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22
年
第
33
卷
17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云南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关键环节质控专家共识
昆明市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云南省药事管理及临床药学质控中心,云南省护理学会,云南省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云南省疼痛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云南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关键环节质控专家共识》编写组
2022, 33(17)
摘要: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机构特殊管理的药品。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及法规,但是医疗机构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不统一的问题。为规范云南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本编写组基于前期调研及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意见,围绕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关键环节质控要点,最终形成《云南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关键环节质控专家共识》,旨在为云南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临床使用及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云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关键环节;质控
27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7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日本自我药疗税制发展沿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宏盟,陈磊,李文君,李高洁,席晓宇
2022, 33(17)
摘要:目的 借鉴日本自我药疗税制实施经验,完善我国非处方药费用分担机制。方法通过查阅政策与文献资料,总结日本自我药疗税制发展沿革与具体内容,分析其实施现状与效果,并结合我国非处方药保障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建议。结果与结论日本自2017年起实施自我药疗税制,厚生劳动省对申请税制的前提条件和税制的扣除标准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建立了药品清单,负责税制药品的定期纳入与排出。自我药疗税制在促进日本居民自我健康管理、预防疾病和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效果显著。我国可借鉴日本自我药疗税制做法和我国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实施经验,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中增设非处方药专项扣除并确定扣除标准与适用人群范围,建立非处方药专项目录,促进合理自我药疗,从而减轻居民医疗费用负担,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非处方药费用分担新途径。
关键词:自我药疗税制;处方药转换;医疗费用扣除;自我药疗
8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7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中成药防治重大慢性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体系构建
徐敢,罗卫花,王玉伟,郭冬梅,叶桦,孙昱,庄伟,朱文涛
2022, 33(17)
摘要:目的 探索构建中成药防治重大慢性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体系。方法分析中成药防治重大慢性病药物经济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可用于系统评价中成药防治重大慢性病的药物经济学理论、工具和方法,构建相关药物经济学评价体系。结果与结论中医药防治重大慢性病有优势,这种独特优势需要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得到挖掘、体现和证明。中成药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近年来获得了一定发展,但是中成药防治重大慢性病优势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仍存在理论和方法学方面的不足,简单套用化学药的经济学评价指标及技术很难真实、全面地体现中成药的价值。应该围绕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特有属性,挖掘中成药“治未病”和发挥人体自身调节作用的经济学价值指标,统筹考虑中成药药物经济学在研究设计、研究角度、目标人群、干预措施和对照选择、研究时限、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并通过系统建模、真实世界研究以及建立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全面、综合地反映中成药防治重大慢性病的经济学价值,从而更好地体现中成药防治重大慢性病的优势。
关键词:中成药;重大慢性病;药物经济学;慢性病防治;评价体系
8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76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山柰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体内外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徐芳琴,郭超,王婧雯
2022, 33(17)
摘要:目的 探讨山柰酚(KAE)对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的体内外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筛选KAE治疗CI/R损伤的潜在作用靶点。然后采用AutoDockVina软件将KAE分别与排名前10位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以结合亲和力作为评价标准,进一步明确KAE治疗CI/R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最后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以上结果,即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HT22细胞损伤模型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分别对大鼠及其脑组织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TTC染色,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HT22细胞和大鼠脑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Sr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筛选结果显示,KAE治疗CI/R损伤与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JUN、Akt1、肿瘤坏死因子、胱天蛋白酶3、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rc蛋白10个核心靶点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KAE与Akt1、Src蛋白结合稳定。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KAE可显著提高OGD/R损伤HT22的细胞存活率(P<0.05),显著降低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P<0.05),显著减小大鼠脑梗死体积(P<0.05),显著升高HT22细胞和大鼠脑组织中Akt、Sr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且呈剂量依赖趋势。结论KAE可能通过调控Akt、Sr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来发挥脑保护作用,从而治疗CI/R损伤。
