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2 33 21

      药事管理

    • 张金芬,佟若菲,黄涛,王森怡,杨琳,王洋洋,马新玲,王晓玲,孙燕燕
      2022, 33(21): 2561-256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01
      摘要:目的对国内外儿童非处方药(OTC)(化学药品)剂型与规格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为新增我国儿童OTC剂型与规格提供参考。方法梳理我国儿童OTC单方制剂的活性成分,比较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第8版《WHO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WHO EMLc)及美/英/欧(本文指欧盟国家)/日具有相同活性成分的儿童OTC剂型与规格的异同并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儿童OTC单方制剂对应的活性成分共计72个,涉及34种剂型、216个规格;在WHO EMLc及美/英/欧/日儿童OTC中共检索到39个相同活性成分,涉及38种剂型、258个规格。在39个相同活性成分对应的儿童OTC中,我国的特有剂型有10种,WHO EMLc及美/英/欧/日的特有剂型共计16种,后者收录的部分具有儿童使用优势的剂型(咀嚼软糖、局部皮肤用凝胶剂、口服液体喷雾剂等)在我国暂未收录;我国的特有规格有107个,WHO EMLc及美/英/欧/日的特有规格共计214个,后者药品规格适用年龄段的划分更为细致。此外,少数活性成分(如布洛芬、盐酸西替利嗪等)对应的剂型与规格在我国未纳入儿童OTC,而英/欧已纳入。结论WHO EMLc及美/英/欧/日儿童OTC的剂型与规格在整体上较我国更丰富和灵活。我国相关部门应借鉴WHO和国外先进经验,加大对儿童OTC剂型与规格的研发。  
      关键词:儿童;非处方药;活性成分;剂型;规格   
      6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19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王媛,邵蓉,颜建周
      2022, 33(21): 2566-257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02
      摘要:目的从制度设计方面探索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策略,为鼓励药品创新和提升高质量仿制药发展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梳理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相关政策文件,从制度实施现状出发总结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目前取得的进步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总结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为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落地实施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随着2020年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出台,我国已基本完成该制度的顶层设计,但由于部分细则规定尚未完善,我国尚存在缺乏“拟制侵权”制度、专利信息登记缺乏审查及纠错机制、司法和行政途径链接不畅、等待期时长仍存争议、首仿药市场独占期制度相关细则不够明确等问题。建议我国建立“拟制侵权”制度和专利无效司法判决程序,调整等待期时长或上市审批依据,进一步明确首仿药定义及共同挑战专利的情形和市场独占期的消灭事由,同时加强相关部门职能链接程序,落实责任机制。  
      关键词: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专利法;仿制药   
      7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0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学研究

    • 胡珏,黄光强,梁洁,柳贤福,曹玉嫔,陈奎奎,李耀华,安施佳,梁晶春
      2022, 33(21): 2572-257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03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龙眼叶乙醇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阐明龙眼叶降血糖的可能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龙眼叶乙醇提取物、大鼠灌胃龙眼叶乙醇提取物33.8 g/kg(以提取物计)后0~72 h的粪便和0~48 h的尿液,以及大鼠灌胃生理盐水(空白对照)后对应时段的粪便和尿液作为检测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分析。收集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量、分子式及碎片信息,通过与仪器自带数据库、谱库进行匹配,以及与对照品和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对化合物进行推测和鉴定。结果在大鼠粪便和尿液样品中共鉴定出了8个化合物,包括2个原型成分和6个代谢产物。从大鼠粪便样品中鉴定出了3个化合物,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2个原型成分以及木犀草素或山柰酚的1个代谢产物;从大鼠尿液样品中鉴定出了5个化合物(均为代谢产物),涉及槲皮素、木犀草素或山柰酚的代谢产物。代谢产物的类型主要为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及氧化产物。结论龙眼叶乙醇提取物灌胃后在大鼠体内主要经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等途径代谢,鉴定出的化合物多为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代谢产物。  
      关键词:龙眼叶;乙醇提取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粪便;尿液;代谢产物   
      4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19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李林珍,张宇,陈亮,岑银芝,涂杨丽,杨小生,李勇军
