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21
年
第
46
卷
10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新政策环境下创新药物临床试验风险识别及评估
安晓玲,黄文强,苏雨楠,罗臻
2021, 32(10)
摘要:目的:识别并评估创新药物临床试验的风险因素,为制定其风险管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获取创新药物临床试验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初步形成风险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采用面谈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邀请4家三甲医院及1家合同研究组织的54位专家进行评分;运用SPSS24.0软件对风险事件状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结论:形成的风险评估体系包括政策法律风险、临床试验机构风险、试验方案设计风险等9项一级指标,行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变化、知识产权风险等31项二级指标。经分析,创新药物临床试验风险因素主要为药品及生物样本管理风险、试验方案设计风险、临床试验机构风险、安全性报告管理风险、伦理审查风险、政策法律风险和受试者管理风险等。临床试验相关方需要重点监测各风险因素,建立动态化的监控管控机制和实施保障机制,有效预防和管控风险,促进临床试验顺利实施。
关键词: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新政策环境;主成分分析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167
|
2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84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基于专利分析探讨我国艾纳香产业发展现状
谢小丽,陈振夏,于福来,庞玉新,胡璇,陈鸿发
2021, 32(10)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艾纳香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艾纳香“”艾片“”艾粉”等为关键词,通过SooPat、Baiten专利平台,收集1989年1月-2020年12月已经公开的艾纳香相关专利数据,采用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对其专利信息进行整理、统计,了解艾纳香产业的技术、研究领域等发展状况,分析现存问题,探讨我国艾纳香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相应建议。结果与结论:共收集到艾纳香相关专利690件,以发明专利为主;其中,授权率为27.39%,有效率为17.97%,失效率为55.22%。申请量最多的前10位申请人的申请量共计165件,占总申请量的23.91%;这10位申请人包含4家企业、3位自然人和3所高校院所。艾纳香相关专利主要分布在贵州、山东、安徽、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其申请量占艾纳香相关专利总申请量的81.01%。艾纳香相关专利的技术领域已从传统的中医药扩展到日化品、保健理疗等日用消费品领域。从专利强度来看,专利的申请量与质量不协调,无意义专利申请多且转化率低。我国应加强艾纳香及其配伍药物的研究,推动艾纳香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强对艾纳香的系统深入研究,提升专利技术的质量与转化率,振兴艾纳香产业的发展;扩大多方合作,加强专利核心技术研究,构建艾纳香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实现艾纳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艾纳香;专利分析;产业发展;SooPat平台;Baiten平台
60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83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真实世界证据应用于儿科医药产品研发中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王雪,杨悦
2021, 32(10)
摘要:目的:为促进真实世界证据在儿科医药产品研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真实世界证据在欧美国家儿科领域应用的进展情况,分析真实世界证据在儿科医药产品研发中的应用障碍,并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结果与结论:真实世界证据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科医药产品研发中,包括评估和验证生物标志物及预后指标、临床试验设计与优化、支持扩大适应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药物警戒等环节。但仍面临许多障碍,诸如真实世界证据来源与访问受限、真实世界数据标准化分析方法欠缺、儿科关键变量丢失、获得儿科患者知情同意困难等。建议今后应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通用数据模型应用,开发收集儿科患者纵向数据的方法,提高研究设计的合理性等,以促进真实世界证据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真实世界证据;儿科;医药产品;研发;挑战
37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82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处方工艺优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评价
张璐,何思雨,刘昕泽,孔亮,李学涛
2021, 32(10)
摘要:目的:制备细胞穿膜肽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以胆固醇加入量、紫杉醇加入量和探头超声时间间隔为考察因素,紫杉醇和五味子乙素两药的平均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Box-Benhken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的处方工艺,并对最优处方工艺所制脂质体进行表征。采用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考察RPV修饰的空白脂质体、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体外毒性作用,并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分别考察上述3种脂质体对SK-OV-3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磷脂44mg、胆固醇8mg、紫杉醇0.64mg、五味子乙素1.5mg,探头超声时间间隔5s,总处方量为5mL。根据最优处方工艺制得的脂质体为类球形,粒径为(126.49±1.19)nm,Zeta电位为(-4.83±0.61)mV,脂质体中两药的平均包封率为(93.88±1.67)%。与RPV修饰的空白脂质体比较,经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处理后,SK-OV-3细胞的存活率、迁移抑制率和侵袭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的作用优于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且其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关键词:紫杉醇;五味子乙素;细胞穿膜肽;脂质体;Box-Benhken设计-效应面实验;处方工艺优化;抗肿瘤活性;人卵巢癌细胞
