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1 32 4
    • 许洪皓,魏岚,李媛,陈晓丽,刘娜,李树祥
      2021, 32(4)
      摘要:目的:为医药制造业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参考。方法:以沪深股市上市的医药制造业企业为对象,应用ROSTContentMining6.0软件对纳入企业2017-2019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文本和环境保护文本按照时间、所有制和生产药品类型等3个维度进行分类文本分析,并对其语义网络和节点中心度进行分析。结果:由纳入企业的社会责任文本可见,从时间维度来看,纳入企业在2017-2019中较为关注“员工“”社会责任“”发展”,且3年的高频词较为稳定;从所有制维度来看,国有控股企业更关注“发展“”精准扶贫”,私人控股企业更关注“员工”,集体控股企业更关注“社会责任”;从生产药品类型维度来看,中药制药企业的“精准扶贫”词频更高。由纳入企业的环境保护文本可见,从时间维度来看,纳入企业近年来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并且在文本中对于环境保护的描述也更为细致;从所有制维度来看,私人控股企业相对于集体控股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更加关注;从生产药品类型维度来看,由于生产药品类型的不同,化学药、中药、生物制药、原料药生产企业在污染物及其处理工艺都有各自的特点。语义网络和节点中心度分析结果显示“,发展“”保护“”精准扶贫”是社会责任文本语义分析网络中中间中心度较高的3个高频词,中间中心度分别为5.555、1.695、1.521;而“排放”和“监测”是环境保护文本语义分析网络中中间中心度较高的两个关键词,中间中心度分别为3.856、1.914,进一步反映出纳入企业在旅行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对上述问题的关注度较高。结论:我国上市医药制造业企业对于社会责任有着较为广泛的共识,较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并很好地结合了当前的社会热点;对于环境保护,作为高污染行业的医药制造业企业也较好地履行了环保职责。  
      关键词:药品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文本分析;语义网络;上市公司   
      173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26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王晶
      2021, 32(4)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促进其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2010年1月-2020年6月发布的、药品说明书修订内容明确的中成药品种,归纳并分析修订内容、特点及不足,提出修改建议。结果与结论:在修订内容明确的107个中成药品种中,安全性项目为修订重点,修订“禁忌”项的有106个(占99.07%),修订“注意事项”项的有103个(占96.26%),修订“不良反应”项的有102个(占95.33%),修订“警示语”项的有49个(占45.79%)等。涉及修订的药品剂型主要为口服制剂,其次为注射剂和少量外用/直肠/阴道剂型。修订内容突出了中成药适用的中医证型,强调了含有毒性和化学药成分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化了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但也存在缺乏量化表述、缺乏系统全面的药物相互作用提示、其他未修订的相关项目也有待完善等问题。建议中成药说明书修订以安全用药为核心,提供明确的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清晰具体的用药注意、系统全面的药物相互作用,以促进中成药的安全合理使用。  
      关键词: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修订;分析   
      91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25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许越,卢家明,王静,宋钰珺,尹善美,胡明
      2021, 32(4)
      摘要:目的:从消费者视角评价社会药房电子处方及远程药学服务试点现状和实施效果,为完善和优化社会药房电子处方及远程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成都市6个区县、36家药店的264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3.0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基于χ2检验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种影响因素在消费者满意度中的分布和差异;随机选取接受过该项服务的消费者进行半结构访谈,通过Nvivo12.0软件进行文本分析以提炼该服务存在的问题。结果:本次研究共向成都市各区消费者发放问卷271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有效回收率为97.4%。264名受访者中,有178位(67.9%)对电子处方及远程药学服务有所了解;有197位(74.6%)在药店接受过电子处方及远程药学服务;有202位(76.5%)表示对该项服务有需求,且有63位(23.9%)表示愿意为此服务付费。197位接受过该项服务的受访者中,有163位(82.2%)对使用体验表示满意或十分满意,仅有1位(0.5%)对该项服务表示不满意;其中,等待时间、购药需求的满足程度、工作人员态度、服务平台配置、远程执业医药师的资质和服务质量是主要的满意度影响因素,且该项服务还存在电子处方流转难、服务监管措施不足、医师和药师资质证明不足、文化堕距、服务流程不规范等问题。结论:社会药房电子处方及远程药学服务在技术水平、制度设计和社会认同上仍有所不足,建议相关部门实施鼓励政策,进行技术优化;及时跟进配套政策,加强监管;加大社会宣传和监督,促进社会药房电子处方及远程药学服务不断进益并长效发展。  
      关键词:社会药房;电子处方;远程药学服务;消费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成都   
      124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23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施雯慧,巴磊,周健,姚捷,张学宁,王冠融,谭晓艳,孙志明
      2021, 32(4)
