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1 32 11
    • 肖勇,沈绍武,常凯,顾高生
      2021, 32(11)
      摘要:目的:为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房的建设和发展现状,以及基于县域医共体建设共享中药房的可行性、优势和局限性;再从总体架构、业务模型、主要功能3个方面介绍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的构建流程和方法。结果与结论:医共体和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建设提供了可行性。建设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可拓宽基层中药使用目录,整合分流人力资源,节约成本,提供同质化、规范化的药学服务,但其普遍受县域地域环境、政策支持、物流配送速度、成本利益分摊等非信息技术因素影响。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主要是以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中医医共体为主体,基于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从业务处理、业务管理、业务共享3个方面构建业务模型;其功能主要包括中药饮片全流程管理、中药调剂、中药煎煮、发药配送、药学服务、质量控制、便民服务、接口管理等。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可以助力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打通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通道、扩展中医药服务范围、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   
      21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09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缘,孟光兴
      2021, 32(11)
      摘要:目的: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的影响,为提升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水平及盈利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2-2019年A股上市医药企业数据,采用断点回归方法、描述性方法,实证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的政策效应。结果:研发投入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均在政策断点处发生显著性“跳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的政策效应系数分别为0.310、-1.197(P<0.001);对东部地区企业研发投入的政策效应系数为0.413(P<0.001),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影响不显著;对大型、中小型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政策效应系数分别为0.502、0.264(P均小于0.001)。结论:总体来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激励作用,而对其盈利能力不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盈利能力受其他因素影响);该政策对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具有区域性差异;对大型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优于中小型企业。建议细化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合理提高医药制造业利润空间,针对不同区域调整政策给予对象,并侧重引导政策向中小型企业倾斜,以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和盈利能力。  
      关键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盈利能力;断点回归   
      237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0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赵梦遐,沈杰,毛志海,贺盛亮
      2021, 32(11)
      摘要:目的:解读《关于规范药品零售企业配备使用执业药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相关文件,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业界和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简述《通知》出台背景和内容,以及相应的省级差异化配备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实施中存在的难点,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通知》主要内容有坚持执业药师政策,稳步提高执业药师配备水平,细化落实配备要求,强化监督检查责任落实;切实发挥执业药师作用,持续加强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多个省份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具体的执业药师和药学技术人员差异化配备政策,主要分为4种方案,笔者认为山东、广东实行的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办法最为科学。药品零售企业实行差异化配备卫生(药)系列职称药师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执业药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但缺点是不能如管理执业药师一样做到精准注册把控,易产生政策缝隙,导致继“执业药师‘挂证’现象”之后“卫生(药)系列职称药师‘挂证’现象”出现。建议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尝试分级管理差异化配备方案;借鉴广东省关于执业药师和药学技术人员的管理经验,开发相关平台统一管理药学技术人员的信息;并加强与卫生健康和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的沟通联动和人员信息甄别互推机制,共同解决执业药师素质的核心瓶颈问题。  
      关键词:执业药师;药品零售企业;差异化配备;分级;挂证;解读   
      56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0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徐万鹏,林军,梁英琴,周焕芳,张华,黄仕珍,孙雪梅,韦秀桂,王红园,刘林
      2021, 32(11)
