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1 32 23
    • 刘文,朱炯,王翀,胡增峣
      2021, 32(23)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完善国家药品质量通告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从基本情况、实施程序、实施现状及成效、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国家药品质量通告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结果与结论:国家药品质量通告制度经过了公报阶段、公告阶段、通告阶段,目前已成为发布及时、程序严谨且具有法律制裁性的药品监管措施。国家药品质量通告的发布过程包括告知抽检企业药品不合格的事实、对不合格药品进行风险控制、对被通告单位进行法律救济、准备国家药品质量通告内容、对外发布国家药品质量通告等5个步骤。近年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国家药品质量通告的发布力度不断加大。国家药品质量通告的发布在倒逼药品生产企业提高药品质量、提升药监部门公信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省级药监局也存在不合格报告书送达不及时、对涉嫌假冒中药饮片的追溯时间过长、对申诉的初审把关不严等问题。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大对省级药监局的培训、审核以及惩戒力度;同时,省级药监部门也需强化责任担当和业务能力建设,重视相关工作并加强日常监督。  
      关键词:国家药品质量通告制度;药品质量;药品监管   
      66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34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张宸,凡馨,金秋晨,陈永法
      2021, 32(23)
      摘要:目的:借鉴日本儿童药定价及价格激励政策,为我国儿童药价格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日本药品定价策略,总结日本儿童药价格激励政策及其实施现状与效果,提出完善我国儿童药价格体系的建议。结果与结论:日本医保药品定价策略包括医保目录准入定价和医保目录内药品价格调整两种类型,其中儿童药价格激励政策主要包括儿童新药初次定价补正加算、目录内新增儿童适应证加算和其他措施(如符合条件的药品可获得间接价格补偿、卫生技术评估时要考虑儿童因素等)等。整体而言这些措施加快了日本儿童药研发上市、有效推动了日本儿童药发展。笔者建议我国应开展体现儿童药特殊性的卫生技术评估,对儿童药医保支付价格予以适当的直接价格激励,并合理制定儿童适用的药品品规的价格并给予价格激励,以促进我国儿童药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药;定价机制;价格激励政策;加算;日本   
      61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3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肖晓,周雅思,彭楚茵,邓金清,王来友,朱文博
      2021, 32(23)
      摘要:目的:研究溶瘤病毒M1(简称“M1病毒”)诱导宫颈癌细胞C-33A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滴度(0、0.001、0.01、0.1、1、10PFU/cell)M1病毒处理后C-33A细胞的存活率;将C-33A细胞分为对照组(0PFU/cell)和M1病毒低、中、高剂量组(0.001、0.01、0.1PFU/cell),加入相应滴度病毒,培养48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感染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C/EBP同源蛋白(CHOP)、胱天蛋白酶12(caspase-12)、caspase-3、活化的caspase-3(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经不同滴度M1病毒处理后,C-33A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趋势。与对照组比较,M1病毒各剂量组细胞的凋亡率和感染率以及中、高剂量组细胞中CHOP、caspase-12、cleaved-caspase-3(中剂量组除外)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M1病毒可诱导宫颈癌细胞C-33A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内质网应激通路有关。  
      关键词:溶瘤病毒M1;宫颈癌;C-33A细胞;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   
      40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32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颜羽昕,张春艳,高晓阳,马月宏
      2021, 32(23)
      摘要:目的:研究蒙药额力根-7对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模型组(空白血清)和额力根-7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10%、15%、20%额力根-7含药血清)。各组细胞均先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溶液(0.2mg/mL)培养48h以复制肝纤维化模型,然后再加入相应空白或含药血清。检测各组细胞的光密度(OD)值并计算增殖抑制率(加血清后培养24、48、72h时);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周期分布和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PI3K、Akt、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加血清后培养24h时)。进一步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额力根-7低、中、高剂量组(135、270、405mg/kg),每组10只。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其余各组大鼠均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10周。末次灌胃后,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肝组织中CollagenⅠ、α-SMA、PI3K、Akt、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给药组细胞的OD值(培养72h时的中、高剂量组除外)、S期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晚期凋亡率、早期凋亡率(低剂量除外)、总凋亡率和G2/M期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和大鼠肝组织中CollagenⅠ、α-SMA、PI3K、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额力根-7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有关。  
      关键词:肝纤维化;额力根-7;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肝星状细胞;大鼠   
