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22
年
第
33
卷
8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质子泵抑制剂审方规则专家共识
重庆市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2022, 33(8)
摘要:为进一步规范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为处方适宜性审核提供参考,重庆市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颁布的《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发起“质子泵抑制剂审方规则制订项目”。该项目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联合国内多家医疗机构的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和循证专家等,针对质子泵抑制剂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重点审核内容进行了研讨,最终形成了本共识。共识的主要内容包括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和艾普拉唑(均包括注射剂和口服制剂,按通用名计)的基础审方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基础审方规则未涵盖的部分临床应用情形形成了12条审方推荐意见,以期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处方适宜性;审方规则;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583
|
1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74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药品综合评价研究现状分析
肖秘苏,张剑萍,杨全军,郭澄
2022, 33(8)
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药品综合评价研究的现状。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CiteSpace5.8.R3分析工具,对中国知网中有关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6个维度文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进行汇总。结果与结论目前,有关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较多,经济性评价研究逐渐增加,而综合6个维度进行药品综合评价的相关研究仍不多见。研究者较为集中,而研究者之间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研究方法以系统综述、Meta分析、临床观察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较为多见;研究药物以抗菌药物、抗肿瘤药和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较为热门。建议建立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统一方法和标准,明确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协调机制,充分运用真实世界数据丰富6个维度内容,对评价各环节实施质量控制,形成证据充分、结果确定的综合性评价报告,推动结果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药品临床综合评价;CiteSpace;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40
|
1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7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中药注射剂发展政策研究
荣红国,董玥,于蔚洁,商洪才,刘建平,费宇彤
2022, 33(8)
摘要:目的 为未来我国中药注射剂相关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990年1月1日-2021年5月31日我国国家层面发布的中药注射剂相关政策文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方法,按照“政策序号-章节号-具体条款”方式对政策条款进行归类编码和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0份中药注射剂相关政策文件,累计编码政策工具389条。我国中药注射剂发展政策文件中,环境型政策工具应用最多(79.95%),供给型政策工具次之(15.42%),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整体占比最少(4.63%)。环境型政策工具中,法规与管理制度工具应用较多(38.05%),政策宣传工具应用较少(2.06%);供给型政策工具中,科技支持工具应用较多(10.80%),资金投入工具应用较少(0.26%);需求型政策工具中,应用较多的是组织协同(3.34%),其次是经验示范(1.29%),尚未涉及国际交流的相关政策。为更好地促进我国中药注射剂健康发展,需适当减轻对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依赖,增加政策宣传等政策工具的应用,以改善中药注射剂发展的外部环境;应优化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内部组合,增加资金投入工具的运用,切实发挥政策的助推功能;应重视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形成中药注射剂健康发展的有效政策拉动力。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政策工具;政策分析;发展
21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71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计量学分析及含量测定
王静,朱广飞,梁思予,张科卫,陆兔林,毛春芹
2022, 33(8)
摘要:目的 建立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同时测定其中新绿原酸等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槲皮苷为参照,绘制10批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SIMCA-P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影响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差异性成分;采用同一HPLC法测定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中新绿原酸等5种成分的含量。结果10批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均有2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60;共指认了其中5个共有峰,分别为新绿原酸(1号峰)、绿原酸(3号峰)、隐绿原酸(4号峰)、芦丁(7号峰)、槲皮苷(11号峰)。PCA和PLS-DA结果均显示,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各自分为一类;VIP值大于1的共有峰依次为7号峰(芦丁)、20号峰、5号峰、13号峰、2号峰、18号峰、3号峰(绿原酸)、14号峰、17号峰和19号峰。