关键词:山柰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保护作用;HT22细胞;大鼠
7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754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长叶纽子果根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炎活性研究
周永强,廖张蓉,叶洪波,殷鑫,魏鑫,周英
2022, 33(17)
摘要:目的 对长叶纽子果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初步评价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色谱等方法对长叶纽子果根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以脂多糖诱导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采用MTT法考察所得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上述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出11个化合物,依次鉴定为西克拉敏皂苷元A(1)、α-菠甾醇(2)、(3S,5R,6S,7E)-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3)、(+)-angelicoidenol(4)、十八碳癸二烯酸-2,3-二羟丙基酯(5)、α-亚麻酸(6)、glycerolmonooleate(7)、5,5′-(4,7-hexadecadlene-1,16-diyl)bisresorcinol(8)、1(-3,5-dihydroxyphenyl)heptan-1-one(9)、5-heptylresorcinol(10)、5-n-nonylresorcinol(11)。体外抗炎结果显示,80、40、20、10、5μg/mL的化合物2、8~10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细胞存活率。结论化合物1~11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8~10具有一定的体外抗炎活性。
关键词:长叶纽子果根;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化学成分;抗炎活性
11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741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清胰合剂的指纹图谱建立及8种成分含量测定
张璠璠,王辙远,王隆隆,陈恒文,刘菊,黄霞,于晓涛,王瑞
2022, 33(17)
摘要:目的 从定性和定量2个角度为清胰合剂(QM)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QM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同时测定该制剂中绿原酸等8种成分的含量。以AgilentSB-C18为色谱柱、0.1%磷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5℃,流速为0.6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SPSS20.0、SIMCA14.1软件对QM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15批QM共标定了2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超过0.975。对22个共有峰进行了归属,并指认出了其中8个成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均将15批QM分为了2类,同时筛选出了5种差异性成分,分别是峰9(菊苣酸)、峰14(黄芩苷)、峰18、峰19和峰21(黄芩素)。绿原酸、阿魏酸、菊苣酸、橙皮苷、黄芩苷、丹酚酸B、黄芩素和丹皮酚8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077~0.094、0.165~0.190、0.100~0.114、0.083~0.107、0.556~0.615、0.288~0.314、0.152~0.188、0.114~0.128mg/g。结论所建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可为QM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清胰合剂;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含量测定;质量标准;高效液相色谱法
1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83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抗宫炎软胶囊的质量标志物分析
袁敏艳,张敏,张硕,曹思源,季嘉城,王鹏娇,张荣平,高秀丽
2022, 33(17)
摘要:目的 分析抗宫炎软胶囊(KSC)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建立20批KSC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同一UPLC法测定去甲异波尔定、盐酸益母草碱、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筛选和分析KSC治疗宫颈炎的相关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其潜在Q-marker。结果20批KSC共有1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共指认出去甲异波尔定、盐酸益母草碱、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异毛蕊花糖苷6个共有峰。上述6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336~1.774、0.093~0.143、4.970~5.888、0.505~0.623、5.206~6.226、0.785~0.895mg/g。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6个成分的14个关键靶点和94条通路,其与核心靶点(蛋白激酶B1、肿瘤坏死因子)的结合能均小于-6.4kJ/mol。结论去甲异波尔定、盐酸益母草碱等6个成分可能是KSC的潜在Q-marker。
关键词:抗宫炎软胶囊;网络药理学;指纹图谱;含量测定;质量标志物;分子对接
10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82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基于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草果质量
郝佳旭,李元增,范晓,查丽春,马云淑
2022, 33(17)
