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21
年
第
46
卷
9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对新修订《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中药品生产许可延续条款的评析和建议
梁云,邵蓉
2021, 32(9)
摘要:目的:为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药品生产许可延续的定义和适用规则、加强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比研究、文献研究、实证研究与新规章的解读,从药品生产许可延续的定义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和基层实践,对《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中药品生产许可延续的定义、存在问题、修订要点等方面进行全面评析,并提出相应适用建议。结果与结论:在定义方面,药品生产许可延续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如果还需要在其药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继续从事药品生产有关活动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六个月,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延续其药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的行为。在主要问题方面,主要存在行政机关是否可以受理相对人逾期提交的申请不明确、行政机关换发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查标准不合理“、视为同意换证”模式许可规则的后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新修订《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换发不再需要按照药品生产企业开办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审查,而是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进行审查。这些修订内容体现了强化风险管理、形成风险闭环的原则,明确了药品生产许可延续的审查标准,优化了审批条件和要求,提高了行政许可的效率。在适用情形方面,建议明确药品生产许可延续受理与决定的时限和有效性,赋予行政机关对逾期延续申请受理的自由裁量权。
关键词: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行政许可法;修订;药品生产许可延续
111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60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专利视角下我国医药中间体应用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方曦,刘跃,尤宇
2021, 32(9)
摘要:目的:协助企业了解医药中间体行业相关的技术点和发展趋势,为医药中间体应用技术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技术支持。方法:将医药中间体涉及的核心技术列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四级,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SIPO)及合享(INCOPAT)、智慧芽(PatSnap)专利数据库中2020年2月2日之前公开/公告的医药中间体专利数据。运用专利分析方法分析医药中间体专利申请趋势以及专利申请人,同时对医药中间体二、三级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最后运用SPSS24.0软件对我国医药中间体专利的申请数量进行曲线拟合预测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专利12103条;二级技术分类下,抗生素类药物中间体专利有331条,解热镇痛药物中间体专利有474条,心血管药物中间体专利有1227条,抗癌用医药中间体专利有1550条。全球与我国医药中间体专利申请数量均逐年递增,中国大陆的专利申请数量是最多的,其中江苏、上海、山东等省份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3位;排在前10位的专利申请人中有8家为我国国内企业或高校,他们也在我国医药中间体专利申请人构成中排名前2位。医药中间体二级技术中,心血管药物中间体专利申请数量占比最大(占32%),其次是抗癌用医药中间体技术(占30%);三级技术中,医药中间体在产品(占35%)、方法(占35%)和用途(占28%)上均有专利申请。我国医药中间体专利申请数量的曲线拟合显示,当前申请趋势与三次曲线模型拟合程度最高,并预测我国2020、2021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688、781件。结论:医药中间体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高校与企业都具备相当的研发实力;企业除了在技术创新上有所发展外,还可以考虑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路以及企业间的专利交叉许可,助力我国医药中间体产业更好发展。
关键词:医药中间体;专利;预测;曲线估计
48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6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药品注册专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郭建飞,韩晟,陈敬,史录文
2021, 32(9)
摘要:目的:构建科学客观的药品注册专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查找药品注册胜任力模型文献、注册相关法规性文件,结合Spencer胜任力辞典和Hay胜任力辞典,初步拟定药品注册专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药品注册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函询,筛选与修正评价指标,并运用优序图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基于问卷调查法,以232名药品注册工作的相关人员为研究对象,再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验。结果:构建的药品注册专员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涵盖4个核心维度(注册专业能力、关系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个人综合素质)、11个子维度、41个测量条目,并确定了各维度指标权重。该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专家积极性高、协调性好,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结论:所建药品注册专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科学性,可为药品注册专员的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药品注册专员;胜任力;德尔菲专家咨询;评价指标体系
101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5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癸源煎配方颗粒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月娇,孙兆贵,徐莲薇,郁琳,张瑜,刘小菲,李盛楠,丛超,赵莉