      8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31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贾梦楠,朱明军,王永霞,李彬,郝轩轩,王新陆,于瑞,常鑫迪,李洁薇
      2021, 32(23)
      摘要:目的:探讨槲皮素(Que)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血管紧张素-(1-7)-Mas轴[ACE2-Ang-(1-7)-Mas轴]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下原代大鼠心肌收缩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2d日龄大鼠的心肌组织,分离、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并构建心肌细胞ACE2基因沉默模型。实验分为12组,其中AngⅡ组、AngⅡ+小干扰RNA(siRNA)组、AngⅡ+A779组为模型组,AngⅡ+氯沙坦组为阳性对照组,AngⅡ+Que40组、AngⅡ+Que80组、AngⅡ+siRNA+Que40组、AngⅡ+siRNA+Que80组、AngⅡ+A779+Que40组、AngⅡ+A779+Que80组为实验组,另设空白组、siRNA组。其中AngⅡ终浓度为1×10-6mol/L,siRNA终浓度为50nmol/L,Que终浓度分别为40、80μmol/L,A779(Mas受体拮抗剂)终浓度为1μmol/L,氯沙坦终浓度为1×10-4mol/L。分别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ACE2、Ang-(1-7)、Ma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Na+/Ca2+交换通道(NCX)、钙泵(SERCA2a)、磷蛋白(PLB)等3种心肌收缩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AngⅡ组比较,AngⅡ+Que80组细胞中的Mas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AngⅡ+氯沙坦组细胞中的ACE2、Mas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AngⅡ+Que40组细胞中的ACE2、Ang-(1-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ngⅡ+siRNA组比较,仅AngⅡ+siRNA+Que40组Ang-(1-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ngⅡ+A779组比较,仅AngⅡ+A779+Que40组Ang-(1-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AngⅡ+Que40组NC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AngⅡ+氯沙坦组NC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AngⅡ+A779组比较,AngⅡ+A779+Que80组NC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Que一定程度上提高了AngⅡ诱导大鼠心肌细胞模型中ACE2-Ang-(1-7)-Mas轴的表达,从而调节心肌收缩蛋白。  
      关键词:槲皮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血管紧张素(1-7)-Mas轴;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心肌收缩蛋白   
      47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29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姗姗,田春雨,张国伟,马雷雷,李继安,刘佳璇,刘颖,李爽,李小龙,沈佳欢
      2021, 32(23)
      摘要:目的:研究芍药苷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设置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90mg/kg)和芍药苷高、中、低剂量组(90、60、30mg/kg),每组8只大鼠。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通过饲以高糖高脂饲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的方法建立T2DM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测定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值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测定大鼠血清中糖化血清蛋白(GS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血清中GSH-Px、SOD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空腹血糖值、血糖曲线下面积、血清中生化指标(GSP、TC、TG、MDA、CK-MB、cTnⅠ)水平、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心肌组织中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或增加(P<0.05或P<0.01);心肌组织排列相对不规则,部分肌纤维断裂。与模型组比较,除芍药苷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和血清中SOD、MDA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水平外,芍药苷各剂量组大鼠的上述指标水平均得到显著回调(P<0.05或P<0.01)。结论:芍药苷可调节T2DM模型大鼠的糖脂代谢、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抑制其心肌细胞凋亡,对其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心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下调心肌组织中Bax、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芍药苷;2型糖尿病;心肌损伤;细胞凋亡   
      44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28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张祉思,程婉秋,江涛,沈志滨,陈艳芬,陈聪,司徒莹,唐春萍
      2021, 32(23)