      摘要:目的:探讨4-羟基-苯丙噁唑-2-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大鼠炎症和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基础饲料,造模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以复制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26.25mg/kg)和4-羟基-苯丙噁唑-2-酮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mg/kg),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0.6%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灌胃体积为10mL/kg,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血清中白蛋白(ALB)、总蛋白(TP)、球蛋白(GLB)水平,ALB/GLB比值以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炎症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p65(NF-κBp65)、NF-κB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水平或磷酸化水平以及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4-羟基-苯丙噁唑-2-酮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P(低剂量组除外)、GLB、FFA水平和肝组织中TLR4(低剂量组除外)、MyD88(中剂量组除外)、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F-κBp65、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ALB/GLB比值和肝组织中Bcl-2/Bax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细胞凋亡现象有所改善。结论:4-羟基-苯丙噁唑-2-酮可改善大鼠NAFLD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组织中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4-羟基-苯丙噁唑-2-酮;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炎症;凋亡;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大鼠   
      40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06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月婷,刘亭,吴琼,陆定艳,王明金,王永林,李勇军,周孟,刘春花
      2021, 32(11)
      摘要:目的:研究荭草花提取物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荭草花提取物低、中、高浓度组(20、40、80μg/mL),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以800μmol/LCoCl2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然后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并分别检测细胞中ROS水平、钙离子水平(细胞质中)、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ATP酶(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Cytoc)/线粒体中Cytoc比值、再灌注补救激酶(RIS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水平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另取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荭草花提取物组(80μg/mL)、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CoCl2组(15μmol/LLY294002+800μmol/LCoCl2)、LY294002+荭草花提取物组(15μmol/LLY294002+80μg/mL荭草花提取物)、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抑制剂PD98059+CoCl2组(25μmol/LPD98059+800μmol/LCoCl2)、PD98059+荭草花提取物组(25μmol/LPD98059+80μg/mL荭草花提取物),同法培养后,测定细胞中Akt蛋白和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验证荭草花提取物对RISK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荭草花提取物各浓度组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现象减轻,凋亡小体数量减少;细胞中ROS水平、钙离子水平(低浓度组除外)、MMP、细胞质中Cytoc/线粒体中Cytoc比值和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ATP酶活性(低浓度组除外)、Akt蛋白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加入抑制剂LY294002、PD98059后,细胞中Akt蛋白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荭草花提取物可改善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提高ATP酶活性、保护线粒体、调节RIS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HIF-1α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荭草花提取物;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补救激酶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α   
      61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04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冯敬骞,李姜言,宋剑锋,王思为,毛碧增
      2021, 32(11)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不同产地衢枳壳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衢枳壳药材中圣草次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柚皮素、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衢枳壳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附录2204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测定衢枳壳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以14批不同产地衢枳壳药材中上述6个黄酮类成分、总黄酮及挥发油的含量为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衢枳壳药材的整体质量。结果:14批不同产地衢枳壳药材中圣草次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柚皮素、橙皮苷、新橙皮苷、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2.5304~2.9151、4.2737~5.3138、34.7158~36.6958、3.0611~4.4560、4.5609~5.7735、45.1536~47.0197、145.4801~157.0225mg/g,挥发油的含量为0.034~0.040mL/g。熵权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各指标权重分别为0.1090、0.1407、0.1483、0.1255、0.0670、0.1390、0.1242、0.1463;14批不同产地衢枳壳药材的平均相对贴近度分别为0.8090、0.7119、0.8070、0.6815、0.4470、0.3631、0.4398、0.3496、0.4496、0.3765、0.4866、0.4587、0.2820、0.1670。质量排名前4位的衢枳壳药材分别为常山县大宝山、常山县太公山、常山县鹭山和常山县小翠山产样品。结论:采用熵权TOPSIS法可对衢枳壳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常山县所产衢枳壳药材质量较优。  
