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2 33 24

      药事管理

    • 杨瑶瑶,凌可欣,张翕,杜可欣,张琬朦,胡琳,郑波,管晓东,史录文
      2022, 33(24): 2945-295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01
      摘要:目的为我国动态调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促进其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汇总各省份最新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作为“国家版目录”,与2021年WHO抗菌药物AWaRe分级目录(简称“AWaRe分级目录”)进行对比,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目录中不同级别抗菌药物品种数及其差异。结果根据不同的分级原则,国家版目录将262种抗菌药物制剂分为非限制(84种)、限制(83种)和特殊使用级(95种),AWaRe分级目录将258种抗菌药物制剂分为可用(87种)、慎用(142种)和备用级(29种);两目录共同收录的抗菌药物制剂有182种。在国家版目录中,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制剂有36种为可用级,30种为慎用级,1种为备用级;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制剂有7种为可用级,46种为慎用级,3种为备用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制剂有9种为可用级,35种为慎用级,15种为备用级;其中,91种抗菌药物制剂是WHO不推荐使用的(20种)或AWaRe分级目录未收录的(71种)。结论两目录的分级方法在分级原则以及部分药品的级别制定上不尽相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是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抓手之一,未来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为优化我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提供充足证据。  
      关键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AWaRe分级目录;中国;世界卫生组织   
      11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4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易洪彬,石丰豪,蒯丽萍,邢花
      2022, 33(24): 2952-295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02
      摘要:目的探究医保目录调整对医院罕见病用药的影响,为提高我国罕见病患者用药保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从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中提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有连续数据的789家医疗机构的罕见病用药的月度采购数据,采用单组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对医保目录调整前后的罕见病用药品种、采购金额、平均限定日费用(DDDc)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比较。结果2017年医保目录共新增9个罕见病用药,包括吡非尼酮、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利鲁唑、罗匹尼罗、屈昔多巴、依折麦布、依维莫司、重组人凝血因子Ⅸ和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医保目录调整后,9个罕见病用药的平均DDDc显著降低,DDDs和采购金额的上升趋势显著增大(P<0.001)。结论我国医保目录中新增的罕见病用药数量不断增多,医疗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罕见病用药价格显著降低,患者经济负担进一步降低,罕见病用药的用量显著增加,惠及了更多的罕见病患者,但同时也会增加医院的罕见病用药的采购金额。国家医疗保障部门需要充分考虑如何权衡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与罕见病用药覆盖需求。  
      关键词:医保目录;罕见病;间断时间序列分析;限定日费用;用药频度   
      11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4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学研究

    • 崔利利,孔淑君,王辉,黄秋艳,汪红梅,马云淑
      2022, 33(24): 2957-296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03
      摘要:目的研究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克班宁纳米粒(PELGE-Cre-NPs)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组织药动学特征。方法将SD大鼠分为9组(每个时间点为1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尾静脉注射PELGE-Cre-NPs(5 mg/kg)后,分别于5、15、30、60、90、120、180、240、300 min时取各组大鼠心、肝、脾、肺、肾、脑组织适量,以盐酸维拉帕米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中克班宁(Cre)的含量,并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平均滞留时间(MRT0-t)等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给药后5~90 min,Cre在大鼠各组织样品中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肾、脾、肝、脑、心;给药后120~300 min,Cre在大鼠各组织样品中的含量由高到低则变为肺、脾、肾、肝、脑、心。Cre在心、肝、脾、肺、肾、脑组织中的AUC0-t分别为(18.86±1.66)、(43.36±4.99)、(51.36±5.34)、(81.86±12.34)、(53.31±3.19)、(27.73±4.76) mg·h/L,MRT0-t分别为(1.94±0.12)、(1.97±1.02)、(1.98±1.23)、(1.89±0.21)、(1.88±0.06)、(1.85±0.19) h。结论PELGE-Cre-NPs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以肺组织为主、心组织较少,在心、肺、肝组织中的消除较慢。  
      关键词: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克班宁;纳米粒;组织分布;药动学   
      8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2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白皓天,杨婧,李娅兰,牛捷,张翔珂,张筠昊,梁霄,王锐
      2022, 33(24): 2962-296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04
      摘要:目的探讨红花多糖(SPS)对人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Huh-7为研究对象,以SPS为干预药物,筛选敏感细胞、药物干预浓度及干预时间。以所选敏感细胞为对象,以不同浓度的SPS进行干预,观察其凋亡、迁移、克隆形成、形态、自噬发生情况,并检测其凋亡、自噬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PS可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等3种细胞的增殖,其对SMMC-772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显著低于其余2种细胞(P<0.05)。经低、中、高浓度(20、40、80 μmol/L)SPS干预48 h后,SMMC-7721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有所增加,24、48 h的细胞迁移率(24 h的SPS低浓度组除外)和24 h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SPS各浓度组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自噬水平均有所提升,细胞中剪切的胱天蛋白酶3、胱天蛋白酶9、Bax、beclin-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与LC3Ⅰ的比值均显著升高,Bcl-2、p62、PI3K、mTOR、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SPS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自噬,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红花多糖;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自噬;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7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2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肖玉洪,安祯祥
