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1 32 18
    • 韩欣悦,聂洪涛
      2021, 32(18)
      摘要:目的:为我国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专利链接制度、平衡原研药企业与仿制药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提供参考。方法:介绍美国专利链接相关配套制度,结合国内外药品专利保护的发展现状和有关制度,分析我国药品专利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专利链接制度包括桔皮书制度、仿制药专利声明制度、仿制药审批等待期以及首仿药市场独占期制度等内容。医药产品领域创新性与可及性面临着“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两难困境。我国药品专利保护存在着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制约着医药产业发展、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利于医药专利纠纷的解决等诸多问题。建议我国可采取建立专利药品数字化信息库、规范现有的仿制药专利声明制度、促进专利诉讼周期与审批等待期的相互协调、增加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措施,促进医药创新与药品可及性的相互协调,共同推动药品知识产权立法的完善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药品专利;创新性;可及性;利益平衡;原研药;仿制药;专利链接制度   
      93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95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吴颖其,张圣雨,殷桐,伍章保,朱斌,沈爱宗
      2021, 32(18)
      摘要:目的:为充分激发临床药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进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简称“国考”)战略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成立部门绩效考核小组,采用文献检索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立业绩分数和绩效分数双重考核的绩效分配方法,并形成绩效公示和反馈机制。收集相关数据,比较2019年4-12月(实施前)与2020年4-12月(实施后)我院临床药师核心工作指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基本药物使用达标情况等。结果:对比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前后,临床药师的用药建议总数从实施前的1192条增至实施后的5226条,增幅达338.42%;用药建议接收数从846条增至4855条,增幅达473.88%;用药建议接收率从70.97%增至92.90%;药学会诊开展数量从195次增至1284次,增幅达558.46%;用药咨询数从1203次增至2719次,增幅达126.02%;2020年4-12月完成患者安全用药评估表660份;13名临床药师所在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率为92.31%(12/13),达标率为69.23%(9/13),11个临床药师所在临床科室门诊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实现了正增长,2个临床药师所在临床科室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实现了正增长。结论:我院制定的临床药师绩效考核体系将“国考”指标与临床药师绩效考核挂钩,可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提供思路,有助于促进医院药学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临床药师;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关键绩效指标;药学服务   
      9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94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赵钰馨,孙秉喆,倪卫星,梁然植,狄斌,苏梦翔
      2021, 32(18)
      摘要:目的:建立阿嗪米特原料药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马来酰肼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以ThermoSyncronisC18为色谱柱,以0.2mol/L乙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激发波长为315nm,发射波长为389nm;流速为1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空白溶剂和阿嗪米特均不干扰马来酰肼的测定;马来酰肼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9.5~300ng/mL(r=0.9999);检测限为4.5ng/mL,定量限为19.5ng/mL;加样回收率为98.79%~103.76%(RSD均小于3.00%,n=9);精密度、稳定性(24h)试验的RSD均不大于5.63%,且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0%(n=6)。3批阿嗪米特原料药中均未检出马来酰肼。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用于阿嗪米特或其他基质中马来酰肼的痕量测定。  
      关键词:马来酰肼;阿嗪米特原料药;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基因毒性杂质   
      50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9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雨昕,邢娜,张志宏,于天颖,马恩耀,王雪,白浩东,曾元宁,王秋红
      2021, 32(18)
