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2 33 9
    • 杭州市药事管理质控中心药品评价专家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2, 33(9)
      摘要:心血管慢病防治药品品类繁多,但目前缺乏科学、规范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为引导和推动相关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心血管慢病相关药品的临床综合评价,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联合杭州市药事管理质控中心及杭州市15家市属医疗机构共同参与,通过广泛征求临床和药学专家建议,制定了《心血管慢病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杭州专家共识》,并以降压药品和调脂药品为例进行了试点评价。本专家共识的评价体系采用百分制量化评估,从药学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可及性、其他属性共7个维度进行系统评价,评价维度更加细化,增强了药品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旨在为医疗机构心血管慢病药品的评价和遴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合理用药,进而更高质量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关键词:心血管慢病;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专家共识;降压药品;调脂药品   
      67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9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王苑如,谢金平,胡紫馨,邵蓉
      2022, 33(9)
      摘要:目的 为完善我国抗肿瘤药品医保谈判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以本妥昔单抗报销审查为例)等方法,对加拿大抗肿瘤药品评审流程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机制和作用开展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建议。结果与结论加拿大抗肿瘤药品报销审查程序大致由提交前规划阶段、正式申请提交阶段、审查阶段以及形成报销建议阶段4个环节组成,而药品厂商、患者代表咨询组织、临床审查专家咨询组以及省级咨询小组等作为利益相关者,通过向加拿大国家卫生技术评估局提供建议和反馈参与抗肿瘤药品的报销评审过程。众多利益相关主体的参与提高了加拿大抗肿瘤药品评审的透明度,使抗肿瘤药品报销结果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和精准化。笔者建议我国应明确抗肿瘤药品医保谈判过程中利益相关者责、权、利的界定及参与机制,重视患者在抗肿瘤药品医保谈判过程中的作用,完善信息公开并提高谈判机制和流程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  
      关键词:抗肿瘤药品;利益相关者;医保谈判;卫生技术评估;加拿大   
      18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98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张辰,李海
      2022, 33(9)
      摘要:目的 为药学服务概念混乱导致的法律责任适用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方法采取文献研究方法以及比较法,通过厘清药学服务的法律概念,分析目前不同形式的药学服务产生的民事和行政责任,规范药学服务中的药师新职责。结果与结论药学服务的法律概念具有判断标准的作用。只有基于双方约定,通过运用药物治疗相关的药学专业知识,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优化患者治疗效果的行为才能属于法律规制下的药师职责。在此界定下,药学服务的民事责任需要区分不同情形下药学服务的专业程度,从而对患者层次化地予以不同程度的保障,建立类型化的民事责任体系;就其行政责任而言,需要从责任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完善以《药品管理法》和《药师法》为双重核心的药事法规体系。  
      关键词:药学服务;法律概念;药师职责;法律责任   
      41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97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吴曼妮,田侃,王圣鸣
      2022, 33(9)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医疗机构制剂调剂使用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广医疗机构制剂应用与调剂使用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整体梳理我国医疗机构制剂调剂使用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比较国内历年关于医疗机构制剂调剂使用制度之间的差异,并对比我国该制度与日本院内制剂调剂及使用制度的不同之处。归纳我国医疗机构制剂调剂使用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医疗机构制剂调剂使用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起步阶段(2001-2004年)、成形阶段(2005-2018年)与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历年来,我国医疗机构制剂调剂使用制度的变化呈现出调剂使用范围扩大、审批流程加快及各方责任明晰的趋势;但与日本相比,我国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监管模式仍较为单一。在未来,我国医疗机构制剂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将常态化发展,调剂审批时限将进一步缩短,审批流程将进一步简化,调剂使用的准入门槛将逐渐降低,调剂使用的事中和事后监管将进一步加强。建议严格把控医疗机构制剂质量安全,对调剂使用的医疗机构制剂实行分类管理,并进一步完善事中和事后的监管机制。  
      关键词:医疗机构制剂;调剂使用;制度   
      2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96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段松冷,顾红燕,年宏蕾,邢若,曾蔚欣
      2022, 33(9)