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和槲皮苷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77~60.29μg/mL(r=0.9997)、1.40~22.42μg/mL(r=0.9995)、3.76~60.22μg/mL(r=0.9999)、2.19~35.06μg/mL(r=0.9999)、25.49~407.88μg/mL(r=0.9997);精密度、稳定性(24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中上述5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2%~101.12%、98.86%~100.63%(RSD均小于3%,n=9)。干鱼腥草药材中上述5种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7、0.33、0.59、0.61、6.17mg/g,饮片中分别为0.42、0.11、0.26、0.23、3.16mg/g。结论所建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控制;芦丁等成分可能是影响其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差异性成分;干鱼腥草药材经炮制后,新绿原酸等5种黄酮类成分的平均含量均有所降低。
关键词:干鱼腥草;药材;饮片;指纹图谱;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学计量学分析
27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70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槲皮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NASH肝纤维化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陈紫莹,张薇,覃萍,陈永苗,张传平,李俊伟,陈阿丽
2022, 33(8)
摘要:目的 制备槲皮素-白蛋白纳米粒(Que-HSA-NPs),并评价Que-HSA-NP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运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Que-HSA-NPs,观察其外观特征并检测其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和载药量。将槲皮素(Que)和Que-HSA-NPs作用于鼠源HSC-T6细胞,比较两者对细胞存活率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Ⅰ型胶原α1(COL1A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的影响。将Que和Que-HSA-NPs作用于经低蛋氨酸和胆碱缺乏高脂鼠粮喂养的小鼠,通过测定其血清肝损伤指标水平,肝组织病理学特征,肝组织中TGF-β、COL1A1、α-SMAmRNA表达以及肝组织中α-SMA蛋白表达的变化来评价两者对小鼠NASH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结果所制Que-HSA-NPs呈球形,粒径为(172.9±2.2)nm,PDI为0.233,Zeta电位为-29.2mV,载药量为2.99%。0~250μg/mL的Que和Que-HSA-NPs对HSC-T6细胞无毒,两者均能显著降低细胞中TGF-β、COL1A1和α-SMAmRNA的表达,且Que-HSA-NPs的作用更强(P<0.05)。两者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肝损伤指标水平,减轻肝损伤,下调肝组织中TGF-β、COL1A1、α-SMAmRNA和α-SMA蛋白的表达,且Que-HSA-NPs的作用更具优势(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Que-HSA-NPs,并证实其抗NASH肝纤维化的药效优于Que。
关键词:槲皮素;槲皮素-白蛋白纳米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体内外研究
43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68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内蒙古3种野生藜芦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韩文杰,张屏,常福厚,梁雨娜,赵红梅,包保全
2022, 33(8)
摘要:目的 对内蒙古3种野生藜芦(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通过查阅SciFinder、ChemSpider数据库和相关文献以及与对照品比对,鉴别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的化学成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野生藜芦中虎杖苷、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1个化合物,包括13个茋类、11个黄酮类、4个有机酸类、2个糖苷类、1个巴西苏木素类化合物;绝大多数化合物为其中2种或3种野生藜芦所共有,仅有2个黄酮类化合物山柰酚和木犀草素为兴安藜芦所特有。3种野生藜芦中虎杖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的总含量为6.618~11.292mg/g,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虎杖苷、白藜芦醇含量最高的是毛穗藜芦,氧化白藜芦醇含量最高的是藜芦。结论3种野生藜芦中大部分成分相似,仅山柰酚和木犀草素为兴安藜芦所特有。虎杖苷、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的含量在3种野生藜芦中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藜芦;兴安藜芦;毛穗藜芦;茋类;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16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67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黄芩苷脂质纳米泡沫气雾剂的制备工艺优化
余红芳,吴仁杰,邹佳峰,诸佳珍,姚文栋,施政
2022, 33(8)
摘要:目的 优化黄芩苷脂质纳米泡沫气雾剂(BC-LN-FA)的制备工艺。方法以黄芩苷(BC)为模型药物,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黄芩苷脂质纳米粒(BC-LN),采用均质乳化法制备BC-LN-FA;以粒径和包封率(EE)为指标,以投药量、乳化剂用量、助乳化剂用量、均质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所得BC-LN-FA的形态、粒径、多分散系数(PDI)、EE、黏度、泡沫消解率和体外透皮释放等进行表征。结果最优工艺为投药量25mg、乳化剂(硬脂酸-大豆卵磷脂-甘油质量比1∶1∶1)用量40mg、助乳化剂(十八醇-乳酸质量比1∶1)用量30mg、均质时间20min。3次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所制BC-LN-FA的粒径为(151.70±2.40)nm、EE为(68.62±1.16)%(RSD均小于2%,n=3),与预测值(粒径150.80nm、EE67.02%)的偏差分别为0.60%、2.39%。按上述最优工艺所得BC-LN-FA乳液呈淡黄色,粒径均一且呈类圆形,黏度为(122.92±5.09)mPa·s,泡沫消解率为(65.32±3.22)%,BC含量为(7.01±0.12)%,PDI为(0.199±0.006);48h时,其在pH7.4、6.8、5.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54.12±2.69)%、(57.85±4.25)%、(59.47±1.83)%,而游离BC在pH7.4的PBS中的累积释放百分率仅为(15.04±1.43)%。结论所得最优工艺稳定、可行;所得BC-LN-FA粒度均匀,消泡快,具有一定黏度。