      摘要:目的:研究滇乌碱诱导大鼠心律失常的毒性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滇乌碱低、高剂量组(0.09、0.14mg/kg)和乌头碱组(阳性对照,0.88mg/kg),每组8只。各给药组大鼠每天灌胃相应药物1次,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7d。末次灌胃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心电图变化,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腺苷三磷酸(ATP)含量、心肌细胞中Ca2+含量、心肌组织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以及雷诺定受体2(RyR2)、Ca2+-ATP酶(SERCA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滇乌碱低剂量组大鼠QRS波时限、校正后QT期间(QTc间期)均显著延长(P<0.01),心肌细胞中Ca2+含量显著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ATP含量、Ca2+-Mg2+-ATP酶活性、Na+-K+-ATP酶活性和SERCA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滇乌碱高剂量组和乌头碱组大鼠心率均显著增快(P<0.05或P<0.01),QRS波时限、QTc间期均显著延长(P<0.01),心肌细胞中Ca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中ATP含量、Ca2+-Mg2+-ATP酶活性、Na+-K+-ATP酶活性和RyR2、SERCA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滇乌碱可导致大鼠心律失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组织中Ca2+-Mg2+-ATP酶、Na+-K+-ATP酶活性,下调心肌组织中钙转运相关蛋白RyR2、SERCA2的表达,从而导致Ca2+超载有关。  
      关键词:滇乌碱;心律失常;钙超载;腺苷三磷酸;雷诺定受体2;Ca2+-ATP酶;毒性机制   
      38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26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邢欣,赵大庆,王思明,于士婷,李懿轩,刘美辰
      2021, 32(23)
      摘要:目的:研究山药蛋白(DOT)防治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E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mg/kg)的方法复制DIED大鼠模型。实验设置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DOT低、中、高剂量组(0.3、0.6、0.9mg/kg)和西地那非组(阳性对照,4.4mg/kg),每组9只大鼠。在糖尿病模型已建立成功、开始诱导DIED发生的阶段,各组大鼠开始灌胃相应溶液,每天1次,连续11周。测定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PG)值、勃起次数、勃起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以及阴茎海绵体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以评价DOT对DIED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选择30mmol/L葡萄糖诱导48h建立高糖损伤小鼠海绵体内皮细胞(MCECs)模型,并给予125、250、500μg/mLDOT进行干预,然后检测细胞活力,以评价DOT对高糖损伤MCECs的影响。继而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筛选正常MCECs与高糖损伤MCECs、高糖损伤MCECs与250μg/mLDOT处理的MCECs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两组细胞间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选择6个关键基因在mRNA水平上进行验证。结果:不同剂量DOT对DIED模型大鼠体质量降低、FINS和IR升高、勃起次数减少、勃起率降低以及阴茎海绵体组织中eNOS、cGMP含量降低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作用,其中高剂量DOT作用后DIED模型大鼠的上述指标变化均被显著逆转(P<0.05或P<0.01)。125、250、500μg/mLDOT均可显著提高高糖损伤MCECs的活力(P<0.05或P<0.01)。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与正常MCECs比较,高糖损伤MCECs中共有48个差异表达基因;与高糖损伤MCECs比较,DOT处理的MCECs中共有779个差异表达基因;两组差异表达基因在生物学过程注释中均以细胞过程为主、在细胞组分注释中均以细胞部分为主、在分子功能注释中均以绑定分子功能为主,并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错配修复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在两组差异表达基因中,共得到Aldh1a1、Abcc5、Tac1等13个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DOT均可显著回调高糖损伤MCECs中上述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经验证,DOT可以显著逆转高糖损伤MCECs中关键基因TGF-β3、Txnip、Aldh1a1、Loxl1、Mt1、Mt2的mRNA表达。结论:DOT对DIED模型大鼠的症状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纤维化、降低氧化应激等生物学途径,从而改善海绵体内皮功能有关。  
      关键词:山药蛋白;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转录组测序技术;纤维化;氧化应激;差异表达基因   
      49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24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晓明,王文豹,郭丽娜,宋波,董巍,徐天娇,王晓丽
      2021, 32(23)
      摘要:目的:研究白屈菜碱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屈菜碱低、中、高剂量组(0.125、0.25、0.50mg/kg)和阳性对照组(护肝片,0.42g/kg),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8周建立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5周开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水,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10周。末次灌胃后,计算大鼠肝指数;测定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水平;观察大鼠肝组织中胶原纤维蛋白染色情况;测定大鼠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蛋白表达水平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磷酸化水平,以及上述蛋白对应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指数,血清中AST、ALT、HA、Hyp水平,肝组织中胶原纤维蛋白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和α-SMA、LC3-Ⅱ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62蛋白表达水平,PI3K、Akt、mTOR的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p62、PI3K、Akt、mTOR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屈菜碱低剂量组大鼠PI3K、mTOR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白屈菜碱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除中剂量组肝指数、HA水平外)的变化均被显著逆转(P<0.05)。结论:白屈菜碱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细胞自噬有关。  
