%~0.9461%归为一类;剩余批次含量为0.3884%~0.6012%,归为一类。结论:所建方法可用于获苓中总蛋白的含量测定。34批不同产地茯苓总蛋白含量以湖北省英山县产茯苓最高,云南、安徽等地次之。  
      关键词:茯苓;蛋白;含量测定;差异;聚类分析   
      11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6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陈宇堃,梁蔚阳
      2020, 31(6)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盐酸地巴唑原料药及片剂中有关物质的方法,并对其最大未知杂质的结构进行推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地巴唑原料药及片剂中的有关物质(邻苯二胺、苯乙酸),色谱柱为KromasilC18,流动相为水-甲醇-冰醋酸-三乙胺(45∶55∶0.5∶0.5,V/V/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氢谱、碳谱推测最大未知杂质的结构,色谱柱为WatersAcquityUPLCBEHC18,流动相为水-甲醇(45∶55,V/V),流速为0.2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扫描模式为负离子扫描模式,一级质谱扫描范围为m/z100~800,毛细管电压为3000V,离子源温度为100℃,去溶剂气体为氮气,去溶剂气体流速为600L/h,锥孔流速为50L/h。结果:邻苯二胺、苯乙酸、盐酸地巴唑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427~4.27μg/mL(r=0.9989)、0.403~4.03μg/mL(r=0.9989)、0.82~8.20μg/mL(r=0.9999);定量限分别为0.0427、0.1343、0.0887μg/mL,检测限分别为0.0214、0.0671、0.0443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邻苯二胺的加样回收率为98.31%~102.81%(RSD=1.60%,n=9)、苯乙酸为99.78%~102.23%(RSD=0.70%,n=9)。6批盐酸地巴唑原料药中均未检出邻苯二胺,苯乙酸含量为0~0.04%,最大未知杂质含量为0.05%~0.25%,未知杂质总量为0.05%~0.31%;77批盐酸地巴唑片剂中,邻苯二胺含量为0~0.11%,苯乙酸含量为0~0.03%,最大未知杂质含量为0.06%~0.51%,未知杂质总量为0.10%~0.62%。推测最大未知杂质为2-(羟苯基甲基)苯并咪唑(羟苄唑)。结论:所建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测定盐酸地巴唑原料药及片剂中的有关物质。最大未知杂质可能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关键词:盐酸地巴唑原料药;盐酸地巴唑片剂;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关物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杂质;结构鉴定   
      112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67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赛福丁·柯尤木,布力布·吉力斯汉,马兰英,李娜,阿布拉江·塔依尔,刘翠云,舍玲,唐勇
      2020, 31(6)
      摘要:目的:探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联合紫杉醇对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胃印戒细胞癌KATOⅢ细胞为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紫杉醇、PD98059以及两药联合作用48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ting、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紫杉醇、PD98059以及两药联合作用48h或24h后的细胞凋亡、凋亡相关蛋白[分裂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表达和细胞迁移情况。结果:经紫杉醇(1μg/mL)、PD98059(5、20、40μmol/L)以及两药(1μg/mL+5、20、40μmol/L)联合作用后,各给药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升高,且联用组显著高于紫杉醇、PD98059同剂量单用组(P<0.05)。经紫杉醇(1μg/mL)、PD98059(40μmol/L)以及两药(1μg/mL+40μmol/L)联合作用后,紫杉醇组和两药联用组细胞的早期、晚期凋亡率以及Cleave-caspased-3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联用组显著高于紫杉醇、PD98059单用组(P<0.05);各给药组的细胞迁移数均显著减少,且联用组显著少于紫杉醇、PD98059单用组(P<0.05)。结论:紫杉醇、PD98059均可抑制人胃印戒细胞癌KATO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且紫杉醇还可促进该细胞的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MEK/ERK通路有关。两药联用的效果优于紫杉醇或PD98059单用。  
      关键词:人胃印戒细胞癌;紫杉醇;PD98059;增殖;凋亡;凋亡相关蛋白;迁移;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   
      331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65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莫琳,刘馨,杨慧敏,何欣蓉,王小林,唐春红
      2020, 31(6)
      摘要:目的:从RAD51基因途径研究芹菜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人肺癌顺铂耐药细胞A549/DDP,分为对照组(空白培养基)、顺铂组(5g/L)和芹菜素低、高剂量组(10、20μmol/L),采用MTT法检测A549/DDP细胞生长,采用AnnexinⅤ/PI双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情况。取A549/DDP细胞,分为顺铂单用组(1、2、4、8、16μg/mL)和芹菜素联用组(10μmol/L,在顺铂基础上加用),采用MTT法测定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回归分析模型计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以此计算芹菜素的逆转指数。将18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单用组和芹菜素联用组,每组6只,接种A549/DDP细胞使形成移植瘤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顺铂(2mg/kg,隔天给药1次)、顺铂(剂量、用法同前)+芹菜素药液(30m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8d,测量小鼠的体质量和移植瘤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取人肺癌细胞A549和A549/DDP,分为正常组(A549细胞)、对照组(A549/DDP细胞)、顺铂组(5g/L,A549/DDP细胞)和芹菜素低、高剂量组(10、20μmol/L,A549/DDP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RAD51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芹菜素低、高剂量组细胞增长数均显著降低,凋亡率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顺铂组(P<0.05或P<0.01)。