关键词:黄芩苷;脂质纳米泡沫气雾剂;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工艺优化;含量测定;体外透皮释放
18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66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艾纳香挥发油萃取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
赵超,徐文芬,孙庆文,孙开芬,陈滕
2022, 33(8)
摘要:目的 优化艾纳香挥发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工艺,并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所得艾纳香挥发油的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艾纳香挥发油,以挥发油萃取率为指标,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为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艾纳香挥发油的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以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为参照,比较两种方法的挥发油萃取率、成分及含量。结果艾纳香挥发油最优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50min;经3次实验验证,得挥发油的平均萃取率为4.64%(RSD=0.54%,n=3)。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艾纳香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如三十三烷、豆甾醇、角鲨烯等,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1种成分,如正三十烷、喇叭茶萜醇、葎草烯环氧化物等;两种提取方法所得艾纳香挥发油的萃取率分别为4.64%、0.99%,其中含花椒油素、L-龙脑、β-石竹烯等26种共有成分。除花椒油素(超临界CO2萃取法为34.829%,水蒸气蒸馏法为30.676%)、叶绿醇(超临界CO2萃取法为2.401%,水蒸气蒸馏法为1.273%)外,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挥发油成分的相对含量均低于水蒸气蒸馏法。结论所得最优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稳定、可行;虽然两种提取方法所得艾纳香挥发油成分与含量的差异较大,但主要均为醛酮类、烯类、醇类等成分。
关键词:艾纳香;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法;正交实验;水蒸气蒸馏法;气相色谱-质谱法
19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64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枸杞子中4种类胡萝卜素成分含量测定一测多评法的建立
陈欢,马玲,苏晓娟,李艳婷,马霞,马学琴
2022, 33(8)
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枸杞子中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β-隐黄素棕榈酸酯、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含量的方法。方法枸杞子药材经正己烷-无水乙醇-丙酮-甲苯(10∶6∶7∶7,V/V/V/V)超声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以YMCC30为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水(81∶14∶5,V/V/V)为流动相A、二氯甲烷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2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450nm,进样量为20μL。以玉米黄质为参照物,计算β-胡萝卜素、β-隐黄素棕榈酸酯、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的相对校正因子,再以此计算上述成分的含量,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β-隐黄素棕榈酸酯、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194~2.9838、0.1217~1.5216、0.2859~5.7188、8.4605~211.5133μg/mL(R2均大于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16h)试验的RSD均小于4%;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34%、107.37%、105.64%、96.16%(RSD<5%,n=9)。β-胡萝卜素、β-隐黄素棕榈酸酯、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的平均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109、1.390、1.158;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所测上述成分含量的相对误差均在±1%之内。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联合一测多评法准确、稳定,可用于枸杞子中4种类胡萝卜素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关键词:枸杞子;高效液相色谱法;一测多评法;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β-隐黄素棕榈酸酯;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
23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63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米炒北沙参的质量标准研究
王新娣,石晓峰,张晓萍,刘东彦,沈薇,范彬,马趣环
2022, 33(8)
