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22
年
第
33
卷
5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医疗机构制剂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
蔡明远,张翠莲,周亮,颜青,左玮
2022, 33(5)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医疗机构制剂的发展现况,促进医疗机构制剂持续健康发展。方法在国家药事管理专业质控中心的组织下,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对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填报的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制剂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全国4639家医院中,具有制剂批准文号的医院占9.36%,设立制剂室的医院占8.15%。医疗机构制剂生产/获批比(常规生产制剂品种数与具有制剂批准文号制剂品种数的比值)的平均值为0.72,有41.52%的医院该比值集中于1~0.9。医疗机构制剂的主要生产方式为医院自产,且医院级别越高,其自产与委托加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占比越高,委托加工的占比越低。在有制剂批准文号的医院中,拥有中药制剂的占比最高(73.66%),其次为普通化学制剂(69.93%)。从医疗机构制剂年产值看,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民营医院高于公立医院,且其与医疗机构制剂生产方式、生产品种以及医院是否设立制剂室有关。医疗机构制剂在区域发展上呈现出华中、华北、华南地区高于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趋势。结论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制剂以医院自产为主,制剂类型较单一,且存在各级别各地区医疗机构制剂发展不平衡、制剂规模缩小的问题。建议医院重视医疗机构制剂创新,尤其是疗效确切的特色制剂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拾遗补缺”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制剂调拨的政策支持、重视区域制剂中心的建立。
关键词:医疗机构制剂;制剂批文;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制剂室;发展现状
194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94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上海市15家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药物警戒体系存在问题与对策
方乐敏,胡骏
2022, 33(5)
摘要:目的 为地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落实其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的主体责任和即将正式发布的《药物警戒检查指导原则》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接受药物警戒检查的15家上海市MAH为研究对象,对检查结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索MAH企业属性与检查问题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总结发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同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与结论本次药物警戒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组织机构、人员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等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处罚力度轻导致企业管理层对药物警戒制度不重视、问题处理和风险管控机制不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完善、人员培训工作不到位等。据此,MAH需要提高对药物警戒工作的重视程度,配置相应的人力和资源,不断完善药物警戒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药物警戒体系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和宣贯力度,结合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平台,推动MAH顺利实施《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
关键词: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物警戒;药物警戒检查指导原则
71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93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医疗机构药品遴选指南》中临床有效性的评价体系构建
韩滨,吴佳瑶,谢栋,禹璐,仲威龙,段蓉,李正翔
2022, 33(5)
摘要:目的 构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指南》中药品临床有效性的评价体系,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相关政府网站及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1年9月14日,分别提取“指南推荐级别和强度“”临床路径“”疗效证据及级别”3个二级指标中涉及临床有效性的相关内容,构建药品临床有效性的评价体系。结果针对“指南推荐等级和强度“”临床路径“”疗效证据及级别”指标分别纳入政策文件及文献5、4、17篇。药品的“指南推荐级别和强度”可体现药品的临床有效性,评价内容指遴选药品适应证对应疾病的相关指南中对遴选药品的推荐级别和强度“;临床路径”是药品有效性的体现,评价内容指遴选药品是否纳入适应证对应疾病的临床路径;化学药/生物制剂和中成药的“疗效证据及级别”评价内容各有不同,化学药/生物制剂疗效研究的证据及质量级别参照GRADE体系,中成药疗效研究的证据及质量级别参考经典著作或临床经验传承,因此该指标评价内容是遴选药品相关疗效研究的证据及质量级别。结论从医疗机构药品遴选角度构建的药品临床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指南》的构建奠定评价体系基础,也可为针对有效性的医疗机构药品遴选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机构;药品遴选;临床有效性;指南推荐级别;临床路径;证据分类
132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92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小花清风藤醇提物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周永强,赵春丽,殷鑫,周涛,韩伟,张永萍
2022, 33(5)