联用芹菜素后,A549/DDP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较相应质量浓度的顺铂单用组显著升高(P<0.05);芹菜素联用组的IC50为(5.81±0.47)μg/mL,显著低于顺铂单用组的IC50(14.44±0.52)μg/mL(P<0.05);逆转指数为2.49。裸鼠抑瘤实验结果显示,联用芹菜素后,A549/DDP荷瘤裸鼠抑瘤率为68.72%,显著低于顺铂单用组的33.82%(P<0.05)。与正常组A549细胞比较,对照组A549/DDP细胞中RAD51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A549/DDP细胞比较,芹菜素低、高剂量组A549/DDP细胞中RAD51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顺铂组A549/DDP细胞比较,芹菜素低、高剂量组A549/DDP细胞中RAD51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芹菜素能够有效逆转人肺癌顺铂耐药细胞A549/DDP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RAD51基因转录及其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芹菜素;RAD51;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敏感性   
      151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64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柳晓峰,安玉芳,崔立建
      2020, 31(6)
      摘要:目的:考察乌头注射液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模型兔体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抑癌基因p53编码蛋白(p53蛋白)、骨形成蛋白2(BMP-2)等因子的影响,探讨该注射液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玻璃酸钠组、乌头注射液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兔不作任何处理外,分别在第1、4、7天时于模型组、玻璃酸钠组、乌头注射液组兔关节腔注射2%木瓜蛋白酶溶液-0.03mol/LL-半胱氨酸溶液以建立KOA模型;在造模成功后第1、4、7天时,分别于其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玻璃酸钠注射液、乌头注射液各0.1mL/kg。上述4组兔分别在给药结束后抽取关节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OMP和p53蛋白含量;肉眼观察兔膝关节软骨形态;取膝关节软骨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法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进行Mankin评分;采用PV二步法制作膝关节软骨组织的免疫组化标本,检测BMP-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边缘破坏,软骨面有缺损;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膝关节软骨组织结构明显不规则,软骨细胞可见明显扩大,有白泡样改变,细胞间分布紊乱,且Mankin评分显著升高(P<0.05);膝关节液中COMP、p53蛋白含量显著升高,膝关节软骨组织中BMP-2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兔膝关节软骨的外观和组织形态学变化均有所改善,Mankin评分显著降低(P<0.05);膝关节液中COMP、p53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膝关节组织中BMP-2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但乌头注射液组与玻璃酸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头注射液具有改善KOA模型兔膝关节滑膜炎症、延缓关节软骨退变、保护关节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MP分泌、降低p53蛋白表达、促进BMP-2释放有关。  
      关键词:乌头注射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寡聚基质蛋白;p53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兔   
      171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63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徐蔼琳,李文君,卢梦情,席晓宇
      2020, 31(6)
      摘要:目的:为提高我国儿童药物经济学研究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儿童“”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成本-效用“”最小成本”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09年1月-2018年12月发表的儿童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献,采用儿童药物经济学质量评价问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分析现有文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共纳入儿童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献140篇。发文数量总体呈增长态势,期刊分布松散;第一作者以医疗机构为主,主要涉及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药物治疗等。其中,15篇研究文献注明了研究角度,109篇研究时限≤1年,6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多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和决策分析模型。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的140篇文献在经济评价、比较方案、目标人群、产出、分析、结论等维度得分较高(0.62~1.00分),时间范围和贴现维度得分一般(分别为0.49分和0.53分),但研究视角、成本和资源使用、增量分析、敏感性分析、利益冲突等维度得分较低(0.10~0.31分)。我国儿童药物经济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集中于研究视角选取、成本与临床数据收集测算、分析方法选用等方面。建议《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补充儿童药物经济学方法学内容,以指导儿童药物经济学相关研究;同时,相关学者开展儿童药物经济学研究应从明确研究视角、规范成本识别测量方法、合理选择健康产出指标、正确运用分析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其研究质量。  