82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81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芥子酸对Aβ1-42致PC12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对BDNF/TrkB/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薛迪,刘宇超,汪娜,刘学伟
2021, 32(10)
摘要:目的:研究芥子酸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芥子酸低、高剂量组(50、100μmol/L)。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用2μmol/L的Aβ1-42诱导细胞损伤;建模24h后,药物组加入相应药液,培养24h。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BDNF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蛋白水平,以及TrkB、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算p-ERK1/2与ERK1/2的比值(p-ERK/ERK比值)。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突触变短,细胞连接较松,贴壁性差,胞质较暗淡,胞浆中有较多颗粒,细胞存活率以及细胞中BDNF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其蛋白水平,TrkB、p-ERK1/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p-ERK/ERK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芥子酸高剂量组细胞病理变化明显改善,细胞存活率以及细胞中BDNF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其蛋白水平,TrkB、p-ER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p-ERK/ERK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芥子酸可改善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BDNF/TrkB/ERK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芥子酸;阿尔茨海默症;β-淀粉样蛋白1-42;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46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79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黄芪甲苷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改善作用的机制初探
陈旭青,马华安,周龙云,严道南,刘书芬,吴继勇
2021, 32(10)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黄芪甲苷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小鼠改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黄芪甲苷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于第0、7、14、21~27天以卵清蛋白为致敏源进行攻击以复制AR模型。于造模第15~27天,黄芪甲苷组小鼠按0.02mL/g腹腔注射黄芪甲苷40mg/kg(第21~27天均于攻击致敏前1h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末次攻击致敏24h后,观察各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检测其鼻腔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干扰素γ(IFN-γ)含量,鼻黏膜和脾脏组织中活性氧簇(ROS)水平和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p-STAT6)阳性细胞计数,以及脾脏组织中JAK2、STAT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即p-JAK2/JAK2比值、p-STAT6/STAT6比值)。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炎症细胞(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计数,鼻腔灌洗液中IL-4、IL-5含量,鼻黏膜和脾脏组织中ROS水平和p-JAK2、p-STAT6阳性细胞计数,脾脏组织中p-JAK2/JAK2比值、p-STAT6/STAT6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鼻腔灌洗液中INF-γ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炎症细胞计数,鼻腔灌洗液中IL-4、IL-5含量,鼻黏膜和脾脏组织中ROS水平和p-JAK2、p-STAT6阳性细胞数量,脾脏组织中p-JAK2/JAK2比值、p-STAT6/STAT6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鼻腔灌洗液中INF-γ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黄芪甲苷能够有效改善AR模型小鼠变应性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JAK2/STAT6信号通路及ROS水平有关。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黄芪甲苷;活性氧簇;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信号通路;小鼠
7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7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染料木素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靶点预测
何文栋,苏雯清,韦坤华,奎玲,王硕,龚小妹,杨晓男,缪剑华
2021, 32(10)
摘要:目的:研究染料木素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预测其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0(空白对照)、12.5、25、50、100、150µmol/L染料木素分别作用24、48、72h对CNE1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0(空白对照)、15、30、60µmol/L染料木素作用24h对CNE1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检测0(空白对照)、10、20、30µmol/L染料木素作用24h对CNE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挖掘0(空白对照)、30µmol/L染料木素作用24h后CNE1细胞中的差异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qPCR)对上述细胞实验相关差异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12.5、25、50、100、150µmol/L染料木素对细胞的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呈浓度-时间-效应趋势;15、30µmol/L染料木素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5或P<0.01),30、60µmol/L染料木素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并显著促进其凋亡(P<0.05或P<0.01);10、20、30µmol/L染料木素可显著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高通量测序共挖掘出2271个差异基因(padj<0.05),其中1154个基因上调、1117个基因下调;结合细胞实验结果共筛选出p53、p21、STC2、FGF2、CDK6、CYCLIND、PI3K、AKT等8个潜在靶点差异基因。