2021, 32(9)
摘要:目的:研究癸源煎配方颗粒(GDFG)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动情周期正常的42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阳性对照,0.15mg/kg)和GDFG低、中、高剂量组(0.75、1.49、2.98g/kg),每组7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顺铂(3mg/kg)复制DOR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小鼠血清中抗米勒管激素(AM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卵巢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卵巢组织中AMHR受体Ⅱ(AMHRⅡ)、Smad4蛋白的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卵巢组织中AMHRⅡ、Smad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MH水平和卵巢组织中AMHRⅡ、Smad4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FSH水平显著升高(P<0.01);卵泡组织中可见卵泡皱缩、卵泡核丢失、卵巢间质纤维化、黄体疏松;AMHRⅡ、Smad4蛋白主要分布在卵泡膜上和卵巢间质中。与模型组比较,GDFG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MH水平和卵巢组织中AMHRⅡ、Smad4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FS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卵巢组织中可见各级卵泡、卵泡形态改善,未见明显核丢失和卵丘形成;AMHRⅡ、Smad4蛋白主要分布在卵泡核(GDFG高剂量组除外)及卵巢颗粒细胞膜上(GDFG中剂量组以分布在窦卵泡为主),成熟卵泡核周围或黄体中有少许分布。结论:GDFG可改善DOR模型小鼠的卵巢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中AMH水平和卵巢组织中AMHRⅡ、Smad4蛋白表达水平,改善AMHRⅡ、Smad4蛋白在卵巢颗粒细胞膜和卵泡核内的分布以及降低血清中FSH水平有关。
关键词: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癸源煎配方颗粒;抗米勒管激素;促卵泡生成素;抗米勒管激素Ⅱ受体;Smad4;小鼠
61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57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23-乙酰泽泻醇B对肥胖模型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
吴珍,魏瑶,杨玉姣,徐贵涛,谢颖,胡旭光
2021, 32(9)
摘要:目的:研究23-乙酰泽泻醇B对肥胖模型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给予高脂饲料10周以复制肥胖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利司他组(阳性对照,15.6mg/kg)和23-乙酰泽泻醇B低、中、高剂量组(7.5、15、30mg/kg),每组10只;另设置喂养普通饲料的小鼠10只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水,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灌胃体积均为20mL/kg,每天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测定小鼠的体质量、腰围和全身脂肪、肌肉和体液质量;测定小鼠血清中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血糖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脂肪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腰围、全身脂肪和体液质量均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TC、TG、HDL-C、血糖、TNF-α水平和肝组织中PPAR-γ、NF-κB、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脂肪细胞结构破裂、体积增大,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大量肝细胞水肿,细胞浆疏松淡染,伴有脂肪变性。与模型组比较,23-乙酰泽泻醇B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全身脂肪和体液质量以及血清中TG、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23-乙酰泽泻醇B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C、血糖和肝组织中IL-6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中PPAR-γ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23-乙酰泽泻醇B高剂量组小鼠腰围和肝组织中NF-κB显著减少或降低(P<0.01);23-乙酰泽泻醇B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脂肪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肝细胞轻中度肿胀,少量细胞浆疏松淡染或呈空泡状,少量肝细胞伴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小灶性浸润。结论:23-乙酰泽泻醇B可改善肥胖模型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肝组织中PPAR-γ、NF-κB、IL-6水平和血清中TNF-α水平有关。
关键词:23-乙酰泽泻醇B;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小鼠
68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56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良附丸治疗胃溃疡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
魏晴,梁珊珊,姜珊珊,魏娜
2021, 32(9)
摘要:目的:研究良附丸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Gene-Cards、OMIM和DisGeNET等数据库,筛选良附丸的活性成分、靶点和胃溃疡相关靶点,并利用Venny2.1软件筛选良附丸活性成分与胃溃疡的共同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良附丸治疗胃溃疡的蛋白互作网络图,并利用Cytoscape3.7.2软件对该网络进行拓扑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对良附丸的活性成分与胃溃疡的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良附丸活性成分-胃溃疡靶点-KEGG通路网络图。在动物实验验证中,取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阳性对照,39mg/kg)和良附丸低、中、高剂量组(0.78、1.56、3.12g/kg),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灌胃无水乙醇(0.01mL/g),以复制胃溃疡模型。造模成功后,取小鼠胃组织观察病变情况,并计算胃溃疡指数;检测小鼠胃组织中TP53、c-Jun、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出良附丸中的9个活性成分(如异鼠李素、β-谷甾醇、山柰酚等)和166个共同靶点。良附丸可通过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反应、蛋白质结合、细胞外空间等GO功能,以及癌症信号通路、乙型肝炎、膀胱癌、胰腺癌、TNF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等KEGG通路发挥治疗胃溃疡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良附丸能显著降低小鼠胃组织病变情况和胃溃疡指数,以及TP53、c-Jun、p38MAPK、Akt、p-Akt和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筛选出了良附丸治疗胃溃疡的9个活性成分和166个靶点;良附丸可通过抑制MAPK、NF-κB、TNF和PI3K/Akt等多条通路等,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改善胃溃疡的作用。