      关键词:质量评价;药物经济学;儿童;儿童药物经济学质量评价问卷;中国   
      230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62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温晓峥,苏惠婷,崔亚利
      2020, 31(6)
      摘要:目的:为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1月-2019年6月门诊及住院儿童患者的临床分离菌株,回顾性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2014-2019年,我院儿童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692株,占临床分离病原菌总数的29.56%;主要来源于痰液(3749株,占79.90%)、血液(203株,占4.33%)、分泌物(137株,占2.92%)等标本。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488株(占31.71%),以肺炎链球菌(711株,占15.1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74株,占12.23%)为主;革兰氏阴性菌3204株(占68.29%),以流感嗜血杆菌(2466株,占52.56%)为主。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72株,产β-内酰胺酶流感嗜血杆菌1517株,检出率分别为29.97%、61.52%。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高于50%,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对头孢噻肟、利福平、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小于6%。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超过70%,且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低于20%;未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超过90%,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相对敏感,未见呋喃妥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我院儿童患者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苛氧菌居多;耐药、产酶菌株的检出率较高,部分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耐药形式严峻。临床应实时监测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并进一步规范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以延缓耐药菌的出现和传播。  
      关键词:儿童患者;细菌耐药监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32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61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张嘉俊,杨琰茗,杨雅清,李珊珊,翁稚颖
      2020, 31(6)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Ⅹa因子抑制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预防和治疗癌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Ⅹa因子抑制剂(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或安慰剂(对照组)预防和治疗癌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按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共计56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58,95%CI(0.47,0.71),P<0.00001],两组患者大出血发生率[RR=1.12,95%CI(0.67,1.85),P=0.67]、临床相关的非主要出血发生率[RR=1.06,95%CI(0.72,1.55),P=0.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Ⅹa因子抑制剂能有效降低癌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复发风险,其安全性与常规治疗(安慰剂)相当。  
      关键词:Ⅹa因子抑制剂;癌症;静脉血栓栓塞;Meta分析;有效性;安全性   
      218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59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戴冰,占美,徐珽
      2020, 31(6)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贝伐单抗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出版总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不同给药方式下贝伐单抗联合或不联合化疗药物(试验组)对比化疗药物(对照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3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价回顾性研究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采用R3.6.1软件进行干预措施排序。结果:共纳入29项研究,其中21项为RCT、8项为回顾性研究,共计2254例患者。涉及贝伐单抗+化疗药物(胸腔灌注)、贝伐单抗+化疗药物(静脉滴注)、贝伐单抗(胸腔灌注)、化疗药物(胸腔灌注)、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等5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伐单抗+化疗药物(胸腔灌注)与贝伐单抗+化疗药物(静脉滴注)[OR=0.81,95%CI(0.13,4.60),P>0.05]、化疗药物(胸腔灌注)与化疗药物(静脉滴注)[OR=0.47,95%CI(0.07,3.10),P>0.05]、贝伐单抗+化疗药物(静脉滴注)与化疗药物(静脉滴注)[OR=0.56,95%CI(0.27,1.20),P>0.05]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贝伐单抗+化疗药物(胸腔灌注)[OR=3.10,95%CI(2.10,4.50),P<0.05]、贝伐单抗(胸腔灌注)[OR=1.90,95%CI(0.99,3.90),P<0.05]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化疗药物(胸腔灌注)。