      摘要:目的:比较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药物警戒信号管理体系,为建立和完善我国药物警戒信号管理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分析法,系统对比欧盟、美国和日本的相关监管机构在药物警戒信号定义、来源、检测方法和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异同,并对我国药物警戒管理工作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欧盟、美国和日本的监管机构对于信号的定义并不统一,欧盟药品管理局采用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第8工作组的定义,美国FDA采用自定定义,而日本监管机构未有明确定义;目前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仍主要依靠自发报告系统,且均已开展基于自发报告系统的信号检测,其中欧盟以比例报告比值比法为主,美国以多项伽马泊松分布缩减法为主,日本以报告比值比法为主;欧盟对于信号管理流程设有专门的指南,而美国和日本尚缺乏。建议我国应加快健全药物警戒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系统的药物警戒实践指南,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并推进数据挖掘方法在信号检测中的应用,以加速我国药物警戒工作的规范化、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欧盟;美国;日本;药物警戒;信号;主动监测;数据挖掘;启示   
      10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22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刘庆香,武正华,赖雅琳,范国荣,范琦
      2021, 32(4)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肠道菌群对吡嗪酰胺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吡嗪酸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大鼠灌胃混合抗生素(硫酸链霉素+硫酸新霉素)构建伪无菌大鼠模型。建模后,两组大鼠灌胃吡嗪酰胺(150mg/kg),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167、0.333、0.667、1、1.5、2、3、4、6、9h时从眼眶静脉丛采血0.1mL,给药后12、24h时从眼眶静脉丛采血0.3mL。以非那西丁为内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吡嗪酰胺和吡嗪酸的浓度。以Agi-lentZorbaxSB-Aq为色谱柱,以0.2%甲酸水溶液(含8mmol/L乙酸铵)-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以电喷雾电离源为离子源,离子源温度为500℃;碰撞气为氮气,压力为10psi;质谱传输接口温度为100℃;质谱监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采集模式为正离子模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124.0→79.0(吡嗪酰胺)、m/z125.1→79.1(吡嗪酸)、m/z180.0→110.2(内标),去簇电压分别为55、26、85V,碰撞电压分别为24、23、28V。使用DAS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比较。结果:吡嗪酰胺和吡嗪酸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5000ng/mL(r=0.9976)、100~12500ng/mL(r=0.9990);定量下限分别为25、100ng/mL;批内、批间准确度为92.93%~100.50%,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基质效应试验的RSD均不高于8.42%(n=6或n=3)。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体内吡嗪酰胺的tmax显著延长(P<0.01),而其余药动学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肠道菌群改变可导致单剂量吡嗪酰胺的吸收延迟。  
      关键词:吡嗪酰胺;吡嗪酸;大鼠;肠道菌群;药动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58
      |
      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2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赵建平,吴丽敏,鲁晓娜,王辉,王潘,张振强,徐江雁,谢治深
      2021, 32(4)
      摘要:目的:研究白术乙醇提取物(AM)对秀丽隐杆线虫(简称“N2线虫”)寿命的影响,并基于转录因子SKN-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N2线虫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100μmol/L姜黄素,下同)和AM低、中、高剂量组(100、200、300μg/mL,下同),考察正常、氧化应激(40mmol/LH2O2)条件下AM对N2线虫寿命的影响(以平均存活时间计)以及正常条件下AM对N2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以子代数量计)。用700μmol/LH2O2建立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氧化应激模型,采用MTT法考察阳性对照和AM低、中、高剂量对模型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人胚胎肾上皮细胞293T转染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质粒后,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考察阳性对照和AM低、中、高剂量作用24h以及AM中剂量作用12、18、24h对Nrf2-ARE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考察阳性对照和AM低、中、高剂量对N2a细胞中Nrf2下游抗氧化基因NQO-1、HO-1mRNA表达以及对N2线虫中SKN-1下游抗氧化基因GCS-1、GST-7、GST-10、HSP-60、HSP-16.2、SOD-3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AM各剂量组N2线虫在正常、氧化应激下的平均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第1天子代数量(除AM高剂量组外)、第2天子代数量(除AM低剂量组外)和总子代数量(除AM低剂量组外)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阳性对照组和AM中、高剂量组N2a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AM各剂量组293T细胞中Nrf2-ARE