摘要:目的 综合评价不同产地、采收期草果的质量。方法使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中挥发油测定甲法测定草果中总挥发油含量;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和福林酚法分别测定草果中总黄酮、总多酚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草果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1,8-桉叶素、α-松油醇、香叶醇、反式橙花叔醇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果中原儿茶酸、香草酸含量。选择上述11个指标,结合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16批草果的质量。结果16批草果样品中总挥发油、总黄酮、总多酚、α-蒎烯、β-蒎烯、1,8-桉叶素、α-松油醇、香叶醇、反式橙花叔醇、原儿茶酸、香草酸的含量分别为15.8333~28.0000μL/g、29.1005~78.1996mg/g、6.7898~35.7977mg/g、0.0887~0.4013mg/g、0.1063~0.4080mg/g、3.7096~8.5331mg/g、0.2598~0.5996mg/g、0.3148~1.3241mg/g、0.2723~0.5764mg/g、9.3012~19.8185μg/g、8.1809~27.6663μg/g。熵权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相对贴近度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云南保山7月、云南红河10月和云南文山9月产草果;相对贴近度排名后3位的分别是云南德宏9月、云南德宏11月、云南德宏12月产草果。结论云南保山(7月)、红河(10月)、文山(9月)产草果质量较优。
关键词:草果;挥发油;含量测定;熵权TOPSIS法;质量评价
9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8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杨丹阳,于欢,吴晓莹,朱盈徽,徐万爱,吴静雨,肖小林,龚千锋
2022, 33(17)
摘要:目的 研究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变化。方法制备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第1、2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用9倍量米泔水各漂12、24h;第3~5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先用9倍量米泔水漂24h,再用9倍量清水各漂12、24、48h),漂洗温度均为26℃。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中共鉴别出49个挥发性成分,包含萜品油烯、莎草烯、苍术酮等在内的20个共有挥发性成分。其中,从白术生品、第1~5阶段漂制品中分别鉴别出了33、31、28、30、28、29种挥发性成分,其总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66.218%、64.711%、79.410%、65.419%、67.101%、66.818%;其中,苍术酮的相对百分含量在第4阶段漂制品中最高(41.206%),第3阶段漂制品中最低(35.926%)。与白术生品比较,漂制过程中新增了pethylbrene、β-vetivenen等16个挥发性成分,未检测到棕榈酸乙酯、β-maaliene等8个挥发性成分,而11-rotundene、(-)-valeranone等5个挥发性成分在漂制过程中呈消失-出现和消失-出现-消失的变化趋势。结论在第3个漂制阶段白术漂制品中各挥发性成分的总相对百分含量和燥性代表性成分苍术酮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最低,即缓解白术燥性的米泔水漂制工艺为白术生品用9倍量米泔水漂24h,再用9倍量清水漂12h。
关键词:白术;米泔水;漂制过程;挥发性成分;含量变化;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8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7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清眩丸中5种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的建立
刘杰,刘长河,王艳艳
2022, 33(17)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清眩丸中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胡椒酮和藁本内酯5种挥发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7批清眩丸为检测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气相色谱柱为DB-5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进样口温度为200℃,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10∶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保持2min,以5℃/min升温至220℃并保持2min),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250℃。结果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胡椒酮和藁本内酯与相邻成分色谱峰均达到基线分离;5种成分的线性范围依次为0.008~0.388、0.010~0.527、0.006~0.327、0.006~0.312、0.053~2.672mg/mL(r均大于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6.33%(RSD=1.23%,n=6)、96.92%(RSD=1.38%,n=6)、97.53%(RSD=1.81%,n=6)、96.80%(RSD=1.89%,n=6)、95.61%(RSD=0.77%,n=6);5种成分的含量依次为0.009~0.070、0.040~0.157、0.017~0.150、0.008~0.049、0.144~0.932mg/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气相色谱法简便、准确,能同时测定清眩丸中5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关键词:清眩丸;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胡椒酮;藁本内酯;气相色谱法
10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89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熊果酸研究热点与前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赵俊,张小蕾,倪倍倍,杨雪,王凯,张传洲,刘广伟
2022, 33(17)
摘要:目的 探讨近20年熊果酸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搜集WebofScience数据库中与熊果酸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限设定为200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采用科学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文献中涉及的国家或地区、研究机构、作者、期刊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获取熊果酸的时空分布、研究前沿,通过分析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关键词聚类等进一步分析熊果酸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沿。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有效文献3528篇,发文量前3位的国家为中国、印度和美国;发文机构分析显示,中国科学院、卡拉奇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为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研究机构;发文期刊分析显示,Molecules(127篇)、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90篇)、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75篇)是研究发文量较高的3个期刊;关键词分析显示,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抗炎活性等药理作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熊果酸诱导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自噬等作用机制以及熊果酸纳米颗粒等药物输送方式的研究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熊果酸;文献计量学;研究热点;研究前沿;抗肿瘤活性;抗氧化活性;抗炎活性;抗菌活性