      2022, 33(24): 2968-297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05
      摘要:目的探讨柠檬苦素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0.1 mg/kg)和柠檬苦素低、高剂量组(12.5、50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各9只,其余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采用四氯化碳构建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水,其余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持续4周。末次给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和肝纤维化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p-Akt/Akt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HA、LN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HE及Masson染色均观察到肝组织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肝组织中Akt、p-Akt、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及p-Akt/Akt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柠檬苦素低、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的纤维增生程度均有所减轻,除柠檬苦素低剂量组的LN、E-cadherin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显著逆转(P<0.05或P<0.01)。结论柠檬苦素能改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磷酸化及逆转上皮间质转化进程有关。  
      关键词:柠檬苦素;肝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化;大鼠   
      5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5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杨成,胡锴,韩鹏昭,宋军营,张振强,孙宁,王潘,谢治深,李中华
      2022, 33(24): 2973-297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06
      摘要:目的定性分析天智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为阐明天智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ESI-Q-TOF-MS/MS)技术,以Agilent Eclipse Plus C18为色谱柱,以0.5%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 ℃,进样量为10 μL。使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全扫描检测。运用MS-DIAL4.60工作站采集数据,通过与相关文献和SciFinder、PubChem、MassBank、TCMSP、TCM-ID等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天智颗粒提取物(以50%甲醇为溶剂)的化学成分;对比空白血清、给药血清、天智颗粒提取物,分析入血成分。结果从天智颗粒中初步鉴定出100个化合物,包括46个黄酮类、8个有机酸类、8个生物碱类、6个萜类、6个香豆素类、2个醌类、1个甾体类、7个糖苷类和16个其他类化合物。在此基础上,初步鉴定出10个原型入血成分,其中金雀异黄酮、千层纸素A、白杨素-7-O-β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6-O-甲基黄芩苷为黄酮类,2-羟基喹啉和异柯楠碱为生物碱类,7-羟基香豆素为香豆素类,1-茚醇为其他类。结论2-羟基喹啉、7-羟基香豆素、金雀异黄酮、千层纸素A、异柯楠碱、白杨素-7-O-β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6-O-甲基黄芩苷可能是天智颗粒的药效物质。  
      关键词:天智颗粒;化学成分;入血成分;黄酮类;生物碱;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   
      10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6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陈靖,梁喜才,王健,王生化,宁天一
      2022, 33(24): 2978-298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07
      摘要: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APP/PS1转基因阳性小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APP/PS1转基因阳性小鼠随机分为APP/PS1阳性模型组,地黄饮子低、中、高剂量(12、24、48 g/kg,按生药量计)组和西药组(盐酸多奈哌齐0.8 mg/kg),并以APP/PS1转基因阴性小鼠作为APP/PS1阴性正常组,每组6只。各药物组小鼠灌胃相应药液,APP/PS1阳性模型组和APP/PS1阴性正常组小鼠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8 d。末次给药后,考察各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肠道菌群多样性(仅地黄饮子中剂量组)、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病理改变,以及Bcl-2、Bax、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APP/PS1阳性模型组比较,地黄饮子中、高剂量组小鼠的逃逸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过原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与其余组比较,地黄饮子中剂量组的Chao1指数更低,Shannon指数更高(P<0.05),且其微生物菌群的操作分类单位(OTU)丰度有所降低,优势菌种为梭菌纲o_Clostridia_vadinBB60_group、疣微菌g_UCG_005。与APP/PS1阳性模型组比较,地黄饮子中、高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改变有所改善,其海马组织中Bcl-2、BDNF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Bax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地黄饮子可增强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变优势菌种,并能抑制大脑神经细胞凋亡,提高BDNF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借助肠脑轴来保护神经细胞,从而提高APP/PS1阳性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关键词:地黄饮子;肠脑轴;神经功能;学习记忆能力;APP/PS1转基因阳性小鼠   