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以及AM中剂量组293T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的Nrf2-ARE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均显著增强(P<0.01),并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AM各剂量组N2a细胞/线虫中HO-1、NQO-1(除阳性对照组外)、GCS-1(除AM低剂量组外)、GST-7(除阳性对照组和AM低剂量组外)、GST-10、HSP-60(除AM低剂量组外)、HSP-16.2(除阳性对照组和AM低剂量组外)、SOD-3(除阳性对照组和AM低剂量组外)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AM可延长N2线虫在正常和氧化应激状态下的寿命,并可提高线虫的繁殖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KN-1/Nrf2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白术;乙醇提取物;秀丽隐杆线虫;寿命;氧化应激;核因子E2相关因子2;SKN-1   
      112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19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窦一田,尚懿纯,刘春柳
      2021, 32(4)
      摘要:目的:预测辛通畅络法载体——复方肾苏Ⅱ之君药“柴胡-黄芩”药对干预足细胞病变的可能作用靶点与机制,为辛通畅络法防治足细胞病变序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柴胡、黄芩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蛋白,借助Cytoscape3.2.1软件绘制“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在OMIM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及DigSee在线文本中检索足细胞病变相关靶点,利用Venny2.1.0在线作图工具获取其与“柴胡-黄芩”作用靶点的交集基因。分别应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3.2.1软件的“CytoNCA”插件构建交集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学分析,获取核心预测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并通过OmicShareTools在线作图平台实现富集结果的可视化。结果:基于TCMSP数据库检索结果,获得有对应靶点的活性成分44种,其中柴胡13种、黄芩32种,豆甾醇为两者共有成分;潜在作用靶点较多的化合物为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等;节点度值较高靶点蛋白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PTGS1、核受体共激活因子2、热休克蛋白90α等,分别与37、30、25、25个活性成分相关联。获取“柴胡-黄芩”作用靶点与足细胞病变相关靶点交集基因20个,包括PTGS2、VEGFA、MMP9、TNF、IL6等。上述交集基因的PPI网络图共包含节点20个、连线110条,MMP9、VEGFA、IL6等基因处于核心位置。GO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生物信息条目154个(P<0.05),包括生物过程条目139个、细胞组成条目8个、分子功能条目7个。其中,生物过程主要涉及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细胞组成主要涉及细胞外间隙、胞外区、质膜外侧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蛋白质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生长因子活性等。同时,获得KEGG通路富集条目47个(P<0.05),主要涉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类风湿关节炎、疟疾、癌症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结论:复方肾苏Ⅱ之“柴胡-黄芩”药对活性成分可能通过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类风湿关节炎、疟疾、癌症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转导途径作用于MMP9、VEGFA、IL6、TNF等靶点,从而发挥对足细胞病变的干预作用。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柴胡-黄芩”药对;足细胞病变;靶点;机制   
      123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1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张志宏,邢娜,彭东辉,王秋红,匡海学
      2021, 32(4)
      摘要:目的:对黄瓜子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黄瓜子粗多糖(CCL),然后以AmberliteFPA90Cl阴离子和AmberliteFPC3500H阳离子串联交换树脂柱和离子交换纤维素DEAECellulose52柱对CCL进行分离、纯化得到CCL-M2、CCL-M3、CCL-M6等3种多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和紫外、红外光谱等多种技术对3种均一多糖的纯度、分子量、结构和单糖组成等进行分析。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考察CCL-M2、CCL-M3、CCL-M6(质量浓度均为0.4、0.8、1.2、1.6、2.0mg/mL)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并计算其半数清除浓度(IC50)。结果:CCL-M2、CCL-M3、CCL-M6均为吡喃糖形式的均一多糖,分子量分别为9.614×106、2.024×107、3.343×107Da。CCL-M2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其摩尔比为5.1∶2.6∶1.7∶1.4∶31.6;CCL-M3和CCL-M6的单糖组成均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其摩尔比分别为1.7∶3.8∶6.4∶3.3∶1.3和1.3∶3.0∶3.2∶4.4∶8.9。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3种均一多糖对DPPH·、·OH、O2-·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其对DPPH·的清除活性强弱顺序为VC>CCL-M2>CCL-M3>CCL-M6(IC50依次为0.309、1.240、1.489、1.713mg/mL),对·OH的清除活性强弱顺序为VC>CCL-M2>CCL-M6>CCL-M3(IC50依次为0.968、1.032、1.233、1.356mg/mL),对O2-·的清除活性强弱顺序为VC>CCL-M2>CCL-M3>CCL-M6(IC50依次为0.335、0.379、0.812、1.662mg/mL)。结论:从黄瓜子中分离得到3种吡喃糖形式的均一多糖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以CCL-M2的活性最强。  