      摘要:目的:鉴别生三七及其炮制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指纹图谱。以人参皂苷Rb1为参照,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绘制15批生三七及其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对照品对比确定共有峰。采用SPSS21.0、SIMCA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造成生三七及其炮制品质量差异的标志性成分。采用OMNIC8.2.0软件建立生三七及其炮制品的红外(IR)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对15批生三七及其炮制品的IR指纹图谱吸收峰进行分析。结果:15批生三七有16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11~1.000;炮制品有25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862~1.000;二者共有12个相同的共有峰,并指认其中3个共有峰,分别为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距离为10时,15批生三七可聚为两类,SW1~SW5聚为一类,SH1~SH5、SQ1~SQ5聚为一类;15批炮制品ZW1~ZW5、ZH1~ZH5、ZQ1~ZQ5聚为一类。当距离为5时,15批生三七可聚为3类,SW1~SW5聚为一类,SH2~SH5、SQ2聚为一类,SQ1、SQ3~SQ5、SH1聚为一类;15批炮制品可聚为两类,ZW1~ZW5聚为一类,ZH1~ZH5、ZQ1~ZQ5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104%。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显示,5个峰的VIP值大于1,分别为峰H、峰G、峰J、峰F(人参皂苷Rg1)、峰I。15批生三七及其炮制品IR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8897~1.0000、0.9728~1.0000;共有峰率均为80%~100%,变异峰率分别为0~17.65%、0~18.75%。经吸收峰波数对比发现,生三七在3440、1450cm-1处,炮制品在1530、575cm-1处存在差异。结论:所建HPLC指纹图谱和IR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较好,能有效区分生三七及其炮制品。不同产地生三七及其炮制品的共有峰率高、变异率低,二者化学成分不同;峰H、峰G、峰J、人参皂苷Rg1、峰I为引起生三七及其炮制品质量差异的标志性成分。  
      关键词:三七;炮制品;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不同产地   
      53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9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张礼欣,于小聪,王泽琨,毛春琴,束雅春
      2021, 32(18)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气味信息的不同产地荆芥穗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HeraclesⅡ型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对不同产地荆芥穗进行气味鉴别,根据获取的图谱信息结合AroChemBase数据库、Kovates保留指数定性库进行定性分析;采用AlphaSoftV14.2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采用SPSS22.2软件进行聚类分析(CA)。结果:15批不同产地荆芥穗中共有16个共有峰,经与AroChemBase数据库、Kovates保留指数定性库对比,共得到13个可能存在的成分。不同产地荆芥穗可能存在的成分及感官描述信息基本相同,仅含量存在差别。2号共有峰的色谱峰强度为安徽>甘肃>河南>河北>江苏;6号共有峰的色谱峰强度为安徽>河北>甘肃≈河南>江苏;9号共有峰的色谱峰强度为安徽>甘肃>河南>江苏>河北;13号共有峰的色谱峰强度为安徽≈甘肃>河北>江苏>河南,即代表甲酸甲酯(2号)、α-蒎烯(6号)、3-壬酮(9号)及α-松油醇(13号)这4种成分的色谱峰强度可因产地变化而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CA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6.807%。DFA结果显示,判别因子1和判别因子2的贡献率分别为92.089%和3.982%。CA结果显示,当距离为10时,15批样品可聚为3类,B1~B5、J1~J3聚为一类,A1~A3聚为一类,G1、G2、N1、N2聚为一类,与PCA、DFA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可用于鉴别不同产地的荆芥穗;甲酸甲酯、α-蒎烯、3-壬酮及α-松油醇可能为区分不同产地荆芥穗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荆芥穗;不同产地;化学计量学;气味鉴别   
      2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90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刘旭东,赵亮,曹雪峰,胡杰
      2021, 32(18)
      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心肌肥厚模型家兔心律失常及心肌组织中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低、中、高剂量组(10、25、50μg/kg),CaMKⅡ抑制剂KN-93组(10mg/kg)和右美托咪定高剂量+KN-93组(50μg/kg+10mg/kg),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家兔均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心肌肥厚模型。术后,各给药组家兔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或/和腹腔注射KN-93,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家兔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隔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8周。末次给药后,采用程序性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记录各组家兔早期后除极(EAD)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诱发率,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FS),记录离体楔形心肌组织QT间期、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PD90),测量并计算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HW/BW)以及左心室壁厚度(LVT),检测心肌细胞横截面积以及心肌组织中心房钠尿肽(ANP)和脑钠肽(BNP)mRNA以及CaMKⅡ、磷酸化CaMKⅡ(p-CaMK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家兔EAD、Tdp诱发率和HW/BW、LVT以及心肌组织中ANP、BNP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CaMKⅡ、p-CaMK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LVEF、FS均显著降低,QT间期和内、外膜心肌APD90均显著延长,TDR显著增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显著增大(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家兔EAD、Tdp诱发率和HW/BW(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除外)、LVT(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除外)以及心肌组织中ANPmRNA(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除外)、BNPmRNA(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除外)的相对表达量和CaMKⅡ、p-CaMK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LVEF(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除外)、FS(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除外)均显著升高,QT间期和内、外膜心肌APD90均显著缩短,TDR均显著减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除外)均显著缩小(P<0.05),且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右美托咪定低、中剂量组(P<0.05)。