      摘要:目的 研究祛白片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以及其对脱黑色素细胞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制备祛白片正丁醇部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以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脱黑色素细胞模型后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不同浓度组(8-甲氧补骨脂素10、50、100、150、200μmol/L)、溶媒组(以DMSO稀释而得)和祛白片正丁醇部位不同浓度组(10、50、100、150、200μg/mL),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数量变化,并检测细胞增殖率、促黑色素生成率、酪氨酸酶活性促进率。结果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初步确定了祛白片正丁醇部位的53个化合物(正离子模式下29个,负离子模式下33个,重合9个),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黄酮类化合物。祛白片正丁醇部位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加,且与作用时间和给药浓度呈正相关;其可显著升高细胞的增殖率、促黑色素生成率、酪氨酸酶活性促进率(P<0.01)。结论香豆素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祛白片正丁醇部位发挥抗白癜风作用的物质基础;祛白片正丁醇部位的抗白癜风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酪氨酸酶活性实现的。  
      关键词:祛白片;正丁醇部位;白癜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黑色素;酪氨酸酶   
      20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95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宋朔尧,杨贵前,陶玲,沈祥春,张环,李和蓉,王守莉,石惠云,刘文
      2022, 33(9)
      摘要:目的 制备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自乳化药物递送系统(EVO-PC-SMEDDS),并对其进行表征及胃黏膜渗透性考察。方法制备EVO-PC-SMEDDS,检测其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并进行显微观察。考察该制剂在不同pH(1.2、2.0、4.0、7.0)模拟胃液中的稳定性。测定该制剂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并进行体外释放考察。将大鼠胃黏膜组织和尤斯灌流室技术相结合,考察该制剂的胃黏膜渗透性。结果EVO-PC-SMEDDS的粒径为(53.63±1.51)nm、PDI为0.217±0.017、Zeta电位为(-12.20±0.15)mV、包封率为(95.25±0.97)%、载药量为(19.30±1.21)mg/g。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EVO-PC-SMEDDS呈大小均匀的类球形乳滴。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EVO-PC-SMEDDS在不同pH的模拟胃液中,粒径、PDI、Zeta电位均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与吴茱萸碱(EVO)原料药比较,EVO-PC-SMEDDS的体外累积释放率提高了6.83倍,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模型。胃黏膜渗透性实验结果显示,EVO-PC-SMEDDS的累积渗透转运量、渗透速率、渗透通量及累积渗透曲线下面积均高于EVO原料药。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得EVO-PC-SMEDDS,且该制剂稳定性良好,可明显改善EVO的体外释放行为和胃黏膜渗透性。  
      关键词:自乳化药物递送系统;吴茱萸碱;表征;胃黏膜;释放   
      1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93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齐越,李昭,侯侠,黄培池,贾冬,杨彩瑜,董笑博,房小楠,明彩荣
      2022, 33(9)
      摘要:目的 研究癫痫清颗粒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血脑屏障(BBB)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5只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5)和造模组(n=100)。造模组小鼠采用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的方法复制AD模型;假手术组小鼠同法注射生理盐水。选取造模成功的100只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片组(阳性对照1,1.3mg/kg,灌胃给药)、MCC950组[阳性对照2(选择性NLRP3抑制剂),10mg/kg,腹腔注射给药]和癫痫清颗粒组(以生药总量计12.48g/kg,灌胃给药),每组25只。造模后第2天,各给药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21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水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采用Y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伊文思蓝渗漏实验测定小鼠BBB通透性;检测小鼠脑组织中NLRP3、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咬合蛋白(ocln)、闭锁小带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5(cldn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的自发交替反应率和脑组织中ocln、cldn5、Z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脑组织内的伊文思蓝含量及NLRP3、IBA-1、PUMA、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癫痫清颗粒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起到改善AD模型小鼠BBB损伤的作用。  
      关键词:癫痫清颗粒;阿尔茨海默病;血脑屏障;核苷酸结合域样受体蛋白 3炎症小体;紧密连接蛋白   
      18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92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董娜娜,陈晓兰,邓铋莉,万静,谢树才,胡娟,罗晨月,曹国琼
      2022, 33(9)