      4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2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朱兴龙,陈晓妍,晏宇杭,吴清华,卢丽洁,黄旭龙,张佳旭,郑全林,裴瑾
      2022, 33(24): 2985-298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08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干燥加工方式的白芷饮片质量。方法采用Adobe Photoshop 2020软件测定烘干蒸切、鲜切干燥、半鲜切干燥3种不同干燥方式所得白芷饮片的红绿度(a)、黄蓝度(b)、明度(L)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不同干燥方式白芷饮片中伞形花内酯等9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采用SPSS 26.00软件和SIMCA 14.0软件对32批白芷饮片中9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饮片粉末颜色和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关联性。结果32批白芷饮片粉末的a、b、L值分别为0~2.4、6.0~20.3、35.6~51.1。伞形花内酯、白当归素、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分别为0.026~0.324、0.051~0.549、0~0.113、0~0.398、0.256~1.115、1.434~6.014、1.866~4.039、0.742~1.455、0.789~2.642 mg/g,总含量为6.442~13.382 mg/g。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半鲜切干燥饮片(BZ-27~BZ-30、BZ-32)的综合得分排序靠前,其余两种饮片质量差异较大。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半鲜切干燥饮片聚为一类,烘干蒸切饮片和鲜切干燥饮片分离度较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L、b值与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及b值与补骨脂素的关联系数均大于0.8,a值与各成分的关联度较低。结论白芷饮片的外观性状与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具有较强关联性,可通过颜色大致判断饮片质量,即颜色较白的饮片质量较好;半鲜切干燥饮片质量优于烘干蒸切饮片和鲜切干燥饮片。  
      关键词:白芷饮片;干燥方法;外观性状;香豆素类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质量评价   
      4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1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郭明鑫,范文韬,吴霞,沈颖,胡志强
      2022, 33(24): 2990-299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09
      摘要:目的测定厚朴排气合剂主要药效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在不同种属动物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并比较种属差异。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将牛、兔、大鼠血浆(即透析内液)置于4.5、9.0、13.5 μg/mL(按厚朴排气合剂饮片质量计)的含药透析液中平衡透析24 h;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检测透析内、外液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质量浓度,计算血浆蛋白结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在4.5、9.0、13.5 μg/mL质量浓度下,厚朴酚在牛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8.13±4.52)%、(74.34±1.12)%、(86.22±0.50)%,在兔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59.55±4.62)%、(72.81±4.56)%、(86.40±1.91)%,在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56.63±2.87)%、(77.81±1.83)%、(83.18±0.65)%;和厚朴酚在牛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4.82±1.67)%、(40.29±3.28)%、(63.57±0.59)%,在兔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4.25±5.62)%、(62.12±7.36)%、(80.86±4.01)%,在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7.06±3.28)%、(52.61±1.69)%、(79.83±7.38)%,组间比较差异大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厚朴排气合剂主要药效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趋势。  
      关键词:厚朴排气合剂;厚朴酚;和厚朴酚;血浆蛋白结合率;平衡透析法;牛血浆;兔血浆;大鼠血浆   
      3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0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李国超,卢慧娟,姬生国
      2022, 33(24): 2995-299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10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迷迭香酸、总黄酮、水分及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同时结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夏枯草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迷迭香酸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按照《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测定水分及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熵权法计算迷迭香酸等4个指标的权重,同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相对关联度并对117批夏枯草的质量进行排序。结果迷迭香酸、总黄酮、水分及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0.237 1%~0.943 0%、2.923 6%~6.400 7%、8.736 7%~12.446 3%、11.638 8%~19.166 2%;权重分别为0.297 1、0.277 5、0.163 7、0.261 6;相对关联度为0.159 3~0.616 3,以S24批样品的关联度最高(0.616 3),其中江苏南京产夏枯草的相对关联度为0.500 9~0.616 3,排名靠前。结论以迷迭香酸、总黄酮、水分及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用于夏枯草的质量评价;不同批次夏枯草质量存在差异,以江苏南京产夏枯草质量最优。  
      关键词:夏枯草;含量测定;熵权法;灰色关联度;质量评价   
      4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3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宋发萍,张洁,唐勇,刘宗梅,王晓玲
      2022, 33(24): 2999-300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11