关键词:良附丸;网络药理学;胃溃疡;作用机制;小鼠
165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54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干姜水煎液对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研究
文建霞,赵艳玲
2021, 32(9)
摘要:目的:探讨干姜水煎液对阿霉素致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以大鼠H9c2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干姜水煎液(0.125、0.25、0.5、1、2、4、8mg/mL,以生药量计,下同)对其存活率的影响;采用高内涵活细胞成像系统检测低、中、高浓度干姜水煎液(0.125、0.25、0.5mg/mL)对阿霉素(5μmol/L)致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后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并对其相对细胞总数、相对活细胞荧光强度、相对死细胞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生物能量分析仪检测干姜水煎液(0.5mg/mL)对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后线粒体呼吸功能相关指标(耗氧率、细胞外酸化率、基线耗氧率、基线细胞外酸化率、应激耗氧率和应激细胞外酸化率)和能量代谢相关指标(基础呼吸水平、最大呼吸水平、ATP产生水平、H+质子渗漏水平、备用呼吸能力和非线粒体呼吸水平)的影响。结果:经0.125、0.25、0.5mg/mL的干姜水煎液作用后,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致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后,经0.125、0.25、0.5mg/mL(或0.5mg/mL)的干姜水煎液干预,细胞形态恢复正常,呈规则纤维状贴壁分布;相对细胞总数、活细胞荧光强度、耗氧率、细胞外酸化率、基线耗氧率、基线细胞外酸化率、应激耗氧率、应激细胞外酸化率、基础呼吸水平、最大呼吸水平、ATP产生水平、备用呼吸能力和非线粒体呼吸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相对死细胞荧光强度、H+质子渗漏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干姜水煎液可通过提高H9c2心肌细胞线线粒体呼吸功能和能量代谢,进而改善其粒体功能损伤。
关键词:干姜水煎液;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呼吸功能;能量代谢
72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54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金骨莲胶囊对炎症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付志丽,蒲健,李龚路,谭丹,郑林,李勇军,黄勇
2021, 32(9)
摘要:目的:研究金骨莲胶囊对炎症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金骨莲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66、1.32、2.64g/kg)和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0.945mg/kg),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给药2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30min,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10mg/kg)以复制炎症模型。腹腔注射6h后,于大鼠尾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测定大鼠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形态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TNF-α、IL-6、PGE2、IL-1β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PGE2的含量,肺组织W/D比值,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PGE2mRNA的表达水平和NF-κB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大鼠肺组织中大量肺泡萎缩塌陷、壁增厚,可见肺实质化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金骨莲胶囊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低剂量组除外)、IL-6、PGE2的含量,以及肺组织中TNF-α(低剂量组除外)、IL-1β、IL-6(低、高剂量组除外)、PGE2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金骨莲胶囊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W/D比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金骨莲胶囊中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大鼠肺泡结构较为清晰、壁轻度增厚,并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金骨莲胶囊对炎症模型大鼠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金骨莲胶囊;抗炎作用;炎症因子;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58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5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芒果苷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
黎梓霖,金惠杰,方佳,刘奕明,林爱华
2021, 32(9)