      2022, 33(21): 2578-258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04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海州常山茎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使用85%乙醇回流提取海州常山的干燥茎得到其乙醇提取物。将所得乙醇提取物用水分散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减压浓缩后分别得到各萃取部位浸膏。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以及包括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和Toyopearl HW-40F大孔树脂等在内的各种色谱技术对海州常山茎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采用MTT法检测所得化合物对4种人源肿瘤细胞K562、MCF-7、A549和HepG2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从海州常山茎8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共分离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uvincenone B(1)、钩大青酮(2)、villosin C(3)、丁香脂素(4)、丁香脂素-4′-O-β-葡萄糖(5)、3,12-O-β-D-二吡喃葡萄糖基-11,16-二羟基松香醇-8,11,13-三烯(6)、五叶山小橘苷C(7)、角胡麻苷(8)、异地黄苷(9)、2-(4-hydroxyphenyl)ethanol-O-β-D-glucopyranosyl-(1→2)-O-β-D-glucopyranoside(10)、3,4-二甲氧基苯基-1-O-β-D-呋喃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11)、2,6-二甲氧基-4-羟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腺苷(13)和肉苁蓉苷F(14)。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3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2对MCF-7、A549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最强,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5.00、22.34、12.50 μmol/L;化合物3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较强,IC50为28.41 μmol/L。结论化合物10~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3)对上述4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较好。  
      关键词:海州常山;茎;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抗肿瘤活性   
      8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1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白竹林,赵大庆,陈静静,曾婧,白雪媛,王思明
      2022, 33(21): 2584-258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05
      摘要:目的筛选人参-茯苓药对抗衰老的最佳配伍比例及给药条件,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不同配伍比例(1∶1、1∶2、2∶1、1∶4、4∶1,m/m)的人参-茯苓药对提取物,并以酿酒酵母为衰老模型生物,采用MTT法绘制酿酒酵母生长曲线,筛选人参-茯苓药对的最佳配伍比例、给药浓度和给药时间点,检测酿酒酵母细胞内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以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MMP),检测酿酒酵母细胞内SOD1、CTT1、GSH1、ATP1、MRS1、CDC19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人参-茯苓药对抗衰老的最佳配伍比例为1∶4(m/m),最佳给药浓度为220 μg/mL,最佳给药时间点为第28 h。人参-茯苓药对1∶4提取物可显著升高酿酒酵母细胞内SOD、POD、CAT活性,ATP含量和MMP以及CTT1、GSH1、MRS1 mRNA表达水平(P<0.01),显著降低MDA、ROS水平和SOD1、ATP1、CDC19 mRNA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人参-茯苓药对以1∶4(m/m)配伍时对酿酒酵母的抗衰老作用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正向调控酿酒酵母细胞氧化应激以及能量代谢有关。  
      关键词:人参;茯苓;药对;配伍比例;酿酒酵母;抗衰老;氧化应激;能量代谢   
      6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2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祁祥,卢健棋,王昱涵,武尚志,蒋志雄,朱智德,何晓羚
      2022, 33(21): 2590-259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06
      摘要:目的对中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进行分析,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Web of Science中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MIRI的文献为数据来源,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972篇文献。近10年中药防治MIRI的研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发表的文章被引次数最多;研究者多集中于中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该领域发文最多,并与其他机构有着较多的合作,在该领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Sun Guibo与Sun Xiaobo是该领域高产作者,但全球作者合作并不紧密,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合作团队;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可能是该领域最受欢迎的杂志。