摘要:目的 分离、鉴定小花清风藤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反相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小花清风藤70%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结合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及电喷雾-质谱(ESI-MS)等波谱方法鉴定所分离出的化合物结构。分别采用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DPPH·)、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ST+)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考察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小花清风藤7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吐叶醇(4)、杜鹃醇(5)、槲皮素-3-O-龙胆双糖苷(6)、水仙苷(7)、山柰酚-3-O-芸香糖苷(8)、bonaroside(9)。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化合物1~9均表现出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1、6、7、8对DPPH·、ABST+、OH·的半数清除浓度均低于70μg/mL。结论首次从清风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吐叶醇、杜鹃醇、bonaroside;芦丁、槲皮素-3-O-龙胆双糖苷、水仙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小花清风藤;化学成分;70%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
40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9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人参皂苷Rb1通过调节TGF-β1/Smad3信号通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刘志文,徐江雁,张振强,张效威,高改,王萌萌,王辉,李真珍,谢治深
2022, 33(5)
摘要: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b1(G-Rb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10ng/mL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发生EMT。观察10、20、30μmol/LG-Rb1作用48h后HK-2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测定1.0、2.5、5.0、10、20、30μmol/LG-Rb1作用24h后人胚胎肾细胞HEK293中报告基因载体SBE转录活性,并测定上述浓度G-Rb1作用24h后对HK-2细胞相对活力的影响。检测10、20、30μmol/LG-Rb1作用24h后HK-2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纤连蛋白(FN)mRNA的表达;检测10、20、30μmol/LG-Rb1作用24h后HK-2细胞中α-SMA、Smad家族成员3(Smad3)、磷酸化Smad3(p-Smad3)、COL-Ⅰ、F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果10~30μmol/LG-Rb1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发生EMT,显著抑制因TGF-β1刺激导致的SBE转录活性升高(P<0.05),并且对HK-2细胞的相对活力无明显影响(P>0.05)。在TGF-β1诱导下,细胞中α-SMA、COL-Ⅰ、FN蛋白及其mRNA和Smad3、p-Smad3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G-Rb1则可有效地逆转上述蛋白或mRNA的表达。结论G-Rb1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免受TGF-β1诱导引起的EMT,这可能与其抑制了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关键词:人参皂苷Rb1;TGF-β1/Smad3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1;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37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8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类叶升麻苷调控Rnd3/NF-κB通路对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杨洋,李天发,王军,黄珊,凌学斌
2022, 33(5)
摘要:目的 探讨类叶升麻苷调控Rho家族GTP酶3(Rnd3)/核因子κB(NF-κB)通路对缺氧/复氧(H/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给药、不造模)、H/R组(仅造模)、H/R+AS-L组、H/R+AS-M组、H/R+AS-H组(以上3组先分别给予10、30、90μmol/L类叶升麻苷,再造模)、H/R+pcDNA组[先转染pcDNA(空载体),再造模]、H/R+pcDNA-Rnd3组[先转染pcDNA-Rnd3(Rnd3过表达载体)使Rnd3过表达,再造模]、H/R+AS-H+si-NC组[先转染si-NC(阴性对照),然后给予90μmol/L类叶升麻苷,再造模]、H/R+AS-H+si-Rnd3组[先转染si-Rnd3(Rnd3小分子干扰RNA)抑制Rnd3过表达,然后给予90μmol/L类叶升麻苷,再造模]。各组经相应处理后,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IL-6水平、Rnd3和NF-κB亚基p65(NF-κBp65)mRNA及蛋白的表达、活化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给予不同浓度类叶升麻苷均可降低H/R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NF-κBp65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LDH释放量和MDA、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SOD活性和Rnd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Rnd3过表达可使H/R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NF-κBp65、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LDH释放量和MDA、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使Rnd3蛋白表达水平和SOD活性升高(P<0.05);而抑制Rnd3过表达,可减弱类叶升麻苷对H/R诱导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类叶升麻苷可通过促进Rnd3表达、抑制NF-κBp65表达来调控Rnd3/NF-κB通路,进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从而减轻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关键词:类叶升麻苷;Rnd3/NF-κB通路;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24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8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莪术醇抗T47D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