经RT-qPCR法验证,其中p53、p21、STC2、FGF2、CDK6、CYCLIND、AKT等7个潜在靶点差异基因mRNA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染料木素能有效抑制人鼻咽癌CNE1细胞的生长;其抗鼻咽癌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恢复野生型P53蛋白功能以及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的活性有关。
关键词:染料木素;人鼻咽癌CNE1细胞;高通量测序;突变型p53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89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77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高乌头炮制前后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的GC-MS分析
冯银平,帖晓燕,戴海蓉,张云鹤,樊秦,李芸
2021, 32(10)
摘要:目的:比较高乌头炮制前后其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取高乌头药材用水净制润软后,制得高乌头生品饮片;取生品饮片用甘草汁经高压蒸制,制得高乌头炮制品饮片;分别以95%乙醇超声提取后再经石油醚萃取,制得高乌头生品、炮制品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两者的化学成分;采用NIST2014标准谱图库进行化合物对比、匹配;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炮制前后,高乌头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中的主要成分均为脂肪酸及其酯类。其中,高乌头生品饮片中共检测出18个色谱峰,鉴定出13个化合物,占生品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60%,以(Z,Z,Z)-9,12,15-十八烷三烯酸(26.13%)、十六酸乙酯(25.27%)、棕榈油酸(10.84%)、亚油酸乙酯(10.67%)、(Z,Z)-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6.66%)、十五烷酸(5.11%)的相对百分含量较高;高乌头炮制品饮片中共检测出25个色谱峰,鉴定出18个化合物,占炮制品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2.40%,以棕榈油酸(18.95%)、(Z,Z)-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17.93%)、十六酸乙酯(11.94%)、(Z,Z,Z)-9,12,15-十八烷三烯酸(10.54%)、(Z,Z)-9,12-十八烷二烯酸(5.51%)、(Z)-11-十六烷烯酸(5.30%)的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炮制后新增7种成分,共鉴定出其中5种,分别为(-)-蓝桉醇、2-甲基十四酸乙酯、6-甲基-4苯基香豆素、β-谷甾醇、二十七烷;炮制后未有成分消失,且部分成分含量增加或减少。结论:经炮制后,高乌头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炮制后新增(-)-蓝桉醇等多种成分。
关键词:高乌头;炮制;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气质联用技术;化学成分
63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75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党参多糖对番泻叶所致脾虚模型小鼠的补脾作用研究
孟静一,曹玲亚,李建宽,高建平
2021, 32(10)
摘要:目的:研究党参多糖对脾虚模型小鼠的补脾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党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1.6、0.8、0.4g/(kg·d)]和四君子汤组[30g/(kg·d),以生药总量计],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灌胃番泻叶溶液(0.4g/d)构建脾虚模型。造模后,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20mL/kg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6周。给药结束后,测定小鼠体质量并进行一般行为学观察,记录其全血中红细胞计数,测定其血清中D-木糖、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淀粉酶(AMS)、免疫球蛋白(IgG和IgM)、脂多糖(LPS)含量,并测定其结肠组织中密封蛋白(Claudin)、闭合蛋白(Occludin)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减轻(P<0.05),出现了背毛稀疏、无光泽等脾虚症状;全血中红细胞计数和血清中D-木糖、SS、VIP、AMS、IgG、IgM含量以及结肠组织中Claudin、Occludin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GAS、MTL、LP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党参多糖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脾虚症状显著改善;除党参多糖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D-木糖、IgM含量和结肠组织中Claudin、Occludin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党参多糖对番泻叶所致的脾虚模型小鼠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其胃肠激素分泌、增强免疫以及保护肠黏膜屏障有关。
关键词:党参多糖;脾虚模型;补脾作用;胃肠激素;密封蛋白;闭合蛋白;小鼠
98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74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郝民琦,王佳慧,李晓玲,李海龙,吴玉泓
2021, 32(10)