      关键词:衢枳壳;含量测定;熵权TOPSIS法;质量评价   
      82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03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王明明,王磊,窦芳,李韦韦,文爱东,王婧雯
      2021, 32(11)
      摘要:目的:研究β-乳香酸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β-乳香酸低、中、高浓度组(1、10、100μmol/L),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加入相应含药培养基,并进行氧糖剥夺培养以复制氧糖剥夺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糖脱氢酶(LDH)活性,采用Hoechst-PI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激活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β-乳香酸中、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细胞早期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核致密浓染、碎片状现象明显减少。结论:β-乳香酸可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氧糖剥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β-乳香酸;海马神经元细胞;氧糖剥夺;细胞凋亡   
      32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02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王忠元,杨华丽,崔杏,朱高峰,汤磊,廖伟科
      2021, 32(11)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肝微粒体中Foretinib衍生物LWK-126质量浓度的方法,研究其在大鼠、比格犬、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方法: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将LWK-126分别溶于由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溶液启动的大鼠、比格犬、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于37℃水浴下分别孵育0、5、10、20、30、60min时加入含内标(1μg/mL甲苯磺丁脲)的乙腈终止反应,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各孵育体系中LWK-126的质量浓度。以WatersBEHC18为色谱柱,以水(含0.01%甲酸)-乙腈(含0.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电离源,采用正离子模式采集,扫描范围为m/z50→1200。以孵育0min时LWK-126的质量浓度为参照,计算其在不同孵育体系中的剩余百分率与酶动力学参数。结果:LWK-126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5~15μg/mL(R2=0.9992),定量下限为0.05μg/mL,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均符合生物样品定量分析的要求。LWK-126在人、大鼠、比格犬肝微粒体中孵育60min后的剩余百分率分别为(33.17±4.52)%、(3.14±6.73)%、(1.38±5.85)%,半衰期分别为33.15、11.76、5.62min,清除率分别为38.45、118.81、245.76μL(/min·mg)。结论:成功建立了肝微粒体中LWK-126质量浓度的测定方法。LWK-126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排序依次为人>大鼠>比格犬。  
      关键词:LWK-126;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肝微粒体;代谢稳定性   
      79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00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黄海,张耀文,宋佳璇,于明,徐万魁
      2021, 32(11)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氨甲苯酸注射液中20种元素杂质含量的方法,并考察该注射液在低硼硅玻璃安瓿中的相容性。方法:样品以5%硝酸溶液稀释后,分别以钪、铟、铋为内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各元素杂质。载气(氩气)流量为0.92L/min,碰撞气(氦气)流量为4.5L/min,射频功率为1895W,等离子气流量为18L/min,泵速为40r/min,进样延迟时间为65s;测量模式为碰撞模式,数据采样模式为跳峰模式,重复次数为3次。样品于70℃条件放置1、3个月后进行加速试验,通过比较元素杂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相容性考察。结果:钒、钴、铬、砷、镉、锑、汞、铊、铅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均为0.01~20μg/L,镁、铝、铁、镍、铜、锌、钡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均为0.1~200μg/L,硼、硅、钾、钙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均为1~2000μg/L(r≥0.9998);精密度、中间精密度、稳定性(8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6%;定量限为0.0007~2.9863μg/L,检测限为0.0002~0.8959μg/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8.50%~111.00%(RSD为0.52%~2.33%,n=9)。8家企业的氨甲苯酸注射液中20种元素杂质的含量最低值均小于检测限,最大值分别为3835.9μg/L(0个月)、10448.4μg/L(1个月)、17261.2μg/L(3个月)。20种元素杂质中,除硼、铝、镁、硅、钙、钾未有限度规定外,其余元素杂质含量均小于分析评价阈值。相容性考察结果显示,硼、铝、硅、钾、锌、砷、钡等7种元素杂质含量有增大趋势,1个月和3个月加速样品中硅浓度、硅/铝及硅/硼浓度比值较0个月样品均有较大变化。结论:所建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和准确度均较好,可用于氨甲苯酸注射液中20种元素杂质的含量测定;低硼硅安瓿与氨甲苯酸注射液相互作用较为明显。  
      关键词:氨甲苯酸注射液;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低硼硅玻璃;相容性;元素杂质   
      93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99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张晓丹,李文娣,张茹,盛洁静,张佳男,刘慧宇,李松林
      2021, 32(11)