      关键词:黄瓜子;均一多糖;分离;纯化;抗氧化活性   
      90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16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吴琪,陈运中,吴高明
      2021, 32(4)
      摘要:目的:研究丹皮酚与顺铂联用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G-6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4µmol/L)、丹皮酚组(50mg/L)和低、中、高浓度联用组(50、100、200mg/L丹皮酚+4µmol/L顺铂)。采用CCK-8法检测经药物作用24、48、72h时的细胞增殖率,采用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经药物作用24h时的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经药物作用24h时细胞中PI3KCA、Akt、mTOR、P-gp、PTEN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细胞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率和细胞中PI3KCA、Akt、mTOR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P-gp、PTEN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顺铂组和丹皮酚组比较,高浓度联用组细胞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率和细胞中PI3KCA、Akt、mTOR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P-gp、PTEN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中、低浓度联用组上述部分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皮酚与顺铂联用可抑制MG-63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这种作用可能与下调PI3KCA、Akt、mTORmRNA表达,上调P-gp、PTENmRNA表达有关。  
      关键词:丹皮酚;顺铂;骨肉瘤;PI3K/Akt/mTOR信号通路;增殖;凋亡   
      63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15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晓,石慧,丁晶鑫,俸婷婷,刘雄伟,刘畅,周英
      2021, 32(4)
      摘要:目的:鉴定并分析不同基原八爪金龙药材中黄酮及香豆素类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HF-MS/MS)。色谱柱为ZorbaxEclipse-C18,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0.3mL/min,自动进样器温度为4℃,进样量为2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扫描模式为正、负离子模式,加热器温度为325℃,鞘气压力为45arb,辅助气压力为15arb,吹扫气压力为1arb,电喷雾电压为3.5kV,毛细管温度为330℃,透镜电压为55%,扫描模式为一级全扫描(m/z100~1500)、数据依赖性二级质谱扫描(dd-MS2,TopN=10),分辨率为70000(一级质谱)、17500(二级质谱),碰撞模式为高能量碰撞解离。通过参考ChemSpider、mzCloud、mzVault、PubChem等国内外专业数据库,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和对照品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并比较含量。结果与结论:从朱砂根、百两金、红凉伞等3种不同基原的八爪金龙药材中共分离47个成分,鉴定出17个黄酮类化合物,包括9个黄酮醇类(槲皮素3-O-鼠李糖苷7-O-葡糖苷、杨梅素、芦丁、毛里求斯排草素、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槲皮苷、美恩西汀)、3个黄烷-3-醇类(表棓儿茶素、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2个二氢黄酮类(黄颜木素、圣草酚)及3个其他类{3(-2,3-二氢苯并[1,4]二噁英-6-基)-7-羟基-2-三氟甲基-4-酮、墨沙酮、OriciacridoneF},10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岩白菜素、([7-羟基-4-甲基-2-氧代-2H-色烯-6-基)氧基]乙酸、[7(-羧基甲氧基)-4-甲基-2-氧-2-羟色基-3-基]乙酸、4,9-二羟基7H-呋喃并[3,2-g]色烯-7-酮、6,7-二羟基-4-甲基香豆素、七叶内酯、秦皮素、7,8-二羟基-4-甲基香豆素、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醛酸、二十烷酮}。含量分析结果显示,黄酮、香豆素类化合物中,3种不同基原八爪金龙药材中共有5个共有成分,分别为岩白菜素(2号峰)、[7(-羧基甲氧基)-4-甲基-2-氧-2-羟色基-3-基]乙酸(5号峰)、墨沙酮(16号峰)、槲皮素(18号峰)、Oriciac-ridoneF(26号峰),且共有成分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除5个共有成分外,其余22个成分均为差异化学成分,分别为1、3、4、6~15、17、19~25、27号峰对应的化合物,其中3、6、8、23号峰对应的化合物仅存在于红凉伞中;12~15、19号峰对应的化合物仅存在于百两金中。UPLC-QE-HF-MS/MS法可高效、精确、快速地鉴别不同基原八爪金龙药材中黄酮类、香豆素类化学成分。  
      关键词:八爪金龙;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黄酮类成分;香豆素类成分;结构鉴定;含量   
      269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14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钟镥,刘川,何青秀,张静,张艺