网状Meta排序为贝伐单抗+化疗药物(静脉滴注)>贝伐单抗+化疗药物(胸腔灌注)>贝伐单抗(胸腔灌注)>化疗药物(静脉滴注)>化疗药物(胸腔灌注)。试验组患者血压升高发生率[RR=2.64,95%CI(1.56,4.43),P=0.0003]、蛋白尿发生率[RR=3.24,95%CI(1.79,5.86),P=0.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粒细胞减少发生率[RR=0.94,95%CI(0.81,1.09),P=0.41]、恶心呕吐发生率[RR=0.87,95%CI(0.73,1.03),P=0.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单独化疗相比,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不能延长患者总生存期,但可改善无进展生存期。结论:虽然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但胸腔灌注给药方式可增加蛋白尿、血压升高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贝伐单抗;不同给药方式;恶性胸腔积液;Meta分析;有效性;安全性   
      1429
      |
      2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5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刘盈,姜波,郭澄,韩永龙
      2020, 31(6)
      摘要:目的:为我国药师参与整合门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师“”临床药师“”整合门诊“”联合门诊“”门诊”“Pharma-cist”“Integratedoutpatient”“Outpatientdepartment”“Outpatient”等为中英文检索词,组合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9年7月24日,就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方式、药师参与整合门诊的类型、服务内容及服务成效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48篇,其中有效文献30篇。从研究方式上看,国外文献采用的研究方式主要以回顾性研究为主(42.86%),其次为自身前后对照试验(21.43%)和问卷调查/电话调研(14.29%);而国内文献采用的研究方式以描述性研究为主(37.50%),其次为病例对照(25.00%)和自身前后对照试验(25.00%)。从药师参与整合门诊的类型来看,国外药师参与整合门诊的类型有9种,包括癌症或姑息门诊、老年门诊、脂质管理门诊、艾滋病门诊、高血压门诊等,其中药师参与癌症或姑息门诊的占比较高,达42.86%;国内药师参与整合门诊的类型有11种,包括抗凝门诊、糖尿病门诊、癫痫门诊、帕金森病门诊等。国外药师在癌症或姑息门诊中提供服务内容较为深入,包括治疗建议、对药品相关问题进行分类并解决、提供药物信息与药师干预等;国内药师则在抗凝门诊提供的药学服务内容较为深入,包括抗凝药物剂量调整、药学监护、用药咨询、用药指导及教育等。对于服务成效的评价,国外研究的结局指标涉及13种,包括临床指标的改善、患者就医成本的减少、用药数量的减少等;国内研究的结局指标涉及11种,包括用药依从性、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的改善等。结论:国内外药师参与联合门诊均以慢病为主,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国内药师和相关学者可在研究方式、药师参与的整合门诊类型、服务内容及其成效评价指标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药师;临床药师;整合门诊;文献分析   
      171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57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饶兰兰,马添翼
      2020, 31(6)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参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慢病管理的效果。方法:设计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入组患者均接受CHF常规检查和治疗,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住院药学监护、出院用药教育和出院药学随访等临床药师慢病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综合自护能力(自理能力评分、用药依从性评分、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评分及其综合自护能力总分)、生活质量(情绪评分、症状评分、社会限制评分、生活质量总分),住院期间相关经济指标(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药品费用、药占比)以及出院6个月内的再住院与病死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除LVEF、情绪评分和社会限制评分外,其余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且干预组患者的LVEF、LVDd、用药依从性评分、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评分、综合自护能力总分、情绪评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药品费用、药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内,干预组患者再住院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33%(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CHF患者慢病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综合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慢病管理;临床药师;心功能;综合自护能力;生活质量   
      187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56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郑晓林,林慧华,张龙,潘雅明,梁友华
      2020, 31(6)