周璐炜,王娟,陈旭
2022, 33(5)
摘要:目的 研究莪术醇抗T47D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莪术醇(0、6.25、12.5、25、50、100μg/mL)对T47D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莪术醇(12.5、25、50、100μg/mL)干预T47D乳腺癌细胞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活性氧(RO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CDK2、CDK6、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PCNA、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rf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的蛋白表达水平。另将细胞分为2组,其中一组加入不同剂量莪术醇,另外一组加入33μg/mL莪术醇干预6、12、24、48h,根据以上2组结果确定最佳氧化时间和给药浓度后,另设空白对照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单用ROS抗氧化剂NAC)、莪术醇组(单用莪术醇)、莪术醇联合NAC组(采用ROS抗氧化剂NAC预处理,再加入莪术醇),检测细胞周期及ROS荧光强度。结果莪术醇能使T47D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并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趋势。莪术醇能将T47D乳腺癌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使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ROS抗氧化剂NAC能够逆转莪术醇的上述诱导作用(P<0.01)。qRT-PCR结果显示,莪术醇能下调PCNA和CDK2mRNA的表达,并上调p21mRNA的表达(P<0.05或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莪术醇能显著下调Keap1、Nrf2、CDK2、CDK6和CyclinD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ROS抗氧化剂NAC能够逆转莪术醇对上述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P<0.05或P<0.01)。结论莪术醇可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和细胞周期阻滞,发挥抑制T47D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关键词:莪术醇;T47D乳腺癌细胞;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增殖;氧化应激;作用机制
25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86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急支糖浆一板多药味HPTLC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丁浩然,刘峰,陈艳,王梦月,李晓波
2022, 33(5)
摘要:目的 优化急支糖浆现有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薄层色谱(HPTLC)法鉴别急支糖浆方中的四季青、鱼腥草、前胡、枳壳和甘草5种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原儿茶酸、盐酸麻黄碱和柚皮苷的含量。结果HPTLC法结果显示,具栖冬青苷、白花前胡甲素、柚皮苷、甘草苷4种对照品和鱼腥草对照药材的薄层斑点均显示清晰,比移值均在0.2~0.8范围内;经验证,方法专属性、耐用性和批次重复性良好。HPLC法结果显示,原儿茶酸、盐酸麻黄碱和柚皮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32~431.67、1.14~114.17、7.02~702.33μg/mL(r均大于0.99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1%、100.40%、99.22%(RSD均小于2.00%);精密度(n=6)、稳定性(24h,n=7)、重复性(n=6)试验的RSD均小于2.00%。原儿茶酸等3种活性成分在10批急支糖浆中的平均含量依次为623.3、152.1、1213.9μg/mL(RSD均小于10.0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急支糖浆一板多药味HPTLC鉴别方法,使用1种样品前处理方法、2个薄层色谱条件,实现了对处方中5种药材的快速鉴别;建立了HPLC含量测定方法,实现了对急支糖浆中3种活性成分的快速定量,可用于优化急支糖浆现有法定质量标准中的鉴别项和含量测定项。
关键词:急支糖浆;一板多药味;高效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整体鉴别
6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85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怀中1号地黄不同炮制品中脂溶性成分比较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孟,杨颖,邓晓颜,张靖柯,王胜超,孙孝亚,郑晓珂,冯卫生
2022, 33(5)
摘要:目的 比较怀中1号地黄不同炮制品(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中脂溶性成分的差异,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地黄3种炮制品的脂溶性提取物,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其进行成分分析。采用NIST98系统谱库自动检索组分的质谱信息,结合有关文献和与八峰索引、EPA/NIH库对照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使用HewlettPackard软件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考察3种地黄炮制品中脂溶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地黄不同炮制品中共鉴定出79个脂溶性成分,从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中分别鉴定出48、52和37个脂溶性成分,其相对含量分别占总成分的92.69%、86.29%、92.89%;三者中共有脂溶性成分20个,其相对含量分别占各炮制品中脂溶性成分含量的88.73%、80.89%、85.87%,且均以亚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油酸甲酯等脂肪酸类成分为主。另外,鲜地黄中独有的脂溶性成分有18个,多为萜类化合物;生地黄和熟地黄中独有的脂溶性成分分别有17、6个,多为烷烃类化合物。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三者中脂溶性成分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分别为0.756、0.660、0.758mg/mL。结论不同地黄炮制品中的共有脂溶性成分多为脂肪酸类化合物,鲜地黄中独有的脂溶性成分多为萜类化合物,生地黄和熟地黄中独有的脂溶性成分多为烷烃类化合物;其脂溶性成分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怀中1号地黄;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抗氧化
