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21
年
第
32
卷
14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拓展性临床试验制度的国际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姚峥嵘,阮未艾,王艳翚,张彧
2021, 32(14)
摘要:目的:为完善我国拓展性临床试验制度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从制度建立、适用范围与原则、申请审批情况等3个方面介绍国际拓展性临床试验制度的实施经验,进一步分析我国拓展性临床试验制度的沿革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欧盟等国家/地区拓展性临床试验制度的发展已较为成熟。而当前我国尚未正式出台拓展性临床试验制度的具体政策,在实施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用药风险等带来的伦理问题,发起申请的阻力与收益间难以平衡而产生的发起者困境,以及风险评估责任方未明、审批时间紧急等导致的审查难点较多等。建议我国可通过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公开与风险预案工作,明确制度运行过程中的责任划分等措施予以应对;同时可借鉴国际现有模式,搭建我国拓展性临床试验管理体系,针对“单个患者紧急情况“”单个患者非紧急情况”和“两人以上群组患者”等不同申请类型设置相应的申请路径并发动各方力量合力监管,以促进拓展性临床试验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关键词:拓展性临床试验;同情用药;现状;挑战;启示
136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91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呼吸系统吸入制剂研发现状的系统评价
陈哲,李雯燕,倪晓凤,潘相丞,张伶俐
2021, 32(14)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呼吸系统吸入制剂的研发现状。方法:在5个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和4个临床试验注册平台、15个国家/地区药品监督管理平台及药智网中检索有关国内外呼吸系统吸入制剂研发现状的相关文献或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其研究现状。结果与结论:共纳入二次研究文献27篇,并收集到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我国批准上市的呼吸系统吸入制剂信息和我国正在注册审批中的相关药品信息。呼吸系统吸入制剂的市场情况方面:从剂型角度分析,全球各剂型按销售金额统计,粉雾剂占46%,气雾剂占32%,雾化吸入溶液占22%;从市场份额角度分析,英国AstraZeneca、德国BoehringerIngelheim和英国GlaxoSmithKline等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约70%。目前,呼吸系统吸入制剂在欧盟上市了39种,美国上市了121种,加拿大上市了111种,日本上市了37种,我国上市了国产吸入制剂69种、进口吸入制剂80种。呼吸系统吸入制剂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国外有511项,国内有69项。呼吸系统吸入制剂仿制障碍主要包括研发、临床试验、审批和生产障碍等。目前,我国通过一系列政策对国产药品创新和医疗器械国产化提供支持,将有助于促进吸入制剂的国产化研发。未来研发可更多关注吸入制剂药物联用、适应证、剂型、装置等方面。
关键词:呼吸系统;吸入制剂;药物研发;现状;系统评价
129
|
2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90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我国网上药店发展现状的文献研究及建议
张津维,胡书琛,徐政泽,刘开来,伍龙成,杨才君
2021, 32(14)
摘要:目的:为我国网上药店的发展以及监督管理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检索有关网上药店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筛选并整理文献,总结我国互联网药品交易模式以及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网上药店的发展现状,结合部分发达国家网上药店的发展经验,为我国相关政策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的医药电商起步相对稍晚,网上药品交易相关政策基本集中在近20年内,各有侧重;网上药店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分布地区广泛但不均衡,网上药店经营品种多,线上处方药政策逐渐放开,支付方式和配送方式多样,但提供的相关药学服务需要进一步提升;英、美、德三国的网上药店发展模式可供参考。根据我国网上药店的经营情况,结合国外发展模式和经营策略,建议我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法律支撑;加强政府监管,保证药品安全;利用行业力量,规范药品经营行为;建立第三方交易平台,推进医保支付。
关键词:网上药店;监管政策;现状;文献分析;建议
531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89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黄水枝醇提物对CCl4致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黄甫静,张金娟,董莉,李雕,张春雷,廖尚高,何迅
2021, 32(14)
摘要:目的:考察黄水枝醇提物(TPME)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0.1mg/kg)和TPME低、中、高剂量组(250、500、1000m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20%CCl4橄榄油溶液诱导肝纤维化,每周2次,连续8周。从造模的第5周起,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12h后,称定各组小鼠肝脏质量并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以苏木精-伊红(HE)、Masson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指数和血清中ALT、AST活性以及MDA、PC-Ⅲ、C-Ⅳ、LN、TNF-α、IL-6含量均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α-SMA、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镜下可见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纤维化病变。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TPME各剂量组小鼠肝指数和血清中ALT、AST活性以及MDA、PC-Ⅲ、C-Ⅳ、LN、TNF-α、IL-6含量均显著降低,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组织中α-SMA、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镜下可见肝纤维化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TPME低剂量组比较,TPME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PC-Ⅲ、LN、IL-6含量和肝组织中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TPME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胶原合成、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含量、下调α-SMA和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黄水枝;肝纤维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通路;小鼠