      摘要:目的探讨平肝活血散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CIRI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通心络胶囊0.325 g/kg)和平肝活血散低、中、高剂量组(3.02、6.04、12.08 g/kg),每组12只。各组大鼠灌胃等量水或对应药液,每日1次,连续14 d。干预第1、7、14天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Longa评分。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观察神经元损伤(神经元密度)和凋亡情况,检测脑缺血皮层中p5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活化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干预第1、7、14天的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5);脑缺血皮层细胞排列紊乱,尼氏小体缺失、空泡,出现大量细胞凋亡;病灶侧神经元密度、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脑缺血皮层中p53、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平肝活血散高剂量组大鼠脑缺血皮层中Bcl-2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平肝活血散中、高剂量组大鼠干预第7、14天的Long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亦显著逆转(P<0.05或P<0.01)。结论平肝活血散可保护CIRI模型大鼠脑神经,抑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53、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平肝活血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大鼠   
      6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6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物经济学

    • 李伟,孙轶竹,方佳,殷剑
      2022, 33(24): 3005-300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12
      摘要:目的评估富马酸二甲酯对比芬戈莫德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MS)的经济性。方法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评估富马酸二甲酯对比芬戈莫德治疗RMS的经济性。模型研究时限为2年,贴现率为5%。成本包括药品费用、治疗监测费用和不良反应处理费用,相关参数来自公开发表的文献、政府公开文件及专家访谈。对基础分析结果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对模型研究时限进行情境分析。结果在已有的临床研究中,不同维度的间接Meta分析结果均显示,富马酸二甲酯和芬戈莫德在临床疗效上类似。在模型模拟的2年内,患者接受富马酸二甲酯治疗所花费的平均总成本为91 756.3元,接受芬戈莫德的患者所花费的平均总成本为163 761.5元,前者的医疗费用支出比后者平均减少了72 005.2元。将研究时限延长至3年,接受富马酸二甲酯治疗的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比接受芬戈莫德治疗的患者平均减少了105 420.8元。对基础分析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芬戈莫德的药品治疗费用。在敏感性分析的参数浮动范围内,增量成本均为负数,表明基础分析结果稳健。结论基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富马酸二甲酯治疗RMS比芬戈莫德更具经济性。  
      关键词:富马酸二甲酯;芬戈莫德;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最小成本分析法   
      4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0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物与临床

    • 赵明月,张艳华,杨飏,赵荣生
      2022, 33(24): 3010-301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13
      摘要:目的比较紫杉醇新辅助化疗单周方案与密集方案用于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收治的249例乳腺癌患者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后,按紫杉醇不同给药频次分为单周方案组(91例)和密集方案组(91例)。单周方案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90~100 mg/m2,静脉推注,d1+注射用环磷酰胺600 mg/m2,静脉推注,d1,14 d为1周期;4个周期后序贯紫杉醇注射液80 mg/m2,静脉滴注,d1,每周1次,共12周。密集方案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用法用量同单周方案组)+注射用环磷酰胺(用法用量同单周方案组),4个周期后序贯紫杉醇注射液175 mg /m2,静脉滴注,d1,14 d为1周期,共4个周期。化疗后24 h给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6 mg或化疗第4、6、8、10天给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0.3 m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无效率及p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周方案组年龄≥50岁、已绝经、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患者的pCR均显著高于密集方案组(P<0.05)。密集方案组患者3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单周方案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年龄≥50岁及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中,紫杉醇单周化疗方案的pCR较高,但由于该方案的化疗间隔时间较短,未预防性使用升高白细胞的药物,故3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紫杉醇;单周方案;密集方案;临床疗效;安全性   
      8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3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张科,邵佳,孙璇,李波,宋崟,李正翔
      2022, 33(24): 3015-301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14
      摘要:目的挖掘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相关不良事件(AE)的风险信号,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AERS数据库中2006年10月17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上报的5种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的A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4.0版)药物不良反应术语集中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检索到DPP-4抑制剂相关AE报告120 510份,风险信号1 707个,其中西格列汀(80 570份,717个)、沙格列汀(10 009份,173个)、利格列汀(18 214份,317个)、维格列汀(7 893份,375个)、阿格列汀(3 824份,125个)。这些报告中,女性(47.27%)多于男性(44.61%),患者年龄以61~75岁(28.37%)为主,以美国数量最多(56.17%);严重AE报告有65 458份(54.32%),以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为主(36.28%)。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均以胃肠系统疾病为主,利格列汀主要为内分泌系统疾病、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各类检查等,维格列汀主要为内分泌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中西格列汀和利格列汀的风险信号均以血糖升高为主,沙格列汀以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力衰竭为主,维格列汀和阿格列汀分别以类天疱疮和呕吐为主。以2个及以上药物共同PT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血糖升高、胰腺炎与西格列汀的关联性最大;体质量减轻与沙格列汀的关联性最大;肾衰竭与利格列汀的关联性最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阿格列汀的关联性最大;低血糖症、急性肾损伤、糖化血红蛋白增加、类天疱疮以及乳酸性酸中毒与维格列汀的关联性最大。结论临床在使用DPP-4抑制剂时,应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关注皮肤、胰腺和肾功能;若发生相关AE,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不良事件;信号挖掘;2型糖尿病   