与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和KN-93组比较,右美托咪定高剂量+KN-93组家兔上述指标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心肌肥厚模型家兔心律失常的诱发率,改善其心肌肥厚,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aMKⅡ表达有关。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心肌肥厚;心律失常;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家兔   
      5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89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彭双,杨海源,张敏娟,魏文芝
      2021, 32(18)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重金属铅(Pb)、镉(Cd)、铜(Cu)、汞(Hg)以及有害元素砷(As)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锗、铟、铋元素为内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结果:Pb、As、Cu、Cd、Hg元素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0、0.5~10、5~100、0.5~10、0.2~4ng/mL(r均大于0.997);检测限分别为0.0411、0.0132、0.0573、0.0090、0.0054ng/mL,定量限分别为0.1370、0.0440、0.1910、0.0300、0.0180ng/mL;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6%,Pb、As、Cu、Cd元素稳定性试验(28h)的RSD均小于5%,Hg元素稳定性试验(28h)的RSD小于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89.44%(RSD=5.87%,n=9)、99.56%(RSD=5.46%,n=9)、96.12%(RSD=4.62%,n=9)、105.82%(RSD=2.80%,n=9)、90.23%(RSD=3.59%,n=9)。63批样品中,Pb、As、Cu、Cd、Hg等5种元素均有检出,含量分别为0.1910~1.5276、0.0025~0.0474、0.0341~1.5490、0.0015~0.0788、0.0019~0.0054m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5种元素的含量。  
      关键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重金属;有害元素   
      63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8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媛媛,王巍,鞠成国,贾天柱
      2021, 32(18)
      摘要:目的:建立酒仙茅的微波炮制工艺,并与传统炮制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酒仙茅中仙茅苷、苔黑酚葡萄糖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加酒量、微波功率、闷润时间、微波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仙茅苷、苔黑酚葡萄糖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结合综合加权评分法优化微波炮制的工艺并验证,同时比较生仙茅饮片和炮制品的含量。结果:最优微波炮制工艺为加酒量20%(生仙茅饮片质量的20%),微波功率300W,闷润时间3h,微波时间2min。经3次实验验证,仙茅苷、苔黑酚葡萄糖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及醇溶性浸出物的平均含量分别0.0956%、0.7239%、0.4066%、10.1153%,RSD分别为0.71%、0.54%、0.99%、1.44%(n=3);平均综合评分为99.08分,RSD为0.69%(n=3)。除传统酒炙品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外,传统酒炙品和微波炮制品中仙茅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含量及微波炮制品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显著高于生仙茅饮片,且微波炮制品中仙茅苷、苔黑酚龙胆二糖苷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酒炙品(P<0.05);两种炮制品中苔黑酚葡萄糖苷均显著低于生仙茅饮片,但微波炮制品显著高于传统酒炙品(P<0.05)。结论:优化所得微波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酒仙茅的炮制。  
      关键词:酒仙茅;微波炮制;高效液相色谱法;正交实验;含量测定   
      40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87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何玲,唐简,彭忠田