共被引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多集中在探索MIRI的发病机制以及找寻干预靶点方面;关键词分析显示,中药调控细胞凋亡、细胞焦亡、线粒体功能障碍、miRNA等途径改善MIRI的研究是该领域的热点,研究较多的信号通路有Nrf2通路、NF-κB通路、NLRP3炎症小体通路、TNF通路、SIRT3通路、JNK通路、PI3K/Akt通路、AMPK通路。结论近10年中药防治MIRI的研究备受关注,目前该领域的热点多集中于中药有效成分与中成药对MIRI的干预机制研究。此外,中药治疗MIRI的科研现阶段多集中于基础实验领域,建议未来多开展大规模、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以期为中药应用于临床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关键词:中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血管疾病;文献计量学   
      4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0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闫汉语,张永萍,徐剑,刘耀,曹国琼,汪祖华,宋信莉,郭玲
      2022, 33(21): 2597-260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07
      摘要:目的制备雷公藤红素白蛋白纳米粒(CLT-AN),并考察其体内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法制备CLT-AN,以粒径、分散指数(PDI)和稳定性为评价指标,以CLT投药量、大豆油用量和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工艺。利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测定仪等考察CLT-AN的理化性质,并研究其体外稳定性和体外释放特性。构建佐剂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考察CLT-AN对模型大鼠关节肿胀、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以及关节组织病理状态的影响。结果优化的处方为CLT 6.5 g、大豆油45 mg、超声功率490 W、超声时间8 min。按最佳处方制备的CLT-AN外观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96.8±1.1) nm,PDI为0.174±0.020,Zeta电位为(-18.6±1.7) mV,包封率为(94.61±0.46)%,载药量为(2.42±0.21)%。在室温条件下,CLT-AN储存5 d内的粒径、PDI、Zeta电位和包封率均无显著变化。CLT-AN体外释放缓慢,72 h的累积释放量可达到73.56%;与游离CLT相比,CLT-AN可明显抑制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降低其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并且显著改善炎症关节组织的病理状态。结论超声法制备的CLT-AN粒径适中、稳定性良好,具有显著的缓释特征和优良的抗RA活性。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白蛋白纳米粒;处方工艺;理化性质;类风湿性关节炎   
      5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0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洪挺,周志强,肖小武,陈丹丹,杨毅生
      2022, 33(21): 2603-260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08
      摘要:目的提升桔贝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三硝基苯酚与氢氰酸的化学反应鉴别苦杏仁水;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桔贝合剂中桔梗、浙贝母、黄芩、枇杷叶、甘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该制剂中苦杏仁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甘草酸铵4种成分的含量。结果三硝基苯酚试纸显砖红色。5味药材的TLC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苦杏仁苷、黄芩苷、汉黄芩苷和甘草酸铵的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66 8~1.335 5 μg(R 2=0.999 4)、0.189 8~3.796 9 μg(R 2=0.999 9)、0.062 6~1.251 3 μg(R 2=0.999 9)、0.041 8~0.835 5 μg(R 2=0.999 8);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99.5%、98.3%、99.6%,RSD分别为0.7%,1.6%、1.5%、1.1%(n=6)。15批样品的含量存在差异,A公司样品的含量普遍低于B、C公司。结论所建质量标准可较好地反映桔贝合剂的内在质量。  
      关键词:桔贝合剂;质量标准;化学反应;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5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4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张建云,赵艳云,赵云生,闫宗圣,卢利涛,郑玉光,房慧勇
      2022, 33(21): 2609-261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09
