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1 32 19
    • 贾国舒,梁毅
      2021, 32(19)
      摘要:目的:借鉴日本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RMP)的经验,为完善我国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日本药品上市后监管的流程,剖析日本RMP中体现出的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指导原则,研究日本RMP在药品上市后安全管理中的制定与应用,对我国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的完善方向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日本药品上市后监管具有动态监管、社会共治的特点。ICH原则贯穿日本RMP管理,日本规定的安全性讨论事项、风险最小化活动等均体现了与ICH原则的内在一致性。日本《药事法》对RMP进行了规定,具体由日本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的上市后安全管理的药物警戒标准(GVP省令)指导制定和实施,由药品上市后调查及试验实施基准的省令(GPSP省令)指导变更。RMP是日本新药上市注册及再审查的必要文件,药企对制定RMP负责,而公众可通过药品和医疗器械综合管理机构(PMDA)订阅媒体系统获取新药RMP,体现了政府-药企-公众多元共治。目前我国RMP监管未成体系且经验不足,缺乏指南文件,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较少。建议我国加强上市后安全数据管理,推进哨点医院与药企药物警戒系统相衔接,增加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和RMP指南,明确药品上市后监管体系,以推行RMP公开为契机,促进药品风险管理社会共治,实现阳光监管、科学监管。  
      关键词:风险管理计划;日本;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药物警戒;上市后研究   
      136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24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胡梦超,刘伟,李磊,柏星驰,殷新鑫,洪峰,耿冬梅
      2021, 32(19)
      摘要:目的:为提高中药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提供有效的改善路径和政策建议。方法:基于2014-2020年38家上市中药工业企业的创新资源投入、产出数据,从全要素视角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样本企业的静态效率,同时给出创新资源使用的4种模式分类;再运用全要素Malmquist指数法,按不同时期和微观个体分析创新资源使用效率的变动分解情况。结果与结论:上市中药工业企业创新资源使用效率水平总体过低,综合效率均值仅为0.293;33家样本企业的创新资源投入产出不合理,无效原因较多来自于纯技术效率不足;38家样本企业的全要素Malmquist指数均值为0.818,效率整体呈衰退趋势,技术进步阻碍是引起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据此,笔者建议提高中药工业企业的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结合规模报酬调整研发投入比例;明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原则,积极开展基础研究性工作;落实“中药工业企业-中医药研究机构”产研平台,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  
      关键词:全要素;创新资源使用效率;中药工业企业;数据包络分析模型;Malmquist指数   
      3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22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严银银,闫敏,武香香,朱鑫,石文博,江梦园,曾华辉
      2021, 32(19)
      摘要:目的:研究藏红花素(CR)对雷公藤甲素(TP)致小鼠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TP配伍减毒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50只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TP低、高剂量组(分别记为“TP-L组“”TP-H组”,300、600μg/kg),TP低、高剂量与CR联用组(分别记为“TP-L+CR组“”TP-H+CR组”,300μg/kgTP+100mg/kgCR、600μg/kgTP+100mg/kgCR),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7d。每天称定小鼠体质量,并记录其死亡情况。末次灌胃后,处死小鼠,取其心脏、肝、肾、睾丸并计算脏器指数;测定其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以及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其心脏、肝、肾、睾丸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测定其肝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TP-L组、TP-H组、TP-L+CR组、TP-H+CR组分别有3、5、2、3只小鼠死亡,存活率分别为70%、50%、80%、70%。与正常组比较,TP-L组、TP-H组小鼠体质量(实验第7天)、心脏指数、肝指数、肾指数(TP-L组除外)睾丸指数和肝组织中T-SOD活性、Bcl-2mRNA的相对表达量,血清中ALT(TP-L组除外)、AST(TP-L组除外)、BUN、Scr水平和肝组织中MDA含量、BaxmRNA的相对表达量、caspase-3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心脏、肝、肾、睾丸组织均出现了明显的病理学变化。与同剂量TP单用组比较,TP与CR联用组小鼠上述指标均不同程度地改善,除TP-L+CR组小鼠的肾指数和血清中ALT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心脏、肝、肾、睾丸组织的病理损伤均明显改善。结论:CR可减轻TP诱导的小鼠心脏、肝、肾、睾丸的损伤,这可能与CR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藏红花素;配伍减毒;脏器损伤;氧化应激;小鼠   
      3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21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杨贵前,刘文,陶玲,沈祥春,宋朔尧,张环,李和蓉,王守莉,石惠云
      2021, 32(19)