      6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2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王毅奇,常路瑶,付冉,王玲娇,于静,周春华
      2022, 33(24): 3020-302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15
      摘要:目的分析氨磺必利剂量校正浓度(C/D)的影响因素,为该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2021年3-11月进行氨磺必利治疗药物监测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末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关病历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肌酐水平、联合用药对氨磺必利C/D值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33例,其氨磺必利中位剂量为600.00 mg/d,中位血清浓度为332.57 ng/mL,中位C/D值为0.61 ng·d/(mL·mg);49例患者的血清药物浓度在相关指南推荐参考范围(100~320 ng/mL)内,27例患者超过实验室警戒水平(640 ng/mL)。不同性别患者的给药剂量、血清药物浓度、C/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患者的血清药物浓度显著低于成年患者(P<0.05),但其给药剂量、C/D值与成年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BMI>28 kg/m2)患者的氨磺必利C/D值显著低于正常(BMI为18.5~23.9 kg/m2)患者;联用奥氮平、丙戊酸钠、苯二氮类药物均不会影响患者的氨磺必利C/D值(P>0.05);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与氨磺必利给药剂量不相关(r=0.081,P>0.05),但与该药的C/D值呈正相关(r=0.285,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BMI、血清肌酐水平与氨磺必利的C/D值密切相关。临床在应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血清肌酐等因素,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氨磺必利;治疗药物监测;剂量校正浓度;影响因素;联合用药   
      7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1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狄潘潘,胡云飞,孟祥松,钱会,贾淑云
      2022, 33(24): 3025-302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16
      摘要:目的挖掘阿替利珠单抗上市后的药品不良事件(ADEs)风险信号,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AERS数据库中阿替利珠单抗从上市(2016年5月18日)至2022年3月31日的ADEs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综合标准法(以下简称“MHRA法”)对阿替利珠单抗的ADEs风险信号进行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3.0版)药物不良反应术语集中的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SOC)进行描述和分类。结果共收集到16 051份以阿替利珠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s报告,挖掘出401个PT,涉及17个SOC。16 051份报告中,以男性患者居多(51.64%),年龄主要分布在19~64岁和≥65岁。按报告数排序,ADEs主要表现为发热、疾病进展、间质性肺病、贫血症和肺炎等,累及的SOC包括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肿和息肉)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按信号强度排序,发现说明书未收录的ADEs包括黄斑增厚、副肿瘤神经综合征、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副肿瘤性皮肌炎、抗红细胞抗体阳性和肺结节病。结论临床在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时,除关注患者可能出现说明书中已收录的ADEs外,还应重点关注眼部、神经及皮肤系统方面的ADEs,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阿替利珠单抗;药品不良事件;警戒信号;数据挖掘   
      10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0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丁巧燕,张欢,马丽华,李思思,张宇,周铭
      2022, 33(24): 3029-303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17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德拉马尼(DLM)血药浓度的方法并应用。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色谱柱为Phenomenex SynergiTM Fusion-RP,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40 ℃,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1 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DLM离子对为m/z 535.0→352.0。采用上述LC-MS/MS法测定6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体内DLM的血药浓度。结果DLM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5~8 μg/mL(r=0.999 5),定量下限为0.05 μ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准确度为92.7%~104.9%,平均基质效应为94.3%~107.5%,平均萃取回收率为93.2%~98.1%。6例MDR-TB患者体内DLM的血药浓度为0.61~2.76 μg/mL,平均(1.67±0.74)μg/mL。结论所建LC-MS/MS法专属性好,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均高,可用于MDR-TB患者体内DLM血药浓度的检测。  
      关键词:德拉马尼;血药浓度;耐多药结核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5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1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循证药学

    • 周强,臧月月,陶瑛瑛,黄晓晖,吴燕子,杨元素,魏萌
      2022, 33(24): 3034-303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18