      关键词:白屈菜碱;肝纤维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自噬   
      1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23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冯磊,杨建敏,杨然,孙丽,董莉丽,张清伟
      2021, 32(23)
      摘要:目的:研究槲皮素对人宫颈鳞癌顺铂耐药细胞SiHa/DDP的逆转作用。方法:测定顺铂对SiHa/DDP细胞的耐药指数以及槲皮素对SiHa/DDP细胞的逆转耐药倍数;考察槲皮素(0.005μg/mL)、顺铂(2.5μg/mL)、顺铂联合槲皮素(2.5μg/mL顺铂+0.005μg/mL槲皮素)、槲皮素联合通路抑制剂(0.005μg/mL槲皮素+20nmol/L雷帕霉素)对SiHa/DDP细胞凋亡率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mTOR、肿瘤多药耐药蛋白(P-gp)、p70核糖体S6激酶(p70S6K)]表达的影响。结果:顺铂对SiHa/DDP细胞的耐药指数为5.19,槲皮素对SiHa/DDP细胞的逆转耐药倍数为4.00。与单用顺铂和单用槲皮素比较,顺铂联合槲皮素、槲皮素联合雷帕霉素均可显著升高SiHa/DDP细胞的凋亡率(P<0.05),显著降低Akt、mTOR、p70S6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P-gp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槲皮素可逆转SiHa/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槲皮素;宫颈鳞癌;SiHa/DDP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耐药性;逆转   
      47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22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任宇,管欣,张瑶,马爱霞
      2021, 32(23)
      摘要:目的:对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片用于高血压患者卒中预防的药物经济性进行评价。方法:使用Excel2016软件构建马尔可夫模型,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限为20年,循环周期为1年。从卫生体系角度出发,使用成本-效用分析法对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片用于高血压患者卒中预防的药物经济性进行比较,并用敏感性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结果:与依那普利片相比,依那普利叶酸片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21323.04元/质量调整生命年,大于3倍202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7341元)。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与概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基础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使用依那普利叶酸片预防卒中相较于依那普利片不具有经济性。  
      关键词:预防;卒中;药物经济学;依那普利叶酸片;依那普利片;高血压;卫生体系   
      48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20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吕凤俊,李思,孙凤军,樊继山
      2021, 32(23)
      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免疫层析法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酶放大免疫(EMIT)法检测霉酚酸血药浓度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LC-MS/MS法、EMIT法分别检测61份口服吗替麦考酚酯的儿童患者不同时相点血样中的霉酚酸血药浓度,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Wilcoxon配对检验、Passing-Bablok回归、Cusum法、Spearman相关分析、Bland-Altman散点图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荧光免疫层析法、LC-MS/MS法、EMIT法检测的霉酚酸血药浓度结果均呈非正态分布。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显示,荧光免疫层析法与LC-MS/MS法、荧光免疫层析法与EMIT法检测结果的回归方程分别为C荧光免疫层析=0.9283CLC-MS/MS+0.9617和C荧光免疫层析=0.8807CEMIT-0.4882,Cusum法检验显示回归偏倚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荧光免疫层析法与LC-MS/MS法、荧光免疫层析法与EMIT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0.929(P<0.0001)。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显示,荧光免疫层析法与LC-MS/MS法检测结果的差值中有3.28%的差值散点在一致性界限外(±1.96SD),荧光免疫层析法与EMIT法检测结果的差值中有1.64%的差值散点在一致性界限外(±1.96SD)。Wilcoxon配对检验结果显示,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高于LC-MS/MS法检测结果(Z=3.76,P=0.0002)、低于EMIT法检测结果(Z=-5.96,P<0.0001)。结论:荧光免疫层析法与LC-MS/MS法、EMIT法均分别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荧光免疫层析法所测霉酚酸血药浓度结果高于LC-MS/MS法结果、低于EMIT法结果,可用于床旁快速检测。在根据不同方法检测结果进行临床用药时,需要考虑检测方法的差异性。  
      关键词:霉酚酸;血药浓度;荧光免疫层析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酶放大免疫法   
      165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19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锦爽,戚冉冉,王万虹,周浩,陈春望,张荣林
      2021, 32(23)