      摘要:目的:优化左金果胶胶囊的处方,制备对胃溃疡具有保护作用的现代左金果胶胶囊剂。方法:以果胶、可溶性淀粉、糊精含量为考察因素,以胶囊剂中颗粒的成型性、吸湿性、流动性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左金果胶胶囊的处方。以左金提取物浸膏粉末为原料,采用湿法制粒填充法制备左金果胶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金果胶胶囊中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并采用转篮法考察该胶囊剂在0.1mol/L盐酸溶液中的体外释药行为。通过灌胃75%乙醇复制胃溃疡大鼠模型,以胃溃疡指数、胃溃疡抑制率和胃组织病理切片结果为指标,初步考察左金果胶胶囊(剂量分别为54、108、216mg/kg)的胃溃疡保护作用。结果:左金果胶胶囊的最优处方为果胶含量45%、可溶性淀粉含量12%、糊精含量27%、木糖醇含量1%。体外释放结果表明,1h时左金果胶胶囊中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分别释放了53.76%、54.82%,二者均在8h左右释放完全,且均符合零级释放行为。不同剂量左金果胶胶囊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胃溃疡模型大鼠胃组织的溃疡损伤,显著降低其胃溃疡指数(P<0.01),显著升高其胃溃疡抑制率和碘酸雪夫氏染色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P<0.01)。结论:成功制得对胃溃疡具有保护作用并具有一定缓释效应的左金果胶胶囊。  
      关键词:左金果胶胶囊;胃溃疡;正交实验;缓释效应;大鼠   
      5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19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廖太阳,张力,张皞晟,李晓辰,吴鹏,王培民
      2021, 32(19)
      摘要:目的:基于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探讨“三色散”挥发油减轻膝骨关节炎(KOA)滑膜炎症的机制。方法: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色散”挥发油,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成。提取雄性SD大鼠膝关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采用CCK-8法检测10、25、50、100、250、500、1000μg/mL“三色散”挥发油对FLS存活率的影响;以脂多糖诱导12h建立KOA炎症细胞模型,检测10、250μg/mL“三色散”挥发油对炎症模型细胞中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检测炎症模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水平。结果:提取得到黄色澄清且有独特芳香气味的“三色散”挥发油0.51~0.61g,提取率为0.33%~0.41%(n=9)。从该挥发油中共分离得到化学成分41种,鉴定了其中的30种,其峰面积之和占总峰面积的90.0736%;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芳姜黄酮(17.5739%)、δ-杜松烯(15.4345%)、姜黄酮(11.5095%)等。当“三色散”挥发油质量浓度为10~250μg/mL时,其对FLS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NLRP3、caspase-1、ASC的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色散”挥发油10、250μg/mL组细胞及上清液中上述指标的相对表达量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三色散”挥发油可能通过抑制FLS中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而减少下游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发挥其改善KOA滑膜炎症的作用。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滑膜炎症;NOD样受体家族3炎症小体;三色散;挥发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71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18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王超,岳紫晨,音金萍,蒋筱,卓少元
      2021, 32(19)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肝癌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NOD样受体家族3(NLRP3)抑制剂组(MCC950,4.5mg/kg)、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抑制剂组(VX-765,4.5mg/kg)和健脾益气方低、中、高剂量组(5.25、10.5、21g/kg),除模型组20只大鼠外(其中10只用于判断是否造模成功),其余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DEN(70mg/kg)以复制肝癌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各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健脾益气方各剂量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4周。末次处置后,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检测大鼠肝组织中NLRP3以及细胞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衔接子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前体(pro-caspase-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RIP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细胞核增大和呈团块状,部分可见出血和坏死,并伴有增生灶和结节;其肝组织损伤指数和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以及肝组织中NLRP3、ASC、pro-caspase-1、RIP1、RIP3、MLKL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气方低、中剂量组大鼠的肝组织仍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其高剂量组和各抑制剂组大鼠的炎性细胞浸润均明显减少;且健脾益气方各剂量组和各抑制剂组大鼠的肝组织损伤指数和血清以及肝组织中上述指标水平大部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气方对肝癌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有关。  
      关键词:健脾益气方;肝癌;NOD样受体家族3炎症小体;程序性坏死   
      34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17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旭,郝迪,刘伟伟,王梓,史鹏程,李楠