10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8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抗妇炎胶囊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及含量测定
王铭菊,黄家宇,杜秋莹,张会,严学辉,王福勇,李莉
2022, 33(17)
摘要:目的 建立抗妇炎胶囊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同时测定其中5种成分的含量,以促进该药质量标准的提升。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1批抗妇炎胶囊(S1~S11)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分别通过与对照品、单味饮片图谱比对进行色谱峰的指认和归属分析,分别采用SPSS26.0、SIMCA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苦参碱、盐酸黄柏碱、芦丁、连翘脂苷A、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11批样品的指纹图谱中共有29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共指认出5个色谱峰,分别为苦参碱(峰3)、盐酸黄柏碱(峰14)、芦丁(峰20)、连翘脂苷A(峰22)、盐酸小檗碱(峰28)。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S1~S9聚为一类,S10、S11聚为另一类。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9.3205~60.1443、0.6216~1.0766、1.0259~2.8305、2.8993~6.2127、4.4251~8.5816mg/g。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再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可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抗妇炎胶囊;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含量测定
11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867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丙戊酸钠对严重烫伤合并海水浸泡延迟补液模型大鼠心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孟祥熙,田雨沫,胡森,王莉莉,张慧苹,钟毓贤,王宏伟,丁宇
2022, 33(17)
摘要: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对严重烫伤合并海水浸泡延迟补液模型大鼠心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烫伤+延迟补液组(S组)、烫伤+海水浸泡+延迟补液组(SS组)、烫伤+海水浸泡+丙戊酸钠+延迟补液组(SSV组),每组60只。所有大鼠采用沸水水浴法建立35%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SS组和SSV组大鼠烫伤后立即浸泡于人工海水中(30min),其中SSV组出水后即刻皮下注射丙戊酸钠300mg/kg。各组烫伤后2h按1/2Parkland公式于30min内静脉输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进行延迟补液。记录大鼠死亡时间,计算各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和24h生存率;分别于烫伤前和烫伤后0、2、5h检测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直肠温度(RT)、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实际碳酸氢根(HCO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观察大鼠心脏、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SS组大鼠24h生存率(55%)较S组(90%)显著降低,而SSV组大鼠24h生存率(75%)较SS组显著升高(P<0.05);与S组比较,SS组大鼠烫伤后0、2、5h的MAP、RT、HR、pH、PaO2、HCO3-显著降低而CK-MB、NSE水平显著升高,烫伤后2、5h的PaCO2显著升高,烫伤后0、2h的RR显著降低(P<0.05);与SS组比较,SSV组大鼠在烫伤后2、5h的MAP、RT、HR、pH、PaO2、HCO3-显著升高而PaCO2和CK-MB、NSE水平显著降低,烫伤后2h的RR显著升高(P<0.05)。在烫伤后2、5h,SS组大鼠心脏、脑组织损伤程度较S组明显加重;SSV组大鼠心脏、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SS组明显减轻。结论严重烫伤大鼠合并海水浸泡后,皮下注射丙戊酸钠能保护大鼠心脑功能,改善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延长其存活时间,提高其生存率。
关键词:丙戊酸钠;严重烫伤;海水浸泡;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延迟补液
11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8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冬凌草甲素逆转乳腺癌MCF-7细胞对氟维司群耐药的机制研究
胡高波,朱瑞,金湛,魏自太
2022, 33(17)
摘要:目的 探究冬凌草甲素(Ori)逆转乳腺癌MCF-7细胞对氟维司群(Ful)耐药的机制。方法在体外诱导构建乳腺癌获得性Ful耐药细胞株MCF-7/Ful;采用MTT法检测MCF-7细胞和MCF-7/Ful细胞的相对细胞活力,Ori对MCF-7/Ful细胞的抑制率;采用CompuSyn软件分析Ori和Ful的协同效应;将MCF-7/Ful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Ful组(5μmol/L)、Ori组(8μmol/L)、Ful(5μmol/L)+Ori(8μmol/L)组,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情况。采用MCF-7/Ful细胞制备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Ful组(80μmol/g)、Ori组(50μmol/g)、Ful(80μmol/g)+Ori(50μmol/g)组,计算肿瘤质量和抑瘤率,验证Ori在体内的耐药逆转作用。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当Ful≥10μmol/L时,MCF-7/Ful细胞的相对细胞活力显著高于MCF-7细胞(P<0.05),耐药性显著增强;Ori对MCF-7/Ful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Ful联合使用对MCF-7/Ful细胞的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逆转耐药效果显著增加。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Ful组比较,Ful+Ori组细胞中PI3K、Akt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Ful+Ori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和质量显著下降,抑瘤率为(63.90±4.11)%,较Ful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Ori可以逆转乳腺癌MCF-7细胞对Ful的耐药性,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关键词:冬凌草甲素;氟维司群;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乳腺癌;耐药逆转