89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8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双环醇、联苯双酯、五味子丙素的UHPLC-ESI-Q-TOF-MS分析及其应用
段华健,武正华,余史丹,汪硕闻,陈明,范国荣
2021, 32(14)
摘要:目的:分析双环醇、联苯双酯和五味子丙素的质谱裂解规律,鉴定双环醇原料药中的杂质。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以电喷雾电离源为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对双环醇、联苯双酯和五味子丙素的准分子离子及其特征碎片离子信息进行分析,根据碎片质量变化推测可能的裂解途径,分析总结其质谱裂解规律;双环醇原料药样品首先通过液相色谱分离,寻找其中的杂质峰,然后利用质谱对杂质峰进行分析,结合裂解规律辅助鉴定杂质的结构。结果:3种化合物在正离子模式下均产生[M+H]+的准分子离子,经碰撞诱导解离后发生C—O键、C—C键的简单断裂以及氧环的开环断裂,并伴随以CH2O为主,CO2、CO、CHO为辅的中性碎片丢失,解离均集中在中高质量区。3种化合物只有支链结构和/或氧环结构发生C—C、C—O键的简单断裂,而联苯母核结构未曾改变。其中,双环醇由于含有苄位羟基结构,故在酸性流动相条件下,会以[M+H-H2O]+的形式稳定存在;五味子丙素因其含有八元环结构,故碰撞电压下率先出现开环,继而再出现中性碎片丢失。双环醇原料药中杂质的二级质谱与联苯双酯的二级碎片表现出的质谱裂解行为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归纳了3种五味子衍生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双环醇原料药中出现的杂质可能为联苯双酯。
关键词:双环醇;联苯双酯;五味子丙素;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质谱裂解规律;杂质鉴定
119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86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草果酚酸的提取工艺优化
沈华,管红梅,钟燕,唐艺玲,胥鑫,代敏,蒲忠慧
2021, 32(14)
摘要:目的:优化草果酚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原儿茶酚酸和香草酸的总含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草果酚酸的提取工艺并验证。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5%,液料比4∶1(mL/g),提取时间2.5h。经3次实验验证,原儿茶酚酸和香草酸的平均总含量为12.32mg/g(RSD=0.26%,n=3),与预测值(12.63mg/g)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45%。结论:优化所得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草果酚酸;提取工艺优化;Box-Behnken设计-响应曲面法;原儿茶酚酸;香草酸
39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85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α-硫辛酸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
安仙蓉,管俊欢,杨秀丽,吴先进,梁冰
2021, 32(14)
摘要:目的:研究α-硫辛酸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25~1000µmol/Lα-硫辛酸对人肝癌细胞HepG2存活率的影响,以确定α-硫辛酸给药浓度。实验设阴性对照组、胰岛素抵抗组(1×10-7mol/L胰岛素)、联合抵抗组(30µmol/L亚砷酸钠+1×10-8mol/L胰岛素)和α-硫辛酸低、中、高浓度组。按分组加入α-硫辛酸作用HepG2细胞12h后,再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亚砷酸钠或/和胰岛素继续培养24h。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葡萄消耗量,比色法检测细胞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蒽酮法检测细胞糖原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Akt、p-GSK3β/GSK3β比值。结果:25、50、100µmol/L的α-硫辛酸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且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6%,故将其作为后续研究的低、中、高浓度。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抵抗组、联合抵抗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糖原含量、GLUT4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p-Akt/Akt和p-GSK3β/GSK3β比值均显著降低,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联合抵抗组比较,α-硫辛酸各浓度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α-硫辛酸低浓度组除外)、己糖激酶(α-硫辛酸低、中浓度组除外)和丙酮酸激酶(α-硫辛酸低、中浓度组除外)活性、糖原含量、GLUT4(α-硫辛酸低浓度组除外)、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和p-Akt/Akt(α-硫辛酸低、中浓度组除外)、p-GSK3β/GSK3β(α-硫辛酸低浓度组除外)比值均显著升高,GSK3β(α-硫辛酸低、中浓度组除外)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α-硫辛酸高浓度组细胞糖原含量、GLUT4蛋白表达水平、p-GSK3β/GSK3β比值和α-硫辛酸中、高浓度组细胞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α-硫辛酸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糖代谢紊乱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葡萄糖消耗,增强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提高糖原含量,上调Akt、GSK3β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GLUT4、p-GSK3β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GSK3β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关键词:α-硫辛酸;人肝癌细胞HepG2;亚砷酸钠;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18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8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HPLC-多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经典名方三化汤中12种成分的含量