摘要:目的:分析芒果苷(MGF)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IR-HepG2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潜在机制。方法: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对象,以1mmol/L棕榈酸+2mmol/L油酸联合培养建立IR-HepG2细胞模型。以盐酸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分别检测低、中、高浓度MGF(125、250、500μmol/L)作用24h对IR-HepG2细胞中校正葡萄糖耗氧量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细胞中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上游关键因子脂联素(APN)、脂联素受体2(AdipoR2)、APPL1、AMPK以及下游胰岛素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激酶B(Akt)、葡萄糖转运体4(GLUT4)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AM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校正葡萄糖消耗量和APN、AdipoR2、APPL1、AMPK、IRS-1、GLUT4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TG、TC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校正葡萄糖消耗量和APN(MGF中、高浓度组除外)、AdipoR2、APPL1、AMPK(MGF中、高浓度组除外)、IRS-1(MGF中、高浓度组除外)、Akt(阳性对照组除外)、GLUT4(MGF高浓度组除外)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TG、T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芒果苷可能通过激活通路上游靶点APN,进而调控AMPK信号通路,从而促进IR-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降低TG、TC含量,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异常状态的作用。
关键词:芒果苷;胰岛素抵抗;人HepG2细胞;糖脂代谢;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脂联素
147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5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山苦荬保肝活性部位筛选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孙丽君,常福厚,白图雅,王玉华
2021, 32(9)
摘要:目的:筛选山苦荬保肝活性部位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以70%乙醇对山苦荬药材进行提取,用不同溶剂对所得提取物进行萃取,分别得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和剩余水部位。以对乙酰氨基酚诱导人肝细胞HL-7702复制肝损伤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上述各部位(40μg/mL,均以生药量计)对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并筛选活性部位。采用硅胶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氢谱、碳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经山苦荬不同萃取部位作用后,各药物组细胞的存活率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的活性最强(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9.3%、52.2%)。从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并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苦荬菜木脂素A(Ⅰ)、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Ⅱ)、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Ⅲ)、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Ⅳ)、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Ⅴ)和木犀草素(Ⅵ)。结论:山苦荬正丁醇部位为该药材的保肝活性部位之一,其活性成分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
关键词:山苦荬;保肝活性;活性部位筛选;化学成分;鉴定
82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50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西南地区有柄石韦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酚酸类成分的测定
邱韵静,索彩仙,潘礼业,何民友,陈向东,李国卫
2021, 32(9)
摘要:目的:建立西南地区有柄石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4种酚酸类成分(新绿原酸、咖啡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CortecsT3C18(100mm×2.1mm,1.6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5mL/min,检测波长为326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以UPLC法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有柄石韦的UPLC指纹图谱,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利用外标法测定来自西南地区20批有柄石韦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有柄石韦的UPLC指纹图谱中确定了9个共有峰,指认出峰1、峰3、峰4、峰5、峰9分别为新绿原酸、咖啡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异绿原酸C;不同批次有柄石韦中各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为0~0.68%,相对峰面积的RSD为0~62.35%;20批药材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不小于0.99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有柄石韦可聚为3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有柄石韦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新绿原酸、咖啡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1~61.41、0.18~17.60、2.00~200.11、0.62~61.51μg/mL(R2均大于0.9999),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0%,加样回收率为96.23%~98.17%(RSD为0.96%~2.28%,n=6);20批样品中,上述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3853~1.8919、0.0180~0.1295、2.5695~10.6760、0.5635~1.8605mg/g。结论:所建UPLC指纹图谱较全面地反映了有柄石韦的主要化学成分。酚酸类成分可作为有柄石韦质量的主要评定指标;西南地区有柄石韦药材的质量高低排序为重庆产药材>四川产药材>贵州产药材。