      摘要:目的 研究猪牙皂皂苷对痰瘀互结型缺血性中风(ISPBS)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9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尼莫地平组(阳性对照组,5mg/kg)和猪牙皂皂苷低、中、高剂量组(3.21、6.42、12.84mg/kg),每组17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饲料饲养+线栓法复制ISPBS模型。测定或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血清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卡松黏度]、血脂四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情况,并测定脑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5项血清指标(TC、TG、LDL-C、TNF-α、IL-1β)、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脑组织中MDA、NO含量以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HDL-C、IL-10水平和脑组织中SOD活性、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脑组织出现核固缩、胞膜碎裂等明显病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上述指标均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猪牙皂皂苷高剂量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猪牙皂皂苷对ISPBS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损伤、减少促炎介质的产生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关键词:猪牙皂皂苷;痰瘀互结型缺血性中风;氧化损伤;机制   
      19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9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战鹤,韩璐,何忠梅,时坤,赵岩,宗颖,陈维佳,杜锐
      2022, 33(9)
      摘要:目的 制备藤黄酸(GA)、新藤黄酸(NGA)的纳米囊(GA-LNCs、NGA-LNCs),并进行其抗糖尿病活性评价。方法以水为水相、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为表面活性剂,采用相转换法制备GA-LNCs、NGA-LNCs。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利用单纯型网格设计法优化上述2种纳米囊的处方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灌胃给予GA-LNCs、NGA-LNCs(剂量分别为1.92、2.42m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6周,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值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这2种纳米囊的最优处方均为60%水、10%中链甘油三酯、30%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三者总量固定为2g)以及35mgGA或NGA。以最优处方制得的GA-LNCs、NGA-LNCs的包封率分别为(92.01±0.68)%、(93.12±2.11)%,载药量分别为(0.99±0.21)%、(1.21±0.22)%;两者均为黄色均一透明液体,无沉淀,微观形态均为类球形,且具有明显的壳膜结构,粒径分别为(28.11±9.76)、(22.06±6.84)nm,Zeta电位分别为(-4.09±1.00)、(-17.40±1.32)mV,多分散系数分别为0.93±0.06、0.74±0.12。动物实验结果显示,GA-LNCs、NGA-LNCs均可显著升高模型小鼠血清中SOD、GSH-Px活性和HDL-C含量(P<0.05或P<0.01),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空腹血糖值和血清中MDA、TC、TG、LDL-C含量(P<0.05或P<0.01)。结论本研究制得的GA-LNCs、NGA-LNCs理化性质良好,且具有良好的抗糖尿病活性。  
      关键词:藤黄酸;新藤黄酸;纳米囊;糖尿病;制备   
      2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89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朱琳琳,张明明,郭格格,徐祉轩
      2022, 33(9)
      摘要:目的 研究蓝萼甲素(GLA)对人肝癌HCCLM3细胞自噬与凋亡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HCCLM3细胞按不同实验目的主要设对照组、GLA2.5μg/mL组、GLA5μg/mL组、GLA10μg/mL组。对照组仅加入完全培养基,各给药组分别加入含GLA相应终质量浓度的完全培养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与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和自噬情况(仅设对照组、GLA5μg/mL组);采用JC-1染色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Beclin1、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细胞中Bcl-2与Beclin1的结合与解离(仅设GLA5μg/mL组、GLA10μg/mL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LA5、10μg/mL能够诱发细胞周期显著阻滞于G2~M期、诱导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增加促凋亡作用,还能显著促进Bax、cleavedcaspase-3、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抑制Bcl-2蛋白表达(P<0.01);GLA5μg/mL还可引发线粒体形态显著改变,自噬小体增多。免疫共沉淀法结果显示,与GLA5μg/mL比较,GLA10μg/mL能够增强Bcl-2与Beclin1的结合。结论GLA可能通过Bcl-2/Beclin1靶点调节HCCLM3细胞自噬与凋亡,且作用效果与剂量密切相关。  
      关键词:蓝萼甲素;靶点;机制;自噬;凋亡;Bcl-2;Beclin1   
      20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88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张婧茜,殷佳,曲晓琳,刘慧,王娜,闫佳靓,傅春升
      2022, 33(9)
      摘要:目的 研究五味子配伍对补骨脂致L02肝细胞氧化损伤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为补骨脂-五味子配伍减毒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L0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补骨脂模型组(1200μg/mL补骨脂,以生药量计)和补骨脂-五味子低、中、高剂量组(1200μg/mL补骨脂分别联用600、1200、2400μg/mL五味子,以生药量计)。各组细胞加培养液或药液培养48h后,检测细胞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细胞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补骨脂模型组细胞(或其培养液)中AST、ALT、MDA、ROS水平和GRP-78、PERK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GSH、SOD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补骨脂模型组比较,补骨脂-五味子低、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五味子与补骨脂配伍后可以缓解补骨脂引起的L02细胞氧化损伤和内质网应激。  
      关键词:五味子;补骨脂;配伍减毒;肝损伤;氧化损伤;内质网应激   
      21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86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孙晓丽,张锴镔,付帮泽,郭淑贞,王伟