      2021, 32(18)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奥拉米特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甘草酸二铵60mg/(kg·d)]和奥拉米特低、中、高剂量组[80、160、320mg/(kg·d)],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灌胃异烟肼[75mg/(kg·d)]+利福平[75mg/(kg·d)]14d以复制ATB-DILI模型。与此同时,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给药体积均为20mL/(kg·d),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4d。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生长发育、精神状态、饮食等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计算其肝指数,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肝组织中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核因子κB(NF-κB)的阳性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肝功能指标水平和肝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生长发育迟缓,食欲、精神等差,肝指数和血清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变性、坏死,并伴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中HMGB1、NF-κB、RAGE、TNF-α的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奥拉米特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肝指数和上述血清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肝组织中HMGB1、NF-κB、RAGE、TNF-α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且奥拉米特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奥拉米特低、中剂量组(P<0.05),ALP、TBA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米特能够预防异烟肼联合利福平所致的小鼠ATB-DILI,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肝组织HMGB1和RAGE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关键词:奥拉米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高速泳动族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小鼠   
      5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86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古丽霞,傅咏梅,张蜀,林居逸,邓红,卢永美
      2021, 32(18)
      摘要:目的:建立猴耳环多酚的改良型双水相萃取体系。方法:以猴耳环多酚含量、提取效率和分配系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双水相萃取体系的料液比、乙醇质量分数和超声时间。制备猴耳环不同极性部位的双水相萃取液,以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结合多酚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改良剂。考察含不同质量分数(0~90%)改良剂的改良型双水相萃取体系对猴耳环多酚提取的影响,并与传统提取工艺(超声提取和加热回流提取)进行比较。结果:最优双水相萃取体系为料液比1∶45,乙醇质量分数40%,硫酸铵质量分数11%,室温下超声提取20min。3次验证实验中,猴耳环多酚含量、提取效率和分配系数分别为(28.35±1.01)%(RSD=3.56%,n=3)、(98.87±0.19)%(RSD=0.19%,n=3)和13.25±0.71(RSD=5.39%,n=3)。改良剂为乙酸乙酯。当乙酸乙酯-乙醇混合溶液中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为70%时,改良型双水相萃取体系提取所得萃取物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与超声提取、加热回流提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得率和转移率均显著高于超声提取、加热回流提取(P<0.05)。结论:成功建立提取得率和转移率优于传统提取方法的改良型双水相萃取体系,可一步提取猴耳环多酚。  
      关键词:猴耳环;多酚;改良型双水相萃取;抗氧化活性   
      7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84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管欣,王璐颖,李洪超
      2021, 32(18)
      摘要:目的:为今后开展相关药物经济学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通过4个药物经济学评价典型案例展示可能出现“免费仍不经济”的特殊情况,定义“净价值”的概念来协助进行理论分析,并归纳导致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结果与结论:目标药物之外的背景治疗成本过高、患者存活期间生命质量过低、增量成本-效果比的意愿支付阈值过低、延长生存期间风险事件的成本过高或者健康损失过高以及对照方案价格过低等都有可能影响经济性评价的结果,甚至出现“免费仍不经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困境。药物经济学评价讨论的是干预方案的经济性而非药物的经济性问题,对于存在多种原因所导致的不经济的结果,需要客观看待;从理论上来说,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应当将所有“相关”和“不相关”的成本都纳入计算范畴;药物经济学主要解决的是若干治疗方案之间“性价比”问题,而医疗卫生领域常常还需要面对伦理和公平性等问题,故研究者可能需要跳出药物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从更高、更广的角度进行深入讨论。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免费仍不经济;背景治疗;成本;原因分析   
      8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83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刘胜兰,唐智,陈磊,吴素芬,周玲,廖音娟,张杰
      2021, 32(18)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20(S)-原人参二醇(简称为“PPD”)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以非那雄胺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色谱柱为WatersACQUITYUPLCHSST3,流动相为5mmol/L碳酸氢铵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负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459.40→375.20(PPD)、m/z371.30→315.30(内标)。同时将该法用于临床样品的测定。结果:PPD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25~30.00ng/mL(r=0.9992),定量下限为0.25ng/mL;批内、批间RSD均小于10%,相对误差(RE)为-14.61%~12.69%;提取方法和基质效应均不影响PPD的定量测定。人参皂苷CK片100mg组、人参皂苷CK片200mg组、人参皂苷CK片300mg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服相应药物第84天时的平均cmax分别为18.06、30.03、27.00ng/mL,中位tmax分别为12.0、6.0、12.0h,平均AUC0-t分别为622.52、668.15、1155.97ng·h/mL。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测定人血浆中PPD浓度的方法,且方法灵敏、准确、稳定,操作简便,血浆用量少,可用于临床样本的定量测定。  
