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21
年
第
32
卷
15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与医保谈判政策的协同作用
谭清立,郭润镒,孙慧琳,于大川
2021, 32(15)
摘要:目的:探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带量采购”)与医保谈判政策的协同作用。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政策解读法、访谈法,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对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的协同作用进行分析,针对药品供给与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结果与结论:带量采购与医保谈判在经济效益方面的协同作用包括优化医保基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优化医保基金支付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推进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联网,降低信息交流成本。带量采购与医保谈判在社会效益方面的协同作用包括考核药品质量评价相关指标,完善药品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形成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以市场撬动企业监管,减少政府监管压力。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综合治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加强政策衔接,避免医保药品调整政策执行不畅,使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的政策红利更多地通过制度改革和资金优化配置等方式惠及人民群众。
关键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谈判;协同作用;医疗改革
306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1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美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课程和实施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蒋蓉,丁瑞琳,邵蓉
2021, 32(15)
摘要:目的:为优化我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课程管理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介绍美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课程管理的内容和实施体系,为我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与管理体系优化提出政策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课程管理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使命和计划,并在继续教育开始前评估受教者的基本情况,对课程进行模块化管理(分为基于知识、基于运用和实践的继续教育课程);在美国继续教育实施体系方面,药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PE)对施教人员有要求,提出了强调自主化和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模式(药师继续职业发展模式),并对授课方式与学习周期、收费情况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要求必须收集参与人员对课程的反馈。结合我国实际,笔者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应制订《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课程标准》,对课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完善继续教育课程考核机制,以实际教育效果为考察核心来灵活授予学分,并不断更新继续教育的理念与模式,将国际理论本土化,以此不断完善我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关键词:继续教育;执业药师;课程;规范化管理;美国
88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17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杨桃根活性成分对高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高雨桐,吴娅妮,陈铭,张晓琳,韦秀莎,韦晓洁,黄仁彬
2021, 32(15)
摘要:目的:研究杨桃根活性成分2-十二烷基-6-甲氧基-2,5-二烯-1,4-环己二酮(DMDD)对高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渗透压对照组和DMDD高、中、低浓度组(8、4、2μmol/L)。正常组和高糖组细胞分别加入低糖(含5.5mmol/L葡萄糖,下同)、高糖DMEM培养基(含33.3mmol/L葡萄糖,下同)培养48h;渗透压对照组细胞加入含27.5mmol/L甘露醇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48h;DMDD各浓度组细胞先加入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24h,再加入含相应浓度DMDD的高糖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各组细胞培养结束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活性氧簇(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采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以及核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F-κBp65、IκBα)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存活率、GSH-Px活性、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ROS、LDH活性,TNF-α、IL-6水平,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和NF-κBp65、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呈橙黄色荧光,且形态模糊的细胞明显增多,表现出明显的凋亡状态。渗透压对照组细胞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高糖组比较,DMDD各浓度组细胞上述指标活性或水平(低浓度组细胞存活率、LDH活性除外)均显著逆转(P<0.05或P<0.01);细胞中橙黄色荧光明显减少,细胞形态较完整。结论:DMDD可改善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调控凋亡相关蛋白和NF-κB/IκBα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2-十二烷基-6-甲氧基-2;5-二烯-1;4-环己二酮;糖尿病心肌病;H9c2心肌细胞;凋亡;NF-κB/IκBα信号通路
73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15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原儿茶醛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稳态破坏的保护作用
冯晋,徐娅玲,孟庆婷,颜汉文,何芳雁
2021, 32(15)