      摘要: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模式下药师参与门诊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治疗管理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120例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阿片类药物+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对照组治疗+MDT干预。随访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用药依从性情况、生存质量评分(QOL)、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随访。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轻度疼痛及用药依从性中的患者例数逐渐增加,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中、重度疼痛及用药依从性低的患者例数逐渐减少,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期;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的患者例数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结果、医师处理方法、药师随访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MDT模式下,药师参与门诊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治疗的管理可有效缓解其疼痛,提高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团队模式;门诊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用药依从性;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药师   
      345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5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任爽,卞婧,武丹威,甄健存,张威
      2020, 31(6)
      摘要:目的:为我国医院药学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比较北京市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和我国临床药师岗位培训的发展历程、培训内容和培训现状,并结合当前临床药学学科发展趋势的政策导向,探讨优化北京市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的可能方案。结果与结论:北京地区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是北京市市属医院药学从业人员的强制毕业后再教育;而临床药师岗位培训也以毕业后再教育为主,主要培训内容是药师的临床药学实践能力,可分为通科临床药师和专科临床药师。北京市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用技能培养,第二阶段为专科技能培养,其第一阶段中的临床药学部分的培训内容、轮转科室与我国通科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较为相似,其对学员培训考核工作量的要求更多,但其并不作为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重点。2015-2017年,北京市完成培训并参加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结业考试的学员共计154人,期间同时参加临床药师岗位培训的有43人(占27.92%);同期,北京市参加临床药师专科培训的人员共计228人,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大部分已经通过了北京市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建议北京市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可吸收临床药师岗位培训的优点,在培训的第一阶段同时进行通科临床药师岗位培训,专科临床药师岗位培训则可被纳入到住院药师第二阶段培训中。  
      关键词:住院药师;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北京   
      315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54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郭肖,李先加,仁青多杰,李啟恩
      2020, 31(6)
      摘要:目的:对藏药材日官孜玛的基原植物进行考证。方法:通过对记载日官孜玛的历代藏医药相关文献进行考证,结合实地调研和考察,确定其基原植物,并对日官孜玛用药混乱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历代藏医药权威文献对日官孜玛的记载较清晰,无混乱现象;但近代汉译版藏医药文献中收录的来源植物较为混乱,涉及3个科5个属的15种植物,如尼泊尔黄堇、无尾果、羽叶点地梅等。日官孜玛用药混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该药材资源分布的局限及各地方藏医药工作者就地取材或参考不同文献所致。目前,一般认为尼泊尔黄堇为其真品,尖突黄堇和金球黄堇亦被基本公认是其基原植物;多叶紫堇和粗梗黄堇等紫堇属近缘物种能否作为其基原植物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报春花科和蔷薇科植物作为日官孜玛使用不符合历代藏医药文献记载。  
      关键词:藏药;日官孜玛;基原考证;尼泊尔黄堇;尖突黄堇   
      178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5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杨坛,奉建芳,张倩,张玮
      2020, 31(6)
      摘要:目的:综述壳聚糖(CS)衍生物胶束功能化修饰及其在不同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壳聚糖“”胶束“”给药系统”“Chitosan“”Micelle“”Drugdeliverysystem”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5年1月-2019年5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WebofScience等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其各衍生物胶束的功能化修饰及其在不同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78篇,其中有效文献37篇。CS作为一种性能优良、可修饰性强、生物相容性高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可通过疏水骨架、长循环、P-糖蛋白抑制、靶向、刺激信号响应等多种功能化修饰装载疏水性药物,制成CS衍生物胶束,在黏膜给药、眼部给药、口服给药等多种给药系统中均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CS衍生物胶束在解决难溶性药物溶解度、促进药物渗透、增强靶向、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多停留在体外研究,且对详细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若要将其成功应用于临床,尚需对CS衍生物胶束的体内稳定性、药物释放度、药物靶向效率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考察。  
      关键词:壳聚糖;胶束;纳米载药系统;给药途径   
      262
      |
      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0952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