      摘要:目的探究北苍术药用部位(根茎)与非药用部位(须根、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苍术3个部位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各部位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并计算其相对含量。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部位挥发油(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并分析挥发油中化学成分与抗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从北苍术根茎、须根、茎叶部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0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倍半萜类、酚类和酮类化合物。根茎、须根和茎叶挥发油中的共有成分有8种,分别为榄香醇、荜澄茄烯、沉香螺萜醇、巴伦西亚橘烯、石竹素、β-倍半水芹烯、γ-桉叶醇和β-桉叶醇。从根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6种成分,其中以4-联苯甲醛的相对含量最高(31.56%);从须根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1种成分,其中以β-桉叶醇的相对含量最高(44.39%);从茎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2种成分,其中以β-倍半水芹烯的相对含量最高(14.83%)。不同部位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弱顺序为根茎>须根>茎叶;β-石竹烯、α-葎草烯和modhephene的相对含量与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苍术酮、姜烯和沉香螺萜醇的相对含量与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北苍术药用部位和非药用部位挥发油的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明显,但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活性。  
      关键词:北苍术;非药用部位;药用部位;挥发油;抗菌活性;成分分析   
      5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2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陈聪,庄素琪,江涛,沈志滨,陈艳芬,司徒莹,杨超燕,唐春萍
      2022, 33(21): 2615-262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10
      摘要:目的探究黄绵马酸BB对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主要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绵马酸BB对10株MRSA和13株MS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平板法绘制MRSA11和MSSA23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黄绵马酸BB与莫匹罗星的联用抑菌效果;建立小鼠皮肤脓肿模型,评价0.5%、1%、2%黄绵马酸BB乳膏对MRSA11、MSSA23菌株的体内抗菌作用;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黄绵马酸BB对MRSA11、MSSA23菌株形态的影响,并检测两种菌株的核酸外渗含量和胞外蛋白含量。结果黄绵马酸BB对10株MRSA的MIC为6.30~80.00 μg/mL,MBC为40.00~640.00 μg/mL;对13株MSSA的MIC为40.00~80.00 μg/mL,MBC为63.50~126.99 μg/mL。黄绵马酸BB干预MRSA11、MSSA23菌株36 h后,杀菌率可达99.9%。黄绵马酸BB与莫匹罗星联用对MRSA菌株的作用为相加,对MSSA菌株的作用为相加或协同。0.5%、1%、2%黄绵马酸BB乳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皮肤脓肿模型小鼠皮肤脓肿体积和降低细菌含量(P<0.05),改善模型小鼠皮肤脓肿部位的炎症病理变化。黄绵马酸BB可使MRSA11、MSSA23菌体细胞皱缩、破裂以及核酸外渗含量和胞外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黄绵马酸BB对MRSA、MSSA均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有关。  
      关键词:黄绵马酸BB;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皮肤脓肿   
      3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2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赵方舒,张爱均,刘苗苗,田景振,侯林
      2022, 33(21): 2622-262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11
      摘要:目的研究金贝口服液体内抗小鼠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继发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磷酸奥司他韦胶囊(25.6 mg/kg)为阳性对照进行实验。通过滴鼻含0.8个半数致死量(LD50)的H1N1病毒液复制小鼠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模型,以体质量、肺指数、肺病毒载量、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为指标,考察15.6、7.8、3.9 mL/kg金贝口服液体内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通过滴鼻含0.5个LD50的H1N1病毒液和含1×109个菌落形成单位的肺炎链球菌液复制继发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模型,以小鼠死亡情况、肺指数、鼻腔和肺部细菌载量以及血清中干扰素β(IFN-β)、IL-17、IL-23水平为指标,考察15.6 mL/kg金贝口服液体内抗继发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作用。结果15.6、7.8 mL/kg金贝口服液给药6 d后,均可显著升高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异常降低的体质量,显著降低其异常升高的肺指数及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P<0.05),显著降低其肺部病毒载量(P<0.05),减轻其肺组织病变程度。15.6 mL/kg金贝口服液还可显著延长病毒-细菌共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P<0.05),降低其死亡率;显著升高其异常降低的体质量和血清中IL-17、IL-23水平(P<0.05),显著降低其鼻腔和肺部细菌载量以及血清中异常升高的IFN-β水平(P<0.05)。结论金贝口服液具有一定的抗小鼠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作用,且能通过恢复17型免疫功能帮助机体抵抗继发性肺炎链球菌感染。  