薛晴,丛竹凤,向泽栋,柏道鸣,代龙,高鹏
2021, 32(14)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经典名方三化汤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羌活醇、大黄素、和厚朴酚、异欧前胡素、厚朴酚、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12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多波长切换法。色谱柱为COS-MOSIL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80nm(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254nm(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310nm(羌活醇、大黄素、和厚朴酚、异欧前胡素、厚朴酚),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12种成分的分离度均较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羌活醇、大黄素、和厚朴酚、异欧前胡素、厚朴酚、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55.4~5540、3.8~380、45.6~4560、1.2~120、2.1~210、2.2~220、2~200、2.4~240、0.8~80、1.2~120、1.7~170、1.1~11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检测限分别为0.064、0.024、0.053、0.018、0.020、0.041、0.050、0.091、0.030、0.180、0.028、0.083μg/mL,定量限分别为0.213、0.075、0.174、0.060、0.063、0.138、0.166、0.323、0.130、0.600、0.094、0.275μg/mL;精密度、稳定性(24h)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4%、99.69%、100.01%、99.93%、100.36%、99.65%、100.03%、100.47%、99.97%、100.68%、99.90%、100.17%,RSD均小于2%(n=6)。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多波长切换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稳定性好,可用于三化汤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等12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三化汤;经典名方;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多波长切换
57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82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丹参酒炙过程中炮制时间、颜色与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
徐斌,张强,刘亮镜
2021, 32(14)
摘要:目的:评价丹参酒炙过程中炮制时间、颜色与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黄酒制备不同炮制时间(7~15min)的丹参酒炙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及其酒炙品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和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采用色差仪测定两者的色度值[红绿色轴分量(a*)、黄蓝色轴分量(b*)、明度(L*)]并计算总色差值(ΔE);采用Spearman’srho、Kendall’sTau-b检验考察炮制时间、色度值与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丹参饮片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5-HMF的含量分别为17.9~70.6、2.3~3.1、0mg/g;丹参酒灸品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5-HMF的含量分别为14.8~68.4、1.1~3.9、0.7~34.4mg/g。丹酚酸B含量先降低再增加,约在9、11min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丹参酮ⅡA含量先增加,约在7min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5-HMF在炒制13min后含量急剧增加。以丹参为标样的丹参酒炙品的ΔL*为-5.369~2.553、Δa*为-1.098~0.321、Δb*为-1.471~2.355,ΔE为0.217~5.397。Spearman’srho、Kendall’sTau-b检验的结果均显示,ΔE与丹参炮制时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0.389)、5-HMF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549、0.405)均呈正相关(P均小于0.01);丹参酮ⅡA含量与Δb(*相关系数分别为-0.509、-0.391)、炮制时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0.420)、5-HMF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545、-0.392)均呈负相关(P均小于0.01);5-HMF含量与炮制时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57、0.870)呈正相关(P均小于0.01)。结论:丹参酒炙过程中丹参酮ⅡA、5-HMF的含量与炮制时间及颜色显著相关,即随着炮制时间增加和温度升高,其颜色由红黄色向黄绿色变化,在黑白程度上偏黑色;丹参酮ⅡA含量降低,5-HMF含量升高。
关键词:丹参;酒炙;5-羟甲基糠醛;丹参酮ⅡA;丹酚酸B;高效液相色谱法;色度值;相关性分析
82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81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壮药三七姜乙酸乙酯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梁洁,陈辉华,杨川川,曹玉嫔,陈俊,李耀华,陈晓思,柳贤福