      摘要:目的比较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与华法林用于左心室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 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2年3月。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的5.3.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随机对照研究(RCT)的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价队列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包括2项RCT、11项队列研究,合计2 2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栓完全溶解率[OR=1.05,95%CI(0.81,1.37),P=0.71]、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发生率[OR=0.89,95%CI(0.67,1.18),P=0.42]、大出血发生率[OR=0.61,95%CI(0.19,1.97),P=0.41]、再住院发生率[OR=0.84,95%CI(0.49,1.46),P=0.54]、全因死亡率[OR=0.93,95%CI(0.56,1.56),P=0.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任何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R=0.65,95%CI(0.45,0.93),P=0.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中随访时间≤6个月的血栓完全溶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时间>6个月和欧洲地区患者的任何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间>6个月的血栓完全溶解率、亚洲和美洲地区患者的任何出血事件发生率、RCT和队列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任何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完全溶解率方面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而任何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较大。结论NOACs早期能更快地消退血栓,但随着抗凝时间的延长,NOACs与华法林的疗效相当,且NOACs在任何出血事件方面的安全性优于华法林。  
      关键词:左心室血栓;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有效性;安全性   
      7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3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刘旭婷,高胜男,齐冉,杜桂平,刘国强
      2022, 33(24): 3040-304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19
      摘要:目的采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HTA)的方法评价异麦芽糖酐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国外HTA官方网站,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2年5月25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对异麦芽糖酐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篇HTA报告、3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5篇经济学研究。在有效性方面,与羧基麦芽糖铁相比,使用异麦芽糖酐铁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更多,但二者的应答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蔗糖铁比较,异麦芽糖酐铁在增加和维持血红蛋白方面具有非劣效性,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羧基麦芽糖铁、蔗糖铁和异麦芽糖酐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0%、15.3%、17.0%;异麦芽糖酐铁相比羧基麦芽糖铁的低磷血症发生率更低,相比蔗糖铁、右旋糖酐铁、纳米氧化铁的低磷血症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紧急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因不良事件退出率方面,目前尚无确切结论。在经济性方面,异麦芽糖酐铁的经济性优于蔗糖铁,而对比羧基麦芽糖铁的经济性尚未有定论。  
      关键词:异麦芽糖酐铁;缺铁性贫血;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4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3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师与药学服务

    • 粟林,李拓颖,赖翔宇,刘静,胡小刚
      2022, 33(24): 3045-304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20
      摘要:目的为住院药房服务能力及管理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科室进行调查访谈,收集我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住院药房内部自查结果,绘制现存问题的要因分析鱼骨图,应用PDCA管理方法,从人员、机器、环境、方法、药品5个角度进行要因总结,对其中的可干预要因进行改进;收集相关数据,从工作效率和服务满意度2个维度对优化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我院对口服分零药品、临时医嘱、麻醉和精神药品、长期医嘱、退药5个流程进行了优化,新增前置审方功能,利用二维码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增加了“处方加码”“扫码定位”“扫码复核”“扫码接收”“扫码出签”“一键摆药”“状态可视化”等信息化功能,并将长期医嘱由之前的按科室逐一调剂优化为按药品类别调剂等。相较于优化前,摆药单打印时间、长期医嘱调剂时间、退药时间、麻醉和精神药品出签时间均显著缩短,药品漏送与漏摆次数、护士电话询问药品调剂情况的次数均显著减少,护士和药师的满意率分别提高了26.32%和37.50%。结论经流程梳理结合信息化优化,我院住院药房调剂流程进一步趋向精细化和标准化,实现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关键词:住院药房;信息化;调剂流程;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二维码   
      12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4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阙富昌,曾晓云,周本杰
      2022, 33(24): 3049-305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21
      摘要:目的为医疗机构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我院通过借助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员培训考核、开展科普宣教、优化药品供应目录、配备专职临床药师、优化考核指标、及时发布药学情报等措施,构建新型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我院2020年1-12月(新型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和2021年1-12月(新型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后)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医嘱点评合格率、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的比例等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与2020年相比,2021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34.94%降至32.4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39.07 DDDs(限定日剂量)降至30.77 DDDs,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由2.64%降至1.91%,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由0.26%下降至0.03%,抗菌药物医嘱点评合格率由93.82%上升至97.75%,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的比例由14.86%下降至12.51%。结论我院通过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构建了新型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模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况下,提高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关键词: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合理用药   