      关键词:金贝口服液;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继发性细菌感染   
      3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4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李慧峰,孔祥鹏,孟霜,李慧,裴妙荣
      2022, 33(21): 2627-263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12
      摘要:目的建立复方茴芹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分析,同时测定该颗粒剂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葛根素的色谱峰为参照峰,绘制10批复方茴芹颗粒样品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并指认共有峰;采用SPSS 22.0、SIMCA 1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8种有效成分绿原酸、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异绿原酸A、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异绿原酸C的含量。结果10批复方茴芹颗粒的指纹图谱中共有26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0;共指认出11个共有峰,分别为没食子酸、新绿原酸、绿原酸、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异绿原酸A、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异绿原酸C及大豆苷元。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批复方茴芹颗粒可聚为4类,其中S2、S3、S6为一类,S4、S8、S10为一类,S7为一类,S1、S5、S9为一类。10批复方茴芹颗粒中8种有效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0、17.42、3.51、3.57、0.75、0.41、0.31、0.32 mg/g。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复方茴芹颗粒的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为该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复方茴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含量测定;化学模式识别   
      3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0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张明昊,高一盈,董文霞,薛鹏坤,马伟洋,张大伟,马丽亚
      2022, 33(21): 2632-263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13
      摘要:目的研究补肾强身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灌胃来曲唑混悬液(1 mg/kg,每天1次,连续21 d)复制PCO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炔雌醇环丙孕酮片0.2 mg/kg+盐酸二甲双胍片230 mg/kg)和补肾强身片低、中、高剂量组(189、378、756 mg/kg),每组10只。另取10只未造模大鼠作为正常组。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连续30 d。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睾酮(T)、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计算大鼠卵巢系数,观察大鼠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大鼠卵巢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水平以及PI3K、Akt、mTOR、GLUT4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系数、卵巢囊性病变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T、GnRH、L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FSH、E2水平和卵巢组织中PI3K、p-Akt、p-mTOR、GLUT4蛋白表达水平及PI3K、Akt、mTOR、GLUT4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卵巢组织中闭锁卵泡及无卵丘的囊性卵泡数量增多,卵泡颗粒细胞层数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强身片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低剂量组上述大部分指标水平显著逆转(P<0.05),卵巢组织病变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补肾强身片可调节PCOS模型大鼠性激素分泌水平,改善卵巢囊性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I3K/Akt/mTOR、PI3K/Akt/GLUT4两条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补肾强身片;多囊卵巢综合征;PI3K/Akt/mTOR信号通路;PI3K/Akt/GLUT4信号通路   
      3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19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物经济学

    • 王旋辉,宫春博
      2022, 33(21): 2638-264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14