摘要:目的 建立米炒北沙参的质量标准。方法取米炒北沙参饮片样品,进行外观性状观察、粉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TLC)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检测其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酸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中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米炒北沙参饮片为类圆形小段,略粗糙,表面呈黄色(去皮)或深黄棕色(有皮),气特异,味微甘。其粉末呈黄白色,显微镜下可见分泌物和分泌细胞、导管、糊化淀粉粒、射线细胞、薄壁细胞等。TLC图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异欧前胡素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9批米炒北沙参饮片的水分含量为5.82%~6.27%,总灰分含量为3.19%~3.5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21%~0.27%,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4.91%~30.3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0.66%~25.83%。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40~2.400、0.320~3.200、0.224~2.240、0.292~2.920、0.208~2.080μg/mL(r均大于0.9990);定量限分别为0.0320、0.0300、03250、0.0320、0.0450µg,检测限分别为0.1008、0.0896、0.0715、0.0900、0.1320µg;精密度、稳定性(24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6%(RSD=1.36%,n=6)、100.73%(RSD=2.25%,n=6)、100.36%(RSD=0.98%,n=6)、98.24%(RSD=0.40%,n=6)、99.40%(RSD=0.35%,n=6)。上述5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5.85~13.31、8.63~33.38、6.23~15.25、6.12~12.98、5.52~10.77µg/g,总含量为34.20~83.41µg/g。结论初步拟定米炒北沙参饮片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不得过7.30%、4.10%、0.30%,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分别不得少于21.00%、18.00%,香豆素类成分的总含量分别不得少于52.03μg/g(有皮)、26.34μg/g(去皮)。所建质量标准可用于米炒北沙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米炒北沙参;质量标准;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26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6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鬼针草总黄酮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庞晓军,卢琳琳,黎东旺,赵一宇,刘国勇
2022, 33(8)
摘要:目的 探究鬼针草总黄酮(TFB)对人肝癌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取鬼针草,用80%乙醇回流提取,制得TFB。利用棕榈酸体外诱导HepG2细胞复制IR模型,考察低、中、高质量浓度(20、40、80mg/L)TFB对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考察低、中、高质量浓度(20、40、80mg/L)TFB对细胞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c-Jun氨基端激酶(JNK)和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槲皮素、槲皮苷等8个TFB主要活性成分与IRS-1、JNK、PKC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TFB低、中、高质量浓度组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的IRS-1、JNK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KC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TFB低、中、高质量浓度组和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能上调IRS-1、JNK蛋白的表达并下调PKC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TFB中的海生菊苷与IRS-1蛋白的分子对接能量打分值为-7.9kcal/mol(1kcal=4.816kJ),海生菊苷、芦丁与JNK蛋白的分子对接能量打分值均为-9.3kcal/mol,槲皮苷与PKC蛋白的分子对接能量打分值为-4.9kcal/mol,成分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形成氢键、疏水键等。结论TFB对HepG2细胞IR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RS、JNK、PKC蛋白的表达有关;海生菊苷、芦丁和槲皮苷可能是改善IR的潜在活性成分。
关键词:鬼针草总黄酮;人肝癌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受体底物1、c-Jun氨基端激酶;蛋白激酶C;分子对接
19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60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健康状态负效用值测量结果合并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抗肿瘤药所致腹泻为例
卢钰琼,代展菁,路云,常峰
2022, 33(8)
摘要:目的 探究健康状态负效用值测量结果的合并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等6个中英文数据库,系统检索国内外抗肿瘤药致腹泻的负效用值测量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1年7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应用Stata16.0进行Meta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肿瘤药所致腹泻对健康效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MD=-0.26,95%CI(-0.30,-0.22),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负值类、非负值转负值类、合并基础状态的非负值转负值类数据的合并结果分别为MD=-0.14、95%CI(-0.19,-0.09),MD=-0.46、95%CI(-0.56,-0.36),MD=-0.12、95%CI(-0.20,-0.05)。Meta回归结果显示,发表年份、调查国家/地区、不良事件等级、基础状态设定、效用测量工具、效用报告类型及效用统计方法对腹泻负效用值测量结果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入经济性评价模型参数时,学者应充分考虑治疗相关症状或并发症的负效用值;在进行负效用值研究或应用时,应区分效用报告类型,并重点关注调查国家或地区、患者症状或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基础状态是否设定等核心影响因素。
关键词:负效用值;健康状态效用值;抗肿瘤药致腹泻;影响因素;Meta分析;药物经济学评价
17
|
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5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经济学评价
蒋欢欢,王紫监,王志秀,谷秀林,李世滋
2022, 33(8)