      2021, 32(19)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Cur-SLN)对心肾综合征模型大鼠心、肾、肺功能及细胞自噬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雷帕霉素组(阳性对照,2mg/kg)和Cur-SLN低、高剂量组(5、10mg/kg),除模型组13只大鼠外(其中3只用于判断是否造模成功),其余各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腹主动脉缩窄合并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法复制心肾综合征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大鼠均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注射24h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观察大鼠心脏、肾、肺组织的病理学形态;检测大鼠心脏、肾、肺组织中LC3、Beclin-1蛋白的分布情况和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CE、FT3含量,心脏、肾指数以及心脏、肾、肺组织中LC3(肾组织中除外)、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AVP含量和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心脏非梗死区心肌细胞明显肥大、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肾非梗死区肾小管结构紊乱、呈囊性扩张,肺泡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心脏、肾、肺组织中LC3、Beclin-1蛋白的阳性表达均增多,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的细胞质、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上皮细胞中。与模型组比较,Cur-SLN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大部分显著逆转;心脏、肾、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程度均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且LC3、Beclin-1蛋白的阳性表达均减少,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细胞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少数分布于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上皮细胞中。结论:Cur-SLN可改善心肾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心、肾、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LC3、Beclin-1蛋白在心脏、肾、肺组织的分布或表达有关。  
      关键词: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心肾综合征;自噬   
      76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16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付传奎,许珂嘉,张子蒙,黄艳,陈志鹏,李伟东,吴丽
      2021, 32(19)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黄䗪虫丸中17种质量标志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10批市售大黄䗪虫丸中尿囊素、次黄嘌呤、红景天苷、羟基芍药苷、甘草苷、异甘草苷、黄芩苷、对甲氧基苯乙酸、汉黄芩苷、肉桂酸、芹菜素、柚皮素、去甲汉黄芩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白杨素、大黄素等17种质量标志物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100-5-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上述17种质量标志物的质量浓度依次在5.74~183.53、6.51~208.24、4.30~137.65、4.60~147.06、4.12~131.76、4.25~135.88、6.31~201.76、4.60~147.06、1.94~62.06、4.47~142.94、0.69~22.06、2.29~73.24、2.33~74.41、1.42~45.29、6.65~212.94、1.11~35.44、1.47~47.06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不小于0.9990)。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耐用性的RSD均小于2%(n=6);17种质量标志物的平均加样回收率范围为96.31%~101.73%,RSD均小于3%(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和耐用性均良好,可用于完善大黄䗪虫丸的质量标准。  
      关键词:大黄䗪虫丸;质量标志物;高效液相色谱法;质量标准;含量测定   
      78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1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梁慧,潘晓君,吕渭升,杨文惠,罗宇琴,潘礼业,霍文杰,李振雨
      2021, 32(19)
      摘要:目的:建立藁本、辽藁本、新疆藁本3种不同基原藁本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为不同基原藁本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法检测并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23批不同基原藁本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色谱峰指认和相似度评价。采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基原藁本药材进行分析,筛选差异成分。结果:藁本、辽藁本、新疆藁本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中分别标定了13、11、11个特征峰,其中5号峰为阿魏酸;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新疆藁本药材与辽藁本药材间的相似度为0.312~0.541,新疆藁本药材与藁本药材间的相似度为0.324~0.682,藁本药材与辽藁本药材间的相似度为0.312~0.671,表明不同基原藁本药材间的差异较大。经CA、PCA、OPLS-DA发现,不同基原藁本药材各自聚为一类;10号峰、13号峰、12号峰、7号峰、6号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为这3种基原藁本药材的差异成分。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不同基原藁本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筛选出了5种差异成分,可用于鉴别不同基原的藁本药材。  
      关键词:藁本;辽藁本;新疆藁本;基原鉴别;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58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1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梁爽,朱华,黄健军,张文涛,卢森华,陈诗曼
      2021, 32(19)