      摘要:目的为促进我国艾滋病用药的经济性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根据《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版)》和《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4版)》筛选非免费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药品及用药方案,搜集国内外药品价格数据,通过标准调查法,使用中位价格比值(MPR)法和药品可负担性研究法分析非免费抗HIV药品及用药方案的价格和可负担性。结果共筛选得到18种非免费抗HIV药品(以药品名称计),其中5种药品仅有国产药,11种仅有进口药,2种兼有国产药和进口药,8种被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2021版)》。18种药品的MPR中位值为0.504,在医保报销前可负担性小于1的药品占药品总数的55%,医保报销后这一数据提升为75%。10种单片复方制剂报销后的可负担性中位值为0.625,其中被指南推荐可单独使用的4种单片复方制剂的可负担性均小于1。用药方案中的推荐方案和替代方案在医保报销前后以及报销后两方案之间的可负担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非免费抗HIV药品的单品可负担性良好,联合用药方案的可负担性差;单片复方制剂相较传统治疗方案的可负担性优势显著。政府和企业应以研发创新药品、加强药品价格管制为重点,建立健全针对HIV/艾滋病群体的非免费药品保障体系,使其可选择药品更多样、用药更经济。  
      关键词:艾滋病;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品价格;可负担性   
      6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4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物与临床

    • 陈琳,程宗琦,姚鑫,毛叶勤
      2022, 33(21): 2643-264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15
      摘要:目的观察扶正养血膏干预化疗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首次确诊为恶性肿瘤拟行“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的患者资料。患者共200例,根据有无使用扶正养血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化疗;试验组在首次化疗开始后联合口服扶正养血膏,直至该次化疗周期结束。比较2组患者首次出现骨髓抑制的时间、骨髓抑制发生率、补救用药情况和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首次化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首次化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首次化疗前(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39.00%)显著低于对照组(63.00%)(P<0.05)。试验组首次出现骨髓抑制的时间(化疗后第11.0天)滞后于对照组(化疗后第6.7天)。首次化疗周期内,对照组使用升白细胞药物的患者例数(28例)显著多于试验组(11例)(P<0.05)。首次化疗后,2组患者的KPS评分均显著低于首次化疗前(P<0.05),但试验组患者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化疗后,2组患者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头晕心悸、恶心呕吐、自汗盗汗评分均显著高于首次化疗前,但试验组患者的自汗盗汗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首次化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和肌酐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扶正养血膏能有效降低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延缓出现骨髓抑制的时间,减少临床补救性升白细胞药/升血小板药的使用量,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扶正养血膏;骨髓抑制;恶性肿瘤;化疗;中医证候评分   
      5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3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钟贵遵,张妮,王红力,陈思琪,龚莉,潘玲云,贾运涛
      2022, 33(21): 2647-265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16
      摘要:目的对氨氯地平和乐卡地平药物不良事件(ADE)进行信号检测并评价。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收录的“氨氯地平”和“乐卡地平”所有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检测ADE信号,筛选出重点系统内的中强信号及强信号进行分析。结果从FAERS数据库中提取得到以氨氯地平、乐卡地平为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各249 657、10 558份,检出氨氯地平、乐卡地平安全信号分别为62、58个。两药同时检出外周水肿、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中强信号,以上均为两药常见的不良反应。较为特殊的ADE如下: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系统中,氨氯地平检出非心源性肺水肿强信号,乐卡地平检出静息时呼吸困难强信号;胃肠系统中,氨氯地平检出齿龈肥大强信号;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系统中,两药均检出“血管炎相关”的中强信号,氨氯地平检出线状IgA病中强信号,乐卡地平检出大疱性皮炎中强信号;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系统中,两药均检出急性肾损伤安全信号(氨氯地平检出中强信号,乐卡地平检出强信号);精神病类系统中,氨氯地平检出自杀既遂中强信号。低血压和急性肾损伤在两药报告数中均排在前2位。信息成分(IC)时间扫描图谱结果显示,2004-2021年,氨氯地平的非心源性肺水肿、自杀既遂信号IC值分别从0.76、-0.49增至4.48、1.95,置信区间分别从(-0.44,1.97)、(-1.01,0.03)缩窄至(4.24,4.72)、(1.90,2.01),提示信号稳定。结论临床使用氨氯地平和乐卡地平时,应警惕外周水肿、低血压、心律失常、肺水肿、牙龈增生、皮肤相关ADE、急性肾损伤及抑郁、自杀等风险。  