      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Pue)对缺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焦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以大鼠PASMCs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氧组、缺氧组和缺氧+Pue组(0.2mmol/L),除常氧组外,其余各组均于37℃、5%CO2、3%O2条件下培养24h以建立缺氧模型。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β、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中LDH的释放量;采用Hoechst33342/PI双染色法检测焦亡阳性细胞比例。另将PASMCs随机分为常氧+对照质粒组、缺氧+对照质粒组、缺氧+过表达质粒组和缺氧+过表达质粒+Pue组,除常氧+对照质粒组外,其余各组均同法建立缺氧模型;在分别转染对照质粒或NLRP3过表达质粒后,采用Westernblot法、LDH释放实验和Hoechst33342/PI双染色法检测Pue是否通过干扰NLRP3炎症小体来发挥对缺氧致PASMCs焦亡的影响。结果: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中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LDH释放量和焦亡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Pue可逆转上述指标(P<0.05或P<0.01)。当NLRP3炎症小体过表达时,细胞中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LDH释放量和焦亡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Pue可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而抑制上述现象(P<0.05或P<0.01)。结论:Pue可通过下调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LDH的释放、降低焦亡阳性细胞比例,从而发挥对缺氧致PASMCs焦亡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性有关。  
      关键词:葛根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焦亡;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   
      105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98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于现花,刘军玲,金传山,张亚中,栗进才
      2021, 32(11)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西洋参破壁饮片中8种人参皂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HPLC-DAD)测定西洋参破壁饮片中人参皂苷Rg1、Re、Rb1、Rc、Ro、Rb2、Rb3、Rd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5TC-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03nm;进样量为10μL。以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2为参照物,采用双标线性校正法预测其余6种成分的保留时间以对其进行定性,并比较该方法与相对保留时间法的差异;以人参皂苷Re为参照物,采用相对校正因子法对上述成分进行定量,并与外标法定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西洋参破壁饮片中人参皂苷Rg1、Re、Rb1、Rc、Ro、Rb2、Rb3、Rd的含量分别为10.59~12.78、2.160~2.768、27.492~38.880、3.154~4.018、3.368~4.080、0.343~0.755、0.961~1.415、5.857~6.923mg/g。采用双标线性校正法预测成分保留时间的准确性更高,且预测保留时间的绝对偏差均低于相对保留时间法;采用相对校正因子法和外标法的定量结果差异不大,相对误差(RE)均小于3%。结论:所建立的双标多测法可同时对西洋参破壁饮片中8种人参皂苷类成分进行准确定性和定量。  
      关键词:西洋参破壁饮片;人参皂苷;双标多测法;双标线性校正法;相对校正因子法;高效液相色谱   
      7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9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刘国强,康朔,王欣晨
      2021, 32(11)
      摘要:目的: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评价帕博利珠单抗对比一线化疗方案治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高表达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经济性。方法:利用已发表的KEYNOTE-042临床试验数据和相关文献数据建立马尔可夫模型,评价帕博利珠单抗对比一线化疗方案的经济性;模拟时限为20年,周期为3周,对成本和效用采用5%的贴现率进行贴现。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法评价模型结果的稳定性。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对比一线化疗方案可多获得1.62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增量成本为54648元,增量成本-效用比为33686元/QALY,低于我国的意愿支付阈值(WTP)。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价格、帕博利珠单抗价格、一线化疗方案组中接受二线免疫治疗的患者比例这3个变量对结果的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0~140000元/QALY的WTP范围内,帕博利珠单抗具有经济性的概率逐渐增加;当WTP为70892元/QALY时(2019年我国1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帕博利珠单抗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95%;当WTP超过100000元/QALY时,帕博利珠单抗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100%。结论:在我国,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一线化疗方案更具有经济学优势。  
      关键词:帕博利珠单抗;化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经济学;成本-效用分析   
      15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96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周利娟,武正华,汪硕闻,缪文清,包婺平,包爱华,范国荣
      2021, 32(11)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安罗替尼质量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以醋酸铵为盐析助剂,以乙腈为溶剂,采用盐析辅助液液萃取对血浆样品进行前处理;以伏立康唑为内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色谱柱为WatersXBridgeC18,流动相为0.2%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分流比为3∶7;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408.3→339.3(安罗替尼)、m/z350.2→281.3(内标)。结果:安罗替尼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2~200ng/mL(R2=0.9967);定量下限为0.2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试验的RSD均小于12%(n=6或n=3);准确度为90.92%~108.00%(n=6或n=3);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7.51%~100.00%(RSD<8%,n=6);平均基质效应为96.66%~99.93%(RSD<5%,n=6)。3例使用安罗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为8.74~65.60n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非小细胞癌患者体内安罗替尼的血药浓度监测。  