8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9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渴络欣胶囊联用化学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刘畅,陶立波,陆灏,康后生,李伟,刘垠,谢雁鸣,崔鑫
2022, 33(17)
摘要:目的 从全社会角度出发,评价渴络欣胶囊联用化学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经济性。方法采用二次文献检索、样本医院病案数据分析、临床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周期为1年、时限为40年的六状态Markov模型;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为产出指标,贴现率设为5%,并以1倍我国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的判断阈值,评价渴络欣胶囊联用化学药对比单用化学药治疗DKD的经济性。结果40年间,渴络欣胶囊联用化学药组比单用化学药组人均多花费8644.09元,多获得0.143QALYs,ICER为60460.25元/QALY,小于1倍我国2020年人均GDP(72447元)。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渴络欣胶囊年用药天数和早期DKD的健康效用值等变量对经济性分析的结果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则提示本研究的基线分析结果稳健。结论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相比单用化学药的治疗方案,渴络欣胶囊联用化学药治疗DKD更具有经济性。在决策应用中需要注意渴络欣胶囊用量和患者健康效用值等变量的取值情况。
关键词:渴络欣胶囊;糖尿病肾病;药物经济学
10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933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基于自发呈报系统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数据挖掘
唐碧雨,吴建茹,魏芬芳,吴文宇
2022, 33(17)
摘要:目的 挖掘自发呈报系统中碘对比剂数据的风险信号。方法运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法、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综合法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法对5种碘对比剂(碘帕醇、碘海醇、碘普罗胺、碘佛醇、碘克沙醇)不良反应数据进行风险信号挖掘。结果共纳入1164份(2446例次)碘对比剂不良反应,5种碘对比剂共挖掘出14个累及呼吸、免疫等系统/器官的风险信号(上述5种碘对比剂分别有3、2、4、3、2个),以及过敏性休克、皮疹、潮红等32个具体不良反应信号(上述5种碘对比剂分别有11、7、7、3、4个)。结论5种碘对比剂的风险信号验证了该类药品与上述不良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提示临床在使用碘对比剂前需注意患者是否有肿瘤疾病史和联合用药,评估患者肾功能情况,提前给予水化等预防措施;使用时需注意碘对比剂的温度、剂量和推注速率,使用后需及时跟进患者情况以避免迟发不良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碘对比剂;信号挖掘;自发呈报系统;不良反应;信号检测
12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92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1例培门冬酶致急性胰腺炎病例的分析鉴别及文献复习
李东炫,苟静惠,秦春梦,董杰,杜倩,刘松青
2022, 33(17)
摘要:目的 了解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AP)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针对我院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培门冬酶后出现急性胰腺炎伴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损伤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鉴别。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关于AAP的个案报道,将所有病例的人口学信息和药物使用、潜伏期、不良反应结局等信息进行汇总。结合本例患者信息,分析、讨论AAP的疾病特点及潜在危险因素。结果经分析鉴别,判定本例患者出现AAP。在数据库中共检索到病例报道类文献47篇,共52例患者(包括本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以未成年患者为主(65.4%)。左旋门冬酰胺酶是导致AAP的主要门冬酰胺酶制剂(80.8%),消化道症状为主要前驱症状(92.3%),可伴发其他门冬酰胺酶相关不良反应。AAP可发生在第1~33次给药之后,中位潜伏期为用药后14d;成人患者AAP中位潜伏期较儿童明显缩短(11dvs.16d,P=0.049),使用培门冬酶患者AAP中位潜伏期较左旋门冬酰胺酶有延长趋势(17dvs.12.5d,P=0.490)。纳入分析的病例中,有8例患者因AAP死亡,其中1例与门冬酰胺酶制剂再暴露有关。结论AAP是门冬酰胺酶制剂严重的、可致命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AAP的发生特点,如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等应考虑AAP发生的可能,做好患者教育和药学监护,以尽量降低AAP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关键词:培门冬酶;门冬酰胺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药源性胰腺炎
12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91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张惠灵,岳维,关雨斐,许婷婷
2022, 33(17)
摘要:目的 考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妇科头低脚高体位腹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试验组(D1组)、高剂量试验组(D2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入室后,D1、D2组患者均先按1.0μg/kg的剂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min进行麻醉诱导,之后分别以0.4μg(/kg·h)和0.6μg(/kg·h)的速率继续静脉泵注;C组患者持续泵注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3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泵注。观察患者入室时(T0)、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min时(T1)、气腹10min时(T2)、气腹30min时(T3)、气腹60min时(T4)、关闭气腹恢复平卧位10min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同时超声测量各时间点患者双眼视神经鞘直径(ONSD),并记录术中发生心动过缓及使用阿托品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T0的ONSD、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3组患者在T1的ONSD均显著减小(C组除外),在T2~T5的ONSD均显著增大且MAP和HR均显著降低(P<0.05);D2组患者在T1的HR也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D1、D2组患者在T1~T5的ONSD均显著减小,HR均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D1、D2组发生心动过缓和使用阿托品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患者颅内压的增加,且泵注速率0.4μg(/kg·h)较0.6μg(/kg·h)更能使患者HR的变化趋于稳定。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腹腔镜手术;视神经鞘直径;颅内压;头低脚高体位;妇科