      关键词:氨氯地平;乐卡地平;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检测;安全用药;高血压   
      7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3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循证药学

    • 郑子恢,高峰,张亚同,赵紫楠,潘慧杰,纪立伟,胡欣,金鹏飞
      2022, 33(21): 2654-265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17
      摘要:目的评价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卫生技术评估(HTA)机构官方网站,收集降钙素治疗PMOP的系统评价(SR)/Meta分析、药物经济学研究和HTA报告,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9月30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并对数据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包括12项SR/Meta分析和6项药物经济学研究,未检索到HTA报告。在有效性方面,所纳入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降钙素在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方面除对比单独使用钙剂和拉索昔芬可能有一定优势外,相比其他阳性药物均未体现出临床优势;在降低非椎体骨折发生率方面,降钙素除对比单独使用钙剂和雷洛昔芬可能有一定优势外,相比其他阳性药物均未体现出临床优势;在提高椎体骨密度(BMD)方面,仅有2项研究表明降钙素相比钙剂有一定优势,和其他阳性药物相比未见临床优势;在提高非椎体BMD方面,仅有1项研究表明降钙素与钙剂合用相比单独使用钙剂对提高股骨BMD有一定优势,和其他阳性药物相比未见临床优势;在降低骨痛评分方面,所纳入的2项研究均表明鼻用降钙素对减轻椎骨骨折患者的急性疼痛具有短期益处,对慢性疼痛患者无效。在安全性方面,所纳入的3项研究均表明降钙素相比其他阳性药物的不良反应更轻微,但长期使用有增加恶性肿瘤的风险。在经济性方面,只有1项研究表明使用鼻用降钙素治疗PMOP相比不治疗或使用依替膦酸盐治疗更具有经济学优势。结论降钙素对减轻PMOP椎体骨折患者的急性疼痛有一定作用,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考察,未见明显经济学优势。  
      关键词:降钙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卫生经济学;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85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3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李碧云,韩亚辉,殷楚云,王颖超
      2022, 33(21): 2660-266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18
      摘要:目的探讨CD19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为更加合理、高效地应用CAR-T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并筛选从建库至2022年4月公开发表的CD19靶向CAR-T治疗R/R DLBCL的文献。以客观缓解率(ORR)、完全缓解率(CRR)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结局指标,根据CAR-T细胞共刺激因子及研究类型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采用R 4.1.2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1篇文献,共计1 466名患者。CD19靶向CAR-T细胞治疗R/R DLBCL的ORR为72.1%(95%CI:62.3%~81.9%),CRR为50.8%(95%CI:41.1%~60.5%),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为77.5%(95%CI:65.6%~89.4%),神经毒性发生率为41.4%(95%CI:26.8%~56.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共刺激因子CD28亚组患者的ORR、CRR、CRS发生率及神经毒性发生率均高于4-1BB亚组,观察性试验亚组患者的ORR、CRR、CRS发生率及神经毒性发生率均高于干预性试验亚组。结论CD19靶向CAR-T治疗R/R DLBCL具有较高的ORR、CRR,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共刺激因子CD28亚组患者与4-1BB亚组相比,有更高的ORR、CRR、CRS发生率和神经毒性发生率。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19;复发/难治性;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Meta分析   
      4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1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师与药学服务

    • 杜倩,奚鑫,董杰,朱俊,黄贵丽,苟静惠,冉海龙,陈诚,柏占锋,李东炫,董育珠,李文军,宋义,刘松青
      2022, 33(21): 2666-267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19
      摘要:药学巡诊是指临床药师主动前往临床科室,协助医师解决临床中用药相关问题,提出药物治疗意见或提供药学服务的活动,并形成有医疗效力的文书记录。药学巡诊与药学会诊的区别,在于后者一般是由临床医师提出,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向药剂科发出会诊邀请,临床药师接收后前往会诊,而前者是由临床药师主动到临床科室开展的药学服务模式。在常规药学巡诊的基础上,我院临床药师还进一步开展了专项巡诊(包括对多重耐药菌阳性患者的即时专项巡诊、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主动监测与干预)以及以药学巡诊回访形式开展的药学监护等。药学巡诊及其专项巡诊具有主动、及时、广覆盖的特点,可以作为传统驻科形式的补充,帮助药学部门提升服务效能,为医疗机构开展高效药学服务提供新角度,也为国家药事服务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药学巡诊;药学服务;临床药师;回访;多重耐药菌;药物性肝损伤   