      关键词:安罗替尼;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盐析辅助液液萃取;治疗药物监测   
      144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94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王海坤,王婕,吴娜,李存明,林紫薇,吴炜
      2021, 32(11)
      摘要:目的:对Janus激酶(JAK)抑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以期为该类药物治疗RA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搜集JAK抑制剂治疗RA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对纳入的系统评价进行资料提取后,运用PRISMA声明、AMSTAR2量表及GRADE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及结局指标证据等级。结果:最终纳入12篇系统评价,包含103个结局指标。其PRISMA评分介于17.5~22.5之间,报告质量缺陷主要表现在方案和注册等方面。AMSTAR2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的系统评价中低质量和极低质量研究各6篇,无高质量和中等质量研究。GRADE评价结果显示,结局指标证据质量为中低等。证据总结表明,相较于安慰剂,JAK抑制剂可缓解RA的各项指标,而相较于阿达木单抗的优势则不明显;JAK抑制剂不增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对总不良事件和肝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各系统评价结论不一致。结论:JAK抑制剂治疗RA的有效性,相较于安慰剂具有一定的优势,相较于其他药物尚需更多的研究加以论证;而其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尚不确定。  
      关键词:Janus激酶抑制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评价再评价;有效性;安全性   
      133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93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丽萍,陈丹丹,陈云强,欧阳洁淼
      2021, 32(11)
      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尼可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建库起至2021年1月3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尼可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改良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后,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合计11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阿托伐他汀钙比较,尼可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显著提高心绞痛有效率[OR=3.44,95%CI(2.35,5.04),P<0.001]、心电图改善率[OR=4.93,95%CI(2.88,8.43),P<0.001],并可显著降低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SMD=-4.21,95%CI(-4.63,-3.80),P<0.001]、再发心绞痛发生率[OR=0.30,95%CI(0.12,0.71),P=0.006]、心肌梗死发生率[OR=0.27,95%CI(0.08,0.89),P=0.03]、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OR=0.34,95%CI(0.21,0.55),P<0.001]。结论:尼可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心绞痛有效率、心电图改善率、MMP-9水平、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在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受纳入研究方法学限制,该结论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尼可地尔;阿托伐他汀钙;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97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92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汪皖青,黄立峰,朱建国,陈蓉,侯幸赟,伊佳,陈万生
      2021, 32(1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1g/m2)排泄延迟致急性肾损伤(ARF)伴癫痫发作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为此类患者的合理用药及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中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给予HD-MTX进行化疗,于甲氨蝶呤给药后第2天开始发生因甲氨蝶呤排泄延迟导致的ARF。临床医师予调整亚叶酸钙解救剂量和给药频次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患者病情分析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原因,建议监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加大碱化和水化力度,将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液体量由125mL增加至250mL的同时,予患者口服碳酸氢钠片,并监测尿液pH值(保证尿液pH维持在7以上);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达到3000~4000mL。甲氨蝶呤给药后44h时,患者血药浓度为16.14μmol/L,属明显排泄延迟。甲氨蝶呤给药后第13天,患者出现癫痫大发作,临床医师予丙戊酸钠0.8g,静脉滴注控制癫痫。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发现患者口服碳酸氢钠片和丙戊酸钠片用药依从性不佳,故进行用药教育和药学监护;患者接受并按时服药。结果:医师采纳药师建议,监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进行对症治疗。患者尿量增多,水肿减轻,血清肌酐逐渐恢复正常,肾功能逐渐恢复;癫痫症状得以控制。结论:在治疗HD-MTX排泄延迟致ARF伴癫痫发作的过程中,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完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中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急性肾损伤;癫痫大发作;药学监护   
      104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9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秦娜,吴晓龙,张虹
      2021, 32(11)