9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90043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5-HTR1A基因C-1019G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物疗效相关性的Meta分析
蔡文文,孙秀丽,崔健,李秀英,桂思兰,张俊青
2022, 33(17)
摘要:目的 评价5-HTR1A基因C-1019G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网,检索5-HTR1A基因C-1019G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物疗效相关性的国内外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2年2月。根据药物应答结局指标的不同,采用Stata14.0和RevMan5.4软件分别对有效组和缓解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合并结果显示,在有效组的隐性基因模型中,亚洲人群5-HTR1A基因C-1019G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物疗效有相关性(GGvs.CG+CC,OR=0.751,95%CI为0.585~0.964,P=0.024),中国地区患者5-HTR1A基因C-1019G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物疗效有相关性(GGvs.CG+CC,OR=0.677,95%CI为0.508~0.901,P=0.007);在缓解组中,5-HTR1A基因C-1019G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物疗效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有效组中,亚洲人群和中国地区患者5-HTR1A基因C-1019G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物疗效有相关性;而在缓解组中,尚不能证明该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物疗效有关。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5-HTR1A基因;C-1019G多态性;疗效;Meta分析
11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900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以药师为主导的全程化用药管理模式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实践研究
刘剑敏,林奕凯,黄鹤归,黄烨,范秋玉,杨惠琴,张韶辉
2022, 33(17)
摘要:目的 评价以药师为主导的全程化用药管理模式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2020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使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治疗的122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4例,采用传统监管模式;观察组78例,采用以药师为主导的全程化用药管理模式,即由个体化药师和专科临床药师协同与主导,不仅参与药物治疗全过程,还参与治疗药物监测(TDM)全过程,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了医药护三方分工协作,并从住院延伸到出院对门诊和住院患者实施同质化监管。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日剂量、血药浓度达标率、问题标本(标本以例次计)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出院6个月再入院率、用药依从性评分、患者满意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实施TDM53例次,其中他克莫司监测18例次、环孢素监测35例次;观察组患者实施TDM123例次,其中他克莫司监测55例次、环孢素监测68例次。观察组患者他克莫司日剂量、环孢素日剂量、环孢素血药浓度达标率、问题标本发生率、出院6个月再入院率、用药依从性评分、患者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药师为主导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实施全程化、同质化用药管理并提供精准用药指导,可以有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关键词:个体化药师;风湿免疫性疾病;全程化用药管理;专科临床药师;药学服务
15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957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临床药师参与的多学科协作全院血糖管理模式介绍与效果评价
计成,代晶,李林通,李佳希,葛卫红
2022, 33(17)
摘要:目的 介绍临床药师参与的多学科协作全院血糖管理(以下简称“全院血糖管理”)模式,评价其在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介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全院血糖管理模式的流程、临床药师工作内容。纳入择期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普通会诊组(对照组)和全院血糖管理组(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管理效果和术前等待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全院血糖管理团队以内分泌科全院血糖管理医师、临床药师、护士为核心成员,主要服务流程分为初次管理、日常管理、出院管理和随访。临床药师作为团队秘书,主要负责每天汇总管理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特殊状况,定期进行管理效果评价,开展药学查房、医嘱审核、药学监护,及时对患者血糖进行评估以及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等工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3d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显著减小(P<0.05),其血糖水平标准差已达到目标控制水平,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接近目标控制水平;术前血糖达标率、出院时血糖达标率均显著升高(P<0.05);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缩短(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的多学科协作全院血糖管理模式,可以更加平稳、有效地控制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及预后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全院血糖管理;多学科协作;药学服务;临床药师