      摘要:目的:研究拳卷地钱总黄酮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0.2mg/kg)和卷拳地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300、150、75mg/kg),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于背部皮下注射25%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复制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的同时,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水,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灌胃体积均为20mL/kg,每天1次,连续10周。末次灌胃后,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小鼠肝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COL-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检测小鼠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Smad2、Smad4、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小鼠肝组织中TGF-β1、Smad2、Smad4、Smad7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肝组织中COL-Ⅰ、COL-Ⅲ、TGF-β1水平以及α-SMA、TGF-β1、Smad2、Smad4的蛋白表达水平和TGF-β1、Smad2、Smad4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组织中Smad7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损伤及胶原纤维增生较明显。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拳卷地钱总黄酮高剂量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显著逆转(P<0.05或P<0.01);拳卷地钱总黄酮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水平,肝组织中COL-Ⅰ水平和TGF-β1、Smad2、Smad4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拳卷地钱总黄酮低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Smad2、Smad4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各给药组小鼠肝组织的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均有所减轻。结论:拳卷地钱总黄酮具有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中TGF-β1、Smad2、Smad4、Smad7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相关。  
      关键词:拳卷地钱;总黄酮;肝纤维化;TGF-β/Smad信号通路;小鼠   
      56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1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玉洁,李宁,王蓉蓉,张淑秋,任国莲
      2021, 32(19)
      摘要: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DTX)-双氢青蒿素(DHA)偶联前药自组装纳米粒(DTX-S-S-DHANPs)的稳定性、体外释放特征及组织分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DTX-S-S-DHA的体外分析;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包封率(EE)为评价指标,考察DTX-S-S-DHANPs在不同介质[水、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和RPMI1640培养基]中的物理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以含或不含10mmol/L二硫苏糖醇(DTT)的30%乙醇溶液为释放介质,采用小杯法考察DTX-S-S-DHANPs中DTX-S-S-DHA的体外释放特征;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考察经DiR染料标记的DTX-S-S-DHANPs(DTX-S-S-DHA/DiRNPs)在乳腺癌荷瘤模型小鼠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肿瘤靶向性。结果:在稳定性实验中,DTX-S-S-DHANPs在水、生理盐水、PBS、RPMI1640培养基中振荡24h内,其粒径、PDI、EE均无明显变化;在4℃条件下保存时,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其在生理盐水中的粒径逐渐增大,在PBS中的粒径逐渐减小,且在两者中的EE逐渐降低至75%以下,而在水和RPMI1640培养基中的粒径、PDI、EE均无明显变化。在体外释放实验中,DTX-S-S-DHANPs中的DTX-S-S-DHA在含10mmol/LDTT的释放介质中基本不释放;而在不含DTT的释放介质中,其24h累积释放率可达83%,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释放特征。在组织分布实验中,DTX-S-S-DHA/DiRNPs在小鼠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明显多于其他组织(心、肝、脾、肺、肾)。结论:DTX-S-S-DHANPs在不同介质中均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且在水和RPMI1640培养基中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其在还原环境中能迅速释放出母药,具有很好的肿瘤靶向性。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双氢青蒿素;偶联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稳定性;体外释放;组织分布   
      7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1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存金,谢婷,周云峰,邓杰华,吴喆,黄招光
      2021, 32(19)
      摘要:目的:考察市售右归丸中铜(Cu)、砷(As)、镉(Cd)、汞(Hg)、铅(Pb)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评价其安全风险。方法:以钇(89Y)、铟(115In)、铋(209Bi)为内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各元素的含量。设置ICP-MS的条件为雾化气流量0.95L/min,辅助气流量1.2L/min,等离子体气(氩气)流量18L/min,泵速30r/min;设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射频功率为1200W,模拟阶段电压为-1750V,脉冲阶段电压为1300V,偏转装置电压为-12V,检测器为模拟和脉冲双模式。对各元素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并对45批市售右归丸样品进行测定。运用危害指数(HI)对各元素非致癌性风险进行分析,并拟定各元素的最大残留阈值(MRL)。