      摘要:目的:考察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AAMI合并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Ⅱ~Ⅳ级的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RNI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相同的基础规范化药物治疗、生命体征支持治疗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在此基础上,ARNI组患者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口服,起始剂量为25mg/次,每日2次;此后逐渐调整剂量至200mg/次,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口服,起始剂量为5mg/次,每日2次;此后逐渐调整剂量至10mg/次,每日2次。两组患者长期服药,在用药后1、3、6个月时至门诊随访。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指标,记录用药后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试验(6MWT)数据和心源性再入院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后1、3、6个月时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3、6个月时,ARNI组患者的NT-proBNP、sST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6MWT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患者的E峰与A峰流速比值、肺动脉压力、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心源性再入院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AAMI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较依那普利能更为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尤其是左心室收缩功能),减轻患者心肌细胞的炎症反应并保护心肌细胞,从而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性心功能不全;预后   
      12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1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胡紫馨,谢金平,王苑如,邵蓉
      2021, 32(23)
      摘要:目的:评价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治疗B细胞血液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利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HTA)方法进行评价,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国外HTA官方网站,数据库的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1年3月20日。按照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纳入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对CAR-T疗法治疗B细胞血液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HTA报告、5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5篇经济学研究。在有效性方面,CAR-T疗法治疗B细胞血液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有效性,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总缓解率(ORR)在63.5%以上、完全缓解率(CR)为77.1%(95%CI:62.8%~87.1%),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ORR为70.0%(95%CI:53.0%~80.0%)、CR为25.5%(95%CI:13.9%~42.1%),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ORR在44.4%以上。在安全性方面,CAR-T疗法治疗过程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发生率在20%以上,1/3或以上(个别研究认为发生率为9%)的患者发生了神经毒性,感染发生率为12.2%~33.3%,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23.4%(95%CI:8.6%~49.8%)。在经济性方面,纳入研究多认为CAR-T疗法具有经济学优势,但均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评价的结果。结论:CAR-T作为新兴的血液恶性肿瘤治疗产品,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级较低、基本可控;而经济性尚需结合在国内实际开展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评价。  
      关键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B细胞血液恶性肿瘤;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91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17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赵秋玲,肖胜龙,张龙凤,陈婷,杨琳
      2021, 32(2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吞咽障碍肿瘤患者口服用药中的药学服务方式,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以典型案例为依据,分析临床上吞咽障碍的肿瘤患者在口服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临床药师给予的用药指导与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发现吞咽障碍肿瘤患者在口服用药时存在给药位置不当、缓控释制剂打开胶囊后管饲给药、给药途径受限、咬碎细胞毒性药物、靶向药物的溶解性不明、多种药物联用时的相互作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的疾病特点、药剂学、药动学、药效学、药物溶解性、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协助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如巧用适宜的给药位置和方式、采用局部给药的方式、基于药剂学知识(新剂型特征)遴选适宜的剂型、熟悉细胞毒药物和靶向药物的特点以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重视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指导护理人员正确给药等。患者用药不当的情况得以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治疗,利用自身药学知识的优势进行药学干预,这有助于促进吞咽障碍肿瘤患者正确口服用药。  