      2022, 33(9)
      摘要:目的 研究龙生蛭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并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组(阳性对照,0.54mg/kg)和龙生蛭胶囊高、中、低剂量组(2.16、1.08、0.54g/kg),每组15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只穿线不结扎),各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并连续灌胃给药28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海马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血清代谢图谱,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或P<0.05)。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组和龙生蛭胶囊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水平显著升高,各给药组大鼠血清GSH-Px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龙生蛭胶囊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脑海马区组织病理损伤。通过UPLC-Q/TOF-MS技术分析结果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共筛选鉴定出14种差异代谢物(变量投影重要性>1且P<0.05)。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血管性痴呆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有维生素B6代谢、脂肪酸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结论龙生蛭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所致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血管性痴呆发生过程中脂质堆积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有维生素B6代谢、脂肪酸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  
      关键词:龙生蛭胶囊;血管性痴呆;学习能力;记忆能力;代谢组学;大鼠   
      18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8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孙蕾,陈平钰,马爱霞
      2022, 33(9)
      摘要:目的 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评价劳拉替尼对比克唑替尼一线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经济性,为该药在我国除香港以外其他地区的产品定价及相关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ROWN试验数据同时构建Markov模型和分区生存模型(模拟时限为10年,循环周期为4周),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作为效果指标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并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基于Markov模型的基础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克唑替尼组,劳拉替尼组人均成本增加了17867588.63元,人均效用增加了1.76QALYs,ICER为10152038.99元/QALY;基于分区生存模型的基础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克唑替尼组,劳拉替尼组人均成本增加了18009592.54元,人均效用增加了1.74QALYs,ICER为10350340.54元/QALY。2种模型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进展生存状态效用值、疾病进展状态效用值及劳拉替尼成本等参数对结果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以1~3倍202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意愿支付阈值时,劳拉替尼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0。建议劳拉替尼每100mg的单价为657.10~815.60元。结论对于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劳拉替尼相对于克唑替尼的疗效更好,但以当前药价而言在我国并不具有经济性;合理降低药价可增加其具有经济性的概率。  
      关键词:劳拉替尼;克唑替尼;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经济学评价   
      21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84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经天宇,刘海娇,刘朝一
      2022, 33(9)
      摘要:目的 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简称“rhTPO”)对比艾曲泊帕乙醇胺片(简称“艾曲泊帕”)在中国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人患者二线治疗中的经济性。方法基于嵌入决策树的马尔可夫模型,以4周为循环周期,从卫生体系角度对患者使用2种药物后的出血事件、不良事件等有关成本和效用进行测算和比较。研究时限为12周,不对成本和健康产出贴现。结果rhTPO较艾曲泊帕提高了0.0025质量调整生命年,并减少了成本1824.36元,为绝对优势方案。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维持期rhTPO、艾曲泊帕用量对结果的影响较大,但多数情况下rhTPO较艾曲泊帕更具有经济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意愿支付阈值在0~25万元间变动时,rhTPO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99.90%~100%。结论在现有证据下,rhTPO相较艾曲泊帕用于二线治疗ITP在短期内更具有经济性。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成本-效用分析   
      26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83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谷昆峰,马文女,董慧咏,赵建辉,殷珊珊