结果:Cu、As、Cd、Hg、Pb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200、1~50、0.4~30、0.2~6、2~100μg/L,r均大于0.9990;定量限分别为0.67、0.23、0.20、0.07、0.27μg/L,检测限分别为0.20、0.07、0.06、0.02、0.08μg/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5%(n=6或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96%~100.89%,RSD为2.23%~3.62%(n=3)。45批右归丸样品中Cu、As、Cd、Hg、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2、0.28、0.07、0.05、0.62mg/kg,各元素的叠加HI小于1。右归丸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低于拟定的MRL(Cu、As、Cd、Hg、Pb的MRL分别为20、2、1、0.2、5mg/kg或者111.11、4.44、2.22、1.48、8.89mg/kg)。结论:所建方法可用于测定右归丸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市售右归丸的常见重金属污染率低,安全风险小。  
      关键词:右归丸;重金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限度;最大残留阈值;危害指数   
      48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0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晓珊,李凯童,金三娣,胡巧红
      2021, 32(19)
      摘要:目的:优化姜黄素(CUR)醇传递体(CUR-TEs)的处方。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UR-TEs中CUR的含量。采用注入法制备CUR-TEs,并以包封率和载药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其处方进行优化及验证,然后考察以最优处方制得的CUR-TEs的性质。结果:CUR-TEs的最优处方为卵磷脂用量4%、CUR用量0.13%、1,2-丙二醇用量25%、聚山梨酯80用量1%。最优处方的验证实验结果显示,CUR-TEs包封率和载药量的综合评分为93.04±2.16,与预测值(91.19)的相对误差为2.03%。以最优处方所制得的CUR-TEs的包封率为(91.17±1.35)%、载药量为(0.94±0.02)%、粒径为(190.64±15.97)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86±0.007、Zeta电位为(-12.74±1.60)mV。结论:优化后的CUR-TEs处方稳定性良好,具有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所制得的CUR-TEs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姜黄素;醇传递体;高效液相色谱法;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处方优化   
      87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07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袁双丽,袁圆,安晓婕,郦昱琨,颜明智,冯文玲,赵军
      2021, 32(19)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冠心病患者中氯吡格雷吸收与代谢相关基因CYP2C19(*2、*3、*17)、ABCB1C3435T、PON1Q192R多态性的关系,并探讨其人群特征和合并疾病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期间行氯吡格雷吸收与代谢相关基因检测的112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CYP2C19代谢表型及ABCB1C3435T、PON1Q192R基因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民族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1126例患者中,携带CYP2C19*2、*3和*17基因型的分别有1126例,携带ABCB1C3435T基因型的有1109例,携带PON1Q192R基因型的有1123例,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携带CYP2C19的超快代谢型(UM)患者有66例(5.86%),快代谢型(EM)患者有459例(40.76%),中间代谢型(IM)患者有476例(42.27%),慢代谢型(PM)患者有125例(11.10%);其中UM代谢表型患者中BMI>24的比例显著高于IM、PM代谢表型患者(P<0.05);UM代谢表型患者中汉族的比例显著低于EM、IM、PM代谢表型患者(P<0.05),维吾尔族的比例显著高于EM、IM、PM代谢表型患者(P<0.05)。携带ABCB1C3435T野生型(CC)、杂合型(CT)、突变纯合型(TT)基因型的患者分别有355、538、216例;其中TT基因型患者中汉族的比例显著低于CC、CT基因型患者(P<0.05),维吾尔族的比例显著高于CC、CT基因型患者(P<0.05);TT基因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CT基因型患者(P<0.05)。携带PON1Q192R野生型(GG)、杂合型(GA)、突变纯合型(AA)基因型的患者分别有365、519、239例;其中AA基因型患者中汉族的比例显著低于GG、GA基因型患者(P<0.05),维吾尔族的比例显著高于GG、GA基因型患者(P<0.05);AA基因型患者中汉族的比例以及BMI≤24的比例均显著低于GA基因型患者(P<0.05),维吾尔族的比例、BMI>24的比例以及合并高血压的比例均显著高于GA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不同CYP2C19代谢表型及ABCB1C3435T、PON1Q192R基因型患者间均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且CYP2C19UM代谢表型患者中BMI>24的比例较高,ABCB1C3435TTT基因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较高,PON1Q192RAA基因型患者中BMI>24及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  
      关键词:氯吡格雷;代谢表型;基因多态性;新疆地区;冠心病   
      101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06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红莲,周琼,张峻,黄桦,王晶晶,姚勤
      2021, 32(19)
      摘要:目的:研究血浆标本病毒灭活处理对伏立康唑、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血药浓度检测的影响。方法:以我院36例住院患者分别行常规伏立康唑、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血药浓度检查后剩余的血浆为检测标本(每种药物的含药血浆均为9份),根据各药物的常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按3个一组将其分别分为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混合标本;然后将不同浓度水平的混合标本分别分为灭活组和非灭活组,每组3份。灭活组标本采用56℃干式恒温金属浴加热30min进行灭活处理,非灭活组标本不作处理。两组血浆样本分别进行前处理后,采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4种药物的血药浓度,比较其检测结果差异。结果:含伏立康唑、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血浆标本经56℃干式恒温金属浴加热30min灭活后依然较稳定;相较于非灭活组,灭活组低、中、高浓度水平混合血浆样本中上述4种药物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5%。结论:采用二维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标本中伏立康唑、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血药浓度时,可采用56℃干式恒温金属浴加热30min的方法对血浆标本进行灭活。  