      2021, 32(4)
      摘要:目的:建立藏药二十五味驴血丸的指纹图谱,测定其中5种成分的含量,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秦皮乙素为参照,绘制10批藏药二十五味驴血丸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同时采用相同的HPLC法测定藏药二十五味驴血丸中5种成分的含量;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0批藏药二十五味驴血丸共有11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8;共指认了秦皮乙素、荭草苷、异牡荆素、异金雀花素和鞣花酸等5个共有峰。秦皮乙素、荭草苷、异牡荆素、异金雀花素、鞣花酸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32~11.092μg/mL(r=0.9996)、2.766~24.893μg/mL(r=0.9995)、1.400~12.600μg/mL(r=0.9998)、0.600~5.400μg/mL(r=0.9995)、49.447~445.025μg/mL(r=0.9994);精密度、稳定性(24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9%(RSD=2.33%,n=3)、91.39%(RSD=1.22%,n=3)、90.28%(RSD=1.88%,n=3),98.76%(RSD=2.53%,n=3)、101.45%(RSD=2.84%,n=3)、100.44%(RSD=1.38%,n=3),100.91%(RSD=1.73%,n=3)、97.78%(RSD=2.07%,n=3)、99.15%(RSD=1.28%,n=3),100.27%(RSD=1.81%,n=3)、98.38%(RSD=1.89%,n=3)、101.92%(RSD=1.17%,n=3),95.50%(RSD=0.67%,n=3)、99.89%(RSD=0.38%,n=3)、100.10%(RSD=0.65%,n=3)。含量分别为0.175~0.310、0.351~0.632、0.274~0.395、0.186~0.278、6.956~8.636mg/g。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批藏药二十五味驴血丸样品可聚为两类,其中S1~S4为一类、S5~S10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178%。结论:所建指纹图谱稳定、可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可用于藏药二十五味驴血丸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藏药二十五味驴血丸;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含量测定   
      104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1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罗伦才,童妍,张兴国,陈礴,钟振东
      2021, 32(4)
      摘要:目的:研究愈疡胶囊对细菌感染皮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TLR/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愈疡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以阿莫西林计120mg/kg)和愈疡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根据MIC设定),每组10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鼠烧伤皮肤构建细菌感染皮炎模型。造模成功24h后,各药物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d。计算给药第1、3、5、7天各组大鼠皮肤愈合率并记录创面结痂、脱痂、愈合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皮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羟脯氨酸(HYP)、胶原蛋白Ⅰ(ColⅠ)、ColⅢ的含量;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皮肤组织中Toll样受体2(TLR2)、TLR4与磷酸化-NF-κB-p65(p-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愈疡胶囊的MIC与MBC分别为25mg/mL和50mg/mL,愈疡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设为600、300、150mg/kg。与模型组比较,愈疡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给药3d后伤处皮肤出现结痂,给药5~7d后部分大鼠伤处出现脱痂;阳性对照组和愈疡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各时间点的皮肤愈合率均显著升高,IL-1β、IL-6、IL-10、TNF-α含量和病理评分以及TLR2、TLR4、p-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皮肤组织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好转;阳性对照组和愈疡胶囊高剂量组大鼠的HYP、ColⅠ、Col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阳性对照组和愈疡胶囊高、中剂量组上述指标差异大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疡胶囊可促进细菌感染皮炎模型大鼠皮肤愈合,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反应有关。  
      关键词:愈疡胶囊;细菌感染;感染性皮炎;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菌抗炎;大鼠   
      72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1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赵冀安,马艳荣,聂文佳,董梁,刘文聪,谷敬锋
      2021, 32(4)