2021, 32(14)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产地壮药三七姜乙酸乙酯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以不同产地的10批三七姜为样品,分别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乙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考察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活性。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0批三七姜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对照品比对进行共有峰的指认。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法(以小鼠耳肿胀度和15min内扭体次数为药效指标)和灰色关联分析法(以耳肿胀抑制率和镇痛率为药效指标)分析三七姜乙酸乙酯提取物抗炎、镇痛的谱-效关系。结果:10批不同产地三七姜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对小鼠的耳肿胀抑制率为46.43%~55.16%,对小鼠的镇痛率为45.56%~52.72%。10批样品共确定了18个共有峰,其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94~0.997。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出了峰1、2、4分别为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醛。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峰10、18与小鼠耳肿胀度和15min内扭体次数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53、-0.738,P分别为0.002、0.015);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8个共有峰与耳肿胀抑制率和镇痛率的关联度均在0.65以上,其中峰14、1(原儿茶酸)、17、9、4(对羟基苯甲醛)、2(对羟基苯甲酸)、16、7、6与耳肿胀抑制率的关联度相对较高(关联度均高于0.7),峰1(原儿茶酸)、17、14、9、16、2(对羟基苯甲酸)、4(对羟基苯甲醛)与镇痛率的关联度相对较高(关联度均高于0.7)。结论:三七姜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峰1(原儿茶酸)、2(对羟基苯甲酸)、10、14、17、18等可能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关键词:三七姜;乙酸乙酯提取物;抗炎;镇痛;谱-效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分析
5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7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DPP-4抑制剂LGT-6在不同种属血浆中蛋白结合率的比较
廖伟科,杨华丽,王忠元,陈瑞,汤磊,崔杏,朱高峰
2021, 32(14)
摘要:目的:建立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LGT-6在不同种属血浆中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并比较差异。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以磷酸盐缓冲液为透析外液,将3、30、300、3000nmol/L的LGT-6分别在大鼠、猴、人血浆(即透析内液)中平衡48h。以甲苯磺丁脲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透析内、外液中LGT-6的浓度,计算血浆蛋白结合率。以ACQUITYUPLCHSST3为色谱柱,以水(含0.01%甲酸)-乙腈(含0.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6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2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监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模式,采集模式为正离子模式,定量分析用离子对分别为m/z487.0→434.3(LGT-6)、m/z271.1→172.0(内标)。结果:在3、30、300、3000nmol/L浓度下,LGT-6在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6.25±0.97)%、(84.16±1.24)%、(78.25±0.61)%、(66.63±0.95)%,在猴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8.54±0.58)%、(87.27±1.01)%、(79.35±0.86)%、(66.69±0.54)%,在人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9.40±1.03)%、(84.48±1.15)%、(77.62±0.77)%、(66.93±0.48)%。在相同浓度下,LGT-6在大鼠、猴和人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相同种属血浆中,不同浓度LGT-6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结论:成功建立了测定LGT-6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方法。在相同浓度下,LGT-6在大鼠、猴、人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没有明显的种属差异,但有明显的浓度依赖趋势。
关键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LGT-6;平衡透析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种属血浆
67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77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的优化
张东阁,王凤霞,杨宇杰,王春民,陈宝鑫,吴鑫宇
2021, 32(14)
摘要:目的:优化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方法:以“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为指导,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为关键质量属性,两者加权后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包合温度、包合时间、β-环糊精(β-CD)与挥发油比例为关键工艺参数,采用Box-Burman响应曲面设计建立关键工艺参数与关键质量属性的设计空间,通过95%置信区间优化设计空间并进行验证;同时初步考察了包合物的稳定性。结果:所得最优设计空间即最优工艺参数范围为包合温度35~40℃,包合时间1.8~2.0h,β-CD与挥发油比例9.5∶1~10∶1(g/mL)。3次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挥发油包合率均大于62%,包合物收得率均大于75%,综合得分均大于80分。初步稳定性结果显示,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以及综合评分均未发生明显变化,7d之内各项指标差异均在5%以内。结论:所得最优包合工艺可行,所得包合物稳定性良好。
关键词:质量源于设计理念;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Box-Burman响应曲面法;设计空间;稳定性
98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76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反枝苋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
刘享锋,王武静,杨燕妮,夏天乙,钟仁兴,彭明明,陈莹,丁子禾,封帆,李书渊,王毅,舒尊鹏
2021, 32(14)