摘要:目的:预测黄芪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作用靶点与机制,为临床应用黄芪治疗UC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和UniProtKB数据库检索黄芪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基因,经GeneCards数据库检索UC疾病相关靶点基因,借助Venny2.1.0在线作图工具获取黄芪与UC的交集靶点基因,并应用Cytoscape3.7.0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交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网络,并应用Cyto-scape3.7.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拓扑学分析以获取核心靶点基因。借助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并应用Cytoscape3.7.0软件构建“靶点-通路”富集网络。通过AutoDockvina1.1.2软件将度值排名前5位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基因编码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应用DiscoveryStudio3.5软件绘制结合模式图。结果:黄芪中共有化合物143个,共筛选出了活性成分20个,对应的靶点基因189个;UC疾病相关靶点基因共4356个。黄芪(涉及14种活性成分)与UC的交集靶点基因有126个。PPI网络中的核心靶点基因为AKT1、MAPK1、RB1、JUN等。GO功能注释共得到GO条目2294个(q值<0.05),包括生物过程条目2093个(如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等)、细胞组成条目49个(如膜筏、膜微区等)、分子功能条目152个(如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的转录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条目160个(q值<0.05),如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度值排名前5位的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7-O-methylisomucronulatol)与核心靶点编码蛋白的结合能均小于-5.0kcal/mol。结论:黄芪中的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异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MAPK14、JUN、AKT1等靶点基因,进而对PI3K/Akt、IL-17等信号通路产生调控作用,最终发挥对UC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黄芪;活性成分;溃疡性结肠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211
|
1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7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不同产地水冬瓜叶HPLC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及含量测定
韩忠耀,向军,陈建宇,宋义勇,李仕外,唐文双,叶祖军,张林甦,田浩,王万乐
2021, 32(10)
摘要:目的:为水冬瓜叶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AgelaPromosilC18为色谱柱,以0.2%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建立10批不同产地水冬瓜叶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对照品色谱图比对进行色谱峰的指认。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法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并筛选质量差异标志物。采用相同HPLC法对水冬瓜叶中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0批不同产地水冬瓜叶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23~0.983。共确定了11个共有色谱峰,并指认出了峰4、5分别为金丝桃苷、异槲皮苷。聚类分析和PCA、PLS-DA结果均显示,10批水冬瓜叶可分为2类,其中,Y10聚为一类、其余聚为一类;经PLS-DA分析,筛选出了6个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的共有峰(峰4、3、10、2、6、11)。10批样品中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7~6.97、0.21~1.87mg/g。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初步筛选出了不同产地水冬瓜叶中金丝桃苷等6个质量差异性标志物,可用于不同产地水冬瓜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水冬瓜叶;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高效液相色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
55
|
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71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张文佳,孙德清
2021, 32(10)
摘要:目的:考察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不同溶媒配伍24h内的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分别均按体积比10∶100、30∶100、50∶100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作为试验组输液;将其与10%葡萄糖注射液同比例混合,作为对照组输液;将水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同比例混合,作为空白对照组输液;于配制后24h内观察试验组输液和对照组输液的外观,检测两者pH值、不溶性微粒数量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含量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同一时间的空白对照组输液比较,试验组输液和对照组输液在24h内均为无色、澄清溶液,无可见异物,且试验组输液与对照组输液的pH值无明显变化。在配制后的24h内,3组输液中≥10、≥25μm的不溶性微粒数虽有波动,但符合药典标准;小粒径(5~10μm)不溶性微粒数量有随时间的延长略呈上升趋势,但试验组输液、对照组输液和空白对照组输液无明显差异。5-羟甲基糠醛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149~4.751µg/mL(R2=0.9999);定量限为0.013µ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h)试验的RSD均小于2%;平均回收率为105.23%(RSD=1.08%,n=9)。试验组输液与对照组输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以及其紫外吸收图谱在24h内均无明显变化;于284nm波长处测定的吸光度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所得输液在24h内稳定性良好,可根据临床需要配伍使用。
关键词: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溶媒;稳定性;配伍
474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70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筋骨痛消丸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中7个成分的含量测定
孙实,王一方,赵新杰,王昭,张丽,王丹丹,武爱玲,吴晓龙
2021, 32(10)