摘要:目的:研究原儿茶醛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神经血管单元(NVU)稳态破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原儿茶醛高、低剂量组(10、20mg/kg),每组11只。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水,灌胃体积均为10mL/kg,每日1次,连续5d。末次给药后,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CIRI模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脑组织中NVU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NVU相关蛋白[神经元标志蛋白(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通道蛋白(AQP-4)]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中上述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脑屏障(BBB)结构被严重破坏,血管腔变窄,内皮细胞外侧严重水肿,基底膜厚薄不一;神经元核固缩,周围组织存在大面积水肿;胶质细胞结构严重破坏,胞体皱缩、细胞器损失;脑组织(或大脑皮层)中MAP-2蛋白表达水平(或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GFAP、AQP-4蛋白表达水平(或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经原儿茶醛干预后,大鼠BBB损伤减轻,血管腔和基底膜形态未完全被破坏;神经元损伤减轻,神经元核固缩减少,染色质均匀、异染色质减少;胶质细胞结构破坏减轻,脑组织中GFAP、AQP-4(低剂量组除外)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大脑皮层中MAP-2、GFAP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或P<0.01)。结论:原儿茶醛可保护CIRI模型大鼠的NVU稳态免受破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大脑皮层中MAP-2蛋白表达,下调脑组织中GFAP、AQP-4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原儿茶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血管单元;大脑皮层;大鼠
34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14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药物性肾损伤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赵院霞,楚尧娟,卢晓静,史香芬,杜书章
2021, 32(15)
摘要:目的:研究药物性肾损伤(DIKI)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DIKI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ofScience数据库中发表于2001-2020年的DIKI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5.7.R2软件对DIKI研究的发文量、作者和被引作者、机构、国家、相关学科领域、期刊共被引、文献共被引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20篇,2001-2020年DIKI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最多的是耶鲁大学的MarkAPerazella(发文量为18篇,被引频次为137次);开展该领域研究的国家有76个,其中美国占领先优势(445篇,占总发文量的34.29%);参与该领域研究的机构共2175个,其中美国耶鲁大学的发文量最多;涉及该领域研究的相关学科领域有药理学、肾脏病学、毒理学等;发表该领域研究最多的期刊为KidneyInter-national(652篇,美国);共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是Tiong等在2014年发表的“Drug-inducednephrotoxicity:clinicalimpactandpre-clinicalinvitromodels”;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DIKI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IKI在特殊群体中的研究、DIKI相关药物作用机制研究、DIKI生物标志物的探索、DIKI临床前研究等5个方面。结论:DIKI研究日趋受到学者重视,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与其他国家合作有限。未来我国可多关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加强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药物性肾损伤;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国际合作
67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13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不同产地金钗石斛醇提物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冯月,段飞鹏,李一圣,邱书奇
2021, 32(15)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金钗石斛醇提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其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方法:制备12批不同产地金钗石斛(S1~S12)的醇提物样品。采用HPLC法检测,并结合《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建立12批金钗石斛醇提物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共有峰指认和相似度评价。以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6]含量为抗炎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考察12批金钗石斛醇提物对脂多糖诱导的炎症模型RAW264.7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金钗石斛醇提物指纹图谱中各共有峰与抗炎指标的关联度。结果:12批金钗石斛醇提物共有18个共有峰,指认了12号峰为石斛酚,各样品相似度为0.911~0.996。金钗石斛S1~S12醇提物均可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IL-4的含量(P<0.05或P<0.01),金钗石斛S1~S8、S10醇提物均可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IL-6的含量(P<0.05或P<0.01)。经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除4、18号峰外,其余共有峰与IL-4含量的关联度均大于0.6,且5、7号峰与IL-4含量的关联度均大于0.8;除9、14、4、3、18号峰外,其余共有峰与IL-6含量的关联度均大于0.6,且1、12、13号峰与IL-6含量的关联度均大于0.8。结论:12批不同产地金钗石斛醇提物的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较高、所含成分一致性较好;其中1、5、7、12(石斛酚)、13号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可能是金钗石斛潜在的抗炎药效成分。
关键词:金钗石斛;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抗炎作用;谱效关系
70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12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烟管头草水提物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刘波,余佳,王坤,晏晨,黄丽荣,骆衡
2021, 32(15)