      关键词:20(S)-原人参二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蛋白沉淀法;血药浓度   
      55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82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陶广华,吴勇,葛华顺,于布为
      2021, 32(18)
      摘要: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炎症因子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5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拟择期于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下行肺部分切除术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组(L组)和无菌水雾化吸入组(N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以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0.1mg/kg+丙泊酚乳状注射液2.0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4μg/kg行麻醉诱导;于插入双管气管插管后,L组患者雾化吸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5mg/kg加无菌水稀释至20mL,N组患者雾化吸入无菌水20mL,吸入流量均为2L/min。两组患者均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4~12mg/(kg·h)+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0.2~1μg(/kg·min)+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0.05~0.1mg/(kg·h)行麻醉维持。术后8h,L组患者再次雾化吸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5mg/kg加无菌水稀释至20mL,N组患者再次雾化吸入无菌水20mL。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开始前(T1)、单肺通气60min(T2)、拔管后12h(T3)时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乳酸(Lac)、氧合指数(P/F)]、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核因子κB(NF-κB)]水平,麻醉开始5min(t1)、T2、手术结束后15min(t3)时的呼吸及循环参数指标[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心率(HR)、每搏量(SV)],记录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拔管后12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下床时间和拔管后12h咽喉疼痛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1或t1时的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呼吸及循环参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T3时的PaO2、PaCO2、Lac、IL-6、TNF-α、NF-κB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1时,P/F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而L组PaCO2、Lac、IL-6、TNF-α、NF-κB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N组,PaO2、P/F均显著高于同期N组(P<0.05)。两组患者T2、t3时的EVLW、PVPI和L组的SV、N组的HR均显著高于同组t1时,L组的HR、N组的SV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而L组EVLW、PVPI、HR显著低于同期N组,SV显著高于同期N组(P<0.05)。L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后12hVAS评分、术后下床时间、拔管后12h咽喉疼痛发生率均显著短于或低于N组(P<0.05),且苏醒期间未见明显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可有效改善单肺通气患者的通气及氧合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因子释放,减少咽喉疼痛等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单肺通气;围术期;肺功能;炎症因子;并发症   
      68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81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甄路路,刘璐,刘畅,闫美兴
      2021, 32(18)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美罗培南用于新生儿感染的安全性,旨在为该药在新生儿人群中的安全使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ISIWebofScience、国际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网络、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集美罗培南或美罗培南联合其他药物(试验组)对比可替代美罗培南的同类药物(对照组)用于新生儿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1年5月1日。