关键词:有柄石韦;指纹图谱;新绿原酸;咖啡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98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4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中国人群药物致急性肾损伤的系统评价
潘坤明,陈灿,江莹,吴薇,许青,李晓宇,吕迁洲
2021, 32(9)
摘要:目的:研究我国药物致急性肾损伤(DIAKI)的临床现状和预后影响因素,为DIAKI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检索DIAKI相关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各库建库起至2020年4月16日。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项研究,合计1870例患者。DIAKI例数占同期发生急性肾损伤(AKI)总例数的32.2%(877/2721)。涉及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占47.5%(773/1629);例数排名前5位的药物类别分别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尿剂或脱水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和中药。DIAKI病理类型以急性间质性肾炎为主,占51.9%(70/135)。DIAKI患者病死率为14.4%(240/1677);共有70.4%(1176/1670)的患者肾功能痊愈。与保守治疗比较,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病死率显著更低[OR=0.30,95%CI(0.10,0.91),P=0.003];与无贫血的患者比较,合并贫血状态的患者肾功能恢复显著延迟[OR=0.25,95%CI(0.09,0.65),P=0.004];而更低的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与肾功能快速恢复显著相关[MD=-15.84,95%CI(-22.34,-9.34),P<0.01]。结论: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谨慎使用致AKI药物;对于发生DIAKI的患者,尽早给予透析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其病死率;及时纠正DIAKI患者的基础贫血状态,有助于患者肾功能的快速恢复;更低的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可能是预测患者肾功能快速恢复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中国;药物致急性肾损伤;系统评价;抗菌药物;预后;影响因素
70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4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及风险控制
江贺春,倪伟健,伍章保
2021, 32(9)
摘要:目的:探索我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为医疗机构对该类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9版)制订我院高警示药品目录及风险点,对全院医师、药师、护士进行相关培训与考核;以临床科室、药学部门的高警示药品管理和使用合格率为检查指标,比较优化前后高警示药品管理和使用的效果。结果:我院通过建立检查督导小组、药师宣教、信息化管理、处方审核及个体化给药、用药指导、处方点评及用药错误上报等措施对高警示药品进行风险控制和持续优化。与优化前比较,优化后临床科室高警示药品管理和使用合理率由37.3%提高至80.1%(P<0.01),药学部门高警示药品管理和使用合理率由59.2%提高至85.0%(P<0.01);但仍存在高警示药品账物不符、用药错误未全部及时上报、审方软件规则建立不完善、用药指导不充分、个体化给药药品品种较少等问题。结论:通过对高警示药品管理及优化,有效提高了我院临床科室及药学部门对该类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水平。
关键词:高警示药品;风险点;检查指标;风险控制
183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46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我院妊娠期妇女门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
马晓玮,顾红燕,栗芳,屠京慧
2021, 32(9)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妊娠期妇女门诊用药的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抽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9年1-12月全部产科门诊孕妇用药处方,对用药种类、用药频度(DDDs)、安全性级别及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妊娠期妇女门诊最常使用的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类药品,其次为血液系统及激素类药品。安全级别较高的B类药品品种最多,未分级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未使用X级药品。妊娠期妇女共使用中成药6种,其中说明书标识“可用”的有2种,说明书未注明的有4种,未使用说明书标识为“禁用”和“慎用”的中成药。结论:我院妊娠期妇女门诊用药总体较为合理,但在孕期使用某些中成药的安全性需进一步证实。
关键词:妊娠期;门诊;用药频度;安全性分级;药师作用
93
|
2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45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接骨木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巧月,李莲慧,李大山,邵立东,王葳,王文静
2021, 32(9)
摘要:目的:综述接骨木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查阅历代古籍的基础上,结合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SciFind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接骨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接骨木属植物主要有血满草Sambucusadnata、接骨草S.chinensis、接骨木S.williamsii、西伯利亚接骨木S.sibiruca、西洋接骨木S.nigra以及S.ebulus、S.javanica等,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酚及酚苷类、甾体类、生物碱类、糖及糖苷类、氰苷类化合物等。接骨木属植物中的异槲皮苷、(7R,8S)-ficusal、(7R,8S)-肥牛木素、(7R,8S)-脱氢二松柏醇、Samwinol、绿原酸等成分具有促进成骨及骨折愈合的作用;莫诺苷、熊果酸、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SambulinA、SambulinB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落叶松树脂醇、Berchemol、(7αH,8′αH)-4,4′,8α,9-四羟基-3,3′-二甲氧基-7,9′-环氧木脂素等成分具有抗真菌作用;绿原酸、反式咖啡酸等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槲皮素、山柰酚、熊果酸等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作用。