      关键词:伏立康唑;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血药浓度;血浆标本;病毒灭活   
      78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0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罗梦林,王璇,白浩,陈万一
      2021, 32(1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雾化吸入多黏菌素辅助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Embase、PubMed、Webof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3月)中关于雾化吸入多黏菌素联合常规治疗(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对照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队列研究。对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临床研究,包括2项RCT和11项队列研究,共计10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OR=1.53,95%CI(1.17,2.00),P=0.002]、微生物清除率[OR=1.46,95%CI(1.11,1.91),P=0.0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OR=0.88,95%CI(0.68,1.14),P=0.32]、肾功能损害发生率[OR=1.04,95%CI(0.72,1.49),P=0.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雾化吸入多黏菌素联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微生物清除率。但本结论尚需要更多设计严格、长期随访的大样本RCT加以证实。  
      关键词:雾化吸入;多黏菌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Meta分析;疗效;安全性   
      135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03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田璐璐,祝德秋,武丹,吴涓,钱石静,李洁,亓展,童姗姗,宋丹騑,陈丽竹,张莎,陈蓓蕾
      2021, 32(19)
      摘要:目的:为药学科普视频课件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现阶段慢病患者用药存在的问题及用药管理的关键点,确定本次科普主题、内容、形式,完成视频拍摄制作,并进行宣传推广。采用问卷调查及统计我院药学门诊的接诊情况,分析科普视频的播出效果。结果:本科普视频课件主题为药师助力居家慢病患者自我用药管理;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用药安全“五时刻”,确定科普内容为了解药师、认识药品、服用药品、加用药品、检查药品、停用药品6个单元,采用PPT视频讲解形式;每单元平均时长约25min。第1单元视频推出后2个月内,视频总点击量共计39327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7份(回收率为97.0%);其中80人(占82.5%)认为观看视频对其有帮助。第1单元视频播出后2个月内,我院药学门诊接待量(1160人次)与去年同期的2个月(568人次)相比增长了104.2%,与播出前2个月(977人次)相比增长了18.7%;因观看视频知晓药学门诊前来咨询的患者达99人次,挂号就诊的患者中咨询视频课件示范演示及反复提及的药物相关问题共占55.6%。结论:药师以安全合理用药为主旨进行科普视频课件的开发是一项有益探索。增加病种范围、定位于不同人群,或聚焦不同种类药品并利用多种形式推广,是今后药学科普工作的尝试方向。  
      关键词:药学;科普视频;课件;慢病;自我用药管理   
      101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01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赵 洁,李 巍,王皋俊
      2021, 32(19)
      摘要:目的:评价某公立医院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国采”)政策的执行情况,以期为推进以价值医疗为导向的国采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市某公立医院涉及的国采中选的抗菌药物共计6个品种、12个品规进行具体分析。调取该医院国 采实施前1年(即2019年4月20日-2020年4月19日)和实施后1年(即2020年4月20日-2021年4月19日)的药品使用数据,分析其价格变化、仿制药替代率、日均费用(DDDc)、实际节省费用等指标,提出问题及建议,并评估国采政策实施效果是否体现价值医疗的核心内涵。结果:国采实施后,该医院中选抗菌药物价格平均降幅为63.44%,原研药价格平均降幅为27.38%,仿制药替代率平均为25.59%;该医院中选抗菌药物的DDDc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4种药物的降幅在10%~40%,盐酸莫西沙星片降幅达到80.14%;6种抗菌药物相较国采前共节省约52.13万元,其中进口药盐酸莫西沙星片和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共节省49.53 万元(占抗菌药物总节省费用的94.97%)。结论:基于价值医疗角度的国采政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提高了药品可获得性,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少医保基金支出,有助于进一步减轻患者用药负担。而目前,国采政策实施面临的困难还包括药品价格需回归合理区间、外企需改变策略寻求突破、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之间的质量差异会导致疗效 差异等。为此,笔者认为医药市场结构应正向转变、以价值医疗助力医保调控、优化一致性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健康 水平。  
      关键词:药品;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价值医疗;实施效果   
      10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000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杨春松,张伶俐,李佳圆,俞 丹,杨亚亚,吴小芳