摘要:目的:为反枝苋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以7批反枝苋药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外观性状及粉末特征显微观察;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反枝苋药材中芦丁、缬氨酸、亮氨酸进行定性鉴别,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相关方法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反枝苋药材中芦丁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5TC-C18(2),流动相为甲醇-0.3%磷酸溶液(40∶60,V/V),检测波长为358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药材外观性状及显微结构特征与现有描述相符。TLC鉴别结果显示,7批药材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各对照品(芦丁、缬氨酸、亮氨酸)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的斑点。7批反枝苋药材中水分的含量为7.43%~8.72%、总灰分的含量为11.82%~13.78%、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为0.15%~0.55%、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17.27%~24.74%。芦丁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200μg/mL(R2=1.0000);精密度、稳定性(24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n=6);低、中、高质量浓度样品中芦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4%、97.98%、98.80%,RSD分别为0.97%、0.95%、0.96%(n=3)。7批反枝苋药材中芦丁的含量为0.314~1.102mg/g。结论:本研究对反枝苋药材进行了性状观察、显微鉴别以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等检查项的考察,并建立了反枝苋药材中亮氨酸、缬氨酸和芦丁定性鉴别的TLC法以及芦丁含量测定的HPLC法,可为反枝苋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反枝苋;质量标准;显微观察;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芦丁;薄层色谱;含量测定
71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74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不同产地蚕蛹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多组分含量测定
郑倩倩,王小芳,路丽娟,张淼,赵艳普
2021, 32(14)
摘要:目的:建立蚕蛹指纹图谱和多组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全面评价蚕蛹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产地的18批蚕蛹为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色谱柱为资生堂CAPCELLPAKC18AQS5,流动相为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10μL。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及相似度评价,并通过与对照品色谱图比对进行色谱峰的指认;测定蚕蛹样品中尿嘧啶、鸟嘌呤、黄嘌呤、尿苷等4个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在18批蚕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6个共有峰,指认了3号峰为尿嘧啶、6号峰为鸟嘌呤、7号峰为黄嘌呤、8号峰为尿苷;各样品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12~1.000。尿嘧啶、鸟嘌呤、黄嘌呤、尿苷分别在5.34~534、5.28~528、5.06~506、5.195~519.5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均不低于0.9998);检测限分别为0.0324、0.0320、0.0307、0.0312μg/mL,定量限分别为0.1068、0.1056、0.1012、0.1030μ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h)试验的RSD均小于1.0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5%~102.95%,RSD均小于2.00%(n=9)。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蚕蛹中尿嘧啶、鸟嘌呤、黄嘌呤、尿苷的含量分别为0.41%~2.46%、0.37%~1.98%、0.72%~2.63%、0.94%~3.67%。结论:所建蚕蛹HPLC指纹图谱及其4个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较强,且准确、可靠,可用于蚕蛹的质量评价及质量控制。
关键词:蚕蛹;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含量测定;核苷类成分
40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72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不同决策分析模型在抗肿瘤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以加拿大CADTH为例
孟蕊,芮明军,王欣恬,杨岚,王子婧,马爱霞
2021, 32(14)
摘要:目的:为我国抗肿瘤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模型选择、以及我国肿瘤药物药物经济学评价证据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在加拿大药品与卫生技术局(CADTH)官网对抗肿瘤药物卫生技术评估(pCODR)报告进行系统检索,报告时间限定为2015年1月1日-2020年9月6日,对其基本信息、模型类型及结构、模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等进行提取与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获得185份pCODR报告,涉及114种肿瘤适应证和98种抗肿瘤药物。近5年CADTH抗肿瘤药物经济学评价数量呈递增趋势。在137份附有最终经济性指导报告的pCODR报告中,98份报告(占71.5%)使用了分区生存模型进行评估,21份报告(占15.3%)使用了状态转移模型,还有部分报告(6份,4.3%)同时使用了分区生存模型和状态转移两种模型以探讨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在模型健康状态设定方面,86份报告(占62.8%)使用了三状态模型以评估不同抗肿瘤药物的经济性,还有16份报告(占11.7%)使用了不少于4种健康状态来模拟疾病的状态转归。但CADTH模型中尚存在研究时限选择不合理、疗效(生存)数据外推方法不合理或外推结果不确定、通过间接比较获取的疗效数据不确定以及部分假设或参数设置不符合实际诊疗环境等问题。鉴于分区生存模型的诸多优势,建议我国未来抗肿瘤药物经济学评价优先考虑使用分区生存模型或联合使用马尔可夫模型与分区生存模型来验证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并合理设置重点模型参数,以提升我国抗肿瘤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证据质量。
关键词:加拿大药品与卫生技术局;抗肿瘤药物;经济学评价;马尔可夫模型;分区生存模型
175
|