31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8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虎杖一体化饮片与传统饮片的指纹图谱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简祈盼,朱映睿,郑宇锟,成焕波,涂济源,王光忠
2022, 33(5)
摘要:目的 比较虎杖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简称“一体化”)制备的饮片与传统饮片的指纹图谱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方法根据一体化工艺和传统工艺分别制备10批虎杖一体化饮片和10批传统饮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虎杖两种饮片的指纹图谱,并进行比较;检测虎杖两种饮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对Fe3+的还原能力,比较这两种饮片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虎杖两种饮片共有11个共有峰,其中一体化饮片共有17个共有峰,传统饮片共有13个共有峰;虎杖一体化饮片中6号峰(虎杖苷)和15号峰(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峰高明显高于传统饮片,传统饮片中13号峰(白藜芦醇)、17号峰(大黄素)和19号峰(大黄素甲醚)的峰高明显高于一体化饮片。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虎杖一体化饮片和传统饮片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具有清除能力,对Fe3+也均具有还原能力。结论虎杖一体化炮制工艺较传统炮制工艺可更好地保留虎杖的有效成分,且虎杖一体化饮片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强于传统饮片。
关键词:虎杖;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指纹图谱;抗氧化活性
24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82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枸杞类胡萝卜素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研究
王静,王杰,阿娜尔,李彤,杨冬平,戴俊东,董玲
2022, 33(5)
摘要:目的 建立枸杞类胡萝卜素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考察其共有峰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检测,根据《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34批不同产地枸杞类胡萝卜素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指认。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考察枸杞类胡萝卜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枸杞类胡萝卜素各共有峰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34批枸杞类胡萝卜素共有4个共有峰,相似度均不低于0.903;并指认出1号峰为玉米黄质、4号峰为玉米黄质双棕榈酸酯。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792%~3.160%。枸杞类胡萝卜素各共有峰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呈正相关,关联度均大于0.6;2号峰、4号峰(玉米黄质双棕榈酸酯)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关联度均大于0.8。根据关联度确定各共有峰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贡献大小依次为2号峰>4号峰(玉米黄质双棕榈酸酯)>1号峰(玉米黄质)>3号峰。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枸杞类胡萝卜素的HPLC指纹图谱,指认了2个共有峰,其中2号峰所代表化学成分和玉米黄质棕榈酸酯可能是枸杞类胡萝卜素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枸杞;类胡萝卜素;指纹图谱;谱效关系
28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81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基于UPLC-Q-TOF/MS技术快速鉴定当归中苯酞类和有机酸类成分
张清清,冯媛,李春花,李国川,刘兴超,李颢玥,王红芳,周莉,张一昕
2022, 33(5)
摘要:目的 建立全面、快速分析当归中苯酞类和有机酸类等化学成分的方法,为当归的质量评价和药效物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当归70%乙醇提取液为分析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色谱柱为ACQUITYUPLCBEH-C18,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µ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采用正离子扫描模式,质量扫描范围为m/z50~1000;毛细管电压为4000V;雾化器压力为35psi;裂解电压为135V,锥孔电压为65V;干燥气温度为320℃;干燥气流量为10L/min,鞘流气流量为11L/min;碰撞能量为20、40V。使用QualitativeAnalysis10.0软件获取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数及二级碎片等信息,通过与对照品质谱图比对,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质谱裂解规律及Chemspider、MassBank、PubChem等数据库信息对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从当归提取物中共鉴定或推断出72个化合物,包括苯酞类化合物55个、有机酸类化合物13个、其他类化合物4个。结论成功建立了能快速、准确识别与鉴定当归中有机酸类和苯酞类等化学成分的方法,为其化学成分的全面表征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分析手段。