摘要:目的 探讨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管理(MTM)服务的经济学价值。方法将14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医疗服务,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规范的MTM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满意度、安全性指标和疗效指标。从全社会角度出发,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就药师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MTM服务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共有15例患者未完成本次研究,其中干预组5例、对照组10例;随访周期内未有患者发生死亡终点事件。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药物沟通维度的满意度评分和总体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血脂达标率、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成本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最小成本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药师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实施MTM服务,可降低患者治疗总成本、节约医疗资源,具有经济性。
关键词:药物治疗管理;稳定性冠心病;经济学评价;药学服务
25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5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同时测定方法的建立
史敏,任炳楠,吴惠珍,刘平,吴茵
2022, 33(8)
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卡马西平-D10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中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的浓度。以XBridgeBEHC18为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5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2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171.3→126.3(左乙拉西坦)、m/z237.1→194.1(卡马西平)、m/z247.1→204.1(内标)。结果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50、0.2~20μg/mL(r分别为0.9973、0.9985),定量下限分别为0.5、0.2μg/mL;日内、日间RSD均不高于10.00%,日内、日间RE均在±4.00%之内,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5.60%~105.00%,平均内标校正基质因子为98.40%~110.00%,稳定性试验的RSD均不高于5.60%。采用该法测得22例患者血浆中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的浓度分别为3.36~40.90、3.64~9.93µg/mL。结论所建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灵敏、准确、稳定,可用于癫痫患者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关键词: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9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57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致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朱小丽,吕琛,杜雪亭,焦甲勋,高玲娜,孙霞,马红芳
2022, 33(8)
摘要:目的 分析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致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2017年4月-2021年1月接受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200例,根据有无发生心脏毒性分为发生心脏毒性组和未发生心脏毒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心脏毒性的有43例,发生率为21.5%。其中,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期间出现心脏毒性的患者占5.5%(11/200),序贯紫杉醇+曲妥珠单抗治疗期间出现心脏毒性的患者占20.5%(41/20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同时,序贯紫杉醇+曲妥珠单抗治疗期间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期间[14%(12%,17%)vs.7%(3%,10%),P<0.001]。与未发生心脏毒性的患者相比,发生心脏毒性患者中有高脂血症史的占比显著升高(P<0.01),而使用右雷佐生的占比显著降低(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高脂血症史[OR=3.672,95%CI(1.499,8.992),P=0.004]、右雷佐生使用情况[OR=0.154,95%CI(0.072,0.330),P<0.001]与心脏毒性的发生相关。结论高脂血症史是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曲妥珠单抗致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右雷佐生则是保护因素。
关键词:吡柔比星;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影响因素
44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55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加巴喷丁类药物在疼痛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卢晓静,史香芬,司方莹,赵院霞,邢进远,张旭锋,赵晓玉,杜书章
2022, 33(8)
摘要:目的 分析加巴喷丁类药物在疼痛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计算机检索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发表的加巴喷丁类药物在疼痛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利用VOSviewer1.6.17、CiteSpace5.8.R1和Excel2018软件统计、分析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研究热点等文献关键特征。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3519篇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共计86个国家/地区开展了相关研究,其中美国的发文量位居首位(达1219篇),且与英国、加拿大、中国、德国、日本等有密切合作;共计3996个机构发表了相关文献,发文量最大的机构为辉瑞公司;发文最多的作者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Parsons教授,被引频次排名第1位的作者是皇后大学的Gilron教授;共计1185个期刊,Pain是发文量和共被引频次均最高的期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加巴喷丁类药物的滥用误用、超说明书用药、作为多模式镇痛组成部分的临床应用、基于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相关指南更新等。