      关键词:临床药师;吞咽障碍;肿瘤患者;口服用药;合理用药;药学服务   
      68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16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晓霞,熊伟,刘永平,陈彩萍,张启祥,林能明
      2021, 32(23)
      摘要:目的:实现住院药房片剂的精细化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基于智慧药学,对单独使用自动分包机模式下的分包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在取药、拆药、加药等环节中应用掌上电脑(PDA)条码扫描技术,实现批号和库存的实时追踪,完善片剂的药品闭环管理。比较流程改进前后调剂的差错率,人力资源消耗工时以及药师/护士满意度。结果:流程改进后,片剂调剂差错率从流程改进前的1.637‰降到0.082‰(P<0.01),人力资源消耗工时从(7.52±0.33)h缩减至(5.11±0.24)h(P<0.01),药师/护士满意度从66.5%提高到93.4%(P<0.01)。结论:在全自动药品分包机的基础上,通过PDA条码扫描技术的应用,规范了住院药房片剂的管理,补充完善了药品闭环信息,实现了批号追踪与库存管理,降低了片剂调剂差错率,提高了药师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智慧药学;精细化管理;PDA条码扫描技术;全自动药品分包机   
      7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15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陈辞,李卓,阳波,王胜峰
      2021, 32(2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儿童难治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脓毒血症治疗中的药学监护,为该病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难治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脓毒血症患儿的诊疗过程。根据患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性,临床药师建议抗感染方案调整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60mg/(kg·d),每8h给药1次+左氧氟沙星10mg/kg,每12h给药1次;针对患儿全身炎症反应重的临床表现,临床药师建议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mg/kg,每12h给药1次抗炎辅助治疗;同时,临床药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儿进行个体化用药监护(包括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血药浓度监测、不良反应监测以及氧气雾化给药教育等),并对患儿随访1年。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建议。患儿的脓毒血症得以控制,病情好转予以出院;随访中患儿未出现软骨及关节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免疫力低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长、气管插管、恶性肿瘤等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治疗药物监测在儿童重症感染治疗中非常必要,权衡利弊、满足一定条件后,儿童可以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感染;在有效的抗感染治疗下,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脓毒血症患儿全身炎症反应。  
      关键词:儿童;难治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脓毒血症;药学监护   
      76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14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迎春,鲁卓林,高 艳,孙燕燕
      2021, 32(23)
      摘要:目的:规范我国儿童非处方(OTC)药品使用,控制儿童自我药疗风险,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随机向13个省、直辖市的零售药店从业人员和16个省、直辖市的家长发放问卷,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针对零售药 店从业人员和家长在儿童OTC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结果:药店端问卷填写人数5 367人,有效填写人数 5 353人,有效填写率为99.74%;消费者端(家长)问卷填写人数6 111人,有效填写人数5 094人,有效填写率为83.36%。调查结 果显示,93.67%的零售药店配备了1~2名执业药师;药店从业人员的学历以大专居多(46.59%),专业知识相对薄弱,非常了解药 学专业知识的仅占30.00%;药店从业人员可以提供基础的药学服务,但对儿童年龄、体质量等信息不敏感,仅44.11%的从业人员 会根据患儿年龄、体质量核准给药剂量;98.09%的药店会定期进行OTC药品知识培训,但对儿童相关用药知识缺乏重视;仅五成 左右的药店从业人员对儿童OTC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非常清楚。约70%的家长不完全了解处方药、绿色标OTC 药品与红色标OTC药品的区别,不清楚居家OTC药品的治疗风险;63.06%的家长根据经验选购OTC药品,23.05%的家长依赖药 品广告选购OTC药品;92.64%的家长会在使用OTC药品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但对药品说明书很多内容存在理解盲点。在 OTC药品使用过程中,46.21%的家长曾给孩子服用成人OTC药品,且41.54%的家长不会进行儿童用量的换算;52.89%的家长表 示给孩子服用OTC药品后出现过不良反应。结论:药店从业人员整体学历较低,专业水平亟待提高,对儿童OTC药品的了解不够 全面,缺乏儿童用药知识相关培训;家长对儿童OTC药品认知度较低,在儿童OTC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用量不准确、用药成人化 等诸多问题。笔者建议应提高药店从业人员准入标准,增加执业药师配备数量;组织儿童安全用药专项培训,提高药店药学服务 能力;加强对零售药店的监管,制订儿童OTC药品使用药学服务规范;加强儿童合理用药宣传教育,普及儿童OTC药品安全用药 知识;充分发挥药师的指导作用,重视对患儿家长的用药指导。  
      关键词:零售药店从业人员;家长;儿童;非处方药;安全用药   
      106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12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田 塬,唐贵菊,王继婷,徐 勇,李亚玲
      2021, 32(23)