关键词:当归;有机酸类;苯酞类;化学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75
|
2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79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益母草颗粒HPLC指纹图谱及4个指标成分含量研究
朱子聪,边雨,高陆,宋德库,佟志军
2022, 33(5)
摘要:目的 建立益母草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中盐酸益母草碱、阿魏酸、芦丁、金丝桃苷4个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InertsilTMODS-3色谱柱,以乙腈(A)-0.1%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5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0批益母草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其相似度,通过与对照品图谱比对进行共有峰指认。使用SPSS25.0软件和SIMCA1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益母草颗粒中盐酸益母草碱、阿魏酸、芦丁、金丝桃苷4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了10批益母草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出16个共有峰,并指认出6号峰为盐酸益母草碱、13号峰为阿魏酸、14号峰为芦丁、16号峰为金丝桃苷,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70。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10批样品均被分为4类,分类结果一致。样品中盐酸益母草碱、阿魏酸、芦丁、金丝桃苷的含量分别为122.10~138.82、9.33~10.45、14.12~18.95、5.87~8.06μg/g。结论建立的益母草颗粒HPLC指纹图谱及4个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为益母草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益母草颗粒;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含量测定;盐酸益母草碱;阿魏酸;芦丁;金丝桃苷
86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78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马齿苋炭炮制工艺优化及其对痔疮模型大鼠症状的改善作用
王炳然,陈晶,李昕曈,蒋常鹏,张淼,马启风,高红梅
2022, 33(5)
摘要:目的 优化马齿苋炭的炮制工艺,并探讨其对痔疮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以鞣质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以及外观性状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炒制温度、投药量、炒制时间对马齿苋炭炮制工艺的影响,优选出最优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以最优炮制工艺制得的马齿苋炭(0.8g/mL)外敷痔疮模型大鼠,每天给药1次,连续11d;末次给药后,对大鼠肛周病理情况进行评分,并检测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的水平。结果马齿苋炭最优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200℃、投药量150g、炒制时间14min。最优炮制工艺的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马齿苋炭的综合评分为92.57,与预测值(96.56)的相对误差为-4.13%。经最优炮制工艺制得的马齿苋炭以0.8g/mL的糊状外敷,可明显促进痔疮模型大鼠创面愈合,显著减少渗出液量,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6、IL-β水平。结论优化后的马齿苋炭炮制工艺具有可行性;经最优炮制工艺制得的马齿苋炭对痔疮模型大鼠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马齿苋炭;炮制工艺;工艺优化;痔疮;大鼠
32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76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芥子酸对Aβ4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薛迪,刘学伟,汪娜,刘宇超,徐涛,裴芳艺
2022, 33(5)
摘要:目的 研究芥子酸对β-淀粉样蛋白42(Aβ4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芥子酸组、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组,各抑制剂组先分别加入LY294002和U0126(均为10μmol/L)培养1h;然后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分别加入2μmol/LAβ42处理24h以复制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除对照组及模型组外,其余3组再分别加入100μmol/L芥子酸,继续培养24h。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观察其形态,检测细胞中Aβ42含量、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表达水平以及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CREB、磷酸化CREB(p-CRE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芥子酸作用后,PC12细胞存活率、细胞中CREBmRNA表达水平以及cAMP、PKA、p-CRE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中Aβ42含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突触增多;而经PI3K、ERK抑制剂干预后,PC12细胞存活率及上述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被显著逆转(P<0.05或P<0.01),细胞形态不规则、碎片增多,且突触连接减少。结论芥子酸可升高Aβ4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改善细胞形态,降低细胞中Aβ42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中CREBmRNA转录、激活cAMP/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芥子酸;cAMP/PKA/CREB信号通路;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