摘要:目的:建立筋骨痛消丸的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7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Cosmosil5C18-MS-Ⅱ为色谱柱,以乙腈-0.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0批筋骨痛消丸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混合对照品比对指认共有峰;采用同一HPLC法测定所指认共有峰对应成分的含量。结果:10批筋骨痛消丸样品中共确定共有峰20个,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不低于0.980。通过与混合对照品比对,指认化学成分7个,分别为马钱苷酸、龙胆苦苷、芍药苷、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上述7个成分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509~45.090、15.090~150.900、14.985~149.850、14.982~149.820、2.967~29.670、1.944~19.440、3.094~30.940μg/mL(r均大于0.999),检测限分别为0.0601、0.1610、0.3996、0.1598、0.0316、0.0518、0.0825μg/mL,定量限分别为0.2004、0.5030、0.9990、0.3995、0.0791、0.2592、0.4126μg/mL;精密度、稳定性(24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1%~100.28%,RSD为0.20%~1.21%(n=6)。10批样品中上述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4410~0.9694、3.2834~4.7334、1.9477~3.6749、1.3366~2.2709、0.2932~0.3721、0.1902~0.2939、0.3528~0.5188mg/g。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筋骨痛消丸的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关键词:筋骨痛消丸;指纹图谱;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55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6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PNU282987对小鼠心脏重塑的改善作用及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欢乐,李晓明,倪敏黾,赵玉文,杨永华
2021, 32(10)
摘要:目的:研究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PNU282987对小鼠心脏重塑的改善作用及对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普萘洛尔组(阳性对照,灌胃40mg/kg)和PNU282987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0.5、1.0、3.0mg/kg),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30mg/kg)7天以复制心脏重塑模型;各给药组小鼠均于ISO注射30min后给予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12h后,检测各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计算全心质量指数(HMI),观察其心肌组织形态学特征,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心肌组织中磷酸化JAK2(p-JAK2)/JAK2、磷酸化STAT3(p-STAT3)/STAT3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EF、FS均显著降低,HMI,LDH、CK、TNF-α、IL-6含量,ICAM-1、VCAM-1蛋白表达水平和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心肌间质蓝色胶原沉积明显,纤维化程度较重。与模型组比较,PNU282987中、高剂量组和普萘洛尔组小鼠EF、FS均显著升高,HMI(PNU282987中剂量组除外),LDH(PNU282987中剂量组除外)、CK、TNF-α、IL-6含量,ICAM-1、VCAM-1蛋白表达水平和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肌间质蓝色胶原沉积明显减少,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而PNU282987低剂量组小鼠上述指标变比较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NU282987可改善小鼠的心脏重塑,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PNU282987;异丙肾上腺素;心脏重塑;抗炎作用;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小鼠
122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67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基于主要不良事件的研究
朱晓晨,陈彦瑾,韩晟
2021, 32(10)
摘要:目的:评估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经济性,为临床合理、经济用药和相关卫生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医保支付方视角构建短期决策树模型,考虑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增加、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主要不良事件,计算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健康产出。使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作为健康产出指标,以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意愿支付阈值,分别比较哌罗匹隆与喹硫平、阿立哌唑、奥氮平的成本-效用,并进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哌罗匹隆的成本(6688.25元)低于喹硫平(9887.45元)、阿立哌唑(13284.65元)和奥氮平(15332.80元),其效用(0.79QALYs)优于喹硫平(0.76QALYs)、阿立哌唑(0.77QALYs)和奥氮平(0.75QALYs);相比喹硫平、阿立哌唑和奥氮平,哌罗匹隆成本更低而健康产出更高,与上述3种不同治疗方案相比均为绝对优势方案。敏感性分析支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论:相比其他常用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哌罗匹隆是一种更具经济优势的方案。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哌罗匹隆;决策树模型;成本-效用分析;药物经济学评价
126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66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傅晓华,罗纯,高思明,傅晓霞,卢荣奎,容海鹰
2021, 32(10)