      2022, 33(9)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方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10min泵入,以1μg(/kg·h)维持,同时给予丙泊酚3mg/(kg·h)静脉恒速输注,直到患者打鼾。观察组麻醉诱导方案:右美托咪定使用方法、剂量同对照组,同时给予艾司氯胺酮1mg/kg,以0.5mg/(kg·h)静脉恒速输注,直到患者打鼾。当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75且警觉/镇静(OAA/S)评分>1分后进行睡眠内镜检查。记录患者清醒状态(T0)、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0min时(T1)、检查时(T2)、检查结束时(T3)的生命体征、BIS、OAA/S评分,以及用药情况(包括患者检查一次性成功率、患者检查时因体动而追加用药次数)、用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在T1、T2、T3时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BIS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在T2、T3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在T1、T2时点OA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在T1、T2、T3时点较T0时点显著降低,MAP在T2、T3时点较T1时点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SpO2在T1、T2、T3时点较T0时点显著降低,心率在T1时点较T0时点显著降低,MAP在T2时点较T0时点显著升高(P<0.05)。60例患者用药后均成功完成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检查,观察组患者检查一次性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体动而追加用药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给药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呼吸抑制更轻,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在睡眠内镜检查过程中干预次数少,较丙泊酚更具优势。  
      关键词:艾司氯胺酮;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检查   
      10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7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马光,程雨佳,滕伟
      2022, 33(9)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尼可地尔对冠脉造影或支架植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搜集尼可地尔(试验组)对比生理盐水或安慰剂(对照组)预防冠脉造影或支架植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1年11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手册中的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RCT,包括327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587例、对照组16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40,95%CI(0.31,0.51),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采用静脉给药[RR=0.47,95%CI(0.29,0.74),P=0.001]还是口服给药[RR=0.37,95%CI(0.28,0.50),P<0.00001],无论是肾功能正常患者[RR=0.42,95%CI(0.30,0.59),P<0.00001]还是肾功能不全患者[RR=0.38,95%CI(0.26,0.54),P<0.00001],试验组患者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24h[SMD=-1.38,95%CI(-2.32,-0.44),P=0.004]、48h[SMD=-0.81,95%CI(-1.19,-0.43),P<0.0001]、72h[SMD=-0.24,95%CI(-0.43,-0.05),P=0.01]的肌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48h[SMD=1.27,95%CI(0.48,2.07),P=0.001]、72h[SMD=0.37,95%CI(0.07,0.67),P=0.02]的肌酐清除率下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h[SMD=-0.93,95%CI(-1.72,-0.14),P=0.02]、48h[SMD=-1.72,95%CI(-2.33,-1.10),P<0.00001]、72h[SMD=-0.36,95%CI(-0.62,-0.10),P=0.006]的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尼可地尔预处理降低了冠脉造影或支架植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并且减少了患者应用造影剂后肾功能的损伤。  
      关键词:尼可地尔;冠脉造影术;冠脉支架植入术;造影剂肾病;预防   
      33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82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云娇,黄汉辉,严鹏科
      2022, 33(9)
      摘要:目的 为规范抗心律失常药品说明书中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信息标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脉通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用药参考”项下收录的所有抗心律失常药品说明书,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说明书规范细则》的规定,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信息标注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的111份抗心律失常药品说明书中,102份药品说明书有“孕妇用药”项标注(占91.89%),其中有用药指导意见、无用药指导意见的比例分别为75.68%、16.22%;88份药品说明书有“哺乳期妇女用药”项标注(占79.28%),其中有用药指导意见、无用药指导意见的比例分别为70.27%、9.01%。不同分类抗心律失常药中,“孕妇用药”项标注情况最佳为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占100%),而Ⅲ类标注(占25.00%)缺失最多“;哺乳期妇女用药”项标注情况最佳为Ⅳ类抗心律失常药(占94.44%),而Ⅰ类标注(占26.47%)缺失最多。部分同品种不同生产厂家药品说明书的“孕妇用药”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项标注内容存在差异。99份国内药企药品说明书中,92份(92.93%)单独列出“孕妇用药”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项,有用药指导意见的比例分别为74.75%、69.70%;12份国外药企药品说明书中,10份(83.33%)单独列出“孕妇用药”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项,有用药指导意见的比例分别为83.33%、75.00%。结论国内抗心律失常药品说明书标注内容存在“孕妇用药”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相关信息缺失、指导意见表述混乱、同品种不同生产厂家药品说明书标注内容不一致、修改更新滞后、说明书规范性欠佳等问题,应引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生产企业的重视,并不断加强对说明书的管理和规范。  