摘要:目的:研究烟管头草水提物(AECC)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AECC不同质量浓度组(5、10、20、40、80μg/L),加入相应药物或培养基培养不同时间(24、48、72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AECC低、中、高质量浓度组(20、40、80μg/L),同法培养24h后,采用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blot法检测AECC低、中质量浓度组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迁移与凋亡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髓细胞瘤病毒致癌基因(c-Myc)、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AECC不同质量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呈不断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比较,AECC各质量浓度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中质量浓度组除外),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以及AECC低、中质量浓度组细胞中MMP-7、c-Myc(低质量浓度组除外)、Bcl-2(低质量浓度组mRNA除外)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AECC各质量浓度组细胞的晚期凋亡率,AECC低、中质量浓度组细胞中β-catenin、caspases-3(低质量浓度组除外)、Bax(低质量浓度组mRNA除外)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AECC可抑制PC3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的迁移与凋亡因子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烟管头草;前列腺癌PC3细胞;β-连环蛋白;增殖;迁移;侵袭
50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11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岭南铁角蕨镇咳活性成分分析
李君,梁晓
2021, 32(15)
摘要:目的:研究岭南铁角蕨的化学成分并初步探讨其镇咳作用。方法:以硅胶柱色谱对岭南铁角蕨7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质谱、氢谱、碳谱)数据分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测试组(分离所得7种单体化合物的剂量均为0.12g/kg)和阳性对照组(同剂量磷酸苯丙哌林),每组10只;采用浓氨水引咳法评价各化合物的镇咳效果。结果:从岭南铁角蕨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和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苯乙酮(Ⅰ)、4-羟基-苯乙酸乙酯(Ⅱ)、木犀草素(Ⅲ)、芹菜素(Ⅳ)、槲皮素(Ⅴ)、芒柄花素(Ⅵ)、刺槐黄素(Ⅶ)、原儿茶酸(Ⅷ)、异迷迭香酸苷(Ⅸ)、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Ⅺ)、棕榈酸甲酯(Ⅻ)和欧前胡素(XⅢ)。其中木犀草素可显著延长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并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P<0.05)。结论:13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木犀草素具有一定的镇咳作用,可能是该植物的镇咳活性成分。
关键词:岭南铁角蕨;化学成分;结构鉴定;镇咳作用
50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10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一测多评法的虎杖药材质量评价
梁慧,潘晓君,杨文惠,吕渭升,罗宇琴,吴佳璇,魏梅,程学仁,兰小勇,李振雨
2021, 32(15)
摘要:目的:建立虎杖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并测定药材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为虎杖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色谱柱为WatersBEHC18(100mm×2.1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90nm、进样量为1μL的色谱条件建立虎杖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并采用相似度计算、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对指纹图谱进行评价。以虎杖苷为内参物,测定白藜芦醇、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法;再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15批虎杖药材中上述4种成分的含量,并将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15批虎杖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2个共有峰,指认出了其中5个成分,分别为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15批虎杖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865~0.976;聚类分析将15批药材分为4类,并呈现一定的产地规律性;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共确定了7个差异性标志物,差异显著性排序为峰7>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白藜芦醇>峰8>虎杖苷>峰1>峰10。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得的15批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的含量与外标法测得的含量的相对平均偏差均小于5.0%,说明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UPLC指纹图谱结合一测多评法可便捷、可靠地对虎杖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安徽和重庆所产虎杖药材的质量较优。
关键词:虎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一测多评法;含量测定;质量评价;产地
68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08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车前子多糖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陈高,杨晓婷,王曦,金湛,朱瑞,甘椿椿,周道堂,姚水洪
2021, 32(15)
摘要:目的:研究车前子多糖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为对象,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车前子多糖(8、16、32、64mg/L)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计算细胞存活率;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不同质量浓度车前子多糖(8、16mg/L)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转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上皮黏钙素(E-cadherin)、神经黏钙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车前子多糖32、64mg/L组细胞的存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故以不影响细胞存活率的8、16mg/L作为后续实验给药浓度。与对照组比较,车前子多糖8、16mg/L组细胞的相对迁移率(12、24h)、相对侵袭率以及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E-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车前子多糖能够在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并可能通过抑制转移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该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关键词:车前子多糖;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77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06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基原崖桑皮和桑白皮中7种活性成分含量