      摘要:目的:研究溴苯基姜黄素(GL63)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基于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GL63[0(空白对照,下同)、1.25、2.5、5、10、20、40μmol/L]作用48h对RBE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GL63(0、5、10、20μmol/L)作用48h对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Hoechst33342染色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GL63(0、5、10、20μmol/L)作用24h对细胞周期分布、凋亡情况以及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GL63(0、5、10、20μmol/L)作用24h对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肿瘤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GL63组(1.25~40μmol/L)RBE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并呈剂量依赖趋势;其IC50为(8.46±1.30)μmol/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GL63组(5、10、20μmol/L)RBE细胞的集落形成抑制率均显著降低(P<0.01);G0/G1期细胞占比均显著升高,S期细胞占比均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且细胞核呈浓染致密的固缩形态并可见凋亡小体;细胞迁移愈合率均显著降低(P<0.01),穿过基底膜的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1);细胞中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B淋巴细胞瘤-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前体胱天蛋白酶9(Pro-caspase-9)、Pro-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裂解Caspase-9(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GL63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来实现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关键词:溴苯基姜黄素;胆管癌;RBE细胞;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迁移;侵袭;凋亡   
      126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10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刘宝生,周秀丽,宫凯凯
      2021, 32(4)
      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现状及特点,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上报至山东省ADR监测中心自发呈报系统新的ADR报告的相关数据,对报告类型、上报机构、报告人职业和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型、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筛选出新的ADR报告8566例,占有效ADR的10.81%;其中新的一般的ADR有7961例(占92.94%),新的严重的ADR有605例(占7.06%)。新的ADR中,上报机构以医疗机构(占98.42%)为主,报告人职业以医师(占78.44%)为主;女性(4860例)略多于男性(3698例),45岁及以上人群(占70.00%)居多;静脉滴注(占47.67%)为主要给药途径。新的ADR怀疑药品排名前5位的药品类别依次为中药制剂(34.50%)、抗微生物药物(13.75%)、循环系统用药(11.41%)、神经系统用药(6.39%)、血液系统药物(4.81%),分别涉及517、91、64、53、50个品种,其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新的严重的ADR数量最多(24例)。新的一般的ADR主要累及胃肠系统、皮肤及其附件,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皮疹等;新的严重的ADR主要造成全身性损害,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胸闷、寒战等。建议临床加强对中药制剂、抗微生物药物、循环系统用药等药物的ADR监测,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山东省;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用药安全   
      119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0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佟志强,吴东媛,张娟,程梦飞,张硕,董梅
      2021, 32(4)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5-氟尿嘧啶(5-FU)及其代谢产物5-氟-5,6-二氢尿嘧啶(5-FUH2)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二次萃取处理后,以5-溴尿嘧啶(5-Bru)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测定。色谱柱为AcquityUPLCHSST3,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V/V),流速为0.3mL/min,柱温为20℃,进样量为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进行负离子扫描,毛细管电压为1.5kV,锥孔电压为20V,脱溶剂温度为450℃,脱溶剂气流为850L/h,锥孔气流速为50L/h;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129.00→41.90(5-FU)、m/z130.87→82.92(5-FUH2)、m/z189.00→42.10(5-Bru)。选择2020年8-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5-FU持续静脉滴注46h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0例,测定其持续静脉滴注18~30h时的5-FU稳态血药浓度及5-FUH2血药浓度,计算5-FU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5-FUH2/5-FU浓度比值。结果:5-FU、5-FUH2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均为20~1000ng/mL(R2均大于0.990),定量下限均为20ng/mL;精密度试验的RSD均小于20%,相对误差在±10%范围内;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均不影响待测物的测定。1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5-FU稳态血药浓度为180.04~622.83ng/mL,AUC为8.28~28.65mg·h/L;5-FUH2血药浓度为336.48~948.43ng/mL;5-FUH2/5-FU浓度比值为0.93~4.21;10例患者的5-FUAUC存在约3~4倍的个体差异。结论:所建方法精密度、准确性均较好,灵敏度较高且操作简便,可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体内5-FU血药浓度的监测。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5-氟尿嘧啶;5-氟-5;6-二氢尿嘧啶;血药浓度   