      关键词:孕妇;哺乳期妇女;抗心律失常药;药品说明书;特殊人群用药   
      46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76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廖雅慧,郎驿天,林燕,刘晓琰
      2022, 33(9)
      摘要:目的 比较5种常用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判断标准,为临床选择适宜的老年人PIM评价工具提供参考。方法从适用年龄及内容、量表特征方面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常用的5种老年人PIM判断标准,即Beer’s标准、STOPP/STARTv2标准、ACOVE3标准、PIM-Check标准以及“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中国标准)。结果5种标准在量表特征方面既有重叠又有所侧重。在各研究中,依据的标准不同,PIM的发生率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以及抗凝药是各标准出现最高频的老年人PIM涉及药物。结论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充分考量治疗效益与风险,合理选择和联用5种PIM判断标准、对我国的PIM判断标准进行必要的补充,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和药师对老年患者治疗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潜在不适当用药;老年人;判断标准;有效性;安全性   
      45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77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魏盈盈,刘东,尹雄章,杨红斌,贺国芳,李飞娥,陈顺达,贡雪芃
      2022, 33(9)
      摘要:目的 总结我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药品集采”)工作的流程和信息化建设实践,以期为药品集采工作的常态化开展提供借鉴。方法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体系,包括采用流程图建立标准化流程,开展流程培训以及流程执行情况督导检查,持续开展流程优化。针对需要大量计算的任务环节进行信息系统开发,提高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水平。结果与结论我院建立了包括报送集采药品需求量数据工作流程、集采药品正式开始执行流程在内的8个具体工作流程,并采取了流程培训、建立督导检查制度、采用辅助手段促进流程贯彻执行等措施,针对流程、工作表单进行了优化;我院还建立了“集采药品约定采购量临床任务分配”平台和“集采药品日常使用监管”平台,用以完成这2个数据计算量特别大的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化流程体系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了我院药品集采工作的运行和监管效能,保证了集采任务的完成,节省了人力资源,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标准化流程体系;信息化平台;流程优化   
      51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80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左建丽,何瑶,李福书,陈兴,郑晓媛
      2022, 33(9)
      摘要: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广谱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其在特殊状态人群[本文特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病情危重的烧伤患者以及新生儿和儿童]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制订中缺乏相应指南和专家共识。本文总结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特殊状态人群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推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剂量为:CRRT患者给予1~3g/d;烧伤患者给予500mg~1g,q6h;ECMO患者给予750mg~1g,q6h;新生儿给予20mg/kg,q8h或25mg/kg,q8h;儿童给予25mg/kg,q6h。  
      关键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群体药动学;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体外膜肺氧合;危重症;特殊人群;剂量优化   
      48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79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 李慧,张金榜,李佳欣,李志平
      2022, 33(9)
      摘要:核酸类药物可以直接对特定蛋白表达相关基因进行调控,同时因其序列设计简单、合成修饰方便、作用机制明确,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且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等领域最有前景的药物之一。然而,核酸类药物必须依赖有效载体才能克服自身局限性以及各种跨膜障碍进而发挥疗效。目前,非病毒核酸类递送载体多存在转染效率较低的缺点,为此,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系列针对体内病理环境和体外物理刺激的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该类载体可通过响应体内pH、氧化还原条件等特定变化或者温度、光照、超声波、磁场等外部刺激,来实现核酸类药物的精准调控释放,并提高其在靶细胞内的转染效率,降低其对正常组织和细胞的毒副作用。本文综述了当前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在核酸类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智能响应型核酸类药物载体的功能设计及作用特点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核酸类药物及其递送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酸类药物;纳米载体;递送系统;智能响应;内源性刺激;物理刺激   
      64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62378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21
    0