黎海灵,黄艳萍,陈旭冰,谷文超,周游,张德全,周浓
2021, 32(15)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重庆地区不同基原崖桑皮和桑白皮中7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为完善崖桑皮和桑白皮的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比较两者质量等同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58批崖桑皮和桑白皮药材中新绿原酸、桑皮苷A、绿原酸、紫云英苷、山柰酚、桑辛素和异槲皮素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利用SPSS22.0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58批崖桑皮和桑白皮药材中上述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上述7种活性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精密度、稳定性(24h)、重复性、耐用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均小于3%。崖桑皮中新绿原酸、桑皮苷A、绿原酸、紫云英苷、山柰酚、桑辛素和异槲皮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04、22.462、1.730、1.308、1.593、2.842、0.657mg/g,而桑白皮中上述7种活性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05、22.995、2.486、2.438、2.916、4.158、1.264mg/g。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崖桑皮和桑白皮的上述7种活性成分中只有山柰酚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崖桑皮中上述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桑白皮无明显差别。结论:所建HPLC法简便、灵敏、准确度高,可为完善崖桑皮和桑白皮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崖桑皮和桑白皮在主要活性成分上具有一定的质量等同性,以华桑和鸡桑为来源的崖桑皮可作为桑白皮的代替品使用。
关键词:崖桑皮;桑白皮;新绿原酸;桑皮苷A;绿原酸;紫云英苷;山柰酚;桑辛素;异槲皮素;含量;基原
80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04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阿折地平肠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蒋婷,郑玲利,袁明勇,蒋学华
2021, 32(15)
摘要:目的:制备阿折地平肠溶固体分散体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阿折地平肠溶固体分散体,以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载体材料型号和用量等处方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差示量热扫描法(DSC)、X-射线衍射法(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将阿折地平与肠溶载体材料EudragitL100-55型丙烯酸树脂按照1∶5(m/m)的比例制备成肠溶固体分散体后,其体外释放情况明显改善;DSC法、XRD法和FTIR法均验证了其晶型发生了改变,以无定形状态存在;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阿折地平肠溶固体分散体在高温(60℃)、高湿(相对湿度75%)、强光([4500±500)lx]条件下放置10d内稳定性较好。结论:采用溶剂法以EudragitL100-55型丙烯酸树脂为载体材料所制得的阿折地平肠溶固体分散体可消除晶型影响、提高释放度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阿折地平;肠溶固体分散体;溶剂法;质量评价;稳定性
89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9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托珠单抗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罗林,张佳颖,陈力,龙恩武
2021, 32(15)
摘要:目的:挖掘托珠单抗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反应报告系统中2015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2季度共22个季度的托珠单抗相关ADE报告数据,经数据标准化后,采用比例失衡法进行ADE信号挖掘。结果:共提取以托珠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163718份,涉及患者26674例。在26674例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73.69%)高于男性(19.04%),年龄以60~74岁(21.19%)为主。在163718份ADE报告中,报告国家以美国(70.15%)、加拿大(15.95%)、日本(3.33%)、澳大利亚(3.05%)、巴西(1.43%)为主;消费者(31.35%)和医师(24.94%)是主要上报人群。共挖掘出托珠单抗ADE信号747个,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疼痛等较为常见,以残疾评估量表分数增加、残疾评估量表分数降低、舒张压异常、收缩压异常等信号较强;共发现托珠单抗药品说明书中未记录的ADE信号共33种,以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降低、心率异常等实验室指标异常为主。ADE主要累及的系统器官共27个,涉及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全身性疾病以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等。结论:临床应用托珠单抗时,除关注药品说明书中已提及的ADE外,还应密切关注血氧饱和度、血压、血常规等各项实验室指标,并在ADE发生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托珠单抗;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比例失衡法;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154
|
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94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注射剂区域带量采购的模式研究和政策建议
张梦然,田磊
2021, 32(15)
摘要:目的:研究国内注射剂区域带量采购模式,设计完善且有效的注射剂带量采购方案,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检索截至2021年2月8日时所有省份/省际联盟开展注射剂带量采购的官方文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注射剂带量采购种类、注射剂分组方式、产品中选方式等信息进行梳理和对比,结合已有信息提出注射剂带量采购模式完善的建议和完善后的注射剂带量采购模式框架。结果与结论:截至2021年2月8日,共有13个省份/省际联盟开展了注射剂带量采购,涉及的注射剂品种以抗菌药和质子泵抑制剂为主,多采用综合评审制进行评价。综合评审制涉及注射剂的价格、质量以及企业信誉等方面,能够将除价格外的多种因素纳入评审范围。但综合评审制尚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各省份/省际联盟综合评审制内容有所差异,细节有待完善,尚未形成统一规范,未来需细化产品质量检验方式。笔者在现有基础上,构建并完善了包括药品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指标在内的综合评审制框架。建议应进一步推动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并将更多真实世界数据应用于产品评审,以进一步降低药价,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注射剂;区域带量采购;模式;综合评审制