      7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4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李春晓,李丹,凌霄,李学林,唐进法,赵娅,张博
      2022, 33(21): 2671-267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20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药教学药历内容与记录规范的总结,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药历的实践探索经验,在药历首页、药学监护计划、药学监护记录、药历小结4个部分中融入了中医“四诊”、中药方剂的“理、法、方、药”分析、中成药合理使用评价等体现中医思维及中医药理论特点的内容,同时加强对临床药师学员教学药历的评价指导,探索建立了适用于中药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中药教学药历,提升了药师的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和价值,为中药临床药师学员规范化培训提供了药学监护实践方法与文书记录参考。  
      关键词:中药临床药师;教学药历;药学监护;规范化培训   
      7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3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李娜,邹泽,彭发兵,王鑫,李飞,谢欠
      2022, 33(21): 2676-268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21
      摘要:本文介绍了临床药师参与1例首发症状为发热且不伴皮肤黏膜受累表现的新生儿播散性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治过程。临床药师通过评估患儿病情,到产科了解患儿母亲病史和用药情况,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患儿发热可能与其母亲病史相关,考虑患儿存在新生儿HSV感染可能,建议完善病毒相关检测后即刻予静脉注射阿昔洛韦20 mg/kg,q8 h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阿昔洛韦常见的不良反应。医师接受会诊建议。患儿确诊新生儿播散性Ⅱ型HSV感染,经治疗,患儿病情相对稳定,医师再次请临床药师会诊协助制定患儿后续药物治疗方案和监护计划。临床药师参考相关文献,建议静脉用阿昔洛韦21 d后,再口服阿昔洛韦300 mg/m2,q8 h治疗6个月,且在口服用药期间继续监测其常见不良反应,并随访评估患儿神经系统发育等情况。医师采纳药师意见。患儿静脉用阿昔洛韦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好转出院后口服阿昔洛韦第4周出现血肌酐和尿素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患儿随访至1岁,预后良好,未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药学会诊,协助临床医师明确了治疗策略,降低了新生儿的用药风险,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体现了临床药师在多学科协作诊疗中的职业价值。  
      关键词: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临床药师;药学会诊;新生儿   
      9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1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综述

    • 孙雪林,徐文峰,胡欣
      2022, 33(21): 2681-268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22
      摘要:熊去氧胆酸(UDCA)是由胆固醇衍生而来的天然亲水性胆汁酸,在人体中含量较低,可用于治疗胆结石、胆汁淤积性肝病、脂肪肝等。由于国内外UDCA的合成工艺、原料药来源及杂质控制标准存在差异,因此,笔者通过查询相关文献总结UDCA在国内外的合成工艺,分析其原料药杂质来源及杂质控制标准。结果发现,美国、英国和欧洲的药典对UDCA的合成路线和杂质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制定了相应杂质控制标准;但是国内关于UDCA的合成工艺和杂质控制标准均较为简单。建议国内研究机构不断完善UDCA杂质谱,改进其合成工艺,提高其质量标准,为其进一步的药学研究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化学合成;杂质;质量控制   
      4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0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严如根,王雨琦,何静,陈银,蔡平平,李长忠
      2022, 33(21): 2685-268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1.23
      摘要:卵巢早衰是妇科内分泌常见病,可引发卵巢内卵泡发育停滞或提前衰竭,从而导致卵巢功能丧失,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我国传统中药治疗卵巢早衰的毒副作用较少、效果显著。中药单体是中药发挥药效的活性成分,且化学结构确定。笔者从中药单体角度出发,综述其改善卵巢早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淫羊藿苷、槲皮素、白藜芦醇、人参皂苷Rg1可通过激活卵巢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颗粒细胞凋亡、促进卵巢细胞自噬、调节性激素水平来改善卵巢早衰模型动物的卵巢功能;葛根素、白藜芦醇可通过干预卵巢组织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卵泡闭锁来改善卵巢早衰模型动物的卵巢功能等。虽然目前中药单体在改善卵巢早衰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大多数停留在实验阶段,尚不能客观评价其改善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后续应加强中药单体新剂型的开发,以期为治疗卵巢早衰的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卵巢早衰;中药单体;作用机制   
      3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822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