      106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07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张亚同,车宁,朱翊,李铮,李鸿升,胡欣
      2021, 32(4)
      摘要: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用于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收集利伐沙班对比依诺肝素的临床试验或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0年4月。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观察性单中心队列研究,其中4项为回顾性队列研究、1项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共计997例患者,其中625例接受依诺肝素治疗、372例接受利伐沙班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RR=0.91,95%CI(0.50,1.66),P=0.760]、随访6个月时[RR=0.53,95%CI(0.24,1.15),P=0.106]静脉血栓栓塞症复发率及随访3个月时[RR=1.22,95%CI(0.66,2.25),P=0.530]、随访6个月时[RR=1.30,95%CI(0.73,2.33),P=0.368]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上述Meta分析结果较稳健;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利伐沙班用于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与依诺肝素相当。  
      关键词:利伐沙班;依诺肝素;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栓塞症;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165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06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徐晓涵,颉博闻,蔡峥,赵荣生
      2021, 32(4)
      摘要:目的:探索门诊药房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法:从我院医院信息与大数据中心调取门诊患者取药相关数据,对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门诊药房处方数据进行统计,通过鱼骨分析法发现可能影响患者候药时间和药房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因素,采用质量管理工具4M1E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并实施精细化管理。选择改进前、精细化管理第1阶段及第2阶段各10个工作日的处方数据,对改进前后的药师工作效率、患者平均候药时间、调配差错和盘点错误等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通过鱼骨图分析发现,影响患者候药时间和我院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因素、机器因素、物料因素、方法因素、环境因素等,如人员上岗人数和时间分配不合理、机器老化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我院门诊药房采取了调整人员上岗时间并细化绩效奖励方案、维护自动发药机并更新处方扫描设备、设立临时药柜并优化货位号、加强药品管理和相关人员培训、开设特色单品种发药窗口等多种措施。统计结果表明,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第1阶段,我院门诊药房10个工作日的调剂处方数和处方条目数均有小幅上涨,门诊药房因上岗人数减少且开放窗口数量和时间有所变化,上岗人员累计工作时长由1680h减少至1440h;人均每小时调剂处方数和处方条目数分别由52.0张、58.7个增加至65.1张、69.6个(P<0.05);收集到的调配差错数量由30条减少为5条,患者候药时间和盘点错误数未见有明显变化。在第2阶段,在我院门诊药房调剂处方量相近的情况下,药师人均每小时调剂处方数和处方条目数分别由改进前的52.0张、58.7个增加至59.9张、67.3个(P<0.05),患者的平均候药时间由9.30min缩短到7.32min(P<0.05);经进一步细化差错数据收集方式和调整绩效激励方案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上报数增加至75条,盘点错误由5条降为0条。结论:我院门诊药房通过4M1E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缩短了患者的候药时间。  
      关键词:门诊药房;精细化管理;4M1E法;效果评价;工作效率   
      175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05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思聪,聂小燕,韩晟,王瑞麟,史录文
      2021, 32(4)