关键词:接骨木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104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44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黄酮类天然化合物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
陈曦,刘遵峰
2021, 32(9)
摘要:目的:探讨黄酮类天然化合物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为治疗AMD的黄酮类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对黄酮型、黄酮醇型、黄烷酮型、异黄酮型、查尔酮型、黄烷醇型、花色素型等7种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天然化合物或其糖苷在防治AMD研究中的相关作用和分子机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黄酮类天然化合物可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白细胞介素6/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IL-6/JAK2/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HIF-1α/VEGF/VEGFR2)等多种信号通路,来调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红素氧合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CLM)、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VEGF等多种细胞因子或蛋白的表达,来发挥抗炎、缓解氧化应激损伤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从而对AMD起到防治作用。但目前对治疗AMD的黄酮类天然化合物的研究大多数仍处于实验阶段,仅有少数应用于临床;将来应从改善该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寻找合适的糖配体或开发新型眼内给药剂型等方面进行开发及结构优化,以促进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眼科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黄酮;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51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43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徐启丽,邹常超,莫丽莉,张蓓,韦波,李伟,胡柏龙,周海燕,刘兴德
2021, 32(9)
摘要:目的:总结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Google学术等数据库(平台)中的相关文献,对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通过多种机制治疗心血管疾病,包括通过抗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调节血脂、抑制斑块形成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通过抗心肌凋亡、抑制心脏重构来防治心衰等。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通常应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临床用药需注意辨证分型。下一步可对其长期随访结果及药物毒副作用等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心衰;作用机制
120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41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宗气理论指导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李馨仪,何燕,麻文菁,陶孟瑶,桑小雅,张婷
2021, 32(9)
摘要:目的:探讨宗气理论指导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辩证论治方法,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COPD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探究两者与中医宗气理论的关系,总结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高、发生机制复杂,低氧血症是连接二者的关键因素。中医理论认为宗气是人体一身之气的动力所在,是维持全身脏腑之气正常循行的根本,而“宗气不足”是COPD与认知功能障碍共同的病因病机,并且涵盖了关键因素——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中医治疗宜采用“调畅气机、补益宗气”之法,临方选用芳香化湿中药(如石菖蒲)豁痰宣窍、辛温行气种药(如川芎)活血祛瘀,以拔除“痰瘀”之类阻碍宗气传导的病理因素,同时选用温补之品(如人参、黄芪)以补益三焦、滋养宗气。目前,多种中药方剂(如归脾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均秉承宗气理论,在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今后应进一步结合现代医学明确COPD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以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防治此病的优势。
关键词:宗气;慢性阻塞性肺病;认知功能障碍;中医
78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40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双氢青蒿素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然,杨冰,李红珠,华洁,周钰通,周福军,张铁军
2021, 32(9)
摘要: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的抗炎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DHA对炎症介质、信号通路、免疫细胞的作用,对其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DHA的抗炎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炎症介质、免疫细胞以及多种信号通路来实现的。DHA可通过调节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类)发挥抗炎作用;通过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TRT1)信号通路、活性氧(ROS)-c-JunN末端激酶1/2(JNK1/2)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糖体S6激酶1(S6K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起到抗炎作用;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防止炎症反应的发生。但DHA仍存在一些尚不明确的抗炎机制且缺乏相应的临床试验,应进行深入研究,推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抗炎作用;作用机制;炎症介质;信号通路;免疫细胞
191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1738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