关键词:加巴喷丁类药物;疼痛治疗;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VOSviewer;CiteSpace
47
|
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54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和原研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Meta分析
陈海韬,杨森森,邓为上,杨昌缘,陈吉生
2022, 33(8)
摘要:目的 比较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与贝伐珠单抗原研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ClinicalTrials.gov和中国临床试验中心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1年9月25日。收集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试验组)对比贝伐珠单抗原研药(对照组)用于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合计65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0.97,95%CI(0.92,1.02),P=0.22]、总不良反应发生率[RR=1.00,95%CI(0.99,1.01),P=0.79]、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RR=1.04,95%CI(0.96,1.13),P=0.38]、抗药抗体阳性率[RR=1.10,95%CI(0.88,1.36),P=0.41]及常见不良反应(除呕吐外)发生率(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所得结果稳健。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治疗NSCLC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与贝伐珠单抗原研药相当。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原研药;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性;安全性;免疫原性;Meta分析
36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52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个体化合理用药监测平台在促进慢病患者合理用药中的应用
罗忠萍,赵江林,李震林,陈琛
2022, 33(8)
摘要:目的 为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加强患者个体化用药监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患者就诊信息和诊疗信息,在事前审方的基础上增加慢病用药实时监测和患者就诊频次监控模块以构建个体化合理用药监控平台。以降糖药为例,比较个体化合理用药监测平台运行前后(2018年1-4月为运行前,2019、2021年1-4月为运行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每月开具该药≥3次的患者数,同时比较该平台运行后(2019年1-4月和2021年1-4月)的风险处方(每天重复开具同一种药品≥3次以上的患者处方)数和不合理处方数。结果2021年1-4月我院超量开具二甲双胍片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2018年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5%vs.27.17%,P<0.05)。2019年1-4月,我院有35.3%的风险处方为不合格处方;2021年同期,我院风险处方中的不合格处方数占比降至12.82%,与201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从就诊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利用HIS建立的个体化合理用药监测平台符合临床用药的实际需求。该平台的投入使用明显减少了多次就诊的患者数和不合理处方数,促进了合理用药;同时,该平台也使我院处方点评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提高了药学服务水平。
关键词:个体化用药;合理用药;监测平台;慢病患者
48
|
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51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p38MAPK信号通路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作用及在中药防治中的药理研究进展
丁志敏,高静,苏凯奇,余明月,齐士魁,冯一璇,冯晓东
2022, 33(8)
摘要: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由脑卒中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系列综合征。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哺乳动物体内传递细胞信号一个关键路径,p38是其中的一个经典分支。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炎症反应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今,中药防治PSCI的基础实验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但缺乏相关的系统性总结。因此,本文综述了p38MAPK信号通路在PSCI中的作用及其在中药防治领域中的药理研究进展。
关键词: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药;p38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炎症反应
42
|
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50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水合氯醛制剂的研究及应用综述
陆华,何成章,陈贞伶,黄仁彬
2022, 33(8)
摘要:水合氯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催眠药,患者在服药后通常可快速镇静或入睡,在儿童镇静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和现实需求。但由于水合氯醛本身的性质及环境温度、光线等各种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水合氯醛相关制剂仍多以医院制剂的形式应用于临床,因此开发单剂量、长效期并能进行自动化大批量生产的水合氯醛制剂,是其后续开发的前景和目标。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水合氯醛各种制剂及其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水合氯醛;制剂;临床应用
71
|
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49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