      摘要:目的:为提高我国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推动我国医疗机构O2O药学服务模式的不断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方法:以“互联网“”网络“”O2O“”药学服务“”用药教育“”慢病管理“”用药咨询“”科普宣教”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收集发表时间为2012年1月-2020年3月的相关文献,对我国O2O药学服务模式的发展历程、特点、服务内容、优势、不足进行分析汇总,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医院O2O药学服务内容涵盖了处方审核与调剂、药品配送以及就诊后的用药咨询、用药教育、慢病管理、科普宣教、药学门诊等部分,实现了全过程的闭环管理。目前我国医院O2O药学服务已经逐步从1.0向2.0阶段迈进,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广泛融入药学服务的各个环节,辅助医院药师更好地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仅更加高效精准地提升了药师的药学服务质量和价值,还促进了优质药学资源下沉并服务基层。我国O2O药学服务具有优化药学资源配置、扩大药学服务范围、改善医患关系、分流不同需求患者、促进分级诊疗的落实等优势,但还存在未能有效覆盖农村患者、患者隐私泄露风险、缺乏专门的质量管理标准等问题,阻碍了医院O2O药学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建议相关机构进一步完善平台药学服务功能、扩大消费人群,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根据基层地区患者需求针对性地开展药师继续教育培训,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O2O药学服务质量管理标准,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医院O2O药学服务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O2O;药事管理   
      18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04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卢慧颖,王天阳,王浩泽,周婕
      2021, 32(4)
      摘要:目的:研究芹菜素联合其它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芹菜素“”抗肿瘤“”抗菌“”抗氧化损伤“”作用机制”“联合应用”“Apigenin”“Anti-tumor”“Anti-bacterial”“Anti-oxidative”“Mechanisms”“Combinedapplica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9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芹菜素联合其它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的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芹菜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损伤等药理活性。随着对该成分研究的深入,其在联合用药中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在与生物制品、经典化疗药物、中药活性成分、抗菌药物等联用时,其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迁移、改变代谢酶活性等途径来发挥对恶性肿瘤、细菌感染、高血压、缺血再灌注等疾病的治疗作用,并能显著增强后用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用药剂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对API联合用药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关联合用药中剂量的调整、给药方案的改善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相关文献多集中于细胞与动物研究,缺少临床方面的试验验证。因此,应进一步加深对API联合用药方案的优化、创新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以充分发挥API联合用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药新方案。  
      关键词:芹菜素;抗肿瘤;抗菌;抗氧化损伤;作用机制;联合应用   
      95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0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谭丽娟,刘雅倩,闫洁,邹瑜
      2021, 32(4)
      摘要:目的:探讨荜茇酰胺及相关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开发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荜茇酰胺“”抗肿瘤”“构效关系”“Piperlongumine”“Antitumor”“QSAR”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Sci-hub、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2年1月-2020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荜茇酰胺及相关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荜茇酰胺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从植物中提取和化学合成两种。荜茇酰胺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系的氧化应激,或可通过升高细胞中活性氧水平来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来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从而抑制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还可通过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和凋亡来发挥抗肿瘤活性;荜茇酰胺还可以作为辐射增敏剂,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荜茇酰胺的结构修饰位点主要包括C1酮羰基、C2与C3位双键、C7与C8位双键、芳香环等,此外,还有研究将荜茇酰胺与其他化合物结构进行缀合改造,或在不改变荜茇酰胺关键活性位点的基础上在其结构内引入其他化合物结构,经过改造所得到的衍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抗肿瘤活性。荜茇酰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抗肿瘤化合物,能从多方面抑制和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的毒性非常小,且其具有良好的结构修饰前景,应开展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活性更好、靶向性更强、毒副作用更小的荜茇酰胺衍生物类抗肿瘤药物。  
      关键词:荜茇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构效关系   
      155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602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