      摘要:目的:基于自主研发的合理用药系统实施中成药处方点评并评价其效果,以促进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利用自主研发的合理用药系统对我院2019年1-6月(实施前)和2020年1-6月(实施后)的中成药处方进行全处方和分类专项处方点评,并结合药师的人工点评,比较两个时间段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评价基于合理用药系统进行处方点评的效果。结果:我院中成药全处方点评结果显示,实施后中成药处方不合格率为1.5%,较实施前的5.6%显著降低(P<0.05)。中成药专项处方点评结果显示,实施前中药注射剂、含毒性药材中成药和急救中成药的处方不合格率分别为11.8%、10.7%和11.0%,而实施后分别为3.6%、4.2%和6.6%,较实施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自主研发的合理用药系统进行中成药全处方点评与专项点评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我院中成药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中成药;合理用药系统;处方点评   
      54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9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裴佩,徐怀伏
      2021, 32(11)
      摘要:目的:调查我国三级医院临床药师的工作压力和出勤主义行为的现状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工作压力简洁量表(BJSQ)以及出勤主义行为单项问卷,对我国31个省份共311家三级医院的623名临床药师进行调查。通过建立工作压力及其各维度(工作需求、工作控制、支持)与出勤主义行为之间的Logistic模型,对二者的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受访临床药师的工作压力平均分为36.75分;发生出勤主义行为的概率为20.38%。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受访临床药师工作压力及其2个维度(工作需求、工作控制)与其出勤主义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我国三级医院临床药师工作压力较大,这也是引起其出勤主义行为的主要原因;可通过降低临床药师工作压力(例如适当增加人员配置、提供合理的休息时间、提高临床药师的工作替代性)以减少其出勤主义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工作压力;出勤主义;临床药师   
      115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89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周坤,谢家丽,李勇军,王永林,张旭,刘春花
      2021, 32(11)
      摘要:目的:了解石吊兰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石吊兰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筛选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石吊兰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并结合中药Q-marker概念,从化学成分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入血成分等方面对其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与结论:石吊兰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挥发油、苯乙醇苷类、苯甲醇苷类、植物甾醇类和三帖皂苷类等;其药理作用有抗菌、抗炎、保肝、止咳祛痰、平喘镇静、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以及抗过敏等。根据Q-marker核心概念,可将单一成分石吊兰素、木通苯乙醇苷B和isonuomiosideA作为石吊兰的Q-marker,将黄酮类、苯乙醇苷类、三萜皂苷类作为石吊兰Q-marker筛选的备选物质。  
      关键词:石吊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标志物;质量控制   
      83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88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陈俊仁,曹小玉,李刚敏,彭成,谢晓芳
      2021, 32(11)
      摘要:目的:梳理中药复方的镇痛机制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及新型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对近10年用于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中药复方的镇痛机制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中药复方对偏头痛、痛经及多种炎性疼痛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通过调控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镇痛作用。其中,中枢镇痛的机制主要包括增加5-羟色胺含量及其受体的表达、激活阿片受体、促进β-内啡肽的释放、调节中枢儿茶酚胺能系统、降低γ-氨基丁酸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等。其外周镇痛机制主要有调节炎症因子的分泌、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使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失活、减少局部致痛物质的堆积及增加外周内源镇痛物质的释放。但目前中药复方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尚不清楚,其发挥镇痛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药复方;镇痛;机制;致痛物质;炎症因子   
      79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86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刘春娟,张波
      2021, 32(11)
      摘要:目的:为中药桔梗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保障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从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分子鉴别等方面对桔梗的真伪进行鉴别;并从化学成分和安全性两个方面对其质量评价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桔梗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较为广泛,形成了多元化的鉴别和质量评价体系。理化鉴别在桔梗的单味药及复方中的鉴别应用最为广泛,而分子鉴别还可用于其产地鉴别和品种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指纹图谱技术在桔梗整体质量评价上的应用最广,液相色谱法更适于其指标性成分的检测;桔梗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则以气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为主,分别用于其农药、重金属残留的检测。目前,虽然桔梗的真伪鉴定及质量评价方法较为丰富,但还应进一步围绕“成分-功效”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符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功效”特性的质量评价体系或基于质量标志物研究(Q-Marker)理念深入研究其质量评价方法。  
      关键词:桔梗;鉴别;质量评价;化学成分;安全性   
      132
      |
      2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85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