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项RCT,共计209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53,95%CI(0.44,0.65),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使用头孢他啶[RR=0.55,95%CI(0.41,0.74),P<0.0001]、替加环素[RR=0.37,95%CI(0.23,0.59),P<0.0001]、头孢曲松[RR=0.53,95%CI(0.35,0.80),P=0.003]的患儿;试验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RR=0.63,95%CI(0.44,0.92),P=0.02]、新生儿重症多重耐药菌感染[RR=0.37,95%CI(0.25,0.55),P<0.00001]、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RR=0.67,95%CI(0.48,0.94),P=0.02]患儿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的皮疹、胃肠道反应、血红蛋白下降等具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的转氨酶升高、继发真菌感染、肾损伤等具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以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指标时,本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偏倚;以具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指标时,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美罗培南用于新生儿感染的安全性较好,特别是用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重症多重耐药菌感染、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时的安全性优于头孢他啶、替加环素、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物。  
      关键词:美罗培南;新生儿;感染;安全性;Meta分析   
      14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80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杨萍,安薇
      2021, 32(18)
      摘要: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烟酸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对我院心血管内科1例高血压患者使用烟酸注射液导致过敏性休克继发脑梗死的发生与治疗过程进行介绍。通过查阅相关药品说明书及检索相关文献资料,评估该不良反应(ADR)的诱因及严重程度,提出烟酸注射液的合理用药建议。结果与结论: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分析本例患者过敏性休克与烟酸注射液的关联性为“很可能”,继发脑梗死主要考虑与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有关,其中因过敏性休克、血压急剧下降导致脑灌注不足而继发脑梗死的可能性较大。以上症状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定义为“严重的ADR”。临床药师建议临床在使用烟酸注射液时应当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在用药早期密切监测患者反应。对于存在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患者,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待血压回升后,再使用改善微循环等药物以防止继发性脑梗死。临床药师对该类患者应及时进行用药教育,告诫患者后期就诊时务必告知医师此次严重ADR的相关药物,杜绝过敏性休克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再次发生,同时在联用降压药与他汀类药物时加强血压监测及对肌肉毒性等ADR的监护,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烟酸注射液;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脑梗死;临床药师   
      110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79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马祝悦,顾婕,袁红宇
      2021, 32(18)
      摘要:目的:为优化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审核规则、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的处方审核为例。我院审方药师在日常工作中收集PASS系统的不适宜规则,并进行修改和完善。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第4季度(规则修改前)和2020年第4季度(规则修改后)含CNI的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各3000份,对比规则修改前后PASS系统的审核警示情况以及假阳性、假阴性情况。结果:我院PASS系统存在超说明书用药判断过于严苛、审核规则不严格、禁忌证审核存在假阳性情况、药物相互作用未按严重程度分级警示、患者肝肾功能判断不准确、问题描述冗长、系统数据库信息不全面或存在错误、食物和中药对CNI的影响信息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不适宜规则,我院药学部通过制定超说明书用药的规范化管理流程、合理启用PASS系统拦截功能、修改药物禁忌证的假阳性规则、分级警示药物相互作用、结合实验室检查报告进行审核、完善问题描述内容、及时更新维护系统数据库信息以及增加患者教育内容等措施来提高PASS系统审核规则的质量。经过1年的规则优化,PASS系统审核的警示数量从规则修改前的182份减少至规则修改后105份,假阴性、假阳性审核结果占比从25.03%降至0.43%。结论:对审核规则进行优化,可以提高PASS系统的适用性,有利于前置审核工作的顺利推进,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  
      关键词: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前置审核;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审核规则;合理用药   
      116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78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夏露,黄元楷,席晓宇
      2021, 32(18)