      12
      |
      8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4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陈灿辉,闫美兴,孙书娟,王晓玲,曲素欣
      2022, 33(24): 3053-305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22
      摘要:目的探索建立儿科专科药师用药交代标准化培训体系。方法基于问卷形式调研当前儿科药师和患儿家长对儿童用药交代的需求性,并参考调研结果与说明书、数据库等文献资料构建儿科用药交代标准化培训内容。从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等药物基本信息及用药疗程、用药顺序、特殊注意事项等整合归纳用药交代的基本知识,形成培训内容的总论;并按照“以病带药”的原则,针对儿童多种常见疾病构建治疗药物的用药交代标准化框架,形成培训内容的各论。同时对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药师展开试点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初步考核评价。结果该院药师经过标准化培训后,其日常考试成绩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并在窗口服务中突破了“0”次收获患儿家长感谢信的局面,且窗口有效评价满意率呈上升趋势,药师引导患儿家长“回去找医师”咨询如何使用药物的次数呈下降趋势。结论系统的儿科专科药师用药交代标准化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药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可明显加强窗口用药交代的标准化,提升患儿的就医获得感。  
      关键词:儿科药师;用药交代;标准化体系;培训内容;试点培训;考核评价   
      10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1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张瑞,赵向德,楚尧娟,郝洁,王晓娟,杜书章
      2022, 33(24): 3059-306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23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药师产后返岗工作压力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寻找缓解药师产后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方法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医院药师产后返岗工作压力测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通过便利抽样法对医院药师产后返岗工作压力进行调查,了解医院药师产后返岗工作压力现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产后返岗工作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共收回84所医疗机构的有效调查问卷281份,问卷有效率为88.64%。281名调查对象的产后返岗工作压力得分为(79.80±23.06)分(总分155分),51.60%的调查对象存在抑郁状态(≥53分)。抑郁状态与医院药师产后返岗工作压力呈正相关;家庭支持程度、体育锻炼频率、理想人员照护与医院药师产后返岗工作压力呈负相关。结论医院药师产后返岗工作压力呈中等水平,抑郁状态、家庭支持程度、理想人员照护、体育锻炼频率是影响医院药师产后返岗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药师;产后返岗;工作压力;影响因素;抑郁状态   
      6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5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综述

    • 陈心怡,谢菡,葛卫红,李歆
      2022, 33(24): 3063-306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24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学工作人员致力于提供以患者为中心、高效科学的药学服务,连续性药学服务成为药学领域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连续性药学服务的概念、重要性、维度和评价指标、国内外发展现状等进行综述,并提出发展建议。连续性药学服务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发展成熟,在我国起步较晚,急需探索与开发适合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评价指标。我国连续性药学服务主要是以医联体内综合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间协调合作为基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实现医疗机构间有序双向转诊,为患者在疾病预防、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提供个体化药物治疗管理。建议同质化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水平,推进政府、医保、上级医疗机构等多方合作,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水平,加快连续性药学服务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连续性药学服务;医联体;现状研究   
      11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5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李光达,王婧,许晶,谢美雯,周义斌,侯丽
      2022, 33(24): 3067-307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25
      摘要: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则是茶多酚发挥生物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二者作为免疫调节剂可用于肿瘤的治疗。本文从提高免疫效应、改善免疫逃逸两个方面综述茶多酚及EGCG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茶多酚及EGCG不仅可以通过活化免疫细胞与促进细胞因子分泌来提高抗肿瘤免疫效应,还可通过调节免疫抑制细胞、调控免疫检查点、调节细胞因子、抑制免疫调节酶与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来改善肿瘤免疫逃逸,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关键词: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免疫调节;免疫效应;免疫逃逸;抗肿瘤;机制   
      3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5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医药热点;药事管理;药学研究;药物经济学;药物与临床;循证药学;药师与药学服务;“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专栏;“粤八味”专栏;综述;医药热点;药事管理;药学研究;药物经济学;药物与临床;循证药学;药师与药学服务;“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专栏;综述

    • 2022(24)
        
      11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97858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