摘要:目的:建立预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以期为临床选择适宜的CHB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9年11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干扰素治疗的92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基本信息、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病毒学标志物等。按干扰素疗效分为应答组(73例)和无应答组(19例),采用Minitab18.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影响干扰素疗效的因素;采用Neurosolutions5.0软件随机抽取约30%的CHB患者(27例)作为测试组建立ANN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直接胆红素、乙肝e抗原水平、乙肝病毒DNA大于4×107IU/mL对干扰素应答有显著影响(P<0.05)。ANN测试组应答预测的准确率、特异性、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Logistic回归(P<0.05)。结论:ANN模型预测干扰素治疗CHB疗效的准确性较好。
关键词: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人工神经网络;疗效;预测
105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65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5种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金敏,陈平钰,李洪超,马爱霞
2021, 32(10)
摘要:目的:比较格卡瑞韦(GLE)/哌仑他韦(PIB)、来迪派韦(LDV)/索磷布韦(SOF)、SOF/维帕他韦(VEL)、艾尔巴韦(EBR)/格拉瑞韦(GZR)复合制剂和达诺瑞韦(DNV)+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等5种直接抗病毒药物方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of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起至2020年6月,收集5种直接抗病毒药物方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8项RCT,试验组患者共计122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由高到低依次为GLE/PIB>LDV/SOF>SOF/VEL>EBR/GZR>DNV+P/R,其中GLE/PIB、LDV/SOF、SOF/VEL、EBR/GZR的加权SVR率均在95%以上。任何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均为EBR/GZR<GLE/PIB<SOF/VEL<LDV/SOF<DNV+P/R;恶心/呕吐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GLE/PIB<LDV/SOF<EBR/GZR<SOF/VEL<DNV+P/R;皮疹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LDV/SOF<GLE/PIB<SOF/VEL<EBR/GZR<DNV+P/R;失眠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GLE/PIB<EBR/GZR<SOF/VEL<LDV/SOF<DNV+P/R。结论:GLE/PIB、LDV/SOF、SOF/VEL、EBR/GZR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率较高且接近,尤以GLE/PIB治疗的加权SVR率最佳;安全性方面,以EBR/GZR、GLE/PIB相对较好。
关键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
11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64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中药饮片合理用药软件知识库构建思路探讨
周鹏,凌霄,刘瑞新,李学林,张博,桂新景
2021, 32(10)
摘要:目的:为中药饮片合理用药软件知识库的构建和软件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合理用药软件和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方面的文献,分析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的临床特点与现有合理用药软件在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检测方面的特点、不足,梳理、归纳总结中药饮片合理用药软件知识库构建的整体思路、核心内容及难点。结果与结论: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以“辨证施治”为主要依据,体现辨证、治法、选方与用药的统一,故对于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合理性的考量不能一味地模仿化学药的评价方式。目前的合理用药软件整体设计未能基于中医药理论体系,在中药饮片合理用药审查方面尚不够全面、成熟,且缺少能满足中药饮片合理用药要求的知识库。因此,应以中医药理论体系为指导,构建一套能满足中药饮片“理法方药”使用一致性评价要求的知识库,其内容应该包括患者信息收集、疾病及证型等相关知识库建设、中药饮片炮制品的选择、临证加减、中药饮片品种遴选禁忌、配伍禁忌、联合应用中成药或化学药、中药饮片用药剂量、处方每剂的总剂量及药味数量、特殊煎煮药物、用药方法及给药频次等。中药饮片合理用药软件的开发仍存在疾病及证型等相关知识库建设和临证加减的合理性判定困难等难点。
关键词:中药饮片;合理用药;辨证施治;合理用药软件;知识库
139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6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黄体酮在妇科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伊帕尔古丽·阿皮孜,李喆喆,刘诗慧,王梅
2021, 32(10)
摘要:目的:了解黄体酮对常见妇科肿瘤的作用机制,为促进其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就黄体酮在妇科肿瘤的启动、发展与治疗等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黄体酮对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和子宫肌瘤等妇科肿瘤具有不同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黄体酮可以通过多个基因、多条信号通路和多个分子靶点,如CACN2D3基因、Wnt/β-联蛋白、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微RNA-146b-5p、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影响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和子宫肌瘤等妇科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从而发挥抗肿瘤或促肿瘤作用。然而,黄体酮的不良反应和低溶解度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可通过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这些肿瘤细胞特有的靶标分子,并通过黄体酮结构修饰或者探索更多的递送药物系统,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关键词:黄体酮;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子宫肌瘤;作用机制
152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61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