101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9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桑根酮C对游离脂肪酸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改善作用
邢菊玲,刘芬,冯萌,郝梦娇,黄天来,周欣欣,汤湘江
2021, 32(15)
摘要:目的:研究桑根酮C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改善作用。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非诺贝特组(10μmol/L)和桑根酮C低、中、高浓度组(2、4、8μmol/L),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加入1mmol/L游离脂肪酸以诱导建立脂质蓄积模型,且各给药组加入相应含药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中脂质蓄积情况,并测定脂质水平和三酰甘油(TG)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成脂甾醇元件结合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物1α(PGC-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核明显萎缩、体积变小,脂滴数明显增加;细胞中脂质水平、TG含量以及SREBP-1c、FA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PPARα、CPT-1、SIRT1、PGC-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根酮C各浓度组细胞核萎缩不明显、体积大小正常,脂滴数明显减少;细胞中脂质水平、TG含量以及上述PPARα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桑根酮C低浓度组的SREBP-1c蛋白除外)表达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或P<0.01)。结论:桑根酮C可改善HepG2细胞的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α信号通路、提高细胞脂质氧化能力、抑制脂质合成有关。
关键词:桑根酮C;HepG2细胞;脂质蓄积;PPARα信号通路
40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03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复方丹参滴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亚梅,马玉凤,杨世诚,刘园园
2021, 32(15)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预防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效果及其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6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24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20例)和丹参滴丸组(120例)。两组患者均经桡动脉鞘管或者股动脉鞘管缓慢注射碘帕醇注射液1~5mL,并于PCI治疗前后进行静脉水化治疗;丹参滴丸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PCI治疗前3d及PCI治疗后长期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270mg,每天3次。观察两组患者PCI治疗前及治疗后72h的血清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肌酐清除率(Ccr)]、炎症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水平;记录PCI治疗后3d患者CIN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年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CI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肾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72h,两组患者血清Scr、BUN、Cys-C、hs-CRP、IL-6、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cr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丹参滴丸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丹参滴丸组患者治疗后CIN的发生率为4.2%,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3.3%,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和27.5%(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预防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CIN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效果,并可降低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剂肾病;冠心病;预后
65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02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我国已上市PD-1/PD-L1抑制剂经济性评价的系统分析
马越,朱圣文,孙蕾,管欣,陈平钰,李洪超
2021, 32(15)
摘要:目的:为我国医保目录遴选更具经济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并提高相应经济学评价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ofScience、OvidEmbase等数据库,收集我国已上市PD-1/PD-L1抑制剂的经济性评价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0月。利用CHEERS质量评价表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系统分析纳入文献的方法学特征以及经济性评价结果。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所有文献均基于模型,且文献总体质量为中等偏高。但纳入文献仍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为模型设定或选取参数的原因报告不充分,以及临床效果数据和效用值不确定性较大等。纳入文献仅涉及我国已上市的8个PD-1/PD-L1抑制剂中的3个;在与化疗或靶向治疗等方案比较时,有9篇(占64.29%)结果显示含有PD-1/PD-L1抑制剂的治疗方案不具经济性。结论:我国已上市的国产PD-1/PD-L1抑制剂经济性证据缺乏,进口PD-1/PD-L1抑制剂价格较高导致经济性较差,且已有经济性评价在方法学应用和参数选择方面存在不足。制药企业应填补数据空白和调整产品定价策略,研究者应提高研究规范性,医保决策部门应提高对于经济性证据质量的判断,共同促使更具经济性的PD-1/PD-L1抑制剂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关键词:PD-1/PD-L1抑制剂;药物经济学;系统分析
120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01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基于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的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用药错误分析
张青霞,张益志,曾艳,王育琴
2021, 32(15)