      摘要:目的:总结当前我国临床药师和医师协作产出的研究现状,为全面了解相关研究的开展趋势以及临床药师和医师的协作价值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文献,梳理我国临床药师与医师协作产出相关研究的基本特征、使用的产出衡量指标及指标结果,并从时间、医院等级和病种/情形等3个维度探讨临床药师与医师协作产出衡量指标的研究关注点及研究结果。结果与结论:在研究关注点方面,近几年我国产出相关研究数量有所下降,三级医院开展的相关研究较多,而二级医院的研究较少且其评价产出的视角较局限。整体而言,目前研究较关注细菌感染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研究场所多为住院部,研究设计多为历史对照平行试验和单臂试验研究。此外,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3种产出衡量指标呈多样化、科学化和全面化发展。然而,目前研究者对“患者认知水平“”再次发病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临床药学服务成本-效果/效益分析”等复杂、难测量的指标的关注度仍偏低。在研究结果方面,现有大多数研究可证明临床药师和医师协作可显著改善我国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且大部分指标“显著好转”的结果占比趋于稳定或逐步上升,但是当前仍有少部分研究未对协作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相关研究者今后仍需加强对门诊部药学服务、随机对照试验、多病种多情形的研究,并应科学合理地选用产出衡量指标,注重统计学方法的运用,以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关注点,全面探讨临床药师与医师协作的价值。  
      关键词:临床药师;医师;协作;产出衡量指标;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时间;医院等级;病种/情形   
      7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76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凌霄,陈玉欢,王盼盼,李春晓,李学林
      2021, 32(18)
      摘要:目的:综述代谢酶和转运体介导的药食同源中药中黄酮类成分对其他药物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药食同源中药中常见的黄酮类成分,总结代谢酶和转运体对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和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并对代谢酶和转运体介导的药食同源中药中常见黄酮类成分对其他药物的影响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药食同源中药中的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芦丁、甘草苷、柚皮苷、染料木素等黄酮类成分可以提高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代谢和P-糖蛋白、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转运的药物(如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抗肿瘤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等)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和最大血药浓度;槲皮素、山柰酚、芹菜素、柚皮素、染料木素等黄酮类成分对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家族和有机阴离子转运体、有机阳离子转运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减少许多药物类底物如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阿德福韦)等的代谢,降低其清除率,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应充分重视药食同源中药对代谢酶和转运体的影响,同时加强药食同源中药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内研究(尤其是临床研究)及药效学研究。  
      关键词:药食同源;黄酮类成分;药物相互作用;代谢酶;转运体   
      61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75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王嘉薇,尚靖
      2021, 32(18)
      摘要:目的:为恩曲替尼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近年来恩曲替尼的相关文献及临床试验,从基因融合角度出发,综述恩曲替尼治疗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新旧药物进行对比,评估恩曲替尼的优劣。结果与结论:恩曲替尼在NTRK、ROS1、ALK基因融合阳性NSCLC中具有良好的客观缓解率(57%、77%、57%),在ROS1基因融合阳性NSCLC中具有良好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活性(颅内客观缓解率55%),且所致不良事件(AEs)以1~2级居多,有望成为NSCLC的首选一线治疗药物。与上市的数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比较,恩曲替尼的疗效优于第二、三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ROS1)抑制剂色瑞替尼、劳拉替尼,不及第一代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TRK)抑制剂拉罗替尼;其CNS活性优于拉罗替尼和第一代ALK/ROS1抑制剂克唑替尼;该药的AEs发生率略高于拉罗替尼。与最新一代在研ROS1/TRK/ALK抑制剂瑞波替尼和第二代TRK抑制剂selitrectinib比较,恩曲替尼的疗效呈现劣势,但其高CNS活性仍是其优势。但由于恩曲替尼上市时间不长,尚无足够的临床应用数据,且其长期毒性也还需进一步评估,故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恩曲替尼;非小细胞肺癌;复发性基因融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77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74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王领弟,林映雪,王莹,邢婧,孟鑫,葛慧敏,陈星燃
      2021, 32(18)
      摘要:目的:为经典名方辛夷散的临床应用、制剂开发等提供参考和文献证据支持。方法:探索中医古籍数据库、中医古籍文献知识库及中医智库等,对辛夷散的处方历史沿革及方义衍变、组方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考证。结果与结论:辛夷散出自宋代严用和的《严氏济生方》,原方由辛夷仁、细辛、藁本、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甘草、白芷等10味药材组成,主治伤风鼻塞、鼻窒、鼻鼽、鼻渊、鼻息肉等诸多鼻病。历代组方多在原方基础上加减羌活、苍耳子、防风、薄荷等。关于辛夷的药用部位,35首方剂中有13首选用了辛夷仁、22首选用了辛夷。药材用量方面,以各味药材“等分“”每服二钱”居多,原方按当今计量法折算得各药材均为0.82g。服用方法上多继承了原方用法“食后茶清调服”。该方治疗鼻息肉以辛夷、升麻、白芷、防风、藁本、细辛、川芎上行升散、清热通窍,加木通以利胃湿泻火下行,甘草甘缓调和诸药,绿茶降火调服末药,整方升降并用,诸药相合,则诸症自愈。  
      关键词:经典名方;辛夷散;文献考证;历史沿革;方义衍变;组方原理   
      120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73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