16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9001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DRG背景下临床药师参与消化内科药事精细化管理的实践
伍渊麟,陈世耕,鲜秋婉,毕小婷,张攀,刘耀
2022, 33(17)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参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药事精细化管理的成效。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进入DRG病组的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临床药师参与消化内科药事精细化管理干预前(2019年4-12月)、干预后(2020年4-12月、2021年4-12月)患者的DRG指标以及住院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入组例数排名靠前的重点DRG病组和超出支付标准的DRG病例进行重点分析,探究各项费用的偏离情况;借助处方医嘱点评手段,对每个DRG病组中超过标杆医院3倍支付标准的病例开展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在干预第1年,消化内科病例组合指数值升高,费用消耗指数、时间消耗指数、平均住院日均显著降低(P<0.01);在干预第2年,消化内科病例总权重升高,费用消耗指数、时间消耗指数、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品费用和平均住院日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在入组例数排名前5位的DRG病组中,在干预第1年,GZ15、GZ13和GJ15病组次均药品费用均显著下降;在干预第2年,GZ15、GZ13、GJ15和GJ13病组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药品费用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临床药师对DRG超支病例进行干预后,超支率显著下降(P<0.001)。结论DRG背景下,我院药事精细化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为医疗机构的费用控制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临床药师;消化内科;药事精细化管理
24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90007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信息化药学监护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李静,周晓,宋惠珠,马红燕,宫颖,钱正月
2022, 33(17)
摘要:目的 建立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信息化药学监护路径,提高房颤患者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借助我院医疗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抗凝药学监护”模块,对房颤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评估,对抗栓药医嘱开展前置审核,实施疗效监护、药物相互作用监控及不良反应(ADR)预警,完成患者的全程化管理。结果共纳入接受抗凝治疗的1228例患者,分析其医嘱后发现9.27%纠正了错误的抗凝方案,3.99%调整了潜在不良相互作用或ADR风险医嘱,医嘱干预成功率为70.29%。实行信息化药学监护后,抗凝治疗率由88.73%提高至97.40%,华法林治疗患者的凝血国际标准化比值院内达标率由38.64%提高至66.67%,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由2.94%降至0.37%(P<0.05)。结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信息化药学监护路径可实现对患者全面、高效、精准的管理,提高抗凝治疗的合理率、有效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房颤;抗凝治疗;信息化;药学监护路径
1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99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基于区域前置审方中心的多病共存慢病病种和用药分析
王旭慧,陈皓琰,李琴,梁楠,金超,李玲,马骏,廖赟
2022, 33(17)
摘要:目的 为基层医疗机构慢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介绍上海市长宁区区域前置审方中心的系统结构设计和审核级别设置等情况;统计该中心上线后至2022年2月28日的处方/医嘱数量,并对系统拦截处方/医嘱、医师干预处方/医嘱、区域内多病共存慢病病种及其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该中心2021年9月上线时的数据相比,2022年2月的总体处方/医嘱合格率明显提高(97.67%vs.86.42%),系统拦截和药师干预的处方/医嘱数量分别下降了55.39%和72.67%。排名前5位的疾病依次是高血压(占26.52%)、冠心病(占20.53%)、睡眠障碍(占16.71%)、糖尿病(占15.24%)和骨病(占14.09%),其中涉及冠心病、睡眠障碍和骨病的问题处方较多。结论社区居民的慢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除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层常见的慢病病种外,睡眠障碍和骨病等病种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借助区域前置审方中心,可以及时调整慢病管理的重点,实时开展药品监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区域前置审方中心;多病共存;病种;用药分析;慢病管理
21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98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肺炎克雷伯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徐特,钱妍,李頔
2022, 33(17)
摘要: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出多药耐药性趋势,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意味着可用于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抗生素越来越少。多黏菌素以其独特的抗菌机制已成为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但随着其使用增加,国内外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株的报道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就肺炎克雷伯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进行总结,发现肺炎克雷伯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细菌外膜脂多糖的结构修饰、荚膜多糖的过表达、多药外排泵的过表达等,可为该药的合理使用及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多黏菌素;耐药性;耐药机制
17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4899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09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