      摘要:目的:厘清药学服务发展历程,总结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价值体现,为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提升药师的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药学服务发展历程(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进行梳理,分析我国药学服务现状,明确药学服 务在合理用药、人文价值和医疗资源方面的价值体现,对未来药学服务的发展进行展望。结果与结论:药学服务发展历程经历了 “以药品供应为中心”“以促进合理用药为重心”和“以患者为中心”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在不断扩 大和多样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学服务水平整体较为滞后,且不同等级医院的药学服务模式存在等级差异。药师通过药学 服务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促进了合理用药;通过药学服务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生命质量及满意度;通过药学服务参 与了医疗质量管理,节约了医药卫生资源。药学服务作为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 代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药学服务价值,进一步加大对药学服务的支持力度;药学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联合 其他学科协作服务,以实现各地区、各医疗机构药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药师;药学服务;发展历程;价值;医疗资源   
      86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1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海沙尔江·吾守尔,杜可欣,杨瑶瑶,周 越,胡 琳,郑 波,管晓东,史录文
      2021, 32(23)
      摘要: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延迟处方策略(DAP)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为其在我国卫生体系、尤其是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中应用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查阅PubMed、ProQuest Health & Medical Complete、Springer 等数据库,以DAP策略在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为例,介绍DAP的定义及实施过程、DAP策略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的原理和实施效果。结果与结论:DAP是一类患者根据病情进展而延迟使用的抗菌药物处方,其立足于在偏好敏感型决策场景下进行医患协同决策,进而有助于减少或避免使用抗菌药物。DAP策略在以英国为代表的高收入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被纳入相关呼吸道感染临床指南中。但无论是从认知层面还是从效果层面,各国在实施DAP策略时仍存在分歧。建议未来相关学者加强对DAP策略在我国卫生系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以促进我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延迟处方;呼吸道感染;研究进展   
      109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10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滕舒慧,周梦婕,于冰清,杨文婷
      2021, 32(23)
      摘要:目的:总结中药活性成分抗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及相应新剂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脑胶质瘤的新剂型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脑胶质瘤”“机制”“中药活性成分”“剂型”“glioma”“mechanism”“activ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osage form”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组合检索2010年1月-2021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中药活性成分抗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及相应新剂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中药活性成分(如木犀草素、没食子酸、黄芩苷元、槲皮素、山柰素等)可通过诱导自噬、调控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相关细胞因子活性等作用机制,发挥抗脑胶质瘤的作用。目前中药活性成分已被设计成多种靶向制剂,如基于生物特异性的靶向制剂(包括纳米粒靶向制剂、微乳制剂、水凝胶制剂、以内源性细胞为载体的靶向制剂等)、基于肿瘤微环境的靶向制剂(包括靶向肿瘤细胞内活性氧升高效应的制剂、靶向肿瘤内环境谷胱甘肽过表达的制剂、靶向肿瘤弱酸性环境的制剂等)等,提高了药物的滞留时间以及生物利用度,增强了药物的靶向性,延迟了药物的多药耐药,进而提高了药物疗效。目前中药活性成分抗脑胶质瘤的剂型研究多是基于紫杉醇、山柰素等常规药物成分,较为单一,后续应开发更多中药活性成分抗脑胶质瘤的新剂型。  
      关键词:中药活性成分;剂型;脑胶质瘤;靶向递药   
      65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09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孙为刚,施 峰,孙从永,徐希明,余江南
      2021, 32(23)
      摘要:目的:综述抗肝肿瘤天然活性成分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微球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抗肝肿瘤药物新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先归纳PLGA纳米粒/微球的制备方法、后处理方式以及肝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概况,再总结不同类型抗肿瘤天然活性成分的PLGA纳米粒/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结果与结论:PLGA纳米粒/微球的制备方法有溶剂挥发法、高压均质法、喷雾干燥法等;后处理方式主要有灭菌处理、稳定化处理以及表面修饰等;肝靶向递药系统主要有被动靶向、主动靶向、物理化学靶向、仿生型等。目前有以挥发油类(如莪术油)、萜类(如多烯紫杉醇、甘草次酸、斑蝥素)、生物碱类(如青藤碱、硫酸长春新碱)、苯丙素类以及黄酮类(如槲皮素、姜黄素)等抗肝肿瘤天然活性成分制备的PLGA纳米粒/微球。这些纳米粒/微球大多数均具有良好的抗肝肿瘤活性和肝靶向递药特性,且对肝脏的毒副作用较小。  
      关键词:抗肝肿瘤;天然活性成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微球;靶向递药   
      107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108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