30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6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小花草玉梅的三萜皂苷成分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王啸洋,吴君,皇甫龙韬,刘红,李雪梅,汤海峰,张艳华
2022, 33(5)
摘要:目的 研究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Anemonerivularisvar.flore-minore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对该植物根茎的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分离纯化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根据波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5种人源肿瘤细胞(HL-60细胞、A549细胞、HepG2细胞、HeLa细胞和U87MG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双染试验,评估化合物7对U87MG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16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β-O-β-D-吡喃木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β-O-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saponinB(3)、齐墩果酸-3β-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HN-saponinF(5)、clematosideS(6)、prosapogeninCP4(7)、cussonsideB(8)、白头翁皂苷C(9)、clemastanosideD(10)、3β-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1)、刺五加皂苷C3(12)、刺五加皂苷A1(13)、huzhangosideD(14)、刺楸皂苷B(15)和hederacolchisideE(16)。化合物3、4、6~9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并以化合物7的活性最强;化合物7能诱导U87MG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呈一定时间依赖趋势。结论分离所得的16个化合物均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苷元C-3位连糖基且C-28位为游离羧基的皂苷抗肿瘤活性较强。
关键词:小花草玉梅;三萜皂苷;鉴定;抗肿瘤活性;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
27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7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肺动脉高压纳入门诊特定病/慢性病报销政策的预算影响分析
刘天怡,柳志红,刘君,冯元,李幸蓉,史睿智
2022, 33(5)
摘要:目的 评估将肺动脉高压纳入门诊特定病和门诊慢性病(以下简称“门特门慢”)报销政策对医保基金的预算影响,为医保报销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医保支付方角度出发,以1000万人口的城市为例,通过构建预算影响分析模型,计算肺动脉高压纳入门特门慢报销政策后3年(2021-2023年)对医保基金的影响;测算成本主要包括药品费用、门诊挂号和检查检验费用、住院费用以及死亡事件费用。结果2021-2023年每年预计有34~36名肺动脉高压患者使用靶向药物。针对现在门诊无统筹报销政策的城市,将肺动脉高压纳入门特门慢报销政策后,每年医保基金的增量支出约为40000元,平均每名患者的支出增加约1000元;对于门诊已经有统筹报销政策的城市,将肺动脉高压纳入门特门慢报销政策后,每年医保基金的增量支出约为80000元,平均每名患者的支出增加约2000元;以上费用增量均逐年递减。结论将肺动脉高压纳入门特门慢报销政策后的医保基金增量支出可控,且随着门特门慢政策的落地,医保基金的增量支出将逐年缩减。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门诊特定病;门诊慢性病;医保报销;靶向药物;预算影响分析
148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68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影响
王峰,王颖,龙斌,舒小镭,李丛,李晓宇
2022, 33(5)
摘要:目的 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诱导化疗后再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诱导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Ⅲ/Ⅳa期)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45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同期完成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及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对照组,45例)。诱导化疗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奈达铂同步化疗,对照组采用顺铂同步化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及3年随访。诱导化疗后及同步放化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3年局部肿瘤控制率和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3级及以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2级及以上)、皮疹、呕吐(2级及以上)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诱导化疗后再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奈达铂;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疗效;安全性
96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7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黄纯碧,李卫平,许汝福,张蓉
2022, 33(5)