摘要:目的:了解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用药错误(ME)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以避免和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从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调取自2012年9月22日-2020年7月9日期间所有高尿酸血症/痛风相关的ME报告,并对ME的上报省份、分级与涉及药品、错误内容、引发人员和错误因素等6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要求的共有179例ME报告,来自11个省市的47家医院,涉及的药品主要包括苯溴马隆(36例,占20.11%)、别嘌醇(31例,17.32%)、碳酸钙D(330例,占16.76%)、转化糖电解质(24例,占13.41%)和碳酸氢钠(22例,占12.29%)。B级ME报告最多(124例,占69.27%);严重ME有3例(占1.68%)。错误内容主要为禁忌证,有70例次(占37.43%,主要涉及的药品是碳酸钙D3和转化糖电解质)。引发ME的人员主要为医师,有126例(占70.39%,引发的主要错误内容是禁忌证)。引发ME的主要错误因素是人员因素,有120例(占67.04%,主要是知识欠缺);其次是环境因素,有33例(主要是设备故障)。结论: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ME主要由降尿酸药物和引起尿酸变化的非降尿酸药物引起;主要错误内容是禁忌证,多由非降尿酸药物引起,而且多由医师引发;错误因素主要为知识欠缺和设备故障。建议加强人员培训或者引入临床用药支持决策系统;同时需要关注药物使用过程相关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用药错误;禁忌证;风险防范
133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00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吉林省公立医院中药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夏昉,崔严尹,刘金萍,赫玉芳
2021, 32(15)
摘要:目的:构建吉林省公立医院中药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提升公立医院中药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1月,采用理论抽样法和目的抽样法分别选取吉林省中药药学工作相关人员20名和该领域专家10名,运用扎根理论和德尔菲法梳理出公立医院中药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进行评分;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意见协调程度较高,最终构建了由5个准则层和27个指标层组成的吉林省公立医院中药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5个准则层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药药学服务管理(0.290)、中药药学服务设备(0.283)、中药处方合理性(0.163)、中药质量管理(0.150)、中药药学服务能力(0.11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吉林省公立医院中药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可为公立医院中药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公立医院可根据该质量评价体系结果来设置优先改进的维度,将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到优先级别高的改进指标上来。
关键词:吉林省;公立医院;中药药学服务;扎根理论;层次分析;德尔菲法;评价体系
178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98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团队情景模拟教育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范玉华,王景浩,贾雪凌,方坤,杨旭,孙向菊,闫静怡,孙艳玲,宋印利,刘潇潇
2021, 32(15)
摘要:目的:探究团队情景模拟教育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名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课程病种为2型糖尿病。随机选取其中30名实习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另外30名实习生作为试验组,采用团队情景模拟教育教学模式。以实习生对两种模式的满意度、毕业考核综合成绩、学习效果自评等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团队情景模拟教育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人文关怀意识以及培养其临床药师的职业态度(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实习生的毕业考核综合成绩显著提高(P<0.001),且专业素养、人文关怀及沟通技巧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学习效果自评方面,试验组实习生除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常用的治疗药物方案这2个项目外,其余项目学习效果的自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团队情景模拟教育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专业教学中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团队情景模拟教育教学模式;临床药学;教学方法
60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97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半枝莲化学成分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牛淑睿,石芸,杨鑫,杨东姨,孙媛,高珣,李伟东,秦昆明
2021, 32(15)
摘要:目的:综述半枝莲化学成分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方法:以“半枝莲”“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ScutellariabarbataD.Don”“chemicalcomposition”“anti-tumoreffect”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GreenMedical等数据库中,组合检索2009年1月-2020年10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半枝莲化学成分的抗肿瘤作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半枝莲含有黄酮类、二萜类、多糖类、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半枝莲不同提取物或不同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与分化,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和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血管生成等;所涉及的通路主要包括Hedgehog信号通路、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Wnt/β-联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Notch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c-Met信号通路等。半枝莲中的抗肿瘤化学成分众多,但这些成分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尚不明确。后续研究可从质量标志物角度探讨半枝莲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并基于组分配伍角度揭示半枝莲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开发利用半枝莲中抗肿瘤活性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半枝莲;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
118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896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