1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71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右美托咪定对睡眠障碍老年肝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李晓曦,李亚琦,缪长虹,卢锡华,李长生
2021, 32(14)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睡眠障碍(SD)老年肝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肝肿瘤切除术且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7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D组和Dex组,每组40例;同期选择术前PSQI评分<7分的患者40例,作为C组。麻醉诱导前30min,Dex组患者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4μg/kg;3组患者均以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罗库溴铵注射液行麻醉诱导,以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行维持麻醉。记录3组患者术中药物使用情况,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评价其术前2h和术后1、3、5、7d时的认知功能,观察其POD的发生情况,检测其术前2h以及术后2h和1、3、5d的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中用药情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组、Dex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POD总发生率、POD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或长于C组,而Dex组显著低于或短于SD组(P<0.05);SD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C组和Dex组(P<0.05),而Dex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浆中IL-6、S100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1、3d时、SD组和Dex组患者术后1、3、5、7d时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术前,SD组和Dex组患者术后1、3、5、7d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C组,而Dex组显著高于同期SD组(P<0.05);不同时间点的血浆中IL-6、S100β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SD组和Dex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同期C组,而Dex组显著低于同期SD组(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可能促进老年肝肿瘤切除术患者POD的发生,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术前存在SD老年患者的POD发生率,可能与其可抑制IL-6、S100β的表达、减轻脑组织损伤有关,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睡眠障碍;老年患者;肝肿瘤切除术;术后谵妄;认知功能障碍;右美托咪定
61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70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数据库的利伐沙班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吴圆圆,郑淑芬,钟诗龙
2021, 32(14)
摘要:目的:挖掘利伐沙班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法对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中于2008年9月-2020年12月上报的利伐沙班ADR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相关ADR报告并映射得到对应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同时,统计报告病例的性别、年龄、适应证等基本信息。结果与结论:共提取到相关ADR报告9373236例,其中以利伐沙班为伴随和怀疑药物的ADR报告有102027例;共挖掘得到ADR信号883个,涉及系统器官27个。102027例ADR报告中,女性(41294例,占40.47%)与男性(41071例,占40.26%)比例相当;年龄主要在>50~75岁(29261例,占28.68%)和>75岁(21470例,占21.04%);上报年份主要集中在2018年(18446例,占18.08%);主要上报国家为美国(75390例,占73.89%);严重的ADR报告有35046例(占34.35%),以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为主。利伐沙班ADR信号的SOC主要集中在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血管疾病、各类检查及神经系统疾病。在ADR报告数排序前20位的ADR首选术语中,除肺栓塞、急性肾损伤和心房颤动外,其余主要为出血相关的ADR,其中颅内出血是较为严重的ADR。当利伐沙班应用于房颤和预防脑血管意外时易引发颅内出血,当应用于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和血栓形成预防时易引发肺栓塞,临床应密切关注。
关键词:利伐沙班;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比例报告比法;报告比值比法
269
|
3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6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贝那利珠单抗治疗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王华玉,李艳奎,王凯强,王荣环
2021, 32(14)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贝那利珠单抗治疗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等,收集贝那利珠单抗+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安慰剂+常规治疗(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0年12月,并同时手工检索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6.1推荐的偏倚评估工具2.0版本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合计26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哮喘急性发作率[RR=0.67,95%CI(0.61,0.74),P<0.00001]、哮喘控制问卷评分[MD=-0.29,95%CI(-0.37,-0.21),P<0.00001]、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RR=0.67,95%CI(0.53,0.84),P=0.000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MD=0.13,95%CI(0.09,0.17),P<0.00001]、哮喘生活质量问卷评分[MD=0.23,95%CI(0.13,0.33),P<0.0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7,95%CI(0.92,1.02),P=0.28]。结论:贝那利珠单抗治疗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安全、有效。但因数据相对有限,该结论还有待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关键词:贝那利珠单抗;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266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6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序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致手足综合征复发1例及文献复习