      2021, 32(19)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抽动障碍(TD)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儿童TD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基 于保护动机理论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的儿童TD 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理论假设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进行多元 线性回归分析,并开展路径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共纳入31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8.38±2.54)岁,平均病程为(3.19±2.46) 年;用药依从性平均得分为(5.70±1.69)分,其中15.1%为依从性低,37.5%为依从性中等,47.3%为依从性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显示,有无共患病(β=0.124,SE=0.167,P=0.011)、主要监护人受教育程度(β=0.236,SE=0.110,P<0.000 1)、生活质量(β= 0.399,SE=0.112,P<0.000 1)和服用药物种类(β=0.166,SE=0.047,P=0.001)是影响儿童TD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严重性(β=0.295,95%置信区间:0.103~0.493)、外部回报(β=0.830,95%置信区间:0.662~1.002)、自我效 能(β=0.200,95%置信区间:0.057~0.353)、易感性(β=0.220,95%置信区间:0.084~0.352)和生活质量(β=0.353,95%置信区间:0.211~0.500)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均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生活质量在外部回报和依从性变量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 应值的13.9%)。结论:儿童TD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建议各级医疗机构的儿科医务工作者从严重性、易感性、外部回报和自我效 能去管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提高患者及其监护人对疾病及用药不依从的严重性和易感性的认识,同时弱化外部回报和增加自 我效能,最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儿童;抽动障碍;用药依从性;保护动机理论;结构方程模型;影响因素   
      57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9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庞克坚,唐萍,魏沣,杨新洲,唐辉
      2021, 32(19)
      摘要:目的:为我国破布木属Cordia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国破布木属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 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我国破布木属植物共有6种,分别为破布木C. dichotoma Forst. f.、橙花破布木C. subcordata Lam.、二叉破布木 C. furcans Johnst.、台湾破布木 C. cumingiana Vidal、越南破布木 C. cochinchinensis Gagnep.和毛叶破布木 C. myxa L.。我国破布木属植物富含黄酮类、挥发油类、酚类、脂肪酸类和类胡萝卜素类等化合物,主要具有抗癌、肝脏/心脏保护、抗 溃疡、抗氧化、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杀虫、抗菌、抗病毒、降血糖和降血脂等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用开发价值。但其相关研究还缺 少单体化合物、药理作用机制、毒理学方面的研究;且研究对象主要为破布木、毛叶破布木以及橙花破布木,缺少对二叉破布木、台湾破布木和越南破布木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破布木属;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58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9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尹怡铭,万新焕,赵方舒,倪雯婷,李保宏,王晓晴,孙允红,田景振
      2021, 32(19)
      摘要:目的:了解垂盆草在肝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垂盆草在肝病治疗中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 考。方法:以“垂盆草”“药理作用”“肝病”“Sedum sarmentosum Bunge”“pharmacological action”“liver disease”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检索2000年5月-2021年5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近20年来垂盆草在肝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整理归纳。结果与结论:垂盆草可通过下调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miR-124表达,从而发挥保肝降酶、 抗肝损伤的作用;通过抑制TGF-β/TGF-β受体(TβR)/肿瘤抑制因子(Smad)信号通路活性以及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从而发挥抗肝 纤维化的作用;通过参与胆汁酸的转运与合成,降低ALT、AST、ALP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从而发挥抗胆汁淤积的作用;通过抑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骨髓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的表达,增加G1期肝癌细胞数量,从而发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垂盆草在临床上多以中药复方形式治疗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 妊娠期肝病、终末期肝病及其并发症等。垂盆草具有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但目前其用于治疗肝病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动物或细胞实验层面,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  
      关键词:垂盆草;肝病;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126
      |
      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996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