摘要:目的 再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系统评价,以期为NSCLC的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和Embase,纳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比培美曲塞/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1年12月。采用RevMan5.3系统评价软件对各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AMSTAR2量表,证据质量评价采用GRADE工具。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有效率显著低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但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相当;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1年生存率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相当,但显著高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培美曲塞/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相当;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培美曲塞/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高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但显著低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AMSTAR2量表评价结果显示,6篇系统评价为方法学低质量,3篇为极低质量。GRADE工具分级结果显示,结局指标中的中等质量证据占31%(14项),低质量证据占27%(12项),极低质量证据占42%(19项);研究的局限性及发表偏倚是降级的主要因素。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较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有优势,特别是在1年生存率、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方面;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不优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但考虑到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等级,其整体研究质量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吉西他滨;培美曲塞;长春瑞滨;顺铂;非小细胞肺癌;系统评价再评价
85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69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围绝经期一日门诊多学科健康宣教模式对女性绝经激素治疗认知的影响
奚鑫,冉海龙,陈诚,杜倩,李文军,徐驰宇,曾婷婷,李阳美,雷迅,范尧,刘松青,俞丽丽
2022, 33(5)
摘要:目的 评价围绝经期一日门诊多学科健康宣教模式对妇女绝经激素治疗(MHT)认知的影响。方法介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于2017年开设的围绝经期一日门诊:由医师、药师、营养师、音乐心理治疗师、护师等多学科成员参与,为围绝经期或即将步入围绝经期的妇女(称为“学员”)提供系统化、全方位、人文化、面对面的团体式科普宣教、实操体验和答疑。选取2020年参加该一日门诊的学员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分析学员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了解程度以及对MHT的知晓率、使用意愿及担忧情况。结果共295名学员完成问卷调查,与参加前比较,学员参加一日门诊后,对围绝经期年龄段(96.61%vs.99.32%,P=0.037)、围绝经期保健知识重要性(91.19%vs.96.95%,P<0.001)、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否需要治疗(88.47%vs.99.32%,P<0.001)、使用MHT的意愿率(70.59%vs.94.48%,P<0.001)、MHT应何时开始使用(60.50%vs.95.17%,P<0.001)、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51.68%vs.96.55%,P<0.001)、延缓衰老(69.75%vs.97.59%,P<0.001)、预防骨质疏松症(65.13%vs.97.59%,P<0.001)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均显著提高,且医务人员高于非医务人员(P<0.05)。90%的学员表示收获了常见病的防治、饮食和营养指导、心理调节指导、激素治疗相关知识、锻炼身体方法;愿意接受1~5年使用MHT的比例(31.09%vs.47.93%)明显升高;对血栓风险(60.24%vs.36.81%)、体质量增加(59.64%vs.14.84%)、终身依赖(52.41%vs.18.13%)的顾虑比例明显降低,但对肿瘤风险顾虑没有减少。学员中非医务人员的MHT使用率从2017年的2.22%增长至2020年的62.16%。结论围绝经期一日门诊多学科健康宣教模式可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对MHT的正确认识水平、消除认知误区,提高MHT使用率。
关键词:绝经激素治疗;围绝经期;一日门诊
66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72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卡泊芬净的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进展
李曼娜,林晓莹,黄银璇,谢慧
2022, 33(5)
摘要:卡泊芬净是首个批准临床使用的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由念珠菌或者曲霉菌引起的严重真菌感染,目前已是侵袭性念珠菌的一线推荐治疗药物和侵袭性曲霉菌的二线治疗药物,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是,卡泊芬净在不同患者人群中依然存在药代动力学变异大、体内暴露低等治疗风险。本文回顾了卡泊芬净在儿童和成人中开展的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体表面积是影响儿童患者卡泊芬净分布和清除的主要因素。在成人患者中,二室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卡泊芬净的体内过程,影响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主要协变量是体质量和白蛋白浓度。卡泊芬净的药效可能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最低抑菌浓度的比值(AUC/MIC)、峰浓度与最小有效浓度的比值(cmax/MEC)等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参数相关。
关键词:卡泊芬净;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个体化给药;儿童;成人
125
|
2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270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