贺飞,康一坤,赵芳,梁锌,张频
2021, 32(14)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脂质体制剂致手足综合征(HFS)诊治中的作用,并为临床合理使用脂质体制剂提供参考。方法: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使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后发生HFS(2级),治疗好转后序贯使用紫杉醇脂质体再次出现皮肤症状(3级),临床药师判断为HFS复发,建议停药并外用激素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全程药学监护。经查阅文献,结合数据库中的2例病例报告,总结HFS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危险因素及治疗药物。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于用药第3天症状明显改善,约1周后症状基本消失。结合文献分析及2例病例报道,多柔比星脂质体较非脂质体制剂在手掌、脚掌部位代谢慢,导致多柔比星在汗腺导管、角质层的蓄积,加剧了对皮肤的损伤,导致HFS;序贯使用脂质体剂型的紫杉醇同样可能导致药物在小汗腺导管中的蓄积,进一步造成皮肤损伤,诱发HFS。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不良反应的诊治,有助于患者康复;同时,临床用药中应避免使用PLD的同时或序贯使用紫杉醇脂质体,以减少患者发生HFS等不良反应的概率。
关键词:多柔比星脂质体;紫杉醇脂质体;手足综合征;药物不良反应;复发;临床药师
169
|
1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66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全流程智能化调剂模式在住院药房中的应用
孙嫣,王刚,缪霞,范新,罗震宇
2021, 32(14)
摘要:目的:评价全流程智能化调剂模式在我院住院药房的应用效果,为医疗机构药学部门的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院住院药房工作情况,介绍全自动单剂量锭剂分包机(ADDM)、智能半片台(ITDT)、全自动药品核对机(MDM)在口服药调剂中的使用情况,比较智能化调剂模式实施前后的工作效率提升情况和差错率,并进行智能化模式满意度调查。结果:启用ADDM+ITDT+MDM三机联动调剂模式后,我院住院药房口服药调剂时间人均缩短1.5h,药师人数减少2名;同时,借助ADDM的药品图像数据库和药袋镜像打印技术,使得目测方法得以改进,药品核对效率得以提升;ITDT的引入规范了拆零非整粒药品的管理,使用ITDT外摆非整粒药品的工作效率(以日均调剂备用盘时间为指标)较人工外摆提升了23.29%~38.93%;MDM的引入提高了智能核对效率,所有药品信息可被追溯,工作效率[以日均(总)核对时间为指标]较人工核对提升了65.64%~74.78%;三机联动全流程智能化调剂模式的差错率较ADDM+人工核对调剂模式下降了70.32%,较ADDM+MDM两联调剂模式下降了52.44%;护理人员对该模式的总体满意度为97.97%。结论:ADDM+ITDT+MDM三机联动调剂模式缩短了调剂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错率。
关键词:智能化调剂模式;全自动单剂量锭剂分包机;智能半片台;全自动药品核对机;住院药房;应用
199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65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大腹皮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景永帅,张钰炜,张丹参,潘飞兵,陈海明,国旭丹,吴兰芳
2021, 32(14)
摘要:目的:为大腹皮的科学开发和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对大腹皮在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归纳。结果与结论:历代本草和医药典籍中记载大腹皮的别名有大腹毛、大腹绒、茯毛等,市场上常见以槟榔叶鞘冒充大腹皮的伪品,其真品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catechuL.的干燥果皮;主产于我国广东、海南等地;炮制方法多以各种辅料汁水反复洗涤为主,也有炙法、煨法、炒法等;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酚类、油脂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和抗氧化等药理活性以及降血糖、抗抑郁等潜在药理作用。目前,大腹皮已用于多种经典名方中,但其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仍相对较少,今后需加强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大腹皮;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128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64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难溶性药物调配策略及实验方法研究进展
王登,闫抗抗,叶丹,王新,杨海凌,王媛,曹青
2021, 32(14)
摘要:目的:为建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难溶性药物调配规范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对PIVAS难溶性药物的调配策略及实验方法(微粒、残留量检测方法和调配策略优化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业内尚无针对难溶性药物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统一标准,各医疗机构均以经验性操作为主。解决难溶性药物调配的策略主要包括振荡溶解、增加溶媒量、提高配置温度、更换溶媒、负压溶解、配置前预振等方法。主要采用光阻法、显微计数法、光子相关光谱法等测定不溶性微粒数及其分布;采用残留液体积测定、成品输液和药瓶残留液浓度测定等方法测定难溶性药物残留量。调配策略优化方法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现阶段,有必要尽快制定PIVAS难溶性药物调配的操作规范,以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难溶性药物;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策略;实验方法
118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62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